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静电传感器的气固两相流质量流量测量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娜 马辉 +1 位作者 郑德忠 刘海龙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31-133,141,共4页
固相微粒的体积浓度和平均速度是测量两相流质量流量的2个关键参数。本文研究了基于静电传感器的双参数法测量质量流量的新方法。对体积浓度的测量,首先通过对系统等效电路的分析及求解泊松方程并结合体积浓度与空间电荷密度的关系,建... 固相微粒的体积浓度和平均速度是测量两相流质量流量的2个关键参数。本文研究了基于静电传感器的双参数法测量质量流量的新方法。对体积浓度的测量,首先通过对系统等效电路的分析及求解泊松方程并结合体积浓度与空间电荷密度的关系,建立了传感器输出电压与体积浓度之间的数学模型,而对固相速度的测量则采用了波形法,记录通过上、下游传感器的时间差,计算出固相速度。在得到固相体积浓度与速度的基础上,由质量流量的计算公式即可得到两相流的质量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固两相流 静电传感器 质量流量 体积浓度 空间电荷密度 波形法
下载PDF
半导电材料对纳米MgO/XLPE复合介质空间电荷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刘文辉 吴建东 +2 位作者 王俏华 王雅群 尹毅 《电线电缆》 2010年第4期28-31,共4页
聚合物纳米复合介质中空间电荷的注入与半导电电极材料密切相关,文中采用电声脉冲(PEA)法测量了预压-60 kV/mm电场1 h后,对比研究了六种不同半导电电极材料下交联聚乙烯(XLPE)和MgO/XLPE复合介质中的空间电荷分布;并对不同半导电电极材... 聚合物纳米复合介质中空间电荷的注入与半导电电极材料密切相关,文中采用电声脉冲(PEA)法测量了预压-60 kV/mm电场1 h后,对比研究了六种不同半导电电极材料下交联聚乙烯(XLPE)和MgO/XLPE复合介质中的空间电荷分布;并对不同半导电电极材料下MgO/XLPE复合介质中的平均电荷密度进行了计算。对比实验表明:配方不同的半导电电极材料确实对试样中空间电荷的分布以及空间电荷量影响很大;以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为基础材料、添加30wt%炭黑的第二种半导电材料对MgO/XLPE复合介质中空间电荷的抑制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介质 半导电材料 空间电荷 平均电荷密度
下载PDF
南山矿凹山采场预裂爆破合理参数的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刘为洲 张西良 《矿业快报》 2004年第6期13-15,24,共4页
在大量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 ,对预裂爆破参数的计算方法进行了修正 ,利用获得的合理试验参数进行现场验证 ,增大了预裂孔距 ,获得了良好的预裂爆破效果。并提出了一些新的思想与工艺参数 。
关键词 预裂爆破 大孔距 不偶合装药 线装药密度
下载PDF
纳秒脉冲下变压器油两相流注放电仿真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王琪 王萌 +1 位作者 王珏 严萍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9-63,共5页
为揭示液体电介质击穿过程中形成的气体放电通道对液体电介质放电过程的影响,以针—板电极间隙变压器油为研究对象,基于等离子体流体力学模型,引入了液体电介质放电过程中气相放电通道对电离机制及自由电荷迁移率的影响,建立了用于模拟... 为揭示液体电介质击穿过程中形成的气体放电通道对液体电介质放电过程的影响,以针—板电极间隙变压器油为研究对象,基于等离子体流体力学模型,引入了液体电介质放电过程中气相放电通道对电离机制及自由电荷迁移率的影响,建立了用于模拟脉冲电压下液体电介质放电过程的两相流体模型,仿真研究了纳秒脉冲下针板电极流注放电的起始与发展过程。仿真结果表明:采用Heaviside方程可以在模型的不同区域同时实现气相物理过程和液相物理过程的模拟与计算。气相物理过程的引入导致流注尾部电场显著降低,流注头部电场进一步增强,使流注通道的发展速度要高于传统液相模型,有助于加深对纳秒脉冲下液体电介质中预击穿流注的起始、发展过程的认识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秒脉冲 变压器油 流注 空间电荷 气液两相
下载PDF
直流GIL中温度对绝缘子表面电荷积聚时变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博 淡淑恒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2-58,共7页
柱式绝缘子表面电荷积聚是严重影响直流GIL绝缘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在综合考虑GIL内部热交换、绝缘子材料电导特性和绝缘气体中正负离子微观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了直流GIL柱式绝缘子表面电荷积聚多物理场耦合时变数学模型,仿真分析... 柱式绝缘子表面电荷积聚是严重影响直流GIL绝缘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在综合考虑GIL内部热交换、绝缘子材料电导特性和绝缘气体中正负离子微观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了直流GIL柱式绝缘子表面电荷积聚多物理场耦合时变数学模型,仿真分析了柱式绝缘子的温度分布、空间电荷密度分布和表面电荷密度分布。结果表明:在800 kV直流电压作用下,柱式绝缘子温度由极不均匀分布向均匀分布发展,使得绝缘子电导率不断变化;柱式绝缘子内部主要积聚正电荷,随着温度朝着均匀化发展和时间的延长,绝缘子内部空间电荷密度越来越大,并且柱式绝缘子内部最大空间电荷密度位置由初始状态的中心导体附近变为接地电极附近;温度对表面电荷积聚的影响较大,随着温度朝着均匀分布发展,绝缘子表面电荷密度零点不断右移,表面电荷密度峰值越来越大,切向电场强度也越来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GIL 柱式绝缘子 微观机制 空间电荷密度 表面电荷积聚 温度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直流XLPE电缆内部电场仿真 被引量:5
6
作者 李亚莎 汪辉耀 +1 位作者 俞旭 孙林翔 《计算机仿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3-57,296,共6页
电缆在长期带电运行过程中,其内部会产生电树枝。为了研究电树枝对电缆内部电场和空间电荷分布的影响,建立了含有三维电树枝的交联聚乙烯电缆模型。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建模,对所建立的电缆和电树枝模型采用二阶四面体单元剖分,由有... 电缆在长期带电运行过程中,其内部会产生电树枝。为了研究电树枝对电缆内部电场和空间电荷分布的影响,建立了含有三维电树枝的交联聚乙烯电缆模型。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建模,对所建立的电缆和电树枝模型采用二阶四面体单元剖分,由有限元软件分析计算出模型各个节点上的电压分布,由电位的负梯度计算出各个节点上的电场强度,对电位移矢量求其散度就可计算出各节点的电荷密度。结果表明:在温度和电场的共同作用下,电树枝各个位置的电场强度值和电荷密度值之间的差距减小;电树枝主干的长度越长,主干的末端处电场强度值越大;电树枝离高压侧绝缘层边界越远,其各个位置的电场强度值均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电荷 电场强度 电荷密度 电树枝
下载PDF
基于激光测振的聚合物空间电荷积累量评估方法研究
7
作者 孙国强 沈鑫 +1 位作者 吴建东 尹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556-4565,I0033,共11页
电声脉冲法受接触式压电传感器的工作温度限制,难以实现极端环境温度下聚合物介质内的空间电荷检测,因此有必要探究新的检测方法和技术。该文基于电声脉冲法的电-声转换原理,采用非接触式的激光多普勒测振法代替接触式压电检测,并开展... 电声脉冲法受接触式压电传感器的工作温度限制,难以实现极端环境温度下聚合物介质内的空间电荷检测,因此有必要探究新的检测方法和技术。该文基于电声脉冲法的电-声转换原理,采用非接触式的激光多普勒测振法代替接触式压电检测,并开展正弦激励下基于激光测振的聚合物电荷积累量评估研究。通过对各物理量间关系的理论推导,提出基于电荷-声波-振动信号转换的理论模型。根据激光多普勒测振仪关键性能参数,搭建正弦激励下基于激光测振的空间电荷试验平台,并对激光多普勒测振仪输出端进行灵敏度实验,确定速度端口作为系统的测量端口。通过接触式压电传感器和激光测振的比对检测,分析直流场下电极表面的声波和振动特性,验证所提声波-振动理论模型的准确性。最后,以聚酰亚胺为检测对象,测量直流场下的空间电荷和电极表面振动,发现平均体电荷密度特征量和速度幅值与极化电场呈近似线性关系,去除界面极化电荷的界面平均体电荷密度特征量和去除界面极化电荷作用的速度幅值,均随极化电场变化呈现三段式分布。这表明非接触式激光测振和传统压电传感器检测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均可应用于聚合物空间电荷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空间电荷 激光测振 振动信号 体电荷密度
下载PDF
非线性电导涂层对直流GIL绝缘子空间/表面电荷和沿面电场的调控研究
8
作者 陈继明 吴绩涛 +1 位作者 毕官正 尹智慧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95,共7页
空间/表面电荷积聚是导致直流GIL绝缘子沿面闪络电压降低的潜在原因,涂敷非线性电导涂层是提升沿面绝缘性能的有效方法。本文建立了电场依赖性非线性电导涂层对绝缘子空间/表面电荷及沿面电场调控的数学模型,综合考虑了绝缘气体电流密... 空间/表面电荷积聚是导致直流GIL绝缘子沿面闪络电压降低的潜在原因,涂敷非线性电导涂层是提升沿面绝缘性能的有效方法。本文建立了电场依赖性非线性电导涂层对绝缘子空间/表面电荷及沿面电场调控的数学模型,综合考虑了绝缘气体电流密度以及绝缘子固体电导率与电场强度的非线性关系,通过该模型研究了温度梯度分布下绝缘子内部电荷的分布规律,以及非线性电导涂层对绝缘子表面电荷积聚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非线性电导涂层对空间电荷消散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高压电极附近的同极性电荷主导了表面电荷分布;由于表面电荷分布和切向电场的改善,绝缘子的沿面闪络性能得到提高;在绝缘子与涂层界面之间会积聚正电荷,并从高压电极向地电极逐步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GIL 非线性电导涂层 固-气/固-固界面电荷积聚 空间电荷密度
下载PDF
基于极化-去极化电流测试的XLPE中陷阱电荷脱陷特性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明志 周凯 +2 位作者 黄科荣 饶显杰 龚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194-3201,共8页
为了通过空间电荷脱陷行为反映电缆XLPE绝缘老化程度,提出了一种从XLPE绝缘介质的极化-去极化电流(polarization and depolarization current,PDC)中提取出脱陷电流ide-trap的方法与相应的陷阱电荷密度Anτn和陷阱深度τn的计算方法。... 为了通过空间电荷脱陷行为反映电缆XLPE绝缘老化程度,提出了一种从XLPE绝缘介质的极化-去极化电流(polarization and depolarization current,PDC)中提取出脱陷电流ide-trap的方法与相应的陷阱电荷密度Anτn和陷阱深度τn的计算方法。通过从脱陷电流中提取出参数τn和Anτn,并利用脱陷电流曲线作出ide-trapt^lnt曲线(t为时间),表征了XLPE中陷阱电荷密度与陷阱深度。在分别改变PDC测试时的极化场强、空间电荷注入时长和试样热老化程度后计算试样中陷阱电荷密度和陷阱深度,结果表明:PDC测试中较高的极化场强更能促进深陷阱中电荷逃逸;随着空间电荷注入时长增加,中等深度陷阱相较于浅陷阱和深陷阱更容易积聚电荷;XLPE的热老化首先经历重结晶阶段,后进入热氧老化阶段,结晶度变化导致XLPE中陷阱数量先增加后减少,而在整个热老化过程中陷阱深度逐渐加深。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极化-去极化电流测试可对XLPE中陷阱电荷的脱陷特性进行分析,通过参数τn、Anτn和ide-trapt^lnt曲线可反映XLPE中陷阱电荷密度及陷阱深度并表征XLPE绝缘的老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去极化 空间电荷 XLPE 电荷密度 陷阱深度
下载PDF
直流电晕放电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邹岸新 王守刚 +2 位作者 杨滔 刘岩 李永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8078-8084,共7页
电晕放电产生的空间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形成电晕电流。电晕电流产生的线路损耗会增加输电成本,对线路通道的电磁环境造成干扰。建立自洽的等离子体模型和简化的电晕放电模型,放电通过施加到内部电极的高压直流电源在同轴配置的两个电极... 电晕放电产生的空间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形成电晕电流。电晕电流产生的线路损耗会增加输电成本,对线路通道的电磁环境造成干扰。建立自洽的等离子体模型和简化的电晕放电模型,放电通过施加到内部电极的高压直流电源在同轴配置的两个电极内持续进行。从微观角度分析大气压下干空气中的正负电晕放电的物理过程,重点研究负极带电粒子的产生和输送,以及如何转化为放电的电流-电压特性。结果表明:电晕放电主要在电离区和传输区进行,正负电晕放电特征各不相同,两种模型下获得的电势和空间电荷密度计算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在负电晕放电中,电子是能量传递的主要载体,电荷分离不会使外加电势的分布发生形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洽等离子体模型 简化模型 电晕放电 空间电荷密度 离子速率
下载PDF
基于离子计数法的直流线路空间电荷密度测量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月魁 袁海文 +3 位作者 马晓倩 陆家榆 鞠勇 杨晓洪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63-669,共7页
当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途经地区的空中悬浮颗粒物较多且空气干燥时,空间电荷分布的变化导致地面合成电场异常增大。为对该问题进行研究,测量空间电荷分布是一种直接且有效的手段。通过分析基于离子计数法的空间电荷密度测量原理和装置电... 当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途经地区的空中悬浮颗粒物较多且空气干燥时,空间电荷分布的变化导致地面合成电场异常增大。为对该问题进行研究,测量空间电荷分布是一种直接且有效的手段。通过分析基于离子计数法的空间电荷密度测量原理和装置电流检测部分的等效电路模型,提出了装置的设计要求,对基于该原理的电荷密度测量装置进行了设计,并采用间接校准方法对装置进行了标定。采用该装置对直流输电试验线段下的空间电荷密度进行了实测,测量结果表明电荷密度的横向分布规律、随导线加压的变化情况与合成电场、离子流密度类似。装置可以实现输电线路周围空间电荷密度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 悬浮颗粒物 空间电荷密度 离子计数法 测量
下载PDF
立式柱形油品储罐充装中静电电势的动态分布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良旺 陈国华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14,共7页
考虑储罐充装过程中储罐内空间电荷密度随填充时间的变化特性,建立了充装过程中立式柱形储罐内静电电势的动态分布计算模型.对比模型计算结果与文献中的实验测量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将该模型用于分析无输入管道、采用中间鹤管输入... 考虑储罐充装过程中储罐内空间电荷密度随填充时间的变化特性,建立了充装过程中立式柱形储罐内静电电势的动态分布计算模型.对比模型计算结果与文献中的实验测量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将该模型用于分析无输入管道、采用中间鹤管输入、采用底部管道输入3种情况下储罐内空间电势的动态分布规律,发现:3种情况下储罐内的空间最大电势、液面最大电势均随油品填充率先增加后降低;底部输入管道对储罐内静电电势分布的影响较小,中间输入鹤管可以显著降低储罐内的静电电势;采用中间鹤管输入时,保持油品流量恒定,空间电势最大值随鹤管直径增大而减小,流速恒定时空间电势最大值则随鹤管直径增大而增大.研究结果能够为储罐充装过程中输送条件、输送参数的选取提供指导,以降低充装过程中的静电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品储罐 空间电荷密度 静电电势 动态分布 模型
下载PDF
烟气成分对静电除尘器放电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浩霖 骆仲泱 +1 位作者 赫明春 沈丹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336-2343,共8页
为了研究烟气中O2、H2O、CO2体积分数变化对负电晕放电特性的影响机理,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分析静电除尘器在不同气体成分下的伏安特性,应用COMSOL软件建立模拟烟气的电晕放电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当CO2体积分数增大,O2体积分数降低时... 为了研究烟气中O2、H2O、CO2体积分数变化对负电晕放电特性的影响机理,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分析静电除尘器在不同气体成分下的伏安特性,应用COMSOL软件建立模拟烟气的电晕放电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当CO2体积分数增大,O2体积分数降低时,起晕电压增大,电流在低电压时与CO2体积分数负相关,在高电压时正相关;当相对湿度增大时,起晕电压降低,电流在低电压时与相对湿度正相关,在高电压时负相关;当CO2体积分数增大,O2体积分数降低时,电子数量增大;当相对湿度增大时,空间中的负离子团数量增大,离子迁移率降低.CO2体积分数和相对湿度增大,空间电荷密度增大,有利于增大扩散荷电量,从而提高细微颗粒物的脱除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除尘器 离子产物 电流 空间电荷密度 颗粒荷电
下载PDF
高压直流XLPE电缆冷热循环下的空间电荷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顾金 王逊峰 +1 位作者 尹毅 李旭光 《华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181-2184,共4页
同轴型电缆空间电荷测试系统是研究塑料电缆空间电荷特性的重要工具。根据国际大电网WG21-01组推荐的高压直流塑料电缆型式试验方法——24 h负荷冷热循环(8 h加热周期和16 h冷却周期),对三种不同绝缘材料所构成模拟小电缆的空间电荷分... 同轴型电缆空间电荷测试系统是研究塑料电缆空间电荷特性的重要工具。根据国际大电网WG21-01组推荐的高压直流塑料电缆型式试验方法——24 h负荷冷热循环(8 h加热周期和16 h冷却周期),对三种不同绝缘材料所构成模拟小电缆的空间电荷分布进行了实时测量。通过比较三种电缆在24 h冷热循环周期中空间电荷积聚的量化指标——平均电荷密度,得出高压直流XLPE电缆对温度变化应具有良好的"响应"且24 h负荷冷热循环前后空间电荷的积聚量应保持不变,为今后高压直流塑料电缆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 模拟小电缆 冷热循环 空间电荷 平均电荷密度
原文传递
基于抽气式电荷仪的高压直流导线下方空间电荷密度测量 被引量:2
15
作者 邹志龙 崔翔 卢铁兵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962-2967,共6页
灰霾天气的的出现使得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电磁环境问题,尤其是合成电场与电荷密度问题变得愈加复杂。为了测量高压直流导线下方地面附近的电荷密度,设计制作了一种带有垂直金属网的抽气式电荷密度测量装置。在相互平行的平面金属丝网... 灰霾天气的的出现使得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电磁环境问题,尤其是合成电场与电荷密度问题变得愈加复杂。为了测量高压直流导线下方地面附近的电荷密度,设计制作了一种带有垂直金属网的抽气式电荷密度测量装置。在相互平行的平面金属丝网所产生的合成电场中进行标定。利用标定后的装置,测量了单极高压直流导线下方的地面附近的电荷密度。分别使用2D和3D通量线法计算了地面处的电荷密度分布。实验和计算结果表明,电荷密度的测量值与2D和3D计算值之间的误差分别为6.6%和4.1%。该研究工作为研究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发生电晕放电时离子的荷电特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输电 电晕放电 合成电场 空间电荷密度 离子电流 抽气式电荷仪
下载PDF
脉冲电压下聚酰亚胺空间电荷密度对电荷激发分子振动的影响
16
作者 侯健健 陈晨 +3 位作者 郭昊鑫 王婵娟 刘学民 何东欣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3-79,共7页
脉冲电压下绝缘更易发生早期失效,严重威胁电力电子器件及装备运行的稳定性。为探究脉冲电压下绝缘失效的微观机理,本文探究了聚酰亚胺中空间电荷密度对脉冲边沿时刻电荷激发分子振动的影响,并从频域的角度阐述了脉冲电压边沿时刻分子... 脉冲电压下绝缘更易发生早期失效,严重威胁电力电子器件及装备运行的稳定性。为探究脉冲电压下绝缘失效的微观机理,本文探究了聚酰亚胺中空间电荷密度对脉冲边沿时刻电荷激发分子振动的影响,并从频域的角度阐述了脉冲电压边沿时刻分子振动机理。结果表明:在直流电压的作用下聚酰亚胺试样内部积聚大量异极性空间电荷,导致分子振动波形极性发生反转;在脉冲电压上升沿频谱中,5×10^(6)~1×10^(7)Hz频段的电压分量对分子振动起主要作用。电荷激发分子振动会使得绝缘缺陷扩大,并最终导致绝缘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压 聚酰亚胺 空间电荷密度 电荷激发分子振动
下载PDF
对电子束聚焦中空间电荷效应的解析
17
作者 李春旭 蒋彩云 王德 《甘肃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2-24,共3页
介绍了空间焊接中空间电荷效应对空间电子束聚焦的影响,提出了计算电子枪主透镜区空间电荷密度的流管法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通过编程计算表明这种计算方法是可行的,从而为设计空间电子束焊枪的电聚焦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电子束聚焦 空间电荷效应 流管法 电荷密度 计算机辅助设计 电子束焊 透镜电场 自洽性方程
下载PDF
基于ZigBee技术的空间电荷密度测量系统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丁永 袁海文 +3 位作者 吕建勋 张月魁 鞠勇 杨晓洪 《应用科技》 CAS 2017年第3期19-24,共6页
为了测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下的空间电荷密度,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分布式测量系统。测量系统中有多台空间电荷密度测量装置,装置的测量原理是离子计数器法。所使用的电荷密度传感器为同轴圆柱型极板,并装配轴流风扇与流量计。装置采用STM3... 为了测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下的空间电荷密度,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分布式测量系统。测量系统中有多台空间电荷密度测量装置,装置的测量原理是离子计数器法。所使用的电荷密度传感器为同轴圆柱型极板,并装配轴流风扇与流量计。装置采用STM32型ARM芯片作为核心控制器,以ZigBee无线传输方式与上位机通信,下位机软件使用C语言进行开发,上位机软件为C#WinForm程序,软件开发中使用了多线程并发技术。在昌平特高压试验基地使用了此测量系统,验证了此系统的可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电荷密度 离子计数器法 ZIGBEE 多线程并发 特高压 分布式测量系统 离子计数器
下载PDF
高压直流传输线下空间电荷密度测量系统低功耗研究(英文)
19
作者 岳永哲 赵战民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9-215,241,共8页
基于Zigbee的空间电荷密度无线网络测量系统被广泛应用于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空间电荷密度测量。实际使用中,无线测量系统的功耗问题成为制约设备工作性能的关键因素。该文针对空间电荷密度测量系统中无线通讯单元的分布特点,研究了无... 基于Zigbee的空间电荷密度无线网络测量系统被广泛应用于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空间电荷密度测量。实际使用中,无线测量系统的功耗问题成为制约设备工作性能的关键因素。该文针对空间电荷密度测量系统中无线通讯单元的分布特点,研究了无线通讯单元的低功耗工作状态转换机制和发射功率匹配方案和通讯距离及工作环境对功耗的影响。最终制定了低功耗能量管理策略,有效提高了空间电荷密度测量系统的工作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功耗 无线通讯 传感器 空间电荷密度 ZIGBEE
下载PDF
棒-板电极直流负电晕放电过程中重粒子特性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廖瑞金 刘康淋 +2 位作者 伍飞飞 杨丽君 周之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65-971,共7页
为研究电晕放电过程中的重粒子特性,基于流体动力学模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电晕放电混合模型,该模型包含空气放电过程中最主要的6类等离子体化学反应,以及光电离作用和二次电子发射过程。基于上述模型,对棒-板电极在6 kV电压下的负电晕放... 为研究电晕放电过程中的重粒子特性,基于流体动力学模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电晕放电混合模型,该模型包含空气放电过程中最主要的6类等离子体化学反应,以及光电离作用和二次电子发射过程。基于上述模型,对棒-板电极在6 kV电压下的负电晕放电过程进行仿真,得到负电晕放电的脉冲波形;并分析了电场强度、净空间电荷密度在单次脉冲过程中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重点讨论了重粒子的组成成分及其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在所有粒子反应中,电子和N2分子发生碰撞电离的反应速率最大,但产生的N2+密度却远小于O4+和O2+。O2-离子是负离子中数量最多的粒子,对电晕放电过程起到抑制作用。O是除N2和O2外含量最高的中性粒子;由于中性粒子在电晕放电过程中的含量较小,因此起到的作用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电晕放电 混合模型 等离子体化学反应 电场强度分布 空间电荷密度分布 重粒子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