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相色谱方法定量检测大豆5种脂肪酸 被引量:38
1
作者 范胜栩 李斌 +4 位作者 孙君明 韩粉霞 闫淑荣 王岚 王连铮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48-553,共6页
为建立大豆脂肪酸组分的绝对定量方法,采用加热甲酯化提取法和气相色谱分析法(GC),以5种脂肪酸甲酯(棕榈酸甲酯、硬脂酸甲酯、油酸甲酯、亚油酸甲酯和亚麻酸甲酯)为标准样品,在制定5种脂肪酸甲酯组分的标准曲线(R2>0.99)和回归方程... 为建立大豆脂肪酸组分的绝对定量方法,采用加热甲酯化提取法和气相色谱分析法(GC),以5种脂肪酸甲酯(棕榈酸甲酯、硬脂酸甲酯、油酸甲酯、亚油酸甲酯和亚麻酸甲酯)为标准样品,在制定5种脂肪酸甲酯组分的标准曲线(R2>0.99)和回归方程的基础上,建立了大豆脂肪酸组分的定量测定方法。该方法可以准确检测大豆籽粒中脂肪酸组分的绝对含量。通过对4个油份含量不同的大豆品种脂肪酸含量测定以及与粗脂肪含量的比较分析发现,该方法可显著提高籽粒中的脂肪酸提取率和检测效率,其检测的总脂肪酸含量占总油脂含量的94%以上。该方法不仅能检测样品中5种脂肪酸组分的相对百分比含量,还可以准确计算出籽粒中各个脂肪酸组分的绝对含量,对大豆脂肪酸检测及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脂肪酸 定量测定 气相色谱(GC)
下载PDF
CO_2和O_3浓度倍增及复合效应对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9
2
作者 王春乙 白月明 +1 位作者 温民 黄辉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10,共5页
利用OTC 1型农田开顶式气室 ,模拟研究了大气中CO2 、O3 浓度倍增及其复合效应对大豆生长、根瘤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结果表明 ,CO2 浓度倍增促进根系生长 ,固氮能力增强 ,植株高度和基部粗度增加 ,对发育期、绿叶数和绿叶面积影响不大 .... 利用OTC 1型农田开顶式气室 ,模拟研究了大气中CO2 、O3 浓度倍增及其复合效应对大豆生长、根瘤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结果表明 ,CO2 浓度倍增促进根系生长 ,固氮能力增强 ,植株高度和基部粗度增加 ,对发育期、绿叶数和绿叶面积影响不大 .O3 浓度倍增抑制大豆根系和茎的生长 ,固氮能力下降 ,叶片伤害使绿叶数和绿叶面积显著下降 ,衰老提前 .在CO2 和O3 的复合试验中 ,CO2 浓度增加明显缓解O3 浓度增加对大豆伤害和抑制作用 ,CO2 、O3 浓度持续倍增处理下大豆生长和固氮能力与CK的数量差异明显小于单一O3 浓度倍增与CK的数量差异 ,逐渐增加CO2 、O3 浓度的刺激作用和剂量效应使大豆生长后期伤害加重 ,绿叶数、绿叶面积显著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O3 倍增 复合效应 大豆(glycine max l.merr.)
下载PDF
用AFLP标记饱和大豆SSR遗传连锁图 被引量:11
3
作者 吕蓓 张丽霞 +3 位作者 宛煜嵩 肖英华 刘丕庆 方宣钧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63-172,共10页
本研究将52个AFLP标记整合到由宛煜嵩等(2005)构建的含有227个SSR标记的大豆遗传连锁图上,绘制成一张基于SSR-AFLP标记的大豆遗传连锁图,总遗传图距为2512cM,相邻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9.0cM。AFLP标记的整合使得图谱的总图距增长了32%。在... 本研究将52个AFLP标记整合到由宛煜嵩等(2005)构建的含有227个SSR标记的大豆遗传连锁图上,绘制成一张基于SSR-AFLP标记的大豆遗传连锁图,总遗传图距为2512cM,相邻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9.0cM。AFLP标记的整合使得图谱的总图距增长了32%。在D1a、E、F、G、K连锁群上,AFLP标记主要整合在连锁群的末端,其中G连锁群尤为明显,末端增加了19个AFLP标记,使得G连锁群的长度由原来的121.2cM增加到259.1cM,相邻标记间的平均距离由原来的7.129cM变为7.197cM;在A2、B1、C2、D2、H、J、L、N、O连锁群,由于加入了AFLP标记使得这些连锁群的标记密度有所增加,改善了标记分布的均匀性。A2连锁群上添加了1个AFLP标记,消除了1个间隙;D2连锁群上添加了2个AFLP标记,提高了原来的一个超过40cM的区间(Satt301和Satt186)标记密度;J连锁群上添加了2个AFLP标记,消除了2个间隙。AFLP标记整合后,大多数连锁群上的SSR标记的顺序和遗传图距几乎与宛煜嵩等(2005)构建的大豆遗传连锁图上的顺序和图距一致,只有M、N和O3个连锁群上的SSR标记顺序发生了一些变化,如M连锁群上的Satt590、Satt201和Satt150及O连锁群上的Satt241和Satt479发生换位;N连锁群上的几个SSR标记的位置发生随机换位。我们认为构建一张理想的遗传图谱,需要来源于不同遗传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lP标记 连锁群 遗传连锁图 SSR标记 大豆 遗传图 添加 末端 构建 遗传背景
下载PDF
大豆远缘嫁接诱变技术的优化 被引量:9
4
作者 潘相文 孙晓环 +3 位作者 张凤芸 赵超 张雪松 杜维广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7-241,共5页
为完善和优化大豆远缘嫁接诱变技术体系,以与大豆远缘的8种植物为砧木,以4个大豆品种(系)为接穗进行嫁接试验。结果表明:以6~8日龄的大豆幼苗作为接穗可提高远缘嫁接成活率,其中7日龄大豆幼苗的嫁接成活率最高。砧木类型对远缘嫁接大... 为完善和优化大豆远缘嫁接诱变技术体系,以与大豆远缘的8种植物为砧木,以4个大豆品种(系)为接穗进行嫁接试验。结果表明:以6~8日龄的大豆幼苗作为接穗可提高远缘嫁接成活率,其中7日龄大豆幼苗的嫁接成活率最高。砧木类型对远缘嫁接大豆后代诱变率和诱变方向有重要影响,番茄/龙选1号、蓖麻/科绿2号、生姜/科绿2号、蓖麻/田丰90和洋姜/田丰90嫁接组合的诱变率最高,同时以生姜和番茄作为砧木与大豆接穗嫁接后代可出现高蛋白、高油和晚熟类型突变;以甘薯和马铃薯为砧木与大豆接穗嫁接后代可出现多分枝和丰产类型突变;以蓖麻和洋姜为砧木与大豆接穗嫁接后代可出现抗逆性强(抗倒伏)和植株矮化的突变类型;以南瓜和葫芦为砧木与大豆接穗嫁接后代可出现晚熟和高大植株的突变类型。嫁接亲和力评价结果表明,以南瓜、马铃薯、番茄和生姜作为砧木的嫁接亲和力较高,以科绿2号为接穗的嫁接亲和力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远缘嫁接 诱变技术 优化
下载PDF
大豆种子抗老化鉴定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胡国玉 张磊 +4 位作者 黄志平 李杰坤 张丽亚 王大刚 胡晨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89-394,共6页
选用遗传差异相对较大的皖豆24、皖豆25(杂交品种)及合豆3号的种子,在温度为40℃、湿度为85%的条件下老化处理4、8和12 d,研究加速老化过程中不同基因型大豆种子成苗率、发芽率、电导率及单株幼苗干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加速老... 选用遗传差异相对较大的皖豆24、皖豆25(杂交品种)及合豆3号的种子,在温度为40℃、湿度为85%的条件下老化处理4、8和12 d,研究加速老化过程中不同基因型大豆种子成苗率、发芽率、电导率及单株幼苗干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加速老化时间的延长种子活力下降;加速老化处理8 d,3个品种的各项鉴定指标均发生改变:品种的成苗率、发芽率及单株幼苗干重显著降低,电导率明显升高,且品种间有显著差异;发芽率和成苗率的变化在品种间具有一致性,电导率、单株幼苗干重的变化和成苗率品种间一致性较差;成苗率和发芽率的相关性最高(r=0.972**)。利用国家大豆微核心种质中的91份资源对老化鉴定方法进行验证,结果在温度为40℃,湿度为85%条件下老化8 d的种子发芽率及老化指数与在自然条件下老化15个月的发芽率及老化指数极显著相关(r=0.943**,0.716**)。综合分析认为,温度为40℃,湿度为85%条件下老化处理8 d,以种子发芽率为活力鉴定指标可作为大豆种子抗老化性的鉴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种子老化 抗性 鉴定方法
下载PDF
三种大豆种子贮藏蛋白亚基缺失种质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国敏 张亚琴 +1 位作者 舒英杰 麻浩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31,共9页
蛋白质组分改良是国内外大豆蛋白质品质育种的研究热点之一。大豆种子贮藏蛋白主要包括11S球蛋白和7Sβ-伴大豆球蛋白,它们也是大豆蛋白营养价值和功能特性的决定组分。利用我国自然突变产生的亚基缺失体材料通过聚合育种,并经聚丙烯酰... 蛋白质组分改良是国内外大豆蛋白质品质育种的研究热点之一。大豆种子贮藏蛋白主要包括11S球蛋白和7Sβ-伴大豆球蛋白,它们也是大豆蛋白营养价值和功能特性的决定组分。利用我国自然突变产生的亚基缺失体材料通过聚合育种,并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分析鉴定表明:已获得A3+α’亚基缺失、只含有β亚基、只含有α+β亚基、只含有α’+β亚基、只含有7S亚基和A5A4B3亚基缺失、A2A1aA1b含量极低、B1aB1bB2含量极低等系列单缺、双缺、多缺的贮藏蛋白亚基组成类型新种质,其中A3+α’亚基缺失、只含有α+β亚基、只含有7S亚基3种种质均能正常生长、结实,并稳定遗传;只含7S亚基类型大豆种子贮藏蛋白的7S组分总量含量最高;A3+α’亚基缺失类型大豆种子贮藏蛋白11S组分总含量最高;在11S+7S组分总量上由高到低依次是A3+α’亚基缺失类型〉只含7S亚基类型〉只含α+β亚基类型;11S/7S比值的变异范围在0.14-1.27。三种类型种质完熟期基本在105-111 d;百粒重基本一致;A3+α’亚基缺失类型大豆单株产量最高平均为55.12 g;只含α+β亚基类型蛋脂总量最低为57.6%,蛋白质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只含7S亚基类型、A3+α’亚基缺失类型、只含α+β亚基类型,脂肪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只含α+β亚基类型、只含7S亚基类型、A3+α’亚基缺失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种质创新 贮藏蛋白 亚基缺失 创制 评价
下载PDF
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大豆萌动子叶节细胞 被引量:2
7
作者 薛仁镐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188-1192,T0003,共6页
利用根癌农杆菌转化萌动大豆成熟子叶节获得了高频率的转基因大豆。从萌发12~16h的大豆种子切取半片种子作为目标组织,对其子叶节组织进行伤处理后,接种于含有pGB载体的LBA4404农杆菌溶液。pGB载体含有除草剂(phosphinothricin,PP... 利用根癌农杆菌转化萌动大豆成熟子叶节获得了高频率的转基因大豆。从萌发12~16h的大豆种子切取半片种子作为目标组织,对其子叶节组织进行伤处理后,接种于含有pGB载体的LBA4404农杆菌溶液。pGB载体含有除草剂(phosphinothricin,PPT)抗性基因bar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sgfp。将接种的外植体分别在含有3或5mg/L PPT的芽诱导培养基、3mg/L PPT的芽伸长培养基及2~4mg/L PPT的根诱导培养基上进行了筛选。利用萌发5d的外植体进行PPT浓度筛选的结果表明,芽诱导、芽伸长及根诱导阶段的PPT浓度分别为5、3及3mg/L时,转化效率达到最大值,为5.3%。PCR和Southern杂交结果证实了外源基因稳定地整合在大豆基因组中。Northern杂交和GFP分析结果表明被整合的外源基因在大豆细胞中得到了稳定的表达。成熟植株对体外喷洒100mg/LPPT溶液产生抗性。转化效率达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癌农杆菌 转化 萌动种子 子叶节
下载PDF
长效油菜素内酯TS303和二氢茉莉酸丙酯协同提高大豆光合能力 被引量:3
8
作者 董登峰 李杨瑞 江立庚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51-756,共6页
研究了长效油菜素内酯TS303、二氢茉莉酸丙酯(PDJ)及二者复配对大豆光合作用的影响及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1)0.01~1mg.L-1TS303浸种促进大豆干物质积累,以0.1mg.L-1的浓度效果最好,TS303对干物质在地上部和根之间的分配没有明显的... 研究了长效油菜素内酯TS303、二氢茉莉酸丙酯(PDJ)及二者复配对大豆光合作用的影响及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1)0.01~1mg.L-1TS303浸种促进大豆干物质积累,以0.1mg.L-1的浓度效果最好,TS303对干物质在地上部和根之间的分配没有明显的影响,1~10mg.L-1PDJ浸种促进干物质积累,以5mg.L-1增幅最大,50和100mg.L-1则抑制干物质积累,1~100mg.L-1PDJ均促进同化物质向根系分配;(2)0.1mg.L-1TS303和5mg.L-1PDJ能增加大豆光合叶面积及净光合速率,增强光合能力,二者混合使用表现出协同效应;(3)0.1mg.L-1TS303和5mg.L-1PDJ及二者复配增加叶绿素含量和提高PSⅡ的实际光转化效率(ФPSⅡ),二者对ФPSⅡ的提高途径不同,TS303增加光合淬灭(qP)而对有效光转化效率(Fv′/Fm′)影响不大,PDJ增加Fv′/Fm′而对qP影响不大;(4)0.1mg.L-1TS303和5mg.L-1PDJ及二者复配增加大豆气孔导度、碳酸酐酶活性、RuBPCase含量和活性,增强CO2转运和固定能力;(5)0.1mg.L-1TS303和5mg.L-1PDJ及二者复配增加叶片中蔗糖的含量,提高蔗糖/淀粉比率,加快同化物质的转运,增加根中淀粉含量。总体上,TS303在光能转化和CO2固定方面效果好于PDJ,而PDJ促进同化物质运出效果好于TS303,这可能是二者协同提高大豆光合能力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效油菜素内酯 二氢茉莉酸丙酯 大豆 光合能力
下载PDF
大豆细胞质转化酶基因GmCInv的克隆与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彬 徐志华 +3 位作者 侯金锋 郭娜 赵晋铭 邢邯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8-172,共5页
利用同源克隆方法从南农菜豆6号中克隆得到一个编码大豆细胞质转化酶(cytoplasmic invertase,CInv)的基因,命名为GmCInv。序列分析发现该基因含有一个长1 956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652个氨基酸。预测其蛋白质分子量为73.88 kDa,等电点为6... 利用同源克隆方法从南农菜豆6号中克隆得到一个编码大豆细胞质转化酶(cytoplasmic invertase,CInv)的基因,命名为GmCInv。序列分析发现该基因含有一个长1 956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652个氨基酸。预测其蛋白质分子量为73.88 kDa,等电点为6.12。与NCBI公布的部分蛋白质序列比对发现,GmCInv蛋白序列与毛果杨(Populus trichocarpa)的相似性最高,达88%。组织表达分析表明,GmCInv在大豆苗期的叶、开花期的花中表达量最高,在根、茎中表达量较低。利用Gateway技术得到植物过表达载体pEarleyGate103-GmCInv,再转入根癌农杆菌EHA105中,为GmCInv基因的转化及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GmCInv基因 GATEWAY技术
下载PDF
磷钾营养对套作大豆茎秆形态和抗倒性的影响 被引量:39
10
作者 向达兵 郭凯 +3 位作者 雷婷 于晓波 罗庆明 杨文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95-402,共8页
以贡选1号大豆品种为材料,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磷钾营养对套作大豆茎秆形态和抗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磷钾显著影响套作大豆茎秆的抗倒能力。茎秆基部节间粗度、C/N比、细胞壁纤维素、木质素含量、机械强度、抗倒指数(SL... 以贡选1号大豆品种为材料,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磷钾营养对套作大豆茎秆形态和抗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磷钾显著影响套作大豆茎秆的抗倒能力。茎秆基部节间粗度、C/N比、细胞壁纤维素、木质素含量、机械强度、抗倒指数(SLRI)均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随施磷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后降的趋势,而基部节间长度、主茎高、倒伏率均随磷钾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SLRI与基部第1、2节间粗度、茎秆木质素、纤维素含量、机械强度及C/N比呈显著正相关,与基部节间长度、主茎长、实际倒伏率呈极显著负相关。适宜的磷钾水平(P2O517kg/hm2,K2O 112.5kg/hm2)能提高套作大豆SLRI,降低其倒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作大豆 基秆特征 抗倒性
下载PDF
中国栽培和野生大豆农艺品质性状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 I.群体结构及关联标记 被引量:100
11
作者 文自翔 赵团结 +4 位作者 郑永战 刘顺湖 王春娥 王芳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69-1178,共10页
关联作图是一种利用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LD)检测自然群体中基因位点及其等位变异的方法。利用60个SSR标记,对全国大豆地方品种群体(393份代表性材料)和野生大豆群体(196份代表性材料)的基因组变异进行扫描,分析两类群体... 关联作图是一种利用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LD)检测自然群体中基因位点及其等位变异的方法。利用60个SSR标记,对全国大豆地方品种群体(393份代表性材料)和野生大豆群体(196份代表性材料)的基因组变异进行扫描,分析两类群体的连锁不平衡位点、群体结构,并采用TASSEL软件的GLM(general linear model)方法对16个农艺、品质性状观测值进行标记与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在公共图谱上不论共线性的或是非共线性的SSR位点组合都有一定程度的LD,说明历史上发生过连锁群间的重组;栽培群体的连锁不平衡成对位点数较野生群体多,但野生群体位点间连锁不平衡程度高,随距离的衰减慢。(2)群体SSR数据遗传结构分析发现,栽培群体和野生群体分别由9和4个亚群体组成,亚群的划分与群体地理生态类型相关联,证实地理生态类型划分有其遗传基础。(3)栽培群体中累计有27个位点与性状相关;野生大豆种质中累计有34个位点与性状相关。部分标记在两类群体中都表现与同一性状关联,检出的位点有一致性,也有互补性;一些标记同时与2个或多个性状相关联,可能是性状相关乃至一因多效的遗传基础;关联位点中累计有24位点(次)与遗传群体连锁分析定位的QTL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大豆[glycine max(l.)merr.]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Sieb.et Zucc.) SSR 群体结构 关联分析
下载PDF
中国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不同生态类型群体间遗传演化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2
12
作者 盖钧镒 许东河 +4 位作者 高忠 岛本义也 阿部纯 福士泰史 北岛俊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13-520,共8页
对全国栽培大豆不同地理、季节生态类型和一年生野生大豆不同地理生态类型的大量材料 ,进行形态、等位酶和细胞器 DNA RFL P性状等不受人工选择直接影响的中性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 :( 1)我国栽培大豆不同生态类型群体间地理生态分化明... 对全国栽培大豆不同地理、季节生态类型和一年生野生大豆不同地理生态类型的大量材料 ,进行形态、等位酶和细胞器 DNA RFL P性状等不受人工选择直接影响的中性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 :( 1)我国栽培大豆不同生态类型群体间地理生态分化明显 ,遗传距离较大 ;同一地理群体内存在季节生态分化 ,遗传距离相对较小 ;南方春豆与东北春豆熟期组相近 ,但其遗传距离大于与南方其他生态型的距离。 ( 2 )中国栽培大豆在地理上和季节上表现由晚熟型向早熟型进化的趋势 ,东北、黄淮栽培大豆各种生态型与本地区野生大豆群体的遗传距离大于与南方野生大豆群体的遗传距离 ,因而南方原始野生大豆可能是各地栽培大豆的共同祖先 ,南方原始栽培类型在向北方扩展过程中不断演化出各种早熟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大豆 野生大豆 生态型 遗传演化
下载PDF
中国栽培和野生大豆农艺及品质性状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Ⅱ.优异等位变异的发掘 被引量:54
13
作者 文自翔 赵团结 +4 位作者 郑永战 刘顺湖 王春娥 王芳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339-1349,共11页
在前文研究已检出与农艺品质性状显著关联的SSR位点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对与性状关联位点的等位变异作解析,通过将携带某等位变异的所有材料表型均值与携带无效等位基因(null allele)材料表型均值做比较,估计等位变异的潜在表型效应增量... 在前文研究已检出与农艺品质性状显著关联的SSR位点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对与性状关联位点的等位变异作解析,通过将携带某等位变异的所有材料表型均值与携带无效等位基因(null allele)材料表型均值做比较,估计等位变异的潜在表型效应增量(减量),进一步利用该信息估计位点增效(减效)等位变异的平均效应,鉴别出一批农艺品质性状优异位点、等位变异及携带优异等位变异的载体材料。发现在栽培及野生种质中检出的优异等位变异有同、有异、有互补性。发现关联位点正、负效应等位变异均值间有差异,可根据育种目标性状选择要求,选取适合的位点及相应等位变异。同一标记位点可与多性状关联,其等位变异在不同性状间各有其表型效应的方向和大小;等位变异在相关性状效应上方向、大小的异同解释了性状间正、负相关的遗传原因。关联作图得到的信息可以弥补家系连锁法QTL定位信息的不足,并直接利用等位变异信息进行亲本选拔、组合选配及后代等位条带辅助选择以提高育种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大豆[glycine max(l.)merr.]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Sieb.et Zucc.) SSR 关联分析 优异等位变异 等位变异效应
下载PDF
利用大豆分子连锁图定位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抗性QTL 被引量:37
14
作者 蒙忻 刘学义 方宣钧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3年第1期6-21,共16页
大豆孢囊线虫 (SCN ,HeteroderaglycinesIchinohe)是一种土传的定居性内寄生线虫 ,是引起大豆黄萎病的病原 ,是大豆生产上危害最大的病害之一。SCN的生理小种多达十几种 ,在我国大豆孢囊线虫病原主要为 4号生理小种 ,它是现有生理小种... 大豆孢囊线虫 (SCN ,HeteroderaglycinesIchinohe)是一种土传的定居性内寄生线虫 ,是引起大豆黄萎病的病原 ,是大豆生产上危害最大的病害之一。SCN的生理小种多达十几种 ,在我国大豆孢囊线虫病原主要为 4号生理小种 ,它是现有生理小种中致病力最强的小种。经典遗传学研究已经确定大豆孢囊线虫抗性基因由 1- 4对核基因控制 ,估计有 10个以上的抗性座位。近年来分子标记技术及QTL定位方法的发展为深入研究该病害的抗性遗传规律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这对加速我国抗大豆抗孢囊线虫新品种培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晋豆 2 3×ZDD2 315组合F2 群体 (2 5 3个单株 )为试验材料 ,其中灰布支黑豆 (ZDD2 315 )是我国山西省农家品种 ,对大豆孢囊线虫 4号生理小种表现为高抗。利用塑料钵柱法进行SCN抗性鉴定 ,构建大豆孢囊线虫抗性主座位所在区域的分子图谱 ,并进行SCN的QTL定位及遗传效应分析。根据已发表的大豆A和G连锁群的分子遗传图谱 ,应用BSA法 ,获得了 8个与SCN4号生理小种抗性基因相关的SSR标记 ,它们是Satt0 38(176bp/ 182bp) ,Satt30 9(130bp/ 135bp) ,Satt6 10 (2 4 0bp/ 2 2 2bp) ,Sat_14 1(189bp/ 184bp) ,Satt187(30 0bp/ 2 5 0bp) ,Satt315 (2 5 3bp/ 2 4 8bp) ,Satt6 32 (2 86bp/ 2 90bp)和Sat_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孢囊线虫 4号生理小种 抗性基因 基因定位 QTl 分子连锁图 抗病育种
下载PDF
作物根系分泌物对土壤团聚体大小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49
15
作者 宋日 刘利 +1 位作者 马丽艳 吴春胜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3-97,共5页
采用土培试验将玉米和大豆植株根系分泌物添加到黑土中,25℃培养30 d,研究根系分泌物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大小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作物根系分泌物添加到土壤中,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矿化率、土壤水溶性糖和多糖含量及水稳性大团... 采用土培试验将玉米和大豆植株根系分泌物添加到黑土中,25℃培养30 d,研究根系分泌物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大小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作物根系分泌物添加到土壤中,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矿化率、土壤水溶性糖和多糖含量及水稳性大团聚体(>1 mm)比例(P<0.05),显著提高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P<0.05)。玉米和大豆根系分泌物对土壤结构特性影响趋势基本一致,玉米根系分泌物提高土壤稳定性的幅度显著高于大豆根系分泌物。培养1 d时,添加玉米和大豆根系分泌物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比例分别比对照增加2.38倍和1.71倍;培养30 d时,添加玉米和大豆根系分泌物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52.0%和28.4%。因此,新鲜的作物根系分泌物能快速黏结土壤颗粒,避免遭水破坏,保护团聚体,从而提高团聚体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根系分泌物 土壤团聚体
下载PDF
大豆细胞质遗传芽黄突变体的发现 被引量:24
16
作者 马国荣 刘佑斌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34-338,共5页
本研究新发现一个大豆芽黄突变体NJ89-3.该突变体典型表现为,从第一对真叶开始,新生叶表现明显黄化,但随叶片充分伸展定形,逐渐变为正常绿色.植株最后一张叶片充分伸展定形后,芽黄植株与正常绿色植株并无明显区别.研究表明NJ89-3的芽黄... 本研究新发现一个大豆芽黄突变体NJ89-3.该突变体典型表现为,从第一对真叶开始,新生叶表现明显黄化,但随叶片充分伸展定形,逐渐变为正常绿色.植株最后一张叶片充分伸展定形后,芽黄植株与正常绿色植株并无明显区别.研究表明NJ89-3的芽黄性状由细胞质基因突变引起,属细胞质遗传,建议将此细胞质基因命名为cyt-Y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芽黄 细胞质遗传
下载PDF
大豆耐旱种质鉴定和相关根系性状的遗传与QTL定位 被引量:37
17
作者 刘莹 盖钧镒 +2 位作者 吕慧能 王永军 陈受宜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855-863,共9页
从301份黄淮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代表性大豆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系)中按根系类型选取59份,在苗期干旱胁迫和非胁迫条件下对地上部和地下部性状进行2年重复鉴定,发现材料间性状隶属函数值具有丰富遗传变异,以株高、叶龄、根干重和茎叶干... 从301份黄淮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代表性大豆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系)中按根系类型选取59份,在苗期干旱胁迫和非胁迫条件下对地上部和地下部性状进行2年重复鉴定,发现材料间性状隶属函数值具有丰富遗传变异,以株高、叶龄、根干重和茎叶干重隶属函数的算术平均数为抗旱综合指标从中筛选出汉中八月黄、晋豆14,科丰1号,圆黑豆等强耐旱型(1级)和临河大粉青、宁海晚黄豆等干旱敏感型(5级)材料。比根干重、比总根长、比根体积与耐旱隶属函数平均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可作为耐旱性的根系性状指标。利用“科丰1号×南农1138 2”(1级×4级)衍生的RIL群体为材料,对耐旱相关根系性状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法进行遗传分析并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该两亲本间比根干重、比总根长、比根体积的遗传均为两对主基因加多基因模型,后两者主基因间有连锁(重组率分别为4.30%和1.93%);主基因遗传率为62.26%~91.81%,多基因遗传率为2.99%~24.75%;耐旱相关根系性状各主要由1对主基因控制,另1对效应较小。QTL分析检测到5、3、5个QTLs分别控制比根重、比根总长、比根体积,位于N6 C2、N8 D1b+W、N11 E、N18 K连锁群上。3性状各有1个贡献率大的QTL(Dw1,Rl1,Rv1),而且均位在N6 C2的STAS8_3T STAS8_6T相同距离的区段上,其他QTLs效应均较小。分离分析与QTL定位的结果相对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耐旱性 根系性状 相关 遗传 数量性状分离分析 QTl定位
下载PDF
黄淮地区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的抽样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34
18
作者 卢为国 盖钧镒 李卫东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06-312,共7页
【目的】探讨黄淮地区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glycinesIchinohe)的种类及其分布。【方法】2001~2003年在黄淮大豆产区依据Riggs的鉴别模式对38个地点大豆胞囊线虫(SCN)生理小种作抽样调查,并结合文献资料,绘制出黄淮地区大豆胞囊线虫... 【目的】探讨黄淮地区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glycinesIchinohe)的种类及其分布。【方法】2001~2003年在黄淮大豆产区依据Riggs的鉴别模式对38个地点大豆胞囊线虫(SCN)生理小种作抽样调查,并结合文献资料,绘制出黄淮地区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分布图。【结果】大豆胞囊线虫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北、北京、山西大部分地区、河南东部与北部、安徽北部;在山西南部及河南西南部地区的抽样调查中未检测到大豆胞囊线虫。其中1号生理小种主要分布在山东济南以南及以东地区,河南北部与河北南部交界地区,河南漯河、周口及安徽阜阳地区。4号生理小种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安徽交界地区,山西、北京地区,以及山东黄河三角洲地区。2号生理小种主要分布在山东聊城、德州地区,河北石家庄地区,河南焦作、获嘉地区。7号生理小种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和河南开封、滑县、温县等地。5号生理小种在河南和河北有零星分布。另外,在河南商丘地区新发现有9号生理小种。【结论】黄淮地区的优势小种是1号和4号生理小种,抗线虫育种应该以兼抗1号和4号生理小种为主要目标。各生理小种的分布没有明显分界,优势小种分布区域中存在其他生理小种。在过去的10年中,该地区生理小种的组成相对稳定,本研究结果可供大豆抗线虫育种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glycine max(l.) merr.] 黄淮地区 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 生理小种
下载PDF
获得转反义PEP基因超高油大豆新材料 被引量:29
19
作者 赵桂兰 陈锦清 +3 位作者 尹爱萍 胡张华 钱雪燕 郭东全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5年第6期792-796,共5页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植物高油育种,是当前国际上植物基因工程研究的热点之一。大豆是世界上植物油和植物蛋白质最重要的来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我国高油大豆需求量急剧增加。在不增加大豆面积的前提下,提...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植物高油育种,是当前国际上植物基因工程研究的热点之一。大豆是世界上植物油和植物蛋白质最重要的来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我国高油大豆需求量急剧增加。在不增加大豆面积的前提下,提高单位面积含油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培育栽培高油大豆品种。由此,从2000年作者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反义PEP基因导入大豆的基因组,相继获得了转基因大豆植株,经多代连续筛选、鉴定,获得了稳定的超高油(脂肪25%)大豆品系。本研究首次报道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大幅度提高大豆含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反义PEP基因 超高油含量
下载PDF
吉林省大豆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 被引量:29
20
作者 郑洪兵 徐克章 +4 位作者 赵洪祥 李大勇 杨光宇 刘武仁 陆静梅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42-1050,共9页
以吉林省1923-2005年间育成的30个大豆品种为材料,两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豆种子产量随育成年代呈线性增加,根据回归方程计算,产量从1923年的1197.80kg hm-2到2005年的2305.54kg hm-2,82年来增加了1107.73kg hm-2,平均每年增加14.60kg h... 以吉林省1923-2005年间育成的30个大豆品种为材料,两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豆种子产量随育成年代呈线性增加,根据回归方程计算,产量从1923年的1197.80kg hm-2到2005年的2305.54kg hm-2,82年来增加了1107.73kg hm-2,平均每年增加14.60kg hm-2。随着产量的提高,株高降低,主茎直径增加,节数增多,节间缩短,分枝减少。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产量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和单株复叶数目呈显著正相关(P<0.05),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对于产量的提高贡献最大;产量与株高、单株分枝数和倒伏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表明大豆产量的遗传改良过程中,植株抗倒伏能力提高,库容量增加,源器官叶片的同化能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遗传改良 农艺性状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