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湖河蚬时空格局 被引量:34
1
作者 蔡炜 蔡永久 +1 位作者 龚志军 秦伯强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14-722,共9页
2006年12月-2007年11月对太湖河蚬种群进行了周年逐月调查.河蚬在分布区的年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65.7ind./m2和100.9g/m2,在夏、秋季均达到高值.根据壳长频数分布的周年变化,太湖河蚬一年一代,繁殖期主要在5-7月份.河蚬主要分布在贡... 2006年12月-2007年11月对太湖河蚬种群进行了周年逐月调查.河蚬在分布区的年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65.7ind./m2和100.9g/m2,在夏、秋季均达到高值.根据壳长频数分布的周年变化,太湖河蚬一年一代,繁殖期主要在5-7月份.河蚬主要分布在贡湖湾、马迹山以南区域、西南湖区和小梅港沿岸区域.分析表明,太湖中河蚬的空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在北部梅梁湾和竺山湾湖区湖泊中的低溶氧量是限制河蚬生长的最重要因素;在贡湖湾、马迹山以南湖区和西南部湖区,各种生境条件和底质性质适合河蚬的生长繁殖,其密度和生物量的最高值出现在贡湖湾的中心区域(820.0ind./m2,522.9g/m2);在东太湖湖区浮游植物密度较低,底质中有机质较少,食物来源是影响河蚬分布的较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空间分布格局 河蚬
下载PDF
宁波东钱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动态及水质生物学评价 被引量:13
2
作者 熊晶 蒋小明 +3 位作者 王丑明 谢志才 敖鸿毅 刘剑彤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2-289,共8页
2009年4月—2010年1月,对东钱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季度调查,并对其环境状况进行生物学评价.共记录底栖动物3门4纲28属30种,其中寡毛类5种、水生昆虫18种、软体动物7种.底栖动物密度、生物量和群落周年次级生产... 2009年4月—2010年1月,对东钱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季度调查,并对其环境状况进行生物学评价.共记录底栖动物3门4纲28属30种,其中寡毛类5种、水生昆虫18种、软体动物7种.底栖动物密度、生物量和群落周年次级生产量分别为1 233 m-2、8.0 g/m2(以湿质量计)和35.3 g/(m2.a)(P/B系数法估算),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秋、冬季显著高于春、夏季.东钱湖底栖动物优势种为红裸须摇蚊、长跗摇蚊、菱跗摇蚊和霍甫水丝蚓,红裸须摇蚊为冬季单一优势种.依据底栖动物密度的多维序列分析,可将东钱湖分为4个湖区.基于GIS平台,运用克里格插值法,构建动物参数及BI(Hilsenhoff生物指数)的空间分布格局,显示东钱湖底栖动物群落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摇蚊幼虫多分布在谷子湖及中部湖区,而软体动物主要聚集在中部偏西南及北部湖区.BI评价结果表明,东钱湖的整体水质为中度污染(BI为7.58),其在时空上有较大差异.其中,2009年4、7、9月为轻度污染(BI为6.66~7.33),2009年11月—2010年1月为中度污染(BI为8.32~8.39);在空间尺度上,中部及北湖偏东部湖区污染较轻,其次为谷子湖及五里塘湖区,南湖偏南部湖区污染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钱湖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空间分布 水质评价
下载PDF
大熊猫粪团分布型的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郭建 胡锦矗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80-186,共7页
动物空间分布格局在昆虫中研究较多 ,而在大型脊椎动物中研究却较少 ,这主要是受研究方法的限制。为此 ,作者对此方法进行了改进 ,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临时空间样方法 ,并将其应用到冶勒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的调查研究中去。结果表明 ... 动物空间分布格局在昆虫中研究较多 ,而在大型脊椎动物中研究却较少 ,这主要是受研究方法的限制。为此 ,作者对此方法进行了改进 ,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临时空间样方法 ,并将其应用到冶勒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的调查研究中去。结果表明 :( 1 )大熊猫粪团在野外的分布属于聚集分布 ,并与负二项分布拟合较好 ;( 2 )在冶勒自然保护区 ,生活有 8只左右的大熊猫 ,其密度为 0 0 32 5只 km2 ,如只考虑竹林内的生态密度 ,也只能达到 0 3395~ 0 5340只 k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空间分布 临时空间样方法 种群密度 粪团分布型
下载PDF
中国大陆上市公司的时空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孙峰华 汪宇明 李世泰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5-30,共6页
首先阐述了中国大陆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分析了中国大陆上市公司的发展态势。从中国大陆各省区(省、直辖市、自治区)、六大经济区、三大经济地带入手,探讨了中国大陆上市公司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分布重心的移动轨迹,指出中国大陆上市公... 首先阐述了中国大陆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分析了中国大陆上市公司的发展态势。从中国大陆各省区(省、直辖市、自治区)、六大经济区、三大经济地带入手,探讨了中国大陆上市公司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分布重心的移动轨迹,指出中国大陆上市公司的空间分布格局是由区域上市公司数量、土地面积、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发展状况等诸多因素所造成的。最后对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研究,旨在为中国大陆区域上市公司的相对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以促进中国证券市场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上市公司 可持续发展 证券市场 产业结构 区域经济 空间布局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水声环境条件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孙琪田 张恩夫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24-27,共4页
以西北太平洋(0°~60°N,100°~170°E),5×5°方区为统计单位,分析研究了西北太平洋温、盐、密、声与深海声道等基本水声环境要素(条件)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
关键词 水声环境条件 深海声道 太平洋 声波 温度 盐度 水压力
下载PDF
组团城市居民交通出行特性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涵 连齐才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5年第3期216-217,共2页
文中以重庆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为基础,基于组团城市的空间角度,研究居民出行空间分布、出行目的、出行方式特性。分析结果表明:组团城市呈现"多中心多峰值"的空间分布特征,绝大部分出行在组团内部完成,跨组团出行比例较低;非... 文中以重庆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为基础,基于组团城市的空间角度,研究居民出行空间分布、出行目的、出行方式特性。分析结果表明:组团城市呈现"多中心多峰值"的空间分布特征,绝大部分出行在组团内部完成,跨组团出行比例较低;非通勤交通基本满足就近出行原则,通勤交通不完全遵循该原则;组团间以机动化出行方式为主,组团内步行出行比例较高。文中研究的结论可以为进一步研究组团城市特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团城市 交通出行 空间分布 出行目的 出行方式
下载PDF
杨尺蠖越冬蛹空间分布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程旭 刘升 +3 位作者 张道田 刘桂春 孙金玉 宋庆理 《江苏林业科技》 2008年第1期18-20,共3页
采用逐株抽样的方法,对杨尺蠖越冬蛹在寄主树冠投影下土壤中水平方向和垂直深度分布格局进行调查和测定。结果表明,杨尺蠖在土壤中呈聚集分布,大部分集中在树冠的投影下,距寄主干半径20-80 cm的范围,地表土层在20-35
关键词 杨尺蠖 空间分布型
下载PDF
地震前兆群体空间非均匀性指标C_v值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王晓青 陈学忠 +1 位作者 李志雄 焦明若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99-209,共11页
本文描述了排除地震台站空间分布不均匀、台站观测项目数量不同等非地震成因因素影响后的前兆群体空间非均匀性研究思路及其指标Cv值,确定了Cv值反映的前兆群体空间分布图象的类型及其判定方法。利用Cv值对华北地区1995年以来的水氡短... 本文描述了排除地震台站空间分布不均匀、台站观测项目数量不同等非地震成因因素影响后的前兆群体空间非均匀性研究思路及其指标Cv值,确定了Cv值反映的前兆群体空间分布图象的类型及其判定方法。利用Cv值对华北地区1995年以来的水氡短临前兆异常群体空间分布非均匀性及其与地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地区1995年1月1日至1998年2月1日发生的5次5级以上中强地震前,前兆群体空间分布出现5次非均匀性增强的过程,除离观测台网较远,于1996年11月发生的南黄海62级地震位于前兆群体非均匀性增强过程即将结束的时段外,其余4次地震均发生在前兆群体非均匀性增强过程结束、恢复均匀分布的时间段内。本文通过对已有岩石力学实验和震例研究成果的综合论述,探讨了短临前兆群体非均匀性的物理、力学成因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兆群体 空间非均匀性 分布图象 地震前兆
下载PDF
山丘河谷平原潜水氮素浓度变化及其与土地利用的相关性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渊 郝韵 吕军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925-1932,共8页
为分析山丘河谷平原地带农业集约化发展条件下地下潜水氮素情况,对浙江长乐江流域河谷平原地带地下潜水以月为单位连续采样分析,研究该地区地下潜水中氮素浓度的季节性动态变化和空间分布情况,并以各个采样点为圆心,分别提取每个样点周... 为分析山丘河谷平原地带农业集约化发展条件下地下潜水氮素情况,对浙江长乐江流域河谷平原地带地下潜水以月为单位连续采样分析,研究该地区地下潜水中氮素浓度的季节性动态变化和空间分布情况,并以各个采样点为圆心,分别提取每个样点周围8种半径(50、100、250、500、750、1 0000、1 250、1 500 m)的圆形区域中各类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占比与地下潜水中氮素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地下潜水中硝态氮(NO_3^--N)浓度总体平均值为(1. 326±0. 618) mg·L^(-1),总氮(TN)浓度总体平均值为(2. 717±1. 614) mg·L^(-1),地下潜水中TN与NO_3^--N浓度的时空变化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时间分布上两者浓度均在丰水期大于枯水期,空间分布上则从以园地(蔬菜、苗木)和耕地(水稻、油菜)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区域向周边递减。各土地利用类型中,以园地对NO_3^--N和TN浓度值贡献最大。地下潜水中的氨氮(NH_3-N)浓度总体平均值为(0. 434±0. 158) mg·L^(-1),占TN的16%。各监测点丰水期的NH_3-N浓度普遍低于枯水期,并呈现靠近水域的监测点氨氮浓度偏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谷平原 集约化农业 地下潜水 时空分布 土地利用类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