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2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影字幕翻译述评 被引量:120
1
作者 杨洋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93-97,共5页
电影字幕翻译是我国一个新兴的翻译领域。字幕翻译的定义有多种。按不同的标准,字幕翻译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字幕翻译既具其他翻译领域的共性,同时又有其独特性。字幕翻译在很大程度上受技术和语境的约束。技术的约束主要指字幕翻译受... 电影字幕翻译是我国一个新兴的翻译领域。字幕翻译的定义有多种。按不同的标准,字幕翻译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字幕翻译既具其他翻译领域的共性,同时又有其独特性。字幕翻译在很大程度上受技术和语境的约束。技术的约束主要指字幕翻译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作为文化交流的中介,电影字幕的译者必须充分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并且采取何种策略需以观众为中心,以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减少文化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翻译 字幕翻译 语际字幕 空间限制 时间限制
下载PDF
基于视觉感受的景观空间序列组织 被引量:111
2
作者 刘滨谊 张亭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1-35,共5页
以景观空间序列作为研究对象,从视觉感受出发,探讨步行条件下的动态多空间客观环境与人们主观感受之间的联系。提出空间变化、时间变化与情感变化是景观空间序列需要讨论的3个重要方面。在对景观空间序列从物质实体层面和精神感受层面... 以景观空间序列作为研究对象,从视觉感受出发,探讨步行条件下的动态多空间客观环境与人们主观感受之间的联系。提出空间变化、时间变化与情感变化是景观空间序列需要讨论的3个重要方面。在对景观空间序列从物质实体层面和精神感受层面进行分析限定的基础上,将景观空间序列组织分解为空间组织、时间组织和空间意境组织3个方面,并分别进行探讨,主要采用数理分析与案例总结的方法,为景观规划设计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景观空间 序列 空间组织 时空组织 空间意境组织
下载PDF
一种新颖的基于空间矢量PWM的死区补偿方法 被引量:90
3
作者 胡庆波 吕征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17,共5页
该文针对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系统,详细分析了空间矢量 PWM 中死区效应对输出电压的影响,并结合空间矢量图,讨论了输出电压矢量位置与三相电流方向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死区补偿策略,将三相电流分成六个区域,并在... 该文针对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系统,详细分析了空间矢量 PWM 中死区效应对输出电压的影响,并结合空间矢量图,讨论了输出电压矢量位置与三相电流方向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死区补偿策略,将三相电流分成六个区域,并在每个区域只对其中一相输出电压进行补偿。该方法通过判断输出电压矢量的角度来获取三相电流的方向,避免了电流检测中多个零点的现象。最后,结合TMS320F240 DSP 控制芯片,进行了补偿前后的实验,得到令人满意的补偿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矢量PWM 死区补偿 三相电流 输出电压 矢量控制系统 死区效应 TMS320F240DSP 区域 新颖 策略
下载PDF
兼顾安全与经济的电力系统优化调度协调理论 被引量:47
4
作者 尚金成 周劼英 程满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8-33,共6页
建立了兼顾安全与经济的电力系统优化调度协调理论的整体框架,提出了优化调度在空间尺度、时间尺度、电力生产环节、控制对象、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策略、优化目标、“三公”调度等7个方面的协调调度机制及协调调度模型。在空间尺度与时间... 建立了兼顾安全与经济的电力系统优化调度协调理论的整体框架,提出了优化调度在空间尺度、时间尺度、电力生产环节、控制对象、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策略、优化目标、“三公”调度等7个方面的协调调度机制及协调调度模型。在空间尺度与时间尺度上,提出了“自下而上预决策及申报、自上而下决策、整体优化、多级多类优化协调、逐级逐类细化”的优化调度协调模型及算法,该模型考虑了国调、区域调和省调的优化调度计划在当前时间级、上一时间级、下一时间级之间的相互优化协调,能够实现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在电力生产环节,提出了基于市场机制的节能发电安排原则及节能发电调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调度 协调理论 空间尺度 时间尺度 协调调度机制 协调调度模型 竞争性电力 市场 节能发电调度
下载PDF
Spatial cloud computing: how can the geospatial sciences use and help shape cloud computing? 被引量:56
5
作者 Chaowei Yang Michael Goodchild +5 位作者 Qunying Huang Doug Nebert Robert Raskin Yan Xu Myra Bambacus Daniel Fa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Earth》 SCIE 2011年第4期305-329,共25页
The geospatial sciences face gr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IT)challenge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data intensity,computing intensity,concurrent access intensity and spatiotemporal intensity.These challenges require ... The geospatial sciences face gr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IT)challenge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data intensity,computing intensity,concurrent access intensity and spatiotemporal intensity.These challenges require the readiness of a computing infrastructure that can:(1)better support discovery,access and utilization of data and data processing so as to relieve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of IT tasks and focus on scientific discoveries;(2)provide real-time IT resources to enable real-time applications,such as emergency response;(3)deal with access spikes;and(4)provide more reliable and scalable service for massive numbers of concurrent users to advance public knowledge.The emergence of cloud computing provides a potential solution with an elastic,on-demand computing platform to integrateobservation systems,parameter extracting algorithms,phenomena simulations,analytical visualization and decision support,and to provide social impact and user feedbackthe essential elements of the geospatial sciences.We discuss the utilization of cloud computing to support the intensities of geospatial sciences by reporting from our investigations on how cloud computing could enable the geospatial sciences and how spatiotemporal principles,the kernel of the geospatial sciences,could be utilized to ensure the benefits of cloud computing.Four research examples are presented to analyze how to:(1)search,access and utilize geospatial data;(2)configure computing infrastructure to enable the computability of intensive simulation models;(3)disseminate and utilize research results for massive numbers of concurrent users;and(4)adopt spatiotemporal principles to support spatiotemporal intensive applications.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a discussion of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spatial cloud computing(S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gital earth Cyber GIS GEODYNAMICS space-time 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 geospatial cyberinfrastructure
原文传递
基于T-GIS的广州市居民日常活动时空关系 被引量:54
6
作者 周素红 邓丽芳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54-1463,共10页
随着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于生活质量的改善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以研究个体活动时空关系为重点的时间地理学研究也得到发展。T-GIS能较好地反映和记录个体活动动态过程,为时间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近年... 随着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于生活质量的改善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以研究个体活动时空关系为重点的时间地理学研究也得到发展。T-GIS能较好地反映和记录个体活动动态过程,为时间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近年来在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住房与就业市场化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发生了急剧的演化,城市居民的日常活动也发生变化,居民微观行为和日常活动组织及社会空间的研究正成为解释城市空间重构及其机制的重要研究视角。本研究结合T-GIS和时间地理学基本理论,以广州市为案例,利用居民出行日志的问卷调查数据,开发基于ArcGIS的居民行为链时空分析工具,揭示了典型时间断面居民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居民日常活动社会分异的的时空关系。结果表明,居民出行行为具有很强的时空关联性。城市中心区在一天不同时间都保持较强的吸引力,成为居民日常活动中各类活动的主要空间载体;城市空间的拓展,改变了部分居民特别是居住在外围街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习惯;居民的日常活动时空关系存在一定的阶层分化,低阶层日常总体上离开居住地活动的时间最长,但日常活动的活动空间最小,人均月交通费用最低,主要活动空间位于城市中心区和部分传统单位生活区周边;高阶层日常总体上离开居住地活动的时间最短,其活动范围却最大,主要活动空间位于新城市中心区及其周边地区,人均月交通费用最高;中阶层的活动空间相对均衡,交通费用适中。这种时空关联性的分析,有助于揭示居民的日常活动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关系,拓展基于日常活动过程的城市社会空间研究及交通需求评估,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活动 社会空间 时间地理学 T-GIS 时空 广州
原文传递
空间机器人的遥操作 被引量:42
7
作者 李成 梁斌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5-98,共4页
本文分析了空间机器人遥操作的特点 ,时延对空间机器人遥操作的影响 ,总结了空间机器人遥操作的指令模式和控制模式 ,展望了空间机器人遥操作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空间机器人 遥操作 时延 指令模式 控制模式
下载PDF
乡愁的时空意象及其对城镇人文复兴的启示 被引量:48
8
作者 陆邵明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10,共9页
"记得住乡愁"成为了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是对于"乡愁"缺乏学理性的基础研究。事实上,一百年来相关文献勾勒了中国人的乡愁的本质特征,呈现了唤起乡愁的主客观要素,描绘了中国人近现代乡愁的时空意象。... "记得住乡愁"成为了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是对于"乡愁"缺乏学理性的基础研究。事实上,一百年来相关文献勾勒了中国人的乡愁的本质特征,呈现了唤起乡愁的主客观要素,描绘了中国人近现代乡愁的时空意象。通过文本综述、调研与辨析,发现:中国人的乡愁不同于西方人的怀旧与恋地情结,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与人文情怀,隐含了主体性、空间性与时间性三个特征。研究试图揭示乡愁的人文内涵,即对主体的情感、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关注,倡导全方位多维度构建跨时空的文化共同体,探索城镇人文复兴的时空路径与策略,进而实现中国城镇的人文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愁 记忆 时空性 主体性 城镇人文复兴 文化共同体
下载PDF
邻里建成环境对居民外出型休闲活动时空差异的影响——以广州市为例 被引量:48
9
作者 齐兰兰 周素红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1-40,共10页
休闲行为的产生条件一直受到国内外地理学者的重视,邻里建成环境作为结构性制约因素,在休闲行为研究的交叉学科中开始受到重视,但是关注其对休闲行为影响的时间差异的研究严重不足;此外相关研究多从是否产生休闲行为或活动量的角度去验... 休闲行为的产生条件一直受到国内外地理学者的重视,邻里建成环境作为结构性制约因素,在休闲行为研究的交叉学科中开始受到重视,但是关注其对休闲行为影响的时间差异的研究严重不足;此外相关研究多从是否产生休闲行为或活动量的角度去验证,缺乏建成环境对休闲空间特征影响的衡量。基于时间地理学理论,以广州市为案例地,结合居民的出行活动日志调查与人口普查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建筑POI普查数据,探讨居民休闲行为时空特征及居住地的邻里建成环境对其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作日,居民外出型休闲活动时间呈现出高度集中特征,高度集中于12:00~14:00,活动集聚的时空区域是12:00~14:00、4 km内;休息日,居民外出型休闲活动时间集聚的集中性减弱,活动持续时间增长;活动集聚的时空区域是9:00~20:00、1 km内。邻里建成环境的不同维度指标对休闲活动距离的作用时段与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工作日上午并无影响显著的因素;中午,休闲距离主要受到道路交叉口数量和商业中心可达性的负向影响;下午,休闲距离受到道路交叉口数量先负向后正向的影响。休息日上午,休闲距离主要受开敞空间用地比例的负向影响;中午,受开敞空间用地比例、公交站点数和到最近开敞空间距离的负向影响,土地利用混合度则是呈现先正向后负向的影响;下午,受道路交叉口数量和公交站点数的负向影响、休闲设施数量的正向影响。从作用机制来看,休息日是休闲机会和时间成本作用占主导,工作日是休闲环境作用占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出型休闲 时空间 邻里建成环境 广州市
下载PDF
转向空间:媒介地理中的空间与景观研究 被引量:46
10
作者 邵培仁 杨丽萍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69-77,共9页
传播与媒介研究长期忽视空间的概念。当下媒介地理学所关注的空间,在邻里、城市、区域、国家等所有尺度上,都不是简单的观念,而是各种现象的综合体;也不只是自然的、地理的,还是社会的和媒介的。不同的空间向度既可被视为具体的物质形式... 传播与媒介研究长期忽视空间的概念。当下媒介地理学所关注的空间,在邻里、城市、区域、国家等所有尺度上,都不是简单的观念,而是各种现象的综合体;也不只是自然的、地理的,还是社会的和媒介的。不同的空间向度既可被视为具体的物质形式,也可看作是精神层面的多种建构,具有观念形态的特征。媒介特别是电子媒介的广泛介入极大地推动了空间复苏和空间转向,使得人类的空间感由实境转向虚境,由亲身体验转向媒介体验,于是本来以呈现和表达社会为己任的媒介反而成为社会必须关注、使用和依赖的对象,否则会威胁到它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空间 媒介地理 媒介时间 人文地理 空间转向
下载PDF
船舶碰撞危险度的新模型 被引量:38
11
作者 郑中义 吴兆麟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共5页
为了建立船舶自动避碰决策系统 ,分析了船舶碰撞危险度的本质 ,提出了空间碰撞危险度和时间碰撞危险度的概念 ,并对其进行了解释 .基于刺激 行动的理论、船舶领域的概念及最晚施舵点 ,建立了空间碰撞危险度、时间碰撞危险度和碰撞危险... 为了建立船舶自动避碰决策系统 ,分析了船舶碰撞危险度的本质 ,提出了空间碰撞危险度和时间碰撞危险度的概念 ,并对其进行了解释 .基于刺激 行动的理论、船舶领域的概念及最晚施舵点 ,建立了空间碰撞危险度、时间碰撞危险度和碰撞危险度模型 .这一研究成果发展和完善了船舶碰撞危险度的概念和模型 ,更符合逻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模型 船舶避碰 自动避碰决策系统 空间碰撞危险度 时间碰接危险度 碰撞危险度
原文传递
2010年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进球时空间特征研究 被引量:38
12
作者 张晓磊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6-50,共5页
通过对2010年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64场比赛的145个进球时空特征研究发现,现代足球比赛对时空间争夺日趋激烈,使得本届世界杯进球数量有所下降。拉丁派足球代表了足球比赛发展的方向。半场比赛开始后的前5 min和比赛结束前5 min进球较少... 通过对2010年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64场比赛的145个进球时空特征研究发现,现代足球比赛对时空间争夺日趋激烈,使得本届世界杯进球数量有所下降。拉丁派足球代表了足球比赛发展的方向。半场比赛开始后的前5 min和比赛结束前5 min进球较少,而与其相连的5 min则出现了两次进球高峰;前场发动进攻进球最多;定位球进攻和快速进攻成为主要的进攻组织形式;进球射门主要集中在1区到8区,尤其是3区和4区;球门下部左、右两侧是进球入门的主要区域;远射进攻成为利器;进球以地滚球和高球居多;前锋运动员进球最多;每10个进球中有9个进球是凭借5次或更少次数的传球获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杯足球赛 19届 进球 时空 特征
下载PDF
发挥上海绿色空间优势的思考 被引量:17
13
作者 严玲璋 《中国园林》 2001年第2期57-59,共3页
为迎接新世纪的到来,上海要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空间,应充分发挥“湿地”优势,建成与“绿肺”同等重要的“绿肾”;运用多元化“文化内涵”的绿色空间优势建成绿色“时间通道”;依照生态学的“顶极群落”理论实施“把自然引入城... 为迎接新世纪的到来,上海要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空间,应充分发挥“湿地”优势,建成与“绿肺”同等重要的“绿肾”;运用多元化“文化内涵”的绿色空间优势建成绿色“时间通道”;依照生态学的“顶极群落”理论实施“把自然引入城市”的计划;用好已有的法律法规是绿色空间上新台阶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空间 湿地 时间通道 顶极群落 上海
下载PDF
融入生命历程理论、面向长期空间行为的时间地理学再思考 被引量:35
14
作者 柴彦威 塔娜 张艳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共6页
时间地理学是一种表现并解释时空间过程中人类空间行为与客观制约之间关系的方法论。但是大多数的实证研究仅限于日常行为,长期空间行为研究存在不足。本文通过制约与能动性、行为的长期性、时空间意义等关键命题的再思考,提出可以统合... 时间地理学是一种表现并解释时空间过程中人类空间行为与客观制约之间关系的方法论。但是大多数的实证研究仅限于日常行为,长期空间行为研究存在不足。本文通过制约与能动性、行为的长期性、时空间意义等关键命题的再思考,提出可以统合时间地理学和生命历程理论对个体行为进行理解。生命历程理论作为关注个人生命历程和社会变迁互动关系的社会学理论,能够有效地补充时间地理学在社会过程分析中的不足。通过比较二者的异同,本文提出以生命历程理论的生命轨迹和时间地理学的生命路径为基础,重新构建长期空间行为生命路径,整合社会心理因素、多重社会角色、多维社会时间,以实现对于个体生命历程的全面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地理学 生命历程理论 长期空间行为 时空间
下载PDF
城市居民休闲与主观幸福感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被引量:35
15
作者 王心蕊 孙九霞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66-1580,共15页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生活方式的转变使城市居民的休闲行为面临转型,探讨当代中国城市居民的休闲与幸福感是新时代城市地理研究中的重要议题。结合休闲的时间与空间要素,构建"休闲-幸福感"理论模型,以广州市为例,在访谈和问卷调...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生活方式的转变使城市居民的休闲行为面临转型,探讨当代中国城市居民的休闲与幸福感是新时代城市地理研究中的重要议题。结合休闲的时间与空间要素,构建"休闲-幸福感"理论模型,以广州市为例,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城市居民休闲行为和主观幸福感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休闲时间和休闲空间均会对城市居民的休闲参与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但休闲时间的影响更大;休闲时间、休闲参与和休闲满意度会对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休闲满意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最大;而休闲满意度则受到休闲时间、休闲空间和休闲参与的影响;休闲参与和休闲满意度是建立休闲与幸福感内在联系的重要中介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幸福感”模型 休闲空间 休闲时间 休闲满意度 主观幸福感
原文传递
现代汉语中的“延续体” 被引量:13
16
作者 卢英顺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430-435,共6页
木文讨论现代汉语“延续体”的有关问题:“延续”的内涵;延续体的标志有两个:“下来”和“下去”。表示“体”意义的“下来”“下去”,它们由于是动词功能扩大化的结果,所以还保留着动词的某些语义特征,因而含“下来”“下去”的... 木文讨论现代汉语“延续体”的有关问题:“延续”的内涵;延续体的标志有两个:“下来”和“下去”。表示“体”意义的“下来”“下去”,它们由于是动词功能扩大化的结果,所以还保留着动词的某些语义特征,因而含“下来”“下去”的句子所表示的事件必须具有“延续性”和“动态性”。同时还揭示它们作为动词和体助词在用法上的惊人的相似之处,只不过前者以心理空间为参照点,后者以心理时间为参照点。参照点的不同决定了“下来”和“下去”用法上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 延续体 下来体助 下去体助
全文增补中
江西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空间时间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34
17
作者 刘云 康卉君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0年第4期107-112,共6页
通过对历年以来江西省有具体记录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事件进行梳理,共整理出地质灾害事件25587起。江西省地质灾害类型以滑坡为主,崩塌次之,泥石流较少;规模和灾情等级以小型占绝对优势,中型很少,大型以上极少。地质灾害的发... 通过对历年以来江西省有具体记录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事件进行梳理,共整理出地质灾害事件25587起。江西省地质灾害类型以滑坡为主,崩塌次之,泥石流较少;规模和灾情等级以小型占绝对优势,中型很少,大型以上极少。地质灾害的发育与区域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年降雨量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密切相关;依托于极端天气,江西省地质灾害大体以4~5年为周期呈现一个高峰年;地质灾害在汛期高发,其中5月份和6月份为高峰月;地质灾害多在降雨过程中突发,少有延滞性;强降雨和人工切坡是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因。与西部省份的地质灾害相比,江西省地质灾害有其显著的发育特征:一是规模和灾情等级绝大多数为小型,二是汛期集中发生,且具有突发、多发和群发性,三是与人工切坡等人类工程活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省 地质灾害 空间时间 发育特征
下载PDF
The Three Page Guide to the Most Important Results of M. S. El Naschie’s Research in E-Infinity Quantum Physics and Cosmology 被引量:24
18
作者 M. A. Helal L. Marek-Crnjac Ji-Huan He 《Open Journal of Microphysics》 2013年第4期141-145,共5页
In this short survey, we give a complete list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sults obtained by El Naschie’s E-infinity Cantorian space-time theory in the realm of quantum physics and cosmology. Special attention is paid to ... In this short survey, we give a complete list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sults obtained by El Naschie’s E-infinity Cantorian space-time theory in the realm of quantum physics and cosmology. Special attention is paid to his recent result on dark energy and revising Einstein’s famous formula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view of E-INFINITY Summary of Cantorian space-time EL Naschie Nottale and Ord Fractal space-time Rindler space-time REVISING EINSTEIN Theory Dark Energy Revealed
下载PDF
关于生态城市的思考 被引量:18
19
作者 Shmuel Burmil 彭敏 《规划师》 2003年第1期11-14,共4页
城市是目前人类的主要居住形式,因此城市应是可居住和可持续的。生态城市是对城市环境的一种新的诠释。这种新的诠释包括两个方面:城市与周围环境的统一、城市本身的景观。这就要求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能周全地考虑资源、建造时间上和空... 城市是目前人类的主要居住形式,因此城市应是可居住和可持续的。生态城市是对城市环境的一种新的诠释。这种新的诠释包括两个方面:城市与周围环境的统一、城市本身的景观。这就要求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能周全地考虑资源、建造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桥梁,在城市与周围环境之间、城市内部不同的体系之间建立联接点,创造可持续的人居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城市 自然景观 文化景观 城市资源 人居环境
下载PDF
武汉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WHCORS)测试与分析 被引量:27
20
作者 李江卫 肖建华 +1 位作者 高光星 周剑 《城市勘测》 2007年第1期9-12,共4页
介绍了WHCORS系统定位精度、空间可用性、时间可用性、定位服务的时效性以及对各种主流GPS接收机的兼容性等5个方面测试的有关情况和数据统计方法,并根据测试结果对系统设计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 WHCORS 定位精度 空间可用性 时间可用性 定位服务的时效性 兼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