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与作物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90
1
作者 宋春雨 张兴义 +1 位作者 刘晓冰 高崇升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08年第3期357-362,共6页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和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有关土壤有机质的研究已有160多年的历史。人们对土壤有机质的最初认识是:它是作物营养的唯一来源,对作物的产量至关重要,这种观点到上世纪70年代被英国洛桑实验站的长期定位试验结果所改变...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和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有关土壤有机质的研究已有160多年的历史。人们对土壤有机质的最初认识是:它是作物营养的唯一来源,对作物的产量至关重要,这种观点到上世纪70年代被英国洛桑实验站的长期定位试验结果所改变。该站的研究证明:很多栽培作物的产量并不依赖于土壤有机质水平的高低。随着对全球变化的关注,近期有关土壤有机质作为重要碳库的研究也得到重视。毋庸置疑,土壤有机质对作物生长所具有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是客观存在的,但其作用会因为不同地域、不同土壤管理方式及不同的气候条件而有所不同。土壤有机质仍是土壤学和作物栽培学领域普遍关注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土壤肥力 作物生产力
下载PDF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光谱反演 被引量:68
2
作者 沈润平 丁国香 +1 位作者 魏国栓 孙波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1-397,共7页
研究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高光谱之间的关系,在对原始光谱进行了预处理分析后,运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MLSR)和人工神经网络法(ANN)建立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反演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所建立的反演模型普遍... 研究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高光谱之间的关系,在对原始光谱进行了预处理分析后,运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MLSR)和人工神经网络法(ANN)建立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反演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所建立的反演模型普遍优于回归模型,网络集成模型优于单个BP网络模型,网络集成是提高反演模型准确性与稳定性的有效途径。网络集成模型为最优模型,总均方根误差为1.31,可以用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快速测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土壤有机质 逐步回归 神经网络
下载PDF
土壤有机碳研究进展 被引量:52
3
作者 王发刚 王启基 +1 位作者 王文颖 景增春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2期48-54,共7页
综述了土壤有机质特征、土壤腐殖质化学分组、土壤有机质物理分组,如土壤有机碳的密度分组和土壤有机碳颗粒大小分组,以及气候、时间、母质、植被和草地退化、土地利用变化等因子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揭示了当前有关土壤有机碳研究... 综述了土壤有机质特征、土壤腐殖质化学分组、土壤有机质物理分组,如土壤有机碳的密度分组和土壤有机碳颗粒大小分组,以及气候、时间、母质、植被和草地退化、土地利用变化等因子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揭示了当前有关土壤有机碳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重组有机碳 轻组有机碳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植被群落演替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 被引量:52
4
作者 彭舜磊 由文辉 沈会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78-84,共7页
土壤饱和导水率是表征土壤入渗能力的重要参数,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反应敏感。为了揭示植被演替对土壤剖面上饱和导水率的影响规律,采用恒定水头法测定了天童林区155a植物群落演替序列60cm深土壤剖面上的饱和导水率。结果表明,不同演替... 土壤饱和导水率是表征土壤入渗能力的重要参数,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反应敏感。为了揭示植被演替对土壤剖面上饱和导水率的影响规律,采用恒定水头法测定了天童林区155a植物群落演替序列60cm深土壤剖面上的饱和导水率。结果表明,不同演替阶段饱和导水率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迅速降低,在0~20cm土层内,各演替阶段饱和导水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0~60cm土层内饱和导水率的平均值从裸地、石栎+檵木灌丛、马尾松林、木荷+马尾松林、木荷林到栲树林升高极为显著,植物群落演替到灌丛阶段,平均饱和导水率已与裸地存在显著差异,演替到栲树顶极群落达到最高3.28mm/min;土壤体积质量、非毛管孔隙度和粉粒含量为影响饱和导水率的主要因子;土壤有机质随演替进展而增加,与饱和导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植被演替能显著提高土壤饱和导水率,天童常绿阔叶林区土壤高的饱和导水率是坡面径流少见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含水率 物理性质 常绿阔叶林 演替序列 饱和导水率 坡面径流 有机质 土壤大孔隙
下载PDF
新疆艾比湖流域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1
5
作者 王合玲 张辉国 +2 位作者 秦璐 马辉英 吕光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4969-4980,共12页
根据新疆艾比湖流域土壤有机质(SOM)数据,分析了土壤质地、植被群落类型和土壤剖面深度3个因素对SOM含量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了流域内有机质在不同土壤深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沿土壤剖面深度垂直分布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植被群落类型... 根据新疆艾比湖流域土壤有机质(SOM)数据,分析了土壤质地、植被群落类型和土壤剖面深度3个因素对SOM含量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了流域内有机质在不同土壤深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沿土壤剖面深度垂直分布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植被群落类型显著影响SOM含量,而土壤质地和深度对有机质总体分布水平影响不显著;随土壤深度变化有机质分布呈现不同的空间变异特征,流域内0—80 cm土壤有机质高含量区域与低含量区域斑块化分布呈现孔穴特征,但在80—12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较为连续,呈现流域东、西两端高而中间低的分布特征;有机质沿土壤深度垂直分布模式在流域内表现出分异特征,流域中部SOM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SOM含量从0—20 cm浅层土壤的2.85 g/kg降至100—120 cm深层土壤的1.51 g/kg;但在流域东部和西部SOM随土壤深度增加呈升高趋势,流域西部SOM含量从0—20 cm土壤的1.80 g/kg大幅增加至100—120cm土壤的6.61 g/kg,流域东部SOM含量则从0—20 cm土壤的1.04 g/kg逐步增至100—120 cm土壤的2.86g/kg。艾比湖流域有机质在浅层和深层土壤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干旱区绿洲生态景观斑块化分异特征和植被根际沉积特点密切相关,流域内土壤剖面成土演化的空间异质性对有机质沿土壤深度垂直分布的空间变异性有显著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比湖流域 土壤有机质 空间变异 经验正交函数分解 克里金插值 半方差函数
下载PDF
成土母质对水稻土高光谱特性及其有机质含量光谱参数模型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6
6
作者 周清 周斌 +1 位作者 张杨珠 王人潮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05-911,共7页
以青紫泥 (BlueclayeyPaddysoil,BP)和红黄泥 (RedPaddysoil,RP)为例 ,研究发育于不同母质的水稻土高光谱和SOM含量光谱参数模型的差异性。结果表明 ,发育于河湖沉积物的BP的反射系数总体上高于发育于第四纪红色粘土母质的RP ,在与铁的... 以青紫泥 (BlueclayeyPaddysoil,BP)和红黄泥 (RedPaddysoil,RP)为例 ,研究发育于不同母质的水稻土高光谱和SOM含量光谱参数模型的差异性。结果表明 ,发育于河湖沉积物的BP的反射系数总体上高于发育于第四纪红色粘土母质的RP ,在与铁的氧化物有关的吸收波段 ,RP的吸收特性较BP强 ;RP的一阶微分的变化趋势总体上也比BP剧烈 ,特别是与铁的氧化物相关的波段及 2 2 0 0nm处 ;BP与RP的SOM的光谱参数模型所包含光谱波段的个数和位置有较大的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成土母质 有机质含量 高光谱 发育 吸收特性 波段 光谱参数 微分 个数
下载PDF
红壤酸化过程中铁铝氧化物矿物形态变化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38
7
作者 郭杏妹 吴宏海 +1 位作者 罗媚 何广平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15-521,共7页
铁铝矿物对土壤中有机质的稳定保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酸化作用的研究表明,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红壤中铁铝总量降低,铝溶蚀较严重;红壤中铁铝氧化物的矿物形态变化表现为:游离态晶质铁铝氧化物大量溶出,而无定形和络合态变化不大。酸... 铁铝矿物对土壤中有机质的稳定保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酸化作用的研究表明,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红壤中铁铝总量降低,铝溶蚀较严重;红壤中铁铝氧化物的矿物形态变化表现为:游离态晶质铁铝氧化物大量溶出,而无定形和络合态变化不大。酸性条件下有机质溶出显著,说明除了可能发生水解作用外,游离态铁铝的溶出也起着关键性作用。此外,SEM观察也表明酸化作用引起了土壤团聚体结构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 铁铝矿物形态 土壤有机质 土壤团聚体
下载PDF
贵州中部山区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海拔和成土母质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38
8
作者 尚斌 邹焱 +5 位作者 徐宜民 宋文静 王程栋 孟霖 刘晓冰 褚智国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6-451,共6页
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着烤烟的产量和品质,与成土母质类型关系密切。本文在贵州中部山区7个烤烟主产县共采集了42个典型烟田耕层多点混合农化样品和来自剖面的165个发生层样品。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分析结果表明,贵州中部山区植烟土壤有机... 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着烤烟的产量和品质,与成土母质类型关系密切。本文在贵州中部山区7个烤烟主产县共采集了42个典型烟田耕层多点混合农化样品和来自剖面的165个发生层样品。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分析结果表明,贵州中部山区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平均值为27.7g/kg,变幅为24.3~31.6g/kg,变异系数为9.48%,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处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肥力评价标准中的三级水平(20~30g/kg),总体处于植烟适宜水平;贵州中部山区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海拔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沟谷堆积物母质发育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第四纪红土和岩类风化残积一坡积物母质发育的土壤;在剖面垂直分布上,土壤有机质含量均表现出较强的表聚性,表现出较明显的从上往下依次递减的规律,不同成土母质发育形成的土壤在相同土层上有机质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沟谷堆积物〉第四纪红土〉岩类风化残积-坡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中部山区 烤烟 耕层土壤 剖面 有机质
下载PDF
坡度和坡向对低山茶园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的影响 被引量:27
9
作者 黄平 李廷轩 +1 位作者 张佳宝 廖桂堂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64-268,共5页
通过空间叠置分析,探讨了坡度、坡向对低山茶园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蒙顶山茶园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与坡度变化基本一致,在15°~35°的坡度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②坡向对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的影响不如坡... 通过空间叠置分析,探讨了坡度、坡向对低山茶园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蒙顶山茶园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与坡度变化基本一致,在15°~35°的坡度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②坡向对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的影响不如坡度明显,但在110°~180°范围影响较大:③坡度、坡向对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的影响几乎相对独立,但沟谷附近交互影响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度 坡向 土壤有机质(som) 空间变异
下载PDF
不同尺度的微分窗口下土壤有机质的一阶导数光谱响应特征分析 被引量:27
10
作者 刘炜 常庆瑞 +2 位作者 郭曼 邢东兴 员永生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16-321,共6页
使用高光谱仪ASD Field Spec在波长范围400~1000 nm内采集有机质含量不同的土壤反射光谱数据并作对数变换处理;之后在不同尺度的微分窗口下求取其一阶导数(一阶导数光谱)并进行小波阈值去噪;从一阶导数光谱中提取特征参数表征有机质含... 使用高光谱仪ASD Field Spec在波长范围400~1000 nm内采集有机质含量不同的土壤反射光谱数据并作对数变换处理;之后在不同尺度的微分窗口下求取其一阶导数(一阶导数光谱)并进行小波阈值去噪;从一阶导数光谱中提取特征参数表征有机质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微分窗口尺度w=1~5时,土壤一阶导数光谱中含有大量噪声,对一阶导数光谱曲线形态和有机质吸收特征的识别造成严重干扰;微分窗口尺度w=6~15时,土壤一阶导数光谱中的噪声得到一定程度的去除,但仍无法准确判别有机质的吸收特征;微分窗口尺度w=16~30时,土壤一阶导数光谱中的噪声被有效去除,其中当w=19时,从一阶导数光谱中提取的特征参数MD1s 9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803.MD1s 9能够较为准确地指示有机质含量变化,而且运算简单,易于实现,为在精准农业中采用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分析技术快速检测土壤有机质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近红外光谱 土壤有机质 一阶导数光谱 小波去噪 特征增强 特征提取
下载PDF
中国农耕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其与酸碱度和容重关系 被引量:23
11
作者 李冬初 黄晶 +7 位作者 马常宝 薛彦东 高菊生 王伯仁 张杨珠 柳开楼 韩天富 张会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52-258,共7页
对我国农耕区土壤有机质区域变化及其与酸碱度和容重关系进行系统分析,为耕地地力提升和改善土壤结构提供支撑。基于国家级耕地长期定位监测点913个,统计分析全国及7大区域(东北NE、华北NC、西北NW、长江中游MYR、长三角YRD、华南SC、西... 对我国农耕区土壤有机质区域变化及其与酸碱度和容重关系进行系统分析,为耕地地力提升和改善土壤结构提供支撑。基于国家级耕地长期定位监测点913个,统计分析全国及7大区域(东北NE、华北NC、西北NW、长江中游MYR、长三角YRD、华南SC、西南SW)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酸碱度及容重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全国农耕区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值为22.4~24.8 g/kg。其中有机质含量中等偏低的监测点位占比达72.5%。不同区域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显著(p<0.05),MYR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6个区域。全国农耕区耕层土壤pH和容重平均分别为(6.90±1.20),(1.30±0.15)g/cm^3。不同土壤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质、酸碱度及容重产生影响。水田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旱地,旱地耕层土壤pH和容重则显著高于水田。亚当斯方程和指数函数分别推荐拟合土壤容重对有机质含量响应关系(R^2=0.09,RMSE=0.17,n=759),以及土壤pH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响应(R^2=0.16,RMSE=1.24,n=886)。全国农耕区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中等偏低,呈现出东南向西北依次降低趋势。土壤pH及容重与土壤有机质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亚当斯模型及指数方程能较好地拟合土壤容重及pH对有机质的响应关系,可用于非线性插值法补充土壤容重及pH缺失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国家级耕地监测点 土壤利用方式 土壤容重 土壤PH
下载PDF
农田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的尺度效应 被引量:20
12
作者 张法升 刘作新 +3 位作者 张颖 苗永刚 曲威 亢振军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0-356,共7页
采用10m×10m高密度网格设计,在面积为10.24hm2的农田内取土壤样本1024个,测定土壤有机质(SOM)含量,通过"再采样"方法,研究改变取样幅度和取样间距对表征土壤有机质变异特征的变异系数和半方差函数参数的影响,分析获得土... 采用10m×10m高密度网格设计,在面积为10.24hm2的农田内取土壤样本1024个,测定土壤有机质(SOM)含量,通过"再采样"方法,研究改变取样幅度和取样间距对表征土壤有机质变异特征的变异系数和半方差函数参数的影响,分析获得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特征的尺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0.24hm2取样区内,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表现为弱变异性,CV≤3.43%,但整体含量偏低,SOM≤1.04%;随着采样幅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变异性不同程度增加,变异相关范围和结构性变异比例也不断增大;当采样间距增大时,土壤有机质变异性呈无规律变化,但变异相关范围显著增大,而结构性变异比例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空间变异 尺度效应
下载PDF
基于PCA-MLR和PCA-BPN的莱州湾南岸滨海平原土壤有机质高光谱预测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徐夕博 吕建树 +3 位作者 吴泉源 于庆 周旭 曹见飞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556-2562,共7页
土壤有机质(SOM)含量是衡量土壤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可以用高光谱快速测定。在以往研究中,估算模型多以特征波段与线性经验模型为基础进行构建,较少考虑波段间信息冗余和共线性,预测效果不很理想并难以进行推广。为最大化消除波段信息噪... 土壤有机质(SOM)含量是衡量土壤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可以用高光谱快速测定。在以往研究中,估算模型多以特征波段与线性经验模型为基础进行构建,较少考虑波段间信息冗余和共线性,预测效果不很理想并难以进行推广。为最大化消除波段信息噪声,提高模型预测精度,选取莱州湾南岸滨海平原为研究区,系统采集了111个土壤样本和实测高光谱数据(325~1 075nm),并测试了土壤样本的有机质含量作为因变量;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将实测光谱信息降维为6个主成分,并提取水分、植被光谱特征指数(DI),以此作为自变量;最后建立多元逐步线性回归(MLR)和BP神经网络(BPN)预测模型,分析不同模型对土壤有机质预测的效果。结果表明:(1)经过主成分的波段信息分析判别提取出6个主成分,可以表征叶绿素残留物、盐分、腐殖酸、物化矿渣和微地貌的光谱特征。(2)基于6个主成分作为自变量所建立的BPN模型预测精度优于MLR模型,他们的R2分别为0.704和0.643。将水分和植被光谱特征指数作为自变量增加到预测模型后,MLR和BPN的预测精度分别提高了6.1%和5.2%,R2达到0.712和0.764;(3)将光谱主成分和光谱特征指数作为自变量的BPN模型进行土壤有机质预测可得到精度较高的预测结果,在土壤有机质的预测与制图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A-MLR PCA-BPN 有机质 高光谱 滨海平原
下载PDF
基于野外Vis-NIR光谱的土壤有机质预测与制图 被引量:20
14
作者 郭燕 纪文君 +1 位作者 吴宏海 史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35-1140,共6页
利用野外实时快速获取的土壤光谱进行土壤有机质(SOM)预测与制图是精确农业与土壤遥感制图的必然需要,利用ASD FieldSpec Pro FR野外型光谱仪实时快速获取的光谱数据,去除噪声较大的边缘波段后,进行倒数的对数转换(Log(1/R))为吸收光谱... 利用野外实时快速获取的土壤光谱进行土壤有机质(SOM)预测与制图是精确农业与土壤遥感制图的必然需要,利用ASD FieldSpec Pro FR野外型光谱仪实时快速获取的光谱数据,去除噪声较大的边缘波段后,进行倒数的对数转换(Log(1/R))为吸收光谱。在分析吸收光谱和光谱指数与SOM关系的基础上,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进行SOM的建模预测并借助地统计学方法进行SOM空间变异制图研究。结果表明,建模效果好的指标分别为特征波段(R2=0.91,RPD=3.28),归一化光谱指数(R2=0.90,RPD=3.08),特征波段与3个光谱指数组合(R2=0.87,RPD=2.67),全波段(R2=0.95,RPD=4.36)。光谱指标的克里格制图与实测SOM制图表现出相同的空间变异趋势,不同的指标均达到了较好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NIR光谱 野外型光谱仪 土壤有机质 预测与制图 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 地统计
下载PDF
渭河两岸缓冲带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17
15
作者 张枝枝 张福平 +1 位作者 燕玉超 王虎威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93-399,共7页
选取陕西省内渭河沿岸南北3 000 m缓冲区为研究区,利用野外调研、室内实验处理并应用GIS、ENVI、SPSS等软件,分析了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为渭河沿岸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渭河沿岸土壤有机质平均含... 选取陕西省内渭河沿岸南北3 000 m缓冲区为研究区,利用野外调研、室内实验处理并应用GIS、ENVI、SPSS等软件,分析了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为渭河沿岸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渭河沿岸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范围6.3~22.5 g/kg,有机质含量较低。渭河沿岸缓冲带区内南北两岸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 000 m范围内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增加,1 000 m范围外随距离增加而减少或基本不变;渭河沿岸的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上游最高,下游次之,中游最低。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因子有地形因子(高程、坡度)、植被覆盖度和土壤质地。其中土壤有机质与高程、植被覆盖度(NDVI)和土壤颗粒中粉砂百分含量呈正相关,特别是高程因子与土壤有机质表现为显著相关;而土壤有机质与坡度、土壤颗粒中砂粒百分含量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 缓冲区 土壤有机质 影响因子
下载PDF
陕西渭北旱塬区农田土壤有机质空间预测方法 被引量:13
16
作者 尉芳 刘京 +2 位作者 夏利恒 徐仲炜 龙小翠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97-1107,共11页
准确预测土壤有机质(SOM)含量的空间分布对于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区域土壤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索预测陕西渭北旱塬区农田SOM含量的最优模型,借助地理探测器选取与SOM含量密切相关的影响因子作为建模的协变量,选用普通克里格方法(OK... 准确预测土壤有机质(SOM)含量的空间分布对于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区域土壤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索预测陕西渭北旱塬区农田SOM含量的最优模型,借助地理探测器选取与SOM含量密切相关的影响因子作为建模的协变量,选用普通克里格方法(OK)、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PLS)、地理加权回归扩展模型(GWR_(PLS))和随机森林模型(RF)这5种常用方法对训练集样本SOM含量的空间分布进行预测,并利用验证集样本对比分析了5种方法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1)影响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的主要因素分别为全氮、化肥施用量、速效钾、有效磷和海拔,且任意两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对SOM的解释力均高于单因子;(2)农田ω(SOM)范围在2.25~30.23 g·kg^(-1)之间,均值为15.14 g·kg^(-1),变异系数为30.00,5种方法在农田土壤有机质预测结果,虽然局部存在差异,但在整体的空间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在研究区域内呈现北部、东北部地区含量低,西部、东南部含量高的空间分布趋势;(3)从5种方法的预测精度来看,RF的均方根误差(RMSE)与平均绝对误差(MAE)最小,GWR_(PLS)的预测偏差(RPD)最大,相比于OK法,GWR、PLS、RF和GWR_(PLS)的相关系数(r)分别升至0.907、0.836、0.968和0.972.综合分析结果,随机森林模型的预测精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som) 空间预测 地理探测器 地理加权回归(GWR) 随机森林(RF)
原文传递
不同样点数量对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海南 赵永存 +3 位作者 田康 黄标 孙维侠 史学正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83-791,共9页
以南京市六合区为研究区,通过完全随机和限制最小采样间距抽样分别设置5个样点系列,基于每个样点系列100次重复抽样的变异结构推断及空间预测误差结果,探讨了不同样点数量对土壤有机质(SOM)空间变异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抽样方式... 以南京市六合区为研究区,通过完全随机和限制最小采样间距抽样分别设置5个样点系列,基于每个样点系列100次重复抽样的变异结构推断及空间预测误差结果,探讨了不同样点数量对土壤有机质(SOM)空间变异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抽样方式降低样点数量后推断的SOM含量的块金效应(C0/C0+C)均随样点数量减少而降低且限制最小采样间距抽样推断的C0/C0+C要低于完全随机抽样方法,说明适当的减少样点数量以便降低与SOM变异尺度不匹配的样点对变异结构推断的影响有助于提高SOM空间变异结构表达的可靠性。普通Kriging预测的SOM误差对比则表明,尽管两种抽样方式下空间预测的均方根误差(RMSE)随样点数量变化而波动,但均低于全部样点的预测误差;通过限制最小采样间距减少样点至250个时,SOM空间预测的RMSE最低,较全部样点预测误差降低了6%,因此,为了实现样点密度与SOM变异尺度相匹配,合理设置土壤采样点的间距及样点数量较单纯的增加采样点数量更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空间变异性 完全随机抽样 限制最小采样间距抽样 尺度匹配
下载PDF
可见-短近红外成像光谱数据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估算 被引量:12
18
作者 焦彩霞 郑光辉 +2 位作者 解宪丽 崔雪峰 赏刚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277-3281,共5页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全球土壤碳的重要存在形式,快速估算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其变化是保障粮食安全与评估气候变化的前提与基础。传统的土壤有机质测定方法存在周期长、成本高、有污染物排放等不足。近年来的大量研究表明...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全球土壤碳的重要存在形式,快速估算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其变化是保障粮食安全与评估气候变化的前提与基础。传统的土壤有机质测定方法存在周期长、成本高、有污染物排放等不足。近年来的大量研究表明,土壤反射光谱技术可以成功实现土壤有机质估算,具有时间短、成本低、无污染、无破坏等特点。但反射光谱技术仅能估算点状土壤样品有机质含量,要实现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制图还必须借助空间插值技术。成像光谱技术(也称为高光谱成像技术)为每个像元采集一条光谱曲线,实现了图谱合一,为土壤有机质空间制图提供了技术基础。目前利用成像光谱开展土壤有机质制图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利用室内可见-短近红外波段的成像光谱数据建立土壤有机质光谱指数可以探讨土壤有机质成像光谱估算的机理,从而为土壤有机质遥感制图奠定理论基础。建立600 nm“弓曲差”光谱指数并分析其与土壤有机质的相关关系,通过1000次随机划分数据集、建立“弓曲差”非线性回归与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并对比结果精度,探讨成像光谱数据估算土壤有机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变化范围较大,“弓曲差”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的对数关系;对数函数可以较好实现土壤有机质的建模与预测,拟合结果稳定性较好,精度优于偏最小二乘回归。原因可能是由于偏最小二乘回归所使用的全部光谱数据中包含了部分与有机质无关的信息,影响了偏最小二乘回归结果精度。所以,使用三个波段光谱信息建立的光谱指数“弓曲差”可以用于成像光谱数据的有机质制图,从而为未来开展土壤有机质卫星遥感制图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光谱 土壤有机质 偏最小二乘回归 弓曲差
下载PDF
湘西植烟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时空变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向世鹏 向德明 +5 位作者 田峰 张黎明 黎娟 周米良 田明慧 李强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72-377,共6页
为揭示湖南省湘西州烟区土壤有机质(SOM)和全氮(TN)的时空变异特征和为合理施用有机肥和氮肥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经典统计学、地统计学和GIS等方法,对湘西州2000年和2015年植烟土壤SOM和TN时空变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SOM和T... 为揭示湖南省湘西州烟区土壤有机质(SOM)和全氮(TN)的时空变异特征和为合理施用有机肥和氮肥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经典统计学、地统计学和GIS等方法,对湘西州2000年和2015年植烟土壤SOM和TN时空变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SOM和TN平均含量较2000年分别增加了5.03g/kg和0.31g/kg,增幅分别达21.39%和21.99%,SOM和TN含量的最小值变小,变异系数、最大值和极差变大,Moran’sI指数标准化Z值下降,块金效应增加;SOM和TN含量"低""适宜"等级面积分别下降了3.42%、37.73%和2.04%、44.43%,"高""极高"等级面积分别增加了32.21%、8.94%和35.67%、10.80%。表明湘西植烟土壤SOM和TN含量和变异同时增加,SOM和TN空间自相关性减弱,随机变异性增强。植烟土壤SOM与TN含量表现出极显著的正线性相关,SOM的矿化释放是TN的一个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 植烟土壤 有机质 全氮 时空变异
下载PDF
海伦市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陆访仪 赵永存 +1 位作者 黄标 汪景宽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62-667,共6页
有机质含量是表征土壤肥力质量的重要属性,其空间分布模式对于施肥等耕作管理措施的推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我国黑土区黑龙江省海伦市为研究区域,在土壤采样点数量较有限的情况下,分别采用普通克里格、反距离权重、遥感反演和... 有机质含量是表征土壤肥力质量的重要属性,其空间分布模式对于施肥等耕作管理措施的推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我国黑土区黑龙江省海伦市为研究区域,在土壤采样点数量较有限的情况下,分别采用普通克里格、反距离权重、遥感反演和基于土壤学专业知识四种方法对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了空间预测。结果表明:四种方法表征的海伦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具有相似性,即由东北向西南方向递减。空间预测精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反距离权重、普通克里格、基于土壤学专业知识和遥感反演法;而在有机质的局部变异细节表达方面,从高到低为遥感反演、基于土壤学专业知识、反距离权重和普通克里格法。四种方法中仅遥感反演法预测结果的极差范围较宽,普通克里格法则存在明显的平滑效应,而综合比较结果则表明,最合适的方法是基于土壤学专业知识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伦市 有机质 普通克里格 反距离权重 遥感反演 基于土壤学专业知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