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9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3
1
作者 朱文涛 吕成锐 顾乃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3-73,共11页
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的当下,科学考察对外直接投资及逆向技术溢出对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SBM方向距离函数及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ML指数)测算了2003—2015年中国29个省份绿色全要... 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的当下,科学考察对外直接投资及逆向技术溢出对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SBM方向距离函数及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ML指数)测算了2003—2015年中国29个省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实证考察了对外直接投资及逆向技术溢出对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能够显著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②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能够通过促进本地区技术能力对绿色全要素生产提升产生积极作用;③总体上看,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不仅能够促进本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同时也能够通过空间溢出机制,显著提高周边省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④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省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对东部、中部省份和经济发达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于西部省份和欠发达地区,溢出效应并不明显。中国应进一步加大对外直接投资,鼓励企业投资海外高科技产业,特别是扩大对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同时,加快吸收和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绿色生产技术、生产工艺和管理经验,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提高本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最终实现经济的绿色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技术能力 空间杜宾模型 溢出效应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下载PDF
绿色技术创新对城市碳减排的效应研究 被引量:44
2
作者 古惠冬 杨维光 陈文捷 《学术探索》 CSSCI 2022年第3期120-132,共13页
绿色技术创新是迎接新一轮技术革命的重要举措和解决我国现实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支撑。基于2003—2018年中国278个城市样本数据所构成的空间杜宾模型,对绿色技术创新影响城市碳排放的空间效应展开回归分析,并进一步将空间效应纳入中介... 绿色技术创新是迎接新一轮技术革命的重要举措和解决我国现实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支撑。基于2003—2018年中国278个城市样本数据所构成的空间杜宾模型,对绿色技术创新影响城市碳排放的空间效应展开回归分析,并进一步将空间效应纳入中介效应模型,对绿色技术创新影响碳排放的具体路径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城市间碳排放呈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俱乐部”趋势;绿色技术创新表现出显著的城市碳减排效应,且绿色技术创新可以通过结构优化效应和节能效应对碳排放产生间接驱动作用。因此,要进一步激发绿色技术创新在我国节能减排战略差异化布局中的引领力,构建城市间绿色技术创新与节能减排政策的协同联动机制,形成绿色技术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技术创新 城市碳减排 空间杜宾模型 中介效应
下载PDF
中国水足迹强度空间关联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2
3
作者 张凡凡 张启楠 +2 位作者 李福夺 傅汇艺 杨兴洪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34-944,共11页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科学审视水资源利用现状、探索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动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水足迹视角分别测算2006-2015年中国31个省域的水足迹强度,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对其时...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科学审视水资源利用现状、探索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动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水足迹视角分别测算2006-2015年中国31个省域的水足迹强度,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对其时空格局演变特征进行解析,考虑到该方法空间描述的粗略性,通过引入时空跃迁测度法进行细化,并借助空间杜宾模型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水足迹强度空间集聚效应显著且具有跃迁性,但主要以类型Ⅵ为主,其空间结构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特征;人口数量仍然是当前中国水足迹强度的一个主要驱动因子,而城镇化率和对外开放程度则对降低水足迹强度起积极作用;中国水足迹强度存在"倒N型"的Kuznets曲线,且大部分省份水足迹强度处于第一个拐点与第二个拐点之间,北京、天津、上海等区域已越过第二个拐点,处于水足迹强度下降阶段,而部分西部欠发达地区仍未跨越第一个拐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足迹强度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时空跃迁测度法 空间杜宾模型
原文传递
物流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基于长三角城市群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2
4
作者 王钰 疏爽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6-89,共14页
以长三角城市群27个市2010—2018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探讨物流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运用区位熵测度其物流产业集聚水平;通过ESDA方法测度和研究其经济增长空间相关性、空间集聚性和空间异质性,并以空间计量模型检验物流产... 以长三角城市群27个市2010—2018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探讨物流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运用区位熵测度其物流产业集聚水平;通过ESDA方法测度和研究其经济增长空间相关性、空间集聚性和空间异质性,并以空间计量模型检验物流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物流产业集聚具有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自相关性显著,物流产业集聚对群内各市的经济增长起到显著促进作用,同时对其邻市具有正向空间溢出作用。应从合理引导布局、深化开放和匹配效应等方面优化长三角城市群物流产业的空间布局,进而提升其区域经济增长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区位熵 ESDA方法 物流产业集聚 空间溢出 空间杜宾模型
下载PDF
中国农业净碳汇效率动态演进与空间溢出效应 被引量:41
5
作者 李波 王春妤 张俊飚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68-76,共9页
提高农业碳排放效率是实现农业减排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根本途经。本文在将农业净碳汇看作一种期望产出的基础上,运用DEA-BCC-I模型对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5—2017年农业净碳汇效率进行测算,并采用Kernel-Density估计法... 提高农业碳排放效率是实现农业减排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根本途经。本文在将农业净碳汇看作一种期望产出的基础上,运用DEA-BCC-I模型对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5—2017年农业净碳汇效率进行测算,并采用Kernel-Density估计法对其时空动态演进过程进行分析。进一步在空间面板模型检验通过的基础上,选用双固定效应下的空间杜宾模型计量了农业净碳汇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2005—2017年我国农业净碳汇量以年均0.41%的速度下降,东部地区净碳汇量低于中西部、东北地区。我国的农业净碳汇效率水平整体偏低且空间差异明显,东部地区净碳汇效率明显高于其它地区。分析农业净碳汇效率的动态演进特征发现,我国农业净碳汇效率呈现下降趋势,存在明显的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且地区差异呈现扩大态势。测算省际农业净碳汇效率的空间相关性,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显示,我国省际间的农业净碳汇效率在空间上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存在局部聚类的情况;局域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也表明省际农业净碳汇效率在空间上呈现集聚效应。在农业净碳汇的空间效应方面,农业内部结构、工业化程度、教育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对我国省际农业净碳汇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而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碳汇效率 Kernel-Density 空间杜宾模型 溢出效应
下载PDF
产业集聚对中国农业净碳效应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0
6
作者 田云 尹忞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7-117,188,共12页
利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我国产业集聚对农业净碳效应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2018年我国各省区农业净碳效应存在明显差异且两极分化严重;与2000年相比,各地农业净碳效应已出现均衡化趋势,整体梯度差异逐渐趋于收敛,高值省份数量... 利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我国产业集聚对农业净碳效应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2018年我国各省区农业净碳效应存在明显差异且两极分化严重;与2000年相比,各地农业净碳效应已出现均衡化趋势,整体梯度差异逐渐趋于收敛,高值省份数量增加且变化较大,低值省域数量减少且变化不大。产业集聚与农业净碳效应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二者之间呈现“正N”型关系,即随着农业产业集聚程度的不断提升,农业净碳效应表现出“先增、后减、再增”的三阶段变化特征;从实际影响来看,区域内产业集聚度每提升1个百分点可促使农业净碳效应量增加1.621%;除此之外,农业公共投资、农业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变量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正向效应但作用力度要明显偏弱。产业集聚对农业净碳效应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并表现为区域间溢出和区域内溢出。具体而言,邻近地区产业集聚度每提升1%可促使本地农业净碳效应增加2.286%,而本地产业集聚对邻近地区产生影响后因受反馈作用自身农业净碳效应还会额外增加0.0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农业碳排放 核密度估计 空间杜宾模型 溢出效应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被引量:35
7
作者 朱玉鑫 姚顺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331-3342,共12页
为探讨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间的协调程度,选取2000、2005、2010和2015年4期的陕西省107个县(区)数据,利用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人均GDP构建环境经济协调度指数。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分析了环境经济协调度指数... 为探讨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间的协调程度,选取2000、2005、2010和2015年4期的陕西省107个县(区)数据,利用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人均GDP构建环境经济协调度指数。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分析了环境经济协调度指数的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表明:(1)从时间上看,陕西省环境经济协调度指数整体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从空间上看,大部分县(区)已处于基本协调和中度协调状态,并形成了陕北地区优于陕南地区,陕南地区优于关中地区的空间格局。(2)陕西省环境经济协调度指数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效果比较明显。(3)退耕还林工程、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降水量是提升协调度指数的关键因素,气温则是制约协调度发展的约束要素。未来应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的发展战略,以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环境经济 协调发展 空间自相关 空间杜宾模型
下载PDF
制造业投入数字化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静态和动态的空间杜宾模型研究 被引量:32
8
作者 孙国锋 潘珊珊 徐瑾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0-40,共11页
在数字经济和可持续化发展战略背景下,基于30个省份2004—2019年面板数据,使用静态和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在经济距离权重矩阵下实证研究制造业投入数字化水平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1)基于静态面板,投入数字化水平对省域内... 在数字经济和可持续化发展战略背景下,基于30个省份2004—2019年面板数据,使用静态和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在经济距离权重矩阵下实证研究制造业投入数字化水平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1)基于静态面板,投入数字化水平对省域内绿色技术创新呈现负向的空间效应,对省域外绿色技术创新空间外溢性不显著。(2)基于动态面板,在短期内投入数字化水平对省域内绿色技术创新呈现正向的空间效应,对省域外绿色技术创新空间外溢性显著;在长期整体上投入数字化水平对省域内绿色技术创新呈现负向的空间效应,空间外溢性不显著。(3)进一步做地区异质性分析发现制造业数字化程度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对不同区域存在异质性,中西部地区存在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投入数字化 制造业 绿色技术创新 空间杜宾模型
下载PDF
高铁网络对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基于中国277个地级市的空间计量研究 被引量:30
9
作者 罗能生 田梦迪 +2 位作者 杨钧 李建明 王玉泽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0,共10页
高铁开通产生了很大的社会经济效应与环境效应,综合研究高铁对这两种效应即生态效率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采用2006—2016年中国277个地级市数据,将社会网络分析(SNA)和空间杜宾模型(SDM)相结合,检验我国高铁网络发... 高铁开通产生了很大的社会经济效应与环境效应,综合研究高铁对这两种效应即生态效率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采用2006—2016年中国277个地级市数据,将社会网络分析(SNA)和空间杜宾模型(SDM)相结合,检验我国高铁网络发展对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在全国范围内,高铁网络度数中心度(degree centrality)和中间中心度(betweenness centrality)的优化对城市生态效率产生显著正向效应,但是受城市异质性作用产生的影响效应具有明显差异性,具体表现为高铁网络中心度优化对中心区域产生正效应,对非中心区域产生负效应,即高铁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市生态效率不平衡、不协调发展的负面效应。在此基础上本文对结果进行机制检验,发现城市服务业集聚在高铁网络提高城市生态效率中具有中介作用。与此同时,采用人口地理矩阵和投入导向规模报酬不变的超效率DEA模型重新测算的城市生态效率分别对上述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结论依旧保持不变。因此,从长远发展来看,各级政府仍应大力发展高铁建设,推动高铁网络不断优化,带动经济效益和环境效应的提升,但是在进行高铁线路规划时,要注意中心城市虹吸效应带来的区域不平衡以及对欠发达地区的负面影响,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补救和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 城市生态效率 空间杜宾模型
下载PDF
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8
10
作者 张翠菊 张宗益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6-52,共7页
基于1997-2012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探讨了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对中国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结果显示:中国省域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和人均GDP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城乡... 基于1997-2012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探讨了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对中国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结果显示:中国省域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和人均GDP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对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空间溢出效应为显著负效应,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空间溢出效应则不显著。最后,根据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显示的不同空间效应,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结构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空间计量 空间杜宾模型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影响机制与空间效应 被引量:27
11
作者 周兵 李艺 张弓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16,共14页
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基于2018—2020年28个省份(未包含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台湾地区、上海、天津、北京)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测算出乡村振兴综合指数,在此基础上使用双重固定... 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基于2018—2020年28个省份(未包含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台湾地区、上海、天津、北京)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测算出乡村振兴综合指数,在此基础上使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检验数字乡村建设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数字乡村以互联网平台为载体,打破了传统经济活动的地理空间约束,对邻近地区的经济可能呈现出空间溢出效应,因此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数字乡村建设对乡村振兴的空间效应。乡村振兴综合指标测算结果说明,乡村振兴水平在样本期内均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但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均衡,存在较为明显的异质性。基准回归结果说明,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提高乡村振兴水平,特别是能够显著提高产业兴旺程度,在经过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中介机制检验结果说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数字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中未起到中介作用,主要是由于规模效应与虹吸效应相互抵减所致;数字普惠金融的中介作用也不显著,可能是由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需要经历一个学习、接受的过程,短期并不能明显助力乡村振兴。个体固定的空间杜宾模型回归结果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公路通达强度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但数字乡村建设对乡村振兴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因为我国数字乡村建设的水平不高,还不能形成空间上的外溢。异质性分析结果说明,数字乡村建设显著促进了西部地区的乡村振兴,而对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及东北地区的促进作用不显著,这主要是西部地区具有较大的数字经济发展潜力。为进一步优化乡村数字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应加大对数字新基建的投入力度,实施差别化和动态化的数字乡村建设战略,推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乡村振兴 固定效应 空间杜宾模型 空间溢出效应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碳排放效率的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8
12
作者 平智毅 吴学兵 吴雪莲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37,共7页
基于随机前沿模型,采用2003—2016年的面板数据,首先测算了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的碳排放效率,然后分析了其碳排放量和碳排放效率的核密度估计分布曲线,最后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碳排放效率的因素。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各省份... 基于随机前沿模型,采用2003—2016年的面板数据,首先测算了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的碳排放效率,然后分析了其碳排放量和碳排放效率的核密度估计分布曲线,最后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碳排放效率的因素。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各省份的碳排放效率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负空间自相关性,经济增长对碳排放效率的提高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而环境规制强度、产业结构升级、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创新能力和能源消费结构对长江经济带碳排放效率产生负影响或在统计学上不显著。因此,对于提高长江经济带碳排放效率工作的重点应放在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加强环境规制强度、调整各产业内部结构、合理分配科研经费与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随机前沿模型 空间杜宾模型 碳排放效率
下载PDF
科技人才集聚与区域创新效率--基于空间溢出与门槛效应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28
13
作者 张莉娜 倪志良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5-50,共6页
基于2007-2018年我国30个省市^(①)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和门槛模型对科技人才集聚与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科技人才集聚显著促进了区域创新效率,并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这种促进作用是通过提高创新技术进步实现的... 基于2007-2018年我国30个省市^(①)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和门槛模型对科技人才集聚与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科技人才集聚显著促进了区域创新效率,并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这种促进作用是通过提高创新技术进步实现的;只有财政分权与民生性公共服务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吸引更多人才,从而产生“集聚效应”。但科技人才集聚具有一个最优区间,使其对区域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人才集聚 区域创新效率 财政分权 空间杜宾模型 面板门槛模型
原文传递
数字经济对创业活跃度的影响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和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8
14
作者 李智 何浩淼 《价格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8-22,共5页
为了形成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可通过提升创业活跃度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本文基于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数字经济应用以及数字经济产出等三个层面构建数字经济指标体系;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2009-2018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数字经... 为了形成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可通过提升创业活跃度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本文基于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数字经济应用以及数字经济产出等三个层面构建数字经济指标体系;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2009-2018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数字经济对创业活跃度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与创业活跃度在空间上显著正相关,说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创业活跃度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为了进一步提升区域创业活跃度,可考虑释放数字经济规模经济效应、调整政府财政支出方向、提升人力资本技能与质量以及提高经济体系的市场化程度和开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创业活跃度 空间杜宾模型
原文传递
创新人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长三角41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7
15
作者 崔祥民 柴晨星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6-114,共9页
基于2004-2018年长三角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了创新人才集聚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否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并采用面板双门槛模型考察了创新人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是否具有非线性影响。研究表明:(1)创新人才集... 基于2004-2018年长三角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了创新人才集聚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否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并采用面板双门槛模型考察了创新人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是否具有非线性影响。研究表明:(1)创新人才集聚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显著非线性影响,创新人才集聚在一定规模内对经济发展质量产生边际贡献递增,而超过一定规模时,创新人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会产生边际贡献递减;(2)创新人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双重门槛效应,存在结构性突变,区域创新能力并非越大越好,而是存在一定阈值,在该阈值范围内,人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人才集聚 经济高质量发展 空间杜宾模型 门槛效应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物流发展空间结构演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6
16
作者 王东方 董千里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4期125-139,共15页
通过分析2005—2016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物流业发展水平异质性在地理空间分布总体态势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得到以下研究结论:1.我国城市物流发展空间结构呈现“东北-西南”走向且较稳定;2.我国城市物流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空间... 通过分析2005—2016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物流业发展水平异质性在地理空间分布总体态势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得到以下研究结论:1.我国城市物流发展空间结构呈现“东北-西南”走向且较稳定;2.我国城市物流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空间结构演化呈现区域异质性特征。其中,东部沿海、中西部地区城市物流发展分别呈现多点多级、单点单级空间格局特征;3.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核心城市物流呈现极化发展向均衡扩散发展转变态势。大部分的中、西部地区核心城市物流发展仍处在极化发展阶段或者极化发展向扩散发展阶段转变的过程中;4.中国城市物流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关系,在地理分布上呈现集聚特征;5.城市物流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物流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物流发展溢出效应呈现区域异质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物流 空间结构演化 影响因素 空间杜宾模型
下载PDF
中国房地产市场价格泡沫与空间传染效应 被引量:22
17
作者 李伦一 张翔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69-186,共18页
本文使用对数周期性幂律(Log Period Power Law, LPPL)模型对房地产市场价格泡沫进行测度,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泡沫和空间传染效应进行研究。LPPL模型认为由价格泡沫产生并最终破裂的金融市场与地震系统具有很多相似之... 本文使用对数周期性幂律(Log Period Power Law, LPPL)模型对房地产市场价格泡沫进行测度,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泡沫和空间传染效应进行研究。LPPL模型认为由价格泡沫产生并最终破裂的金融市场与地震系统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即金融资产的价格呈周期性变化规律,价格持续上涨到临界状态直至反转。本文采用2010年6月至2017年11月间我国100个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数据对各城市房地产价格泡沫进行测度和物理/经济空间传染效应研究。研究发现,LPPL模型能够对我国100个城市房地产价格泡沫进行甄别且主要存在两种泡沫状态:正向泡沫(房价持续上升)和反转泡沫(房价整体下降却存在反转点)。各个城市(地区)房地产价格具有较强的空间传染性;存在正向泡沫区域的空间传染性相较反转泡沫区域更为明显,在考虑经济空间测度而不是物理空间测度的情况下,各城市间的空间传染性更强。与现有文献不同,我们发现反转泡沫区域的新房价格指数特别是二手房价格指数的上升对周边城市的房地产价格指数存在强烈的正向推高影响。最后,本文发现城市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房价传统影响(比如信贷、新房、二手房价等)因素的推高影响,但各城市房地产价格之间的联动变化特征应该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地产市场价格泡沫 空间传染 房地产调控政策 对数周期性幂律模型(Log Period Power Law LPPL) 空间滞后模型相结合的杜宾模型(spatial dubin model)
原文传递
地方政府竞争、产业集聚与区域绿色发展效率——基于空间关联与溢出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23
18
作者 刘儒 卫离东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9-91,共13页
地方政府竞争和产业集聚作为影响区域绿色发展的重要因素,厘清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实现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考虑地区经济增长和减排效应入手,采用全要素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和SBM-DEA模型测算2005-2018年... 地方政府竞争和产业集聚作为影响区域绿色发展的重要因素,厘清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实现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考虑地区经济增长和减排效应入手,采用全要素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和SBM-DEA模型测算2005-2018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绿色发展效率,从空间视角考察了地方政府竞争、产业集聚对区域绿色发展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发现:地方绿色发展效率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且呈现空间集聚的特征;地方政府竞争抑制了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产业集聚起到促进作用,而两者的交互作用有利于提高绿色发展效率;时空异质性分析表明不同地理位置和城市规模下,地方政府竞争和产业集聚对绿色发展效率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性。因此,应当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考核体系,强化产业集聚的影响作用,加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比例,以推动实现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竞争 产业集聚 绿色发展效率 空间杜宾模型
原文传递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切换研究——基于区域差异视角分析 被引量:23
19
作者 杨子荣 代军勋 +1 位作者 葛伟 陶铸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3-60,124,共8页
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资源和环境压力的加大、生成要素成本的上升以及"后发优势"的减弱,中国经济呈现出新的特征。本研究从增速、结构和动力三个维度出发,发现中国经济虽然已进入新常态,但经济特征仍不稳定,且各经济区域表现出明显的... 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资源和环境压力的加大、生成要素成本的上升以及"后发优势"的减弱,中国经济呈现出新的特征。本研究从增速、结构和动力三个维度出发,发现中国经济虽然已进入新常态,但经济特征仍不稳定,且各经济区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为厘清新常态下中国各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切换问题,本研究利用中国275个市级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对2012~2013年中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经济增长的驱动要素进行实证模拟,结果发现固定资产投资和政府财政支出仍是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来源,固定资产投资、政府财政支出和劳动力则是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而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十分明显。这意味着,中国在寻找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同时,还应充分挖掘旧有的经济增长动力,才能保证新旧动力的正常切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常态 经济增长 区域差异 空间杜宾模型
下载PDF
网络基础设施投入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生产性资本存量的估算 被引量:23
20
作者 曹跃群 郭鹏飞 杨玉玲 《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9-30,54,共13页
本文通过审慎估算整体和不同类型网络基础设施的生产性资本存量,构建1993—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其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影响。经验分析表明:整体网络基础设施的直接效应虽然显著为正,但是在样本期间呈现倒“U”... 本文通过审慎估算整体和不同类型网络基础设施的生产性资本存量,构建1993—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其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影响。经验分析表明:整体网络基础设施的直接效应虽然显著为正,但是在样本期间呈现倒“U”型特征,且在东部地区最强、西部地区最弱;其间接效应整体上显著为正,但在经济发展的初中期并不显著,且在东部地区最强、中部地区最弱。在具体结构类型差异方面,交通设施的直接效应整体最强且在中部地区最弱,通信设施居次且在样本期间持续下降,能源设施最小且在中部地区最强;能源设施的间接效应整体最大,交通设施居次且在西部地区最弱,通信基础设施最小且在初期显著为负。此外,点基础设施的直接效应在经济进入“新常态”后,仍持续增强且在西部地区更大。据此,为进一步优化各类基础设施投资策略、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增长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基础设施 生产性资本存量 区域经济高质量增长 空间杜宾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