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8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水研究进展与评述 被引量:221
1
作者 雷志栋 胡和平 杨诗秀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11-318,共8页
土壤水是联系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纽带, 在水资源的形成、转化及消耗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与农业、水文、环境等领域都有密切联系。所以土壤水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有了长足的进步。目前, 土壤水研究走向多学科的交叉, 如水热盐... 土壤水是联系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纽带, 在水资源的形成、转化及消耗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与农业、水文、环境等领域都有密切联系。所以土壤水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有了长足的进步。目前, 土壤水研究走向多学科的交叉, 如水热盐的耦合运移, 冻结土壤中水分的运移,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中的水热运移等。土壤水运动机理研究也更加深入, 如优先流、土壤水参数的测定及确定、土壤水参数的空间变异性等。土壤水研究的数值模拟方法也有一些突破, 如有限解析法、特征有限元法、交替方向有限元法等。土壤水研究的应用也更加广泛, 如用于水资源评价、土壤水分与作物的关系、水环境评价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土壤热 土壤盐分 偶合运动
下载PDF
缙云山不同林地类型土壤特性及其水源涵养功能 被引量:203
2
作者 孙艳红 张洪江 +3 位作者 程金花 王玉杰 石健 程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6-109,共4页
通过分析不同林地类型土壤特性及林地枯落物水文特性,对缙云山4种类型(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楠竹林和灌木林)林地涵养水源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灌木林表土层有机质含量为楠竹林的3.75倍。针阔混交林有机质含量为楠竹林的2... 通过分析不同林地类型土壤特性及林地枯落物水文特性,对缙云山4种类型(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楠竹林和灌木林)林地涵养水源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灌木林表土层有机质含量为楠竹林的3.75倍。针阔混交林有机质含量为楠竹林的2.22倍。常绿阔叶林有机质含量为楠竹林的1.53倍。枯落物蓄积量为16.21~32.42t/hm^2,枯落物最大持水率次序为针阔混交林〉灌木林〉常绿阔叶林〉楠竹林。最大持水量为灌术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楠竹林。土壤非毛管持水量由大到小依次是灌木林(66.2mm)〉针阔混交林(57.52mm)〉常绿阔叶林(47.99mm)〉楠竹林(46.98mm)。灌木林土壤饱和蓄水量最好,为266.48mm;针阔混交林较好.为190.4mm;常绿阔叶林次之。为186.8mm;楠竹林最差,为174.8mm。灌术林和针阔混交林较楠竹林有更好的涵养水源功能。在今后的森林经营中,应考虑营造灌木林和混交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类型 土壤水分 土壤孔隙度 水源涵养
下载PDF
玉米秸秆覆盖麦田下的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动态规律 被引量:173
3
作者 陈素英 张喜英 刘孟雨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2年第4期34-37,共4页
玉米秸秆覆盖冬小麦田后 ,冬季和早春季节对土壤温度有明显的增温作用 ,有利于保护小麦安全越冬 ,春季则有降温作用 ,影响春季小麦的分蘖和生长 ;覆盖处理能有效地抑制土壤无效蒸发 ,提高麦田的水分利用率 ;覆盖量为 30 0 0kg/hm2 时 ,... 玉米秸秆覆盖冬小麦田后 ,冬季和早春季节对土壤温度有明显的增温作用 ,有利于保护小麦安全越冬 ,春季则有降温作用 ,影响春季小麦的分蘖和生长 ;覆盖处理能有效地抑制土壤无效蒸发 ,提高麦田的水分利用率 ;覆盖量为 30 0 0kg/hm2 时 ,有增产作用 ,覆盖量为 6 0 0 0kg/hm2 时 ,有一定的减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覆盖 动态规律 土壤温度 土壤水分 小麦
下载PDF
保水剂农业应用及其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44
4
作者 李云开 杨培岭 刘洪禄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2-187,共6页
简要阐述了保水剂的生产、应用概况以及保水剂的类型、性质、和作用机理 ,对保水剂对土壤特性的影响研究进行了综述 。
关键词 保水利 土壤水分 农业生产效应 保水剂
下载PDF
土壤水分对作物根系生长及分布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07
5
作者 冯广龙 刘昌明 王立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6年第3期5-9,共5页
冯广龙,刘昌明,王立。土壤水分对作物根系生长及分布的调控作用。生态农业研究,1996,4(3):5~9. 研究了作物根系生长、分布对不同土壤水分条件,特别是水分胁迫条件和不同灌溉方式的动态响应特征及其与冠部生长、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关... 冯广龙,刘昌明,王立。土壤水分对作物根系生长及分布的调控作用。生态农业研究,1996,4(3):5~9. 研究了作物根系生长、分布对不同土壤水分条件,特别是水分胁迫条件和不同灌溉方式的动态响应特征及其与冠部生长、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关系,指出对作物根系实施调控的方法,为寻求节水高产途径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 根冠关系 土壤水分 作物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土壤干层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38
6
作者 邵明安 贾小旭 +1 位作者 王云强 朱元骏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22,共9页
土壤干层发生机理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是土壤物理学和生态学及其交叉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也是我国黄土高原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通过回顾土壤干层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包括土壤干层的概念与特征、... 土壤干层发生机理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是土壤物理学和生态学及其交叉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也是我国黄土高原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通过回顾土壤干层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包括土壤干层的概念与特征、评价指标、形成原因与危害、不同尺度时空分异特征及调控对策等,针对黄土高原水资源短缺和植被退化现状,提出土壤干层研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包括建立统一的土壤干层动力学量化指标、干层内土壤水分对植物生长的有效性、土壤干层强度对土壤—植被—大气传输体(SVATs)中水分运移的影响、土壤干层发生发展过程和时空演变规律、土壤干层预测模型及其调控机制。此外,土壤干层的研究应结合当前植被恢复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需求。在气候变化和剧烈人类活动背景下,开展黄土高原土壤干燥化与土壤水资源影响及其调控对策研究,将是水科学与生态学领域长期面临的科学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区 深层土壤 土壤干燥化 土壤水分 植被建设
原文传递
高分子保水剂农业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30
7
作者 庄文化 冯浩 吴普特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65-270,共6页
高分子化合物作为一种新型保水抗旱材料在农业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保水材料通过自身的吸水供水,增加土壤团粒结构,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抑制蒸发达到保水效果,减小了降雨对土壤的侵蚀。通过减少养分淋失,达到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和减... 高分子化合物作为一种新型保水抗旱材料在农业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保水材料通过自身的吸水供水,增加土壤团粒结构,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抑制蒸发达到保水效果,减小了降雨对土壤的侵蚀。通过减少养分淋失,达到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和减少肥料污染的作用。大量试验结果表明高分子保水剂能够促进种子的出苗及植物生长,但必须结合土壤含水率正确使用。未来研究应重点开发低成本保水保肥多功能保水剂,不断扩大保水剂的应用领域和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剂 土壤水分 土壤肥料 植物生长 土壤侵蚀
下载PDF
土壤初始含水率对坡面降雨入渗及土壤水分再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23
8
作者 陈洪松 邵明安 王克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4-47,共4页
在防止土壤侵蚀和雨后抑制蒸发的条件下,利用室内人工降雨试验,研究了土壤初始含水率对坡面降雨入渗、湿润锋运移及土壤水分再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含水率越高,产流越快,平均入渗率越小,达到稳定入渗率的时间也越短;当初始含... 在防止土壤侵蚀和雨后抑制蒸发的条件下,利用室内人工降雨试验,研究了土壤初始含水率对坡面降雨入渗、湿润锋运移及土壤水分再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含水率越高,产流越快,平均入渗率越小,达到稳定入渗率的时间也越短;当初始含水率均匀分布时,降雨入渗和再分布过程中湿润锋面平行坡面垂直向下整体运移,坡面降雨入渗过程可以简化为一维;当初始含水率非均匀分布时,初始含水率越高,再分布过程中湿润锋的运移速率越大,但在降雨入渗过程中,湿润锋的运移速率与土体的湿润程度和范围有一定的关系;坡面上方来水(径流)虽然对湿润锋运移速率影响不大,但对入渗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再分布过程中,土壤水分有沿坡向下运移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含水率 坡面 土壤水分 湿润锋 入渗 再分布
下载PDF
黄土区坡地土壤水分运动与转化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14
9
作者 陈洪松 邵明安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13-520,共8页
土壤水分是作物生长、植被恢复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从降雨入渗及再分布、土壤水量转化以及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等几方面概述了黄土区坡地土壤水分运动与转化研究进展,认为应该把坡面土壤—植物—大气作为一个物理上的连续... 土壤水分是作物生长、植被恢复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从降雨入渗及再分布、土壤水量转化以及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等几方面概述了黄土区坡地土壤水分运动与转化研究进展,认为应该把坡面土壤—植物—大气作为一个物理上的连续统一体,以大气水、地表水、植物水和土壤水相互转化过程和机制为基础,研究坡面土壤—植被—大气界面水分运动和转化规律,为植被恢复重建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区 坡地 土壤水分运动 转化机理 入渗 再分布 水量转化
下载PDF
不同牧压强度对草原土壤水分、养分及其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96
10
作者 张伟华 关世英 李跃进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0年第4期61-64,共4页
本文通过对不同放牧强度的研究表明 :随着牧压强度的增加 ,土壤表层 (0— 2 0 cm)水分含量明显下降 ,土壤容重与硬度增大、孔隙度减少 ;土壤全量养分下降 ,但速效养分则显著升高 ;植物群落高度降低 ,地表盖度下降 ,地上生物量较大幅度减... 本文通过对不同放牧强度的研究表明 :随着牧压强度的增加 ,土壤表层 (0— 2 0 cm)水分含量明显下降 ,土壤容重与硬度增大、孔隙度减少 ;土壤全量养分下降 ,但速效养分则显著升高 ;植物群落高度降低 ,地表盖度下降 ,地上生物量较大幅度减少 ,特别是优质牧草生物量减少迅速。因此 ,放牧强度是影响草场退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压强度 土壤水分 速效养分 生物量 草原退化
下载PDF
土壤水分和氮磷营养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及水分利用的调节 被引量:74
11
作者 梁银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56-264,共9页
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0%~70%范围内,水分亏缺严重,根水势和蒸腾蒸发量显著降低,根系生长严重受阻,根长变短,根干重降低;随着土壤水分趋于良好,根水势和蒸腾蒸发量明显增加;根干重在土壤相对含水量... 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0%~70%范围内,水分亏缺严重,根水势和蒸腾蒸发量显著降低,根系生长严重受阻,根长变短,根干重降低;随着土壤水分趋于良好,根水势和蒸腾蒸发量明显增加;根干重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55%~62%之间时最大,而土壤相对含水量在55%上下时根长达最长;土壤水分趋于轻度干旱有利根系下扎,土壤水分趋于良好有利于根量增长。氮磷营养对小麦根系生长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磷营养可显著提高根水势、根长度、根干重、蒸腾蒸发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严重干旱条件下磷对根水势、根长、水分利用效率的调节效果更好。氮素营养对小麦根系生长的调节效果与磷相比有明显的差别。土壤严重干旱,氮营养引起根水势和蒸腾蒸发量的明显下降,为负效应;轻度干旱氮对根水势和蒸腾蒸发量无明显作用;在土壤水分良好条件下,氮对根水势和蒸腾蒸发量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果。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的提高,增施氮磷肥可引起根干重的显著增加。小麦根长对氮的反应不敏感。在土壤水分亏缺条件下,磷营养对小麦根系生长的调节,主要是改变了根系的水分状况,提高了根水势,增加了根系对土壤水分的吸收及蒸腾蒸发量,进而促进地上地下部生长,提高小麦的抗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根系 土壤水分 氮磷营养 生长 水分利用
下载PDF
长江上游亚高山暗针叶林土壤水分入渗特征研究 被引量:82
12
作者 余新晓 赵玉涛 +1 位作者 张志强 程根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5-19,共5页
长江上游以峨嵋冷杉为主的亚高山暗针叶林流域土壤质地较粗 ,属于壤质砂土 .随着森林演替的发展 ,林地土壤砂粒含量逐渐降低 ,粉、粘粒含量逐渐增加 ,以过熟龄峨嵋冷杉纯林的粉粘粒含量为最高 .就坡积物而言 ,随土层深度的增加 ,砂粒含... 长江上游以峨嵋冷杉为主的亚高山暗针叶林流域土壤质地较粗 ,属于壤质砂土 .随着森林演替的发展 ,林地土壤砂粒含量逐渐降低 ,粉、粘粒含量逐渐增加 ,以过熟龄峨嵋冷杉纯林的粉粘粒含量为最高 .就坡积物而言 ,随土层深度的增加 ,砂粒含量逐渐增加 ,粘粒含量逐渐减小 .随森林演替的进展和土层深度的减小 ,土壤容重逐渐减小 ,土壤孔隙度和土壤贮水力逐渐增大 .研究区土壤非饱和导水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和土壤含水量的减小而减小 ,并与土壤含水量呈指数函数关系 .随土层深度的增加 ,土壤饱和导水率呈负指数递减 .不同土层到达稳渗的时间有差异 ,随土层深度的增加 ,稳渗时间增加 ,平均在 110min左右 .该流域暗针叶林带土壤质地上的变化和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分异以及土壤水分的高入渗性是该暗针叶林流域水文循环中森林对水分传输调节的具体体现 ,也可以为该流域很少见到坡面径流或地表径流 ,而大部分以壤中流、回归流和地下渗漏等径流形式出现的机制作出有力的解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 暗针叶林 土壤水分 渗透
下载PDF
不同水分条件下冬小麦根与冠生长及功能间的动态消长关系 被引量:67
13
作者 冯广龙 罗远培 +1 位作者 刘建利 杨培岭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73-79,共7页
1993~1994年在中国农业大学科学园布置了水量充足、胁迫及胁迫后补水共7个水分处理冬小麦管栽试验。结果表明:在抽穗期前,根、冠同步增长,呈正相关关系,之后则转变为负相关关系。土壤含水量在田间持水量60%以上,根、... 1993~1994年在中国农业大学科学园布置了水量充足、胁迫及胁迫后补水共7个水分处理冬小麦管栽试验。结果表明:在抽穗期前,根、冠同步增长,呈正相关关系,之后则转变为负相关关系。土壤含水量在田间持水量60%以上,根、冠生长与功能之间可形成良性循环。胁迫后复水可使此循环得到很大改善。水量愈大,根、冠生长量愈大。水分胁迫不仅降低了干物质生产总量,而且还促使有限同化产物向根系分配,根冠比(R/S)增大,胁迫后复水,R/S降低,根、冠生长发育可部分得到恢复。根系生长量在抽穗期197d达峰值,之后开始衰亡,胁迫愈严重,根系衰亡愈甚。就产量及水分利用率考虑,孕穗期前,将土壤含水量维持在田间持水量60%~70%,之后提高到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功能平衡 土壤水分 生长
下载PDF
水氮互作对水稻氮吸收与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94
14
作者 王绍华 曹卫星 +2 位作者 丁艳锋 田永超 姜东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97-501,共5页
以迟熟中粳稻武香粳9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水分管理方式和施氮量对水稻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水稻吸氮量增多,稻草中氮滞留增加,营养器官氮转运率降低,氮素利用率和产谷效率下降;水分胁迫过强,则水稻吸氮量减少,... 以迟熟中粳稻武香粳9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水分管理方式和施氮量对水稻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水稻吸氮量增多,稻草中氮滞留增加,营养器官氮转运率降低,氮素利用率和产谷效率下降;水分胁迫过强,则水稻吸氮量减少,氮素产谷效率下降;水分胁迫适度,则水稻氮素吸收保持不变,且可更多地调动和利用营养器官中的储存氮,提高氮素利用率和产谷效率;水与氮存在明显互作作用,水分胁迫增强,则减弱了氮肥促进水稻吸氮的作用,增强了氮肥降低水稻氮素利用率的效应。结合产量表现,提出采用适度的水分胁迫,提高水稻氮素利用率,减少稻田氮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素 吸收 利用 土壤水分 氮肥 互作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紫花苜蓿生长与土壤水分变化 被引量:91
15
作者 程积民 万惠娥 王静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35-438,共4页
研究了黄土丘陵区紫花苜蓿生物量变化规律和土壤水分过耗与恢复特征 .结果表明 ,紫花苜蓿在退耕地生长年限一般为 1 0年 ,生长的高峰期为第 4年~第 5年 ,到第 6年 ,由于土壤水分过耗严重 ,生物量开始逐年下降 ,草地开始衰败 .紫花苜蓿... 研究了黄土丘陵区紫花苜蓿生物量变化规律和土壤水分过耗与恢复特征 .结果表明 ,紫花苜蓿在退耕地生长年限一般为 1 0年 ,生长的高峰期为第 4年~第 5年 ,到第 6年 ,由于土壤水分过耗严重 ,生物量开始逐年下降 ,草地开始衰败 .紫花苜蓿茎叶生物量的垂直变化 ,在距地面 0~ 35cm之间 ,茎生物量远大于叶生物量 ,茎叶比为 1 .7∶1 ;在 4 0cm高时茎叶比相等 ,在 4 5~ 90cm之间叶生物量远大于茎生物量 ,叶茎比为 1 4 2∶1 .紫花苜蓿土壤干层在生长的前两年不甚明显 ,随着生长年限的延长 ,干层厚度不断增大 ,由第 3年的 1 1 0cm扩大到第 7年的 2 6 0cm ,含水量仅为 4 6 %~ 6 2 % ,土壤水分严重亏缺 .紫花苜蓿退化草地土壤水分的自然恢复过程一般需 5年 ,且随着恢复年限的延长 ,土壤水分逐年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紫花苜蓿 土壤水分
下载PDF
旱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土壤水分效应研究 被引量:97
16
作者 刘广才 杨祁峰 +3 位作者 李来祥 樊廷录 赵小文 朱永永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8-28,共11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旱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不同覆膜模式的土壤水分效应。结果表明,玉米播前至拔节期,0~20 cm土壤含水量,秋季全覆膜较传统播前半膜平铺提高5.6~6.2个百分点,顶凌全覆膜较播前半膜平铺提高3.9~5.2个百分点,播...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旱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不同覆膜模式的土壤水分效应。结果表明,玉米播前至拔节期,0~20 cm土壤含水量,秋季全覆膜较传统播前半膜平铺提高5.6~6.2个百分点,顶凌全覆膜较播前半膜平铺提高3.9~5.2个百分点,播前全覆膜较播前半膜平铺提高0~4.0个百分点;1 m土壤贮水量,秋季全覆膜较播前半膜平铺增加49.5~51.3 mm,顶凌全覆膜较播前半膜平铺增加33.9~39.6 mm,播前全覆膜较播前半膜平铺增加0~26.9 mm,正是由于秋季全覆膜和顶凌全覆膜前期较高的土壤含水量,从而有效解决了玉米4~5月份因春旱无法播种、出苗的瓶颈。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大幅度提高了农田降水利用率和玉米水分利用效率,使降水利用率最高达到75.2%、平均降水利用率达到70.1%,使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达到35.93 kg/(mm.hm2),平均达到33.63 kg/(mm.hm2),在旱作农田降水高效利用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玉米 全膜覆盖 双垄面集雨 沟播 土壤水分
下载PDF
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79
17
作者 何福红 黄明斌 党廷辉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9,共4页
以长武王东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的土壤水分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在王东沟小流域内 ,土壤剖面中 0— 2 m的土层经过一个雨季之后 ,土壤水分得到了部分的恢复 ;2 m以下土层 ,由于没有水分补给 ,相对比较干燥... 以长武王东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的土壤水分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在王东沟小流域内 ,土壤剖面中 0— 2 m的土层经过一个雨季之后 ,土壤水分得到了部分的恢复 ;2 m以下土层 ,由于没有水分补给 ,相对比较干燥。该流域内农地的土壤贮水量高于草地 ,草地高于果园地 ,林地的土壤贮水量最低。而在同一地理位置 ,土壤的水分分布又受坡度、坡向、坡位、植被类型、植被密度和生物量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沟壑区 小流域 土壤水分 空间分布特征
下载PDF
推求土壤水分运动参数的简单入渗法 I.理论分析 被引量:70
18
作者 邵明安 王全九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8,共8页
预报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必须首先获得土壤水分运动参数。土壤水分运动参数包括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和导水率。本文使用积分方法求解了一维水平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问题,根据其解建立了推求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参数的简单入渗法,用以推求v... 预报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必须首先获得土壤水分运动参数。土壤水分运动参数包括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和导水率。本文使用积分方法求解了一维水平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问题,根据其解建立了推求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参数的简单入渗法,用以推求van Genuchten特征曲线模型中的参数α和n。α和n是根据湿润区的特征长度、吸渗率和土壤的饱和导水率(ks)来确定的,而非饱和导水率可由α、n和Ks确定。这一新的简单入渗法是基于Richards方程和土壤导水特征的闭合型方程。简单入渗法提供了利用瞬态水流方法来确定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而替代通常的平衡法。简单入渗法是一个全新的、简捷的确定土壤导水特性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单入渗法 土壤水分 运动参数 水分运动
下载PDF
半干旱区柠条生长与土壤水分消耗过程研究 被引量:86
19
作者 程积民 万惠娥 +1 位作者 王静 雍绍萍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7-41,共5页
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采用工程整地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 ,进行柠条灌木林建设与土壤水分消耗及调控恢复研究。结果表明 :在半干旱区柠条生长前 6年为幼龄期 ,6~ 14年为中龄期 ,14年后进入老龄期。幼龄期 0~ 80 0cm土壤中未形成干层 ... 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采用工程整地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 ,进行柠条灌木林建设与土壤水分消耗及调控恢复研究。结果表明 :在半干旱区柠条生长前 6年为幼龄期 ,6~ 14年为中龄期 ,14年后进入老龄期。幼龄期 0~ 80 0cm土壤中未形成干层 ,中龄期土壤干层厚度为 2 4 0~ 2 6 0cm ,老龄期干层为 70 0cm。水平阶整地丰水年土壤水分盈余 4 4 82mm ,对照亏缺 5 1 5~ 79 6mm ;平水年亏缺 5 3 91mm ,对照亏缺 10 3 6 4mm ;干旱年亏缺 10 2 87mm ,对照亏缺 15 3 32mm。不同降水年份土壤水分的补偿深度为 80~ 180cm ,对照为 2 1~ 4 5cm。根据柠条主根、侧根和毛根的根量分布比例得出 ,土壤水分要恢复正常 ,丰水年需要 13年 ,平水年需要 16年以上 ,干旱年约需 2 0年以上 ,而对照无论是丰水年、平水年还是干旱年均需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消耗 柠条 过程研究 生长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 丰水年 干旱年 生物措施 工程整地 土壤干层 补偿深度 幼龄期 亏缺 对照 灌木林 水平阶 6mm 恢复 主根 根量 毛根 侧根
下载PDF
土壤水分对小麦籽粒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3
20
作者 王月福 陈建华 +2 位作者 曲健磊 李维峰 周胜来 《莱阳农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7-9,共3页
在控水条件下 ,研究了土壤水分对小麦籽粒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土壤水分含量过多或过少均不利于籽粒产量的提高 ,而且导致籽粒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下降 ,适宜的土壤水分含量既可增加产量 。
关键词 冬小麦 土壤水分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