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原乡、异乡到世界——新移民小说中三重地理空间的跨界书写 |
邹建军
王娜
|
《华文文学》
|
2009 |
9
|
|
2
|
空间模式连接传统与当下的方法研究——以藏式乡村民居为例 |
胡滨
|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3
|
空间意识下的启蒙新变:再读《孔乙己》 |
常琳
|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4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向型空间意识 |
李旭佳
|
《华中建筑》
|
2010 |
2
|
|
5
|
原始与现代:上海的双重面貌——20世纪早期中西作家对上海的不同想象 |
陈晓兰
|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6
|
略论中国山水诗与山水画之空间意识 |
张剑滨
|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2 |
1
|
|
7
|
老子美学思想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存在形态之影响 |
刘昌奇
程玉悦
|
《文化艺术研究》
|
2015 |
2
|
|
8
|
山水画笔墨空间意识三辨 |
郑工
|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9
|
室内设计中玻璃语言的时间性与空间性 |
孙珺
|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9 |
1
|
|
10
|
班彪《北征赋》的空间维度论析 |
邢培顺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
1
|
|
11
|
汤亭亭的图像叙事与空间意识的转变 |
董晓烨
|
《华文文学》
|
2021 |
1
|
|
12
|
高中语文教学中唐山水诗鉴赏的有效途径——“空间意识”视角的审视 |
许德姣
|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
2019 |
1
|
|
13
|
《金瓶梅》评点的空间叙事探赜 |
贺根民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0 |
|
14
|
东晋士人空间意识的诗学意义 |
杨伟鑫
蔡彦峰
|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16 |
0 |
|
15
|
我国的传统瓶插艺术 |
汪庆萱
|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
1993 |
0 |
|
16
|
从原乡、异乡到世界——新移民小说中三重地理空间的跨界书写 |
邹建军
王娜
|
《吉林地质》
|
2009 |
0 |
|
17
|
王维诗歌的空间表现 |
张红
|
《天中学刊》
|
2019 |
0 |
|
18
|
教师空间意识:意涵、阻碍与构建 |
刘雄英
吕狂飚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6
|
|
19
|
古史传说与华夏共同体的文化建构 |
邹明华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6
|
|
20
|
时空意识的嬗变与“新青年”的诞生——重读巴金的《家》 |
乔以钢
林栋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