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模式电生理监测在痉挛型脑瘫患者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张文瑞 何百祥 +1 位作者 廉海平 高巍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53-358,共6页
目的探讨多模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痉挛型脑瘫患者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神经外科接受SPR的痉挛型脑瘫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术中应用脑电双频指数(BIS)、体感诱发电位(SEP)和... 目的探讨多模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痉挛型脑瘫患者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神经外科接受SPR的痉挛型脑瘫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术中应用脑电双频指数(BIS)、体感诱发电位(SEP)和肌电图(EMG)联合监测麻醉深度、脊髓功能、多组肌群的刺激反应,记录并总结术中电生理监测异常、术后离院时手术疗效和并发症情况,以及术后6个月痉挛缓解情况和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8例患者术中BIS参数为60~75,EMG波幅异常1例(5.6%),SEP波幅下降1例(5.6%)。术前双下肢肌张力平均为3.6级,术后为1.4级,下降了2.2级。长期随访有16例(88.9%),其中12例(75%)痉挛完全缓解,4例(25%)明显改善,步态功能改善率10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多模式电生理监测技术是SPR提高手术成功率的有效方法,可提高脊神经后根切除比例的准确率,降低脊髓受损风险,改善不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 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肌电图 体感诱发电位 脑电双频指数
下载PDF
镇静深度对正中神经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夏江玲 齐宗华 +3 位作者 高洁 褚海辰 王世端 王桂娥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5-147,共3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静脉麻醉中,不同镇静深度对正中神经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SEP)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脊柱手术患者30例,ASAⅠ或Ⅱ级。丙泊酚初始效应室靶浓度为0.5μg/ml,3~5min增加一次,增加幅度为每次0.5μg/ml。分别记录清醒时... 目的探讨丙泊酚静脉麻醉中,不同镇静深度对正中神经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SEP)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脊柱手术患者30例,ASAⅠ或Ⅱ级。丙泊酚初始效应室靶浓度为0.5μg/ml,3~5min增加一次,增加幅度为每次0.5μg/ml。分别记录清醒时、意识消失及插管后5min血流动力学及脑电双频指数(BIS)、SSEP各项指标。结果与清醒时比较,意识消失时BIS明显降低,N35波潜伏期无明显变化,N55波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N35、N55波幅均明显降低(P<0.01)。插管后5min,BIS亦明显降低,N35、N55潜伏期均明显延长(P<0.05);N35、N55波幅均明显降低(P<0.01)。BIS值与N55波幅相关系数为0.79。结论在全麻诱导期随着镇静深度增加,正中神经中潜伏期SSEP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N55波幅能够反映镇静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眠 麻醉 正中神经 诱发电位 躯体感觉 脑电双频指数
下载PDF
多模式电生理监测在颈椎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廉海平 张文瑞 +1 位作者 高巍 何百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67-374,共8页
目的探讨多模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颈椎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神经外科接受颈椎手术的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在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下控制麻醉深度,颈椎高位病变采用体感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 目的探讨多模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颈椎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神经外科接受颈椎手术的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在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下控制麻醉深度,颈椎高位病变采用体感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肌电图(EMG)监测;颈椎低位神经脊髓损伤采用SEP、MEP和EMG联合监测,记录并总结术中电生理监测异常、术后离院时及术后6个月手术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12例患者术中BIS参数为45~60,MEP波幅下降9例(8.0%),SEP波幅下降4例(3.6%),EMG波幅异常5例(4.5%),BAEP波幅下降4例(3.6%),没有因监测显著异常而终止手术。112例患者术毕较术前比较,44例(39.3%)SEP、MEP波幅变化不大,35例(31.3%)SEP波幅轻度上升,2例(1.8%)轻度下降;24例(21.4%)MEP波幅轻度升高,7例(6.3%)轻度下降。术后离院时及术后6个月未出现新的神经障碍。结论多模式电生理监测在术后即刻表现出受损神经的电生理活动恢复情况,为神经功能恢复提供客观依据,同时可有效预防和降低医源性脊髓和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手术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运动诱发电位 体感诱发电位 肌电图 脑电双频指数
下载PDF
慢性酒精中毒脑病患者脑电图与体感诱发电位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梁勇 《临床研究》 2017年第4期181-182,共2页
目的分析慢性酒精中毒脑病患者的各类神经功能状况与不同检测对于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酒精中毒脑病患者共70例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在该时间段参与体检的健康人群共70例为健康组.分别检... 目的分析慢性酒精中毒脑病患者的各类神经功能状况与不同检测对于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酒精中毒脑病患者共70例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在该时间段参与体检的健康人群共70例为健康组.分别检测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脑电图波动状况、脑干诱发电位指标状况与体表感觉诱发电位指标的改变.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脑干诱发电位指标与体表感觉诱发电位指标不同波的潜伏期都比健康组人群高,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脑电异常率非常高,其中中度异常的比例最高,以0慢波为主.结论通过检测慢性酒精中毒脑病患者的脑电图波动状况、脑干诱发电位指标状况与体表感觉诱发电位指标的改变,可判断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为进一步的治疗与干预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酒精中毒脑病 神经功能 脑干诱发电位指标 潜伏期 体表感觉诱发电位指标
下载PDF
体感诱发电位在急性脑卒中后的变化观察和意义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建民 周竹娟 郑健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9年第6期497-499,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患者体感诱发电位(SEP)改变特点,评价其对于脑功能监测的价值。方法对58例脑梗死、27例脑出血和1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检测发病后不同时期(1~12d)SEP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改变,结合中国卒中...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患者体感诱发电位(SEP)改变特点,评价其对于脑功能监测的价值。方法对58例脑梗死、27例脑出血和1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检测发病后不同时期(1~12d)SEP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改变,结合中国卒中量表评分(CSS)、Barthel指数、Glasgow-Pittsburgh昏迷量表评分以及颅脑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与临床神经功能缺失的关系。25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发病后4d内各型脑卒中患者的SEP—P15、N20、P25和P40峰潜伏期较正常对照显著延长(P〈0.01)。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发病后4d内SEP异常率高于发病后5~12d测定结果。发病后4d内,幕下脑出血和后循环脑梗死患者SEP—N20峰潜伏期与其病灶大小呈正相关(P〈0.01)。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SEP—N20峰潜伏期与其血清NSE水平和CSS评分呈正相关(P〈0.01)。各型脑卒中患者SEP—N20峰潜伏期与其Glasgow-Pittsburgh昏迷量表评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SEP—N20峰潜伏期异常反映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脑损伤和神经功能缺失严重程度,并可作为评估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昏迷程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体感诱发电位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Bar—thel指数 Glasgow-Pittsburgh昏迷评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