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降雨侵蚀力空间变化特征 被引量:157
1
作者 章文波 谢云 刘宝元 《山地学报》 CSCD 2003年第1期33-40,共8页
降雨是导致土壤侵蚀的主要动力因素,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中降雨侵蚀力因子R反映了降雨气候因素对土壤侵蚀的潜在作用。为更精确估算降雨侵蚀力,以全国564个测站1971~1998年的逐日降雨资料为基础,采用一种新方法估算降雨侵蚀力,分析... 降雨是导致土壤侵蚀的主要动力因素,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中降雨侵蚀力因子R反映了降雨气候因素对土壤侵蚀的潜在作用。为更精确估算降雨侵蚀力,以全国564个测站1971~1998年的逐日降雨资料为基础,采用一种新方法估算降雨侵蚀力,分析全国降雨侵蚀力空间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全国降雨侵蚀力的空间分布与降雨量近似,但降雨降雨侵蚀力取决于降雨量和降雨强度两个方面,因此二者的空间分布又存在许多差别。一般在降雨侵蚀力较小地区,降雨侵蚀力的年内分配非常集中,全国大部分地区降雨侵蚀力年际变化表现出正的趋势,江西和湖南等交界的部分地区为明显的正趋势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侵蚀力 空间分布 时间变化 日雨量 土壤侵蚀 中国 土壤流失方程
下载PDF
中国耕地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特征及生态背景 被引量:50
2
作者 田光进 张增祥 +2 位作者 赵晓丽 张国平 谭文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16,共7页
利用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全国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数据和耕地数据分析了全国耕地土壤侵蚀情况。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全国耕地受土壤侵蚀面积占 33.1 5 %。水力侵蚀面积较大 ,占耕地土壤侵蚀面积的 88.4 3% ,风力侵蚀占 1 1 .0 8% ,冻融侵蚀... 利用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全国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数据和耕地数据分析了全国耕地土壤侵蚀情况。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全国耕地受土壤侵蚀面积占 33.1 5 %。水力侵蚀面积较大 ,占耕地土壤侵蚀面积的 88.4 3% ,风力侵蚀占 1 1 .0 8% ,冻融侵蚀占 0 .32 % ,重力侵蚀占 0 .0 4 % ,工程侵蚀占 0 .1 3%。土壤侵蚀以旱地为主 ,水田较少。旱地水力侵蚀中较为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川及南方丘陵地区 ,风力侵蚀主要分布在西北和东北地区。水田受水力侵蚀分布在西南地区 ,水田受风力侵蚀主要分布在黑龙江、辽宁等地区。冻融侵蚀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青藏高原等地区 ,广东省的工程侵蚀和重力侵蚀较为严重。还分析了旱地水力侵蚀与地形、植被和降雨量等生态背景的关系 ,利用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和土壤侵蚀强度指数分析了土壤侵蚀与生态背景的关系 ,当生态环境综合指数≤ 4 .33时 ,生态背景综合指数与土壤侵蚀强度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土壤侵蚀 空间分布特征 生态环境综合指数 土壤侵蚀强度指数 中国
下载PDF
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土壤的空间分布 被引量:43
3
作者 周运超 王世杰 卢红梅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共7页
本文对贵州花江1.2km2小流域内樵采和开垦石漠化过程土壤的空间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喀斯特土壤分布极不均匀,土被极度破碎,土壤分布面积分别在5.4%~20.1%和11.1%~48.5%,樵采石漠化过程的土壤分布特点与开垦过程既有相似的... 本文对贵州花江1.2km2小流域内樵采和开垦石漠化过程土壤的空间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喀斯特土壤分布极不均匀,土被极度破碎,土壤分布面积分别在5.4%~20.1%和11.1%~48.5%,樵采石漠化过程的土壤分布特点与开垦过程既有相似的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差异表现在樵采作用下土壤分布面积小、每种小生境的面积也小、土壤块数量少;相似性表现在随着喀斯特石漠化进程的演化,潜在石漠化土壤主要分布在石沟、土面、石土面3种小生境类型,轻度石漠化土壤则主要存在于石沟、土面小生境中,发展到中度和重度石漠化类型时,土壤主要分布在石沟、土面、石坑中;土壤厚薄分布不均,厚土主要分布在潜在石漠化区域,石漠化过程中土壤厚度的变化趋势为随着石漠化的进行土层变薄但并不是完全符合这一规律的变化,土壤分布面积与土壤厚度之间没有关联,对喀斯特土壤厚度的作用需要认真对待;尽管喀斯特土壤土层极薄,但潜在石漠化区域能够生长高大乔木林且植被盖度可达70%以上,说明喀斯特土壤厚度的认识存在一定的缺陷。土壤的空间分布特点表现出石土面小生境土层从有变无,土壤存在的小生境演变为石坑,样地土壤总面积缩小,土层变薄,土块小生境数量增加,而土块的面积缩小,显示出土壤侵蚀以渐进形式进行。樵采石漠化进程中土壤的侵蚀主要在樵采时就已经大量发生,石漠化过程中的侵蚀变化较小;开垦石漠化进程中发生剧烈土壤侵蚀,人为开垦种地过程促进了土壤侵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石漠化过程 土壤厚度 土壤空间分布的演化特征 土壤侵蚀
下载PDF
云南省降雨侵蚀力时空分布与演变趋势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陈正发 史东梅 +3 位作者 何伟 夏建荣 金慧芳 娄义宝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09-219,共11页
由于生态环境演变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云南地区生态环境极度脆弱,土壤侵蚀强度大,侵蚀程度严重。降雨侵蚀力(R)是采用USLE/RUSLE模型进行土壤侵蚀评估的重要参数,但目前针对云南地区R值的计算模型及适宜性方面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昆明... 由于生态环境演变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云南地区生态环境极度脆弱,土壤侵蚀强度大,侵蚀程度严重。降雨侵蚀力(R)是采用USLE/RUSLE模型进行土壤侵蚀评估的重要参数,但目前针对云南地区R值的计算模型及适宜性方面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昆明气象站1951—2010年共60 a逐日降雨数据,对中国南方地区常用的5种R计算模型在云南地区的适宜性进行分析,筛选出适宜云南地区的R计算模型,并基于均匀分布于云南省的36个国家基本气象站1951—2012年降雨观测数据,分析云南省降雨侵蚀力时空分布与演变特征。研究表明:在5种降雨侵蚀力计算模型中,模型B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且有效系数(Ef)最大,相对偏差系数(Er)最小,在云南地区有较好的适宜性。云南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 106.84 mm,7个分区多年平均降雨量分布在745.83~1 533.33 mm之间,不同地区降雨量分布不均匀,季节分布集中在夏季,降雨空间分布呈现出自西南向东北递减的趋势。云南地区多年平均R为2 719.31 MJ·mm/(hm2·h),7个分区多年平均R分布在1 837.23~3 949.12 MJ·mm/(hm2·h)之间,季节分布集中在夏季,空间分布也表现出自西南向东北递减的趋势。7个分区降雨侵蚀力趋势系数分布在-0.34^-0.02之间,各分区近60 a来降雨侵蚀力均呈现出减小趋势。本研究可为云南水土生态环境建设和土壤侵蚀模型构建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侵蚀力 时空分布 土壤侵蚀 侵蚀危害性评价 云南
下载PDF
安溪县崩岗侵蚀空间分布特征探讨 被引量:18
5
作者 林敬兰 陈志明 +3 位作者 黄炎和 许永明 蒋芳市 葛宏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3-68,共6页
崩岗侵蚀以其侵蚀量巨大危害严重而成为最严重的土壤侵蚀类型,以福建省崩岗侵蚀最严重最典型的安溪县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查结合GIS的空间分析的方法,全面分析全县的崩岗侵蚀空间分布特征,为进行全县的崩岗侵蚀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 崩岗侵蚀以其侵蚀量巨大危害严重而成为最严重的土壤侵蚀类型,以福建省崩岗侵蚀最严重最典型的安溪县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查结合GIS的空间分析的方法,全面分析全县的崩岗侵蚀空间分布特征,为进行全县的崩岗侵蚀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全省乃至全国其它地区提供借鉴。研究结果表明:安溪县有崩岗12828个,侵蚀面积2305.42hm2,居全省之首,崩岗个数和面积分别占全省49.29%和31.41%,75.15%崩岗处于活动状态,是全省崩岗侵蚀最严重的地区,形态多样、类型齐全而以瓢形、混合形和弧形为主,全县24个乡(镇)都有崩岗发育,集中分布在东部,特别是东南部的官桥和龙门一带,数量、面积、大小级别、形态和发育阶段等方面都在空间分布上都大致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因此进行安溪县崩岗侵蚀防治的总体布设应该以东南部的官桥和龙门为主,重点治理的力度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岗 空间分布 分区 土壤侵蚀
下载PDF
基于水土流失经验模型(RUSLE模型)的黄河中游典型小流域水土流失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孙从建 林若静 +2 位作者 郑振婧 王佳瑞 孙九林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00-208,共9页
【目的】采用RUSLE模型,定量分析黄河中游典型小流域水土流失分布特征,为区域水土流失防治提供重要理论支撑。【方法】基于2000年以来Landsat TM和OLI数据,采用RUSLE模型与空间信息技术(GIS和RS)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黄河中游典型小流... 【目的】采用RUSLE模型,定量分析黄河中游典型小流域水土流失分布特征,为区域水土流失防治提供重要理论支撑。【方法】基于2000年以来Landsat TM和OLI数据,采用RUSLE模型与空间信息技术(GIS和RS)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黄河中游典型小流域土壤侵蚀的特征,分析得出土壤侵蚀敏感区。【结果】①研究区土壤侵蚀模数整体上呈下降趋势,表明区域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②2000—2018年研究区土壤侵蚀得到了有效控制,除轻度侵蚀面积上升外,其余侵蚀面积呈下降趋势,即土壤侵蚀高等级逐步向低等级转移。③研究区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集中在流域的沟壑地区,在土壤侵蚀发生过程中,侵蚀首先发生在河流两侧,随之向人类活动地区扩散。④该地区在研究期内土壤侵蚀总量相对稳定,水土保持质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研究区中部、北部及南部是水土保持的重点区域,尤其是流域沟壑是生态修复最为重要的区域。【结论】本研究为黄河中游小流域水土流失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其研究结果对于黄河中游生态恢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游 土壤侵蚀 RUSLE 时空分布 土壤侵蚀因子
下载PDF
137Cs示踪技术背景值研究进展与建议 被引量:15
7
作者 刘志强 杨明义 +1 位作者 刘普灵 田均良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13-917,922,共6页
利用环境核素137Cs示踪技术研究土壤侵蚀被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所采用,而背景值的确定是利用该技术研究土壤侵蚀的前提和根本,直接关系到侵蚀速率计算的准确与否。本文从137Cs背景值采样点的选取方式,137Cs全球空间分布预报模型以及影响1... 利用环境核素137Cs示踪技术研究土壤侵蚀被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所采用,而背景值的确定是利用该技术研究土壤侵蚀的前提和根本,直接关系到侵蚀速率计算的准确与否。本文从137Cs背景值采样点的选取方式,137Cs全球空间分布预报模型以及影响137Cs沉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性综述,对137Cs背景值研究应注意的问题和今后研究重点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7Cs背景值 全球空间分布 土壤侵蚀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GIS和RS的四川省彭州市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学华 周建中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07-712,共6页
根据彭州市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结合美国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选择降雨侵蚀力(R)、土壤可蚀性(K)、坡度坡长(LS)和地表覆盖(C)4个自然因子作为彭州市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的指标,在GIS和RS技术支持下,对彭州市土壤侵蚀敏感性并进行综... 根据彭州市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结合美国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选择降雨侵蚀力(R)、土壤可蚀性(K)、坡度坡长(LS)和地表覆盖(C)4个自然因子作为彭州市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的指标,在GIS和RS技术支持下,对彭州市土壤侵蚀敏感性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彭州市土壤侵蚀敏感性以不敏感(37.78%)、轻度敏感(19.22%)和极敏感(22.09%)为主,中度敏感(10.57%)和高度敏感(10.33%)比例相对较小;区域内土壤侵蚀敏感性的空间分布具有垂直地带性,其中最不敏感区主要分布在东南平原地区,极敏感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坡度大于25°的亚高山、低山和深丘地区。研究结果将为区域内土壤侵蚀状况的宏观把握和水土保持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SLE 敏感性评价 空间分布 土壤侵蚀
下载PDF
覆沙坡面微地形变化与侵蚀产沙的响应关系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建文 李鹏 +2 位作者 高海东 杨倩楠 刘展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57-764,共8页
坡面微地形的发育反映了侵蚀的强度及变化过程。为了定量研究不同覆沙厚度下坡面的微地形变化与侵蚀之间的响应,通过模拟1. 5 mm·min^-1雨强下的3场连续降雨试验,结合三维激光扫描仪技术,分析了坡面微地形与土壤侵蚀的空间变化特征... 坡面微地形的发育反映了侵蚀的强度及变化过程。为了定量研究不同覆沙厚度下坡面的微地形变化与侵蚀之间的响应,通过模拟1. 5 mm·min^-1雨强下的3场连续降雨试验,结合三维激光扫描仪技术,分析了坡面微地形与土壤侵蚀的空间变化特征,较好地拟合了微地形变幅与侵蚀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坡面平均含沙量随着降雨场次的增加而减小。覆沙坡面主要产沙区的长度是黄土坡面的3倍左右,且坡段侵蚀量的峰值多分布在坡面4~6 m的位置,而黄土坡面侵蚀峰值分布在3~4 m的位置。随着降雨场次的增加,黄土坡面微地形因子显著增大(P <0. 05),覆沙坡面微地形因子总体呈增大趋势,但并不显著(P> 0. 05)。与黄土坡面和覆沙坡面的侵蚀响应最强烈的微地形因子分别为地表切割深度和地表粗糙度,黄土坡面微地形变幅与侵蚀量的响应关系较强于覆沙坡面,覆沙坡面应寻找其他敏感的指标对方程进行优化。该研究为揭示风水复合侵蚀地区的侵蚀机理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沙坡面 侵蚀 空间分布 微地形 含沙量 土壤侵蚀
原文传递
云南省土壤侵蚀分布特征及动态变化 被引量:6
10
作者 丁剑宏 陈奇伯 +1 位作者 陶余铨 黎建强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21,共7页
掌握云南省土壤侵蚀分布特征和动态变化,是制定全省防治水土流失规划及措施体系的基础性工作。通过野外调查、资料收集、遥感影像解译等手段,在获取云南省降水、土壤、地形、植被、土地利用和水土保持措施现状等土壤侵蚀影响因子数据基... 掌握云南省土壤侵蚀分布特征和动态变化,是制定全省防治水土流失规划及措施体系的基础性工作。通过野外调查、资料收集、遥感影像解译等手段,在获取云南省降水、土壤、地形、植被、土地利用和水土保持措施现状等土壤侵蚀影响因子数据基础上,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手段,利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计算土壤侵蚀模数,分析云南省2015年的土壤侵蚀强度、面积和空间分布,对比分析10年来全省土壤侵蚀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云南省土壤侵蚀以水力侵蚀为主,全省土壤侵蚀总面积104 727. 74km^2,占土地总面积的27. 33%。金沙江、珠江、红河、澜沧江、怒江和伊诺瓦底江六大流域的土壤侵蚀面积分别占流域面积的29. 29%、30. 97%、30. 74%、21. 83%、25. 90%和19. 58%。全省土壤侵蚀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其中轻度和中度侵蚀面积减少,其余强度侵蚀面积增加趋势明显。全省土壤侵蚀总面积减少29 534. 04km^2,减少22. 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 土壤侵蚀 水力侵蚀 土壤侵蚀分布
下载PDF
基于中国水土保持区划的江苏省植被盖度监测点布局
11
作者 谭露 郭红丽 +4 位作者 刘霞 吴芳 张雪 蒙雯婷 陈建鹏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1-181,共11页
植被盖度是土壤侵蚀监测与评价的重要因子。植被空间分异性是影响植被盖度分布的主要因素。以江苏省为研究区,以全国水土保持区划的三级区为控制单元,采用多源数据空间分析、分层抽样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植被类型、林种与树种... 植被盖度是土壤侵蚀监测与评价的重要因子。植被空间分异性是影响植被盖度分布的主要因素。以江苏省为研究区,以全国水土保持区划的三级区为控制单元,采用多源数据空间分析、分层抽样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植被类型、林种与树种的空间分异性,提出植被盖度监测点布局方案。结果表明:1)鲁中南低山丘陵土壤保持区(Ⅲ-4-2t)、黄泛平原防沙农田防护区(Ⅲ-5-3fn)及淮北平原岗地农田防护保土区(Ⅲ-5-4nt)地带性植被为栎类落叶林;江淮丘陵岗地农田防护保土区(V-1-2nt)、江淮下游平原农田防护水质维护区(V-1-1ns)、沿江丘陵岗地农田防护人居环境维护区(V-1-5nr)以及太湖丘陵平原水质维护人居环境维护区(V-1-4sr)北部地带性植被从含有常绿灌木的落叶阔叶林演变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V-1-4sr南部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2)研究区用材林占53.45%,其次为防护林和经济林,分别占26.06%和13.10%,各水土保持三级区林种、树种的比例结构差异较大,自北向南用材林和防护林由杨树、侧柏等转变为马尾松、杉木、香樟以及以麻栎、栓皮栎、枫香、青冈等为优势树种的阔叶混交林等,经济林由苹果、梨、板栗、银杏等转变为茶、桃、柑橘等;3)基于水土保持三级区林种与树种的空间分异性,以17个县(区)为抽样区获取96个抽样监测点,通过野外调查确定49个植被盖度监测点,涵盖各区划的主要林种与树种。研究结果可为江苏省开展植被盖度监测提供技术支撑,也可为其他区域布设植被盖度监测点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盖度 空间分布 植被类型 水土保持区划 水土流失监测
下载PDF
黑土区典型坡耕地土壤酶活性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孝存 郑粉莉 +1 位作者 王彬 安娟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8-61,共4页
基于对松花江流域东山沟小流域坡耕地表层0—20cm土壤酶活性和养分含量分析,研究了东北黑土区典型坡耕地土壤酶活性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小流域下游的土壤转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高于流域上游和中游;坡面侵蚀区... 基于对松花江流域东山沟小流域坡耕地表层0—20cm土壤酶活性和养分含量分析,研究了东北黑土区典型坡耕地土壤酶活性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小流域下游的土壤转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高于流域上游和中游;坡面侵蚀区3种土壤酶活性均低于坡面沉积区;土壤酶活性沿坡长分布呈现坡顶较高—坡中低—坡下高的变化趋势,与坡面土壤侵蚀强度相对应。3种土壤酶活性之间呈极显著相关关系。土壤酶活性空间分布特点与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趋势呈现相一致的规律,表明土壤侵蚀降低了土壤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酶活性 空间分布 土壤侵蚀 坡耕地 黑土
下载PDF
宁镇地区7Be在黄棕壤坡地中的季节性分布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本俊 杨浩 +3 位作者 陈劲松 陆健 崔文静 黄新南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28,43,共6页
采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宁镇地区黄棕壤坡地7Be的季节性沉降与分布,初步分析了坡地的季节性侵蚀状况。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该地区背景值剖面中的7Be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0-8 mm,7Be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随深度呈现指数递减... 采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宁镇地区黄棕壤坡地7Be的季节性沉降与分布,初步分析了坡地的季节性侵蚀状况。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该地区背景值剖面中的7Be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0-8 mm,7Be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随深度呈现指数递减;背景值点研究时段前后的7Be含量分别为208.35Bq/m2和250.84 Bq/m2。坡地覆盖植物对7Be沉降的拦截吸收以干枯植物最大,人类耕种植物最小;3块坡地中撂荒地的7Be平均含量最大,时空变异却最小;对季节性侵蚀示踪的结果表明,各坡面均在凸地形发生侵蚀,凹地形发生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镇地区 7Be 空间分布 土壤侵蚀
下载PDF
Soil erosion in China based on the 2000 national remote sensing survey 被引量:3
14
作者 XU Feng1,2, GUO Suoyan2, ZHANG Zengxiang1(1. 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s, CAS, Beijing 100101, China 2. Monitoring Center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Beijing 100053, Chin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2年第4期435-442,共8页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il erosion in China at the end of the 20th century based on the second national soil erosion survey. The result indicated soil erosion is still the prime environmenta...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il erosion in China at the end of the 20th century based on the second national soil erosion survey. The result indicated soil erosion is still the prime environmental problem in China. Soil erosion mainly occurs in the western regions of China, and the slight erosion type, ion the whole, exerts the greatest impact on soil erosion pattern. The distribution of water erosion shows the impact of landforms: slight water erosion mainly in mountainous and hilly areas, and half of violent water erosion on the loess landforms. Farmland, forestland and grassland are the major land use types of slight hydraulic erosion distribution, while the serious hydraulic erosion and slight wind erosion mainly occur on grassland. Thus, the conservation of the grassland is the key to either hydraulic and wind erosion control. The huangmian soil (a major type of cultivated soil developed from loess mother material) is the one facing the most serious threat from soil erosion in Chinas soil resources. Further discussion on the soil erosion distribution still needs more research on the method and relevant data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erosion spatial distribution remote sensing survey China
下载PDF
顾及DEM误差空间自相关的地形变化检测方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代文 陈凯 +2 位作者 王春 李敏 陶宇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297-2308,共12页
传统的地形变化检测方法忽略了DEM误差的空间自相关性,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顾及DEM误差空间自相关的地形变化检测方法。首先,通过2期DEM相减得到差值DEM(DoD),并通过蒙特卡罗方法评估DEM的误差空间分布;其次,基于DEM误差空间分布图,... 传统的地形变化检测方法忽略了DEM误差的空间自相关性,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顾及DEM误差空间自相关的地形变化检测方法。首先,通过2期DEM相减得到差值DEM(DoD),并通过蒙特卡罗方法评估DEM的误差空间分布;其次,基于DEM误差空间分布图,通过误差传播公式计算DoD误差,并使用半变异函数分析其空间自相关程度;最后,在误差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显著性检测的基础上计算地形变化量(体积)和对应的误差限。本文在4个黄土小流域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无人机摄影测量DEM的高程误差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自相关,通过光束平差蒙特卡罗方法可以模拟无人机摄影测量DEM的误差空间分布;在进行地形变化检测时,使用误差空间分布代替中误差进行地形变化检测有效降低了检测结果对显著性阈值的敏感性;显著性阈值从68%提高到95%时,使用误差空间分布的检测结果损失的观测值比使用中误差低5.39%~6.75%。顾及空间自相关的地形变化检测方法能够更加科学、精确地量化地形变化特征,也可有效地应用于地表变形监测、流域侵蚀监测、输沙量评估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变化检测 显著性检测 DEM误差空间分布 蒙特卡罗方法 土壤侵蚀监测 差值DEM
原文传递
小流域林地空间分布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以陕北吴起县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姚文俊 张岩 朱清科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22,共7页
为分析陕北黄土区小流域林地空间格局特征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以陕北吴起县为例,按照1%的均匀抽样比例,选取39个小流域,根据林地面积比例、林地斑块密度指数、林地斑块形状指数、林地植被覆盖度、林地坡位指数等表征林地空间分布特征的指... 为分析陕北黄土区小流域林地空间格局特征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以陕北吴起县为例,按照1%的均匀抽样比例,选取39个小流域,根据林地面积比例、林地斑块密度指数、林地斑块形状指数、林地植被覆盖度、林地坡位指数等表征林地空间分布特征的指标,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流域进行分类,分析林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土壤侵蚀模数的关系。结果表明:1)39个小流域可以分为4类,第1类林地面积比例较大,分布在中下坡位,第2类林地面积比例较小,分布在中中坡位,第3类林地面积比例很小,分布在中上坡位,第4类林地面积比例很大,分布在中中坡位;2)第1和4类,土壤侵蚀模数和林地植被覆盖度在0.05显著水平上表现出负相关关系,土壤侵蚀模数和林地空间分布特征指数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复相关系数为0.577(P<0.05),表明林地植被覆盖度增加是土壤侵蚀的主要抑制因素,同时,林地面积比例、林地斑块密度、林地形状指数的增加也会抑制土壤侵蚀,在一定范围内,林地靠近坡顶不利于防治土壤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 林地空间分布 系统聚类分析 土壤侵蚀 黄土高原
下载PDF
重庆降雨侵蚀力和侵蚀力密度对土壤侵蚀风险的评估 被引量:2
17
作者 魏兴萍 肖成芳 张爱国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8-139,共12页
研究重庆降雨侵蚀力(RE)和侵蚀力密度(ED)的时空变化,有利于开展土壤侵蚀防治和水土流失风险评估。利用1961—2020年重庆34个气象站的逐日降雨数据、TM遥感影像资料,采用日降雨侵蚀力模型、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变异系数、克里金插... 研究重庆降雨侵蚀力(RE)和侵蚀力密度(ED)的时空变化,有利于开展土壤侵蚀防治和水土流失风险评估。利用1961—2020年重庆34个气象站的逐日降雨数据、TM遥感影像资料,采用日降雨侵蚀力模型、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变异系数、克里金插值、叠加分析等方法,对降雨侵蚀力和侵蚀力密度进行时空分析,对重庆土壤侵蚀强度进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1)重庆年平均降雨侵蚀力为5672.32(MJ·mm)/(hm^(2)·h·a),年平均侵蚀力密度为4.94 MJ/(hm^(2)·h·a),各季节平均降雨侵蚀力和侵蚀力密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年降雨侵蚀力和侵蚀力密度值均呈现渝东北最大,渝东南次之,渝西最小的规律。季节降雨侵蚀力和侵蚀力密度集中在夏季,表现为降雨侵蚀力渝东北最高,侵蚀力密度渝东最高;(3)重庆2020年土壤侵蚀强度以微度侵蚀为主,其次为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度和剧烈侵蚀;(4)降雨侵蚀力、侵蚀力密度的侵蚀风险等级空间分布和土壤侵蚀强度等级空间分布相似,高值均出现在渝东北和渝东南地区。研究结果有助于管理者制定水土保持措施,有效防治重庆地区的水土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侵蚀力 侵蚀力密度 时空分布 土壤侵蚀风险 重庆
下载PDF
关中汉唐帝陵分布及陵区水土流失观测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杜忠潮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64-74,共11页
基于田野考察和GPS实测等手段,对关中地区汉唐帝陵空间分布及陵区水土流失的观测分析表明,关中地区渭北西汉9座帝陵(包括陪葬的后妃陵)和唐代18陵在空间上皆呈西南—东北走向的分布带。西汉9陵的空间分布基线为汉义陵—汉安陵陵顶中心... 基于田野考察和GPS实测等手段,对关中地区汉唐帝陵空间分布及陵区水土流失的观测分析表明,关中地区渭北西汉9座帝陵(包括陪葬的后妃陵)和唐代18陵在空间上皆呈西南—东北走向的分布带。西汉9陵的空间分布基线为汉义陵—汉安陵陵顶中心点连线及其延长线,其空间方位同大地平面上地理经线成70°45'交角(或与地理纬线成19°15'交角);唐18陵的空间分布基线为昭陵(九嵕山峰顶)与桥陵(丰山峰顶)的连线及其延长线,同地理纬线成19°25'交角(或与地理经线成70°35'交角)。唐端陵神道南段黄土侵蚀冲沟的年下切速率为0.51~0.94 cm/a,其溯源侵蚀的速率为12.31 cm/a,沟谷横向拓宽速率为12.44 cm/a,该处土壤侵蚀模数为0.66×104m3/km2·a;唐建陵南神道大冲沟下切侵蚀速率为32~46 cm/a,横向拓宽速率18~24 cm/a,溯源侵蚀速率达54 cm/a。该处土壤侵蚀模数为1.16×104m3/km2·a。关中汉唐帝陵分布区的土壤侵蚀所致的水土流失对帝陵和都城大遗址等文物遗存所造成的威胁和破坏,是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地区 汉唐帝陵 空间分布 水土流失
下载PDF
山美水库集水区植被恢复效应的SWAT模拟 被引量:3
19
作者 林文娇 陈兴伟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8年第6期81-83,共3页
库区流域水土流失是水库淤积的主要因素。应用基于SWAT构建的晋江东溪流域产流产沙模型,在对东溪上游山美水库集水区内的土壤侵蚀空间分布,以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水土流失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模拟了库区不同植被恢复情景下的水文效... 库区流域水土流失是水库淤积的主要因素。应用基于SWAT构建的晋江东溪流域产流产沙模型,在对东溪上游山美水库集水区内的土壤侵蚀空间分布,以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水土流失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模拟了库区不同植被恢复情景下的水文效应。结果表明,山美水库泥沙主要来自桃溪,研究区土壤侵蚀以微度和轻度侵蚀为主,耕地的土壤侵蚀最为严重;退耕还林还草减沙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土壤侵蚀空间分布 SWAT 山美水库
下载PDF
防护林空间密度分布与水土流失强度关系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婷 张大伟 +3 位作者 张忠辉 何怀江 罗也 包广道 《吉林林业科技》 2018年第6期15-18,共4页
利用高分二号卫星影像并通过差值植被指数(DVI)提取防护林空间信息,通过网格分析法计算防护林的空间密度,基于Landsat 8 OLI数据,运用USLE水土流失方程测水土流失强度,分析德惠市防护林空间密度分布与水土流失强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德... 利用高分二号卫星影像并通过差值植被指数(DVI)提取防护林空间信息,通过网格分析法计算防护林的空间密度,基于Landsat 8 OLI数据,运用USLE水土流失方程测水土流失强度,分析德惠市防护林空间密度分布与水土流失强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德惠市防护林空间密度的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0. 213、平均值为0. 007、标准差为0. 014;水土流失强度的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17 278、平均值为1 045、标准差为836。有防护林分布的网格内水土流失强度比无防护林分布的网格低788,差异显著。水土流失强度随防护林空间密度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当防护林空间密度分布在0. 04~0. 06时,网格内水土流失强度达到最小值,占研究区0. 032%,无防护林分布的网格占研究区的68.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护林 空间密度分布 水土流失强度 德惠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