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7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东湾滨海地区土壤盐渍化分布及盐分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传珺 吴英超 +5 位作者 王玉广 付元宾 李晴 于姬 蔡悦荫 宫玮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37-941,共5页
本文通过对辽东湾滨海地区土壤盐渍化进行监测和评价,发现辽东湾土壤盐渍化严重地区主要分布在辽东湾北部淤泥质海岸,且与海水入侵分布特征基本一致,而辽东湾东、西两侧砂质海岸几乎没有土壤盐渍化现象;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全... 本文通过对辽东湾滨海地区土壤盐渍化进行监测和评价,发现辽东湾土壤盐渍化严重地区主要分布在辽东湾北部淤泥质海岸,且与海水入侵分布特征基本一致,而辽东湾东、西两侧砂质海岸几乎没有土壤盐渍化现象;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全盐量和Na+离子与电导率的关系模型,今后电导率法可作为该地区土壤盐渍化监测的快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湾 土壤盐渍化 电导率
原文传递
盐渍化灌区土壤盐分的时空变异特征及其与地下水埋深的关系 被引量:163
2
作者 管孝艳 王少丽 +2 位作者 高占义 吕烨 付小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02-1210,共9页
土壤盐分空间变异特征和地下水埋深状况是指导灌区合理用水和防治土壤盐碱化的重要依据。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质统计学方法,结合GIS技术,分析了河套灌区沙壕渠灌域0—20 cm、20—40 cm、40—60 cm土壤EC值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地下水埋深对... 土壤盐分空间变异特征和地下水埋深状况是指导灌区合理用水和防治土壤盐碱化的重要依据。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质统计学方法,结合GIS技术,分析了河套灌区沙壕渠灌域0—20 cm、20—40 cm、40—60 cm土壤EC值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地下水埋深对土壤盐分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沙壕渠灌域土壤盐分Cv值在不同灌溉时期和不同土壤深度均大于36%,表现为强变异特征;各灌水时期和不同土壤深度土壤EC值均表现为中等强度的空间自相关性,表层0—20 cm土壤空间自相关程度最高;秋浇前不同层次土壤EC值的空间分布在灌域内从南到北呈增大趋势,秋浇后土壤含盐量的高值区在西北部或东北部;土壤盐分受地下水埋深影响显著,灌域内地下水埋深南深北浅,土壤盐分随地下水埋深的增大而减小,二者之间满足指数关系。因此,应采取合理措施控制地下水埋深,防止区域土壤盐渍化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化灌区 土壤盐分 时空变异 地下水埋深
下载PDF
我国主要菜区土壤盐分、酸碱性和肥力状况 被引量:160
3
作者 黄绍文 王玉军 +1 位作者 金继运 唐继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06-918,共13页
从全国主要菜区采取1201个典型菜田耕层土壤样品,对主要菜区土壤盐分、酸碱性和肥力(有机质、NO3--N及速效磷和速效钾)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温室和大棚菜田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土壤硝酸根的积累是引起土壤次生盐化的重要原... 从全国主要菜区采取1201个典型菜田耕层土壤样品,对主要菜区土壤盐分、酸碱性和肥力(有机质、NO3--N及速效磷和速效钾)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温室和大棚菜田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土壤硝酸根的积累是引起土壤次生盐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土壤硝酸盐积累是氮肥过量施用所致。全国主要菜区温室和大棚土壤电导率高于蔬菜正常生长土壤电导率临界值(600μs/cm)的土样数分别占其总土样数的28.1%和29.3%,居于超高盐度水平(≥1000μs/cm)的土样数分别占9.5%和14.9%。温室和大棚土壤电导率与土壤硝态氮含量之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温室:n=285,r=0.76**;大棚:n=348,r=0.86**)。(2)全国主要菜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处于中低水平,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其临界值(20 g/kg)的土样数占总土样数的36.9%,处于高含量水平(≥40 g/kg)的仅为10.0%。(3)温室和大棚土壤硝态氮和速效磷大量积累,对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全国主要菜区温室和大棚土壤硝态氮含量居于高含量水平(≥150 mg/kg)的土样数分别占其总土样数的33.0%和30.7%,土壤速效磷含量居于高含量水平(≥150 mg/kg)的土样数分别占其总土样数的59.3%和35.3%。(4)北方温室和大棚菜田土壤酸碱度中性化明显,北方主要菜区温室和大棚土壤pH值(分别平均为7.2和7.3;温室:n=270,大棚:n=143)显著低于露地土壤(平均7.7,n=1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菜区 土壤盐分 土壤酸碱性 土壤肥力
下载PDF
光照、温度和盐分对梭梭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16
4
作者 黄振英 张新时 +1 位作者 Yitzchak GUTTERMAN 郑光华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75-280,共6页
梭梭是我国西北荒漠中分布的多年生植物 ,属中亚荒漠植被成分。其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 10℃ ,亚适宜温度为 15~ 2 0℃。从 2 0℃起 ,温度越高 ,萌发比率越低。种子无论在光下和暗中都能萌发 ,萌发率无显著性差异。浓度低于 0 .2mol/L... 梭梭是我国西北荒漠中分布的多年生植物 ,属中亚荒漠植被成分。其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 10℃ ,亚适宜温度为 15~ 2 0℃。从 2 0℃起 ,温度越高 ,萌发比率越低。种子无论在光下和暗中都能萌发 ,萌发率无显著性差异。浓度低于 0 .2mol/L的NaCl溶液对萌发的影响不大 ;但从 0 .8mol/L起 ,萌发率随着浓度增高而降低 ,直至为零。将在盐溶液中处理 9d的种子转移至蒸馏水后 ,原来较高浓度下的种子具有较高的萌发恢复率。不同浓度下的种子的萌发率和萌发恢复率要比蒸馏水中的低 ,表明NaCl处理后的部分种子永久地失去萌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梭 光照 温度 土壤盐分 种子萌发 萌发恢复
下载PDF
土壤含水率和盐分对土壤电导率的影响 被引量:109
5
作者 孙宇瑞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9-41,共3页
基于电流 -电压四端法的“polar- dipole array”形式 ,以壤土作为研究对象 ,对土壤含水率和土壤盐分与土壤电导率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在土壤盐分和含水率 2个相关因素中 。
关键词 土壤电导率 土壤含水率 土壤盐分 测量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盐生植被与土壤盐分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6
6
作者 吴志芬 赵善伦 张学雷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84-193,共10页
本文在主要盐生植被类型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植物、土壤、水样品的化学测试,对黄河三角洲盐生植被与土壤盐分的相关性进行了定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盐生植被的类型、空间分布、植株所含的化学成分、生物累积强度和演替等方面与土壤含盐... 本文在主要盐生植被类型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植物、土壤、水样品的化学测试,对黄河三角洲盐生植被与土壤盐分的相关性进行了定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盐生植被的类型、空间分布、植株所含的化学成分、生物累积强度和演替等方面与土壤含盐量的关系极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生植被 土壤盐分 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微生物菌剂对盐碱土理化和生物性状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9
7
作者 逄焕成 李玉义 +2 位作者 严慧峻 梁业森 侯训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51-955,共5页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微生物菌剂对盐碱土壤微生物、养分、盐分及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菌剂后,盐碱土壤中钾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数量、土壤有机质含量、速效N、P、K含量状况均明显高于无添加菌剂对照处理,其中以...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微生物菌剂对盐碱土壤微生物、养分、盐分及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菌剂后,盐碱土壤中钾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数量、土壤有机质含量、速效N、P、K含量状况均明显高于无添加菌剂对照处理,其中以菌剂施用量为0.4g·kg-1土的效果最明显。施用微生物菌剂后,土壤pH、含盐量均有不同程度地降低,菌剂施用量0.4g·kg-1土的处理在前中期表现出较好的土壤脱盐效果,而菌剂施用量0.8g·kg-1土的处理在后期脱盐效果较好。添加微生物菌剂促进玉米苗期株高和叶片数增加,有利于玉米地上部分干物质的积累,以菌剂施用量0.4g·kg-1土的效果最明显。差异显著性检验表明,菌剂处理玉米株高、干物质重与无添加菌剂对照相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但不同菌剂量处理间差异不明显。综合判定菌剂施用量0.4g·kg-1土对盐碱土理化和生物性状改良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菌剂 盐分 钾细菌 枯草芽孢杆菌 玉米
下载PDF
微咸水灌溉下土壤水盐动态及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4
8
作者 马文军 程琴娟 +2 位作者 李良涛 宇振荣 牛灵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3-80,共8页
华北平原农业灌溉用水非常紧缺,水资源日益缺乏与粮食需求日益增多之间的矛盾尖锐。充分利用微咸水资源是缓解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该文以中国农业大学曲周试验站1997-2005年冬小麦和夏玉米微咸水灌溉田间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 华北平原农业灌溉用水非常紧缺,水资源日益缺乏与粮食需求日益增多之间的矛盾尖锐。充分利用微咸水资源是缓解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该文以中国农业大学曲周试验站1997-2005年冬小麦和夏玉米微咸水灌溉田间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了充分淡水、充分淡咸水、关键期淡水、关键期淡咸水和不灌溉等5个处理下土壤饱和电导率和含盐量的动态变化,探讨了微咸水灌溉对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盐动态呈受灌溉和降雨影响的短期波动和受季节更替影响的长期波动;在正常降雨年份,使用微咸水进行灌溉是可行的,不会导致土壤的次生盐渍化;微咸水灌溉虽然导致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降低10%~15%,但节约淡水资源60%~75%。如果降雨量达到多年平均水平以及微咸水灌溉制度制订合理,微咸水用于冬小麦/玉米田间灌溉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份 灌溉 电导率 微咸水 含盐量 产量
下载PDF
土壤盐渍化遥感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8
9
作者 翁永玲 宫鹏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69-375,共7页
文章从地面数据的调查、盐渍土影象的目视判读特征、光谱特征和土壤盐渍化区域的植被特征以及多光谱、高光谱遥感技术等方面综述国内外应用遥感数据探测土壤盐渍化程度及其制图的研究。利用数字图象并结合野外调查数据进行目视解译和计... 文章从地面数据的调查、盐渍土影象的目视判读特征、光谱特征和土壤盐渍化区域的植被特征以及多光谱、高光谱遥感技术等方面综述国内外应用遥感数据探测土壤盐渍化程度及其制图的研究。利用数字图象并结合野外调查数据进行目视解译和计算机自动解译、图象变换提取盐渍土信息;结合G IS方法在分类中加入非遥感数据来提高分类精度;在研究盐渍土的光谱特征的基础上应用高光谱技术定量或半定量地提取盐渍土信息。这都是制定综合治理措施、决定土地利用方向的关键,也是进行区域土壤盐渍化动态预报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渍化 地面数据 遥感 高光谱
下载PDF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黄河三角洲生态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69
10
作者 吴春生 黄翀 +1 位作者 刘高焕 刘庆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4584-4595,共12页
黄河三角洲位于黄河入海口,生态系统类型丰富,具有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屏障作用;但频繁的人为活动和自然灾害已对该地区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生态脆弱性增强,故及时掌握黄河三角洲的生态环境现状,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 黄河三角洲位于黄河入海口,生态系统类型丰富,具有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屏障作用;但频繁的人为活动和自然灾害已对该地区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生态脆弱性增强,故及时掌握黄河三角洲的生态环境现状,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管理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和重要的数据支撑是相当必要的。基于多元数据,尝试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黄河三角洲进行生态脆弱性评价,获取黄河三角洲的生态脆弱性空间分布状况并进行原因分析,并利用模糊逻辑理论模型对指标和评价结果进行定量化分级,提高了评价过程的可靠性。结果显示,黄河三角洲生态脆弱性等级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从沿海到内陆生态脆弱性逐渐减弱,有堤坝防护的沿海地区相对其他沿海区域生态脆弱性低,土壤质量和地下水位对生态脆弱性的影响较重,空间相关性分别达到-0.55和-0.74,人为开发活动对生态环境也产生较大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 黄河三角洲 模糊层次分析法 模糊逻辑模型 土壤质量 土壤含盐量
下载PDF
荒漠草原带盐碱地优势植物生态位与种间联结 被引量:62
11
作者 张东梅 赵文智 罗维成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07-1315,共9页
盐碱地是荒漠草原带常见的生境类型之一。本文采用生态位测度、方差比率法、基于2×2列联表的χ~2检验和Ochiai指数的方法,研究了位于荒漠草原带的陕西定边花马池盐湖附近植物群落中26个优势物种、325个种对间水、盐梯度下生态位和... 盐碱地是荒漠草原带常见的生境类型之一。本文采用生态位测度、方差比率法、基于2×2列联表的χ~2检验和Ochiai指数的方法,研究了位于荒漠草原带的陕西定边花马池盐湖附近植物群落中26个优势物种、325个种对间水、盐梯度下生态位和种间关联性,探讨了生态位重叠与种间关联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土壤水、盐梯度上,细枝盐爪爪(Kalidium gracile)、黄毛头(Kalidium cuspidatum)和碱蓬(Suaeda glauca)生态位宽度值均较大,为荒漠草原带盐碱地的主要建群种。(2)生态位较窄的物种之间生态位重叠值较高,共同竞争有限的资源;生态位较宽的物种之间生态位重叠值相对较高,存在竞争关系;而盐角草(Salicornia europaea)和盐地碱蓬(Suaeda salsa)生态位均较宽,但与其他物种重叠程度较低,竞争较弱。(3)优势物种总体联结性为极显著的正联结,但Ochiai指数大于0.6的种对数只占总种对数的17.85%,表明该群落处于相对稳定的演替阶段,但种间关联程度不紧密。(4)土壤水、盐梯度上的生态位重叠值均与Ochiai指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盐分梯度上相关程度高于水分梯度,但仅通过生态位重叠与联结指数的回归关系难以完全揭示种间联结的内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土壤水分 土壤盐分 生态位重叠 种间联结性
原文传递
江苏典型滩涂区地下水及土壤的盐分特征研究 被引量:60
12
作者 刘广明 杨劲松 姜艳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3-168,共6页
本文通过大量采样分析及数值拟合等方法,研究获得江苏典型滩涂分布区的地下水以及土壤的盐分含量、盐分离子组成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分别获得了地下水矿化度与地下水电导率、土壤全盐量与1:5土水比浸提液电导率之间的关系函数,应用这些关... 本文通过大量采样分析及数值拟合等方法,研究获得江苏典型滩涂分布区的地下水以及土壤的盐分含量、盐分离子组成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分别获得了地下水矿化度与地下水电导率、土壤全盐量与1:5土水比浸提液电导率之间的关系函数,应用这些关系函数将能够快速获得具有良好精度的相应要素的测定结果。本文研究成果将为江苏滩涂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及决策依据,并因而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涂资源 地下水 土壤盐分 关系函数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典型植被与地下水埋深和土壤盐分的关系 被引量:61
13
作者 马玉蕾 王德 +3 位作者 刘俊民 温小虎 高猛 邵宏波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423-2430,共8页
土壤盐分和地下水埋深是影响黄河三角洲植被发育和分布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野外调查与统计分析,研究了黄河三角洲区域典型植被(翅碱蓬.柽柳、刺槐、芦苇和棉花)、地下水埋深、土壤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埋深显著... 土壤盐分和地下水埋深是影响黄河三角洲植被发育和分布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野外调查与统计分析,研究了黄河三角洲区域典型植被(翅碱蓬.柽柳、刺槐、芦苇和棉花)、地下水埋深、土壤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埋深显著影响土壤盐分,平均影响系数为0.327,地下水埋深在0.5—1.5m的土壤盐渍化最严重;整个研究区内植被发育较差,其中,研究区78%面积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0.4,地下水埋深、土壤盐分对天然植被分布有显著影响;土壤盐分对研究区翅碱蓬-柽柳、刺槐、芦苇及棉花NDVI的影响显著,地下水埋深对翅碱蓬-柽柳NDVI的影响显著,对芦苇、棉花、刺槐NDVI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地下水埋深 土壤盐分植被发育 归一化植被指数
原文传递
水、盐梯度下黄河三角洲湿地植物种的生态位 被引量:56
14
作者 贺强 崔保山 +1 位作者 赵欣胜 付华龄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69-975,共7页
利用排序等方法将黄河三角洲湿地19个植物种在水深和土壤盐分梯度下依次排列,并分别划分为低、中、高水深(或土壤盐分)3个生态种组,分析了水、盐梯度下植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水深梯度下,芦苇、盐地碱蓬等中水深生态... 利用排序等方法将黄河三角洲湿地19个植物种在水深和土壤盐分梯度下依次排列,并分别划分为低、中、高水深(或土壤盐分)3个生态种组,分析了水、盐梯度下植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水深梯度下,芦苇、盐地碱蓬等中水深生态种组植物种生态位宽度较大,香蒲、穗状狐尾藻等高水深生态种组植物种生态位宽度最小;土壤盐分梯度下,盐地碱蓬、柽柳等高土壤盐分生态种组植物种生态位宽度较大,而中、低土壤盐分生态种组的植物种生态位宽度均较小.水深和土壤盐分梯度下的生态位重叠分别沿着植物种在两种梯度上的排序而规律变化,通常同一生态种组内部植物种的生态位重叠较大,不同生态种组植物种的生态位重叠较小.黄河三角洲湿地植物种在水深、土壤盐分梯度下的生态位分化现象,可能有助于阐释湿地植物共存及带状分布的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深 土壤盐分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湿地 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水盐梯度下黄河三角洲湿地植被空间分异规律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57
15
作者 贺强 崔保山 +3 位作者 赵欣胜 付华龄 熊雄 冯光海 《湿地科学》 CSCD 2007年第3期208-214,共7页
三角洲湿地植被的形成和分布同时受水深、土壤含盐量两个环境因子的作用。采用模糊数学排序方法分析了黄河三角洲湿地植被在水深、土壤含盐量两个环境梯度下的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由TWINSPAN划分而得到的8个植被类型在模糊数学排序... 三角洲湿地植被的形成和分布同时受水深、土壤含盐量两个环境因子的作用。采用模糊数学排序方法分析了黄河三角洲湿地植被在水深、土壤含盐量两个环境梯度下的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由TWINSPAN划分而得到的8个植被类型在模糊数学排序图中有各自的分布范围,界线明显。以穗状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等水生植物为优势种的群落分布在排序图的左上部,为黄河三角洲湿地高水深、低盐分地区;以柽柳(Tam-arix chinensis)、翅碱蓬(Suaeda heteroptera)等典型盐生植物为优势种的群落分布在排序图的右下部,为黄河三角洲的低水深、高盐分地区;其他以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荻(Triarrhena sacchariflora)、旱柳(Salix matsudana)等为优势种的群落分布在排序图的中部。利用Gini-Simpson指数,在模糊数学排序图中分析了植物物种多样性随水深、土壤含盐量梯度的空间变化,结果表明,高水深、低盐分和低水深、高盐分地区植物物种多样性均较低,而二者过渡区域植物物种多样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数学排序 水深 土壤含盐量 黄河三角洲湿地
下载PDF
内蒙古河套灌区土壤盐分光谱定量分析研究 被引量:56
16
作者 屈永华 段小亮 +5 位作者 高鸿永 陈爱萍 安永清 宋金玲 周红敏 何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62-1366,共5页
研究盐碱化土壤的光谱特性是利用遥感技术实现在区域尺度上进行土壤盐碱化监测和评价的工作基础。为了实现对内蒙古河套灌区土壤盐分的定量反演,于2007年7~8月间采集了河套灌区土壤样品,进行土壤化学成分及其光谱反射特性的测量。基于... 研究盐碱化土壤的光谱特性是利用遥感技术实现在区域尺度上进行土壤盐碱化监测和评价的工作基础。为了实现对内蒙古河套灌区土壤盐分的定量反演,于2007年7~8月间采集了河套灌区土壤样品,进行土壤化学成分及其光谱反射特性的测量。基于统计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土壤盐分与高光谱数据的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模型,对土壤中主要盐分参数进行了反演实验。独立验证结果表明,对全盐(S%)、硫酸根离子(SO24-)、pH值以及钾、钠总含量(Ka++Na+)有较好的反演精度,验证数据的决定系数R2分别是0.728,0.801,0.715和0.734,预测方差比(RDP)分别是1.79,1.87,1.64,1.63。将以上参数的PLSR模型回归系数聚合在TM的可见光(蓝色、绿色、红色)和近红外波段时,回归系数在数值上均有显著反应。研究结果为在航空航天遥感尺度上实现土壤盐分的定量反演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分 偏最小二乘回归 高光谱 遥感
下载PDF
新疆浅层暗管排水降低土壤盐分提高棉花产量 被引量:52
17
作者 刘玉国 杨海昌 +2 位作者 王开勇 逯涛 张凤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84-90,共7页
土壤盐渍化问题严重制约着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为达到土壤脱盐的效果,增加作物产量,该文针对膜下滴灌棉田,采用完全随机试验方案,在装有暗管的中度和轻度盐渍化土壤上种植棉花,分析暗管降盐技术对轻度和中度盐渍化农田土壤盐分... 土壤盐渍化问题严重制约着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为达到土壤脱盐的效果,增加作物产量,该文针对膜下滴灌棉田,采用完全随机试验方案,在装有暗管的中度和轻度盐渍化土壤上种植棉花,分析暗管降盐技术对轻度和中度盐渍化农田土壤盐分变化规律及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度和中度盐渍化农田土壤盐分剖面特征均由表聚型向脱盐型变化,中度盐渍化土壤0~20 cm土层盐分下降最快,其他土层盐分含量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轻度和中度土壤最高脱盐率分别为50.96%和90.89%,中度盐渍化土壤盐分可降低至轻度水平;暗管排水的电导率变化范围为7.53~11.16 dS/m,pH值变化范围7.08~8.20;轻度和中度盐渍化棉田增产幅度分别为25.3%和55%。研究表明与滴灌配套的浅层暗管排水降盐技术可有效治理盐碱土壤,提高作物产量,该研究可为盐渍化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排水 土壤含水率 浅层暗管排水 盐渍化农田 土壤盐分 作物产量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多尺度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异 被引量:45
18
作者 王红 宫鹏 刘高焕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49-658,共10页
本文利用多尺度采样数据,探索了两个深度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异,分析了不同尺度、深度土壤盐分的变异系数和空间相关性(结构方差与基台值之比)的变化,揭示了形成这种空间变异的地貌因素,最后利用普通克立格(ordinary kriging)方法对土壤盐... 本文利用多尺度采样数据,探索了两个深度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异,分析了不同尺度、深度土壤盐分的变异系数和空间相关性(结构方差与基台值之比)的变化,揭示了形成这种空间变异的地貌因素,最后利用普通克立格(ordinary kriging)方法对土壤盐分的分布进行了估测。分析发现,研究区土壤盐分的空间变异具有三个尺度。随着采样间隔的增加和区域的扩大,盐分分布空间相关性增强,且下层比上层具有更高的空间相关性。地貌因素(微地貌类型、坡度和高程)均具有较高的空间相关性,当与地貌因素关系密切时,该尺度及深度的土壤盐分空间相关性就大;反之,则小,这时可能主要受具有较小空间相关性其他因子的影响(如人为活动)。最后对合理的土壤采样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分 地貌因素 空间相关性 多尺度 普通克立格 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塔里木河源流区绿洲土壤含盐量空间变异和格局分析--以岳普湖绿洲为例 被引量:45
19
作者 赵锐锋 陈亚宁 +2 位作者 洪传勋 李卫红 白云岗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5-144,共10页
基于区域变量理论,在GPS和GIS技术支持下,通过地统计学的半变异函数和Kriging空间插值,以岳普湖绿洲为例,定量分析塔里木河源流区绿洲不同层次土壤盐分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0~30cm、30~60cm和60~100cm土壤盐分半方差函数的... 基于区域变量理论,在GPS和GIS技术支持下,通过地统计学的半变异函数和Kriging空间插值,以岳普湖绿洲为例,定量分析塔里木河源流区绿洲不同层次土壤盐分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0~30cm、30~60cm和60~100cm土壤盐分半方差函数的理论分布模型属于指数模型,100-200cm属于球状模型。不同土层之间的空间自相关范围具有明显的差异,由表层至深层,土壤盐分的自相关范围逐渐增大。土壤盐分的空间格局分析表明,在水平方向上,研究区各层土壤盐分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分布在人类活动强烈、靠近河渠水源和地势较为低洼区域;在垂直方向上,土壤表层盐分含量最高,向深层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统计学 GIS 土壤盐分 空间变异 KRIGING插值 塔里木河
下载PDF
不同滴灌施肥方式下棉花根区的水、盐和氮素分布 被引量:46
20
作者 侯振安 李品芳 +2 位作者 吕新 龚江 王艳娜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49-557,共9页
目的探讨不同滴灌施肥方式下土壤水、盐、氮和棉花根系的分布,对于滴灌条件下水肥盐的合理调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在温室条件下应用15N标记尿素进行了不同滴灌施肥方式对土壤水、盐和氮素分布的影响及其与棉花根系分布之间关系的盆栽试... 目的探讨不同滴灌施肥方式下土壤水、盐、氮和棉花根系的分布,对于滴灌条件下水肥盐的合理调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在温室条件下应用15N标记尿素进行了不同滴灌施肥方式对土壤水、盐和氮素分布的影响及其与棉花根系分布之间关系的盆栽试验。根据滴灌灌水(W)和施肥(N)的先后顺序,设置4种不同氮肥施用方式:①氮肥在一次灌溉过程的前期施用(N-W);②后期(W-N);③中间(W-N-W);④全程施用(NW)。同时以传统的氮肥直接施入土壤后浇灌(SN-W)为对照。结果土壤水盐分布明显受灌溉方式的影响,但滴灌条件下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水盐分布无影响。氮肥滴灌施肥24 h后15N主要分布在0~20 cm深度土层,但不同施肥方式之间差异明显。NW处理15N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最深,但水平分布范围较小,且收获后土壤硝态氮在下层大量积累,容易造成淋失。相比之下,N-W处理15N在0~20 cm土层分布最均匀,收获后土壤硝态氮的残留量也最小,且棉花根系的生长和分布也优于其它处理。结论滴灌条件下,氮肥在一次灌溉过程的前期施用有利于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素的淋洗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 土壤盐分 滴灌施肥 15N 根系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