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车用固态锂电池研究进展及产业化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武佳雄 王曦 +2 位作者 徐平红 宗磊 朱星宝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02-405,共4页
目前新能源汽车用锂离子电池大多采用液态电解质,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胀气、析锂、内短路等安全问题,严重的还会引起爆炸。固态电池是解决液态电池安全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它采用固态电解质作为锂离子的传输介质,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 目前新能源汽车用锂离子电池大多采用液态电解质,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胀气、析锂、内短路等安全问题,严重的还会引起爆炸。固态电池是解决液态电池安全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它采用固态电解质作为锂离子的传输介质,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能够抑制锂支晶的生长,防止内短路。另外,固态电池可以采用锂金属负极,实现电池更高的能量密度。世界各国纷纷布局固态电池研发,从固态电解质研发、电极-电解质界面和电池体系等方面开展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以车用固态电池的发展为主线,从车用动力电池需求、固态电池研究进展、应用现状等方面介绍了动力电池固态化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固态电池 固态电解质膜 界面
下载PDF
电化学法海水提锂研究进展
2
作者 马来波 路绍琰 +6 位作者 武海虹 孙康瑞 骆碧君 王亮 王玉琪 张琦 黄西平 《盐湖研究》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15-124,共10页
海洋中锂资源的提取利用对于保障我国资源安全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相较于其他海水提锂方法,电化学法提锂的最大优势是具备更快速且可控的提锂速率,电化学法提锂在海水提锂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目前研究的热点是活性电极提锂(LiFePO_(4... 海洋中锂资源的提取利用对于保障我国资源安全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相较于其他海水提锂方法,电化学法提锂的最大优势是具备更快速且可控的提锂速率,电化学法提锂在海水提锂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目前研究的热点是活性电极提锂(LiFePO_(4)电极、LiMn2O_(4)电极)和固态电解质膜提锂,文章对电化学法提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海水提锂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提锂 电化学法 活性电极提锂 固态电解质膜
下载PDF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薄膜的室温干法制备和全固态电池性能
3
作者 胡文 李柱 +1 位作者 刘妍娜 肖亮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19-1627,共9页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具有高室温离子电导率,但机械强度差难以形成实用电解质层。因此,提出聚合物粘接剂预纤维化的策略,实现了硫化物电解质复合膜的室温干法制备提升了全固态电池的性能。通过PTFE乳液破乳干燥制备了预纤维化的PTFE干粉,采...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具有高室温离子电导率,但机械强度差难以形成实用电解质层。因此,提出聚合物粘接剂预纤维化的策略,实现了硫化物电解质复合膜的室温干法制备提升了全固态电池的性能。通过PTFE乳液破乳干燥制备了预纤维化的PTFE干粉,采用Li6PS5Cl电解质和纤维化PTFE在室温辊压下成功制备了超薄(~35μm)和高离子电导率(3.17 mS/cm)的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复合膜。采用铌酸锂包覆的钴酸锂(LCO@LNO)为正极材料,通过室温干法工艺,制备了正极材料、硫化物电解质、导电剂的复合正极薄膜。通过超薄锂铟合金、电解质复合膜、正极复合膜的简单堆叠,制备了全固态薄膜电池,实现了正极材料134.1 mAh/g的可逆比容量,全电池188Wh/kg的比能量和100次的稳定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法工艺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 固态电解质薄膜 全固体电池 薄膜电池
下载PDF
ETPTA复合PVDF-HFP基聚合物固态电解质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4
作者 浑前坤 贠淑宏 +4 位作者 卢炫安 史雪利 王玉莹 沈鹏程 梁兴华 《广西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11-117,共7页
固态电池因其优异的性能备受关注,但是与传统的液态电池相比,离子传输能力偏弱,原因是固-固界面离子传输困难。本文制备了以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为基的固态电解质膜,并探究PVDF-HFP和增塑剂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ET... 固态电池因其优异的性能备受关注,但是与传统的液态电池相比,离子传输能力偏弱,原因是固-固界面离子传输困难。本文制备了以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为基的固态电解质膜,并探究PVDF-HFP和增塑剂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ETPTA)质量比为1.0∶0.3、1.0∶0.4、1.0∶0.5时对电解质膜离子传输的影响,并组装成以磷酸铁锂为正极、锂片为负极的固态电池,研究其电化学性能。研究发现:当PVDF-HFP和ETPT质量比为1.0∶0.4时,锂离子迁移数达0.89,电化学窗口可达4 V,离子电导率达到8×10^(-5)S/cm,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将质量比为1.0∶0.4的电解质膜装配成固态电池,经过激活之后,首先在0.1C的倍率下进行测试,首圈充电比容量为133 m A·h/g,首圈放电比容量为129 m A·h/g,在20圈循环测试后,放电比容量也能保持在120 mA·h/g以上,容量保持率为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PTA PVDF-HFP 固态电解质膜 性能研究 离子电导率
下载PDF
深度除湿技术在低湿行业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爱征 黄宗华 +1 位作者 杨英英 李先庭 《暖通空调》 2023年第9期1-11,共11页
湿度控制对工业生产有着重要意义。在锂电池、制药、食品等行业中,低湿环境是产业有效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首先调研了相关低湿行业的除湿需求;然后介绍了为保障低湿环境需求而常用的深度除湿技术,包括冷冻除湿、液体吸收除湿、固体吸... 湿度控制对工业生产有着重要意义。在锂电池、制药、食品等行业中,低湿环境是产业有效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首先调研了相关低湿行业的除湿需求;然后介绍了为保障低湿环境需求而常用的深度除湿技术,包括冷冻除湿、液体吸收除湿、固体吸附除湿、膜除湿及多技术联合除湿,并针对低湿环境需求与除湿技术进行了匹配分析;接着介绍了常见深度除湿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及一些新型除湿技术,如电解质膜除湿、电渗析除湿等;最后对深度除湿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湿环境 深度除湿 冷冻除湿 液体吸收除湿 固体吸附除湿 膜除湿 电解质膜除湿 电渗析除湿
下载PDF
Study on the Long Term Sensing Properties of pCO_2 Sensitive Electrode
6
作者 Szu-Ping Chen Jung-Chuan Chou +1 位作者 Tai-Ping Sun Shen-Kan Hsiung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A03期217-220,共4页
In this paper,the pCO_2 sensitive electrode was studied for continuous measurement.The solid electrolyte membrane and gas-permeable membrane were coat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H sensitive electrode which was fabricate... In this paper,the pCO_2 sensitive electrode was studied for continuous measurement.The solid electrolyte membrane and gas-permeable membrane were coat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H sensitive electrode which was fabricated based on the SnO_2/ITO glass substrate.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the pCO_2 sensitive electrode shows the sensitivity of about 35 mV/decade in detection range between 0.1 mmol/L and 50 mmol/L.Moreover,the investigated sensing structure exhibits the convenient and pragmatic properties of the pCO_2 measurement.In summary,the advantages of the pCO_2 sensitive electrode are low-cost and disposable based on the separative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O2 sensitive electrode solid electrolyte membrane gas-permeable membrane SnO2/ITO glass substrate
下载PDF
固体电解质膜对PEMFC电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李青海 刘海忠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1期245-249,共5页
研究了不同种类的固体电解质膜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采用相同组成的气体扩散电极与制作工艺,分别用Nafion 111、Nafion 112、Nafion 1135、Nafion 115、Dow 800固体电解质膜制成MEA,并组装成单电池,用极化曲线法与交流阻抗... 研究了不同种类的固体电解质膜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采用相同组成的气体扩散电极与制作工艺,分别用Nafion 111、Nafion 112、Nafion 1135、Nafion 115、Dow 800固体电解质膜制成MEA,并组装成单电池,用极化曲线法与交流阻抗法研究了单电池的极化行为与电气特性,并用zsimwin软件模拟了电气特性参数。结果表明,随着固体电解质膜变薄,电池内阻变小,但电池开路电压却反而降低,固体电解质膜的厚度较大(如Nafion 115)或较小(如Nafion 111)都会使电极双电层微分电容变小,使电极电化学反应动力学变差,离子交换容量大的电解质膜电导率大,电极电荷传递阻力较小,反应阻抗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电解质膜 质子交换膜 燃料电池 电极 水管理
下载PDF
多孔碳包覆硅微球于锂离子电池负极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迪 邵亚川 +2 位作者 张迪 孙会兰 王波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7-291,共5页
为了缓解纯硅负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带来的巨大体积效应并降低电解质与电极之间的副反应程度,提出了一种简单高效的硅碳复合材料合成方法.以P123为分散剂、葡萄糖为碳源,利用水热法制备P-Si/C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复合材料可... 为了缓解纯硅负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带来的巨大体积效应并降低电解质与电极之间的副反应程度,提出了一种简单高效的硅碳复合材料合成方法.以P123为分散剂、葡萄糖为碳源,利用水热法制备P-Si/C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复合材料可以极大地缓解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体积效应.当复合材料作为锂电池负极时,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800 mA·h/g,在500 mA/g电流密度下经100次循环后,其放电比容量能够稳定维持为521 mA·h/g,呈现出良好的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剂 体积效应 硅碳复合材料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比容量 固体电解质膜
下载PDF
前景广阔的新型化学电源──燃料电池 被引量:8
9
作者 王艳华 王欧 林彬 《辽宁化工》 CAS 1998年第1期9-12,共4页
介绍了燃料电池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综述了发达国家碱性燃料电池、磷酸型燃料电池、熔融碳酸盐型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和聚合物电解质型燃料电池的开发研究概况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发展我国燃料电池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 燃料电池 电池 化学电源
下载PDF
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碱性复合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11
10
作者 傅婧 林瑞 +3 位作者 吕洪 王晓蕾 马建新 乔锦丽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653-2658,共6页
通过在不同浓度KOH溶液中进行掺杂,制备出了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PVA/PVP)碱性聚合物电解质膜.详尽考察了膜的组成、微观结构、热稳定性、离子电导率和甲醇吸收率.结果表明,PVA与PVP两者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当m(PVA)∶m(PVP)=1∶0.5时... 通过在不同浓度KOH溶液中进行掺杂,制备出了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PVA/PVP)碱性聚合物电解质膜.详尽考察了膜的组成、微观结构、热稳定性、离子电导率和甲醇吸收率.结果表明,PVA与PVP两者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当m(PVA)∶m(PVP)=1∶0.5时,膜断面致密、均匀,未发生大尺度相分离.PVP的混入可以极大提高复合膜的电导率和热稳定性.当m(PVA)∶m(PVP)=1∶1时,复合膜的电导率可达2.01×10-3 S.cm-1.PVA/PVP/KOH膜的甲醇吸收率随温度的升高没有明显变化,100℃时其甲醇吸收率仅为同条件下Nafion 115膜的1/4.这表明该复合膜有望作为一种新型的碱性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用固体电解质膜且可提高膜的使用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固体电解质膜 聚乙烯醇 聚乙烯吡咯烷酮 离子电导率 甲醇吸收率 热稳定性
下载PDF
碱性固体燃料电池碱性聚合物电解质膜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侯宏英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93-1407,共15页
最近,碱性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APEMFC)因具有电极反应动力学快以及不依赖于贵金属铂催化剂等诸多优点而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作为其中一个关键部件,碱性聚合物电解质膜直接影响燃料电池的性能和成本.然而,迄今为止,仍然没有令人满意的... 最近,碱性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APEMFC)因具有电极反应动力学快以及不依赖于贵金属铂催化剂等诸多优点而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作为其中一个关键部件,碱性聚合物电解质膜直接影响燃料电池的性能和成本.然而,迄今为止,仍然没有令人满意的碱性电解质膜材料.为此,大量研究被开展和报道.本文综述了近三年内文献中关于燃料电池碱性聚合物电解质膜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各种各样的合成策略,构效关系,水管理以及非原位或原位稳定性测试等等.尤其是一些新的金属离子基阴离子交换膜和冠醚基阴离子交换膜首次被提及和评论.此外,还进一步预测了将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固体燃料电池 碱性聚合物电解质膜 阴离子交换膜 复合膜 非铂催化剂
下载PDF
用于燃料电池的季铵基团的PVA/PAADDA碱性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制备及稳定性 被引量:6
12
作者 傅婧 乔锦丽 马建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598-1604,共7页
通过聚合物交联共混法制备了具有化学交联结构的聚乙烯醇/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和丙烯酰胺共聚物(PVA/PAADDA)碱性聚合物电解质膜.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TGA)和交流阻抗等方法考察了PVA/PAADDA膜的分... 通过聚合物交联共混法制备了具有化学交联结构的聚乙烯醇/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和丙烯酰胺共聚物(PVA/PAADDA)碱性聚合物电解质膜.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TGA)和交流阻抗等方法考察了PVA/PAADDA膜的分子结构、微观形貌、热稳定性、耐碱稳定性、尺寸稳定性和电导率.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PAADDA成功地混入PVA基体中.SEM分析结果表明,当m(PVA)∶m(PAADDA)<1∶1时,膜外观致密,均匀,未观察到明显的微相分离.TGA结果表明,PVA/PAADDA碱性复合膜热分解起始温度为210℃,高于其它季铵基团的碱性聚合物电解质膜(20~90℃).PVA/PAADDA碱性复合膜经高温、高浓度碱溶液(80℃,6 mol/L)处理后,仍表现出很好的耐碱稳定性.由于膜内形成致密的内互交联网络结构,使得PVA/PAADDA膜经60℃水处理300 h后同样表现出优良的尺寸稳定性和电导率稳定性.室温下PVA/PAADDA碱性复合膜的甲醇渗透率为10-7 cm2/s数量级以上,比Nafion 115膜低一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聚合物电解质膜 聚乙烯醇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和丙烯酰胺共聚物 化学交联 稳定性 甲醇渗透率
下载PDF
湿法PET无纺布支撑层的制备及其在聚合物固态电解质膜中应用研究
13
作者 吴术球 程栋 +1 位作者 甘志峰 吴文德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24年第9期1-5,18,共6页
采用湿法抄纸和热压工艺,制备了高孔隙率、高强度、超薄、厚度均一性的多孔PET无纺布,作为聚合电解质膜的支撑材料。实验首先优选确定了最佳主干纤维(SF)与粘接纤维(BF)质量比为6:4,通过优化疏解分散工艺,制备了分散性良好的PET短纤浆料... 采用湿法抄纸和热压工艺,制备了高孔隙率、高强度、超薄、厚度均一性的多孔PET无纺布,作为聚合电解质膜的支撑材料。实验首先优选确定了最佳主干纤维(SF)与粘接纤维(BF)质量比为6:4,通过优化疏解分散工艺,制备了分散性良好的PET短纤浆料,抄片得到厚度偏差±5 μm的原纸。详细研究了热压温度和压力对最终产品厚度、孔隙率、拉伸强度和透气性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纺布的机械强度和孔隙率、透气性呈负相关,经平衡各工艺参数后,可制备拉伸强度大于40 MPa、孔隙率大于40%、厚度小于20 μm的超薄、高强度湿法PET无纺布。此外,将优化得到的高强度湿法PET无纺布与聚合物电解质复合得到聚合物电解质膜,经评价其具有优良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PET无纺布 PET短纤 电解质支撑层 聚合物固态电解质膜
下载PDF
全固态锂硫电池电极及电解质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4
作者 吕忠伟 彭锦雪 +1 位作者 郑陈熙 龚正良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2-627,共6页
全固态锂硫电池(ASSLSBs)兼具高能量密度与高安全性,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下一代储能体系候选者之一,然而目前实验室使用的粉末冷压技术并不适合实际应用。因此,开发合适的工艺大规模制备固态电解质膜以及复合正极对促进全固态锂硫电池的... 全固态锂硫电池(ASSLSBs)兼具高能量密度与高安全性,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下一代储能体系候选者之一,然而目前实验室使用的粉末冷压技术并不适合实际应用。因此,开发合适的工艺大规模制备固态电解质膜以及复合正极对促进全固态锂硫电池的实际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以二甲苯作为溶剂,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作为粘结剂,通过浆料涂布工艺制备了具有高离子电导率(4.7×10^(-4) S/cm)的自支撑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膜以及高硫含量(50%质量分数)、高硫载量(4~5 mg/cm^(2))的复合硫正极极片,并研究了其性能。研究表明:SEBS质量分数为3%时,电解质膜兼具柔性及高离子电导率;SEBS质量分数为1%的复合硫正极极片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使用固态电解质膜与复合正极极片组装的全固态锂硫电池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742.9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固态锂硫电池 自支撑 硫化物电解质膜 硫正极极片
下载PDF
高稳定性化学交联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碱性固体电解质膜 被引量:3
15
作者 傅婧 乔锦丽 马建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975-2981,共7页
碱性固体电解质膜的稳定性是影响其在电化学领域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通过直接共混和化学交联修饰制备出了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PVA/PVP)碱性聚合物电解质膜.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热重分析(TGA... 碱性固体电解质膜的稳定性是影响其在电化学领域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通过直接共混和化学交联修饰制备出了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PVA/PVP)碱性聚合物电解质膜.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热重分析(TGA)、扫描电镜(SEM)和交流阻抗等方法详细考察了复合膜的分子结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氧化稳定性和尺寸稳定性.红外光谱结果表明,PVP成功地混入聚合物基体中,在1672cm-1处表现出来自于PVP第I带C襒O的强吸收峰.TGA结果表明,提高掺杂的KOH溶液浓度对PVA/PVP碱性膜的热稳定性没有明显影响.SEM分析结果表明,复合膜经高温、高浓度碱(80℃,10mol·L-1)处理后,其断面结构仍致密均匀,未出现类似小孔等膜降解情况,此时膜电导率(1.58×10-3S·cm-1)相比室温相同碱液时提高91.5%,表明PVA/PVP膜具有很好的耐碱化学稳定性.同时,PVA/PVP碱性膜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性,在60℃的3%和10%H2O2溶液中处理均没有观察到明显的质量损失,150h后仍能保持原膜质量的89%和85%.此外,由于膜内形成致密的内互交联网络结构,复合膜在水中800h之后也表现出很好的同向性和电导率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固体电解质膜 聚乙烯醇 聚乙烯吡咯烷酮 热稳定性 化学稳定性 尺寸稳定性
下载PDF
电动汽车全固态锂电池中可热交联聚合物电解质膜制备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潘 杨书华 《金属功能材料》 CAS 2023年第2期25-28,共4页
针对全固态锂电池中传统的电解质膜稳定性较差的问题,针对电动汽车全固态锂电池,提出了可热交联聚合物电解质膜制备方法。将2-巯基苯并噁唑、5-磺酸钠盐二水-2-巯基苯并咪唑合物等作为制备原料,将甲苯、二甲基甲酰胺等作为制备试剂,利... 针对全固态锂电池中传统的电解质膜稳定性较差的问题,针对电动汽车全固态锂电池,提出了可热交联聚合物电解质膜制备方法。将2-巯基苯并噁唑、5-磺酸钠盐二水-2-巯基苯并咪唑合物等作为制备原料,将甲苯、二甲基甲酰胺等作为制备试剂,利用高速离心机、磁力搅拌器等制备仪器对全固态锂电池可热交联聚合物制备,并利用可热交联聚合物对电解质膜进行制备。以对比实验验证所制备的电解质膜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的电解质膜,其离子交换容量较小、质子传导率较高,说明该制备方法具备更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电动汽车 全固态锂电池 电解质膜
原文传递
玻璃纤维布基多层复合固态电解质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2
17
作者 廖敏会 杨大祥 +3 位作者 周洋 万仁杰 刘瑞平 王强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090-3099,共10页
以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TFSI)为锂盐,利用玻璃纤维布、聚环氧乙烯(PEO)、1-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EMIM)TFSI]、锂镧锆氧(LLZO)纳米颗粒等为原料,采用溶液浇筑法制备不同锂镧锆氧含量的玻璃纤维基多层复合固态电解质膜... 以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TFSI)为锂盐,利用玻璃纤维布、聚环氧乙烯(PEO)、1-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EMIM)TFSI]、锂镧锆氧(LLZO)纳米颗粒等为原料,采用溶液浇筑法制备不同锂镧锆氧含量的玻璃纤维基多层复合固态电解质膜,通过该4种物质的协同作用扩大PEO的非晶相区域、改善膜的界面兼容性等,综合提高膜的离子导电率;同时,利用玻璃纤维布表面Si—O和—OH官能团引导锂离子的均匀沉积,抑制锂枝晶的生长。结果表明,30℃条件下,添加质量比为5%LLZO的玻璃纤维布/PEO/ILs/LLZO(SPE)复合固态电解质膜的离子电导率为3.53×10^(-4) S/cm,工作电压窗口为5.18 V,离子迁移数为0.33,所制备的磷酸铁锂(LFP)/SPE/Li和镍钴锰酸锂(NCM_(622))/SPE/Li固态电池0.1 C放电容量分别为165 mAh/g和226 mAh/g。其中,LFP/SPE/Li电池0.5 C循环120次,放电容量为120 mAh/g,容量保持率为99.8%,此外,循环前后阻抗变化较小,具有优异的界面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复合固态电解质膜 玻璃纤维布 [EMIM]TFSI 离子电导率 固态电池
下载PDF
选择性混合型燃料电池膜电极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潘玥晧 李培金 +1 位作者 孟庆函 曹兵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47-50,共4页
以Pt-Ru/C和Pt/C分别为阴极、阳极催化剂,以多孔聚丙烯薄膜浸渍Nafion溶液作为CMRFC的固体电解质膜(MEA),自制多孔选择性膜电极,并组装了单电池以及测试系统。以甲醇和氧气共同输送作为混合燃料,研究了阴极PTFE与Nafion含量及其分布对... 以Pt-Ru/C和Pt/C分别为阴极、阳极催化剂,以多孔聚丙烯薄膜浸渍Nafion溶液作为CMRFC的固体电解质膜(MEA),自制多孔选择性膜电极,并组装了单电池以及测试系统。以甲醇和氧气共同输送作为混合燃料,研究了阴极PTFE与Nafion含量及其分布对单电池的极化与功率特性以及单电池在放电运转过程中阴极氧化剂种类对单电池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单电池的放电性能。研究表明,气体扩散层中微孔碳层中PTFE的质量含量为40%,催化层PTFE为30%时,在燃料供给条件为18.9mL.min-1,0.5mol.L-1的甲醇溶液+0.21 min-1O2时,MEA的电性能最好,稳定放电时最大功率可达0.55mW.cm-2(0.125V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型燃料电池 多孔固体电解质膜 选择性电极 中性溶液
下载PDF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薄膜制备方法概述 被引量:1
19
作者 丁姣 尹国强 何明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62-66,共5页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SOFCs)是一种全固态、高效清洁的能量转换装置,其制备的关键技术之一是获得足够薄且致密的电解质薄膜.文章综述了几种制备电解质薄膜的方法,并对它们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讨论了各自的优缺点.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电解质薄膜 制备
下载PDF
基于一体化正极与电解质膜的高性能固态电池(英文) 被引量:10
20
作者 金锋 李静 +4 位作者 胡晨吉 董厚才 陈鹏 沈炎宾 陈立桅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99-1403,共5页
固态锂电池(SSLBs)因其高能量密度和出色的安全性而备受关注。然而,电极和电解质之间的较大的界面阻抗是阻碍SSLBs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在这项工作中,我们通过同时静电纺丝和静电喷雾的方法制备了一体化的聚丙烯腈(PAN)电解质和LiFePO4... 固态锂电池(SSLBs)因其高能量密度和出色的安全性而备受关注。然而,电极和电解质之间的较大的界面阻抗是阻碍SSLBs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在这项工作中,我们通过同时静电纺丝和静电喷雾的方法制备了一体化的聚丙烯腈(PAN)电解质和LiFePO4正极膜(PAN-LFP)。通过这种方法制备的PAN-LFP膜具有很好的柔性,并且正极和电解质之间是紧密接触的。把此一体化的PAN-LFP膜与锂金属负极组装成的固态Li|PAN-LFP电池,具有很小的极化和优异的界面稳定性。在0.1C的电流下固态Li|PAN-LFP电池能够放出160.8 mAh·g^-1的比容量,并且在0.2C的电流下循环500次后仍保持81%的初始容量。此外,所得的固态Li|PAN-LFP电池即使在破坏性实验中也能够正常工作(例如弯曲、剪切),显示出优异的安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锂电池 界面 一体化电解质和正极膜 静电纺丝 静电喷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