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9篇文章
< 1 2 8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播种期和密度对冬小麦品种河农822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74
1
作者 胡焕焕 刘丽平 +2 位作者 李瑞奇 李慧玲 李雁鸣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90-495,501,共7页
为给在近年冬前积温增加的情况下冬小麦的种植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和密度组合,以河农822为材料,于2006~2007年度在河北省藁城市进行了播种期(10月7日、13日和19日)和密度(基本苗180万、300万、420万和540万/ha)二因素裂区试验,研... 为给在近年冬前积温增加的情况下冬小麦的种植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和密度组合,以河农822为材料,于2006~2007年度在河北省藁城市进行了播种期(10月7日、13日和19日)和密度(基本苗180万、300万、420万和540万/ha)二因素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播种期和密度条件下小麦的产量及其构成状况。结果表明,播种期只对生育前期总茎数的影响显著,而密度对各生育时期总茎数的影响都显著。播种期对3个产量构成因素(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的影响均不显著,但对籽粒产量的影响显著。密度对产量及3个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播种期与密度对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籽粒产量存在显著交互作用。3个播种期中,10月7日播期的平均产量显著高于10月19日的,但与10月13日播期的差异不显著。不同密度之间,300万、420万和540万/ha3个水平相互间的平均产量无显著差异,但均极显著高于180万/ha的产量。根据各播种期与密度组合的产量分析,10月7日为最佳播种期,其适宜密度为基本苗300万/ha;10月7日至13日为较适宜播种期范围,其相应的适宜密度为300万~420万/ha基本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播种期 密度 产量构成因素 产量
下载PDF
播期和密度对冬小麦豫麦49-198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54
2
作者 刘万代 陈现勇 +1 位作者 尹钧 杜沛鑫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64-469,共6页
为给豫麦49—198大面积推广选择适宜栽培措施,设置播期和密度各3个水平,通过大田裂区试验研究了播期和密度对该品种群体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播期和密度变化可以调控群体性状,最高群体茎数随播期推迟和种植... 为给豫麦49—198大面积推广选择适宜栽培措施,设置播期和密度各3个水平,通过大田裂区试验研究了播期和密度对该品种群体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播期和密度变化可以调控群体性状,最高群体茎数随播期推迟和种植密度减小而下降,早播(10月5日)的最终成穗数较少;最大叶面积指数随播期推迟而下降,孕穗后早播的叶面积指数衰减较快;就花后干物质积累而言,播期间适播(10月12日)〉晚播(10月19日)〉早播(10月5日)。不同播期和密度处理对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并且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大于播期。3个播期中,适播的产量显著高于早播,但与晚播的差异不显著;密度间以中密度(1957Y/ha)产量最高,低密度(120万/ha)最低,两者差异达显著水平,但中密度与高密度(270万/ha)的产量差异不显著。根据本试验结果可以得出,豫麦49—198维持最大叶面积指数9.5和干物质积累量21000kg/ha左右时,籽粒产量可以突破9000kg/ha,相对应的适宜播期和种植密度为10月中旬和195万~270万/h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播期 种植密度 群体性状 籽粒产量
下载PDF
不同生态区及播期对玉米籽粒灌浆的影响 被引量:135
3
作者 李绍长 白萍 +2 位作者 吕新 刘淑云 董树亭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75-778,共4页
以山东品种掖单 2 2和新疆品种Sc70 4分别在新疆石河子和山东泰安两个生态区 ,分三个时期播种 (2 0 0 0年 4月10日、5月 10日和 6月 10日 ) ,以研究生态区及播期对籽粒灌浆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不同的生态区 ,分期播种对籽粒灌浆的影响... 以山东品种掖单 2 2和新疆品种Sc70 4分别在新疆石河子和山东泰安两个生态区 ,分三个时期播种 (2 0 0 0年 4月10日、5月 10日和 6月 10日 ) ,以研究生态区及播期对籽粒灌浆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不同的生态区 ,分期播种对籽粒灌浆的影响不同。在新疆石河子地区 ,随着播种期的推迟 ,玉米籽粒灌浆的进程变慢 ,持续时间延长 ,灌浆速率下降 ,粒重减轻。在山东泰安 ,播期对粒重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区 播期 玉米 籽粒灌浆 影响因素 灌浆速率
下载PDF
播期和密度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动态的影响及其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14
4
作者 李向岭 赵明 +4 位作者 李从锋 葛均筑 侯海鹏 李琦 侯立白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143-2153,共11页
在大田条件下,以益农103、先玉335和登海661为材料,设置3个播种期(5月3日、5月28日和6月22日)和4个密度处理(4.5、6.0、7.5和9.0万株hm-2),测定其干物质积累动态和产量,分析播期、密度和玉米群体干物质积累动态特征的关系及其积温关模... 在大田条件下,以益农103、先玉335和登海661为材料,设置3个播种期(5月3日、5月28日和6月22日)和4个密度处理(4.5、6.0、7.5和9.0万株hm-2),测定其干物质积累动态和产量,分析播期、密度和玉米群体干物质积累动态特征的关系及其积温关模型。结果表明:(1)将3个播期玉米不同处理的最大群体干物质积累和出苗至成熟的积温分别定为1,建立了相对群体干物质积累和相对积温关系的Richards模拟,方程为y=a/(1+eb-cx)1/d。(2)方程参数a值(终极生长量参数)基本为1;b值(初值生长量参数)和c值(生长速率参数)在播期、品种间变异较大,密度间变异较小;d值(形状参数)在播期、品种和密度间变异较小,可见播期主要通过调节参数b、c值来实现对整个方程的调控。应用2008年本试验和另一试验的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模拟准确度(以k表示)均在1.0486**以上;精确度(以R2表示)均在0.9534**以上。(3)拔节期至蜡熟期是玉米群体干物质积累变化速率对密度的敏感反应期;晚播玉米所需积温在群体干物质积累变化速率的缓慢增加和下降阶段逐渐减少,在快速增加阶段逐渐增加。全生育期的群体干物质积累平均速率表现为先玉335>登海661>益农103;且早播>中播>晚播;密度越高群体干物质积累平均速率越大,达到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玉米 干物质积累 平均速率 模型
下载PDF
播期对春玉米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07
5
作者 刘明 陶洪斌 +3 位作者 王璞 易镇邪 鲁来清 王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23,共6页
以"郑单958"和"鲁单984"为材料,比较研究了两个播期(4月24日和5月15日)条件下春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探讨了春玉米生长发育与气候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播期的春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都存在显著差异。与4月2... 以"郑单958"和"鲁单984"为材料,比较研究了两个播期(4月24日和5月15日)条件下春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探讨了春玉米生长发育与气候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播期的春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都存在显著差异。与4月24日播期相比,5月15日播期的春玉米产量(干重)提高2157kg·hm-2(郑单958)和1137kg·hm-2(鲁单984)。粒重在播期间、品种间及播期与品种互作间差异均不显著。穗粒数在品种间不显著,但在播期间差异达显著水平,第2个播期穗粒数提高幅度达37.8%(郑单958)和11.2%(鲁单984)。通过对不同播期间气象因子的分析发现,降雨是影响华北平原春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最重要气象因子。降雨主要通过对穗粒数的调节来影响产量。开花期降雨过多所带来的低温寡照影响玉米的受精授粉与结实;拔节至大喇叭口期降雨通过调节叶面积大小影响作物干物质积累,进而影响籽粒的发育情况。本试验中,5月15日是春玉米获得高产的最佳播期。合理安排播期,重视降雨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是华北平原春玉米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春玉米 产量形成 播期
下载PDF
播期、密度和氮肥运筹对冬小麦连麦2号产量与品质的调控 被引量:107
6
作者 李筠 王龙 +3 位作者 任立凯 刘耀鸿 曹卫星 戴廷波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3-308,共6页
为确立强筋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的群体调控和氮肥管理策略,以强筋冬小麦品种连麦2号为材料,研究了播期、密度及施氮水平和基追比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密度对籽粒产量均有显著的影响,并且播期效应大于密度效应。... 为确立强筋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的群体调控和氮肥管理策略,以强筋冬小麦品种连麦2号为材料,研究了播期、密度及施氮水平和基追比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密度对籽粒产量均有显著的影响,并且播期效应大于密度效应。3个播期中,适播(10月10日)处理产量显著高于早播(9月30日)和晚播(10月25日);密度间差异达显著水平,以中密度(180万~270万.hm-2)产量最高,低密度和高密度(90万、360万.hm-2)最低。小麦籽粒产量与施氮量呈二次曲线关系,籽粒蛋白质含量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随播期的推迟而增加。增加施氮量和后期追氮比例提高了冬小麦蛋白质含量及湿面筋含量、沉淀值,但降低了总淀粉含量。综合分析,在本试验条件下,冬小麦连麦2号在10月10日播种、密度180万.hm-2、施氮量为299~355 kg.hm-2、基追比为6∶4时可实现优质与高产的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密度 播期 氮肥运筹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不同生态环境与播种期下小麦籽粒品质变异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90
7
作者 潘洁 姜东 +2 位作者 戴廷波 兰涛 曹卫星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67-473,共7页
选用6个不同品质类型小麦品种在4个生态点进行分期播种试验,系统分析了不同生态环境下小麦籽粒产量与品质的变异特征及其与主要气候生态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生态点、品种以及地点×品种互作对籽粒产量、千粒重、蛋白质、湿面筋... 选用6个不同品质类型小麦品种在4个生态点进行分期播种试验,系统分析了不同生态环境下小麦籽粒产量与品质的变异特征及其与主要气候生态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生态点、品种以及地点×品种互作对籽粒产量、千粒重、蛋白质、湿面筋和淀粉含量、沉降值与降落值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不同播种期处理对产量与淀粉含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而播种期×品种互作对千粒重、降落值、淀粉含量及沉降值的效应达到显著水平;地点×播种期×品种互作仅对产量、湿面筋、淀粉含量与沉降值有显著的影响。在4个不同生态点中,南京点的籽粒蛋白质与湿面筋含量最低,但淀粉含量最高;徐州点的产量和千粒重最大;泰安点的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最高,沉降值最小;保定点的产量、千粒重最小,但沉降值最大。不同播种期处理下,适播与晚播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淀粉含量、沉降值与降落值都显著高于早播,而早播期的产量和千粒重最大。各小麦品种在不同地点与播种期下产量与品质性状的变异中以降落值的变异系数为最大,淀粉的变异为最小。开花至成熟期的日均温与淀粉含量呈线性负相关,与产量、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及降落值呈二次曲线相关关系;日温差与产量和千粒重呈二次曲线相关关系,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播种期 小麦 籽粒品质 变异规律
下载PDF
播期对麦茬直播粳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4
8
作者 姚义 霍中洋 +7 位作者 张洪程 夏炎 倪晓诚 戴其根 许轲 魏海燕 肖跃成 王显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3098-3107,共10页
【目的】探讨麦后直播条件下播期对不同熟期类型水稻品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以3种熟期类型的6个水稻品种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对不同播期条件下直播稻产量形成及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随着播期的推迟,3种熟期类型水稻... 【目的】探讨麦后直播条件下播期对不同熟期类型水稻品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以3种熟期类型的6个水稻品种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对不同播期条件下直播稻产量形成及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随着播期的推迟,3种熟期类型水稻品种产量均显著下降,且变化程度不一;产量的下降主要在于每穗颖花数和结实率的降低,穗数和千粒重变化不大。不同播期条件下直播稻的主要品质性状的变化规律在品种类型间有所异同:随着播期的推迟,产生相同效应的是外观品质和蒸煮与食味品质,但变化趋势不一,外观品质均呈变优的趋势,蒸煮与食味品质则呈变劣的趋势;产生不同效应的是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推迟播期使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粳类型品种的加工品质变优而营养品质变劣,早熟晚粳类型品种的加工品质变劣而营养品质变优。【结论】直播稻在前茬腾茬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早播易取得高产,且可以改善稻米的蒸煮与食味品质,但降低了外观品质,播期对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的影响因品种熟期类型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稻 播期 产量 品质性状
下载PDF
不同生态区播期对直播稻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93
9
作者 姚义 霍中洋 +5 位作者 张洪程 夏炎 倪晓诚 戴其根 许轲 魏海燕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33-647,共15页
【目的】探讨不同生态区直播条件下播期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为品种及其适宜播期的科学区划布局提供初步理论依据。【方法】苏南太湖稻区常熟(N 31.4°)以迟熟中粳、早熟晚粳和中熟晚粳为材料,苏中里下河稻区... 【目的】探讨不同生态区直播条件下播期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为品种及其适宜播期的科学区划布局提供初步理论依据。【方法】苏南太湖稻区常熟(N 31.4°)以迟熟中粳、早熟晚粳和中熟晚粳为材料,苏中里下河稻区姜堰(N 32.3°)以中熟中粳、迟熟中粳和早熟晚粳为材料,苏北淮北稻区东海(N 34.5°)以早熟中粳、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粳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试验,比较研究不同播期对直播稻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结果】随着播期的推迟,各类型品种的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相应推迟,生育期明显缩短,总体表现为播期每推迟1 d,生育期缩短0.6 d左右。同一品种类型,随纬度的升高,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逐渐延迟,生育期依次变长。同一试验点,随播期的推迟一般晚粳品种较中粳品种生育期天数缩短略多。生育期随播期推迟而缩短主要表现在营养生长期和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期,变化范围为2—24 d,生殖生长阶段则相对稳定,变化范围仅为-2—1 d。各类型品种生育期积温和光照时数均表现出随播期的推迟呈显著或极显著的减少趋势,其差异主要源于抽穗前积温与光照时数的不同,其中尤以拔节前的差异最为明显,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同一试验点,各类型品种间生育期的积温与光照时数均表现为晚粳品种大于中粳品种;同一类型品种,随试验点纬度升高,积温呈依次减少的趋势,光照时数除杂交品种以外均呈依次增加的趋势。随播期的推迟,各类型品种的温光利用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下降趋势。播种至抽穗阶段和生育期的天数随积温的升高而线性增加,随日照时数的增加而线性减小;抽穗至成熟阶段的天数随积温的升高或日照时数的增加不同处理间表现不尽一致。【结论】播期对直播稻生育期及温光的利用有较大的影响。据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区 播期 直播稻 生育期 温光利用
下载PDF
播期和播量对冬小麦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9
10
作者 陈素英 张喜英 +2 位作者 毛任钊 王彦梅 孙宏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81-685,共5页
小麦适期播种不仅是达到全苗壮苗的关键,还有利于小麦健壮生长发育,是提高小麦单产的重要措施。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播期和播量条件下小麦冠层底部光合有效辐射(TPAR)、叶面积指数(LAI)、冠层截获的光合有效辐射(IPAR)等的变化及播期对冬... 小麦适期播种不仅是达到全苗壮苗的关键,还有利于小麦健壮生长发育,是提高小麦单产的重要措施。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播期和播量条件下小麦冠层底部光合有效辐射(TPAR)、叶面积指数(LAI)、冠层截获的光合有效辐射(IPAR)等的变化及播期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积指数和冠层截获的光合有效辐射随小麦播种时间的推迟而降低,小麦冠层底部的光合有效辐射随小麦播种时间的推迟而增大。小麦冠层截获的光合有效辐射与叶面积指数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56;冠层底部的光合有效辐射与叶面积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72。小麦产量虽然随播期的推迟呈递减趋势,但10月20日之前播种的小麦产量间无显著差异。因此,在冬小麦和夏玉米一年两熟区,可相应推迟小麦的播种时间,尽量延长上茬玉米的生长期,以实现两茬作物的均衡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播期 冠层底部光合有效辐射 冠层截获的光合有效辐射 叶面积指数 小麦-玉米轮作
下载PDF
播期和密度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营养品质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85
11
作者 杨桂霞 赵广才 +5 位作者 许轲 常旭虹 杨玉双 马少康 丰明 徐凤娇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87-692,共6页
为了研究播期和密度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营养品质及生理指标的影响,以中筋小麦中任1号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进行不同播期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旗叶展开后0~28 d,早播和适播的小麦叶绿素含量高于晚播,生育后期晚播比早播和适播叶绿素含量... 为了研究播期和密度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营养品质及生理指标的影响,以中筋小麦中任1号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进行不同播期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旗叶展开后0~28 d,早播和适播的小麦叶绿素含量高于晚播,生育后期晚播比早播和适播叶绿素含量高,叶绿素含量在不同密度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晚播比早播和适播旗叶平均含氮量分别高7%和4%,旗叶含氮量在不同密度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播期对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显著影响,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以适播处理最高,在不同密度处理间除穗粒数差异显著外,其余均不显著。播期对清蛋白、醇溶蛋白和总蛋白含量有显著影响,对球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影响不显著,总蛋白含量以A2播期处理最高。除球蛋白外,总蛋白及其他组分含量在密度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以B1处理最高。研究结果说明,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以A2B2处理最高,营养品质以A2B1处理最佳。旗叶展开后21 d时,旗叶叶绿素含量与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r=0.73**,r=0.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播期 密度 产量 营养品质 生理指标
下载PDF
中国冬油菜栽培方式变迁与相应的养分管理策略 被引量:79
12
作者 王寅 鲁剑巍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2952-2966,共15页
直播和育苗移栽是目前长江流域冬油菜并存的两种栽培方式,其技术发展和推广状况对中国油菜产业发展和油料供应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的历史阶段下,随栽培品种、种植目标、劳动力条件和生产力水平等因素的变化,中国冬油菜栽培方式也在... 直播和育苗移栽是目前长江流域冬油菜并存的两种栽培方式,其技术发展和推广状况对中国油菜产业发展和油料供应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的历史阶段下,随栽培品种、种植目标、劳动力条件和生产力水平等因素的变化,中国冬油菜栽培方式也在不断的转变和发展。文章概述了新中国建立后冬油菜栽培方式的发展变化历程,从最初以直播种植为主,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直播为主而育苗移栽开始起步,20世纪80年代育苗移栽方式实现全面推广并长期应用,再到当前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栽培方式并存。而养分管理措施也经历了从最初施用农家肥,到开始施用氮、磷化肥,到提倡氮、磷、钾、硼肥配合施用,再到当前形成的育苗移栽油菜高产高效养分管理技术。直播和育苗移栽油菜的栽培特点和生长过程存在着显著差异,文章主要从生育进程、种植密度、群体结构与个体形态等方面对两者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相比育苗移栽油菜,直播油菜的生育期一般相应缩短,个体生长状况较弱,单株产量偏低,但在较高的种植密度基础上可发挥群体优势,且根群结构也有助于增强养分和水分吸收能力,因此具有高产高效的潜力。目前,长江流域育苗移栽油菜的养分丰缺指标和推荐施肥体系已经建立,养分管理策略也较为完善,其要点为: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目标产量水平合理确定氮、磷、钾、硼肥用量,保证养分平衡供应,实行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采取氮、钾肥分次施用(推荐基肥﹕越冬肥﹕薹肥=60%﹕20%﹕20%)以协调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强壮个体而实现高产。针对直播油菜发展迅速而在高产条件下养分管理研究相对滞后的现状,文章重点比较了其与育苗移栽油菜在养分响应、吸收分配和需求利用等方面的差异,发现直播油菜对养分缺乏较为敏感,养分不足导致个体生长低下和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油菜 直播 育苗移栽 播种期 植株密度 养分管理
下载PDF
群体调控与氮肥运筹对强筋小麦济南17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6
13
作者 徐恒永 赵振东 +2 位作者 刘建军 刘爱峰 张存良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56-62,共7页
以强筋小麦济南 17号为试验材料 ,选择不同气候、生态条件和地力水平的菏泽市牡丹区和陵县研究播种期、播种量以及氮肥应用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氮肥的施用时期和施用水平对多项品质性状都有影响。在追肥期的对比研究中 ... 以强筋小麦济南 17号为试验材料 ,选择不同气候、生态条件和地力水平的菏泽市牡丹区和陵县研究播种期、播种量以及氮肥应用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氮肥的施用时期和施用水平对多项品质性状都有影响。在追肥期的对比研究中 ,起身期追肥产量和有关品质指标都较低 ,综合品质差 ;拔节期以后施肥可有效地提高产量 ,并对改善品质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拔节期和孕穗期两次追肥对提高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以及面团稳定时间等具有明显的效果。在氮肥用量上 ,各项品质性状均以 75kg/hm2 的纯N处理最差 ,而在 15 0~ 30 0kg/hm2 范围内有利于提高综合品质。通过群体的调控 ,不仅对群体LAI、单位面积穗数、产量有重要影响 ,而且对品质指标如籽粒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均有显著的作用。济南 17号小麦优质栽培的适宜播种期范围为 9月 2 8日~ 10月 14日 ,最佳基本苗范围为 15 0× 10 4/hm2 ~ 2 2 5× 10 4/hm2 。具有耐大群体的特点 ,但不宜晚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调控 氮肥运筹 强筋 济南17号 小麦 氮肥 播种期 播种量 产量 品质性状
下载PDF
播期密度对不同小麦品种群体茎数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8
14
作者 蒋会利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7-73,共7页
参照四水平五因素正交L16(45)设计,研究品种、播期与密度对小麦总茎数和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前,密度对小麦基本苗影响最大,播期对分蘖数和总茎数影响最大;春季,品种对单株茎数、总茎数和成穗数影响最大。品种对产量... 参照四水平五因素正交L16(45)设计,研究品种、播期与密度对小麦总茎数和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前,密度对小麦基本苗影响最大,播期对分蘖数和总茎数影响最大;春季,品种对单株茎数、总茎数和成穗数影响最大。品种对产量三要素影响显著,播期对穗数和千粒质量影响显著,对穗粒数影响不显著,密度对千粒质量影响显著,对穗数和穗粒数影响均不显著。播期对小麦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品种,密度影响最小。适宜的播期在10月4日至10月10日,随着播期后移,小麦产量明显下降,中麦895是本试验中获得高产的最优品种。合理的种植密度为210万~270万/hm2,小麦处于最佳品种、播期、密度组合时,小麦冬前、春季群体总茎数最多,小麦获得最高产,产量达9 000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播期 密度 正交试验 产量
下载PDF
甘蓝型冬油菜(Brassica napus)干物质积累、分配与转移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56
15
作者 廖桂平 官春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2-58,共7页
采用不同的模型 ,定量地研究了不同播期不同基因型油菜干物质积累、分配与转移规律。结果表明 :油菜总干物质积累动态可拟合成 L ogistic模型。油菜根、茎枝、叶干物质分配呈现出多项式函数的变化规律 ,角果干物质分配表现为 L ogistic... 采用不同的模型 ,定量地研究了不同播期不同基因型油菜干物质积累、分配与转移规律。结果表明 :油菜总干物质积累动态可拟合成 L ogistic模型。油菜根、茎枝、叶干物质分配呈现出多项式函数的变化规律 ,角果干物质分配表现为 L ogistic曲线的变化特征。晚播油菜干物质冬前优先分配给叶 ,角果发育成熟期优先分配给角果并主要给籽粒 ,且收获指数较大 ,但其总干物质积累低 ,因而经济产量低。早播油菜前期具有较大的干物质积累优势 ,后期具有较高的表观输出率和较大的日积累量 ,这种表现主要受播种期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型 播种期 干物质积累 产量 干物质分配 干物质转移 甘蓝型油菜
下载PDF
播期、播量和施氮量对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和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5
16
作者 马尚宇 王艳艳 +5 位作者 刘雅男 姚科郡 黄正来 张文静 樊永惠 马元山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75-385,共11页
为明确播期、播量和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 于 2016-2017 年和 2017-2018 年两个小麦生长 季, 采用 3 因素裂区试验设计, 以播期为主区[10 月 12 日播种(适播, ST)和 11 月 12 日播种(晚播, LT)], 播量为 裂区[2.25×106 株&#... 为明确播期、播量和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 于 2016-2017 年和 2017-2018 年两个小麦生长 季, 采用 3 因素裂区试验设计, 以播期为主区[10 月 12 日播种(适播, ST)和 11 月 12 日播种(晚播, LT)], 播量为 裂区[2.25×106 株·hm 2(M1)、3.00×106 株·hm 2(M2)和 3.75×106 株·hm 2(M3)], 每个播量设置 3 个施氮量[纯 N 150 kg·hm 2(N1)、225 kg·hm 2(N2)和 300 kg·hm 2(N3)], 研究播期、播量和施氮量对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和 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播期、播量和施氮量 3 因素互作显著影响了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要素、氮素利 用效率、干物质积累量、花前干物质转运、花后干物质积累以及成熟期干物质在各器官中的分配。其中, ST 处理显著提高了开花期群体干物质量、成熟期干物质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小麦穗数、 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显著高于 LT 处理。在 ST 和 LT 处理条件下, M2 和 M3 处理有效穗数、开花期干物质 量和成熟期干物质量显著高于 M1, M2 处理穗粒数、花后干物质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单茎中籽粒重量及 其在单茎中所占比例较高, 显著高于 M1 和 M3。N3 处理的有效穗数、开花期群体干物质量、成熟期干物质 量和花后干物质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显著高于 N1 和 N2。在 ST 处理条件下 M1、M2 处理和 LT 处理条件下 所有播量处理均以 N3 的穗粒数、千粒重和单茎籽粒干重及其在单茎中所占比例较高。本试验条件下, 增施氮 肥和适当增大播量有利于小麦产量的提高。小麦‘安农大 1216’在 10 月 12 日播种, 播种密度 3.00×106 株·hm 2、 施氮量为 300 kg·hm 2 时可以获得较好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播期 播量 施氮量 干物质积累与转运 产量 氮素利用效率
下载PDF
播期对直播稻光合物质生产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65
17
作者 霍中洋 姚义 +5 位作者 张洪程 夏炎 倪晓诚 戴其根 许轲 魏海燕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2592-2606,共15页
【目的】探讨播期对直播稻干物质生产特征和光合生产特征的影响。【方法】以中熟中粳、迟熟中粳和早熟晚粳3种类型具有代表性的4个水稻品种(含常规粳稻和杂交粳稻两种)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对直播稻干物质的积累、分配、运转及叶面... 【目的】探讨播期对直播稻干物质生产特征和光合生产特征的影响。【方法】以中熟中粳、迟熟中粳和早熟晚粳3种类型具有代表性的4个水稻品种(含常规粳稻和杂交粳稻两种)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对直播稻干物质的积累、分配、运转及叶面积、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1)无论是从单茎还是群体来看,拔节、孕穗、抽穗、蜡熟和成熟期的干物重均随播期的推迟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且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差异愈加明显。(2)随着播期的推迟,播种期至拔节期和拔节期至抽穗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占成熟期总干物质积累量的比例呈一定的上升趋势,抽穗至成熟期则呈一定的下降趋势,各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随播期的推迟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下降趋势。(3)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单茎叶重和单茎鞘重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单茎茎重呈先增后减再增的趋势,单茎穗重则呈逐渐增加的趋势;随着播期的推迟,单茎叶重和单茎鞘重在孕穗期和抽穗期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下降趋势,蜡熟期差异很小,成熟期呈略微增加的趋势,单茎茎重和单茎穗重在各时期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下降趋势。(4)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生育中后期的叶、茎、鞘、穗各部分所占的比例与其干物重的变化趋势一致;随着播期的推迟,叶比例和鞘比例在孕穗期呈略微的下降趋势,抽穗期变化不大,蜡熟期和成熟期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上升趋势,茎比例在孕穗期和抽穗期呈略微的下降趋势,蜡熟期呈略微的增加趋势,成熟期呈一定的下降趋势,穗比例在孕穗期呈略微的增加趋势,抽穗期变化不大,到蜡熟期和成熟期则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下降趋势。(5)随着播期的推迟,叶、茎和鞘的输出量、输出率和输出物质转化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下降趋势。(6)随着播期的推迟,叶面积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直播稻 干物质生产特征 光合生产特征
下载PDF
不同播期、播种密度及其互作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2
18
作者 田文仲 温红霞 +4 位作者 高海涛 杨洪强 余四平 段国辉 张少澜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5-49,共5页
在大田条件下,选用典型半冬性小麦品种豫麦49-198和典型弱春性品种偃展4110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播种时期和播种密度及其交互作用对冬小麦叶面积指数和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冬性小麦品种豫麦49-198在推迟播期情况... 在大田条件下,选用典型半冬性小麦品种豫麦49-198和典型弱春性品种偃展4110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播种时期和播种密度及其交互作用对冬小麦叶面积指数和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冬性小麦品种豫麦49-198在推迟播期情况下,适当增大播量,可明显提高叶面积指数,10月5日播种产量提高幅度达20.73%,播种密度为270万株/hm2可使豫麦49-198产量提高13.22%;弱春性小麦品种偃展4110在推迟播期情况下,适当增大播量,叶面积指数提高不明显,10月19日播种产量可提高7.01%,150万株/hm2处理可使偃展4110产量提高13.93%。分析播期与播种密度的互作效应,豫麦49-198小麦品种10月5日播种,播种密度195万株/hm2可取得较高产量;偃展4110小麦品种10月19日播种,播种密度225万株/hm2亦可取得较高产量。因此,在生产中可根据小麦冬春品性选择适宜的播期和种植密度以获取较高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播种密度 冬小麦 籽粒产量
下载PDF
基因型、播期和密度对不同成穗型小麦籽粒产量和灌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2
19
作者 张定一 张永清 +1 位作者 闫翠萍 裴雪霞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8-34,共7页
采用裂裂区设计,研究了主茎分蘖成穗并重型品种临优145、临优2069、临优2018和主茎成穗为主型品种临汾138、临汾139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小麦籽粒产量及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基因型、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小麦籽粒产量的效... 采用裂裂区设计,研究了主茎分蘖成穗并重型品种临优145、临优2069、临优2018和主茎成穗为主型品种临汾138、临汾139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小麦籽粒产量及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基因型、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小麦籽粒产量的效应大小为:播期>基因型>种植密度.临优145和临优2018最佳播期为10月3日,最佳种植密度分别为318.16×104hm-2和313.77×104hm-2;临汾138最佳播期为10月1日,最佳种植密度为375.00×104hm-2;其最高产量分别达7573.43kghm-2、8202.52kghm-2和8390.34kghm-2.小麦籽粒灌浆进程符合一元三次方程"慢、快、慢"的"S"型变化;随播期推迟,理论最高粒重(W)、最大灌浆速率(Rmax)、平均灌浆速率(R)和起始生长势(C0)均提高,灌浆持续期(S)和有效灌浆持续期(Se)延长,籽粒产量先升高后降低;种植密度对小麦籽粒灌浆速率影响较大,对灌浆持续期影响较小.相关分析表明,灌浆速率与千粒重极显著正相关;临优145的Se与千粒重显著正相关,而临优2018不显著.不同成穗型品种对播期和种植密度敏感性存在差异,其中,临汾138对播期的敏感性大于临优2018和临优145;临优145和临优2018对种植密度的敏感性大于临汾1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基因型 播期 种植密度 成穗型 产量构成 灌浆特性
下载PDF
播期对不同类型机插稻产量及光合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0
20
作者 邢志鹏 曹伟伟 +7 位作者 钱海军 胡雅杰 张洪程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刘国涛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28-537,共10页
为阐明播期对不同类型机插稻产量及光合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以三系籼粳交甬优2640(大穗型)及超级稻武运粳24(多穗型)为试验材料,依据江苏省里下河稻区稻麦周年生产实践,设置6个播期,采用毯苗机插方式,研究不同播期条件下机插稻产量及光... 为阐明播期对不同类型机插稻产量及光合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以三系籼粳交甬优2640(大穗型)及超级稻武运粳24(多穗型)为试验材料,依据江苏省里下河稻区稻麦周年生产实践,设置6个播期,采用毯苗机插方式,研究不同播期条件下机插稻产量及光合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水稻产量随播期推迟显著下降,但变化幅度有差异;播期推迟,水稻生育时期相对延迟,生育期缩短,主要生育阶段积温及其利用率明显降低;产量构成因素中穗数和千粒重受播期的影响较小,每穗颖花数和结实率变化较大;随播期推迟,水稻主要生育阶段光合势下降,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于生育前期上升,生育中、后期明显下降,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在拔节期略有升高,在抽穗期和成熟期相对降低,抽穗后叶面积衰减率呈上升趋势,收获指数下降。试验设置播期范围内,抢时早播有利于调节机插稻主要生育阶段干物质积累,形成"前小、中高、后强"的高质量水稻群体,易攻取高产。从生育安全性考虑,机插稻最迟应在6月15日播种。迟播条件下,应尽量避免选用大穗型品种,规避种植风险,降低生产成本投入,因此大穗型品种最晚播期宜提前至6月5日。本研究可为机插稻高产、高效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机插稻 产量 生育期 积温 光合物质生产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