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8年汶川大地震震源机制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73
1
作者 张勇 许力生 陈运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79-389,共11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恒定破裂速度和固定子事件震源时间函数的假定、利用远场地震波形资料获取大地,震震源机制的时空变化图像的线性反演方法,并利用这种方法及个球范围内48个台站的长周期波形资料反演建立了2008年汶川M_S8.0地震的震源...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恒定破裂速度和固定子事件震源时间函数的假定、利用远场地震波形资料获取大地,震震源机制的时空变化图像的线性反演方法,并利用这种方法及个球范围内48个台站的长周期波形资料反演建立了2008年汶川M_S8.0地震的震源机制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图像.根据这个图像可知,汶川大地震断层的西南端震源机制接近于逆冲,随着破裂向东北方向延伸,震源机制的走滑分量逐渐增大,走滑分量超过逆冲分量的转折点在震中东北大约190 km的位置.为了检验反演方法的有效性和反演结果的可靠性,我们特别设计了一个数值试验对反演结果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我们在本文中提出的反演方法是有效的,关于汶川大地震的反演结果也是可靠的(除长周期信号较弱的一段外).通过比较发现,反演结果与震后野外考察的结果也相当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 Ms8.0地震 线性反演方法 可变震源机制 破裂过程
下载PDF
2021年5月21日漾濞M_(S)6.4地震的发震断层及其破裂特征:地震序列的重定位分析结果 被引量:31
2
作者 王光明 吴中海 +4 位作者 彭关灵 刘自凤 罗睿洁 黄小龙 陈浩朋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62-678,共17页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1年5月21日21时48分在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发生M_(S)6.4地震,及时查明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及震源破裂特征,可为认识该区孕震条件和判别未来强震危险性提供关键依据。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漾濞地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得...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1年5月21日21时48分在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发生M_(S)6.4地震,及时查明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及震源破裂特征,可为认识该区孕震条件和判别未来强震危险性提供关键依据。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漾濞地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得到3863次地震事件的精确震源位置。结果显示:漾濞地震序列整体呈北西—南东向分布,长约25 km;整体走向135°;M_(S)6.4主震震中位置为25.688°N,99.877°E;震源深度约9.6 km。综合地震序列深度剖面和震源机制解结果可知,发震断层应为北西走向、整体向西南方向陡倾的右旋走滑断层,倾角具有自北西向南东逐渐变缓的趋势。进一步分析地震序列的时空演化过程发现,该地震具有典型的“前震-主震-余震型”地震序列活动特点,其破裂过程主要包括3个阶段。破裂成核阶段:首先在发震断层10~12 km深度处相对脆弱部位产生小尺度破裂,之后失稳加速破裂,发生M_(S)5.6地震;主震破裂阶段:在构造应力场持续加载和周围小尺度破裂的共同影响下,促使浅部较高强度断层闭锁区破裂,形成M_(S)6.4主震;尾端拉张破裂阶段:主震破裂向东南扩展过程中,在东南端形成与之呈马尾状斜交的、具有正断性质的次级破裂,并产生M_(S)5.2余震。而且此次地震还在源区北东侧触发了北北东向的左旋走滑破裂。综合分析认为,漾濞地震是兰坪-思茅地块内部北西向草坪断裂在近南北向区域应力挤压作用下发生右旋走滑运动的结果,具有明显的新生断裂特征。近年来兰坪-思茅地块内部一系列中强地震的发生表明,青藏高原物质向东南持续挤出的过程中,遇到该地块的阻挡,正在导致地块内部早期断层贯通形成新的活动断裂。因此,川滇地块西南边界带上或相邻地块内部老断层的复活和新生断裂的产生是区域中强地震危险性分析评价中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同时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1年漾濞MS6.4地震 草坪断裂 新生地震断裂 震源破裂过程 地震重定位
下载PDF
2003年9月27日中、俄、蒙边界M_S7.9地震震源机制及破裂过程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赵翠萍 陈章立 +1 位作者 郑斯华 刘杰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7-249,共13页
从IRIS全球数字地震台网长周期记录中,选取震中距位于30°~90°的垂直向远震P波资料,反演了2003年9月27日中、俄、蒙边界MS7.9地震及10月1日MS7.3强余震的地震矩张量解,研究了MS7.9地震的时空破裂过程.参考余震的空间分布及周... 从IRIS全球数字地震台网长周期记录中,选取震中距位于30°~90°的垂直向远震P波资料,反演了2003年9月27日中、俄、蒙边界MS7.9地震及10月1日MS7.3强余震的地震矩张量解,研究了MS7.9地震的时空破裂过程.参考余震的空间分布及周围断层走向,确定MS7.9地震发震断层走向127°、倾角为79°、滑动角为171°.MS7.9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反演结果表明,整个破裂过程持续了37s,释放标量地震矩0.97×1020N·m.破裂主要发生在长110km,宽30km的中地壳以上,最大位错3.6m.起始破裂处不是滑动量最大的地方.断层面上显示出两个显著的、滑动量超过2.0m的破裂区.破裂传播至MS7.3震源区附近时,滑动量迅速减小,显示出破裂传播过程的受阻停止,反映了障碍体引起的破裂过程的不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俄、蒙边界地震 矩张量反演 震源破裂过程 障碍体
下载PDF
用地震标定律研究丽江7.0级地震的破裂过程 被引量:23
4
作者 秦嘉政 刘祖荫 张俊伟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7-57,共11页
本文根据Heaskel二维矩形地震破裂模式,导出了以ω立方的波谱衰减,在分析地震破裂过程特征、考虑三个主要的相似性假定基础上,即假定地震满足断层面几何相似、应力环境相似和动力学相似条件,研究了大小地震相似性问题的标度... 本文根据Heaskel二维矩形地震破裂模式,导出了以ω立方的波谱衰减,在分析地震破裂过程特征、考虑三个主要的相似性假定基础上,即假定地震满足断层面几何相似、应力环境相似和动力学相似条件,研究了大小地震相似性问题的标度分析,建立了地震破裂和源参数之间的标定律关系。用云南地区20多年中数百个地震的地震矩M0、面波震级Ms和近震震级ML系统以及有关的地震参数,建立了适用于云南地区的地震标定律关系。由此估算了丽江主震及部分强余震的震源参数,并对该次主震的破裂过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本文的研究结果给出,丽江70级主震的断层破裂长度33km,宽度16km,断层破裂面积490km2,平均位错078m,地震矩M0=125×1018Nm,总破裂时间T=138秒,发震应力背景τ0=337MPa,应力降Δσ=46MPa。对破裂过程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好象是两条新老断裂参与了活动,初始破裂为北西方向较老的中甸—丽江断裂,破裂长度约13km,破裂持续时间约54秒;主破裂为近南北向的次级断裂,是一条比较新的活动断裂,破裂长度约20km,破裂持续时间84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参数 破裂过程 地震 云南 地震标定律
下载PDF
震源时间函数与震源破裂过程 被引量:19
5
作者 许力生 陈运泰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2年第6期1-8,共8页
简要介绍了现代数字地震学的两个重要概念,一个是震源时间函数,另一个是地震震源的时空破裂过程。首先,从地震断层位移表示定理出发,介绍震源时间函数和震源破裂过程的基本概念;然后,分别介绍两种从远场地震记录中提取震源时间函数和获... 简要介绍了现代数字地震学的两个重要概念,一个是震源时间函数,另一个是地震震源的时空破裂过程。首先,从地震断层位移表示定理出发,介绍震源时间函数和震源破裂过程的基本概念;然后,分别介绍两种从远场地震记录中提取震源时间函数和获取有限断层面上时空破裂过程图像的反演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时间函数 震源破裂过程 反演 地震 断层
下载PDF
1979年加州凯奥蒂湖地震序列震源机制分析:美国加州地震比中国大陆地震破裂过程简单的证据 被引量:21
6
作者 李钦祖 B. A. Bolt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60-173,共14页
本文详细分析了197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凯奥蒂湖地震序列在时间和空间之中发展的非常有序的过程.对凯奥蒂湖地震序列,在三种情况下分别做出34次地震的断层面解.分析了美国地质调查局观测报告中地震初动的可信性.论证了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 本文详细分析了197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凯奥蒂湖地震序列在时间和空间之中发展的非常有序的过程.对凯奥蒂湖地震序列,在三种情况下分别做出34次地震的断层面解.分析了美国地质调查局观测报告中地震初动的可信性.论证了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地壳模型与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地壳模型对于求断层面解的等效性.与唐山地震序列相比,凯奥蒂湖地震序列表现出4个主要特点:1.震中分布呈规则的狭长条带,与断层的关系密切;2.断层面解中出现的矛盾初动少;3.断层面解之间的一致性好;4.断层面解随时间没有明显的变化.这些都表明,凯奥蒂湖地震序列比唐山地震序列特征简单,前者基本上是沿卡拉维拉斯断层发生的面破裂,而后者却是在一定震源区中发生的体破裂.唐山地震序列的特征在中国大陆是有代表性的.若凯奥蒂湖地震序列的这些特点,在加州也具有代表性,则这两个地震序列的差别,可以作为美国加州地震比中国大陆地震发生环境和发生过程都简单的一个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 地震序列 破裂过程 地震
下载PDF
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M_S8.1地震震源破裂过程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周云好 陈章立 缪发军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1期9-21,共12页
根据IRIS全球地震台网 2 8个台的长周期地震仪记录的P波数字地震图 ,用直接由远场体波地震图反演震源破裂过程的一种新方法 ,研究了 2 0 0 1年 1 1月 1 4日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的震源破裂过程 .结果表明 :这是一次极为复杂的地震破裂事... 根据IRIS全球地震台网 2 8个台的长周期地震仪记录的P波数字地震图 ,用直接由远场体波地震图反演震源破裂过程的一种新方法 ,研究了 2 0 0 1年 1 1月 1 4日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的震源破裂过程 .结果表明 :这是一次极为复杂的地震破裂事件 .破裂从震源位置(3 5 .95°N ,90 .5 4°E ,h :1 0km)开始后 ,先向西扩展 ,后在有限断层的东端和中部的大尺度空间范围内接连出现了多个破裂生长点 .破裂在这些生长点先后扩展 ,最后在矩心位置(3 5 .80°N ,92 .91°E ,h :1 5km)以东 5 0km范围内结束 .整个破裂持续了约 1 42s.破裂过程可粗略地分为 3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第 0s开始至第 5 2s结束 ,持续了 5 2s,释放的地震矩约为总地震矩的 2 4.4% ;第二阶段 ,从第 5 5s开始至第 1 1 3s结束 ,持续了 5 8s,释放的地震矩约为总地震矩的 5 6.5 % ;第三阶段 ,从第 1 2 2s开始至第 1 42s结束 ,持续了 2 0s,释放的地震矩约为总地震矩的 1 9.1 % .地震破裂面长约 490km ,破裂面最大宽度达 45km .破裂主要发生在 3 0km深度范围内 .地下岩层的平均静态位错量约为 1 .2m ,最大静态位错量达 3 .6m ,平均静态应力降约为 5MPa ,最大静态应力降达 1 8MPa .静态位错量和静态应力降最大的区域位于矩心位置以东 5 0km范围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地震图 反演 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 震源破裂过程
下载PDF
1998~2003年伽师三次不同类型M_s6级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及短期内余震活动特征 被引量:20
8
作者 赵翠萍 陈章立 郑斯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93-1102,共10页
利用大量远场观测地震图反演了新疆伽师地区三次不同机制类型M_s6级地震的破裂过程.结果表明。1998年8月2日M_s6.1级地震破裂尺度小,破裂过程简单,最大滑动量为12 cm,主破裂过程持续时间为8 s.1998年8月27日M_s6.5地震破裂过程的空间分... 利用大量远场观测地震图反演了新疆伽师地区三次不同机制类型M_s6级地震的破裂过程.结果表明。1998年8月2日M_s6.1级地震破裂尺度小,破裂过程简单,最大滑动量为12 cm,主破裂过程持续时间为8 s.1998年8月27日M_s6.5地震破裂过程的空间分布反映出双侧破裂特征。主破裂过程在前13 s基本完成,最大滑动量为63 cm,破裂面上起始破裂点两侧的滑动矢量方向不同.2003年2月24日M_s6.8地震的破裂过程最为复杂,震源时间函数由两次上升时间组成,破裂一共持续了32 s,最大滑动量为32 cm.研究表明,余震主要发生在主震破裂图像中大滑动量区域的外围或滑动量变化梯度较大的区域,主震后短期内发生的余震震源机制解也与破裂面上断层的错动方向一致,表明余震的位置和机制与主震破裂所引起的应力重新分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师强震 震源破裂过程 余震分布 震源机制解
下载PDF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震源参数和破裂特征 被引量:10
9
作者 郭祥云 韩立波 +5 位作者 张旭 张喆 房立华 陈鲲 刘瑞丰 王永哲 《地震科学进展》 2024年第1期75-85,共11页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北京时间)甘肃积石山发生6.2地震。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在震后启动快速响应,组织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对此次地震的震源参数、震源机制、破裂过程和地震辐射能量等进行了估计,余震序列进行了重定位,基于震源模...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北京时间)甘肃积石山发生6.2地震。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在震后启动快速响应,组织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对此次地震的震源参数、震源机制、破裂过程和地震辐射能量等进行了估计,余震序列进行了重定位,基于震源模型进行了震动图模拟、同震形变场模拟。结果表明,此次地震发生在拉脊山东侧,以逆冲机制为主,能量集中在前约8 s内释放;极震区震动烈度可能达Ⅷ度以上,可能的受灾范围近6 000 km~2;此次地震引起了显著的同震位移,最大水平向位移达到7.8 cm、垂直向位移达到15.8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参数 破裂过程 余震重定位 地震动强度预测 地震辐射能量 同震形变场
下载PDF
2004年7月11日西藏M_w6.2级地震震源破裂过程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李娟 王卫民 +1 位作者 赵连锋 姚振兴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43-850,共8页
基于有限断层模型,利用远场体波波形数据研究了2004年7月11日西藏MW6.2级地震的震源破裂过程.结果表明该地震是一个以倾滑为主的浅源正断层型地震,震源深度为12.5km,断层面走向152°,倾角44°,平均倾滑角-117°.破裂在震中... 基于有限断层模型,利用远场体波波形数据研究了2004年7月11日西藏MW6.2级地震的震源破裂过程.结果表明该地震是一个以倾滑为主的浅源正断层型地震,震源深度为12.5km,断层面走向152°,倾角44°,平均倾滑角-117°.破裂在震中处成核,然后以2.8kms的平均速度向两侧传播,在震中以东偏北5km处达到最大滑动43cm.该地震主张力轴近EW方向,受浅部NNWSSE或NS向裂谷带控制,青藏高原南部的逆冲运动是引发这次地震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断层模型 震源破裂过程 模拟退火反演
下载PDF
Source rupture process of Lushan M_S7.0 earthquake, Sichuan,China and its tectonic implications 被引量:14
11
作者 ZHAO CuiPing ZHOU LianQing CHEN ZhangLi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3年第28期3444-3450,共7页
The source rupture process of the MS7.0 Lushan earthquake was here evaluated using 40 long-period P waveforms with even azimuth coverage of stations.Results reveal that the rupture process of the Lushan MS7.0 event to... The source rupture process of the MS7.0 Lushan earthquake was here evaluated using 40 long-period P waveforms with even azimuth coverage of stations.Results reveal that the rupture process of the Lushan MS7.0 event to be simpler than that of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and also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rupture processes.The whole rupture process lasted 36 s and most of the moment was released within the first 13 s.The total released moment is 1.9×1019N m with MW=6.8.Rupture propagated upwards and bilaterally to both sides from the initial point,resulting in a large slip region of 40 km×30 km,with the maximum slip of 1.8 m,located above the initial point.No surface displacement was estimated around the epicenter,but displacement was observed about 20 km NE and SW directions of the epicenter.Both showed slips of less than 40 cm.The rupture suddenly stopped at 20 km NE of the initial point.This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aftershock activity.This phenomenon indicates the existence of significant variation of the medium or tectonic structure,which may prevent the propagation of the rupture and aftershock activity.The earthquake risk of the left segment of Qianshan fault is worthy of atten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破裂过程 构造意义 大地震 庐山 四川省 中国 破裂传播 位移估计
原文传递
2019年西藏墨脱M_S6.3地震震源参数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国辉 白玲 +2 位作者 丁林 宋博文 江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14-1223,共10页
北京时间2019年4月24日04∶15,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发生了M S6.3地震,该地震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俯冲碰撞的东北犄角地区,构造背景十分复杂.本研究基于我们在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地区架设的宽频带地震台站记录的近震波形数据,结合中... 北京时间2019年4月24日04∶15,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发生了M S6.3地震,该地震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俯冲碰撞的东北犄角地区,构造背景十分复杂.本研究基于我们在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地区架设的宽频带地震台站记录的近震波形数据,结合中国和国际地震台网的波形和到时资料,对该地震的震源位置、震源机制解和破裂过程进行了重新确定.结果显示,此次墨脱6.3级地震发生在(94.56±0.01°E,28.41±0.01°N),震源深度为地表以下13.3±1.6(或海平面以下11.5±1.6)km.震源机制解走向/倾角/滑移角分别为202°/17°/20°,震源破裂较大的位置主要集中在初始破裂点NNE侧约5 km附近.结合其他地球物理和地质学资料,我们推测该地震位于主喜马拉雅逆冲断裂发生近90°突然偏转的大拐弯地区,桑构造结相对于其西侧南迦巴瓦构造结的西向俯冲和北向推挤是该地震发生的主要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 2019年6.3级墨脱地震 地震定位 震源机制解 震源破裂过程
下载PDF
2008年3月21日新疆于田MS7.3地震破裂过程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冀战波 赵翠萍 +2 位作者 王琼 李志海 王海涛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9-349,531,共11页
利用IRIS全球地震台网30°—90°的长周期P波记录,反演了2008年3月21日新疆于田MS7.3地震的破裂过程,得到了此次地震的破裂时空图像,并初步分析了余震分布与主震断层滑动量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此次地震是一个破裂尺度长100km、... 利用IRIS全球地震台网30°—90°的长周期P波记录,反演了2008年3月21日新疆于田MS7.3地震的破裂过程,得到了此次地震的破裂时空图像,并初步分析了余震分布与主震断层滑动量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此次地震是一个破裂尺度长100km、宽20km的破裂过程;破裂持续时间约为40s,在第13s时地震矩释放速率达到峰值,断层面上一次大的破裂行为几乎构成了整个地震的破裂过程.地震所释放的标量地震矩为4.23×1019 N·m,其矩震级为MW7.02.由主震断层静态滑动量分布图可以看出,整个破裂区以正断左旋走滑为主,显示出双侧破裂特征,最大滑动量为151cm,位于初始破裂点沿断层出露地表处.精定位后的余震在断层面上的投影结果显示,80%以上ML4.0—4.9余震和全部ML≥5.0余震均发生在初始破裂点附近区域及其南西方向,位于主震破裂滑动位移量迅速减小的区域,反映了震源区介质强度的不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8年于田M7 3地震 震源破裂过程 矩张量反演 余震分布
下载PDF
利用区域宽频地震数据反演2021年5月云南漾濞M_(S)6.4地震震源破裂过程 被引量:9
14
作者 朱音杰 罗艳 +1 位作者 赵里 田建慧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21-1031,共11页
本文基于有限断层模型反演方法,利用区域宽频带数据反演了2021年5月云南漾濞M_(S)6.4地震的震源破裂过程,结果显示: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走向为SE向,主要以右旋走滑为主.破裂主要发生在震源东南侧,最大错动量约为0.55 m,位于深度约9 km处... 本文基于有限断层模型反演方法,利用区域宽频带数据反演了2021年5月云南漾濞M_(S)6.4地震的震源破裂过程,结果显示: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走向为SE向,主要以右旋走滑为主.破裂主要发生在震源东南侧,最大错动量约为0.55 m,位于深度约9 km处,发生明显破裂的深度约达13 km.此次地震释放的标量地震矩为1.48×10^(18)N·m,相当于矩震级M_(W)6.05.地震能量主要在前11 s释放.在深度为6~8 km处破裂速度有明显的变快,可能加剧了地表的震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地震 有限断层 滑动分布 震源破裂过程
下载PDF
区域地震记录揭示的2023年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震源破裂过程 被引量:4
15
作者 罗艳 朱音杰 高原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9-194,共6页
基于有限断层模型反演方法,利用区域宽频带地震波形数据,反演了2023年12月18日甘肃临夏积石山6.2级地震的震源破裂过程,获得了积石山地震破裂滑动时空分布:此次地震是逆冲兼少量走滑型地震,破裂持续时间约为9 s,主体能量在前6 s释放,地... 基于有限断层模型反演方法,利用区域宽频带地震波形数据,反演了2023年12月18日甘肃临夏积石山6.2级地震的震源破裂过程,获得了积石山地震破裂滑动时空分布:此次地震是逆冲兼少量走滑型地震,破裂持续时间约为9 s,主体能量在前6 s释放,地震破裂主要沿断层走向向NW方向拓展,计算得到的标量地震矩为1.39×10^(18)N·m,相当于M_(W)6.02,破裂尺度约10 km左右,最大同震滑动量为35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3年积石山6.2级地震 震源破裂过程 滑动分布 有限断层
下载PDF
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M_(S)6.9地震破裂过程 被引量:4
16
作者 戴丹青 杨志高 孙丽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14-822,共9页
基于近台强震波形数据可快速且稳定地反演地震破裂过程.利用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实施过程中青海地区新建和改建的强震动观测台站的波形数据,基于迭代反褶积和叠加法(IDS)对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M_(S)6.9地震的震源破裂过程进行... 基于近台强震波形数据可快速且稳定地反演地震破裂过程.利用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实施过程中青海地区新建和改建的强震动观测台站的波形数据,基于迭代反褶积和叠加法(IDS)对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M_(S)6.9地震的震源破裂过程进行了反演.反演结果显示:破裂为自初始破裂点向ESE向扩展的单侧破裂,持续时间约为14 s(主要集中在2—8 s),最大滑动量为3.6 m,破裂长度约为20 km.破裂在纵向上自深部向浅部扩展,这与现场调查的地表破裂吻合.余震序列空间分布展示出显著的分段特征,预示了破裂区复杂的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2年门源地震 震源破裂过程 强震数据 叠加法(IDS)
下载PDF
用远震体波宽频带记录分析1993年10月2日中国新疆南部Mb6.2地震的震源过程 被引量:7
17
作者 高原 吴忠良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47-160,共14页
远震体波宽频带记录可以用来研究震源参数和破裂过程。利用宽频带地震记录的P波振幅,可以找到一种较方便地得到一次中强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的计算方法。1993年10月2日中国新疆南部Mb6.2地震是一个较为复杂的事件,利用宽频... 远震体波宽频带记录可以用来研究震源参数和破裂过程。利用宽频带地震记录的P波振幅,可以找到一种较方便地得到一次中强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的计算方法。1993年10月2日中国新疆南部Mb6.2地震是一个较为复杂的事件,利用宽频带波形资料和本文提出的一种简化的计算震源两个子事件相对位置的方法分析后认为,这次事件实质上是两次破裂的结果。Mb6.2地震事件发生前约2.3秒,有另一个小地震事件发生,两个事件之间的相对距离约为5.5km,沿破裂面接走向以顺时针方向计,小地震事件相对于主破裂之间的方位是295°。对于以上提出的两种算法的结果,我们进行了宽频带地震波形正演拟合检验,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新疆是个多地震地区,本文以新疆南部这次Mb6.2地震为中心,对方圆200km范围内的历史地震序列作了分析,并对这次地震的构造意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宽频带 震源参数 破裂过程 地震 记录分析
下载PDF
Source rupture process inversion of the 2013 Lushan earthquake,China 被引量:6
18
作者 Zhang Lifen Iman Fatchurochman +2 位作者 Liao Wulin Li Jinggang Wang Qiuliang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3年第2期16-21,共6页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slip distribution of the Lushan earthquake was estimated using teleseismic body wave data. To perform a stable inversion, we applied smoothing constraints and determined their optimal relative...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slip distribution of the Lushan earthquake was estimated using teleseismic body wave data. To perform a stable inversion, we applied smoothing constraints and determined their optimal relative weights on the observed data using an optimized Akaike' s Bayesian Information Criterion (ABIC). The inversion generated the source parameters. Strike, dip and slip were 218°, 39° and 100. 8° ,respectively. A seismic moment (M0) was 2. 1 × 10^20 Nm with a moment magnitude (Mw) of 6. 8, and a source duration was approximately 30 second. The rupture propagated along the dip direction, and the maximum slip occurred at the hypocenter. The maximum slip was approximately 2. 1 m, although this earthquake did not cause an apparent surface rupture. The energy was mainly released within 10 second. In addition, the Lushan earthquake was apparently related to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However,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it was an aftershock of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requires further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rce rupture process teleseismic wave Lushan earthquake
下载PDF
利用远场记录反演2023年甘肃积石山M6.2地震破裂过程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安简 高原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5-203,共9页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在甘肃临夏积石山发生了M6.2地震,地震发震断层推测为此前尚未充分认知的积石山东缘断裂。本文利用远场地震记录反演分析了2023年积石山M6.2地震的破裂过程。结果表明,地震破裂持续时间约8 s,主要破裂长度为20~25...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在甘肃临夏积石山发生了M6.2地震,地震发震断层推测为此前尚未充分认知的积石山东缘断裂。本文利用远场地震记录反演分析了2023年积石山M6.2地震的破裂过程。结果表明,地震破裂持续时间约8 s,主要破裂长度为20~25 km,宽度约25 km。在走向为164°的节面Ⅰ上,整个破裂过程释放的标量地震矩为1.46×10^(18)N·m,相当于矩震级MW6.05,最大同震滑动量约为0.25 m,估计矩心深度为9.5 km,破裂主要沿断层走向SSE向扩展;在走向为303°的节面Ⅱ上,释放的标量地震矩为1.38×10^(18)N·m,相当于矩震级MW6.03,最大同震滑动量约为0.19 m,矩心深度为11.1 km。破裂呈现双侧形态,主要沿SE方向,并存在NW向的拓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3年积石山M6.2地震 震源破裂过程 波形反演 同震滑动
下载PDF
2023年12月2日菲律宾棉兰老岛附近海域7.6级地震的快速产出参数
20
作者 王永哲 张旭 +2 位作者 张喆 陈鲲 刘瑞丰 《地震科学进展》 2024年第2期168-174,共7页
北京时间2023年12月2日22时37分在菲律宾棉兰老岛(Mindanao)东部海域发生7.6级地震。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在震后启动快速响应,组织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对此次地震的震源参数、震源机制、破裂过程和地震辐射能量等进行了估计,基于震源... 北京时间2023年12月2日22时37分在菲律宾棉兰老岛(Mindanao)东部海域发生7.6级地震。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在震后启动快速响应,组织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对此次地震的震源参数、震源机制、破裂过程和地震辐射能量等进行了估计,基于震源模型进行了震动图模拟、同震形变场模拟。结果表明,此次地震发生在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巽他地块碰撞的俯冲带板片上,以逆冲机制为主,能量集中在前约40 s内释放,断层破裂最大滑动量达到7 m;震源辐射地震能量的效率偏低,慢度系数略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与同样矩震级大小的地震相比,震感不强烈;极震区震动烈度可能达Ⅸ度以上,可能的受灾范围近27000 km^(2);此次地震引起了显著的同震位移,最大水平向位移达到0.6 m、垂直向位移达到1.2 m。综合分析可知,此次地震不会产生大规模海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棉兰老岛地震 震源参数 破裂过程 震动图预测 同震形变场模拟 地震辐射能量 INSAR 三维形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