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污染及作物富集研究进展 被引量:123
1
作者 李海华 刘建武 +4 位作者 李树人 申灿杰 贾冀梅 张玉法 丁彤旗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30-34,共5页
对土壤—植物系统的重金属污染和作物富集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重点阐述了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形态、分布状况及不同作物、蔬菜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特点和规律 。
关键词 土壤-植物系统 重金属污染 富集 复合污染
下载PDF
土壤-植物系统重金属形态分析和生物有效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29
2
作者 王学锋 杨艳琴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4-28,共5页
介绍了土壤 -植物系统中重金属连续提取的形态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同时归纳了影响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如土壤性质、复合污染及根际环境等 ,并指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与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重金属 连续提取 形态分析 生物有效性 土壤-植物系统
下载PDF
土壤-植物系统中的镉研究进展 被引量:98
3
作者 夏汉平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89-298,共10页
镉是土壤-植物系统中毒性最强的重金属之一,由镉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近20年来,世界各国对镉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形态、转化、分布和毒害机理等都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本文对这些研究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分歧进行了综合评述... 镉是土壤-植物系统中毒性最强的重金属之一,由镉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近20年来,世界各国对镉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形态、转化、分布和毒害机理等都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本文对这些研究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分歧进行了综合评述,并提出对镉污染土壤进行综合治理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植物系统 污染生态
下载PDF
我国北方土壤-作物系统内钾素循环特征及秸秆还田与施钾肥的影响 被引量:110
4
作者 刘荣乐 金继运 +1 位作者 吴荣贵 梁鸣早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23-132,共10页
在我国北方 13个省 (市、自治区 )的 2 5个点上 ,进行了 5年的钾肥定位试验。结果表明 ,我国北方土壤全钾含量地区性差异不大 ,而土壤缓效钾和土壤速效钾含量 ,西北地区土壤远高于东北和华北地区土壤 ,华北地区土壤的土壤缓效钾含量又... 在我国北方 13个省 (市、自治区 )的 2 5个点上 ,进行了 5年的钾肥定位试验。结果表明 ,我国北方土壤全钾含量地区性差异不大 ,而土壤缓效钾和土壤速效钾含量 ,西北地区土壤远高于东北和华北地区土壤 ,华北地区土壤的土壤缓效钾含量又远高于东北地区土壤 ,而土壤速效钾含量却低于东北地区土壤。在主要种植制下的代表性土壤上 ,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不同种植制度下的作物吸钾量也存在明显差异。西北地区的作物吸钾量一般较高 ,华北地区一年两熟制的作物年吸钾量远大于东北地区的一年一熟制。秸秆还田和施钾肥对作物吸钾量有提高作用。在不施钾肥的情况下 ,土壤钾库长期处在被作物耗用的状态下 ,土壤速效钾含量逐渐下降 ,土壤缓效钾含量也有下降的趋势。施钾肥和秸秆还田配施钾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作物系统 土壤钾 养分吸收 秸秆还田 钾肥
下载PDF
各种改性剂对重金属迁移、积累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1
5
作者 王新 吴燕玉 +1 位作者 梁仁禄 马越强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1期89-94,共6页
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在不同改性措施条件下,Cd、Ph、Cu、Zn、As多元素复合污染物对水稻、大豆生长的影响及重金属在土壤-作物系统中迁移、积累的特性.结果表明,作物根系中的离子冲量越大,对作物危害越重.酸处理对作物... 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在不同改性措施条件下,Cd、Ph、Cu、Zn、As多元素复合污染物对水稻、大豆生长的影响及重金属在土壤-作物系统中迁移、积累的特性.结果表明,作物根系中的离子冲量越大,对作物危害越重.酸处理对作物生长影响较大,而腐殖酸和石灰处理有利于作物的生长.改性剂对重金属迁移能力影响大小依次为酸>腐殖酸>石灰.作物的不同部位对重金属吸收的顺序为根>茎叶>籽实.重金属在土壤-作物系统中的迁移能力为Cd>Zn>Cu>As>P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污染物 重金属 改性剂 作物
下载PDF
土壤-植物系统中硒的迁移转化及低硒地区食物链中硒的调节 被引量:92
6
作者 张艳玲 潘根兴 +1 位作者 李正文 陈金 《土壤与环境》 CSCD 2002年第4期388-391,共4页
阐述了土壤中硒的存在形态及其与植物吸收的关系,论述了植物对硒的吸收和代谢机制、硒在植株体内的存在形态及其生物学效应,讨论了低硒地区食物链中硒水平调节的方法和效果,提出了土壤-植物-食物链系统中硒素研究的前沿问题。
关键词 土壤-植物系统 迁移转化 低硒地区 食物链 硒形态 生物有效性
下载PDF
改性措施对复合污染土壤重金属行为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3
7
作者 王新 吴燕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4期440-444,共5页
采用田间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在复合污染土壤上石灰+Ca、Mg、P肥处理对重金属迁移、积累的影响及重金属的作物效应.结果表明,在污染土壤上采用石灰+Ca、Mg、P肥处理可减少重金属向作物籽实的迁移和积累,特别是Cd、Ph... 采用田间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在复合污染土壤上石灰+Ca、Mg、P肥处理对重金属迁移、积累的影响及重金属的作物效应.结果表明,在污染土壤上采用石灰+Ca、Mg、P肥处理可减少重金属向作物籽实的迁移和积累,特别是Cd、Ph、As3元素;改性以后,水稻、小麦Cd吸收量比改性前降低了31.5—55%.4种作物对Ph的吸收量降低了23.4-57.8%,Cu、Zn吸收量略有降低.水稻As吸收量增加了56.8%,小麦、大豆As吸收量减少61.8-81.1%.重金属在土壤中存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Cd、Ph、Zn交换态百分含量不同程度地有所减少,而碳酸盐结合态有所增加,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含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污染 重金属元素 土壤-植物系统 改性处理
下载PDF
重金属污染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58
8
作者 王学锋 朱桂芬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4-56,共3页
重金属进入土壤 -植物系统后 ,会在土壤中累积 ,并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传递 ,危害人体健康。介绍了影响土壤中重金属进入植物体的不同因素 ,如 :土壤特性 (pH值、可交换阳离子容量等 )、有机物、根际分泌物及多种重金属离子共存时复合污... 重金属进入土壤 -植物系统后 ,会在土壤中累积 ,并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传递 ,危害人体健康。介绍了影响土壤中重金属进入植物体的不同因素 ,如 :土壤特性 (pH值、可交换阳离子容量等 )、有机物、根际分泌物及多种重金属离子共存时复合污染等 ;另外还介绍了重金属复合污染的几种评价指数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土壤-植物系统 影响因素 指数
下载PDF
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与养分元素交互作用 被引量:42
9
作者 涂从 郑春荣 陈怀满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26-529,共4页
重金属与养分元素交互作用属重金属污染生态研究的前沿。土壤中重金属与阳离子养分间的交互作用多为拮抗,而与阴离子间则有时协同有时拮抗,因土壤而异;植物体中重金属与养分间的交互作用较为复杂,表现为时而协同时而又拮抗。土壤与... 重金属与养分元素交互作用属重金属污染生态研究的前沿。土壤中重金属与阳离子养分间的交互作用多为拮抗,而与阴离子间则有时协同有时拮抗,因土壤而异;植物体中重金属与养分间的交互作用较为复杂,表现为时而协同时而又拮抗。土壤与植物两者并非一致。因此,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与养分元素交互作用是很复杂的,今后需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交互作用 养分元素 土壤监测 植物监测
下载PDF
铜、锌对土壤—植物系统的生态效应及临界含量 被引量:42
10
作者 李惠英 陈素英 王豁 《农村生态环境》 CSCD 1994年第2期22-24,共3页
本文研究了华北山前平原褐土中铜、锌对土壤—植物系统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铜、锌虽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但超过一定浓度,就会对作物产生毒害,抑制作物生长,降低产量,并在植物体内造成累积,同时还会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 本文研究了华北山前平原褐土中铜、锌对土壤—植物系统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铜、锌虽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但超过一定浓度,就会对作物产生毒害,抑制作物生长,降低产量,并在植物体内造成累积,同时还会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综合考虑食品卫生、经济效益、土壤微生物系统的功能等因素,初步确定该土壤中铜的临界浓度为200mg/kg,锌的临界浓度为350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植物系统 临界含量 生态效应
下载PDF
若尔盖高原湿地土壤-植物系统有机碳的分布与流动 被引量:45
11
作者 田应兵 熊明彪 +1 位作者 熊晓山 宋光煜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90-495,共6页
湿地碳素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一直是国内外湿地研究的热点。国内对沼泽湿地碳循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江平原,其它地区则鲜见报道。若尔盖高原位于全球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区域之———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冷湿的气候条件下沼泽十分发育... 湿地碳素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一直是国内外湿地研究的热点。国内对沼泽湿地碳循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江平原,其它地区则鲜见报道。若尔盖高原位于全球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区域之———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冷湿的气候条件下沼泽十分发育,泥炭贮量丰富,沼泽面积和泥炭资源贮量均居中国首位。为了评估该区湿地;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作者以该区分布最为广泛的 3种沼泽植物群落——木里苔草(Carex muliensis)群落、乌拉苔草(Carex meyeriana)群落和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群落以及最为典型的3种湿地土壤——泥炭土、泥炭沼泽土和草甸沼泽土为对象,采用田间腐解试验方法,系统研究了高原湿地植物——土壤系统中有机碳的分布与流动,其目的在于:1)探明该区湿地土壤有机碳的数量与分布状况;2)了解植物碳在向土壤流动过程中的消失与残留情况。结果表明,若尔盖高原湿地土壤的有机碳含量一般较高且随土层加深而降低;在植物由活体—立枯—残落物的不同阶段,植物不同化学组分中碳的消失率各异,其中易分解组分碳的消失率最大(3种群落分别为61.37%、69.59%和66.34%),木质素碳的消失率(44.53%~52.98%)略大于纤维素碳的消失率(38.23%~43.86%),3种群落植物碳的总消失率分别为53.8%、60.03%和55.18%;3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高原 湿地 土壤-植物系统 有机碳 分布 流动
下载PDF
多环芳烃(PAHs)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环境行为 被引量:38
12
作者 占新华 周立祥 《生态环境》 CSCD 2003年第4期487-492,共6页
PAHs具有强致癌性,它在环境中的污染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文章综合评述样品中PAHs分析过程所用提取剂的种类、提取方法和检测方法;土壤中PAHs的来源、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PAHs在土壤中的吸附和解吸;PAHs在环境中的降解及降解PAHs的微... PAHs具有强致癌性,它在环境中的污染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文章综合评述样品中PAHs分析过程所用提取剂的种类、提取方法和检测方法;土壤中PAHs的来源、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PAHs在土壤中的吸附和解吸;PAHs在环境中的降解及降解PAHs的微生物类群;PAHs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今后值得加强研究的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土壤-植物系统 环境行为
下载PDF
土壤-植物系统中的微界面过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被引量:29
13
作者 朱永官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5-210,共6页
土壤 植物系统是地球生态系统中与人类生存与健康关系最为密切的亚系统 .该系统中的水分、养分 污染物的运移必须历经土壤固 液界面、根土界面 (根际微环境 )、细胞跨膜运输和植物体内不同组织和细胞内不同组分间的再分配等微界面过... 土壤 植物系统是地球生态系统中与人类生存与健康关系最为密切的亚系统 .该系统中的水分、养分 污染物的运移必须历经土壤固 液界面、根土界面 (根际微环境 )、细胞跨膜运输和植物体内不同组织和细胞内不同组分间的再分配等微界面过程 .这些微界面过程涉及到系统中许多生物、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反应机理 ,与植物对土壤中养分高效利用、污染物迁移转化及其归宿具有密切的关系 .理解这些微界面过程对提高农作物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土壤-植物系统 根际 微界面 环境效应
下载PDF
土壤—植物系统中硒营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6
14
作者 李金峰 聂兆君 +2 位作者 赵鹏 高巍 刘红恩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49-656,共8页
硒作为人类和动物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也是植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但硒缺乏和硒污染均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文章从硒的生物学功能、硒在人体中的作用及其含量安全标准、土壤中硒的含量及有效性、植物中硒的含... 硒作为人类和动物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也是植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但硒缺乏和硒污染均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文章从硒的生物学功能、硒在人体中的作用及其含量安全标准、土壤中硒的含量及有效性、植物中硒的含量及吸收转运、硒与磷、硫的营养关系等进行综述,提出今后应加强土壤硒形态及形态转变、硒蛋白及含硒氨基酸分离和纯化、植物体内硒的生理生化作用机制及农作物富硒机理研究;同时,应从筛选富硒突变体入手,优选出富硒的植物新品种,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硒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植物系统 有效性 含量 分布 吸收转运
下载PDF
污水生态处理技术体系及应用 被引量:34
15
作者 孙铁珩 周启星 张凯松 《水资源保护》 CAS 2002年第3期6-9,13,共5页
基于已有的研究工作基础 ,根据循环再生、和谐共存、整体优化、区域分异等污水生态处理原理 ,对慢渗生态处理系统、快渗生态处理系统、地表漫流生态处理系统、污水湿地生态处理系统、地下渗滤生态处理系统等技术体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 基于已有的研究工作基础 ,根据循环再生、和谐共存、整体优化、区域分异等污水生态处理原理 ,对慢渗生态处理系统、快渗生态处理系统、地表漫流生态处理系统、污水湿地生态处理系统、地下渗滤生态处理系统等技术体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与概括 ,就其应用条件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以推进污水生态处理系统的技术创新和在我国各地区的广泛应用 ,为全面实施污水处理与水资源综合利用相结合的污水无害化、资源化战略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 生态处理 水资源 土壤-植物系统
下载PDF
土壤-植物系统的铜污染及其生态健康效应 被引量:29
16
作者 倪吾钟 马海燕 +1 位作者 余慎 何积秀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CAS 2003年第1期1-5,共5页
土壤 -植物系统的铜污染已十分严重。铜污染对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区系、土壤酶活性和植物生长等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土壤 -植物系统中过量的铜进入人体主要有两条途径 :一是由土壤 -植物系统经过径流和淋失进入水体 ,再通过饮用水直接进... 土壤 -植物系统的铜污染已十分严重。铜污染对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区系、土壤酶活性和植物生长等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土壤 -植物系统中过量的铜进入人体主要有两条途径 :一是由土壤 -植物系统经过径流和淋失进入水体 ,再通过饮用水直接进入人体 ;二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人体暴露于过量的铜会引起一系列病变 ,如肾功能障碍、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肺气肿及癌症等。就农业土壤而言 ,减少含铜农药及含铜有机废弃物的使用对控制土壤 -植物系统的铜污染最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植物系统 铜污染 生态健康效应 微生物数量 土壤酶活性 植物生长 肾功能障碍 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 肺气肿
下载PDF
土壤-植物系统中铬的环境行为及其毒性评价 被引量:40
17
作者 戴宇 杨重法 郑袁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432-3440,共9页
由于铬及其化合物的使用和含铬废弃物的大量排放,空气、土壤、水和食品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铬污染.对于铬污染,尤其是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土壤系统铬污染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热点.其中铬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备受... 由于铬及其化合物的使用和含铬废弃物的大量排放,空气、土壤、水和食品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铬污染.对于铬污染,尤其是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土壤系统铬污染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热点.其中铬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备受关注.本文详细介绍了铬的基础化学、土壤-植物系统中铬迁移转化的影响因素(土壤理化性质、铬的供给形态、浓度、植物种类等)以及该系统中铬的生态毒性,总结了通过综合分析土壤-植物系统中植物、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的生态毒理数据来评估土壤-植物系统中铬生态风险的方法,并指出了这一领域研究工作的不足之处,对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植物系统 迁移转化 毒性 生态风险
原文传递
农田土壤N_2O和NO排放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38
18
作者 蔡延江 丁维新 项剑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81-887,共7页
农田土壤作为N2O和NO的重要排放源而备受关注。硝化和反硝化是土壤N2O和NO产生的两个主要微生物过程,环境因子和农田管理措施等因素强烈影响着这两个过程以及N2O和NO的排放。本文重点论述了土壤水热状况、土壤质地、pH、肥料施用、耕作... 农田土壤作为N2O和NO的重要排放源而备受关注。硝化和反硝化是土壤N2O和NO产生的两个主要微生物过程,环境因子和农田管理措施等因素强烈影响着这两个过程以及N2O和NO的排放。本文重点论述了土壤水热状况、土壤质地、pH、肥料施用、耕作措施变更等关键性影响因素对农田土壤N2O和NO排放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氮 一氧化氮 冻融 减排 土壤-作物体系
下载PDF
磷对铅、锌和镉在土壤固相-液相-植物系统中迁移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32
19
作者 王碧玲 谢正苗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3225-3229,共5页
在盆栽条件下,以磷酸二氢钾作为磷(P)添加剂,以空心菜为指示植物,借助模型Visual MINTEQ研究了P对污染土壤中铅(Pb)、锌(Zn)和镉(Cd)在土壤固相-液相之间以及土壤-根系-地上部的迁移累积的影响.实验设了6个P剂量水平:0(CK)、... 在盆栽条件下,以磷酸二氢钾作为磷(P)添加剂,以空心菜为指示植物,借助模型Visual MINTEQ研究了P对污染土壤中铅(Pb)、锌(Zn)和镉(Cd)在土壤固相-液相之间以及土壤-根系-地上部的迁移累积的影响.实验设了6个P剂量水平:0(CK)、0.18(P0.18)、0.36(P0.36)、0.72(P0.72)、1.08(P1.08)、1.44(P1.44),P剂量水平是按照P/Pb物质量的比例(mol/mol)为基础而设计的.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加P处理污染土壤后,显著(p〈0.05)降低了空心菜地上部吸收的重金属Pb、Zn和Cd的含量,降低幅度分别为53%-92%、35%-71%和59%-86%,降低了根系吸收累积重金属Pb的含量,增加了根系吸收的Zn的含量,但对Cd吸收量无显著影响.增加P的剂量水平,根系向地上部转运的Pb、Zn和Cd的量的呈指数级下降趋势.地上部吸收的各元素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元素Pb与元素Zn、Cd是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相关系数最高的是Pb与Zn(r=0.993,p〈0.01),其次是Pb与Cd(r=0.986,p〈0.01).说明Pb与Zn、Cd在空心菜从根系到地上部分转运的过程中是协作关系.添加P后,提高了土壤pH,从而降低了土壤水溶性Cd的含量,Zn变化不显著,增加了土壤水溶性总Pb含量.平衡液中Pb的主要存在形态是PbHPO4、PbOH+、PbH2PO4+等3种络合形态.结果还表明,根系吸收Pb的量与土壤水溶性Pb含量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872(p〈0.05).P处理降低了土壤水溶性Zn、Cd的含量,却促进了根系吸收,这是Zn、Cd与Pb的不同之处.P具有显著降低复合污染土壤中Pb、Zn和Cd植物毒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修复 土壤-植物系统 界面迁移
下载PDF
铅锌矿区土壤-植物系统中植物吸收铅的研究 被引量:33
20
作者 李永华 杨林生 +3 位作者 姬艳芳 孙宏飞 李海蓉 王五一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96-201,共6页
基于野外现场系统采样,结合室内全量、形态含量检测技术,分析了湘西铅锌矿区几类粮食中铅等元素的质量状况以及水稻植株中铅的吸收和分配.结果表明,湘西铅锌矿区粮食中存在高铅污染风险,与对照相比,矿区稻米、玉米、黄豆等粮食中铅的平... 基于野外现场系统采样,结合室内全量、形态含量检测技术,分析了湘西铅锌矿区几类粮食中铅等元素的质量状况以及水稻植株中铅的吸收和分配.结果表明,湘西铅锌矿区粮食中存在高铅污染风险,与对照相比,矿区稻米、玉米、黄豆等粮食中铅的平均含量分别增加2.4倍1、.2倍和3.3倍.粮食铅含量因品种不同、采集部位不同而异,铅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黄豆>稻米>玉米(粮食品种间),根>茎叶>籽粒(植株部位间),稻根对铅表现出极强的束缚力和耐受性.相关分析显示稻根中的铅主要来自土壤,而水稻地上部分的铅则可能主要源自大气.矿区粮食中汞、镉、铅等多种重金属共同富集,亟需开展矿区粮食中重金属复合污染的机理及其健康风险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土壤-植物系统 采矿活动 铅锌矿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