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开花后源库关系分析 被引量:131
1
作者 郭文善 封超年 +3 位作者 严六零 彭永欣 朱新开 宗爱国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34-340,共7页
小麦开花后的源库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库容量的大小影响开花后光合产物的生产和分配,较大的库容可以促进叶片光合潜力的发挥和光合产物向穗部的运转。开花后绿叶面积的大小和光合强度的高低影响籽粒的灌浆速率,粒重受花后干物质积累量的... 小麦开花后的源库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库容量的大小影响开花后光合产物的生产和分配,较大的库容可以促进叶片光合潜力的发挥和光合产物向穗部的运转。开花后绿叶面积的大小和光合强度的高低影响籽粒的灌浆速率,粒重受花后干物质积累量的制约。说明小麦开花后库对源有反馈调节作用、而源又影响库的充实,源库关系在动态变化中相互协调取得平衡。栽培措施应使源库关系在高水平上取得动态平衡,才能获得高产。粒叶比既反映了库容的相对大小,又代表源的质量水平和库对源的调运能力,可作为群体条件下源库关系是否协调的综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源库关系 粒叶比
下载PDF
源-库比改变对玉米群体光合和其它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35
2
作者 王庆成 牛玉贞 +1 位作者 王忠孝 张秀清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6,共6页
在抽丝授粉期,通过不去叶、去穗上所有叶、去穗下所有叶和去整株叶的处理,研究了改变源-库比对玉米群体光合速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以及植株内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去叶后群体光合速率下降,粒数减少,粒重降低,成粒率... 在抽丝授粉期,通过不去叶、去穗上所有叶、去穗下所有叶和去整株叶的处理,研究了改变源-库比对玉米群体光合速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以及植株内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去叶后群体光合速率下降,粒数减少,粒重降低,成粒率下降,植株体内可溶性糖浓度下降。去叶效应的大小顺序是:去整株叶>去穗上所有叶>去穗下所有叶。单株籽粒产量减产最大的是去整株叶,平均减产87%;其次是去穗上所有叶,平均减产51%;去穗下所有叶减产最低,平均为34%。穗部性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粒重。说明光合物质源在籽粒形成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库”性能的发挥高度依赖于“源”强度,源-库比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同化物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源库比 群体光合 产量
下载PDF
小麦源库比与产量形成期同化物分配及结实性的关系 被引量:22
3
作者 王振林 尹燕枰 +1 位作者 贺明荣 孙学振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2期144-150,共7页
采用14C示踪法研究表明,源库比是影响同化物分配的重要因素。源库比大,向穗部(库)分配比例小;反之,向穗部分配比例大。不同品种源库在调节同化物分配上的作用不同。源库比是影响结实性和粒重的重要因素,但其作用因品种而异。... 采用14C示踪法研究表明,源库比是影响同化物分配的重要因素。源库比大,向穗部(库)分配比例小;反之,向穗部分配比例大。不同品种源库在调节同化物分配上的作用不同。源库比是影响结实性和粒重的重要因素,但其作用因品种而异。相对减少源对鲁215953、鲁麦5号、鲁麦7号、鲁麦14号的穗粒数和粒重影响较小,而使鲁麦15号、辐63穗粒数和粒重明显降低。孕穗期叶面施氮是一项延衰增源措施。它对鲁215953的结实性无明显影响,但使鲁麦15号平均粒重增加,尤其是中上部小穗粒重增加明显。本文对小麦品种的源库类型划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源库比 衰老 物质分配 结实性 产量
下载PDF
川东南高温伏旱区杂交中稻超稀栽培对稻米整精米率的影响与组合间库源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27
4
作者 徐富贤 熊洪 +2 位作者 朱永川 谢戎 王贵雄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29-835,共7页
以18个杂交中稻组合材料,研究了超稀栽培与传统栽培间稻米整精米率的变异与组合间库源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小穗型组合在超稀栽培条件下的整精米率会明显改善,而大穗型组合的整精米率反而降低。其原因在于中小穗型组合在传统栽培条... 以18个杂交中稻组合材料,研究了超稀栽培与传统栽培间稻米整精米率的变异与组合间库源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小穗型组合在超稀栽培条件下的整精米率会明显改善,而大穗型组合的整精米率反而降低。其原因在于中小穗型组合在传统栽培条件下的叶粒比和灌浆速率较高,改为超稀栽培后,叶粒比和灌浆速率明显降低,相对提高了籽粒容重,近而提高了整精米率。大穗型组合在传统栽培条件下的叶粒比和灌浆速率较低,改为超稀栽培后,叶粒比和灌浆速率进一步明显降低,此时因库源比例失调,源明显不足以致籽粒充实度差,从而相对降低了籽粒容重和整精米率。超稀栽培应选用传统栽培条件下着粒数不超过177粒的组合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超稀栽培 整精米率 库源结构 组合材料 稻米 川东南 籽粒充实度 栽培条件 灌浆速率
下载PDF
中国人-地碳源汇系统空间格局演变及其特征分析 被引量:25
5
作者 蒋金亮 徐建刚 +2 位作者 吴文佳 周亮 孙东琪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57-768,共12页
论文从人-地结合视角看待碳移动问题,根据2001—2009年遥感数据和能源数据,分别计算各省碳排放和碳吸收量,引入流动比率,从而划分出高碳源地、低碳源地和碳汇地,结合标准差椭圆进一步分析人-地碳源汇系统离散和聚集趋势,进而得出人-地... 论文从人-地结合视角看待碳移动问题,根据2001—2009年遥感数据和能源数据,分别计算各省碳排放和碳吸收量,引入流动比率,从而划分出高碳源地、低碳源地和碳汇地,结合标准差椭圆进一步分析人-地碳源汇系统离散和聚集趋势,进而得出人-地碳源汇系统空间格局演变及其特征。研究表明:①高碳源地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和上海地区,作为高碳源地的华北地区呈逐步向外扩张趋势,低碳源地主要在华东地区、华中地区和广东地区,呈现不断向西、南方向扩散趋势,碳汇地主要在西北、东北和西南地区;②高碳源地从点状式分布逐步向外扩散,到2009年呈现华北两端聚集,上海突出的类三角形结构,低碳源地呈现华中和华东两端聚集,广东、吉林突出的类四边形结构,而碳汇地基本是在外围包围低碳源地,人-地碳源汇系统呈现逐级由上至下态势,高碳源地不断由内向外扩散,低碳源地不断转变成高碳源地,同时碳汇地也不断转变成低碳源地;③2001—2009年高碳源地标准差椭圆位于华东和华北地区,分布格局呈西北—东南格局,范围在2005年之前基本不变,2005年之后逐步扩大;2001—2009年低碳源地标准差椭圆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华北地区,分布格局从"东北—西南"到"西北—东南",再到"东北—西南",最后又回到"西北—东南",低碳源地在主轴和辅轴上分布不断分散,2001—2003年间变化最大,2003年之后变化幅度减少;2001—2009年期间碳汇地系统呈东北—西南分布格局,且椭圆整体位于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碳汇地系统在此期间并没有出现较大的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源汇 流动比率 人-地 标准差椭圆
原文传递
玉米不同株型群体库源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鲍巨松 薛吉全 +1 位作者 郝引川 杨成书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3期53-57,共5页
对紧凑型掖单13号和平展型陕单9号在不同密度条件下群体库容量、源供应能力和库源比值与产量的形成规律研究结果发现,紧凑型比平展型玉米的总花数多,受精率高,耐密性好,库容量大,而且叶面积系数大,净同化率高。因而源供应能力强,群体库... 对紧凑型掖单13号和平展型陕单9号在不同密度条件下群体库容量、源供应能力和库源比值与产量的形成规律研究结果发现,紧凑型比平展型玉米的总花数多,受精率高,耐密性好,库容量大,而且叶面积系数大,净同化率高。因而源供应能力强,群体库源比值和库容量实现率高,库源关系协调,产量潜力大。此外,提出了用群体库源比值,单位叶面积系数承受潜在库容量和库容量实现率作为衡量群体库源特征的综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群体库源特征 产量
下载PDF
棉花源库比对中、下部果枝叶生理活性及铃重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孙红春 李存东 +1 位作者 张月辰 路文静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459-1463,共5页
以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中棉所29(CCRI29)为材料,通过去叶和去蕾处理,研究改变源库比对大田棉花中、下部果枝叶生理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库处理可以提高中、下部果枝叶片中蛋白质的含量,促进后期果枝叶中叶绿素的合成,延长叶片功能期。... 以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中棉所29(CCRI29)为材料,通过去叶和去蕾处理,研究改变源库比对大田棉花中、下部果枝叶生理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库处理可以提高中、下部果枝叶片中蛋白质的含量,促进后期果枝叶中叶绿素的合成,延长叶片功能期。减源处理促进中、下部果枝叶生长前期果枝叶中叶绿素含量,表现出暂时性的超补偿效应,但是在果枝叶生长后期,叶绿素含量快速下降;并且减源处理不利于叶片中蛋白质的合成。提高源/库比、降低源/库比均降低了中、下部果枝叶中SOD和POD活性,对MDA含量的影响为:减源>CK>减库。源库比例的改变影响叶片的寿命和功能,改变棉花源库比,打破了源库平衡,其叶片的生理活性也会发生相应变化。受源器官生理特性变化的影响,不同处理单铃重差异较大,表现为减库>CK>减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源库比 果枝叶 生理活性
下载PDF
改变源库比对花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周志勇 万勇善 +2 位作者 刘凤珍 李向东 孔德贵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5-78,共4页
以花生新品种丰花1号高产栽培大田为材料,结荚初期人工摘除50%叶片、摘除50%果针,以不进行处理的作对照。结果表明:在处理后前期,摘叶处理虽然单叶光合速率上升,LAI增长速率增大,对叶片减少有补偿效应,但是叶绿素降解加快,含量下降,衰... 以花生新品种丰花1号高产栽培大田为材料,结荚初期人工摘除50%叶片、摘除50%果针,以不进行处理的作对照。结果表明:在处理后前期,摘叶处理虽然单叶光合速率上升,LAI增长速率增大,对叶片减少有补偿效应,但是叶绿素降解加快,含量下降,衰老加快而形成早衰现象,物质积累少,单果重、生物产量、经济产量、经济系数低于对照。摘除果针处理单叶光合速率虽有降低,但叶绿素含量高,降解速度慢,明显延缓植株衰老,LAI一直处于高水平,物质积累量大,荚果充实好,生物产量、经济产量、经济系数显著高于对照和摘叶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库比 花生 光合特性 产量 干物质积累
下载PDF
叶果比对甜瓜叶片衰老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胡敏 唐瑞永 +1 位作者 张玉鑫 陈年来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95-300,共6页
露地栽培条件下,人为控制厚皮甜瓜单株留叶数,形成不同的叶果比,分析甜瓜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变化,探讨叶果比对甜瓜叶片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叶果比减小叶片生理活性增强,表明增加库的能力... 露地栽培条件下,人为控制厚皮甜瓜单株留叶数,形成不同的叶果比,分析甜瓜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变化,探讨叶果比对甜瓜叶片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叶果比减小叶片生理活性增强,表明增加库的能力,可以增强叶片的生理活性,但叶果比减小到一定程度后,叶片的生理活性不仅不增强反而会减小,这是因为源的减少促进了叶片的早衰,黄河蜜、银峰、玉金香适宜叶果比分别为66、48、30,说明对一个特定品种来说,都有一个源库协调的问题,过多或不及,均不利于延缓叶片的衰老。相同叶果比下,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下降幅度和丙二醛上升幅度,黄河蜜>银峰>玉金香,说明大果型品种对摘叶处理反应比银峰中果型和小果型更为敏感。生产实践中,通过整枝减小叶果比,对特定的品种形成适宜叶果比来延缓叶片的衰老,大果型品种叶果比>中果型>小果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皮甜瓜 源库比 叶片衰老
下载PDF
源库比改变对白首乌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锋 王建华 +2 位作者 余松烈 陈雨海 董庆裕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72-375,共4页
目的:研究人为改变白首乌源库比后对产量、干物质积累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以白首乌为材料,在生育期内人工摘除花蕾、果实或摘除主茎分枝,以不进行处理的为对照,测定不同处理和时期的叶面积系数,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单叶净光合速率... 目的:研究人为改变白首乌源库比后对产量、干物质积累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以白首乌为材料,在生育期内人工摘除花蕾、果实或摘除主茎分枝,以不进行处理的为对照,测定不同处理和时期的叶面积系数,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单叶净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等指标。结果:在处理后前期,摘除主茎分枝虽然对叶片减少有补偿效应,单叶光合速率上升,但叶面积系数小,功能叶负荷大,叶绿素降解快,有早衰现象,物质积累低于对照。摘除花蕾和果实处理单叶光合速率与对照相比虽有降低,但叶绿素含量高,降解速度慢,明显延缓了植株衰老,并且叶面积系数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光合产物供应充足,干物质积累量以及对根部的分配显著高于对照和摘除侧枝处理,所以该处理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摘除白首乌花蕾能增加叶面积系数,减缓叶片叶绿素降解,延长绿叶功能期,从而可以提高干物质积累和运往根部比例,提高产量和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首乌 源库比 叶面积系数 叶绿素 光合速率
下载PDF
花生生理特性与库源比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万勇善 周志勇 +1 位作者 刘风珍 李向东 《花生学报》 2003年第B11期338-345,共8页
以花生新品种丰花1号高产栽培大田为材料,结荚初期人工摘除50%叶片、摘除50%果针,以不进行处理的作对照。在处理后前期,摘叶处理虽然单叶光合速率上升,LAI增长速率增大,对叶片减少有补偿效应,但是叶绿素降解加快,含量下降,衰老加快而形... 以花生新品种丰花1号高产栽培大田为材料,结荚初期人工摘除50%叶片、摘除50%果针,以不进行处理的作对照。在处理后前期,摘叶处理虽然单叶光合速率上升,LAI增长速率增大,对叶片减少有补偿效应,但是叶绿素降解加快,含量下降,衰老加快而形成早衰现象,物质积累少,单果重、生物产量、经济产量、经济系数低于对照。摘除果针处理单叶光合速率虽有降低,但叶绿素含量高,降解速度慢,明显延缓植株衰老,LAI一直处于高水平,物质积累量大,荚果充实好,生物产量、经济产量、经济系数显著高于对照和摘叶处理。这一结果可以解释化控过度、地膜覆盖结果过早过多、旱薄地营养生长不良及营养生长较弱的品种容易早衰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生理特性 库源比 干物质积累 产量
下载PDF
不同肥水管理及改变源库比对水稻剑叶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吴自明 赵伟 潘晓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3-207,共5页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生育后期不同水肥管理及改变源库比对双季水稻剑叶温度的影响。研究表明,保持抽穗后土壤湿润或一定的水层、生育后期施用一定比例的氮钾肥及提高库源比,有利于降低剑叶温度、提高气叶温差;抽穗后双季早、晚稻剑叶的...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生育后期不同水肥管理及改变源库比对双季水稻剑叶温度的影响。研究表明,保持抽穗后土壤湿润或一定的水层、生育后期施用一定比例的氮钾肥及提高库源比,有利于降低剑叶温度、提高气叶温差;抽穗后双季早、晚稻剑叶的气叶温差与结实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34和0.858。抽穗后科学的水肥管理及具有较高粒叶比的群体之所以能够高产,与其能够降低叶片温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水稻 水肥管理 库源比 剑叶温度 气叶温差
下载PDF
通过调节源—库关系以改善荔枝座果 被引量:4
13
作者 袁荣才 黄辉白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4期136-141,共6页
开花座果期连绵阴雨常导致荔枝严重落果失产,试验证明为保证正常座果,荔枝需有很大叶果比,这与其光合效率低有关,人工遮阴或喷光合抑剖剂严重降低座果。认为荔枝座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当时光合产物。由于荔枝果实有很强的“库”能力,... 开花座果期连绵阴雨常导致荔枝严重落果失产,试验证明为保证正常座果,荔枝需有很大叶果比,这与其光合效率低有关,人工遮阴或喷光合抑剖剂严重降低座果。认为荔枝座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当时光合产物。由于荔枝果实有很强的“库”能力,故增强“源”对座果极为重要,喷光合促进剂,尤其在阴天情况下,可明显提高光合效率并大辐度改善座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座果 光合作用 环剥 叶果比
下载PDF
膜下滴灌棉花源库比调节对产量和品质影响及对土壤水分的响应 被引量:4
14
作者 何在菊 罗宏海 +2 位作者 韩春丽 张宏芝 张旺锋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1期7-14,共8页
选用不同叶型的棉花品种,在膜下滴灌条件下,设置3个土壤水分梯度,分别控制0~60cm土壤含水量的滴水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85%~90%(高水)、70%~75%(中水)、55%~60%(低水),滴水上限均为田间持水量,并在花铃期不同程度地... 选用不同叶型的棉花品种,在膜下滴灌条件下,设置3个土壤水分梯度,分别控制0~60cm土壤含水量的滴水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85%~90%(高水)、70%~75%(中水)、55%~60%(低水),滴水上限均为田间持水量,并在花铃期不同程度地减源减库,研究棉花源库比调节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对土壤水分的响应。结果表明:减源减产比减库减产的影响大,适宜范围内源不足引起的产量损失,可通过增加水分来弥补,减源减库过度则不可能通过水分来弥补,而这种水分调节作用也是通过表现在水分调节了单株结铃数的增加而实现的。品种间,小叶型新陆早10号减源和减库减产的程度最大,新陆早13号次之,鸡脚叶型标杂A1减产效应最小,且标杂A1在土壤水分充足条件下产量最高。品种遗传特性和土壤水分状况是影响棉纤维品质的主要因素,源库处理对其影响不明显,综合分析,与其他两个品种相比标杂A1的品质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膜下滴灌 源库比 产量和品质 土壤水分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不同矮生型西葫芦品种冠层源库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雷逢进 温祥珍 +5 位作者 李亚灵 王晓民 李灵芝 刘秀丽 刘庆华 韩丽丽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31-837,共7页
国内西葫芦品种有矮生和半矮生两类,半矮生品种是目前保护地主要栽培类型。试验分别以2个半矮生"东葫4号"和"冬玉"及2个矮生品种"长青王3号"和"早青"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大棚西葫芦群... 国内西葫芦品种有矮生和半矮生两类,半矮生品种是目前保护地主要栽培类型。试验分别以2个半矮生"东葫4号"和"冬玉"及2个矮生品种"长青王3号"和"早青"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大棚西葫芦群体冠层、源库特征的影响,以揭示大棚西葫芦高产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从低密度到高密度,半矮生西葫芦品种冠层指标的变化高于矮生品种,叶面积指数(LAI)、源供应能力、库容量的变化呈二次曲线,透光率的变化与LAI趋势相反,源库比随密度由低到高呈线性变化,最适源库比下产量最高。低密度下,LAI较低,漏光损失大,源供应能力、库容量、源库比都较低,库容量小是其产量较低的主要原因;中密度下,不同生育期LAI较高,半矮生品种最大为4.4,矮生品种最大为3.3,冠层底部的透光率较小,半矮生品种平均为12.4%,矮生品种为13.2%,源足、库大且接近最大值,半矮生品种与矮生品种最大源供应能力分别为1 169.8 g.m 2、736.9g.m 2,最大库容量分别为422.4 g.m 2、333.0 g.m 2,源库比接近最适值(半矮生与矮生品种分别为2.62、1.96)是其产量高的主要原因;高密度下,结果前期LAI上升最快,达到峰值后群体底部透光率更低,结果后期下部叶片早衰,LAI下降较快,漏光损失大,源的供应能力成为高密度下限制产量的主导因素。半矮生品种较矮生品种产量高,其冠层有较高较稳的源供应能力是主要因素(半矮生品种的最大源供应能力是矮生品种的1.6倍),保护地生产应选用半矮生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葫芦 密度 冠层特征 源库比 产量
下载PDF
杂交中稻齐穗期下部叶片对结实率的影响与组合间库源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4
16
作者 朱永川 熊洪 +4 位作者 张林 张乃周 郭晓艺 刘茂 徐富贤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25-1231,共7页
以26个杂交中籼迟熟组合为材料,通过齐穗期剪叶及本田密肥、疏株处理,研究了杂交中稻齐穗期下部叶片对结实率的影响与组合间库源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中稻齐穗期倒4以下叶片提高结实率的作用程度在杂交组合间存在较大差异,表现为倒... 以26个杂交中籼迟熟组合为材料,通过齐穗期剪叶及本田密肥、疏株处理,研究了杂交中稻齐穗期下部叶片对结实率的影响与组合间库源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中稻齐穗期倒4以下叶片提高结实率的作用程度在杂交组合间存在较大差异,表现为倒4以下叶片提高结实率的作用与组合间着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当杂交组合群体的着粒数≥185粒/穗时,倒4以下叶片对结实率才有显著作用。原因在于组合间着粒数与单位颖花的绿叶占有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着粒数越多的大穗型组合,其"库""源"矛盾越大,则越需要充分利用倒4以下叶片的光合物质,才能保证籽粒的正常灌浆结实;反之,着粒数较少的中小穗型组合,其光合源相对较充分,顶部3片叶的光合产物基本能满足籽粒的正常灌浆结实,对下部叶片光合物质量的需求量相对较小。此外,倒4以下叶片提高结实率的作用还与本田移栽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植株基部光照强度的改善有利于倒4以下叶片提高结实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齐穗期 下部叶片 结实率 库源结构
下载PDF
直立穗型粳稻品种不同穗位子粒充实度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兴涛 佟晓楠 +3 位作者 呼楠 程海涛 曹萍 吕文彦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1-405,共5页
中国北方直立穗型水稻品种具有与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的新株型稻相似的株型和较高的单产,但与传统弯穗型品种相比,存在子粒充实不良现象。但粒位间子粒充实差异及其改善潜力如何,未有明确结论。为此,比较研究了直、弯两类品种不同穗位... 中国北方直立穗型水稻品种具有与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的新株型稻相似的株型和较高的单产,但与传统弯穗型品种相比,存在子粒充实不良现象。但粒位间子粒充实差异及其改善潜力如何,未有明确结论。为此,比较研究了直、弯两类品种不同穗位子粒的充实差异,并通过自上而下的梯度减库处理来改变源库关系,进而研究直立穗型品种下部弱势粒粒重形成差异。结果表明:整体而言,直立穗品种子粒密度≥1.06的粒数百分比显著低于弯穗品种,并且,直立穗品种的顶端穗位子粒充实度(93.81±4.39)显著高于弯穗品种(85.95±3.06),而下部穗位子粒充实度(62.65±3.23)显著低于弯穗品种(78.68±3.89);直立穗型品种基部一次枝梗子粒千粒重比二次枝梗子粒千粒重重7g,随减库梯度增加,二者均有增加,千粒重差异减少,但二次枝梗子粒千粒重始终极显著低于同一穗位一次枝梗;减库处理能使直立穗型品种基部二次枝梗子粒的胚乳细胞数目增加、分裂速度加快,但是始终达不到顶端一级枝梗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直立穗 子粒充实 减库处理 二次枝梗 源库比例
下载PDF
Yield, Leaf Senescence, and Cry1Ac Expression in Response to Removal of Early Fruiting Branches in Transgenic Bt Cotton 被引量:1
18
作者 DONG He-zhong TANG Wei LI Wei-jiang LI Zhen-huai NIU Yue-hua ZHANG Dong-mei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8年第6期692-702,共11页
Two-year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at Linqing, Yellow River valley of China, to study the plant response to the removal of early fruiting branches in transgenic Bt (Bacillus thuringiensis) cotton (Gossypium ... Two-year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at Linqing, Yellow River valley of China, to study the plant response to the removal of early fruiting branches in transgenic Bt (Bacillus thuringiensis)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L.) from 2003 to 2004. Plants were undamaged and treated by removing two basal fruiting branches (FB) at squaring to form the control and the removal treatment, respectively. The plant height, leaf area (LA), dry weight of fruiting forms (DWFF), the number of fruiting nodes (NFN), photosynthetic (Pn) rate, and levels of leaf chlorophyll (Chl), N, P, K, and Cry lAc protein in main- stem leaves were measured at a 10- or 20-d interval after FB removal, and the sink/source ratio as indicated by NFN/LA and DWFF/LA was determined. FB removal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plant height, LA, and plant biomass in both years. Lint yields were increased 7.5 and 5.2% by removal compared with their controls in 2003 and 2004, respectively.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boll size (5.7 and 5.1%) were also observed in removal than in control for both years. Either NFN/LA or DWFF/LA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by removal before 40 d after removal; however, both NFN/LA and DWFF/LA were significantly enhanced by FB removal at 80 d after removal compared to the untreated control.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fiber quality in the first two harvests between removal and control, but fiber strength and micronarie in the third harvest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y FB removal. In terms of leaf Chl, Pn rate, levels of total N, P, and K in late season, leaf senescence was considerably delayed by FB removal. Levels of CrylAc protein in the fully expanded young leaves were considerably higher in FB-excised plants than in control, indicating FB removal enhanced CrylAc express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yield and quality improvement with FB removal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increased NFN/LA or DWFF/LA in late season and delayed leaf senescence, respectively. FB removal can be a potential 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nch removal Bt cotton Cry lAc protein leaf senescence photosynthetic rate sink/source ratio
下载PDF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in yield formation among two cucumber (Cucumis sativus L.) cultivars and their F1 hybrid? 被引量:1
19
作者 WANG Xiu-juan KANG Meng-zhen +5 位作者 FAN Xing-rong YANG Li-li ZHANG Bao-gui HUANG San-wen Philippe DE REFFYE WANG Fei-yu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7期1789-1801,共13页
To elucidate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differences in yield formation among two parents(P1 and P2) and their F1 hybrid of cucumber, biomass production and whole source–sink dynamics were analyzed using a functio... To elucidate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differences in yield formation among two parents(P1 and P2) and their F1 hybrid of cucumber, biomass production and whole source–sink dynamics were analyzed using a functional–structural plant model(FSPM) that simulates both the number and size of individual organs. Observations of plant development and organ biomass were recorded throughout the growth periods of the plants. The GreenLab Model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in fruit setting, organ expansion, biomass production and biomass allocation. The source–sink parameters were estimated from the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Moreover, a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PSO) was applied to analyze whether the fruit setting is related to the source–sink ratio.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ternal source–sink ratio increased in the vegetative stage and reached a peak until the first fruit setting. The high yield of hybrid F1 is the compound result of both fruit setting and the internal source–sink ratio. The optimization results also revealed that the incremental changes in fruit weight result from the increases in sink strength and proportion of plant biomass allocation for fruits. The model-aided analysis revealed that heterosis is a result of a delicate compromise between fruit setting and fruit sink strength. The organlevel model may provide a computational approach to define the target of breeding by combination with a genetic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UMBER biomass production functional-structural plant model source-sink ratio FRUIT-SETTING PSO HETEROSIS
下载PDF
不同种子大小籽瓜品种叶片光合能力对源库调节的响应
20
作者 李雨 陈丽婷 陈年来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8-74,共7页
为了探讨籽瓜叶片光合能力对源库调节的响应,以种子大小显著不同的3个籽瓜品种为材料,于开花坐果期通过整枝、摘叶、疏果将叶果比分别调整为10、20、30、40、50,并分别于幼果期、果实膨大期、果实成熟期测定叶片叶绿素含量及气体交换速... 为了探讨籽瓜叶片光合能力对源库调节的响应,以种子大小显著不同的3个籽瓜品种为材料,于开花坐果期通过整枝、摘叶、疏果将叶果比分别调整为10、20、30、40、50,并分别于幼果期、果实膨大期、果实成熟期测定叶片叶绿素含量及气体交换速率,收获后测定果实产量。结果表明,籽瓜功能叶叶绿素含量(SPAD值)、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随果实生育期演进逐渐降低,胞间CO2浓度(Ci)逐渐增大。3个供试品种间SPAD、Pn、Gs、Tr和Ci差异显著,大种子品种H26的气体交换参数(Pn、Gs、Ci、Ti)显著低于中等种子品种H14,H14显著低于小种子品种H3,但SPAD和Ci变化规律相反。叶片SPAD、Pn、Gs、Tr均值及其果实生育期降幅均随叶果比增大而显著降低(叶果比50除外),但叶片SPAD值和气体交换参数变化幅度无显著的品种间差异,说明一定范围内降低叶果比能提高叶片光合能力,但摘叶处理或叶果比过高均会加速叶绿素降解,诱发叶片衰老。3个品种单株果实产量随叶果比增大而提高,50(1.18 kg)>40(1.17 kg)和30(1.17 kg)>20(1.16 kg)>10(0.87 kg),H3单株果实产量(0.88 kg)显著低于H26(1.20 kg)和H14(1.25 kg)。以上结果表明,适宜范围的源库比能够提高籽瓜叶片光合能力,延缓叶片衰老,有利于籽瓜果实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籽瓜 光合性能 源库调节 产量 种子大小 叶果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