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8篇文章
< 1 2 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省生态安全及空间差异定量分析 被引量:153
1
作者 任志远 黄青 李晶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97-606,共10页
利用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了生态压力指数的概念,建立了生态压力指数测算模型和生态安全等级划分体系,以及不同地区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及生态安全度变化预测模型。据此对1986 ̄2002年陕西省三大自然区(陕北黄土高原、... 利用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了生态压力指数的概念,建立了生态压力指数测算模型和生态安全等级划分体系,以及不同地区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及生态安全度变化预测模型。据此对1986 ̄2002年陕西省三大自然区(陕北黄土高原、关中渭河盆地、陕南秦巴山区)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亏损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研究结果:①各地区生态承载力均呈减少趋势,减少幅度差异明显,陕北黄土高原最快,陕南秦巴山区最慢,关中渭河盆地居中;②各地区生态足迹均呈现增加趋势,增加幅度大小不一,由小到大依次为陕北黄土高原、关中渭河盆地、陕南秦巴山区;③1986 ̄2002年生态压力指数:陕北黄土高原从0.44增加到0.91,增加幅度0.47;关中渭河盆地从0.75增长为1.20,增长幅度为0.45;陕南秦巴山区从0.19增长为0.22,增长幅度为0.03。年平均压力指数关中渭河盆地最大,是陕南秦巴山区的5.37倍,是陕北黄土高原的1.30倍;④各区生态安全状况:陕南秦巴山区处安全状态;关中渭河盆地已严重超载,处于不安全状态;陕北黄土高原处于临界状态,压力指数增长最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生态安全 动态变化 空间差异 定量分析 陕西 生态安全 陕西省 陕北黄土高原 生态承载力 渭河盆地
下载PDF
轨道交通的廊道效应与城市土地利用分析——以上海市轨道通明珠线(一期)为例 被引量:80
2
作者 周 俊 徐建刚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2年第1期77-81,共5页
城市轨道交通通过廊道效应对沿线的城市土地利用产生影响,不同性质的用地因此出现了不同的空间分异特征。以上海轨道交通明珠线(一期)为例,运用GIS和RS技术,建立上海市中心城区的土地利用、交通等综合数据库,构建了空间分析模型,对轻... 城市轨道交通通过廊道效应对沿线的城市土地利用产生影响,不同性质的用地因此出现了不同的空间分异特征。以上海轨道交通明珠线(一期)为例,运用GIS和RS技术,建立上海市中心城区的土地利用、交通等综合数据库,构建了空间分析模型,对轻轨交通沿线的土地利用空间分异情况及其趋势作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 轨道交通 廊道效应 土地利用
下载PDF
中国城市流动人口户籍迁移意愿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基于2012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 被引量:125
3
作者 林李月 朱宇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96-1709,共14页
基于2012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和相关统计年鉴数据,对中国地级以上城市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城市流动人口户籍迁移意愿的整体水平并不高;等级高、规模大的城市流动人口... 基于2012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和相关统计年鉴数据,对中国地级以上城市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城市流动人口户籍迁移意愿的整体水平并不高;等级高、规模大的城市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高,而等级低、规模小的城市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低;沿海城市群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高,其他城市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低,但内陆部分省会城市和交通区位与资源禀赋较好的中小城市也已经形成了一批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高值区。中国城市流动人口户籍迁移意愿的空间分布特征受到流入城市和流动人口自身双重力量的影响,流入城市因素的正向影响作用大于流动人口自身因素。其中,流入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流动人口在流入城市的社会融合程度是核心要素,对城市流动人口户籍迁移意愿的提升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而流动人口过于集中在次级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特征和较高的家庭财富与收入对户籍迁移意愿的提升却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户籍迁移意愿 空间格局 地级以上城市 中国
原文传递
长三角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及其空间分异 被引量:119
4
作者 周礼 蒋金亮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3-179,共7页
在突出主导因素和可操作原则的基础上,系统构建了长三角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对长三角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评价,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其空间分异特征进行探索,最后分析其深层次原因,并结合旅游吸引指数对分析结果进行... 在突出主导因素和可操作原则的基础上,系统构建了长三角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对长三角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评价,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其空间分异特征进行探索,最后分析其深层次原因,并结合旅游吸引指数对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研究发现:1城市旅游竞争力受到城市发展竞争力、旅游资源竞争力和支持竞争力影响,其中旅游资源竞争力对旅游竞争力贡献最大。长三角区域旅游竞争力整体较高。2长三角各城市旅游竞争力空间差异显著。旅游空间结构呈现以上海、苏州和杭州为中心,南京、无锡、宁波和绍兴为副中心的圈层结构,核心区与边缘区差异明显。3城市旅游竞争力与城市旅游吸引指数空间分布高度契合,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旅游竞争力 空间差异 旅游吸引指数 长三角
原文传递
县域综合交通可达性测度及其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对湖北省79个县域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118
5
作者 刘传明 曾菊新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209-2221,共13页
县域综合交通可达性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在借鉴现有成果基础上,完善了不受分析空间尺度大小影响的综合交通可达性赋值测度法,尤其强调了火车站的节点属性及其等级对可达性的影响。并以此测算湖北省79个县域的综合交通可... 县域综合交通可达性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在借鉴现有成果基础上,完善了不受分析空间尺度大小影响的综合交通可达性赋值测度法,尤其强调了火车站的节点属性及其等级对可达性的影响。并以此测算湖北省79个县域的综合交通可达性,结合系统聚类分析法揭示其空间差异规律。并应用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法分别测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分析其空间差异现象,采用相关分析和曲线拟合方法揭示县域综合交通可达性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认为两者之间存在具有正相关趋势的非线性关系。同时运用3×3矩阵分析两者的组合类型和湖北省各类型县域分布规律,验证了"综合交通可达性的改善是实现高经济发展水平的充分而非必要条件"的观点,依据空间差异规律,一方面评述了湖北省现行空间发展战略,建议湖北省实施"一主两副三区四带"点轴式空间非均衡发展战略,另一方面提出了促进县域综合交通可达性全面提升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 综合交通可达性 经济发展水平 空间差异 点轴式发展
原文传递
河南县域经济实力评价及空间差异分析 被引量:107
6
作者 彭宝玉 覃成林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5-49,共5页
采用因子分析和GIS技术,对河南县域经济体的经济实力进行综合评价和空间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河南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由东西差异转变为由西北向东南的梯次差异,县域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呈现出集中、差异扩大趋势。(2)山区县经济实力高于平... 采用因子分析和GIS技术,对河南县域经济体的经济实力进行综合评价和空间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河南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由东西差异转变为由西北向东南的梯次差异,县域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呈现出集中、差异扩大趋势。(2)山区县经济实力高于平原县,交通条件较好的郑州至三门峡陇海铁路沿线和郑州市所辖县域经济实力较高。(3)县域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依赖区内初级生产要素的低级发展阶段,高等生产要素发育较少,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还没有显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经济 经济实力评价 空间差异 河南省
下载PDF
北京市区居住环境的区位优势度分析 被引量:85
7
作者 张文忠 刘旺 孟斌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5-121,共7页
首先选取服务设施、自然环境、交通状况、区位条件等因子作为北京市城市内部居住环境区位优势度的评价要素;然后构建评价模型,对北京市不同区域居住环境进行区位优势度评价,并分析其空间特征;进一步又研究了居住环境区位优势度与住宅价... 首先选取服务设施、自然环境、交通状况、区位条件等因子作为北京市城市内部居住环境区位优势度的评价要素;然后构建评价模型,对北京市不同区域居住环境进行区位优势度评价,并分析其空间特征;进一步又研究了居住环境区位优势度与住宅价格的空间关系,以及与居民居住区位选择行为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为,居住环境区位优势度空间变化趋势与商品房价格的空间分异以及居民居住区位选择的空间偏好具有相似性,即居住环境区位优势度高的地区商品房价格也相对较高,也是居民居住空间偏好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居住环境 区位优势度 服务设施 自然环境 交通状况 区位条件 空间特征 住宅价格
下载PDF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 被引量:96
8
作者 刘传明 尹秀 王林杉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7-109,共13页
本文利用“腾讯互联网+”数字经济大数据平台公布的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测度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长中游以及成渝这五大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运用Kernel核密度和空间Markov链揭示数字经济发... 本文利用“腾讯互联网+”数字经济大数据平台公布的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测度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长中游以及成渝这五大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运用Kernel核密度和空间Markov链揭示数字经济发展的动态演进特征。研究发现: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呈逐渐下降趋势,京津冀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的差异远远高于其他城市群,城市群间差异是数字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来源;五大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的Kernel核密度存在多峰现象,说明数字经济发展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特征;邻近城市数字经济的发展对本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区域差异 分布动态演进 区域协同发展
下载PDF
省域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评价及其耦合协同分析 被引量:87
9
作者 谭燕芝 李云仲 叶程芳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7-195,222,共10页
通过构建数字普惠金融、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中国2011—2019年30个省域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模型测算了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乡村振兴指数及二者的时空耦合协调状况。研究表明:①各省份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乡村振兴指数... 通过构建数字普惠金融、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中国2011—2019年30个省域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模型测算了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乡村振兴指数及二者的时空耦合协调状况。研究表明:①各省份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乡村振兴指数均呈上升趋势,但区域间仍呈现不同程度的区域差距。②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持续增强,由严重失调步入初级耦合阶段。③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及空间相关关系,在东部形成显著的空间联动格局,但在中西部地区不显著。基于上述结论,从差异化数字普惠金融建设、提高发达地区的辐射效应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乡村振兴 耦合协调度 空间差异 乡村产业 评价 协调发展
原文传递
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浙江省域生态足迹分析 被引量:81
10
作者 张恒义 刘卫东 +2 位作者 林育欣 单娜娜 王世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738-2748,共11页
在全球公顷和国家公顷的模型基础上,建立了省公顷生态足迹模型。采用2005年浙江省平均土地单位产量核算了浙江省各地的生态足迹,并与全球公顷和国家公顷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从省公顷模型的结果可以看出,浙江省生态足迹达1.18 s-nh... 在全球公顷和国家公顷的模型基础上,建立了省公顷生态足迹模型。采用2005年浙江省平均土地单位产量核算了浙江省各地的生态足迹,并与全球公顷和国家公顷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从省公顷模型的结果可以看出,浙江省生态足迹达1.18 s-nhm2/人(省公顷,记为:s-nhm2),而生物承载力只有0.24 s-nhm2/人,生态赤字达0.94 s-nhm2/人,生态压力指数达4.91,是典型的生态赤字地区。另外,浙江省各地生态足迹空间差异较大,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舟山和温州处于高强度生态压力,宁波、杭州、台州、金华和绍兴处于中强度生态压力,而丽水、衢州、湖州和嘉兴处于低强度生态压力。最后借助IPAT的分析,发现杭州、金华、嘉兴、湖州和衢州等地的万元GDP占用足迹不同程度地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并指出在一定条件下,应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程度合理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公顷 生态足迹 空间差异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北半球春季植被NDVI对温度变化响应的区域差异 被引量:71
11
作者 龚道溢 史培军 何学兆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05-514,共10页
利用1982年到2000年的探路者NDVI资料,采用奇异值分解分析方法,研究北半球春季NDVI对温度变化响应的空间差异。前7对模态对总的协方差平方和的解释率高达91%以上,反映出NDVI和气温的相关性非常高。第一对模态解释率达42.6%,显示北个... 利用1982年到2000年的探路者NDVI资料,采用奇异值分解分析方法,研究北半球春季NDVI对温度变化响应的空间差异。前7对模态对总的协方差平方和的解释率高达91%以上,反映出NDVI和气温的相关性非常高。第一对模态解释率达42.6%,显示北个球最显著的NDVI响应中心在西西伯利亚。其次是北美大陆,中心在其中东部。第三对及以后的模态反映的是次一级的空间特征。分析表明这些NDVI-温度的耦合模态受大尺度的大气环流系统的显著影响。9个重要的大气环流指标能解释整个北半球NDVI方差的55.6%,其中对欧洲、北美东南部、北美西北部、亚洲高纬以及东亚地区的影响最突出。因此,研究未来植被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响应的区域特征时,必须要考虑到这些环流系统的可能变化及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温度变化 NDVI 气候变化 空间差异 大气环流 北半球 春季
下载PDF
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及其空间分异特征 被引量:78
12
作者 李月臣 刘春霞 +4 位作者 赵纯勇 王才军 张虹 闵睫 汪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88-796,共9页
三峡库区(重庆段)具有重要的生态地理位置。土壤侵蚀是这一地区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以通用水土流失方程为基础,运用GIS技术,分别分析了土壤可蚀性、降水、地形、植被覆盖因子对研究区土壤侵蚀敏感性的影响程度,并生成单要素敏感性... 三峡库区(重庆段)具有重要的生态地理位置。土壤侵蚀是这一地区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以通用水土流失方程为基础,运用GIS技术,分别分析了土壤可蚀性、降水、地形、植被覆盖因子对研究区土壤侵蚀敏感性的影响程度,并生成单要素敏感性评价图。在此基础上,基于ArcGIS的空间叠加分析,完成单要素的叠加运算,实现研究区土壤侵蚀敏感性的综合评价。探讨了三峡库区(重庆段)这一特殊生态地理区域土壤侵蚀敏感性的高低分布规律及其在不同主导因子作用下的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侵蚀敏感性以高度敏感、中度敏感和极敏感为主,轻度敏感和不敏感比例相对较小。空间分布具有水平地域特征,东北部最为敏感、西部最不敏感。研究区土壤侵蚀现状与土壤侵蚀敏感性分布总体上是一致的,表明降雨、地形起伏、土壤可蚀性以及自然植被状况等自然因素是土壤侵蚀发生、发展的潜在条件,而人类活动是土壤侵蚀发生、发展或减弱的主导因素。植被覆盖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因此,转变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加强植被的保育和植被生态系统的重建是防治土壤侵蚀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重庆段) 土壤侵蚀 敏感性 空间分异
下载PDF
西藏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及其空间分异规律 被引量:62
13
作者 王小丹 钟祥浩 范建容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3-188,共6页
以水土流失通用方程为理论基础,运用数学模型和GIS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降水、地貌、土壤和植被因子对西藏水土流失敏感性的影响程度,划分为极敏感、相当敏感、敏感、较敏感和不敏感5个等级,并生成各单因素评价图。在Arcinfo中完成单因... 以水土流失通用方程为理论基础,运用数学模型和GIS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降水、地貌、土壤和植被因子对西藏水土流失敏感性的影响程度,划分为极敏感、相当敏感、敏感、较敏感和不敏感5个等级,并生成各单因素评价图。在Arcinfo中完成单因素图的叠加分析,得到西藏水土流失敏感性综合评价图。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西藏特殊高原环境下的水土流失敏感性高低的分布规律及其在不同主导因子作用下的水土流失敏感性空间分异,提出了西藏水土流失治理的优先区,为水利、公路和农牧等部门进行专题规划和治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敏感性评价 空间分异 数学模型 GIS
下载PDF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差异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72
14
作者 陶长琪 齐亚伟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32,共14页
本文结合TOPSIS理想解思想和Malmquist指数分解方法,对中国1987~2007年28个省区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和空间差异进行了测算,并从技术引进、自主研发的角度对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差异的成因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显示,东中西部存在明显... 本文结合TOPSIS理想解思想和Malmquist指数分解方法,对中国1987~2007年28个省区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和空间差异进行了测算,并从技术引进、自主研发的角度对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差异的成因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显示,东中西部存在明显的技术差距,技术效率的恶化是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技术引进战略没有促进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改善;R&D对技术效率的改善有正向影响,但其技术进步效应不强;R&D对外资的吸收能力较低,外资与人力资本的结合对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和生产率的改善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空间差异 FDI 自主研发
原文传递
湖南省土地利用效率空间差异及优化对策 被引量:66
15
作者 刘传明 李红 贺巧宁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890-1896,共7页
针对湖南省土地利用综合效率、农用地和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采用全省第二次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利用加权平均法、主成分分析法和DEA分析法分别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湖南省土地利用效率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产生空间差异的因素有经济... 针对湖南省土地利用综合效率、农用地和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采用全省第二次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利用加权平均法、主成分分析法和DEA分析法分别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湖南省土地利用效率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产生空间差异的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自然条件、区位差异和政策作用等。最后,根据各区域土地利用特点提出针对性优化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效率 农用地 城镇建设用地 空间差异
原文传递
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可达性与旅游经济联系空间关系 被引量:62
16
作者 罗金阁 张博 刘嗣明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13-220,共8页
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区域,选取2007和2018年为时间断面,运用引力模型,对粤港澳大湾区铁路交通可达性和旅游经济联系强度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论如下:①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可达性呈现出以东莞、深圳、香港为中心,向东西两侧逐渐减低圈层式... 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区域,选取2007和2018年为时间断面,运用引力模型,对粤港澳大湾区铁路交通可达性和旅游经济联系强度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论如下:①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可达性呈现出以东莞、深圳、香港为中心,向东西两侧逐渐减低圈层式空间分布格局,空间差异特征显著。②粤港澳大湾区旅游经济联系强度空间网络化趋势显著,从以广州—佛山、珠海—澳门、深圳—香港为核心的点轴空间形态,到扇形网络化特征,中心辐射作用加强,边缘化减弱。珠江两岸城市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不断增强,但与同一岸邻近城市的联系强度要远高于与对岸城市的联系强度。③粤港澳大湾区旅游经济联系总量呈现出中间强四周弱的形态,核心边缘特征、空间对称特征、极化特征较为显著。④交通可达性与旅游经济联系整体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一般,高铁交通的改善对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的作用还未完全释放出来。⑤类型划分上,深圳和香港为可达性最好,且旅游经济联系最高的地区;而江门、惠州、肇庆三市为交通可达性较差,旅游经济联系强度较弱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可达性 旅游经济联系 空间差异 耦合 点轴空间形态 粤港澳大湾区
原文传递
1961~2008年山东省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58
17
作者 姜德娟 李志 王昆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118-1124,共7页
利用山东省1961~2008年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百分位值法定义了极端降水事件的阈值,然后统计出极端降水事件的频次、降水量、强度和年最大日降水量,并对其空间分布和时间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极端降水事件阈值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 利用山东省1961~2008年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百分位值法定义了极端降水事件的阈值,然后统计出极端降水事件的频次、降水量、强度和年最大日降水量,并对其空间分布和时间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极端降水事件阈值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总体上以泰山为中心向周边逐渐减小;频次的空间差异较小,基本在18 d/a左右;极端降水量、强度和年最大日降水量的空间特征基本相似,总体呈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态势,且高值中心均分布于泰山一带。48 a来,除降水强度,极端降水事件的其他3个指标呈弱减少趋势,并于1965年左右发生了突变现象;相对中西部,胶东半岛的减少趋势更为显著。48 a来,极端降水事件的4个指标均存在明显的年代际特征,而且还存在准11 a的震荡周期,并以1984年为中间轴呈左右对称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事件 时间变化 空间差异 山东省
下载PDF
江苏城市人居环境空间差异定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49
18
作者 刘钦普 林振山 冯年华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0-33,共4页
文章首先以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因素为基础,建立江苏省主要城市人居环境综合评价三级指标体系——指标类、指标组、单项指标。根据36个单项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把江苏省13个省辖市人居环境分为3个类型:第一类是南京... 文章首先以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因素为基础,建立江苏省主要城市人居环境综合评价三级指标体系——指标类、指标组、单项指标。根据36个单项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把江苏省13个省辖市人居环境分为3个类型:第一类是南京、无锡、苏州;第二类是连云港、常州、南通、徐州、镇江、扬州、盐城、泰州;第三类是淮安和宿迁。最后分析了该省城市人居环境空间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了建设最佳城市人居环境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人居环境 空间差异 主成分分析 江苏省
下载PDF
参与精准扶贫对企业绩效的溢出效应 被引量:55
19
作者 张曾莲 董志愿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6-98,共13页
以2013-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参与精准扶贫对企业绩效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参与精准扶贫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当企业绩效低于平均值时,参与精准扶贫对企业绩效... 以2013-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参与精准扶贫对企业绩效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参与精准扶贫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当企业绩效低于平均值时,参与精准扶贫对企业绩效的正向溢出效应更显著;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对企业绩效的正向溢出效应更显著;参与精准扶贫的溢出效应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性,西部地区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对企业绩效的溢出效应最强,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企业绩效 溢出效应 双重差分 空间差异
原文传递
浙江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差异研究——以PSR与主成分分析的视角 被引量:53
20
作者 冯科 吴次芳 刘勇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2-108,共7页
从城市土地利用中的人地关系分析入手,阐述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 PSR 概念系统,并据此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区域空间的角度对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测度和评价。结果表明:①浙江省东北部... 从城市土地利用中的人地关系分析入手,阐述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 PSR 概念系统,并据此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区域空间的角度对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测度和评价。结果表明:①浙江省东北部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益较高,西南部偏低,这主要是由于区位优势和产业结构的差异所致;②通过相关分析,发现浙江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其 PSR 系统的协调度成正相关。这说明 PSR 各子系统及其内部各因子之间的协调性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均衡度,模型可信度比较高,可供有关方面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R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主成分分析 空间差异 浙江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