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方言在地域文化中的价值 被引量:6
1
作者 龚北芳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87-89,共3页
东北文化是具有地域特色的一种文化类型。东北方言是地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东北文化的载体,没有东北方言就没有东北文化。它记录着东北习俗的方方面面,反射着乡风土俗的奇光异彩,同时也映射着东北地域的文化心态。东北方言通过东... 东北文化是具有地域特色的一种文化类型。东北方言是地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东北文化的载体,没有东北方言就没有东北文化。它记录着东北习俗的方方面面,反射着乡风土俗的奇光异彩,同时也映射着东北地域的文化心态。东北方言通过东北文化品牌的运用又传播了东北地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方言 东北文化 东北习俗 二人转
下载PDF
浅析二人台的语言特色 被引量:3
2
作者 杨泽林 张菊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33-36,共4页
二人台是一种极富乡土气息的民间演唱形式,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二人台语言中地方方言色彩浓重,通过对其语言特色进行分析,发现其唱词中存在大量口语化词汇的应用,并且运用了衬字虚词和叠音词,以及谚语、民谣、歇后语等,具有独特... 二人台是一种极富乡土气息的民间演唱形式,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二人台语言中地方方言色彩浓重,通过对其语言特色进行分析,发现其唱词中存在大量口语化词汇的应用,并且运用了衬字虚词和叠音词,以及谚语、民谣、歇后语等,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对其语言风格、语言特色及其方言风貌等方面进行研究,对二人台艺术的抢救、保护、发展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人台 方言 方言特色
下载PDF
新农村和谐语言生活的构建 被引量:3
3
作者 乔倩 关彦庆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24-128,共5页
针对新农村和谐语言生活的构建,从对新农村概念的阐释、构建新农村和谐语言生活背景、分析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到探析农村"二人转"语言表演艺术的特点及"二人转"作为方言的一种表现方式与普通话的重要关系等几个主... 针对新农村和谐语言生活的构建,从对新农村概念的阐释、构建新农村和谐语言生活背景、分析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到探析农村"二人转"语言表演艺术的特点及"二人转"作为方言的一种表现方式与普通话的重要关系等几个主要方面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具体分析"二人转"的语言特点,揭示了方言所发挥的必要的言语交际作用、方言所反映的农村乡土人文气息、方言较普通话的不可替代性。正确认识和处理普通话与方言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构建新农村和谐语言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 和谐语言生活 普通话 方言 二人转
下载PDF
“从当事人的观点”——换一个角度看民间欣赏二人转
4
作者 杨朴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55-57,共3页
"他们"即普通民众与"我们"即精英知识分子和文化官员看二人转的文艺观念是不同的:"我们"从认识、教育和审美的角度看二人转和看"他们"看二人转;"他们"则是从他们的情感需要看二人转... "他们"即普通民众与"我们"即精英知识分子和文化官员看二人转的文艺观念是不同的:"我们"从认识、教育和审美的角度看二人转和看"他们"看二人转;"他们"则是从他们的情感需要看二人转。"从当事人的观点"看,"他们"在二人转的观赏中,既获得了情感的宣泄,又获得了情感的欢乐。二人转虽然在表演上有粗鄙、粗俗、粗陋的东西,但是"他们"所得的并非是这些,而是经由这些观赏得到了情感的释放和欢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事人 二人转 宣泄 欢乐
下载PDF
东北方言在东北民间艺术中的魅力体现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衍婷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38-41,共4页
作为东北民间艺术与地域文化载体的东北方言,具有形象生动、真实质朴、幽默风趣、直白夸张、感情色彩浓厚、表现力及亲和力强等语言艺术特色。东北方言以其独特的审美魅力使东北民间艺术别具一格,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对东北民间艺术与... 作为东北民间艺术与地域文化载体的东北方言,具有形象生动、真实质朴、幽默风趣、直白夸张、感情色彩浓厚、表现力及亲和力强等语言艺术特色。东北方言以其独特的审美魅力使东北民间艺术别具一格,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对东北民间艺术与地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方言 民间艺术 二人转 小品 电视剧
下载PDF
《美姐》——美丽的乡村情爱世界
6
作者 杨波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第4期58-60,共3页
《美姐》展示的乡村世界格外真实、亲切,贴近人心。源于导演郝杰对人物持热爱、尊重、平视的态度,这是一种沉静的、平民化的、真正知识分子的视角。影片着重表现了乡民的情爱生活,同时有机地穿插了寄托民众情感的民间小戏二人台的文化景... 《美姐》展示的乡村世界格外真实、亲切,贴近人心。源于导演郝杰对人物持热爱、尊重、平视的态度,这是一种沉静的、平民化的、真正知识分子的视角。影片着重表现了乡民的情爱生活,同时有机地穿插了寄托民众情感的民间小戏二人台的文化景观,这些信息在以往的华语电影中比较少见。并且,本片的艺术处理与某些现实题材影片比较起来也显得更为熟稔,叙事流畅,表演自然,在风格形式诸因素方面不乏成功的设计。这是一部少见的美丽的新人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题材 原创 情爱生活 二人台 叙事节奏
下载PDF
满族萨满音乐与东北二人转的亲缘关系探析 被引量:8
7
作者 王晓东 《长春大学学报》 2016年第7期108-112,共5页
作为满族祭祀礼乐的萨满音乐与表演艺术的二人转,都是中国东北地区传统音乐文化的典型形态。尽管二者的社会功能各有其用,但从音乐学的角度分析,满族萨满音乐是东北地区的原生性乐种,而二人转音乐是清军入关后,在多种乐种的融合下生成... 作为满族祭祀礼乐的萨满音乐与表演艺术的二人转,都是中国东北地区传统音乐文化的典型形态。尽管二者的社会功能各有其用,但从音乐学的角度分析,满族萨满音乐是东北地区的原生性乐种,而二人转音乐是清军入关后,在多种乐种的融合下生成。研究结果表明,二人转音乐形态中的诸多元素,皆与满族萨满音乐密切相关。本文以二者音乐形态的比较为视角,对其予以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族 萨满音乐 二人转 表演艺术 亲缘关系
下载PDF
文艺生态学视野下的河曲二人台 被引量:6
8
作者 高忠严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8-81,共4页
二人台是流传在晋西北、陕北、内蒙古西部和张家口一带的一种极富乡土气息的民间演唱艺术,它的形成发展深受所在地的地理环境、民俗风情、生活习惯和方言土语的影响。河曲二人台产生于交通闭塞、偏僻落后的自然环境中,其内容多取材于民... 二人台是流传在晋西北、陕北、内蒙古西部和张家口一带的一种极富乡土气息的民间演唱艺术,它的形成发展深受所在地的地理环境、民俗风情、生活习惯和方言土语的影响。河曲二人台产生于交通闭塞、偏僻落后的自然环境中,其内容多取材于民间,植根于当地的地域文化土壤中,演唱的是劳动人民中间的事,听起来亲切动人,极易引起群众的共鸣。从文艺生态学的角度对河曲二人台这一民间演唱艺术以及蕴藏其中的民众情感,进行研究分析,有助于揭示二人台产生、发展、传承流变的根源及其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曲 二人台 文艺 生态系统
下载PDF
从民间文艺到大众文化的身份转换——兼论“刘老根大舞台”二人转的身份焦虑 被引量:4
9
作者 陈迎辉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118-121,共4页
二人转本是东北地方的民间文艺,由于其具有鲜明的娱乐性和狂欢化特点,契合了大众化时代大众的审美趣味和文化诉求,加之赵本山的成功推动,近年呈现出一种大众文化的流行势态。尤其是在"刘老根大舞台"成功的"文化产业"... 二人转本是东北地方的民间文艺,由于其具有鲜明的娱乐性和狂欢化特点,契合了大众化时代大众的审美趣味和文化诉求,加之赵本山的成功推动,近年呈现出一种大众文化的流行势态。尤其是在"刘老根大舞台"成功的"文化产业"运作模式下,二人转已经不再是作为东北民间文艺的二人转,而是一种被"文化工业"制造出来的大众文化,其文化身份也由民间文艺转变成为一种具有中国本土化特征的大众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人转 “刘老根大舞台” 民间文艺 大众文化 本土化 身份
下载PDF
阳高“二人台”的历史与现状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建国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40-43,共4页
阳高"二人台"既有山西的特色,又具有内蒙古的情韵。与山西河曲"二人台"的文雅婉转相比,它爽快利落;与内蒙古"二人台"的粗犷高亢相比,它娓娓动听。以前多对内蒙古"二人台"和河曲"二人台&qu... 阳高"二人台"既有山西的特色,又具有内蒙古的情韵。与山西河曲"二人台"的文雅婉转相比,它爽快利落;与内蒙古"二人台"的粗犷高亢相比,它娓娓动听。以前多对内蒙古"二人台"和河曲"二人台"加以论述,而对阳高"二人台"却少有学者问津。本文试对阳高"二人台"的历史、生存现状与艺术特色等进行研究分析,有助于揭示阳高"二人台"传承流变的根源及其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高“二人台” 民间艺术 创新 发展
下载PDF
数字化时代大同地方戏曲的传承发展路径——以阳高二人台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建国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26-30,35,共6页
数字化时代彻底改变了传统戏曲的生态环境,表现在戏曲观众的锐减与小众化,大同地方戏曲也处于挑战与机遇相并存的关键时期。阳高二人台积极应对数字化挑战,采取微信公众号、互联网平台、创作新剧本等形式进行艺术传承。但目前来看,数字... 数字化时代彻底改变了传统戏曲的生态环境,表现在戏曲观众的锐减与小众化,大同地方戏曲也处于挑战与机遇相并存的关键时期。阳高二人台积极应对数字化挑战,采取微信公众号、互联网平台、创作新剧本等形式进行艺术传承。但目前来看,数字化形式仍较为单一,如何利用现代互联网、数字化新媒体来发扬传统戏曲文化仍然十分迫切,可以采取"培养数字化戏曲传承者、推广多种数字化传播渠道、加强数字化时代下的戏曲教育"的现代革新手段传承二人台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时代 大同地方戏曲 阳高二人台 传统戏曲
下载PDF
“二人转”音乐中的辅调与专调曲牌——吉林地方音乐研究之二 被引量:2
12
作者 翟继峰 刘清明 姜宇丹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182-186,共5页
在当今的中国传统民间音乐中,"二人转"音乐已经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音乐形式与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均折射着吉林省乃至整个东北地域音乐文化的基本特征。二人转的曲牌非常丰富,根据实际应用情况,通常将二人转曲牌分为三类... 在当今的中国传统民间音乐中,"二人转"音乐已经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音乐形式与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均折射着吉林省乃至整个东北地域音乐文化的基本特征。二人转的曲牌非常丰富,根据实际应用情况,通常将二人转曲牌分为三类:主调、辅调、专调。从曲牌分类入手,将二人转音乐中常用的辅调与专调曲牌,从音乐语言的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二人转音乐的曲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人转 辅调曲牌 专调曲牌 落音点 板式
下载PDF
试论陕北二人台的艺术特色 被引量:1
13
作者 雷震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12-14,共3页
陕北二人台的主要艺术特点是故事单纯、情节集中、语言丰富、幽默风趣。它是社会主义戏曲园中一枝土生土长、初吐芬芳的山丹丹花,是陕北二人台与内蒙二人台、山西二人台相互影响的结果,但又独具特色,充满着浓郁的泥土气息。
关键词 陕北二人台 《卖菜》 民间艺术
下载PDF
萨满音乐——东北民族民间音乐之源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明大 《长春大学学报》 2006年第11期77-79,共3页
通过对满族民间音乐与东北汉族民间音乐在旋法、结构、调式、调性、节奏、节拍上的比照,以及对“二人转”音乐起源的论证,进一步从理论上阐明萨满音乐是东北民族民间音乐的源泉。
关键词 萨满音乐 东北民歌 二人转
下载PDF
二人转行话的语用功效
15
作者 骆洋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67-69,共3页
二人转行话,又叫春典、唇典,也叫“徽宗语”,是二人转艺人交流时使用的行业术语和行业隐语。二人转行话具有保护行业利益和机密、获得同行的身份认同、寻求社会认同感、替代忌讳语、确保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提高交流的效率等语用功效。... 二人转行话,又叫春典、唇典,也叫“徽宗语”,是二人转艺人交流时使用的行业术语和行业隐语。二人转行话具有保护行业利益和机密、获得同行的身份认同、寻求社会认同感、替代忌讳语、确保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提高交流的效率等语用功效。二人转行话语用功效的研究一方面有助于深入了解二人转这种民间艺术,另一方面有助于研究和习得二人转行话。二人转行话作为二人转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人转行话 语用功效 二人转艺术
下载PDF
走出异化的怪圈:二人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路 被引量:1
16
作者 卢晓侠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5-8,共4页
近年来,二人转在火爆的同时也遭遇了与大众文化同质化和自身异化的危机,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因子在一定程度上被遗弃。主要表现在:晚会化和商业化;以"说"代"唱",以游戏代叙事;表演低俗。作为承载东北族群文... 近年来,二人转在火爆的同时也遭遇了与大众文化同质化和自身异化的危机,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因子在一定程度上被遗弃。主要表现在:晚会化和商业化;以"说"代"唱",以游戏代叙事;表演低俗。作为承载东北族群文化认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二人转需重拾失落的核心因子,将大众文化因素"化"入自身,变"同质"为"特质";恢复"讲故事"的传统,综合调动唱、舞等各种表现手段;持守自己的文化情操,以健康引领快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人转 非物质文化遗产 核心文化因子
下载PDF
从乡野到舞台:1949年前后东北二人转之转型 被引量:1
17
作者 康健 吴俣蒨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19-22,共4页
二人转作为东北地区独具特色的民俗表演形式,历史悠久,拥有广泛群众基础。1949年前,由于官方压制,二人转一度衰落。1949年后,在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文化理念指导下,二人转艺术获得转型与新生,二人转开始走出乡野,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当... 二人转作为东北地区独具特色的民俗表演形式,历史悠久,拥有广泛群众基础。1949年前,由于官方压制,二人转一度衰落。1949年后,在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文化理念指导下,二人转艺术获得转型与新生,二人转开始走出乡野,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当前,随着人们价值观念、娱乐方式的多元化,二人转再次面临衰落危机,必须充分借鉴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改造的历史经验,传承娱乐化、大众化特色的同时,进一步与时代接轨,努力创新,才能重新焕发艺术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人转 民俗转型 新中国
下载PDF
建立健全河曲二人台档案势在必行 被引量:1
18
作者 辛欣 《山西档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2-44,共3页
二人台,起源于地处黄土高原、黄河之滨素有“民歌之海”美称、鸡鸣三省的河曲。这里的人民能歌善舞,人俊音甜。在这里到处可以听到动人的歌声,正如文字记载,河曲明代就有“户有弦歌新治谱,儿童父老尽歌讴”的场景。由于欣赏者皆为... 二人台,起源于地处黄土高原、黄河之滨素有“民歌之海”美称、鸡鸣三省的河曲。这里的人民能歌善舞,人俊音甜。在这里到处可以听到动人的歌声,正如文字记载,河曲明代就有“户有弦歌新治谱,儿童父老尽歌讴”的场景。由于欣赏者皆为喝黄河水、吃酸捞饭的普通劳动者,故二人台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其表演生动活泼,唱腔洒脱奔放,委婉流畅,历史源远流长,歌声经久不衰,为祖国文化百花园中一朵鲜艳的奇葩,与东北“二人转”相媲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立健全 河曲 二人台 档案 地方戏曲
下载PDF
二人转小帽中展现的东北民俗文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董振邦 夏远力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350-353,共4页
受客观因素的影响,东北地区的民俗在一些方面不同于中原地区。东北二人转小帽是对东北生活的演绎,它能完整客观地展示出东北的民俗和民风。节气文化、节日文化、婚俗文化、饮食文化在东北地区均有地方特色。节日文化和婚俗文化受少数民... 受客观因素的影响,东北地区的民俗在一些方面不同于中原地区。东北二人转小帽是对东北生活的演绎,它能完整客观地展示出东北的民俗和民风。节气文化、节日文化、婚俗文化、饮食文化在东北地区均有地方特色。节日文化和婚俗文化受少数民族习俗影响较大,节气文化和饮食文化受东北气候影响较大。结合东北地区特点,通过二人转小帽客观展示东北民俗文化,分析东北民俗文化的深层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人转 小帽 东北地区 民俗文化
下载PDF
地方戏剧的生存及保护发展——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河曲二人台舞蹈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源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0-133,共4页
传统艺术地方戏曲剧种及其传承团体,在生存空间与发展态势上面临着新的困难与危机。社会的关注度对于地方戏剧的良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河曲二人台为例,实地调查河曲二人台生存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 传统艺术地方戏曲剧种及其传承团体,在生存空间与发展态势上面临着新的困难与危机。社会的关注度对于地方戏剧的良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河曲二人台为例,实地调查河曲二人台生存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弊端及保护和发展措施,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法。通过对河曲二人台舞蹈系统的探究和解析,认为文化消费是地方戏剧赖以生存的第一要素,产业创新是地方戏剧不断注入生命活力的根本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戏剧 河曲二人台 文化消费 产业创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