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几种栽培措施对玉米纹枯病和小斑病的影响 被引量:23
1
作者 叶坤浩 龚国淑 +5 位作者 祁小波 袁继超 蒋春先 孙小芳 王一羽 杨继芝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4-159,共6页
栽培措施能直接或间接影响玉米病害的发生。本文研究播期、密度和施氮量等几种常见栽培措施对玉米纹枯病和小斑病发生的影响。通过2012-2013年连续在四川简阳的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10个玉米品种中,春播和夏播玉米纹枯病的病情指数差异... 栽培措施能直接或间接影响玉米病害的发生。本文研究播期、密度和施氮量等几种常见栽培措施对玉米纹枯病和小斑病发生的影响。通过2012-2013年连续在四川简阳的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10个玉米品种中,春播和夏播玉米纹枯病的病情指数差异不显著,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23.42和23.54。但玉米小斑病的病情指数差异极显著,春播玉米和夏播玉米的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24.39和86.96。45 000株/hm2和67 500株/hm2两种密度的试验结果表明,密度增加会加重纹枯病和小斑病的发生,但差异不显著。对纹枯病而言,两种密度下都以目前生产上普遍采用的"1.0m+1.0m"等行距栽植时病害发生最轻。对小斑病而言,常规密度45 000株/hm2下,等行距栽植的病害要轻于宽窄行栽植的,高密栽培67 500株/hm2下,等行距栽植的病害要重于宽窄行栽植的。在供试的6个施氮水平下,未见施氮量与玉米纹枯病和小斑病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综上表明,选用合适的玉米品种,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可减轻病害的发生,有利于玉米高产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措施 玉米纹枯病 玉米小斑病 播期 种植密度 氮肥
下载PDF
玉米叶斑病拮抗细菌的筛选及其发酵培养基优化 被引量:15
2
作者 鹿秀云 李社增 +4 位作者 栗秋生 孔令晓 刘杰 马平 高胜国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47-53,共7页
通过平板对峙、温室盆栽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筛选到1株对玉米叶斑病(弯孢叶斑病、大斑病和小斑病)具有较好防效的细菌菌株ST-87-14。温室盆栽试验显示其对玉米弯孢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可达100%,对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 通过平板对峙、温室盆栽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筛选到1株对玉米叶斑病(弯孢叶斑病、大斑病和小斑病)具有较好防效的细菌菌株ST-87-14。温室盆栽试验显示其对玉米弯孢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可达100%,对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3.30%和87.60%。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菌株ST-87-14防治玉米弯孢叶斑病的效果达52.04%,对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43.56%和48.16%。通过温室试验,证明菌株ST-87-14的菌体和胞外代谢产物都能对玉米叶斑病起到防病作用。通过16S rDNA序列测定和生理生化鉴定明确了菌株ST-87-14为枯草芽孢杆菌。通过对常见11种病原真菌的平板对峙培养,结果表明,ST-87-14菌株具有较广的抑菌谱。通过单因子试验,确定了ST-87-14菌株发酵培养基的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豆饼粉。通过L9(34)正交试验优化出该菌最适发酵培养基配方为(g/L):蔗糖30g、豆饼粉2.0g、NaCl 1g、CaCO31g、KH2PO40.2g和MgSO4.7H2O 0.3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弯孢叶斑病 玉米大斑病 玉米小斑病 生物防治 拮抗菌 枯草芽孢杆菌
下载PDF
不同玉米自交系对小斑病和灰斑病的抗性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邢光耀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40-143,共4页
对10个玉米自交系进行了小斑病和灰斑病的抗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玉米自交系对小斑病和灰斑病存在着一定的抗性差异,其中对小斑病较为抗病的自交系有308、聊122和浚92-6;对灰斑病较为抗病的自交系有H21、478和浚92-6;对小斑病和灰斑病... 对10个玉米自交系进行了小斑病和灰斑病的抗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玉米自交系对小斑病和灰斑病存在着一定的抗性差异,其中对小斑病较为抗病的自交系有308、聊122和浚92-6;对灰斑病较为抗病的自交系有H21、478和浚92-6;对小斑病和灰斑病都有较好抗性的有浚92-6、308和4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 小斑病 灰斑病 抗病性
下载PDF
稻瘟病菌激发子诱导玉米病害防御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3
4
作者 谢红辉 《广西热带农业》 2010年第4期1-4,共4页
室内研究了广东省稻瘟病菌优势生理小种之一ZC13(菌株为97-151a)的菌丝细胞胞壁激发子(cell wall elicitor,CWE)诱导玉米体内几种病害防御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各玉米品种幼苗经激发子处理后,其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室内研究了广东省稻瘟病菌优势生理小种之一ZC13(菌株为97-151a)的菌丝细胞胞壁激发子(cell wall elicitor,CWE)诱导玉米体内几种病害防御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各玉米品种幼苗经激发子处理后,其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和未经激发子处理而直接接种病菌的幼苗,从而证实了该激发子能诱导玉米对玉米小斑病(Helminokosporicum turcicum)产生一定抗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小斑病 激发子 病害防御酶 诱导抗性
下载PDF
2株内生放线菌在玉米植株内的定殖及防病作用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华保 亢瑜 +3 位作者 方敏 杨春平 龚国淑 张敏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7-119,共3页
通过多菌灵抗药性标记和盆栽药效试验方法,初步研究了内生放线菌MT14和MT17在玉米植株内的定殖作用和其对玉米小斑病及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定殖测定结果表明,以多菌灵浓度为100和200μg/mL时分别标记的MT14和MT17菌株,均可在... 通过多菌灵抗药性标记和盆栽药效试验方法,初步研究了内生放线菌MT14和MT17在玉米植株内的定殖作用和其对玉米小斑病及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定殖测定结果表明,以多菌灵浓度为100和200μg/mL时分别标记的MT14和MT17菌株,均可在玉米根、茎和叶内定殖。玉米形态指标测定结果表明,2株内生放线菌对玉米地上部及根的生长均没有显著影响。盆栽试验结果表明,MT17菌株对玉米小斑病和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防效分别为67.54%和65.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放线菌 定殖 玉米小斑病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
下载PDF
不同玉米品种对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的抗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邢光耀 杜学林 徐刚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5-48,共4页
试验就2 0个玉米品种分别对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的抗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对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存在着一定的抗性差异,其中,玉米小斑病的发病严重程度为中偏重发生,将2 0个玉米品种划分为高感、中感和中抗3种抗病类... 试验就2 0个玉米品种分别对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的抗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对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存在着一定的抗性差异,其中,玉米小斑病的发病严重程度为中偏重发生,将2 0个玉米品种划分为高感、中感和中抗3种抗病类型。弯孢霉叶斑病为轻发生,将2 0个玉米品种划分为中感和中抗2种抗病类型。分析了影响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发生的因素,表明其发病程度除受品种抗病性的影响外,还受到气象因素(如温度、湿度、降雨量和光照时数)、播期和种植密度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小斑病 弯孢霉叶斑病 病情指数 抗病性
下载PDF
闽南山区鲜食玉米叶斑病季节性流行动态及药剂防治 被引量:8
7
作者 甘林 代玉立 +3 位作者 卢学松 滕振勇 陈伟 杨秀娟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13-222,230,共11页
2018年和2019年,在田间条件下采用目测法系统调查研究了福建省南部山区鲜食玉米小斑病、大斑病和南方锈病3种重要叶斑病的季节性流行动态,测定了不同玉米品种的病情严重度及几种杀菌剂对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试验调查的4个玉米... 2018年和2019年,在田间条件下采用目测法系统调查研究了福建省南部山区鲜食玉米小斑病、大斑病和南方锈病3种重要叶斑病的季节性流行动态,测定了不同玉米品种的病情严重度及几种杀菌剂对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试验调查的4个玉米种植季节,3种叶斑病的病情指数随种植时间均呈“S”型曲线,至乳熟期(R3)病情指数达到最大值,大喇叭口期(V12)至籽粒建成期(R2)是病情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但不同年份、不同季节3种病害的时空流行趋势、植株不同叶位病级分布规律及其最终病情各不相同。当玉米生育期平均温度高于23.0℃时,有利于小斑病和南方锈病的发生,而平均温度低于23.0℃条件下则有利于大斑病的流行。供试的20个玉米品种对不同病害表现的抗性差异较大,其中对小斑病、大斑病和南方锈病表现为中感和感病的品种合计分别占65.0%、55.0%和25.0%。此外,从12种杀菌剂处理中,筛选出430 g/L戊唑醇悬浮剂、400 g/L氟硅唑乳油、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混剂(商品剂量5∶8)对小斑病、大斑病和南方锈病的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分别达70.0%、82.0%和85.0%以上。上述研究结果可为福建省鲜食玉米叶斑病的预测预报及合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叶斑病 小斑病 大斑病 南方锈病 流行动态 药剂防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