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几丁质酶基因的定位与克隆 被引量:16
1
作者 彭辉银 李星 +3 位作者 张双民 Basil M.Arif 陈新文 胡志红 《中国病毒学》 CSCD 1998年第2期139-143,共5页
以α32PdATP标记含CfMNPV几丁质酶基因的重组质粒为探针,在68℃条件下对棉铃虫单粒包埋核型多角体病毒(HaSNPV)进行Southern杂交,将HaSNPV的几丁质酶基因分别定位在BamHIE、BglⅡ... 以α32PdATP标记含CfMNPV几丁质酶基因的重组质粒为探针,在68℃条件下对棉铃虫单粒包埋核型多角体病毒(HaSNPV)进行Southern杂交,将HaSNPV的几丁质酶基因分别定位在BamHIE、BglⅡE、EcoRIG、HindⅢF、XbaIH、BamHI+HindIIM和BamHI+XbaIH,并以pTZ19R为载体获得了XbaIH片段克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核型多角体病毒 几丁质酶 基因定位
下载PDF
E和St基因组特异RAPD片段在部分小麦族植物中的分布 被引量:17
2
作者 张学勇 董玉琛 李培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31-141,共11页
两个E基因组(包括Ee和Eb)特异RAPD片段和两个St基因组特异RAPD片段的序列分析表明,4个片段均为新的DNA克隆片段。染色体原位杂交显示OPD12444为区域化连续高度重复序列,而OPF031296(Eb特异... 两个E基因组(包括Ee和Eb)特异RAPD片段和两个St基因组特异RAPD片段的序列分析表明,4个片段均为新的DNA克隆片段。染色体原位杂交显示OPD12444为区域化连续高度重复序列,而OPF031296(Eb特异)、OPB08525(St特异)、OPN01817(St特异)为弥散性高度重复序列。研究还显示:大部分DNA高度重复序列在亲缘关系较近的小麦族植物基因组间是共享的,差异可能主要是在重复次数及片段长度上,而能否用RAPD技术扩增主要决定于某一基因组的这些重复序列中有无与特定引物相匹配的区域。文中就这些重复序列在小麦远缘杂交后代外源遗传物质检测、多倍体物种染色体组组成研究中的潜在价值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 RAPD标记 原位杂交 小麦族
下载PDF
苜蓿红豆草属间体细胞杂种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被引量:10
3
作者 徐子勤 贾敬芬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73-178,共6页
通过原生质体融合和培养获得苜蓿红豆草属间体细胞杂种植株。采用一种简便方法从杂种组织再生植株叶片、红豆草羟脯氨酸抗性系再生植株叶片和苜蓿根癌农杆菌702转化系愈伤组织提取DNA用于RAPD和Southern杂交分析。随机引物扩增结果显示... 通过原生质体融合和培养获得苜蓿红豆草属间体细胞杂种植株。采用一种简便方法从杂种组织再生植株叶片、红豆草羟脯氨酸抗性系再生植株叶片和苜蓿根癌农杆菌702转化系愈伤组织提取DNA用于RAPD和Southern杂交分析。随机引物扩增结果显示两种亲本的RAPD多态具有明显差异。在所用20种随机引物中,6种产生较多的DNA片段。杂种组织具有两种亲本特有的DNA片段,但倾向于排除红豆草亲本的染色体,表明该杂种为非对称杂种,两种亲本染色体之间可能发生了重组。由于红豆草DNA的介入,杂种组织表现出较强的分化能力。分别利用RAPD扩增得到的OPA141000bp红豆草羟脯氨酸抗性系特异产物和OPA141600bp苜蓿根癌农杆菌702转化系特异产物为探针进行Southern分子杂交,证明杂种组织同时具有这两种DNA片段的同源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红豆草 体细胞杂种 RAPD southern分子杂交
下载PDF
核质互作型水稻线粒体不育基因的RAPD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裴得胜 向跃武 +5 位作者 李名扬 蔡平钟 张志雄 阎文昭 侯磊 裴炎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7-363,共7页
采用RAPD对水稻Ⅱ 32A、Ⅱ 32B、Ⅱ优 94 9的mtDNA进行分析 ,得到两个特异的扩增片段OPJ18 10 0 0、OPJ18 14 0 0。序列测定两个特异片段全长分别为 10 6 8bp和 14 81bp。Southern杂交结果证明了差异片段的真实性。用OPJ18 10 0 0作... 采用RAPD对水稻Ⅱ 32A、Ⅱ 32B、Ⅱ优 94 9的mtDNA进行分析 ,得到两个特异的扩增片段OPJ18 10 0 0、OPJ18 14 0 0。序列测定两个特异片段全长分别为 10 6 8bp和 14 81bp。Southern杂交结果证明了差异片段的真实性。用OPJ18 10 0 0作探针与Ⅱ 32A、Ⅱ 32B、Ⅱ 优 94 9的mtRNA斑点杂交结果表明 ,除Ⅱ 32B外 ,都在转录水平上对水稻雄性不育有一定影响。虽然OPJ18 14 0 0对应的RNA斑点杂交呈阴性 ,但其DNA序列中存在一个七碱基 5′ TTC CCTC 3′的保守系列。据报道它是atp6基因中同源重组热点区 ,可促使线粒体基因重组形成嵌合基因 ,从而对水稻雄性不育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经同源性比较和DNA、RNA杂交证实获得的两个片段是新的与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的mtDNA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雄性不育 mtDNA RAPD分析 southern杂交 RNA斑点杂交
下载PDF
ERIC技术在紫木耳亲缘关系鉴定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温亚丽 曹晖 潘迎捷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3-60,共8页
为了研究紫木耳与黑木耳和毛木耳之间的亲缘关系,利用ERIC分子标记、Southern杂交技术和形态学分类法,对紫木耳、黑木耳和毛木耳三者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相似性系数为75%的水平上,由ERIC所得的聚类图将7个菌株分为2组,即黑木耳自成一组... 为了研究紫木耳与黑木耳和毛木耳之间的亲缘关系,利用ERIC分子标记、Southern杂交技术和形态学分类法,对紫木耳、黑木耳和毛木耳三者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相似性系数为75%的水平上,由ERIC所得的聚类图将7个菌株分为2组,即黑木耳自成一组,毛木耳和紫木耳为一组,两者相似性系数为77%。Southern杂交实验证明毛木耳和紫木耳之间存在较高的同源性。子实体的形态学特征表明紫木耳与毛木耳的亲缘关系较之黑木耳更为密切,同时进一步说明ERIC分子标记是准确可信的。本研究探讨了紫木耳的分类地位,认为在基因组进化上,紫木耳与毛木耳的关系较之黑木耳更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木耳 黑木耳 亲缘关系 相似性系数 分子标记 子实体 同源性 southern杂交 形态学 鉴定
下载PDF
黄瓜抗病基因类似序列(RGA)的同源性分析和Southern鉴定 被引量:13
6
作者 丁国华 池春玉 +1 位作者 周秀艳 秦智伟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55-360,共6页
使用ClustalW和DNAMAN3.0分析了本实验室克隆的15个黄瓜抗病基因类似序列(RGA)之间以及与烟草的N基因、亚麻的L6基因和拟南芥的RPS2基因之间的同源性,并对这些RGA进行了PCR和Southern验证与分析。结果表明:15个黄瓜RGA中,核苷酸序列同... 使用ClustalW和DNAMAN3.0分析了本实验室克隆的15个黄瓜抗病基因类似序列(RGA)之间以及与烟草的N基因、亚麻的L6基因和拟南芥的RPS2基因之间的同源性,并对这些RGA进行了PCR和Southern验证与分析。结果表明:15个黄瓜RGA中,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的是CsRGA2、CsR-GA4和CsRGA5,其次是CsRGA6、CsRGA7、CsRGA8和CsRGA9,CsRGA1和CsRGA3也存在较高的同源性;其余的RGA同源性较低。在氨基酸序列上也表现了相同的特征。与N、L6和RPS2等抗病基因的产物之间同源性最高46%,最低22%。根据核苷酸序列设计了15对特异引物,用PCR方法验证了所有黄瓜RGA的存在,其中CsRGA3在黄瓜品种间表现出多态性。利用特异引物PCR方法合成了15个黄瓜RGA的地高辛探针,与EcoRⅤ酶解的黄瓜‘215’、‘129’和‘L18’的基因组DNA进行Southern杂交,证实了各个RGA在基因组上的存在,同时发现,CsRGA9、CsRGA11~CsRGA15都是多拷贝,CsRGA3是单拷贝,其余为双拷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抗病基因类似序列 同源性 Southem杂交
下载PDF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白腐丝状真菌——黄孢原毛平革菌的转化 被引量:7
7
作者 李维 张义正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84-787,共4页
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成功地对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进行了遗传转化。将含有潮霉素磷酸转移酶融合基因的双元质粒pCH6-1300转入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208中,然后用该转化菌分别感染黄孢原毛平革... 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成功地对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进行了遗传转化。将含有潮霉素磷酸转移酶融合基因的双元质粒pCH6-1300转入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208中,然后用该转化菌分别感染黄孢原毛平革菌的分生孢子和原生质体,获得16株可能的转化子,经复筛,共获得6株潮霉素抗性水平为100μg/mL的稳定转化子,分生孢子和原生质体的转化频率没有明显差别。PCR检测结果显示,抗性基因已导入黄孢原毛平革菌细胞中;Southern杂交表明,T-DNA以单拷贝形式整合到黄孢原毛平革菌基因组中。其中的一个转化子菌落形态与原野生型菌株相比有所不同,菌丝稀薄,分生孢子较少。利用分生孢子转化更为简便易行,无需特殊的设备和制备原生质体,此方法为深入开展该菌的遗传转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孢原毛平革菌 农杆菌介导转化 Hgyr转化子 southern杂交
下载PDF
对我国五株旋毛虫基因组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虹 张月清 +1 位作者 吴赵永 劳为德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9-11,共3页
本文用5种限制性内切酶(包括EcoRⅠ及DraⅠ)消化5株来自长春(分自犬)、天津、西安、河南及云南(分自猪)的旋毛虫基因组DNA,结果显示:长春株与其它各地域株的酶切图谱间存在着差异。曾选其中经EcoRⅠ酶切的特异... 本文用5种限制性内切酶(包括EcoRⅠ及DraⅠ)消化5株来自长春(分自犬)、天津、西安、河南及云南(分自猪)的旋毛虫基因组DNA,结果显示:长春株与其它各地域株的酶切图谱间存在着差异。曾选其中经EcoRⅠ酶切的特异性DNA片段(1.12kb),经克隆制备成探针,与经EcoRⅠ酶切的上述5株虫体DNA进行Southern杂交。结果显示,仅长春株出现1.12kb杂交带,其它4株均未出现该杂交带,提示不同地理分布区和/或不同宿主来源的旋毛虫虫株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DNA限制性 多态性 southern杂交
下载PDF
第一类整合子整合酶基因intI1的定位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张宏梅 石磊 李琳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00-302,共3页
目的 整合子 ( integrons)介导的细菌耐药特性已成为研究细菌耐药机制的热点 ,在研究了来自正常人携带沙门氏菌中整合子的分布和特性的基础上 ,进一步探讨整合子的基因定位。方法 从已鉴定的整合子阳性菌株出发 ,分别提取其质粒和染色... 目的 整合子 ( integrons)介导的细菌耐药特性已成为研究细菌耐药机制的热点 ,在研究了来自正常人携带沙门氏菌中整合子的分布和特性的基础上 ,进一步探讨整合子的基因定位。方法 从已鉴定的整合子阳性菌株出发 ,分别提取其质粒和染色体 DNA,进行质粒的接合转移试验。对染色体 DNA进行限制性酶切 ,以第一类整合酶基因 int I1( DIG标记 )为探针 ,进行 Southern杂交。结果  4株整合酶阳性菌株不存在含有第一类整合子的接合性质粒 ,确定 4株整合子阳性菌株的整合酶基因 int I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结论 本文发现的整合子阳性菌株对耐药基因的捕获是通过染色体 DNA介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子 整合酶 质粒结合 southern杂交 耐药基因 细菌
下载PDF
西双版纳小耳猪群体遗传结构的RFLP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丙波 周建华 +1 位作者 魏泓 曾养志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 对西双版纳小耳猪的群体遗传结构进行RFLP分析。方法 采用ECL核酸直接标记和检测系统 ,以HRP标记浕 -珠蛋白 - 3’HVR多基因座小卫星探针 ,对西双版纳小耳猪的HinfⅠ或HaeⅢ酶切片段进行Southern杂交 ,以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 ,获... 目的 对西双版纳小耳猪的群体遗传结构进行RFLP分析。方法 采用ECL核酸直接标记和检测系统 ,以HRP标记浕 -珠蛋白 - 3’HVR多基因座小卫星探针 ,对西双版纳小耳猪的HinfⅠ或HaeⅢ酶切片段进行Southern杂交 ,以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 ,获得了清晰可辨的、具有高度多态性的DNA指纹图谱。结果  2kb以上的谱带数在 6~ 1 5条之间 ,HinfⅠ酶切产生的图带数低于HaeⅢ。JB亚系内 80 5、 80 7家系和JS亚系内 1 1 1、 1 2 1、1 2 1、 1 51家系不同个体间的相似系数分别为 0 94± 0 0 9、 0 85± 0 0 8、 0 84± 1 7、 0 78±1 6、 0 83± 0 42、 0 87± 0 0 7,显著高于各家系间的相似系数 ,JB亚系内的 80 5家系和JS亚系内的 1 51家系不同个体间相似系数较大 ,分别为 0 94和 0 87。结论 西双版纳小耳猪近交程度较高 ,个体间差异较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系 珠蛋白 RFLP分析 多基因 HRP 化学发光法 标记 西双版纳 猪群 相似系数
下载PDF
黄鳝单条染色体的显微分离及特异性检测 被引量:6
11
作者 戢福云 余其兴 +3 位作者 郭一清 海燕 周荣家 刘利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4-120,共7页
建立了显微分离黄鳝单条染色体及检测其特异性的方法。在Olympus倒置显微镜下用毛细玻璃微针手工分离黄鳝减数分裂Ⅰ终变期 3号染色体 ,将其DNA作模板进行DOP PCR扩增后 ,分别以α-3 2 P dCTP和Biotin 11 dUTP标记的单条染色体DNAPCR扩... 建立了显微分离黄鳝单条染色体及检测其特异性的方法。在Olympus倒置显微镜下用毛细玻璃微针手工分离黄鳝减数分裂Ⅰ终变期 3号染色体 ,将其DNA作模板进行DOP PCR扩增后 ,分别以α-3 2 P dCTP和Biotin 11 dUTP标记的单条染色体DNAPCR扩增产物及Biotin 11 dUTP标记的大豆 18SrRNA基因作探针进行Southern杂交、FISH和Dot杂交来检测其特异性。结果表明 :(1)减数分裂Ⅰ终变期染色体标本是进行染色体显微操作的理想材料 ;(2 )DOP PCR扩增产物片段在 2 0 0~ 10 0 0bp之间 ,平均 6 0 0bp左右 ;(3)杂交结果显示 ,本研究所获得的单条染色体是黄鳝 3号染色体 ;(4 )与显微操作仪和微激光分离相比较 ,该方法不需要昂贵仪器 ,在常规实验室即可操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 单条染色体 显微分离 DOP-PCR southern杂交 FISH Dot杂交 特异性检测
下载PDF
西双版纳小耳猪DNA指纹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丙波 周建华 +1 位作者 魏泓 曾养志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5-297,共3页
采用ECL核酸直接标记和检测试剂盒 ,以HRP标记JL - 0 2多位点探针 ,对云南版纳小耳猪的HinfⅠ或HaeⅢ酶切图谱进行Southern杂交 ,以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 ,获得了清晰可辨的、具有高度多态性的DNA指纹图谱。大于 2kb的谱带数在 13~ 17条... 采用ECL核酸直接标记和检测试剂盒 ,以HRP标记JL - 0 2多位点探针 ,对云南版纳小耳猪的HinfⅠ或HaeⅢ酶切图谱进行Southern杂交 ,以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 ,获得了清晰可辨的、具有高度多态性的DNA指纹图谱。大于 2kb的谱带数在 13~ 17条之间 ,JB亚系内 80 5、80 7家系和JS亚系内 111、12 1、133、15 1家系不同个体间的相似系数分别为 0 .92± 0 .0 4、0 .85± 0 .13、0 .86± 0 .0 2、0 .80± 0 .0 5、0 .84± 0 .0 9、0 .88± 0 .0 8,显著高于家系间的相似系数。JB亚系内的 80 5家系和JS亚系内的 15 1家系不同个体间的相似系数最大 ,分别为 0 .92和 0 .88,说明其近交程度较高 ,个体间差异较小 ,均一性较强。另外 ,JB亚系内的 80 5与 80 7两个家系不同个体猪在 11.5kb处 ,均有一条区别于其他家系的特有图带 ,其是否是导致JB亚系体型较大的特异性基因座 ,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指纹 西双版纳小耳猪 southern杂交
下载PDF
人线粒体DNA缺失肝癌细胞株建立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国桥 凌贤龙 陈正堂 《细胞生物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1期127-130,共4页
人线粒体DNA缺失肝癌细胞株(ρ0SK-Hep1)的建立及鉴定。采用溴化乙锭(EB)诱导,PCR、Southern杂交及选择性培养方法进行鉴定。ρ0SK-Hep1细胞在含EB、无尿嘧啶和丙酮酸的选择培养基中从第1天始细胞逐渐悬浮、肿胀,培养第5天以后大量悬浮... 人线粒体DNA缺失肝癌细胞株(ρ0SK-Hep1)的建立及鉴定。采用溴化乙锭(EB)诱导,PCR、Southern杂交及选择性培养方法进行鉴定。ρ0SK-Hep1细胞在含EB、无尿嘧啶和丙酮酸的选择培养基中从第1天始细胞逐渐悬浮、肿胀,培养第5天以后大量悬浮死亡,且贴壁疏松,10~12天细胞完全悬浮死亡。在选择性培养基中可以正常生长增殖成单层,有少量悬浮。同期非选择培养的SK-Hep1细胞生长正常。PCR结果显示,细胞色素氧化酶I、II(COXI、COXII)及内参G3PDH在SK-Hep1细胞中均可扩增出相应的条带,ρ0SK-Hep1细胞只见内参条带的形成。Southern杂交结果显示,ρ0SK-Hep1细胞未见COXI、COXII杂交条带形成。经EB诱导后成功地获得了ρ0SK-Hep1细胞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化乙锭 southern杂交 PCR 线粒体DNA 肝癌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and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Several Centromere-associated 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 Clones from a Diploid Wheat Library 被引量:6
14
作者 Zhao Liu Wei Yue +1 位作者 Yu-Shen Dong Xue-Yong Zha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3期348-358,共11页
Although the centromeres of some plants have been investlgated prevlously, our knowledge of the wheat centromere Is still very llmlted. To understand the structure and functlon of the wheat centromere, we used two cen... Although the centromeres of some plants have been investlgated prevlously, our knowledge of the wheat centromere Is still very llmlted. To understand the structure and functlon of the wheat centromere, we used two centromeric repeats (RCS1 and CCS1-5ab) to obtain some centromere-assoclated 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 (BAC) clones in 32 RCS1-related BAC clones that had been screened out from a diploid wheat (Triticum boeoticum Boiss.; 2n=2x=14) BAC library. Southern hybridizatio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of the 32 candidates, there were 28 RCS1-positive clones. Based on gel blot patterns, the frequency of RCS1 was approximately one copy every 69.4 kb in these 28 RCS1-positive BAC clones. More bands were detected when the same filter was probed with CCS1-5ab. Furthermore, the CCS1 bands covered all the bands detected by RCS1, which suggests that some CCS1 repeats were distributed together with RCS1. The frequency of CCS1 families was once every 35.8 kb, nearly twice that of RCS1.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five BAC clones containing RCS1 and CCS1 sequences all detected signals at the centromerlc regions in hexaplold wheat, but the signal intensities on the A-genome chromosomes were stronger than those on the B- and/or Dgenome chromosomes. The FISH analysis among nine Triticeae cereals indicated that there were A-genomespecific (or rich) sequences dispersing on chromosome arms in the BAC clone TbBACS. In addition, at the interphase cells, the centromeres of diploid species usually clustered at one pole and formed a ring-like allocation In the period before metaph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TROMERE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REPEAT southern hybridization Triticum boeoticum.
原文传递
食管癌及癌旁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DNA的存在状态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茵 黄光琦 +3 位作者 肖恒怡 黄一峰 毛婷 邓文杰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2期157-160,共4页
作者以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DNA为探针,采用斑点杂交及Southern分子杂交技术检测24例食管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的HPV16DNA。结果:在食管癌组织中,HPV 16DNA斑点及Southern杂交的阳性率为50%(12/24),癌旁组织为37%(9/24);经Bam H I酶... 作者以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DNA为探针,采用斑点杂交及Southern分子杂交技术检测24例食管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的HPV16DNA。结果:在食管癌组织中,HPV 16DNA斑点及Southern杂交的阳性率为50%(12/24),癌旁组织为37%(9/24);经Bam H I酶切的食管癌及癌旁组织中,杂交后出现7.2kb的HPV16DNA特异性阳性区带;经Pst I酶切杂交后出现2.7kb、2.3kb、1.75kb、1.18kb四条HPV16DNA阳性区带;未经酶切者来发现阳性杂交带出现。提示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组确实存在于食管癌及癌旁组织DNA中,且多以整合状态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乳头状瘤病毒 斑点杂交
下载PDF
甜菜基因组DNA的提取及Southern杂交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侯静 马凤鸣 +2 位作者 陈胜勇 丁广洲 李彩凤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14-18,共5页
分别采用常规CTAB法和SDS法提取甜菜基因组DNA,并将提取的DNA应用于Southern杂交分析,发现基因组DNA的质量对杂交信号有非常大的影响。常规CTAB法提取的DNA产生的Southern杂交信号,仅出现在高分子质量位置;SDS法提取的DNA产生的Souther... 分别采用常规CTAB法和SDS法提取甜菜基因组DNA,并将提取的DNA应用于Southern杂交分析,发现基因组DNA的质量对杂交信号有非常大的影响。常规CTAB法提取的DNA产生的Southern杂交信号,仅出现在高分子质量位置;SDS法提取的DNA产生的Southern杂交信号,在高分子质量和低分子质量位置均出现。SDS法提取的甜菜基因组DNA适于Southern杂交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基因组DNA 常规CTAB法 SDS法 southern杂交
下载PDF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线粒体DNA比较研究(英文)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大钧 谢纬武 +1 位作者 王斌 吴敏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551-555,共5页
mtDNAs of T type wheat cytoplasmic male sterile lines Ning Drawf 14(ND14) and their maintainers Ning Drawf 13 (ND13) were isolated and digested completely with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s EcoRI, PstI, EcoRV, BamHI. The ... mtDNAs of T type wheat cytoplasmic male sterile lines Ning Drawf 14(ND14) and their maintainers Ning Drawf 13 (ND13) were isolated and digested completely with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s EcoRI, PstI, EcoRV, BamHI.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mtDNAs from ND14 and ND13 cytoplasms were significantly deviated. The mitochondrial genomic difference between CMS line and maintainers were uncovered by southern hybridization with probes of 18S+5S rRNA、atpA genes from wheat and pea mitochondria, respectively. 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mtDNA and no proof of protein difference, it has not yet been demonstrated whether mtDNA difference of Normal and Male Sterile Cytoplasm of wheat is associated with C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T型细胞质 系配套 线粒体 DNA
下载PDF
东北红豆杉紫杉二烯合成酶cDNA克隆及其与紫杉醇产生菌基因组DNA的Southern杂交(英文)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凯 王歆 +4 位作者 李秀凉 张新建 肖珊 平文祥 周东坡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47-753,共7页
为进一步研究紫杉二烯合成酶的作用机理和紫杉醇生物合成代谢调控机制,采用RT-PCR技术从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树叶中获得了紫杉二烯合成酶基因片段,将该片段克隆在载体pGEMT-easy vector上,并转化到E.coliJM109中,经EcoRI酶切鉴... 为进一步研究紫杉二烯合成酶的作用机理和紫杉醇生物合成代谢调控机制,采用RT-PCR技术从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树叶中获得了紫杉二烯合成酶基因片段,将该片段克隆在载体pGEMT-easy vector上,并转化到E.coliJM109中,经EcoRI酶切鉴定后,对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获得紫杉二烯合成酶基因片段长度为909 bp,编码303个氨基酸,与GenBank中收录的紫杉二烯合成酶的同源性达到98%;对获得的紫杉二烯合成酶基因和紫杉醇产生菌HQD33基因组DNA进行了Southern杂交。结果初步证实了紫杉二烯合成酶存在于通过内生真菌发酵生产紫杉醇的生物合成途径中。为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通过内生真菌发酵生产紫杉醇生物合成的代谢调控和构建高产紫杉醇基因工程菌株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红豆杉 内生真菌 紫杉醇 紫杉二烯合成酶 southern杂交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抗病虫双价基因转化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宏波 郭翔 +4 位作者 崔鹏 刘旦 许玲 唐桂香 周伟军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6-31,共6页
以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品种浙双758子叶柄外植体为受体,建立农杆菌介导转化体系,研究乙酰丁香酮、羧苄青霉素浓度和潮霉素筛选浓度等对农杆菌遗传转化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羧苄青霉素对农杆菌的抑制效果以500mg/L最佳,且对... 以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品种浙双758子叶柄外植体为受体,建立农杆菌介导转化体系,研究乙酰丁香酮、羧苄青霉素浓度和潮霉素筛选浓度等对农杆菌遗传转化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羧苄青霉素对农杆菌的抑制效果以500mg/L最佳,且对子叶柄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影响最小,愈伤组织诱导率和芽再生率分别为75.2%和65.1%。5.0mg/L的潮霉素能完全抑制未转化再生植株的生长,使其最终褐化死亡,在此潮霉素筛选浓度下,获得了32株转化再生植株。共培养时培养基中添加100μmol/L AS的芽再生率为3.9%,显著高于未添加AS的芽再生率(2.0%),说明共培养阶段添加酚类物质乙酰丁香酮有利于转化载体T-DNA的转化。部分转化再生植株经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呈阳性,病虫害接种试验表明转化植株对菌核病和小菜蛾有较好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转化体系 PCR southern杂交 病虫害抗性
下载PDF
Analysis of the Abnormal Segregation of Pathogenicity in Magnaporthe grisea by Using a Genetic Cross of Oryza and Eleusine Isolates 被引量:3
20
作者 YIN Liang-fen LUO Chao-xi +1 位作者 Kusaba Motoaki Yaegashi Hiroshi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10年第3期383-391,共9页
A genetic cross between Oryza isolate Y93-164a-1 and Eleusine isolate SA98-4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pathogenicity of 151 F1 progeny isolates was investigated on both host plants rice and finger millet. Results showe... A genetic cross between Oryza isolate Y93-164a-1 and Eleusine isolate SA98-4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pathogenicity of 151 F1 progeny isolates was investigated on both host plants rice and finger mille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gregation of pathogenicity in this genetic cross was abnormal, i.e., most of the progeny isolates were nonpathogenic on both host plants. However, no abnormal segregation was observed when middle repetitive sequence MGR586 and 31 single-copy RFLP markers from all of the chromosomes were genetically analyzed. At the same time, comparison of the chromosomal organization among two pairs of parental isolates did not find any genomic abnormity.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abnormal" inheritance of pathogenicity in this cross was most likely due to the reassortment of numerous host species specificity genes but not the biased segregation of the host species specificity genes. The host species specificities in M. grisea were likely to be multigenically controlled, at least in the genetic cross involving rice pathogen and the grasses pathogen other than r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aporthe grisea rice blast fungus host species specificity PATHOGENICITY contour-clamped homogeneous electric field (CHEF) electrophoresis southern hybridiz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