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氮对高肥力稻田氮肥利用率及土壤-水体铵氮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郭彬 丁能飞 +4 位作者 林义成 刘琛 李华 李凝玉 傅庆林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80-183,190,共5页
研究稻田不同施氮量下的农学效率和环境效应,对水稻高效优质环境保护型生产和合理施肥具有重要意义。在平湖稻区研究了不同施氮下水稻边际利润、最佳经济施肥量以及不同时期氮素利用率、土壤固定态铵、碱解氮及田面水铵氮浓度的动态变... 研究稻田不同施氮量下的农学效率和环境效应,对水稻高效优质环境保护型生产和合理施肥具有重要意义。在平湖稻区研究了不同施氮下水稻边际利润、最佳经济施肥量以及不同时期氮素利用率、土壤固定态铵、碱解氮及田面水铵氮浓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当地水稻最佳经济施肥量为235kg N/hm2;施氮225kg/hm2时当季氮肥利用率仅为31.2%。土壤固定态铵以及碱解氮含量均在水稻生长时期内逐渐下降,但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低氮处理促使土壤固定态铵含量有较大增幅,而高氮处理则使土壤碱解氮含量有较大增幅。在水稻不同生长时期的施肥后一个星期内,高于225kg N/hm2处理田面水NH4+-N急剧上升而后急剧下降;而75,150kg N/hm2处理田面水NH4+-N一直低于2mg/L。可见,浙北地区氮肥施用量保持在225kg/hm2为宜,过量施氮(超过225kg/hm2)将超过水稻的正常生长需求,造成土壤固铵量饱和,引起土壤碱解氮含量急剧上升,并导致田面水NH4+-N含量急剧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利用率 土壤固定态铵 土壤碱解氮 田面水铵氮
下载PDF
小麦苗期施入氮肥在土壤不同氮库的分配和去向 被引量:18
2
作者 巨晓棠 刘学军 张福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9-264,共6页
应用盆栽试验和15N标记技术研究了小麦苗期施入N肥后土壤不同N库的动态。结果表明 ,施肥后 2 8d ,作物所吸收的土壤N占总吸N量的 5 8 1% ,吸收的肥料N占 41 9%。作物对肥料N的利用率达到 5 5 3% ,N肥在土壤中的残留率为 2 4 3% ,损失率... 应用盆栽试验和15N标记技术研究了小麦苗期施入N肥后土壤不同N库的动态。结果表明 ,施肥后 2 8d ,作物所吸收的土壤N占总吸N量的 5 8 1% ,吸收的肥料N占 41 9%。作物对肥料N的利用率达到 5 5 3% ,N肥在土壤中的残留率为 2 4 3% ,损失率为 2 0 4%。施肥后短期以NH+ 4 N存在的肥料N占施N量的 5 0 5 % ,随着硝化作用的进行和作物的吸收 ,土壤中的NH+ 4 N显著下降。NO-3 N在第 7d达到高峰 ,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说明施肥后在 7d以前有强烈的硝化作用发生。施肥后 2d ,以固定态铵存在的肥料N占 33 7% ,至 2 8d ,仅占施入N量的 2 4% ,说明前期固定的铵在作物生长后期又重新释放出来供作物吸收。在施肥后第 7d ,肥料N以微生物N存在的量占施肥量的 15 2 % ;至 2 8d来自肥料N的微生物N也几乎被耗竭 ,仅占施N量的 2 4%。随作物生长 ,肥料N在各个土壤N库中的数量均显著下降。在其它N库几乎被耗竭的情况下 ,至施肥后 2 8d主要以有机N的形式残留。在不种作物的条件下 ,土壤N素的矿化量很低 ,作物的吸收作用导致土壤有机N库不断矿化 ,施入N肥后 ,土壤N素的矿化量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苗期 氮肥 土壤 氮库 分配 去向 固定态铵 微生物N 施肥
下载PDF
土壤固定态铵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3
3
作者 廖继佩 林先贵 +1 位作者 曹志洪 张杨株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6-40,共5页
本文研究了有机质、全氮、有机氮、粘粒、CEC、溶液中铵浓度、水分、温度等影响土壤固定态铵含量的因素。结果表明,固定态铵与<0.01lmm的粘粒呈显著正相关,但与<0.00lmm的粘粒、有机质、全氮、有机氮、CEC相关性很差。通过拟合Lan... 本文研究了有机质、全氮、有机氮、粘粒、CEC、溶液中铵浓度、水分、温度等影响土壤固定态铵含量的因素。结果表明,固定态铵与<0.01lmm的粘粒呈显著正相关,但与<0.00lmm的粘粒、有机质、全氮、有机氮、CEC相关性很差。通过拟合Langmuir方程可知河沙泥的最大固铵量为357.2mgN/kg,这与359mgN/kg相近。无论是潮沙泥还是紫泥田,固定态铵含量均有:30oC>20oC,30oC>40oC。除了黄泥田外,紫泥田,河沙泥和潮沙泥三种土壤的固定态铵含量均有:长期淹水>干湿交替8次>长期干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固定态铵 影响因素 粘粒 有机质 温度 水分
下载PDF
氮肥与有机肥配施协调土壤固定态铵与可溶性氮的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段鹏鹏 张玉玲 +3 位作者 丛耀辉 徐文静 虞娜 张玉龙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78-1585,共8页
【目的】土壤固定态铵是肥料氮的一个"临时贮藏库",可逐渐释放以供作物利用,土壤可溶氮则是土壤固定态铵的重要来源,因此研究设施条件下氮肥与有机肥配施对土壤固定态铵和可溶性氮含量的动态变化以及相互关系的影响,对于设施... 【目的】土壤固定态铵是肥料氮的一个"临时贮藏库",可逐渐释放以供作物利用,土壤可溶氮则是土壤固定态铵的重要来源,因此研究设施条件下氮肥与有机肥配施对土壤固定态铵和可溶性氮含量的动态变化以及相互关系的影响,对于设施生产中安全高效的施肥管理有着重要意义。【方法】以番茄为试材,温室内连续两年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设不施肥(CK)、施N量0、187.5、375.562.5 kg/hm^2(N0、N1、N2、N3)、单施有机肥(M,75000 kg/hm^2)以及有机肥与氮肥配施处理(MN0、MN1、MN2、MN3)。分析了土壤固定态铵和可溶性氮(土壤矿质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动态变化。【结果】施肥显著提高了0—30 cm土层土壤固定态铵和可溶性氮的含量(P<0.01);各施肥处理均以第1穗果膨大期时含量最高。总体来看,不施有机肥条件下,土壤固定态铵和矿质氮、可溶性有机氮的含量均以施N 375.0 kg/hm^2处理为最高,而在氮肥与有机肥配施条件下,以施N375.0 kg/hm^2与有机肥75000 kg/hm^2配施处理和施N 562.5 kg/hm^2与有机肥75000 kg/hm^2配施处理的土壤固定态铵和矿质氮、可溶性有机氮含量为最高,但未发现氮肥施用量对土壤固定态铵含量产生显著影响;除收获期20—30 cm土层外,整个生长季内土壤固定态铵和矿质氮含量之间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部分土层土壤固定态铵与可溶性有机氮之间也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设施番茄栽培条件下,土壤固定态铵和可溶性氮在土壤氮素的固持与释放方面极显著相关,施无机N 375.0 kg/hm^2配合有机肥75000kg/hm^2,可较好地提高土壤中的氮的有效性,更好地协调土壤供氮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固定态铵 土壤矿质氮 土壤可溶性有机氮 氮肥与有机肥配施
下载PDF
黄土高原典型土壤矿物固定态铵变化的南北差异 被引量:4
5
作者 党亚爱 李世清 +1 位作者 王国栋 邵明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31-837,共7页
采集从北向南依次分布的干润砂质新成土(神木)、黄土正常新成土(延安)和土垫旱耕人为土(杨陵)等典型土壤剖面0—200 cm土层土样,通过测定土样全氮和矿物固定态铵,以阐明黄土高原典型区域土壤全氮和矿物固定态铵及二者比率随地理位置和... 采集从北向南依次分布的干润砂质新成土(神木)、黄土正常新成土(延安)和土垫旱耕人为土(杨陵)等典型土壤剖面0—200 cm土层土样,通过测定土样全氮和矿物固定态铵,以阐明黄土高原典型区域土壤全氮和矿物固定态铵及二者比率随地理位置和土层的变异规律,为全面了解黄土高原土壤相对稳定氮库累积提供科学数据。结果表明,不同地理位置、不同土层全氮和矿物固定态铵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从南到北全氮和矿物固定态铵呈下降趋势,但各土壤全氮和矿物固定态铵的分布显著不同,全氮含量在0—60 cm随土层深度增加下降很明显,60—120 cm有一定下降,120 cm以下低而稳定。矿物固定态铵在全剖面上的分布比较均匀,随土层深度的变化差异不显著,不同土层间的差异基本在误差范围内,土垫旱耕人为土、黄土正常新成土和干润砂质新成土表层(0—10 cm)矿物固定态铵平均含量分别为215.80±7.45、165.80±8.73和146.50±1.83 mg/kg,表层以下(10—200 cm)平均含量分别为193.40±9.67、157.14±5.75和142.02±5.47 mg/kg。从地理位置分析,干润砂质新成土、黄土正常新成土和土垫旱耕人为土表层(0—10 cm)矿物固定态铵占全氮的百分比分别为(39.57±0.78)%、(32.91±6.82)%和(29.74±7.01)%;在表层以下所占比例更高,干润砂质新成土10—200 cm土壤矿物固定态铵含量占全氮比例为(89.52±13.42)%,黄土正常新成土为(59.52±13.86)%,土垫旱耕人为土为(47.26±9.01)%。供试土壤中矿物固定态铵与<0.01 mm物理性粘粒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物理性粘粒是矿物固定态铵的主要载体;矿物固定态铵与全氮含量也有极显著正向相关性。以上结果揭示,在黄土高原黄土母质上形成的土壤,全剖面矿物固定态铵相对均匀,而有机氮相差较大,两种氮库的这种地理位置和剖面分布特征,是黄土母质形成的必然结果,也进一步支持了黄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土壤矿物固定态铵 全氮 物理性粘粒
下载PDF
施用有机、无机肥后土壤微生物量、固定态铵的变化及其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29
6
作者 王岩 张莹 +2 位作者 沈其荣 史瑞和 黄东迈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07-314,共8页
利用15N示踪技术和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有机、无机肥料后,土壤微生物量C、N和土壤固定态铵的变化及其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C在小麦三叶期时较高,之后随着外界温度的下降,生物量C逐渐下降;小麦返青后又上升,至开花前后... 利用15N示踪技术和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有机、无机肥料后,土壤微生物量C、N和土壤固定态铵的变化及其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C在小麦三叶期时较高,之后随着外界温度的下降,生物量C逐渐下降;小麦返青后又上升,至开花前后达到最高值,为554.9~794.4mg/kg。并以施用稻草和猪粪处理的最高,单施硫铵的最低,以后逐渐降低直至收获。土壤微生物量N的变化与C的变化不太一致,土壤微生物量N在小麦三叶期最高,为40.8~79.0mg/kg,并以施猪粪和稻草处理的最高,对照处理中最低;随着小麦的生长逐渐下降,到小麦开花前后下降到最低点,但至成熟时又有所上升。土壤固定态铵的变化趋势与土壤微生物N的变化趋势相似。施肥后被固定在微生物体内和粘土矿物中的N,在小麦生长期间有很大部分仍能被小麦吸收利用。被固定在微生物体内的硫铵N、稻草N和猪粪N的最大释放率分别为64.7%~84.3%、60.4%~77.1%、59.3%~685%;被固定在粘土矿物中硫铵N的最大释放率为59.5%~7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量 固定态铵 小麦 硫铵 稻草 猪粪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