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6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内核材料PELE弹丸对多层靶穿甲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蒋建伟 张谋 +1 位作者 门建兵 王树有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09-1012,共4页
为确定内核材料对PELE弹丸横向效应的影响,进行了内装聚乙烯、聚碳酸酯、聚四氟乙烯、聚丙烯、聚氨酯材料的横向效应弹丸(PELE)对4层间隔靶的侵彻试验,获得了不同方案PELE弹对主靶的穿孔孔径、间隔后效靶面的破片分布.实验结果表明,聚... 为确定内核材料对PELE弹丸横向效应的影响,进行了内装聚乙烯、聚碳酸酯、聚四氟乙烯、聚丙烯、聚氨酯材料的横向效应弹丸(PELE)对4层间隔靶的侵彻试验,获得了不同方案PELE弹对主靶的穿孔孔径、间隔后效靶面的破片分布.实验结果表明,聚四氟乙烯作内核材料的PELE弹穿靶后形成的破片数和飞散角明显大于其它材料;PELE弹穿靶后形成的破片飞散角在主靶有一定斜置角时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增强效应弹丸(PELE) 横向效应 内核材料 自然破片 多层靶
下载PDF
大间距空间角度测量技术进展及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吴浩 张勇 +3 位作者 王伟明 佀明华 李欣 范磊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4-241,共8页
角度测量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国防军事领域,介绍了大间距空间角测量技术研究进展并对典型测量设备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动态角测量方法,利用高精度两轴伺服系统识别跟踪远处场景中的十字分划靶标,利用图像处理算法实... 角度测量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国防军事领域,介绍了大间距空间角测量技术研究进展并对典型测量设备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动态角测量方法,利用高精度两轴伺服系统识别跟踪远处场景中的十字分划靶标,利用图像处理算法实时计算跟踪偏移量并传递给两轴伺服系统进行高低、方位角度修正。通过构建被测对象、合作目标和角度测量传感器三者之间的角度坐标系传递模型,实现了武器系统调炮精度检测。另外也可用于光电桅杆偏移量及火炮身管晃动量检测,具有精度高、成本低等特点,适合于外场条件下大间距空间角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度测量 机器视觉 伺服系统 大间距 合作目标
下载PDF
旋转调强放射治疗角间距对于深浅部靶区剂量优化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吴晓辉 许敬辉 +1 位作者 黎杰 陈亚正 《中国医学装备》 2018年第4期34-38,共5页
目的:研究放射治疗计划系统中的角间距参数对容积旋转调强(VMAT)计划的影响,为肿瘤放射治疗的优化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5例肿瘤放射治疗患者,按照病种将其分为鼻咽癌组(10例)、肺癌组(10例)和乳腺癌组(5例),进行VMAT计划设计。除更改角... 目的:研究放射治疗计划系统中的角间距参数对容积旋转调强(VMAT)计划的影响,为肿瘤放射治疗的优化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5例肿瘤放射治疗患者,按照病种将其分为鼻咽癌组(10例)、肺癌组(10例)和乳腺癌组(5例),进行VMAT计划设计。除更改角间距参数外,同一病例的计划设计所有参数均不予改变,计划剂量优化结果要求达到临床使用要求。分别采用2°、3°、4°角间距进行对比,并以2°角间距所做出的计划作为对比参照计划。统计并比较靶区的体积剂量D_(98)、D_(95)、D_(50)、D_(02),以及适形度指数(CI)与均匀性指数(HI)。比较不同角间距导致的危及器官体积剂量参数;统计所有计划的跳数与控制点个数(contral point),并且对比同病例患者计划的跳数与控制点数目。结果:角间距的改变对鼻咽癌的计划剂量分布无明显影响;4°角间距计划中,肺癌组靶区的D_(98)、跳数、双肺的V_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68,F=5.667,F=6.878;P<0.05),其他参数无明显差异;对于乳腺癌组,2°角间距做出的计划靶区D_(02)、D_(50)、跳数、CI与H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95,F=61.029,F=19.464,F=10.363,F=40.504;P<0.05),肺部V_(20)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12,P<0.05),有较大优势;鼻咽癌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浅部肿瘤靠近皮肤如乳腺癌等采用小角度角间距2°可以得到更优的剂量分布,CI更佳;深部肿瘤非靠近皮肤如鼻咽癌、肺癌等较为深部的肿瘤在选用角间距时差异较小,建议采用较大角间距4°参数作为计划优化首选,以提高治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积旋转调强 角间距 剂量优化 靶区
下载PDF
Distributed Multicircular Circumnavigation Control for UAVs with Desired Angular Spacing
4
作者 Shixiong Li Xingling Shao +1 位作者 Wendong Zhang Qingzhen Zha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429-446,共18页
This paper addresses a multicircular circumnavigation control for UAVs with desired angular spacing around a nonstationary target.By defining a coordinated error relative to neighboring angular spacing,under the premi... This paper addresses a multicircular circumnavigation control for UAVs with desired angular spacing around a nonstationary target.By defining a coordinated error relative to neighboring angular spacing,under the premise that target information is perfectly accessible by all nodes,a centralized circular enclosing control strategy is derived for multiple UAVs connected by an undirected graph to allow for formation behaviors concerning the moving target.Besides,to avoid the requirement of target’s states being accessible for each UAV,fixed-time distributed observers are introduced to acquire the state estimates in a fixed-time sense,and the upper boundary of settling time can be determined offline irrespective of initial properties,greatly releasing the burdensome communication traffic.Then,with the aid of fixed-time distributed observers,a distributed circular circumnavigation controller is derived to force all UAVs to collaboratively evolve along the preset circles while keeping a desired angular spacing.It is inferred from Lyapunov stability that all errors are demonstrated to be convergent.Simulations are offered to verify the utility of proposed protoc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ular spacing Distributed observer Multicircular circumnavigation Moving target UAVS
下载PDF
可调行距节药环保对靶施药机研制和试验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涛斌 肖丽萍 +3 位作者 刘木华 蔡金平 叶洋洋 黄粮粮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7年第1期47-51,共5页
我国是水稻生产大国,水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3%,但由于水稻病虫害的频发,严重影响我国水稻产量。我国各地区水稻种植行距不统一,病虫害在水稻植株上发生位置不同,而目前市场上施药机喷头基本固定,且施药方式基本为水稻叶冠之上喷施,既... 我国是水稻生产大国,水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3%,但由于水稻病虫害的频发,严重影响我国水稻产量。我国各地区水稻种植行距不统一,病虫害在水稻植株上发生位置不同,而目前市场上施药机喷头基本固定,且施药方式基本为水稻叶冠之上喷施,既不能同时适应不同行距稻田的喷施,也不能同时进行不同位置病虫害的防治。针对该问题,研发一种施药机,行距在133~300mm范围内可调、离地高度在0.44~1.5m内可调,且喷头可在竖直与水平两个方向上切换,实现不同行距、精确对靶施药。经田间试验结果发现,对稻飞虱这种主要发生在水稻中下部的虫害,该施药机在调节喷头位置精确对靶施药4d和7d后的防治效果为91%和93.8%,在水稻叶冠上施药4d和7d的防治效果为80.6%和83.4%,实验表明对于发生在水稻中下部的害虫,该施药机的防治效果比常规施药机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药环保 变行距 对靶 施药机 防治效果
下载PDF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自动驾驶交通流仿真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邱小平 马丽娜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2期50-54,共5页
将Arnab Bose自动驾驶模型与经典的Na Sch模型相结合,提出一个适用于自动驾驶的单车道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利用MATLAB语言对自动驾驶车辆运行情况进行仿真分析,发现模拟结果较好地呈现了自动驾驶环境下的交通流特征。另外,还发现在... 将Arnab Bose自动驾驶模型与经典的Na Sch模型相结合,提出一个适用于自动驾驶的单车道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利用MATLAB语言对自动驾驶车辆运行情况进行仿真分析,发现模拟结果较好地呈现了自动驾驶环境下的交通流特征。另外,还发现在自动驾驶中设置不同的车头时距对道路通行能力以及拥堵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车头时距为0.5 s时的通行能力约是车头时距为3 s的通行能力的4倍,当车头时距从4 s减小为1 s时交通拥堵可降低约95%,可以作为一种缓解拥堵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胞自动机 自动驾驶模型 车头间距 车头时距 目标间距
下载PDF
弹丸侵彻不同间距靶板的过载特征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孙俊伟 张亚 李世中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4-28,共5页
为分析弹丸倾斜入射不同间距硬目标的侵彻过载特征,运用ANSYS/LS-DYNA软件,对弹丸以不同初始速度倾斜侵彻不同间距的三层混凝土靶板的侵彻过程进行了模拟,获取了弹丸侵彻靶板的速度、加速度变化曲线.通过对不同着速弹丸的速度、加速度... 为分析弹丸倾斜入射不同间距硬目标的侵彻过载特征,运用ANSYS/LS-DYNA软件,对弹丸以不同初始速度倾斜侵彻不同间距的三层混凝土靶板的侵彻过程进行了模拟,获取了弹丸侵彻靶板的速度、加速度变化曲线.通过对不同着速弹丸的速度、加速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了其变化规律.分析结果可为以计层计空穴方式起爆的硬目标灵巧引信设计提供理论支撑,同时对抗高过载加速度传感器的选择也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丸 侵彻 不同间距 硬目标
下载PDF
基于交比不变和间距比不变的线阵相机畸变标定方法 被引量:5
8
作者 梁灵飞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248-251,共4页
基于线阵相机双目视觉成像技术可有效检测汽车底盘异物,保证人员安全。但相机畸变影响几何量测、三维重建精度。并且由于线阵相机与面阵相机的成像模型不同,造成适用于面阵相机畸变校正算法无法直接运用在线阵相机当中。通过研究面阵相... 基于线阵相机双目视觉成像技术可有效检测汽车底盘异物,保证人员安全。但相机畸变影响几何量测、三维重建精度。并且由于线阵相机与面阵相机的成像模型不同,造成适用于面阵相机畸变校正算法无法直接运用在线阵相机当中。通过研究面阵相机的畸变成像模型,结合线阵相机的成像特点,推导出线阵相机的畸变成像模型。利用交比不变性和间距比不变性,结合线阵相机的畸变成像模型,建立二元畸变方程组;并利用等间距条形标靶获得相应参数。最后对新方法进行了真实图像校正实验,证明该方法畸变标定简单易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阵相机 畸变标定 交比不变 间距比不变 等间距条形标靶
下载PDF
复合成孔灌注桩技术工程应用研究
9
作者 宋振亚 张浩 +1 位作者 王中 周同和 《地基处理》 2023年第1期49-54,共6页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时,受到扬尘、噪音等环境治理的影响,挤密(灰)土桩、夯实水泥土桩等常规处理方法的应用逐渐受到限制。针对基底下分布有限厚度湿陷性黄土的工况,提出一种上部静压挤土、下部长螺旋取土复合成孔的灌注桩技术,将挤土密...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时,受到扬尘、噪音等环境治理的影响,挤密(灰)土桩、夯实水泥土桩等常规处理方法的应用逐渐受到限制。针对基底下分布有限厚度湿陷性黄土的工况,提出一种上部静压挤土、下部长螺旋取土复合成孔的灌注桩技术,将挤土密实效应和竖向增强作用有效结合,应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复合地基加固或桩基础。较常规湿陷性地基处理方法相比,该技术有较好的质量保证,施工中不易发生缩孔、断桩等问题。工程实践与现场试验分析表明,该技术适用于处理基底以下一定厚度的湿陷性黄土地基,亦适用于受扬尘、噪音等环境治理限制条件下的湿陷性地基处理工程,可为类似场地地基处理方案提供参考。同时对挤密桩间距的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目标干密度的概念并应用于挤密桩间距的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处理 湿陷性 复合成孔 灌注桩 桩间距 目标干密度
下载PDF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of gradient coil for benchtop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ystem with high-resolution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龙庆 王为民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2期589-596,共8页
Significant high magnetic gradient field strength is essential to obtaining high-resolution images in a benchtop mag- netic resonance imaging (BT-MRI) system with permanent magnet. Extending minimum wire spacing and... Significant high magnetic gradient field strength is essential to obtaining high-resolution images in a benchtop mag- netic resonance imaging (BT-MRI) system with permanent magnet. Extending minimum wire spacing and maximum wire width of gradient coils is one of the key solutions to minimize the maximum current density so as to reduce the local heating and generate higher magnetic field gradient strength. However, maximum current density is hard to optimize together with field linearity, stored magnetic energy, and power dissipation by the traditional target field method. In this paper, a new multi-objective method is proposed to optimize the maximum current density, field linearity, stored magnetic energy, and power dissipation in MRI gradient coils. The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inimum wire spacings are improved by 159% and 62% for the transverse and longitudinal gradient coil respectively. The maximum wire width increases from 0.5 mm to 1.5 mm. Maximum gradient field strengths of 157 mT/m and 405 mT/m for transverse and lon- gitudinal coil are achieved, respectivel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 BT-MRI instrument demonstrate that the MRI images with in-plane resolution of 50 ~tm can be obtained by using the designed coi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gradient coil target field method wire spacing
下载PDF
基于CIES-CA的水声阵列多目标方位估计技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辛 郭龙祥 +2 位作者 生雪莉 殷敬伟 李佳馨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6-252,共7页
为了使用较少阵元数的水声阵列实现多目标方位估计,本文针对基于子阵间距压缩的互质阵列进行研究分析。利用子空间分类算法与虚拟阵元法,在考虑阵列误差的情况下分析多目标方位估计性能。通过数值验证,在低信噪比、高阵列误差的情况下,... 为了使用较少阵元数的水声阵列实现多目标方位估计,本文针对基于子阵间距压缩的互质阵列进行研究分析。利用子空间分类算法与虚拟阵元法,在考虑阵列误差的情况下分析多目标方位估计性能。通过数值验证,在低信噪比、高阵列误差的情况下,基于子阵压缩的互质阵性能明显优于均匀直线阵与原型互质阵,且压缩倍数越大性能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质阵 子阵间距压缩 多目标方位估计 子空间分类算法 虚拟阵元法 多目标方位分辨概率 多目标方位估计误差 通道幅相误差 阵元位置误差
下载PDF
高速撞击梯度电势靶板产生等离子体诱发的放电
12
作者 唐恩凌 刘美 +3 位作者 韩雅菲 王睿智 贺丽萍 刘淑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20-428,共9页
针对在轨运行航天器在空间等离子体环境和空间带电粒子活动下诱发航天器表面梯度电势存在的客观现实,航天器在空间碎片的撞击下会诱发表面带电或深层电介质带电的航天器放电。为了在实验室模拟航天器表面存在电势差的真实情况,采用对航... 针对在轨运行航天器在空间等离子体环境和空间带电粒子活动下诱发航天器表面梯度电势存在的客观现实,航天器在空间碎片的撞击下会诱发表面带电或深层电介质带电的航天器放电。为了在实验室模拟航天器表面存在电势差的真实情况,采用对航天器外表面分割的方法,在分割的表面间预留不同间距且在2靶板间加装电阻的方法创造具有梯度电势的高电势2A12铝板作为靶板。利用自行构建的梯度电势靶板的充放电测试系统、超高速相机采集系统和二级轻气炮加载系统,开展高速撞击梯度电势2A12铝靶的实验室实验。实验中,弹丸以入射角度为60°(弹道与靶板平面的夹角)、撞击速度约为3 km/s的条件撞击间距分别为2、3、4和5 mm的2A12铝高电势靶板,利用电流探针和电压探针采集放电电流和放电电压。实验结果表明: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形成了高电势与低电势靶板间的放电通道,且在梯度电势靶板间距分别为2、3 mm时诱发了一次放电,放电电流随高低电势靶板间间距的增加而减小;在梯度电势靶板间距分别为4、5 mm时诱发了二次放电,放电电流随高低电势靶板间间距的增加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撞击 梯度电势靶板 放电电压 放电电流 靶板间距
下载PDF
大单元间距相控阵雷达防栅瓣跟踪技术
13
作者 张炜轩 汤兵 杨德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7-60,共4页
为降低雷达研制及维护成本,越来越多的大型相控阵雷达采用大单元间距的天线阵面设计方案,如何克服大单元间距阵列与生俱来的栅瓣缺陷成为该类型相控阵雷达的关键技术点。常见的研究方向是,通过天线阵面的非周期化设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 为降低雷达研制及维护成本,越来越多的大型相控阵雷达采用大单元间距的天线阵面设计方案,如何克服大单元间距阵列与生俱来的栅瓣缺陷成为该类型相控阵雷达的关键技术点。常见的研究方向是,通过天线阵面的非周期化设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栅瓣电平。文中从数据处理的专业角度,介绍了一种基于多频验证的防栅瓣跟踪技术,通过改善常规闭环跟踪流程,利用栅瓣的频率特性,在栅瓣存在或者无法彻底消除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准确区分主瓣栅瓣目标,实现防栅瓣闭环跟踪。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防栅瓣效率高,效果好,具有较好的普适性,对各种类型的相控阵雷达均可起到良好的防栅瓣跟踪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单元间距相控阵 数据处理 防栅瓣 目标跟踪
下载PDF
临近空间高超声速滑跃式机动目标的跟踪模型 被引量:43
14
作者 王国宏 李俊杰 +1 位作者 张翔宇 吴巍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400-2410,共11页
滑跃式机动是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的一种重要运动方式,现有文献中鲜有对高超声速滑跃式机动目标跟踪技术的报道。为此,提出了一种针对临近空间高超声速滑跃式机动目标的跟踪模型,其核心是将目标加速度建模为具有正弦波自相关的零均... 滑跃式机动是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的一种重要运动方式,现有文献中鲜有对高超声速滑跃式机动目标跟踪技术的报道。为此,提出了一种针对临近空间高超声速滑跃式机动目标的跟踪模型,其核心是将目标加速度建模为具有正弦波自相关的零均值随机过程,并据此构建了跟踪临近空间高超声速滑跃式机动目标的状态方程。通过仿真实验与Singer模型、Jerk模型和CV+CA+Singer交互式多模型IMM进行比较,证明了所提模型在跟踪临近空间高超声速滑跃式机动目标时的合理性与优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近空间 高超声速飞行器 滑跃式机动 目标跟踪 正弦波自相关 交互式多模型
原文传递
空间机器人捕获漂浮目标的抓取控制 被引量:33
15
作者 魏承 赵阳 田浩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32-637,共6页
提出了动态抓取域用于空间机器人捕获漂浮目标的抓取控制。空间机器人捕获漂浮目标时,由于机械臂与基体的动力学耦合、抓取时的碰撞激振等非线性特性使得抓取控制变得复杂而重要。首先建立了空间机器人及漂浮目标的动力学模型,而后引入... 提出了动态抓取域用于空间机器人捕获漂浮目标的抓取控制。空间机器人捕获漂浮目标时,由于机械臂与基体的动力学耦合、抓取时的碰撞激振等非线性特性使得抓取控制变得复杂而重要。首先建立了空间机器人及漂浮目标的动力学模型,而后引入了末端装置抓取目标时的碰撞模型,并提出了"动态抓取域"用于机械臂抓取目标时的控制,同时应用关节主动阻尼控制,以减小抓取碰撞激振对空间机器人冲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抓取时间下,加速抓取明显优于匀速抓取,碰撞力振幅减小至匀速抓取时的20%,对空间机器人的激振冲击明显消除,仅在抓取结束前有小幅激振。这对空间机器人的抓取控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及工程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机器人 捕获目标 动态抓取域 抓取控制 主动阻尼控制 动力学模型
原文传递
空间目标光电探测与识别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34
16
作者 周彦平 舒锐 +1 位作者 陶坤宇 郭松 《光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8-73,76,共7页
空间目标探测与识别技术是空间资源开发、空间安全等方向应用的前提条件。其中光电系统又可以提供高精度、高准确性的探测。介绍了目前各国应用的多种地基和天基空间目标探测与识别系统,并对各系统的性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在此... 空间目标探测与识别技术是空间资源开发、空间安全等方向应用的前提条件。其中光电系统又可以提供高精度、高准确性的探测。介绍了目前各国应用的多种地基和天基空间目标探测与识别系统,并对各系统的性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空间目标探测领域所涉及到的各种关键技术及相应的需求方向。最后给出了未来空间目标光电探测系统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目标 探测 识别 地基 天基
原文传递
空间基因:推动总体城市设计在地性的新方法 被引量:36
17
作者 邵润青 段进 +2 位作者 姜莹 钱艳 王里漾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3-39,共7页
当前,在总体城市设计实际操作中,普遍存在一种不顾地方实际、生搬硬套的技术倾向,导致设计结果彼此雷同、城市特色缺失。因此,如何通过技术方法的创新,让总体城市设计的研究、编制和落实更具在地性,从而更切实地解决千差万别的城市的特... 当前,在总体城市设计实际操作中,普遍存在一种不顾地方实际、生搬硬套的技术倾向,导致设计结果彼此雷同、城市特色缺失。因此,如何通过技术方法的创新,让总体城市设计的研究、编制和落实更具在地性,从而更切实地解决千差万别的城市的特色塑造问题,值得思考。基于此,文章引入空间基因理论与技术,通过对空间基因进行提取、解析、评价并与特色目标互馈耦合,加强城市特色目标设定的在地性,由此结合城市总体空间布局、景观结构等,可以更加有的放矢、精准地形成靶向性的空间管控措施。空间基因技术在“美丽厦门”等全国城市设计试点城市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为增强总体城市设计的在地性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基因 总体城市设计 在地性 城市特色 靶向控制
下载PDF
一种可行的高超声速飞行器跟踪算法 被引量:30
18
作者 关欣 赵静 +1 位作者 张政超 何友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0-84,共5页
通过分析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的运动特性,建立了高超声速飞行器运动模型,并运用交互式多模型(IMM)算法对其进行跟踪,通过100次蒙特卡罗实验,获得了误差较小的理想跟踪效果,说明了IMM算法用于高超声速目标跟踪中的可行性。
关键词 临近空间 高超声速飞行器 IMM算法 目标跟踪
下载PDF
非自发光空间目标的可见光探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28
19
作者 陈荣利 韩乐 +2 位作者 车驰骋 马臻 樊学武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438-1440,共3页
建立了空间非自发光目标的数学模型,应用经典光学理论研究了目标亮度与目标尺寸、表面特性、观测角、观测距离之间的关系;并推导了探测能力与光学系统参数及曝光时间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验证了模型和计算公式的正确性,可为空间目标探测... 建立了空间非自发光目标的数学模型,应用经典光学理论研究了目标亮度与目标尺寸、表面特性、观测角、观测距离之间的关系;并推导了探测能力与光学系统参数及曝光时间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验证了模型和计算公式的正确性,可为空间目标探测光学系统的设计提供了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目标 探测 可见光 星等
下载PDF
临近空间高超声速目标雷达探测技术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26
20
作者 汪连栋 曾勇虎 +1 位作者 高磊 陆俊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2-85,共14页
临近空间高超声速目标对空间防御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应用雷达探测临近空间高超声速目标对于空间预警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首先介绍了临近空间高超声速目标典型特征,接着从信号处理、信号波形和雷达体制三个方面总结了高速目标探测技术现... 临近空间高超声速目标对空间防御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应用雷达探测临近空间高超声速目标对于空间预警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首先介绍了临近空间高超声速目标典型特征,接着从信号处理、信号波形和雷达体制三个方面总结了高速目标探测技术现状,并分析现有技术在高超声速目标探测上的不足:现有的信号处理方法未考虑高超声速目标电磁散射特性、目前的多种编码信号波形对高超声速的容忍能力不足、现有的雷达体制没有综合考虑目标高超声速运动和雷达散射截面积小的特点。在高超声速目标特征和探测技术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等离子体目标特性、支持快速观测的多站雷达系统和融合相干积累的机动检测三个方面是临近空间高超声速目标探测领域将要解决的问题。此外,还给出了一种应用于临近空间高超声速目标探测的多站雷达系统结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近空间 高超声速目标 等离子体 多站雷达系统 相干积累 机动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