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氮沉降水平下两种林型的主要土壤酶活性 被引量:39
1
作者 赵玉涛 李雪峰 +1 位作者 韩士杰 胡艳玲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769-2773,共5页
模拟研究了天然阔叶红松林和天然次生杨桦林不同氮沉降(0、25和50kgN.hm-2.a-1)水平下土壤酶活性(纤维素酶、多酚氧化酶和蔗糖酶)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氮沉降增加对土壤酶活性的作用与林分类型有关,短期施氮可以显著影响土壤酶的活性;... 模拟研究了天然阔叶红松林和天然次生杨桦林不同氮沉降(0、25和50kgN.hm-2.a-1)水平下土壤酶活性(纤维素酶、多酚氧化酶和蔗糖酶)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氮沉降增加对土壤酶活性的作用与林分类型有关,短期施氮可以显著影响土壤酶的活性;高氮沉降降低了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且随着多酚氧化酶活性的降低,两种林型土壤纤维素酶和蔗糖酶活性也有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次生杨桦林 土壤酶 氮沉降
下载PDF
氮肥形态及配比对铁核桃根际环境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樊卫国 罗燕 +1 位作者 吴素芳 葛会敏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37-446,共10页
为了探索不同形态及配比的氮肥对铁核桃(Juglans sigillata Dode.)根际生态因子的影响,为施肥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土壤盆栽试验方法,以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和酰胺态氮[CO(NH2)2]为氮源,研究氮肥形态及配比对实生苗生长和根际... 为了探索不同形态及配比的氮肥对铁核桃(Juglans sigillata Dode.)根际生态因子的影响,为施肥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土壤盆栽试验方法,以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和酰胺态氮[CO(NH2)2]为氮源,研究氮肥形态及配比对实生苗生长和根际土壤中低分子量有机酸含量、微生物数量及多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混施等比例NH4+-N和NO3--N的实生苗株高、基径、植株的鲜质量及地上部和根系的鲜质量都最大(P<0.05),分别为58.03 cm、18.21 mm、238.19 g、147.68 g和90.51 g,根际土壤中有机酸总量和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及微生物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分别为16.72μg·g-1 FW、592.00×105 CFU·g-1、34.33×104 CFU·g-1、19.33×105 CFU·g-1和0.1738;酸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和淀粉酶的活性最强(P<0.05),分别为9.54、0.24、3.60、61.98和8.03 mg·g-1。单一施CO(NH2)2、NO3--N、NH4+-N会降低根际土壤中有机酸含量、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在混施NH4+-N和NO3--N的情况下增加NO3--N比例会明显降低根际土壤蛋白酶活性。根际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与中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硝酸还原酶、蔗糖酶和淀粉酶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细菌数量与酸性磷酸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有机酸总量与脲酶、中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硝酸还原酶、蔗糖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及微生物数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微生物数量及有机酸总量与过氧化氢酶呈极显著负相关。混施等比例的NH4+-N和NO3--N能够改善铁核桃根际生态环境,促进实生苗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核桃 实生苗 氮肥形态 根际 有机酸 土壤酶 微生物
原文传递
中条山铜尾矿坝面土壤细菌群落的结构特征 被引量:13
3
作者 景炬辉 刘晋仙 +3 位作者 李毳 贾彤 王小云 柴宝峰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27-534,共8页
微生物在尾矿废弃地土壤发育、营养物质循环、有毒物质降解等生态恢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采用Illumina Mi Seq测序的方法,分析中条山十八河尾矿废弃地不同恢复阶段(1-45年)的细菌群落结构,并结合植物群落、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 微生物在尾矿废弃地土壤发育、营养物质循环、有毒物质降解等生态恢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采用Illumina Mi Seq测序的方法,分析中条山十八河尾矿废弃地不同恢复阶段(1-45年)的细菌群落结构,并结合植物群落、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探讨细菌群落结构与功能变化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不同恢复年限的尾矿坝,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和植物群落结构发生梯度变化.在这一环境梯度下,不同恢复年限的细菌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差异,其中优势细菌主要有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细菌群落组成与环境因子和植物群落多样性显著相关.细菌优势科的相对丰度主要与重金属(Cu、Mn、Pb、Zn)含量相关,鞘脂单胞菌科(Sphingomonadaceae)的相对丰度与重金属(Cd、Cu、Pb、Zn)含量极显著正相关.恢复45年、15年的土壤中细菌多样性最高,且群落组成相似,恢复1年的土壤中细菌丰度较高,而多样性最低.本研究表明,土壤理化因子、重金属含量和植物群落结构是造成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关键因素;鞘脂单胞菌科对重金属具有一定的耐受性,因此可作为重金属污染区域生态恢复的理想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尾矿地 微生物群落 植物群落多样性 环境因子 重金属 土壤酶
原文传递
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对玉米土壤肥力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2
4
作者 朱利霞 曹萌萌 +4 位作者 桑成琛 陈如冰 徐思薇 李俐俐 刘天学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7-72,共6页
【目的】明确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夏玉米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改善过量化肥施用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的问题。【方法】以浚单20为供试玉米品种,设置生物有机肥、化肥不同替代比例(CF,100%化肥氮;BF5,95%化肥氮+5%生物有机肥氮;BF10,... 【目的】明确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夏玉米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改善过量化肥施用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的问题。【方法】以浚单20为供试玉米品种,设置生物有机肥、化肥不同替代比例(CF,100%化肥氮;BF5,95%化肥氮+5%生物有机肥氮;BF10,90%化肥氮+10%生物有机肥氮;BF20,80%化肥氮+20%生物有机肥氮;BF30,70%化肥氮+30%生物有机肥氮),系统研究不同处理对土壤有机质、全氮、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化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其中BF30处理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增幅最大,分别为25.43%和31.87%。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增幅随生物有机肥配施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BF20处理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最高。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下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较单施化肥分别增加了15.13%~24.72%和76.83%~89.02%。生物有机肥配施明显增加土壤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其增幅分别为4.61%~28.93%和6.96%~23.48%,其中BF20处理对土壤酶活性的增加作用最为显著。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后玉米产量显著增加,BF20处理增幅最大,达到23.79%。【结论】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和玉米产量,以生物有机肥氮替代20%化肥氮为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玉米产量 土壤有机质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紫色土柑桔园土壤酶活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5
5
作者 王成秋 王树良 +3 位作者 杨剑虹 魏朝富 屈明 谢德体 《中国南方果树》 1999年第5期7-10,共4页
研究了紫色土柑桔园土壤酶活性分布规律,以及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酶活性与柑桔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柑桔园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在水平和垂直两方向上均呈现较强规律性分布,树冠覆盖区内的土壤酶活性大于冠覆以外,其中脲酶活... 研究了紫色土柑桔园土壤酶活性分布规律,以及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酶活性与柑桔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柑桔园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在水平和垂直两方向上均呈现较强规律性分布,树冠覆盖区内的土壤酶活性大于冠覆以外,其中脲酶活性增大8 .94 ~12 .3mg/kg·24h( N H3 计) ,转化酶( 蔗糖酶) 活性增大0 .21 ~0 .34g/kg·24h( 葡萄糖计) ;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转化酶和脲酶活性显著降低,耕层为最高,而且此两种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 = 0 .874 ,n = 15 ;r = 0 .915 ,n = 15) ,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随土层加深而增大。柑桔单株产量与土壤转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r= 0 .632 ,n = 1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酸碱度 紫色土 土壤酶活性 柑桔 施肥 产量 水平分布 垂直分布 土壤有机质 土壤含水量
全文增补中
模拟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亚高山冷杉(Abies faxoniana)林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7
6
作者 冯瑞芳 杨万勤 +3 位作者 张健 邓仁菊 简毅 林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4019-4026,共8页
采用控制环境生长室研究了川西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中与C、N、P循环有关的土壤转化酶、脲酶、硝酸还原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月动态及其对模拟大气CO2浓度增加、温度升高以及交互作用的动态响应。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土壤有机层和矿质土壤... 采用控制环境生长室研究了川西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中与C、N、P循环有关的土壤转化酶、脲酶、硝酸还原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月动态及其对模拟大气CO2浓度增加、温度升高以及交互作用的动态响应。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土壤有机层和矿质土壤层的转化酶、脲酶、硝酸还原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高峰均出现在温度较高的夏季。其中,土壤有机层的转化酶活性高峰出现在6月份,但土壤矿质层的转化酶活性高峰出现在7月份,土壤有机层和矿质土壤层的脲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高峰均出现在7月份,而硝酸还原酶的活性高峰均出现在8月份。升高大气CO2浓度处理(EC)对土壤有机层和矿质土壤层的转化酶、脲酶、硝酸还原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升高温度处理(ET)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层和矿质土壤层的酶活性,并且土壤有机层的转化酶、硝酸还原酶和脲酶活性增加更显著。大气CO2浓度增加和温度升高之间的交互作用(ECT)对土壤有机层和矿质土壤层酶活性的影响主要是温度升高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森林 土壤有机层 大气CO2浓度增加 温度升高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呼伦贝尔典型退化草原土壤理化与微生物性状 被引量:26
7
作者 林璐 乌云娜 +3 位作者 田村宪司 霍光伟 雒文涛 吕建洲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407-3414,共8页
以内蒙古克鲁伦河流域呼伦贝尔典型草原为对象,设置了轻度、中度和重度退化3种类型样地,研究不同程度退化草原的物种组成、地上生物量、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中度退化样地的群... 以内蒙古克鲁伦河流域呼伦贝尔典型草原为对象,设置了轻度、中度和重度退化3种类型样地,研究不同程度退化草原的物种组成、地上生物量、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中度退化样地的群落物种丰富度最大,轻度退化样地的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重度退化样地.退化样地的土壤水分、养分(有机质、全氮),微生物量碳、氮,以及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显著下降,土壤容重显著增加.退化样地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在128~185和5.6~13.6g·kg-1,土壤脱氢酶和脲酶活性均与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全氮、有机质、微生物数量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呈显著正相关,地上生物量与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 退化 土壤理化性状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原文传递
苜蓿和小麦长期连作对土壤酶活性及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21
8
作者 张丽琼 郝明德 +1 位作者 臧逸飞 李丽霞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191-3196,共6页
在长武长期轮作与施肥定位试验的基础上,对黄土高原沟壑区苜蓿和小麦连作27年后的黄盖黏黑垆土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进行了测定,探讨苜蓿和小麦长期连作对土壤酶活性及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苜蓿和小麦连作施肥都能提高土壤酶活性;同一... 在长武长期轮作与施肥定位试验的基础上,对黄土高原沟壑区苜蓿和小麦连作27年后的黄盖黏黑垆土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进行了测定,探讨苜蓿和小麦长期连作对土壤酶活性及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苜蓿和小麦连作施肥都能提高土壤酶活性;同一作物不同施肥措施的土壤蔗糖酶、脲酶、磷酸酶活性差异不显著,但相同施肥条件下,苜蓿连作比小麦连作的土壤蔗糖酶、脲酶、磷酸酶活性高;不同作物种类及施肥措施的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差异不明显;氮磷肥和有机肥配施(NPM)的土壤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较高,而蔗糖酶活性较低;苜蓿连作比小麦连作更有利于土壤有机质、全氮及速效氮的积累,氮磷肥和有机肥配施有利于培肥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施肥 小麦连作 苜蓿连作 土壤酶活性 化学性状
原文传递
林下药材植物淋出物对太白杨枯落物分解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卢玉鹏 许纪元 +4 位作者 张晓曦 王博雅 谢博 石飞 刘增文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49-758,共10页
林下种植药材植物是提高林地经济收入的有效途径,然而药材植物淋出物是否会对林木枯落物分解和土壤产生化感影响是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也是构建科学合理的林药复合模式的关键。以秦岭山区典型太白杨(Populus purdomii)林以及9种常见林... 林下种植药材植物是提高林地经济收入的有效途径,然而药材植物淋出物是否会对林木枯落物分解和土壤产生化感影响是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也是构建科学合理的林药复合模式的关键。以秦岭山区典型太白杨(Populus purdomii)林以及9种常见林下药材植物为对象,通过以药材植物茎叶淋出物(水浸提法)喷浇林木枯落物的分解模拟试验,研究了药材植物淋出物对太白杨枯落物分解、养分释放及土壤酶活性的潜在化感影响。结果表明: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浸提液处理后太白杨枯落物分解周转期和半衰期分别延长了230%和29%,薄荷(Mentha haplocalyx)处理后分解周转期和半衰期分别延长了67%和23%,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处理后分解周转期和半衰期分别延长了120%和34%;且这3种药材植物对太白杨枯落物分解过程中养分(C、N、P、K、Cu、Zn和Mn)释放和土壤酶(蔗糖酶、羧甲基纤维素酶、β-葡糖苷酶、脱氢酶、多酚氧化酶、蛋白酶和磷酸酶)活性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因此,建议在太白杨林下应该尽量避免种植蒲公英、薄荷和鱼腥草,或者通过降低套种密度来减少药材植物的化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药复合 枯落物分解 养分释放 土壤酶活性 化感
下载PDF
隔离降雨对米槠天然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帅军 郭剑芬 +3 位作者 吴东梅 刘小飞 林伟盛 鲍勇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8年第1期17-25,共9页
IPCC 2014综合报告指出亚热带地区降雨将会减少,这会对亚热带地区森林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产生怎样的影响引起极大关注。以福建省三明市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内200年生米槠天然林为研究对象,于2012年在实验样地布设原位隔离降雨实验,共设置隔... IPCC 2014综合报告指出亚热带地区降雨将会减少,这会对亚热带地区森林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产生怎样的影响引起极大关注。以福建省三明市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内200年生米槠天然林为研究对象,于2012年在实验样地布设原位隔离降雨实验,共设置隔离30%降雨、隔离60%降雨和对照3种处理。2017年4月对不同处理进行土壤采样,研究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对隔离降雨的响应。结果表明:隔离降雨(30%和60%)显著降低了0~1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SOC)、可溶性有机碳(DOC)、可溶性有机氮(DON)、总氮(TN)和土壤水分含量(SWC);但对10~20 cm土层影响较小。隔离30%降雨处理0~1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含量分别比隔离60%降雨处理增加了20.73%和15.71%;10~20 cm土层土壤中各处理之间MBC含量及MBN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冗余分析(RDA)表明:TN和MBC是促使0~10 cm土层酶活性发生变异的主要因素,其解释度分别为43%和16.5%;10~20 cm土层土壤酶活性变异的主要因素是MBC,其解释度是58.1%。2个隔离降雨处理均增加0~10 cm土层土壤多酚氧化酶(PHO)、过氧化物酶(PEO)和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酶活性,却降低了10~20 cm层土壤多酚氧化酶(PHO)和酸性磷酸酶(ACP)的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槠天然林 隔离降雨 土壤微生物 酶活性
下载PDF
不同水分处理对白浆参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和土壤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超宇 程林 +2 位作者 韩梅 杨利民 徐怀友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132-138,共7页
以农田栽参主要土壤类型白浆土为研究试材,采用盆栽的方式,根据白浆土田间持水量的40%、60%、80%分别设置低、中、高水分处理组,采用Biolog微平板法和化学方法研究水分对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和土壤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水分... 以农田栽参主要土壤类型白浆土为研究试材,采用盆栽的方式,根据白浆土田间持水量的40%、60%、80%分别设置低、中、高水分处理组,采用Biolog微平板法和化学方法研究水分对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和土壤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水分处理下(白浆土相对含水量为80%),物种丰富度指数、AWCD值和碳源利用丰富度指数最高;土壤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其它水分处理,同时土壤酶活性较高,对人参生长发育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浆土 人参 水分处理 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土壤酶活性
原文传递
大别山低海拔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伟波 葛萍 +2 位作者 达良俊 朱云峰 王翠平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51-56,共6页
以大别山低海拔区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杉木林和毛竹林林下土壤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含量和土壤酶含量大小.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质(SOM)、全碳(TC)、全氮(TN)、全磷(TP)... 以大别山低海拔区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杉木林和毛竹林林下土壤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含量和土壤酶含量大小.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质(SOM)、全碳(TC)、全氮(TN)、全磷(TP)、全钾(TK)、有效磷(AP)和速效钾(AK)含量均差异显著.SOM、TC和TN含量表现为阔叶林>竹林>针叶林.毛竹林土壤TP(0.37±0.05 g/kg)、AP(17.2±0.05 mg/kg)、TK(6.15±0.02 g/kg)和AK(80.31±0.05 mg/kg)都处于较高水平,杉木林土壤TK(7.18±0.05 g/kg)最高,但其他养分含量均较低,常绿阔叶林TK(1.73±0.05 g/kg)含量最低,其他养分含量均处于中上等水平.(2)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碳、土壤微生物氮和土壤微生物磷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49.0~780.1、59.27~190.1、30.95~107.1 mg/kg,在不同植被类型中差异均显著.(3)不同植被类型土壤酶含量差异显著,常绿阔叶林的脲酶(0.98±0.01 mg/g·d)、蛋白酶(0.22±0.02mg/g·d)、磷酸酶(30.01±1.02mg/g·d)和蔗糖酶(22.14±1.03mg/g·d)含量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 植被类型
下载PDF
间作缓解蚕豆连作障碍的根际微生态效应 被引量:38
13
作者 胡国彬 董坤 +4 位作者 董艳 郑毅 汤利 李欣然 刘一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10-1020,共11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3个品种蚕豆(92-24、云豆324、凤豆6号)与小麦间作对蚕豆产量、枯萎病病情指数、根际镰刀菌数量、根际真菌代谢功能多样性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蚕豆相比,云豆324与小麦间作(YD324/W)和凤豆6号与...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3个品种蚕豆(92-24、云豆324、凤豆6号)与小麦间作对蚕豆产量、枯萎病病情指数、根际镰刀菌数量、根际真菌代谢功能多样性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蚕豆相比,云豆324与小麦间作(YD324/W)和凤豆6号与小麦间作(FD6/W)处理均显著提高了蚕豆地上部干重、籽粒产量和百粒重。YD324/W和FD6/W处理使蚕豆枯萎病发病初期病情指数分别降低57.14%和41.67%,镰刀菌数量分别降低32.06%和29.88%,而92-24与小麦间作(92-24/W)处理蚕豆产量、枯萎病病情指数和镰刀菌数量与单作蚕豆均无显著差异。YD324/W和FD6/W处理显著提高了蚕豆根际真菌的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并使蚕豆根际真菌的AWCD值分别比单作蚕豆提高了61.75%和46.49%;YD324/W和FD6/W处理明显改变了蚕豆根际真菌的群落结构。而92-24/W处理对蚕豆根际真菌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AWCD值均无显著影响,也未明显改变真菌的群落结构。不同发病时期,YD324/W和FD6/W处理均显著提高了蚕豆根际土壤的蔗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而92-24/W处理蚕豆根际蔗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单作蚕豆均无显著差异。总之,小麦与不同品种蚕豆间作改变了蚕豆根际的真菌群落结构,提高了蚕豆根际真菌的活性、多样性和丰富度,提高土壤酶活性并改善蚕豆生长,增加了蚕豆产量。表明小麦与蚕豆间作改善了根际土壤的微生态环境,降低了镰刀菌的数量,缓解了蚕豆连作障碍,但蚕豆品种的差异影响间作控病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蚕豆品种 蚕豆枯萎病 真菌代谢功能多样性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杉木纯林及杉桐混交林土壤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潘云龙 林国伟 +4 位作者 陈志为 樊月 陈欣凡 吴承祯 洪滔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46-851,共6页
以3~5 a生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千年桐(Aleurites montana)混交林与杉木纯林2种营造模式下不同土层(0~10、10~20、20~30 cm)土壤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杉木纯林和杉桐混交林(Cunninghamia lanceolataAleurites montana mixed for... 以3~5 a生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千年桐(Aleurites montana)混交林与杉木纯林2种营造模式下不同土层(0~10、10~20、20~30 cm)土壤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杉木纯林和杉桐混交林(Cunninghamia lanceolataAleurites montana mixed forest)的土壤脲酶(URE)、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和蔗糖酶(INV)活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在同一造林模式同一林龄不同土层间,4种酶在土壤表层含量最高,随着土层加深,各林下土壤ACP、URE和INV均呈明显下降趋势,CAT活性无差异性。(2)同一造林模式同一土层不同林龄间,杉木纯林和杉桐混交林土壤酶活性均随林龄的增大而变大,但不同酶的变化趋势不同。(3)同一林龄同一土层不同造林模式间,杉桐混交林的土壤ACP、URE及INV活性总体高于杉木纯林。(4)不同林地和土层的土壤酶活性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混交模式下的林地土壤酶活性均高于杉木纯林模式,土壤生物学性质更加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千年桐 杉桐混交林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