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2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喷头水量分布仿真及组合优化软件系统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劳东青 韩文霆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2-46,共5页
喷灌以其适应性广、易于机械化作业等优点成为目前世界上广泛采用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喷灌均匀度是衡量灌溉质量和喷头水力性能的重要指标,是喷灌系统规划设计中的重要参数。通过接口软件MATCOME4.5,结合MATLAB与Visual C++工具混合开... 喷灌以其适应性广、易于机械化作业等优点成为目前世界上广泛采用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喷灌均匀度是衡量灌溉质量和喷头水力性能的重要指标,是喷灌系统规划设计中的重要参数。通过接口软件MATCOME4.5,结合MATLAB与Visual C++工具混合开发出喷头水量分布仿真及组合优化软件系统。该系统操作简单,功能强大,能够脱离混合开发环境独立运行。用户只需输入雨量筒实测数据,选择喷头组合方式,插值方法及插值间距等指令,系统即可快速得出基于给定组合方式下的多种喷灌均匀度系数,喷洒水量分布图,或以某种均匀度系数为评价指标的喷头组合间距优化结果。系统给喷灌质量或喷头性能的评价分析工作以及喷灌系统的规划设计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灌 水量分布仿真 组合优化 MATLAB VC++
下载PDF
双洞8车道特大断面隧道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宏涛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5年第12期174-179,19,共6页
双洞8车道特大断面隧道是最近几年以来公路交通发展的趋向。现根据国内外在该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着重对双洞8车道的净距优化、围岩压力、支护设计和施工方法等进行介绍。通过总结前人研究成果,指出目前双洞8车道隧道研究存在的问题,... 双洞8车道特大断面隧道是最近几年以来公路交通发展的趋向。现根据国内外在该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着重对双洞8车道的净距优化、围岩压力、支护设计和施工方法等进行介绍。通过总结前人研究成果,指出目前双洞8车道隧道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洞8车道 净距优化 围岩稳定性 二次衬砌 双侧壁导坑法
下载PDF
页岩油藏多段压裂水平井井距优化研究——以新疆吉木萨尔油田为例 被引量:7
3
作者 梁成钢 陈昊枢 +4 位作者 徐田录 石璐铭 周其勇 滕志辉 何永清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87-93,共7页
多段压裂水平井的开发方案设计和井距优化是其复杂缝网压裂技术研究的重点内容.针对新疆吉木萨尔页岩油藏,利用不稳定渗流理论建立了多段压裂水平井多井数值模型,基于井间干扰小、储量动用充分的原则,确定典型多段压裂水平井合理井距.... 多段压裂水平井的开发方案设计和井距优化是其复杂缝网压裂技术研究的重点内容.针对新疆吉木萨尔页岩油藏,利用不稳定渗流理论建立了多段压裂水平井多井数值模型,基于井间干扰小、储量动用充分的原则,确定典型多段压裂水平井合理井距.结果发现,当井距大于260 m后,单井累计产油量增量趋于平缓.综合累计产油量变化曲线和压力分布图,可确定吉木萨尔多段压裂水平井合理井距范围在260~280 m左右.在两井井距为260 m的条件下进行产量预测,得到生产5年累计产油量为52526 m 3,可看出页岩油的生产主要依赖于前两年生产,后续三年生产影响较小,主要由于控制半径较小所致,可为同类页岩油藏的开发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藏 压裂水平井 数值模拟 井距优化
下载PDF
三探测器密度测井仪器的源距优化 被引量:5
4
作者 吴文圣 肖立志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49-853,共5页
本文用Monte Carlo数值模拟方法,针对探测器均在正源距范围内的三探测器密度测井仪器,计算了不同源距探测器的薄层响应曲线,不同密度地层的光子通量与源距的关系,长、中、短源距间的计数交会图。结果表明,源距与密度测井仪器的纵向分辨... 本文用Monte Carlo数值模拟方法,针对探测器均在正源距范围内的三探测器密度测井仪器,计算了不同源距探测器的薄层响应曲线,不同密度地层的光子通量与源距的关系,长、中、短源距间的计数交会图。结果表明,源距与密度测井仪器的纵向分辨率、统计误差、灵敏度、泥饼补偿效果有关。为使密度测井仪器具有20cm的纵向分辨率,并有高的测量精度,长、中、短源距应分别选择38、20.5、11c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探测器密度测井 源距优化 纵向分辨率 测量精度
原文传递
软基真空预压塑料排水板间距优化模拟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袁海平 李伟强 +2 位作者 刘梦秋 王占棋 赵平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58-62,共5页
采用真空预压技术进行软基处理时,塑料排水板间距大小将对土体固结度及工期的快慢产生影响。以皖江城市某软基道路工程为例,基于流固耦合理论,结合Mohr-Coulomb土体本构关系,采用岩土软件FLAC^(3D)对真空预压软基加固效应中6种不同排水... 采用真空预压技术进行软基处理时,塑料排水板间距大小将对土体固结度及工期的快慢产生影响。以皖江城市某软基道路工程为例,基于流固耦合理论,结合Mohr-Coulomb土体本构关系,采用岩土软件FLAC^(3D)对真空预压软基加固效应中6种不同排水板间距方案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及分析,得到在预期工期一定时,所需的最佳排水板间距为0.9m。通过对地层沉降、排水板打设间距、地下水位等的模拟研究,得到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吻合得较好,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为设计人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设计分析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路基 真空预压 排水板 间距优化 数值计算
下载PDF
高层建筑给排水施工中管道支架间距优化与固定技术研究
6
作者 王海朋 《中国高新科技》 2024年第17期149-151,共3页
高层建筑的给排水系统对管道支架的间距和固定技术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文章针对高层建筑的特点,分析了管道支架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了优化支架间距的方法。通过应用管道动力学原理和荷载分析,建立了支架... 高层建筑的给排水系统对管道支架的间距和固定技术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文章针对高层建筑的特点,分析了管道支架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了优化支架间距的方法。通过应用管道动力学原理和荷载分析,建立了支架间距优化的计算模型,提高支架的可靠性,并为未来智能监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给排水系统 管道支架 间距优化 固定技术
下载PDF
引信弹道环境间隔纸靶法的间距优化
7
作者 霍卫超 糜晨曦 +1 位作者 闻泉 王雨时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28,共9页
针对间隔纸靶法纸靶摆放间距影响试验结果的问题,结合六自由度刚体外弹道模型,利用Matlab软件解算得到章动角值,采用最小二乘法和蒙特卡洛法对章动角值进行拟合,得到不同摆放间距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根据仿真结果提出间隔纸靶法间距改进... 针对间隔纸靶法纸靶摆放间距影响试验结果的问题,结合六自由度刚体外弹道模型,利用Matlab软件解算得到章动角值,采用最小二乘法和蒙特卡洛法对章动角值进行拟合,得到不同摆放间距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根据仿真结果提出间隔纸靶法间距改进方案:首先将纸靶间距按照4~8 m进行布置,试验1发得到试验结果;然后根据试验结果计算章动周期;再将摆放间距与计算得到的章动周期进行比较,若纸靶间距不在半周期的影响范围内,则认为该次试验结果可信;否则后续试验通过改变纸靶间距,使之不处于半周期前后1 m范围内来得出可信的试验结果。改进后的试验方案解决了因纸靶间距选择不合适而造成的试验结果误差偏大问题,可为章动角试验进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信环境 外弹道学 间隔纸靶 数据拟合 间距优化
下载PDF
页岩储层的改进拉链式压裂裂缝间距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艾池 高长龙 +3 位作者 李玉伟 徐乐 刘亚珍 张军 《石油矿场机械》 2015年第8期21-25,共5页
针对改进拉链式压裂优化设计的要求,在假设岩石为均质、各向同性材料的基础上,建立诱导应力计算模型,得出近井地带最大诱导应力差计算公式及最佳裂缝间距表达式,确定了中间裂缝最佳起裂位置,并建立多裂缝缝间诱导应力差计算模型。研究表... 针对改进拉链式压裂优化设计的要求,在假设岩石为均质、各向同性材料的基础上,建立诱导应力计算模型,得出近井地带最大诱导应力差计算公式及最佳裂缝间距表达式,确定了中间裂缝最佳起裂位置,并建立多裂缝缝间诱导应力差计算模型。研究表明:随着泊松比的增加,诱导应力差最大值减小,缝间最佳间距增大;随着缝内压力的增加,诱导应力差最大值增大,缝间最佳间距不变;裂缝高度增加,诱导应力差最大值不变,缝间最佳间距增加;当裂缝间距增加时,近井地带诱导应力差先增大后减小,井间裂缝交汇处的诱导应力差逐渐减小,诱导应力差值分布趋于均匀化。进行压裂设计时,在满足裂缝转向条件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扩大缝间距离,增加远场裂缝网络的复杂性,提高改造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改进拉链式压裂 间距优化
下载PDF
多子阵平板天线峰值旁瓣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峰干 井亚鹊 +1 位作者 肖磊 周淑华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6-90,共5页
针对多子阵平板天线离散口径带来的高旁瓣问题,分析了不同仰角下的峰值旁瓣电平成因,提出了降低多子阵天线峰值旁瓣电平的方法。以降低工作范围内的峰值旁瓣为目标,采用遗传算法研究了天线口径、阵元方向性、幅度衰减等因素对多子阵天... 针对多子阵平板天线离散口径带来的高旁瓣问题,分析了不同仰角下的峰值旁瓣电平成因,提出了降低多子阵天线峰值旁瓣电平的方法。以降低工作范围内的峰值旁瓣为目标,采用遗传算法研究了天线口径、阵元方向性、幅度衰减等因素对多子阵天线的影响,实现了峰值旁瓣的最佳优化。仿真结果表明,多子阵天线的方向图综合仅需考虑最小间距约束;除子阵间距外,阵元方向性和幅度衰减对多子阵天线的优化也有一定的影响,在优化过程中需综合考虑,本文方法与分析结果可为多子阵平板天线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子阵平板天线 间距优化 峰值旁瓣 天线口径 幅度衰减
下载PDF
瓦斯抽采爆破卸压的钻孔间距确定及应用
10
作者 解文汇 《山西化工》 2019年第4期122-125,共4页
为了保障重庆矿区松软煤层瓦斯高效抽采,工作面安全回采,利用深孔埋药爆破卸压技术达到对煤层的增透,增大瓦斯抽采效率与利用率。根据理论分析与力学计算,结合现场试验地点煤层属性与工程概况,计算出孔间距为0.9m,将计算结果现场应用到... 为了保障重庆矿区松软煤层瓦斯高效抽采,工作面安全回采,利用深孔埋药爆破卸压技术达到对煤层的增透,增大瓦斯抽采效率与利用率。根据理论分析与力学计算,结合现场试验地点煤层属性与工程概况,计算出孔间距为0.9m,将计算结果现场应用到重庆矿区某矿瓦斯预抽工程中进行实际验证,对比爆破前、后瓦斯抽采效果,爆破后瓦斯抽采效率大大增加,瓦斯浓度较之前增加了接近4倍,瓦斯抽采纯量大了3倍左右,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爆破卸压 间距优化 瓦斯浓度 瓦斯纯量
下载PDF
涪陵页岩气田井场规划技术研究
11
作者 石芳 熊青山 +2 位作者 李微 王柯 刘恒 《能源与环保》 2022年第6期104-113,共10页
涪陵地区地处地貌复杂的四川盆地和盆边山地过渡地带,布井受限。丛式井常规钻井模式井场面积及形状变化大,钻机搬迁安装次数多。为减少丛式井平均单井占地面积和提高平台井数,开展井位及井组布置、井口及井组间距优化技术研究。研究结... 涪陵地区地处地貌复杂的四川盆地和盆边山地过渡地带,布井受限。丛式井常规钻井模式井场面积及形状变化大,钻机搬迁安装次数多。为减少丛式井平均单井占地面积和提高平台井数,开展井位及井组布置、井口及井组间距优化技术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涪陵地区最小井口间距10 m,最小井组间距40 m。单井组井工厂井位纵向布置和双井组及多井组井工厂井位纵向布置、钻机移动方向大门坡方向相同时,井场面积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涪陵页岩气田 井工厂 井场布置 间距优化 井场面积
下载PDF
苏里格致密砂岩气田开发井距优化 被引量:62
12
作者 何东博 王丽娟 +2 位作者 冀光 位云生 贾成业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8-464,共7页
为了提高致密气田储量动用程度和采收率,针对苏里格致密砂岩气田单井控制储量低的特点,对合理的开发井距进行了评价研究。通过地质模型、泄气半径、干扰试井、数值模拟和经济效益等5个方面的评价研究,形成了致密砂岩气田开发井距优化系... 为了提高致密气田储量动用程度和采收率,针对苏里格致密砂岩气田单井控制储量低的特点,对合理的开发井距进行了评价研究。通过地质模型、泄气半径、干扰试井、数值模拟和经济效益等5个方面的评价研究,形成了致密砂岩气田开发井距优化系列评价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对苏里格气田进行了井距优化论证,得出了苏里格气田开发最优井距。地质模型评价结果表明,井距小于600 m、排距小于1 000 m较为适宜;泄气半径评价结果表明,井距在400~600 m较为合适;干扰试井评价结果表明,井距大于400 m、排距为600 m较为适宜;数值模拟和经济效益评价结果表明,井距500 m、排距700 m较为适宜。综合分析5个方面的研究结果,认为在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井距500 m、排距700 m为苏里格气田开发的合理井网,该井网可使苏里格气田采收率提高到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田 井距优化 砂体规模 泄气范围 经济评价 采收率
下载PDF
水平井注采井网合理井距及注入量优化 被引量:40
13
作者 凌宗发 王丽娟 +1 位作者 胡永乐 李保柱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5-91,共7页
为解决水平井注采井网中合理井距及注入量优化问题,利用渗流力学理论,考虑低渗、薄层油藏渗流特点,并假设注水井为刚性水驱,推导出考虑和不考虑水平井水平段压力损失两种情况下水平井注采井网的合理井距、合理注入量公式。根据公式分析... 为解决水平井注采井网中合理井距及注入量优化问题,利用渗流力学理论,考虑低渗、薄层油藏渗流特点,并假设注水井为刚性水驱,推导出考虑和不考虑水平井水平段压力损失两种情况下水平井注采井网的合理井距、合理注入量公式。根据公式分析认为,水平井水平段压力损失受管径、注水量或产油量、水平段长度影响。对于特定水平井,压降损失主要受产油量或注水量影响;对于确定的油藏,影响最大井距的主要因素是水平井长度、生产井产量、水井注水量。利用该研究结果设计的塔里木油田哈得4薄砂层油藏水平井注采井网在开发中起到了降低注入压力、增大注入量、有效保持地层压力的作用,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水平井注水 井网优化 低渗透油藏 薄层油藏
下载PDF
低渗透气田合理井网井距研究 被引量:23
14
作者 李爽 朱新佳 +1 位作者 靳辉 井元帅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0年第5期73-76,共4页
苏里格气田苏53区块盒8、山1段气藏为低渗低丰度岩性气藏。在分析该区块地质特征基础上,结合气井生产动态资料,采用经济极限单井面积法、技术最优单井面积法及数值模拟法探讨了低渗透、低丰度岩性气藏合理井网井距。3种井距设计方案结... 苏里格气田苏53区块盒8、山1段气藏为低渗低丰度岩性气藏。在分析该区块地质特征基础上,结合气井生产动态资料,采用经济极限单井面积法、技术最优单井面积法及数值模拟法探讨了低渗透、低丰度岩性气藏合理井网井距。3种井距设计方案结果表明:采用南北向排距大于东西向井距的600m×1200m近似菱形基础井网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采收率,并获得最佳经济效益,而且便于后期开发加密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苏53区块 低渗、低丰度、岩性气藏 井距优化 经济极限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合理井距确定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2
15
作者 崔传智 杨赤宸 +2 位作者 牛栓文 路智勇 张莹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3-56,114,共4页
井网加密调整是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改善开发效果的重要措施,合理注采井距的确定是决定井网加密调整效果的关键。以一注两采井组为例,以均衡驱替为目标,以油水两相不稳定渗流理论为基础,考虑断块油藏储层物性、剩余油分布和地层倾角等... 井网加密调整是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改善开发效果的重要措施,合理注采井距的确定是决定井网加密调整效果的关键。以一注两采井组为例,以均衡驱替为目标,以油水两相不稳定渗流理论为基础,考虑断块油藏储层物性、剩余油分布和地层倾角等因素,建立了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合理井距确定方法,并采用油藏数值模拟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水驱方向垂直构造线方向的一注两采井网,在其他储层条件和剩余油饱和度相同的条件下,地层倾角越大,达到均衡驱替所需的注采井距比越大;注采井间储层渗透率、油井含水率差异越大,达到均衡驱替时所需的注采井距比越大。数值模拟验证结果表明,在地层倾角为10°、油井含水率均为90%时,该方法计算出注水井左右两侧注采井距的比值为1.264,按此结果进行井网部署,10 a末注水井左右两侧油井含水率分别为96.85%和97.13%,2口油井含水率相差0.28%,总采出程度为38.37%,比均匀布井可提高采出程度5.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断块油藏 均衡驱替 合理井距 地层倾角 剩余油分布
下载PDF
低渗透油气藏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簇间距优化新方法 被引量:20
16
作者 赵金洲 许文俊 +2 位作者 李勇明 蔡坤赤 徐苗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63-69,共7页
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中簇间距的大小是决定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成败的关键因素。为提高低渗透油气藏储层压裂改造效果,需建立合理的簇间距优化模型,而现有的优化方法多以应力反转半径作为最佳间距,并未定量化表征压裂后的储层改造效果。为... 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中簇间距的大小是决定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成败的关键因素。为提高低渗透油气藏储层压裂改造效果,需建立合理的簇间距优化模型,而现有的优化方法多以应力反转半径作为最佳间距,并未定量化表征压裂后的储层改造效果。为此,基于弹性力学基础理论和位移不连续法建立了考虑水力裂缝干扰模式下的复杂地应力场计算模型,研究了天然裂缝在复杂地应力场条件下发生张开和剪切破裂形成复杂裂缝网络的规律,再以获得最大缝网波及区域面积为优化目标,形成一种新的簇间距优化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张开的水力裂缝会在其周围产生诱导应力,压裂液的滤失则会导致地层孔隙压力变化,相应的地层孔隙弹性应力也会发生变化;(2)天然裂缝剪切破裂区域与张开破裂区域重叠,且前者要远大于后者,可采用天然裂缝剪切破裂区域面积来表征复杂裂缝网络波及区域的大小。采用该方法指导了现场水平井的簇间距优化设计,实验井压裂后取得了理想的增产效果,为低渗透油气藏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的簇间距优化设计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气藏 分段多簇压裂 簇间距优化 位移不连续法 天然裂缝 破裂区域 波及区域 缝网 增产效果
下载PDF
刀具破岩机理的细观数值模拟及刀间距优化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梁正召 于跃 +2 位作者 唐世斌 刘红元 唐春安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4-89,共6页
通过采用RFPA2D软件对全断面岩石掘进机(TBM)盘形滚刀作用下岩石破碎机理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别模拟了单刀头、双刀头、三刀头作用下的岩体破碎过程,并对多刀头作用时进行了刀间距优化。模拟结果表明,岩石在单刀头作用下的破碎过程大... 通过采用RFPA2D软件对全断面岩石掘进机(TBM)盘形滚刀作用下岩石破碎机理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别模拟了单刀头、双刀头、三刀头作用下的岩体破碎过程,并对多刀头作用时进行了刀间距优化。模拟结果表明,岩石在单刀头作用下的破碎过程大体可以分为粉末体出现、粉核体形成、侧向裂纹产生与扩展、破碎块体出现4个阶段,并体现为以张拉为主、伴随挤压或剪切破坏等复杂破坏形式。在围压作用下,平行于围压方向的裂纹更容易产生与扩展,更有利于刀头侧向裂纹的贯通。多刀头之间有明显的协同作用效应,破碎比能随着刀间距的增加有一个逐渐增加然后减小的过程。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可以为岩石掘进机设计、盘形滚刀布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具破岩 裂纹扩展 刀间距优化
原文传递
截齿破岩机制及截线间距优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张倩倩 韩振南 +1 位作者 张梦奇 张建广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172-2179,2186,共9页
根据截齿侵入岩石的断裂特征和相关试验数据,分析了破岩机制及不同截线间距对破岩效果的影响。在单刀旋转截割试验平台上,以不同切削深度和截线间距进行组合试验,并结合比能耗、粗度指数及截割载荷3个评价指标,对截线间距进行优化,研究... 根据截齿侵入岩石的断裂特征和相关试验数据,分析了破岩机制及不同截线间距对破岩效果的影响。在单刀旋转截割试验平台上,以不同切削深度和截线间距进行组合试验,并结合比能耗、粗度指数及截割载荷3个评价指标,对截线间距进行优化,研究截割该类型砂岩时截线间距与切削深度的最佳比值。试验结果表明,岩石在单齿旋转截割作用下的破碎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初始压碎区细粒岩屑生成、密实核形成并储能、各向裂纹的扩展与连通、断裂体崩落、二次压碎区细粒岩屑生成5个阶段,且岩屑的断裂是以拉伸为主并伴随着挤压和剪切的共同作用;在最佳截割条件下,粗度指数较高,岩屑成块率增加,且比能耗低。通过分析岩石破碎过程及对截线间距的优化,可为掘进机破岩机制研究及截齿布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截割 破岩机制 刀间距优化 比能耗 粗度指数
下载PDF
低渗致密复杂叠置储层组合立体井网高效动用方法——以延安气田为例 被引量:18
19
作者 张涛 李相方 +7 位作者 王香增 严云奎 乔向阳 马骋 雷开宇 唐培哲 冯东 赵文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79-1291,共13页
延安致密砂岩气田具有纵向主力开发层系多、层间跨度大、有效砂体分布范围广、储层非均质强、区域差异明显等特征,需要采用'因层制宜、因区制宜'的组合立体井网高效动用技术进行开发。通过'分级约束'的立体井网设计思想... 延安致密砂岩气田具有纵向主力开发层系多、层间跨度大、有效砂体分布范围广、储层非均质强、区域差异明显等特征,需要采用'因层制宜、因区制宜'的组合立体井网高效动用技术进行开发。通过'分级约束'的立体井网设计思想,基于地面环境约束、宏观约束、局部约束以及属性约束的四级约束条件,建立从宏观到局部、从空间到属性、从地面到地下的多维度、多尺度、多因素耦合的立体井网优化设计体系。在该设计思想的指导下,结合延安气田地质特征,划分出了'河道富集区多层系'、'非河道低富集区双层系'、'非河道低富集区三层系'以及'河道低富集区多层系'4个开发区域,并给出了相应的'大井组直/定向井'、'大井组直/定向井+水平井'相结合的4套混合井网模式。另外,提出致密砂岩气田富集储层以采收率为主要约束函数、低富集储层以单井产气量为主要约束函数的井网密度优化标准,据此给出了延安气田最优井网密度为富集储层1 000 m×800 m,低富集储层1 200 m×1 00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致密复杂叠置储层 立体井网 高效动用 井距优化 延安气田
原文传递
页岩气井间干扰分析及井距优化 被引量:16
20
作者 陈京元 位云生 +4 位作者 王军磊 于伟 齐亚东 吴建发 罗万静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31-940,共10页
页岩气井距设计与优化是评价页岩气开发效果的重要指标。在理论认识的基础上,根据类比法、数值模拟、经济评价方法论证,形成了从井间干扰模拟、动态数据诊断到多井生产模拟、井距优化的完整工作流程:①通过建立压力探测边界传播模型,模... 页岩气井距设计与优化是评价页岩气开发效果的重要指标。在理论认识的基础上,根据类比法、数值模拟、经济评价方法论证,形成了从井间干扰模拟、动态数据诊断到多井生产模拟、井距优化的完整工作流程:①通过建立压力探测边界传播模型,模拟不同连通条件下井间干扰响应程度;②基于井间干扰响应规律,根据气井生产动态数据演绎识别、诊断井间干扰;③以地质解释和动态分析结果为基础参数,建立气藏体积压裂多井数值模型,模拟气田生产动态,结合净现值模型优化井距。以长宁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宁201井区为例,模拟表明,减小井距可使得井间干扰提前发生,同时也提高区块整体采收率;基于目前的压裂规模和参数体系,300~400 m井距可进一步优化至260~320 m,单位面积内井数增加20%~30%,区块储量采收率提高10%左右;区块整体净现值随着生产年限不断增加,但对应的最优井距结果不随生产周期的改变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压裂水平井 裂缝连通 井间干扰 井距优化 净现值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