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锂离子电池LiMn2O4/石墨电极放电过程中扩散极化的仿真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凯 汤依伟 +5 位作者 邹忠 程昀 宋文锋 贾明 卢海 张治安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235-2242,共8页
针对扩散极化及其影响因素,以LiMn2O4/石墨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基于一维电化学模型开展了其放电过程中扩散极化的数值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在放电过程中,正负电极均存在固、液相扩散极化,且随着放电过程的深入,固、液相扩散极化均在增... 针对扩散极化及其影响因素,以LiMn2O4/石墨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基于一维电化学模型开展了其放电过程中扩散极化的数值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在放电过程中,正负电极均存在固、液相扩散极化,且随着放电过程的深入,固、液相扩散极化均在增大。电极活性物质颗粒粒径对固相扩散过程影响显著,减小活性物质颗粒粒径能有效地降低固相扩散极化。当正、负极活性物质颗粒粒径分别由10和12μm减小到5和6μm,在1C放电1 800 s时,颗粒表面和中心的锂离子浓度差分别降低至原来的25.35%和25.07%;当正、负极活性物质颗粒分别由10和12μm增加至20和24μm时,颗粒表面和中心的锂离子浓度差分别增加至原来的391.66%和266.96%。电极厚度是影响液相扩散极化的一个主要因素,厚度的减小能够缩短液相扩散的路径,从而减小电极的液相扩散极化。当正、负极电极厚度分别由90和60μm增加至112.5和75μm,在1C放电1 800 s时,厚度方向的最大锂离子浓度差与平均浓度的比值相应地由14.05%和1.71%增加至19.54%和2.61%;当正、负极厚度分别由90和60μm减小至67.5和45μm时,厚度方向的最大锂离子浓度差与平均浓度的比值分别由14.05%和1.71%减小至8.72%和0.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仿真 电化学模型 固相扩散 液相扩散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连接技术研究现状 被引量:7
2
作者 郭磊磊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6-9,共4页
综述了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各种先进连接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各种连接方式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并对今后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连接技术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 SIC_P/AL复合材料 熔化焊 固相焊 扩散连接 钎焊
下载PDF
Al-Cu合金凝固微观组织的三维模拟及优化 被引量:7
3
作者 卜晓兵 李落星 +2 位作者 张立强 朱必武 王水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195-2201,共7页
采用CA-FE模型,对同一铸件不同尺寸的Al-2%Cu合金凝固微观组织进行三维模拟及预测,并引入空位形成能对固相扩散系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铸件直径分别为20、40和60 mm时,柱状晶占总晶体比率分别为65.2%、52.1%和21.4%,逐渐减少,而等... 采用CA-FE模型,对同一铸件不同尺寸的Al-2%Cu合金凝固微观组织进行三维模拟及预测,并引入空位形成能对固相扩散系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铸件直径分别为20、40和60 mm时,柱状晶占总晶体比率分别为65.2%、52.1%和21.4%,逐渐减少,而等轴晶所占比率逐渐增加;当换热系数由500 W/(m2.K)增大到5 000 W/(m2.K)时,同一铸件中不同直径的铸件凝固组织中柱状晶组织比例显著增大。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等轴晶和柱状晶的分布位置、比例和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合金 3D元胞自动机 固相 扩散系数 凝固组织
下载PDF
高铁铝土矿还原过程中的碱耗机理 被引量:6
4
作者 胡文韬 王化军 +3 位作者 孙传尧 季春伶 何洋 王翠玲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95-1603,共9页
采用化学分析,XRD,SEM和EDS等方法研究Na2O在产物中的分布及赋存状态,分析影响碱耗的因素和机理,有助于制定合理的工艺条件,降低成本和保护环境。从Na2CO3晶体的结构和能量变化角度研究熔融促进Na2O扩散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扩散损失的... 采用化学分析,XRD,SEM和EDS等方法研究Na2O在产物中的分布及赋存状态,分析影响碱耗的因素和机理,有助于制定合理的工艺条件,降低成本和保护环境。从Na2CO3晶体的结构和能量变化角度研究熔融促进Na2O扩散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扩散损失的Na2O占总损失的87.76%,其中,43.60%属于固相扩散,56.40%属气相扩散。固相扩散量随物料与容器间的Na2O质量分数差的增加而显著提高,而气相扩散则不受到影响。还原性气氛增强、还原时间延长、温度升高以及物料含Fe2O3和Al2O3会导致Na2O扩散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矿 固相扩散 气相扩散 碱耗 直接还原
下载PDF
SiC表面固相反应涂层 被引量:5
5
作者 汤文明 郑治祥 +1 位作者 丁厚福 金志浩 《矿冶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9-71,76,共4页
烧结致密的α SiC片在埋入Cr粉中 ,并经 110 0℃在静态真空环境中高温处理 1h后 ,在其表面形成厚度约 5 μm均匀、致密的涂层。涂层是由Cr的硅化物Cr3Si和碳化物Cr7C3、Cr2 3C6 构成 ,为层状结构 ,其相排列顺序为SiC Cr3Si +Cr7C3 Cr7C3... 烧结致密的α SiC片在埋入Cr粉中 ,并经 110 0℃在静态真空环境中高温处理 1h后 ,在其表面形成厚度约 5 μm均匀、致密的涂层。涂层是由Cr的硅化物Cr3Si和碳化物Cr7C3、Cr2 3C6 构成 ,为层状结构 ,其相排列顺序为SiC Cr3Si +Cr7C3 Cr7C3 Cr2 3C6 Cr。SiC与Cr间的固相反应受Cr在涂层中向SiC反应界面的扩散控制。在热震实验中 ,SiC表面涂层结合仍十分紧密 ,没有出现剥落或产生裂纹 ,说明SiC表面涂层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反应 涂层 固相扩散 热稳定性 碳化硅 金属基复合材料 粉末冶金
下载PDF
镁橄榄石合成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陈勇 袁磊 +1 位作者 刘涛 于景坤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1-113,122,共4页
以分析纯氧化镁、高纯熔融石英以及电熔镁砂颗粒为原料,研究了固相法合成镁橄榄石的反应动力学.利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研究了合成温度和保温时间对镁橄榄石生成速率的影响,分析了MgO与SiO2的反应机理.根据实验结果,建立... 以分析纯氧化镁、高纯熔融石英以及电熔镁砂颗粒为原料,研究了固相法合成镁橄榄石的反应动力学.利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研究了合成温度和保温时间对镁橄榄石生成速率的影响,分析了MgO与SiO2的反应机理.根据实验结果,建立了1 100~1 300℃下MgO与SiO2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并求出了表观反应活化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合成温度的提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镁橄榄石生成率逐渐增加.在反应初期,MgO与SiO2反应生成了镁橄榄石和顽火辉石,在合成反应中后期时Mg2+通过产物层扩散而进一步反应,MgO与SiO2反应合成镁橄榄石的反应过程由Mg2+扩散所控制,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220±20)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橄榄石 固相反应 动力学 扩散控制 反应机理
下载PDF
Y掺杂的V基固溶体膜的结构和氢渗透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陆永鑫 王凤 +5 位作者 龙乾新 杜勇 张艳丽 李家丞 吴晨曦 王仲民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222-2233,共12页
V基固溶体合金具有较高的氢溶解度和氢渗透速率,但氢分离应用存在氢脆和高温内扩散问题。本研究制备了V_(92−x)Fe_(8)Y_(x)、V_(92−x)F_(e)4Pd_(4)Y_(x)(x=0,0.2)合金,探讨Y掺杂(0.2%)对V基固溶体合金结构和氢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V基固溶体合金具有较高的氢溶解度和氢渗透速率,但氢分离应用存在氢脆和高温内扩散问题。本研究制备了V_(92−x)Fe_(8)Y_(x)、V_(92−x)F_(e)4Pd_(4)Y_(x)(x=0,0.2)合金,探讨Y掺杂(0.2%)对V基固溶体合金结构和氢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Y掺杂的V基固溶体偏析出第二相,V_(91.8)Fe_(8)Y_(0.2)合金偏析出富Y的Y-V化合物,V_(91.8)Fe_(4)Pd_(4)Y_(0.2)偏析出富Pd的Pd-Y-V化合物相。Y掺杂降低了合金的氢溶解度,提高了抗氢脆性能。V_(91.8)Fe_(4)Pd_(4)Y_(0.2)膜片氢渗透系数为5.93×10^(−8)mol∙m^(−1)∙s^(−1)∙Pa^(−0.5)(723 K),大约是纯Pd膜氢渗透系数的4倍。高温氢渗透持久性测试后(723 K,10 h),V_(92)Fe_(8)和V_(92)Fe_(4)Pd_(4)膜片氢通量均降到0,V91.8Fe4Pd4Y0.2膜片氢通量保持为8.28×10^(−6)mol∙m^(−1)∙s^(−1)。结构分析表明,微量Y掺杂(0.2%)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渗氢过程中Pd膜与V基底互扩散现象,进而改善高温下膜片氢渗透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基固溶体 Y掺杂 偏析相 互扩散 氢渗透系数
下载PDF
固相扩散提升化学包覆银氧化锡材料的电性能试验
8
作者 张晓辉 饶其峰 卢小东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23年第10期19-21,共3页
采用固相扩散工艺对化学包覆后的银氧化锡粉末进行处理,用等静压、烧结、挤压、拉丝等加工工艺对材料进行加工,将其与未经过固相扩散工艺的化学包覆银氧化锡材料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以及电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固相扩散银氧化锡材... 采用固相扩散工艺对化学包覆后的银氧化锡粉末进行处理,用等静压、烧结、挤压、拉丝等加工工艺对材料进行加工,将其与未经过固相扩散工艺的化学包覆银氧化锡材料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以及电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固相扩散银氧化锡材料组织的均匀性以及电性能均有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氧化锡 化学包覆 固相扩散 电性能 电工合金
下载PDF
Time-frequency analysis of Li solid-phase diffusion in spherical active particles under typical discharge modes 被引量:3
9
作者 Qiu-An Huang Yuxuan Bai +5 位作者 Liang Wang Juan Wang Fangzhou Zhang Linlin Wang Xifei Li Jiujun Zhang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4期209-224,共16页
Li transient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in spherical active material particles can affect the maximum power density and the safe operating regime of the electric vehicles(EVs). On one hand, the quasiexact/exact soluti... Li transient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in spherical active material particles can affect the maximum power density and the safe operating regime of the electric vehicles(EVs). On one hand, the quasiexact/exact solution obtained in the time/frequency domain is time-consuming and just as a reference value for approximate solutions;on the other hand, calculation errors and application range of approximate solutions not only rely on approximate algorithms but also on discharge modes. For the purpose to track the transient dynamics for Li solid-phase diffusion in spherical active particles with a tolerable error range and for a wide applicable range, it is necessary to choose optimal approximate algorithms in terms of discharge modes and the nature of active material particles. In this study, approximation methods,such as diffusion length method, polynomial profile approximation method, Padé approximation method,pseudo steady state method, eigenfunction-based Galerkin collocation method, and separation of variables method for solving Li solid-phase diffusion in spherical active particles are compared from calculation fundamentals to algorithm implementation. Furthermore, these approximate solutions are quantitatively compared to the quasi-exact/exact solution in the time/frequency domain under typical discharge modes, i.e., start-up, slow-down, and speed-up.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e viewpoint of time-frequency analysis offer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n how to track Li transient concentration profile in spherical active particles with a high precision and for a wide application range. In turn, optimal solutions of Li solid diffusion equations for spherical active particles can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in predicting safe operating regime and estimating maximum power for automotive batte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 solid-phase diffusion Discharge mode Approximate algorithm Quasi-exact/exact solution Time-frequency analysis
下载PDF
Understanding solid phase diffusion-bonding process of Ni(000)/-Al_(2)O_(3)(0001) interface
10
作者 Qicheng Chen De Qin +2 位作者 Liang Ouyang Xupan Yang Yingjin Zhang 《Energy Storage and Saving》 2023年第3期495-502,共8页
The dynamic process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olid phase diffusion-bonding of interfacial atoms at high tempera-tures and the effect of that on bonding strength of Ni(111)/)/-Al_(2)O_(3)(0001)interface were investigat... The dynamic process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olid phase diffusion-bonding of interfacial atoms at high tempera-tures and the effect of that on bonding strength of Ni(111)/)/-Al_(2)O_(3)(0001)interface 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 molecular dynamics.It is shown that atomic diffusion occurs at the Ni/Al_(2)O_(3) interface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from 698 K to 1,098 K,and proceeds mainly from the Ni side to the ) Al_(2)O_(3) side.The interface was previously reconstructed by solid bonding below the melting temperature,leading to the amorphization of the interface.Be-sides,the intermetallic complexes such as Al_(m)Ni_(n)(e.g.,AlNi_(3)),metal oxide NiO and Ni-Al-O bonds were formed gradually during the diffusion process of atoms.The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the Ni-Al,Ni-O,and Ni-Al-O bonds are revealed.Based on the reconstructed structure,the adhesion effort at the interface is compared.The higher the temperature,the larger the bond number and the higher the interfacial bonding streng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id phase diffusion-bonding Electron transport Interface reconstruction Adhesive strength of interface
原文传递
固相扩散反应制备TiC致密陶瓷层增强灰铸铁基表面复合材料 被引量:3
11
作者 樊少忠 钟黎声 付永红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123-126,131,共5页
利用钛板复合与原位反应相结合的方法,在灰口铸铁表面制备了TiC致密陶瓷层增强灰口铸铁表面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反应过程中各元素的分布及扩散过程、扩散动力学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灰口铸铁表面TiC致密陶瓷层的形成主... 利用钛板复合与原位反应相结合的方法,在灰口铸铁表面制备了TiC致密陶瓷层增强灰口铸铁表面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反应过程中各元素的分布及扩散过程、扩散动力学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灰口铸铁表面TiC致密陶瓷层的形成主要依靠钛板中的Ti原子和石墨片中溶解析出的C原子的扩散与原位反应。TiC陶瓷层的厚度与保温时间之间满足抛物线关系,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陶瓷层的生长速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反应 TiC致密陶瓷层 动力学 固相扩散
下载PDF
亚0.1μm栅长CMOS器件和电路的研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文安 黄如 张兴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83-588,共6页
利用侧墙图形转移实现亚 0 .1μm栅线条 ,重掺杂多晶硅做固相扩散源实现 CMOS晶体管超浅源漏扩展区 ,并且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成功实现了栅长约为 84 .6 nm的 CMOS器件和电路 .报道了利用重掺杂多晶硅固相扩散同时实现 CMOS源漏扩展区... 利用侧墙图形转移实现亚 0 .1μm栅线条 ,重掺杂多晶硅做固相扩散源实现 CMOS晶体管超浅源漏扩展区 ,并且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成功实现了栅长约为 84 .6 nm的 CMOS器件和电路 .报道了利用重掺杂多晶硅固相扩散同时实现 CMOS源漏扩展区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墙图形转移技术 固相扩散 源漏扩展区
下载PDF
Ultrahigh hardness of carbon steel surface realized by novel solid carburizing with rapid diffusion of carbon nanostructures
13
作者 Qing Tao Jian Wang +4 位作者 Liming Fu Zheng Chen Chengjin Shen Dekun Zhang Zhi Sun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0期1210-1218,共9页
In this study, a novel rapid solid carburizing process with a large diffusion depth using nano-diamonds(NDs) was conducted for low carbon steel. Changes of annealed NDs were obtained by Raman spectroscopy and transm... In this study, a novel rapid solid carburizing process with a large diffusion depth using nano-diamonds(NDs) was conducted for low carbon steel. Changes of annealed NDs were obtained by Raman spectroscopy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and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NDs experience a stripping process before a special solid-reaction with surface iron atoms from steel substrate. Onionlike carbon(OLC) derived from the annealed NDs provided broken graphitic ribbons as carbon sources that accelerated the rate of adsorption and diffusion. Examination of the surface layer at equilibrium using TEM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 also revealed the special state of carbon, and an ultrafine mixed phase microstructure was obtained by rapid solid-phase transformation. As a result, a surface hardened layer with ultrahigh hardness and a smooth transition region were realized. We believe that these kinds of diamond or graphitic structures with high activity states have an important influence not only on adsorption and diffusion but also on this special solid-phase trans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id carburizing Onion-like carbon(OLC) diffusion solid-phase transformation Ultrahigh hardness
原文传递
Ni粉对层状MgNiTi储氢合金相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贾少奇 王百帅 +2 位作者 张欢 罗旭东 周宁宁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6-138,146,共4页
为进一步提高Mg_2Ni型储氢材料的性能,利用Mg锭、Ni粉及Ti粉在高温下发生固相扩散反应制得了具有层状结构的MgNiTi储氢合金,该层状结构主要由Ni_3Ti_4相和Mg_3TiNi_2相包裹Mg_2Ni相内核构成。研究了加入不同的预合成Ni粉对合金相结构和... 为进一步提高Mg_2Ni型储氢材料的性能,利用Mg锭、Ni粉及Ti粉在高温下发生固相扩散反应制得了具有层状结构的MgNiTi储氢合金,该层状结构主要由Ni_3Ti_4相和Mg_3TiNi_2相包裹Mg_2Ni相内核构成。研究了加入不同的预合成Ni粉对合金相结构和电化学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Ni粉中含有少量Ni O有助于增加合金的电化学容量,而Ni粉比重的变化会影响其与Mg锭及Ti粉的反应活性,从而改变层状MgNiTi储氢合金的相组成,其中Mg∶Ni∶Ti摩尔配比为2∶1∶1时,电化学容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扩散 镁基储氢合金 Ni粉 层状结构 电化学容量
下载PDF
高压下的固态反应非晶化
15
作者 严志华 陈红 +3 位作者 黄新明 王文魁 李金峰 王煜明 《高压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57-62,共6页
本文首次把压力引入固态反应非晶化过程,报道了Ni_(50)Ti_(50)多层膜在不同压力下低温退火后的X射线衍射结果。根据压力对反应热力学及动力学过程可能产生的影响,作者对所得结果作出分析,认为在2GPa以上压力下,反应未能进行的原因是高... 本文首次把压力引入固态反应非晶化过程,报道了Ni_(50)Ti_(50)多层膜在不同压力下低温退火后的X射线衍射结果。根据压力对反应热力学及动力学过程可能产生的影响,作者对所得结果作出分析,认为在2GPa以上压力下,反应未能进行的原因是高压抑制了原子的低温快速扩散。提出在Ni-Ti系固态反应非晶化中,受抑制的扩散过程符合薄膜扩散的B类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反应 非晶相 薄膜扩散 高压 多层膜
下载PDF
多物理场耦合作用下烧结颈长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
16
作者 谭树林 张晓敏 +1 位作者 赵志鹏 邬周志 《粉末冶金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20,共6页
通过建立一套热-力-扩散全耦合方程并结合相场法模拟了固态烧结微结构演化,以研究烧结过程中驱动力与颈部生长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相对颈部半径与烧结时间遵循负幂指数关系,全耦合情况下,应变梯度耦合项起主要作用,温度梯度耦合项的... 通过建立一套热-力-扩散全耦合方程并结合相场法模拟了固态烧结微结构演化,以研究烧结过程中驱动力与颈部生长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相对颈部半径与烧结时间遵循负幂指数关系,全耦合情况下,应变梯度耦合项起主要作用,温度梯度耦合项的影响较小;随着烧结颈部长大,颈部曲率迅速减小,烧结驱动力大幅降低。对比不同扩散迁移率下颈部相对半径的生长速率与烧结颈长驱动力关系曲线可以得出动力学方程,方程表明,颈部相对半径生长速率等于烧结颈长驱动力的k0次幂与扩散迁移率有关的物性参数CM之积。烧结颈长驱动力仅与颈部形态相关,与烧结速度和烧结历程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烧结 热力扩散耦合 烧结驱动力 形态演化 相场模型
原文传递
非晶硅和非晶硅锗薄膜的金属诱导结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光伟 张建民 +1 位作者 倪晓昌 李莉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6-366,共11页
分析了金属Ni、Al诱导非晶Si及非晶SiGe薄膜结晶的条件、特点和机理。简要介绍了金属诱导结晶相对于其它一些结晶工艺的优势及其在薄膜晶体管中的应用。概述了影响诱导结晶速率和薄膜微结构的诸多因素,如热处理条件和外加电场等。对电... 分析了金属Ni、Al诱导非晶Si及非晶SiGe薄膜结晶的条件、特点和机理。简要介绍了金属诱导结晶相对于其它一些结晶工艺的优势及其在薄膜晶体管中的应用。概述了影响诱导结晶速率和薄膜微结构的诸多因素,如热处理条件和外加电场等。对电场增强金属诱导横向结晶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适当强度的电场可显著加快横向诱导结晶的速率,但更强电场则会降低该速率,基于电迁移效应对该现象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诱导结晶 金属诱导横向结晶 固相反应 扩散 电场增强横向诱导结晶 成核激活能 晶粒生长
下载PDF
钛酸锂/石墨烯复合材料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18
作者 庄晓东 李荣兴 +3 位作者 俞小花 谢刚 和晓才 徐庆鑫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659-4665,共7页
通过固相法制备出钛酸锂(LTO)样品,再将LTO和氧化石墨烯通过水热法制得钛酸锂/还原石墨烯复合材料(LTO-RGO)。通过XRD、SEM、TEM对材料的结构、形貌进行表征,并进行充放电性能测试、交流阻抗测试来检测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石墨烯对... 通过固相法制备出钛酸锂(LTO)样品,再将LTO和氧化石墨烯通过水热法制得钛酸锂/还原石墨烯复合材料(LTO-RGO)。通过XRD、SEM、TEM对材料的结构、形貌进行表征,并进行充放电性能测试、交流阻抗测试来检测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石墨烯对钛酸锂进行包覆处理不影响钛酸锂材料的晶型结构、无杂相出现。钛酸锂/石墨烯复合材料表现出了比钛酸锂材料更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0.2C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为208.7mA·h/g,5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8.10%;20C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为136.1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法 水热法 氧化石墨烯 倍率循环 交流阻抗 扩散系数
下载PDF
基于铜铟微纳米层常温超声辅助瞬态固相键合技术
19
作者 肖金 翟倩 +3 位作者 周艳琼 李武初 陈基松 王超超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12-319,共8页
目的采用针状形貌铜铟微纳米层和超声能量,在常温下实现键合互连,保证互连的可靠性,从而解决传统回流焊工艺因高温引发的高热应力、信号延迟加剧等问题。方法将镀有铜铟微纳米层的基板表面作为键合偶,对键合接触区域施加超声能量和一定... 目的采用针状形貌铜铟微纳米层和超声能量,在常温下实现键合互连,保证互连的可靠性,从而解决传统回流焊工艺因高温引发的高热应力、信号延迟加剧等问题。方法将镀有铜铟微纳米层的基板表面作为键合偶,对键合接触区域施加超声能量和一定压力,实现2块铜铟基板的瞬态固相键合。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XRD)、焊接强度测试仪等分析键合界面处的显微组织、金属间化合物及剪切强度,并对键合界面进行热处理。结果在超声作用和较小的压力下,铜铟微锥阵列结构相互插入,形成了稳定的物理阻挡结构。键合界面处的薄铟层在超声能量作用下,其原子快速扩散转变为金属间化合物Cu2In。Cu2In是一种优质相,具有良好的塑性,有利于提高互连强度。当键合界面铟层的厚度为250 nm,键合压力为7 MPa,键合时间为1 s时,获得了相对最佳的键合质量,同时键合界面孔洞消失。热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固相键合技术无需额外进行热处理,就能获得良好的键合强度。结论铜铟微纳米针锥的特殊形貌及超声波能量的引入,使键合在室温条件下即可瞬间完成,键合质量良好,可以获得较小的键合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固相键合 铜−铟微纳米 键合强度 扩散
下载PDF
Co/a-GeSi/Ti/Si多层薄膜固相反应外延生长CoSi_2薄膜
20
作者 徐蓓蕾 屈新萍 +5 位作者 韩永召 茹国平 李炳宗 W.Y.Cheung S.P.Wong Paul K.Chu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9-154,共6页
研究了在 Co/Ti/Si结构中加入非晶 Ge Si层对 Co Si2 /Si异质固相外延的影响 ,用离子束溅射方法在Si衬底上制备 Co/Ge Si/Ti/Si结构多层薄膜 ,通过快速热退火使多层薄膜发生固相反应。采用四探针电阻仪、AES、XRD、RBS等方法进行测试。... 研究了在 Co/Ti/Si结构中加入非晶 Ge Si层对 Co Si2 /Si异质固相外延的影响 ,用离子束溅射方法在Si衬底上制备 Co/Ge Si/Ti/Si结构多层薄膜 ,通过快速热退火使多层薄膜发生固相反应。采用四探针电阻仪、AES、XRD、RBS等方法进行测试。实验表明 ,利用 Co/Ge Si/Ti/Si固相反应形成的 Co Si2 薄膜具有良好的外延特性和电学特性 ,Ti中间层和非晶 Ge Si中间层具有促进和改善 Co Si2 外延质量 ,减少衬底耗硅量的作用。Ge原子的存在能够改善外延 Co Si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硅化物 固相外延 扩散阻挡层 晶格失配 Co/Ti/Si结构 钴钛硅化合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