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几种新型回转器 被引量:10
1
作者 蒋远大 李维宁 +3 位作者 王鲁峰 张志远 张宝明 吴汉基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68-371,共4页
回转器是一种古老而又广泛用作微重力效应模拟的地面实验设备。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的深入,它的应用和发展也在不断深化。本文介绍了近几年来,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研发的几种新型回转器,从单轴到双轴,从一般... 回转器是一种古老而又广泛用作微重力效应模拟的地面实验设备。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的深入,它的应用和发展也在不断深化。本文介绍了近几年来,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研发的几种新型回转器,从单轴到双轴,从一般到带显微观察,从它们的结构到其性能。最后,还略述了使用回转器应该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转器 微重力效应 模拟器 空间生命科学
下载PDF
空间生命科学发展的回顾、动态和展望 被引量:9
2
作者 任维 魏金河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48-55,共8页
空间生命科学伴随人类的载人航天活动而产生,在首先肯定了人能够在空间飞行的人工环境中生存后,对人体在飞行中的生理变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观察研究,得到了丰富的生物医学数据和工程经验,也使包括航天医学、航天心理学、空间生物学... 空间生命科学伴随人类的载人航天活动而产生,在首先肯定了人能够在空间飞行的人工环境中生存后,对人体在飞行中的生理变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观察研究,得到了丰富的生物医学数据和工程经验,也使包括航天医学、航天心理学、空间生物学、空间生态学等方面的空间生命科学研究范畴逐步形成.迄今对人体在空间飞行中发生变化的机理具备了一定的认识,已建立了一套可以有效地保障航天员健康的医学防护措施,并在基本空间生物学和空间生物技术应用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我国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经过长期预研准备,正在航天工程的推动下全面发展,并形成了一定的特点.当前,空间生命科学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长期飞行的航天医学研究、重力在生命活动中的基本作用的多层次的机理研究将会成为未来空间生命科学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生命科学 失重生理效应 空间生物学
下载PDF
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 被引量:10
3
作者 康琦 胡文瑞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CD 2016年第5期574-580,共7页
北京时间2016年4月6日1时38分04秒,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在559秒后将中国科学卫星系列第二颗星——"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送入高度约250 km的圆轨道,卫星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北京时间2016年4月6日1时38分04秒,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在559秒后将中国科学卫星系列第二颗星——"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送入高度约250 km的圆轨道,卫星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实践十号"卫星在太空运行15天,装载着19项科学设施,共28项实验。实验内容涉及微重力流体物理、微重力燃烧、空间材料科学、空间辐射生物效应、重力生物学效应和空间生物技术6大方向。卫星的返回舱装载着全部9项生物学设备以及空间材料科学多功位炉和流体物理中的输运系数测量装置;而留轨舱中装载着其他8项微重力科学设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卫星 “实践十号” 微重力科学 空间生命科学 返回式卫星
原文传递
美国国际空间站的经历与探索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7
4
作者 胡文瑞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0年第3期335-344,共10页
建设空间站是人类探索外层空间的重要步骤。美、俄、欧、日、加等国联合运营的国际空间站将于2010年建成,并延续到2020年。中国的载人空间站将于2020年升空。本文回顾了空间站的主要历史,概述了美国在国际空间站上10年(1998—2008)的工... 建设空间站是人类探索外层空间的重要步骤。美、俄、欧、日、加等国联合运营的国际空间站将于2010年建成,并延续到2020年。中国的载人空间站将于2020年升空。本文回顾了空间站的主要历史,概述了美国在国际空间站上10年(1998—2008)的工作,分析了空间站可能对人类做出的贡献,介绍了美国新政府对载人航天任务的新选择,最后借鉴国外发展空间站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我国研制空间站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空间站 空问站的利用 国际空间站 空间微重力科学 空间生命科学
下载PDF
空间科学——探索与发现之源 被引量:4
5
作者 顾逸东 《物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70-578,共9页
空间科学是空间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当代最活跃的科学研究活动之一。文章对空间科学及各分支领域(包括太阳物理学和空间物理学、空间天文学、月球和行星科学、空间地球科学、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科学)的研究内容和主要成就做了介绍... 空间科学是空间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当代最活跃的科学研究活动之一。文章对空间科学及各分支领域(包括太阳物理学和空间物理学、空间天文学、月球和行星科学、空间地球科学、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科学)的研究内容和主要成就做了介绍。空间科学是基础前沿研究的重大领域,中国应将其作为基础科学的突破口重点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科学 空间物理 太阳物理 空间天文 月球与行星科学 空间地球科学 空间生命科学 微重力科学
原文传递
中国空间生命科学40年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6
6
作者 李莹辉 孙野青 +11 位作者 郑慧琼 商澎 曲丽娜 雷晓华 刘红 刘敏 赫荣乔 龙勉 孙喜庆 王俊峰 周光明 孙联文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6-67,共22页
我国空间生命科学的探索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1981年随着空间生命专业委员会的正式成立,依托此专业的学术交流平台,空间生命科学进入多学科并进多机构建设的新阶段.随着中国载人航天及空间探索研究的深入发展,以分支学科或重大问题为牵引... 我国空间生命科学的探索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1981年随着空间生命专业委员会的正式成立,依托此专业的学术交流平台,空间生命科学进入多学科并进多机构建设的新阶段.随着中国载人航天及空间探索研究的深入发展,以分支学科或重大问题为牵引,我国在空间生命科学的几个重要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关键成果.本文从发展历程、研究成果、平台模型、重大项目与后续展望等方面综述了我国空间生命科学40年的发展历程与标志性成果,为后续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生命科学 空间探索 中国航天
下载PDF
中国空间生命科学的关键科学问题和发展方向 被引量:6
7
作者 商澎 呼延霆 +4 位作者 杨周岐 武祥龙 赵玉芬 赵国屏 顾逸东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96-808,共13页
空间生命科学是随着人类空间探索活动,特别是载人空间探索而产生和发展的新兴交叉学科,它涵盖了较为广泛的研究范围.在过去半个多世纪,国际上在该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发现和研究成果,不仅支撑了载人空间探索任务,同时也服务了地球人类的... 空间生命科学是随着人类空间探索活动,特别是载人空间探索而产生和发展的新兴交叉学科,它涵盖了较为广泛的研究范围.在过去半个多世纪,国际上在该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发现和研究成果,不仅支撑了载人空间探索任务,同时也服务了地球人类的生活.随着我国载人航天和深空探索活动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的启动,未来20年将是我国空间生命科学发展的黄金时期.基于我国的载人空间站和返回式科学卫星实验平台,开展空间生命科学研究,获取新知识、创新新技术,进一步服务于人类空间探索活动、服务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这就需要我们从学科发展的战略高度,系统深入地进行研究思考.在全面回顾国内外空间生命科学的发展历史及现状的基础上,本文对我国空间生命科学的战略需求、发展方向和关键科学问题等进行了梳理、分析和展望,以期为我国空间生命科学的发展提供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生命科学 战略需求 发展方向 关键科学问题
原文传递
中国载人航天催生的新学科——航天医学工程学 被引量:4
8
作者 陈善广 《中国科学基金》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5-140,共6页
航天医学工程学是中国载人航天任务催生的一门旨在研究解决载人航天中与人密切相关的医学/工程问题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应用基础学科,为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突破和发展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本文全面论述航天医学工程学学科概念、发展阶... 航天医学工程学是中国载人航天任务催生的一门旨在研究解决载人航天中与人密切相关的医学/工程问题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应用基础学科,为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突破和发展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本文全面论述航天医学工程学学科概念、发展阶段、研究内容以及主要特色,重点阐述了该学科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工程任务对学科发展的促进作用,展望了学科发展的未来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医学工程学 航天医学 空间生命科学 载人航天 交叉学科
原文传递
空间生命科学载荷技术发展与未来趋势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晓琼 杨春华 +6 位作者 刘心语 张颖 何芳兰 朱宇晴 李堃杰 樊云龙 邓玉林 《生命科学仪器》 2019年第3期3-20,共18页
空间特殊环境给生命科学研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空间生命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科技竞争制高点。科学载荷(仪器)是开展空间生命科学实验的基础工具,是航天生物医学研究的必要基础,决定了空间生命科学研究和医学保障能力。... 空间特殊环境给生命科学研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空间生命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科技竞争制高点。科学载荷(仪器)是开展空间生命科学实验的基础工具,是航天生物医学研究的必要基础,决定了空间生命科学研究和医学保障能力。本文按照不同的研究对象,对国内外典型的生命科学载荷进行综述,同时,结合研究需求状况对部分关键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器官芯片技术在空间生命科学载荷技术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原位生命信息探测技术的持续需求。最后,对当前生命科学载荷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生命科学 载荷技术 器官芯片 地外生命信息探测
下载PDF
国际空间站上的空间生命科学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辉 余志斌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43-450,共8页
第一批长期考查组进驻国际空间站(ISS)开始长期载人飞行活动,揭开了人类航天史上崭新的一页,迄今已成功完成14批长期考查组飞行任务。在航天飞行中,航天员受到微重力、辐射、昼夜节律变化、隔离等异常环境因素的影响。为保障航天员长期... 第一批长期考查组进驻国际空间站(ISS)开始长期载人飞行活动,揭开了人类航天史上崭新的一页,迄今已成功完成14批长期考查组飞行任务。在航天飞行中,航天员受到微重力、辐射、昼夜节律变化、隔离等异常环境因素的影响。为保障航天员长期飞行的健康,在ISS上已开展或将要开展的空间生命科学研究共计59项。这些研究探讨了长期失重引起骨皮质下骨质丧失与恢复的速度,骨骼肌萎缩与功能降低的特点,脊髓兴奋性降低,以及免疫功能降低与病毒再度活化的关系。另外,亦观察了长期隔离导致航天员心理与行为的变化,昼夜快速转换对睡眠的影响,并发现长期辐射可能引起白内障与肿瘤,也可能导致生殖、神经系统的损害,甚至会诱发遗传性病变。同时在飞行过程中检验了药物、运动、营养与振动等对抗措施的有效性,并进一步观测这些对抗措施对不同系统的防护效果。这些研究结果为发展新一代、针对性更强的对抗措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空间站 空间生命科学 生理学变化 心理学变化 对抗措施
下载PDF
微流控芯片细胞灌流培养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文甲 彭钊 +3 位作者 吕雪飞 邓玉林 李晓琼 徐建栋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46-654,共9页
细胞培养是开展细胞生物学、生物医学及药物筛选、细胞分析等研究的重要方法。与静态培养相比,细胞的灌流培养能够持续提供营养并清除废物,有利于保持相对稳定的培养条件,受到研究者广泛关注。具有小型化、集成性、高度自动化等特点的... 细胞培养是开展细胞生物学、生物医学及药物筛选、细胞分析等研究的重要方法。与静态培养相比,细胞的灌流培养能够持续提供营养并清除废物,有利于保持相对稳定的培养条件,受到研究者广泛关注。具有小型化、集成性、高度自动化等特点的微流控芯片与细胞灌流培养系统的耦合,可以大大拓展宏观尺度的灌流和微观尺度的细胞培养能力。在系统介绍微流控细胞灌流培养芯片的设计与加工、细胞操作等基础之上,综述了近年来微流控芯片细胞灌流培养技术的应用及面临的挑战,讨论了微流控芯片细胞灌流培养技术在空间生命科学及航天医学等领域中的潜在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培养 灌流培养 微流控芯片 空间生命科学
下载PDF
Science Research of Microgravity Satellite SJ-10 被引量:1
12
作者 HU Wenrui KANG Qi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15-622,共8页
The program SJ-10, one of the scientific satellite programs in the Strategic Priority Research Program on Space Science,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as launched on April 6, 2016. There are totally19 scientific p... The program SJ-10, one of the scientific satellite programs in the Strategic Priority Research Program on Space Science,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as launched on April 6, 2016. There are totally19 scientific payloads, a multi-function furnace for 8 material researches and three-dimensional cell cultures for the neural stem cell and the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respectively. The recoverable satellite consists mainly of two capsules: a recoverable capsule was recovered on 18 April 2016, with all payloads of life science, the multi-function furnace and the payload for measurement of Soret Coefficients of Crude Oil(SCCO); and an un-recoverable capsule continued to work in additional 3 days with all other physics payloads. The experiments were operated via teleoperations, and all experimental data were received by the ground station in real time.The data and recoverable samples are analyzed by the experiment teams of the progr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节目 科学研究 神经干细胞 中国科学院 空间科学 生命科学 多功能 载重
下载PDF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空间多指标生物分析仪器开发及应用”项目管理工作探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春颖 高海军 +1 位作者 杨春华 邓玉林 《生命科学仪器》 2019年第3期21-27,共7页
空间生命科学仪器是利用空间站开展空间生命科学和航天医学研究必不可少的条件,决定了开展空间生命科学实验的能力。针对载人空间站的未来需求,2012年10月国家科技部批准了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空间多指标生物分析仪器开... 空间生命科学仪器是利用空间站开展空间生命科学和航天医学研究必不可少的条件,决定了开展空间生命科学实验的能力。针对载人空间站的未来需求,2012年10月国家科技部批准了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空间多指标生物分析仪器开发及应用"项目,项目牵头单位是北京理工大学。本文在充分分析项目特点、难点的基础上,解析了项目的管理体系及过程管理措施,阐述了项目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 空间生命科学 项目管理 过程管理
下载PDF
国际空间站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热点及其演变分析
14
作者 韩培 张伟 +4 位作者 张丽艳 杨帆 韩淋 范唯唯 王海名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33-844,共12页
利用文献计量、文本挖掘和可视化分析方法,分析国际空间站(ISS)空间生命科学领域项目开展情况,基于论文产出描绘ISS研究发展态势,并从近期重点/亮点成果表征ISS生命科学的重点研究方向。基于ISS生命科学实验数据的文本特征分析其热点演... 利用文献计量、文本挖掘和可视化分析方法,分析国际空间站(ISS)空间生命科学领域项目开展情况,基于论文产出描绘ISS研究发展态势,并从近期重点/亮点成果表征ISS生命科学的重点研究方向。基于ISS生命科学实验数据的文本特征分析其热点演变趋势。同时结合美国、欧洲、俄罗斯和日本与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有关的发展战略和最新规划,以及主要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机构或智库对空间生命科学未来发展的战略思考,展望ISS生命科学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为中国开展空间站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生命科学 国际空间站 文本挖掘 空间生物学 航天医学
下载PDF
人机交互式高精度微纳物体声操控平台
15
作者 魏莹 芦小龙 +2 位作者 赵聪 欧欢 暴金辉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23年第5期20-23,共4页
面向空间生命科学研究中对小体积、高精度微纳物体运动操控实验设备的需求,基于压电作动技术与声流理论,搭建微纳物体运动操控平台,并利用视觉反馈与人机交互技术实现便捷、精准的微纳物体运动控制。利用逆压电效应驱动光刻加工的人工... 面向空间生命科学研究中对小体积、高精度微纳物体运动操控实验设备的需求,基于压电作动技术与声流理论,搭建微纳物体运动操控平台,并利用视觉反馈与人机交互技术实现便捷、精准的微纳物体运动控制。利用逆压电效应驱动光刻加工的人工微结构在液体环境中振动,构建局部增强的声流场,使人造微颗粒、细胞等微纳物体沿微结构定向运动。微粒运动过程利用视觉反馈,由计算机实时监控,运输目标和定位精度由用户利用人机交互系统设定。实验结果表明:该平台能够实现5~30μm聚苯乙烯微球或癌细胞的识别和运动控制,定位误差小于±2.5μm,并可在多物体环境中切换控制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生命科学 微纳操控 声流理论 视觉反馈 人机交互
下载PDF
利用纳卫星搭载开展空间生命科学研究进展
16
作者 邓素芳 张翔 +1 位作者 陈敏 杨有泉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30期241-245,共5页
文章介绍了利用纳卫星搭载开展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的概况,对Gene Sat-1、Pbarma Sat、和O/OREOS等空间生物立方星进行了分析,重点对空间生物立方星的任务、模块组成、生物载荷实验的启动、测量原理和数据反馈等方面进行了总结,结合国外立... 文章介绍了利用纳卫星搭载开展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的概况,对Gene Sat-1、Pbarma Sat、和O/OREOS等空间生物立方星进行了分析,重点对空间生物立方星的任务、模块组成、生物载荷实验的启动、测量原理和数据反馈等方面进行了总结,结合国外立方体纳卫星生物学应用的现状,归纳出几个设计特点:启动节点的处理、生物样本的停滞缓冲保存和实验结果的光学动态反馈,为中国研究空间红萍立方星及其在轨实验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卫星 生物立方星 空间生命科学
下载PDF
Progress Report of Space Life Science in China
17
作者 CHEN Shanguang LI Yinghui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02-411,共10页
In the past two years,space life sciences research in China is characterized by a tendency toward integration of scientific and engineering resources in preparing and implementing advanced space programs.In the field ... In the past two years,space life sciences research in China is characterized by a tendency toward integration of scientific and engineering resources in preparing and implementing advanced space programs.In the field of operational medicine,we carried out 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ed Head-Down Bed Rest(HDBR) experiment and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Chinese herbs compounds on astronaut's physiological functions.The effect of microgravity and its mechanisms were further studied from the level of physiology and biology.At the same time,state-level platform for ground and space experiment was establish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空间科学 空间研究 生命科学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中国返回式卫星的搭载任务──空间生命科学试验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希季 林华宝 苏连凤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9-36,59,共9页
自1987年以来,为充分利用中国返回式卫星的剩余载荷能力,有计划地以搭载形式进行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文章简要介绍了在空间生命科学试验方面取得的成果。
关键词 可回收卫星 搭载 微重力试验 空间生命科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