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2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IS和地统计学的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研究——以河北省遵化市为例 被引量:395
1
作者 郭旭东 傅伯杰 +2 位作者 马克明 陈利顶 杨福林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557-563,共7页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 (GIS)和地统计学研究了河北省遵化市土壤表层 ( 0~ 2 0cm )碱解氮、全氮、速效钾、速效磷和有机质等 5种养分要素的空间变异规律 .应用GIS能够将系统变量的属性数据同地理数据相结合 ,使大区域范围内进行地统计学分...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 (GIS)和地统计学研究了河北省遵化市土壤表层 ( 0~ 2 0cm )碱解氮、全氮、速效钾、速效磷和有机质等 5种养分要素的空间变异规律 .应用GIS能够将系统变量的属性数据同地理数据相结合 ,使大区域范围内进行地统计学分析变得较为方便 .研究表明 ,全氮、碱解氮、速效磷、有机质变异函数曲线的理论模型符合球状模型 ,速效钾的理论模型表现为指数模型和有基台值的线性模型的套合结构 ;碱解氮、全氮、速效磷、有机质的空间变异主要是由随机性因素引起的 ,但程度有所差异 ,全氮和有机质由随机性因素引起的空间异质性程度较高 ,碱解氮和速效磷较低 ;速效钾的空间变异则主要是由结构性因素引起 ;5种养分要素的空间自相关程度都属于中等的空间自相关 ,但空间变异的尺度范围不同 ,碱解氮和速效磷变异尺度基本相近 ,为 5和5 .5km ;全氮较大 ,为 14 .5km ;有机质为 8.5km ;速效钾的变异尺度有两个 ,0~ 3 .5km主要以指数模型为主 ,3 .5~ 2 5 .5km范围内以有基台值的线性模型为主 .5种养分要素的各向同性的范围不同 ,碱解氮和速效磷在整个范围 ( 0~ 2 8km )都表现出各向同性 ,全氮和有机质的其次 ,为 0~ 10km ;速效钾的较小 ,为 0~ 8km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统计学 土壤养分 空间变异 GIS 尺度 各向同性
下载PDF
河北省遵化平原土壤养分的时空变异特征——变异函数与Kriging插值分析 被引量:314
2
作者 郭旭东 傅伯杰 +2 位作者 陈利顶 马克明 李俊然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55-566,共12页
运用地统计学 ,结合 GIS研究了 2 0年前后河北省遵化县 (市 )土壤表层 ( 0~ 2 0 cm)速效钾、速效磷和有机质 3种养分的时空变异规律。配对样本的 t检验以及 kriging插值的结果表明 ,1 999年土壤速效钾、速效磷和有机质的含量比 1 980... 运用地统计学 ,结合 GIS研究了 2 0年前后河北省遵化县 (市 )土壤表层 ( 0~ 2 0 cm)速效钾、速效磷和有机质 3种养分的时空变异规律。配对样本的 t检验以及 kriging插值的结果表明 ,1 999年土壤速效钾、速效磷和有机质的含量比 1 980年有一定提高。 3种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也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化。有机质的空间分布特征变化较大 ,其块金值 ( Nugget)与基台值( Sill)之比从 1 980年的 60 %下降到 1 999年的 32 .3% ,变程也由 4.8km变为 2 .7km。速效钾和速效磷的块金值与基台值之比也有一定变化 ,但变程没有太大改变。人类的施肥、耕作措施的改变及土地利用变化是引起土壤养分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统计学 土壤养分 时空变异 河北 遵化平原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地利用和植被恢复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81
3
作者 巩杰 陈利顶 +4 位作者 傅伯杰 李延梅 黄志霖 黄奕龙 彭鸿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2292-2296,共5页
土壤质量的维护和提高是全球生物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黄土丘陵小流域持续利用2 5年后的荒草地、山杏林地、农地、油松林地、灌木林地和撂荒地土壤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质量有很大影响 ... 土壤质量的维护和提高是全球生物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黄土丘陵小流域持续利用2 5年后的荒草地、山杏林地、农地、油松林地、灌木林地和撂荒地土壤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质量有很大影响 ;植被恢复重建和农地撂荒将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提高土壤质量 ;粗放的农业耕作措施将降低土壤质量并引起土壤退化 ;灌丛有明显的肥力岛屿作用 ;撂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肥土壤 .随着“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还草”和生态重建工程的开展 ,在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 ,建植灌木、种植牧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土壤养分 土壤质量 植被恢复 生态重建
下载PDF
低山丘陵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以河北省遵化市为例 被引量:160
4
作者 郭旭东 傅伯杰 +2 位作者 陈利顶 马克明 李俊然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47-455,共9页
通过调查河北省遵化市低山丘陵区油松林、板栗、草地和坡耕地等典型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和土壤容重的影响。土壤取样取土壤表层 0~ 2 0 cm。结果表明 ,森林的砍伐以及随后的耕种显著增加了土壤容重并降低了大部分土壤养分。和林地相... 通过调查河北省遵化市低山丘陵区油松林、板栗、草地和坡耕地等典型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和土壤容重的影响。土壤取样取土壤表层 0~ 2 0 cm。结果表明 ,森林的砍伐以及随后的耕种显著增加了土壤容重并降低了大部分土壤养分。和林地相比 ,草地、当年开垦的农地、板栗和耕种 3年的农地容重分别增加了 1 3.3% ,1 4.2 % ,2 7.5% ,39.7%。除全磷外 ,板栗和耕种 3年的农地土壤养分有显著下降 ,和林地相比 ,板栗有机质减少了 60 .7% ,全氮减少了 35.6% ,全钾减少了 2 1 .3% ,速效钾减少了 57% ;耕种 3年的农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和速效钾则分别减少了 62 .9% ,52 .6% ,31 %和 60 %。土壤退化指数的计算结果表明板栗和耕种 3年的农地土壤发生了较为严重的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壤养分 土壤容重 土壤退化指数 丘陵低山区 河北 遵化市
下载PDF
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壤养分的变化——以河北省遵化县为例 被引量:119
5
作者 傅伯杰 郭旭东 +2 位作者 陈利顶 马克明 李俊然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26-931,共6页
土地利用变化可以引起土壤养分的变化。以河北省遵化县为例 ,研究该县 1 980年到 1 999年土地利用变化及土壤养分的变化。结果表明 ,近 2 0 a来 ,旱地、草地、水田面积大幅度减少 ,林地和村镇用地大幅度增加。旱地转换为林地 ,土壤有机... 土地利用变化可以引起土壤养分的变化。以河北省遵化县为例 ,研究该县 1 980年到 1 999年土地利用变化及土壤养分的变化。结果表明 ,近 2 0 a来 ,旱地、草地、水田面积大幅度减少 ,林地和村镇用地大幅度增加。旱地转换为林地 ,土壤有机质提高了 2 1 % ,全氮提高了 1 0 % ,碱解氮提高了 65% ,速效磷提高了 1 7% ,速效钾提高了 1 7%。旱地转换为草地 ,土壤有机质提高 3 8% ,全氮提高了 3 7% ,碱解氮提高了 71 % ,速效磷提高了 2 % ,速效钾提高了 2 8%。退耕还林还草不仅改变了土地覆被 ,而且提高了土壤养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土壤养分 退耕还林还草 河北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139
6
作者 张国荣 李菊梅 +2 位作者 徐明岗 高菊生 谷思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43-551,共9页
【目的】研究化肥、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土壤有机质的影响,以及化肥氮磷钾、有机肥氮磷钾提高土壤养分的异同。【方法】依托祁阳站有机无机、肥水稻长期定位试验,分析历史样品及数据。【结果】有机肥与化肥氮磷钾配合施用对水稻高产稳定... 【目的】研究化肥、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土壤有机质的影响,以及化肥氮磷钾、有机肥氮磷钾提高土壤养分的异同。【方法】依托祁阳站有机无机、肥水稻长期定位试验,分析历史样品及数据。【结果】有机肥与化肥氮磷钾配合施用对水稻高产稳定有显著作用;长期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对提高土壤有机质都有显著作用,但施用化肥只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至28.1g·kg-1,与试验开始时相比只提高了42%。凡施用牛粪能使土壤有机质平均最高增加到41.6g·kg-1,比试验开始时提高了91%;有机肥氮提高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的效果优于化肥氮,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比化肥处理提高了30%和16%。而施入的有机肥磷在土壤中累积较少,土壤全磷、速效磷提高较少,施入的化肥磷在土壤中累积较多,土壤全磷、速效磷含量提高幅度较大。与有机肥相比,化肥提高土壤全磷30%,提高速效磷115%。【结论】有机肥与化肥氮磷钾配合施用对水稻高产稳产和提升土壤肥力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试验 施肥 水稻产量 土壤有机质 土壤养分
下载PDF
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演变的影响 被引量:108
7
作者 龙健 黄昌勇 李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A01期76-79,共4页
通过调查喀斯特山区典型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和土壤容重的影响 ,结果表明 ,森林的破坏以及随后的耕种显著增加了土壤容重 ,并降低了大部分土壤养分。和林地相比 ,灌木林、灌丛、草地和退耕 3年的蒿草地容重分别增加了 32 % ,2 0 .3% ... 通过调查喀斯特山区典型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和土壤容重的影响 ,结果表明 ,森林的破坏以及随后的耕种显著增加了土壤容重 ,并降低了大部分土壤养分。和林地相比 ,灌木林、灌丛、草地和退耕 3年的蒿草地容重分别增加了 32 % ,2 0 .3% ,4 6 .9% ,5 2 .3%。除全钾外 ,草地和退耕蒿草地土壤养分显著下降 ,和林地相比 ,草地有机质减少了 2 9.3% ,全氮减少了 4 8.2 % ,全磷减少了 6 6 .3% ,碱解氮减少了 4 5 .8% ,有效磷减少了 5 6 .3% ,有效钾减少了 6 0 % ;退耕 3年的蒿草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和有效钾分别减少了 85 .6 % ,84 .7% ,81.4 % ,74 .9% ,87.5 %和 90 .6 %。土壤退化指数的计算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山区 土地利用 土壤养分 土壤容重 土壤退化指数
下载PDF
稻麦两熟条件下不同土壤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效用分析 被引量:126
8
作者 刘世平 聂新涛 +3 位作者 张洪程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8-51,共4页
该文通过大田小区和网室水泥池微区的3年定位试验,比较研究了稻麦两熟条件下免耕秸秆覆盖、免耕高茬、翻耕秸秆还田(秸秆稻季翻埋麦季覆盖)、翻耕(对照,CK)4个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稻麦产量的影响,从土壤管理技术方面探讨了不同... 该文通过大田小区和网室水泥池微区的3年定位试验,比较研究了稻麦两熟条件下免耕秸秆覆盖、免耕高茬、翻耕秸秆还田(秸秆稻季翻埋麦季覆盖)、翻耕(对照,CK)4个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稻麦产量的影响,从土壤管理技术方面探讨了不同耕作方法与秸秆直接还田在稻麦两熟地区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免耕使土壤容重和穿透阻力增加,而秸秆还田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养分含量,翻耕还田3年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比对照分别增加4.7%~13.0%、0%~10.6%、0.2%~10.6%、8.4%~15.5%。麦季秸秆还田的产量有增有减,实际产量免耕覆盖还田略低,对照的产量较高,秸秆还田平均减产1%左右;而水稻翻耕秸秆还田的产量最高,比对照平均增产3%左右。因此,在稻麦两熟条件下,从省工节本和提高地力角度可采用稻麦免耕秸秆覆盖与留高茬还田,从提高产量和地力角度宜采用稻季翻耕秸秆还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麦两熟 土壤耕作 秸秆还田 土壤养分
下载PDF
设施栽培菜地土壤养分的空间累积及其潜在的环境效应 被引量:121
9
作者 周建斌 翟丙年 +2 位作者 陈竹君 马爱生 尚浩博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32-335,共4页
连续2年对陕西杨凌地区设施栽培菜地土壤剖面的养分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菜地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较农田明显增加,但与高产优质菜地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要求相比,仍属较低水平。菜地土壤0~100cm剖面硝态氮含量以及耕层及20~40cm... 连续2年对陕西杨凌地区设施栽培菜地土壤剖面的养分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菜地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较农田明显增加,但与高产优质菜地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要求相比,仍属较低水平。菜地土壤0~100cm剖面硝态氮含量以及耕层及20~40cm土层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均较农田土壤显著增加,表明养分特别是硝态氮在土壤剖面发生明显的淋溶作用,由此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值得关注。土壤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与土壤电导率间有密切的关系,其中硝态氮含量与土壤电导率间的关系更为密切,说明过量施用肥料特别是氮肥是引起土壤盐分累积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栽培 蔬菜地 土壤养分 空间累积 环境效应
下载PDF
不同放牧强度草原休牧后土壤养分和植物群落变化特征 被引量:115
10
作者 刘忠宽 汪诗平 +2 位作者 陈佐忠 王艳芬 韩建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048-2056,共9页
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对不同放牧率草地休牧3a后的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和植物群落的数量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放牧率草地休牧3a后,由于维持土壤养分或植被空间格局的匀质化条件消失,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呈不同程度的增大趋势,... 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对不同放牧率草地休牧3a后的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和植物群落的数量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放牧率草地休牧3a后,由于维持土壤养分或植被空间格局的匀质化条件消失,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呈不同程度的增大趋势,随机性因素所占比例增加,其中土壤有机碳、全氮、无机氮、有效磷和有效硫的空间异质性均以0.00羊/hm2区最大,4.00羊/hm2区(中牧区)最小,其它样地不同土壤养分指标表现不同的变化特征;群落生物量和群落盖度均表现增加趋势,但群落盖度增加不显著(p>0.05),与1998年相比,群落生物量除对照区外均达到了显著性差异(p<0.05),与1.33羊/hm2、4.00羊/hm2和6.67羊/hm2相比,0.00羊/hm2优势植物出现多样化特征;群落的灌丛化与牧压和恢复演替的时间序列高度相关,牧压越小,恢复演替的时间序列越大,群落灌丛化的趋势越明显;1年生植物、羊草、克氏针茅、木地肤、冷蒿(除6.67羊/hm2)和扁蓿豆(除0.00羊/hm2)均表现增加趋势,星毛委陵菜则均表现降低趋势;植物群落的生物量、群落高度、群落盖度和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养分分布均表现一致的正相关关系,但只有植物群落生物量和群落高度与土壤有机碳、全氮、无机氮、土壤有效磷和有效硫相关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草原 休牧 土壤养分 植物群落 空间异质性
下载PDF
土壤养分与作物产量的空间变异特征与精确施肥 被引量:101
11
作者 高祥照 胡克林 +4 位作者 郭焱 李保国 马韫韬 杜森 王运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60-666,共7页
对位于北京顺义的北方精准农业示范区 ,采用GPS定位 ,测定了其表层 80个土样的速效养分 (N、P、K、Fe、Mn、Cu、Zn)、有机质和全氮的含量及作物产量。结果表明 ,所有观测项目的变异系数均属于中等变异强度。作物产量与速效磷、全氮及有... 对位于北京顺义的北方精准农业示范区 ,采用GPS定位 ,测定了其表层 80个土样的速效养分 (N、P、K、Fe、Mn、Cu、Zn)、有机质和全氮的含量及作物产量。结果表明 ,所有观测项目的变异系数均属于中等变异强度。作物产量与速效磷、全氮及有机质的相关性最大 ,pH与各种养分及微量元素均呈明显的负相关。通过结构分析 ,发现土壤pH的空间相关距最大 ,达 3.3km ,碱解氮和速效铁的自相关距最小 ,仅 0 .14km。其余观测项目的自相关距范围为0 .387- 1.11km。采用Kriging方法并结合GIS绘制了等值线图 ,可更直观地了解整个示范区的土壤养分丰缺状况。以施氮为例 ,精确管理的施肥方案要比粗放管理节约肥料 4 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作物产量 空间变异特征 精确施肥
下载PDF
黄土高原长期培肥土壤团聚体中养分和酶的分布 被引量:121
12
作者 邱莉萍 张兴昌 张晋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64-372,共9页
土壤养分和生物酶是衡量土壤肥力的指标,土壤团聚体性质则决定了土壤物理结构的好坏,探讨不同培肥措施下土壤养分和生物酶在团聚体中的分布,对合理培肥和改善土壤性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对连续25a的长期有机培肥定位试验地进行测定,... 土壤养分和生物酶是衡量土壤肥力的指标,土壤团聚体性质则决定了土壤物理结构的好坏,探讨不同培肥措施下土壤养分和生物酶在团聚体中的分布,对合理培肥和改善土壤性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对连续25a的长期有机培肥定位试验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培肥增加了大级别土壤团聚体、特征微团聚体的数量,显著地改善了土壤结构。培肥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特征微团聚体CF0.01较无肥对照土壤有显著增加。长期培肥增强了土壤化学、生物性质的“微域”变异性。相同培肥措施下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均随土壤团聚体直径的增大而减小。除厩肥处理土壤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外,其它各培肥土壤的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均在<0.01mm级别特征微团聚体中含量高、活性大。相同级别团聚体和特征微团聚体中,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在不同培肥土壤间基本表现出施厩肥处理>施秸秆处理>施化肥处理>对照的规律性。将团聚体的含量和养分含量或酶活性在团聚体中的丰度结合考虑,发现>5mm级别团聚体中养分含量或酶活性对土壤的贡献率最大。结果充分地显示着土壤性质在不同空间尺度下、不同管理措施下变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培肥 土壤养分 土壤酶 团聚体 特征微团聚体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酶活性与肥力因素的相关性 被引量:116
13
作者 王灿 王德建 +1 位作者 孙瑞娟 林静慧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88-692,共5页
利用常熟农业生态国家野外试验站长期定位试验,对长期不同施肥方式下(无肥、化肥、化肥+秸秆,始于1989年,采用稻麦轮作方式)土壤酶活性和水稻土养分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探讨长江三角洲地区施肥管理措施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土壤酶活... 利用常熟农业生态国家野外试验站长期定位试验,对长期不同施肥方式下(无肥、化肥、化肥+秸秆,始于1989年,采用稻麦轮作方式)土壤酶活性和水稻土养分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探讨长江三角洲地区施肥管理措施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土壤酶活性作为土壤肥力质量指标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土壤酶活性对长期不同施肥管理方式有明显的响应,化肥处理比无肥处理中土壤脲酶、转化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108.7%、170.2%和58.0%,化肥+秸秆处理比单施化肥处理中相应酶活性分别提高30.7%、85.5%和25.8%,三种施肥管理方式之间土壤酶活性差异性显著(P<0.05);土壤脲酶、转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脲酶与转化酶、碱性磷酸酶的相关系数为0.915和0.942,转化酶与碱性磷酸酶的相关系数为0.918(P<0.01),三者均与土壤速效磷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84、0.846、0.824(P<0.01);三种酶活性与作物产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45、0.812、0.824(P<0.01),土壤酶活性和作物产量之间的相关性优于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之间的相关性,这说明土壤酶活性和施肥方式呈密切的相关性,可将其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酶活性 土壤养分 秸秆还田 长期试验
下载PDF
坡面土地利用方式与景观位置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89
14
作者 刘世梁 傅伯杰 +2 位作者 吕一河 陈利顶 马克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14-420,共7页
坡面土地利用与植被的斑块化镶嵌是人类干扰山区景观异质性的特点。在卧龙湿润高山地区 ,森林砍伐、植被破坏、农业坡耕地与人工林种植是居民区附近土地利用多样化的原因。从样带与生态系统类型尺度上探究土地利用与坡面景观位置对土壤... 坡面土地利用与植被的斑块化镶嵌是人类干扰山区景观异质性的特点。在卧龙湿润高山地区 ,森林砍伐、植被破坏、农业坡耕地与人工林种植是居民区附近土地利用多样化的原因。从样带与生态系统类型尺度上探究土地利用与坡面景观位置对土壤水分与养分的影响 ,利用定量化的方法 ,揭示坡面上土壤质量与土地利用类型、景观位置之间的关系。选取了四种典型的土地利用类型 (灌丛 ,撂荒地 ,坡耕地和人工林 )与 4个坡面位置 (上坡 ,中坡 ,下坡和坡脚 ) ,通过样带采样研究它们之间土壤养分的差异。利用主成分分析(PCA)等多元统计方法来定量化比较不同土地利用与坡位下的土壤质量。结果表明 ,灌丛有着较高的土壤质量指数 (QI)。而人工林与农田的 QI值较低 ,这表明灌丛在坡面上有着“肥力岛屿”效应。不同坡位条件下土壤质量指数 (PI)表明 ,与中坡位和下坡位相比 ,上坡位与坡脚处土壤质量要高。结果说明坡面土壤质量的变化是土地利用方式变化与景观位置分异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土壤质量 土地利用 景观位置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大比例尺区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定量分析 被引量:54
15
作者 张有山 林启美 +1 位作者 秦耀东 李保国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22-128,共7页
应用地质统计学的方法对北京昌平县南邵乡2640hm2土地上的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有效磷及有效钾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并绘出他们的等值线图。对于研究和评价大比例尺区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规律和动态变化有一定... 应用地质统计学的方法对北京昌平县南邵乡2640hm2土地上的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有效磷及有效钾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并绘出他们的等值线图。对于研究和评价大比例尺区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规律和动态变化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空间变异 地质统计学
下载PDF
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坡地土壤养分分布特征 被引量:103
16
作者 魏孝荣 邵明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03-612,共10页
坡地土壤质量退化以及生产力下降是限制坡地植被恢复的主要因素,而坡地土壤质量和生产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壤养分状况。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沟壑区坡地土壤养分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坡地土壤主要养分... 坡地土壤质量退化以及生产力下降是限制坡地植被恢复的主要因素,而坡地土壤质量和生产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壤养分状况。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沟壑区坡地土壤养分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坡地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均随土壤层次的加深而降低,其中以有机碳和全氮降低最多,而硝、铵态氮和全磷降低较少;坡地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表现出较大的变异性,土壤铵态氮和全磷的变异较小。0.005~0.05mm土壤颗粒含量随土层加深而增加,0.05~1mm颗粒含量随土层加深而降低;〈0.005mm土壤颗粒含量在0~40cm土层变异很大,而0.005~0.05mm和0.05~1mm的土壤颗粒在所有土层变异都很小。有机碳、全氮、全磷和〈0.005mm颗粒从坡顶向下呈增加的趋势,其分布与坡度和坡长有关,其变异性随坡度和坡长的增加而增大。坡面较长时,〈0.005mm颗粒易于在坡面中、下部累积,坡度较大时则易于迁移出坡面。坡面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均在坡底部富集,其富集程度和位置因坡长和坡度而异,长缓坡有利于养分富集,短陡坡利于养分迁出。坡度较小时坡面不同位置土壤养分剖面分布主要由坡面土壤性质变异引起,随坡度的增加,土壤侵蚀便逐渐成为坡面养分分布的主导因子。坡上部碳、氮养分流失的深度也随坡度的增加而加深,而不同坡位全磷的剖面分布与坡度的关系较差。因此,在坡地土壤养分调控中必须综合考虑坡度和坡长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沟壑区 坡地 土壤养分 颗粒组成
下载PDF
鼎湖山3种不同林型下的土壤酸度和养分含量差异及其季节动态变化特性 被引量:90
17
作者 夏汉平 余清发 张德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645-653,共9页
主要研究了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内3种主要林型(季风常绿阔叶林、马尾松针阔叶混交林、马尾松林)下0~60cm土层的酸度,有机质,水解氮,速效磷、钾,交换性钙、镁等几种营养元素的含量状态以及它们的季节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土壤... 主要研究了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内3种主要林型(季风常绿阔叶林、马尾松针阔叶混交林、马尾松林)下0~60cm土层的酸度,有机质,水解氮,速效磷、钾,交换性钙、镁等几种营养元素的含量状态以及它们的季节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土壤pH值都随着季节变化而逐渐升高,不同林型间的差异是松林>混交林>阔叶林,而且它们都是表层低于中下层。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植被类型不同导致土壤微生物数量不同的结果。土壤养分含量明显地表现为阔叶林和混交林大于松林,这表明阔叶林和混交林在改良土壤养分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在同一剖面内,表层养分的含量明显高于中下层,而中下层之间相差不大。季节变化对速效磷影响最大,对有机质影响最小。养分含量大多在冬季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土壤酸度 养分动态变化
下载PDF
连续3年施用生物有机肥对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8
18
作者 田小明 李俊华 +4 位作者 王成 褚贵新 危常州 郑倩 邓世伟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81-488,共8页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连续3年在不同土壤中施用不同量的生物有机肥的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酶活性及棉花各器官干物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连续3年施用生物有机肥,3种土壤的养分、酶活性、微生物量和各器官干物质量均有不同程...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连续3年在不同土壤中施用不同量的生物有机肥的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酶活性及棉花各器官干物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连续3年施用生物有机肥,3种土壤的养分、酶活性、微生物量和各器官干物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随着其用量的增加,土壤养分、微生物量及脲酶活性也在增加,土壤pH则相反,土壤蔗糖酶、多酚氧化酶、蛋白酶活性表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在不同土壤施用生物有机肥10~30g/蝇时基本达到最高,过氧化氢酶活性无显著变化。高、中、低有机质含量的土壤的棉花各器官干物质量分别在施用生物有机肥10~20、20~30、40∥埏时基本达到最高。随着施肥年限的延长,3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均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土壤酶活性则变化差异较大。通过在不同有机质含量土壤中施肥与不施肥比较发现,本底有机质含量越低的土壤,施肥较不施肥的土壤养分、脲酶、蔗糖酶、蛋白酶活性及微生物量增加幅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微生物生物量 酶活性 土壤养分 棉花干物质量
下载PDF
半干旱地区天然草地灌丛化与土壤异质性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88
19
作者 张宏 史培军 郑秋红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66-370,共5页
回顾了半干旱地区天然草地灌丛化的成因和机理、灌丛化导致草地土壤水分和养分空间异质性及其对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 ,以及土壤异质性与土地退化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周期性气候干旱和过度放牧是天然草地灌丛化的主要原因 ... 回顾了半干旱地区天然草地灌丛化的成因和机理、灌丛化导致草地土壤水分和养分空间异质性及其对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 ,以及土壤异质性与土地退化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周期性气候干旱和过度放牧是天然草地灌丛化的主要原因 ,伴随灌木入侵而出现的草地土壤水分和养分的空间异质性 ,是造成生态系统水分和养分流失 ,以及土壤加速侵蚀的原因之一。因此 ,半干旱地区天然草地的灌丛化应得到一定的控制 ,使群落中灌丛保持适宜的密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丛化 土壤异质性 土地退化 半干旱地区 天然草地
下载PDF
连续全量秸秆还田与氮肥用量对农田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104
20
作者 汪军 王德建 +1 位作者 张刚 王灿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0-44,62,共6页
秸秆每季或隔季机械化全量还田可能是未来稻麦轮作农田秸秆还田的主流方式。该文研究了两种秸秆全量还田方式下不同氮肥用量对土壤养分保持和供应能力的影响,以期为该种还田方式的应用提供依据。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稻作一季与稻麦两... 秸秆每季或隔季机械化全量还田可能是未来稻麦轮作农田秸秆还田的主流方式。该文研究了两种秸秆全量还田方式下不同氮肥用量对土壤养分保持和供应能力的影响,以期为该种还田方式的应用提供依据。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稻作一季与稻麦两季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不同氮肥用量对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碱解氮(AN)、速效磷(AP)、速效钾(AK)、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季秸秆还田下,土壤SOM、TN、AN、AP、AK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分别比CK(不施秸秆与氮肥)增加了3.7%~11.2%,2.2%~16.2%,6.4%~22.8%,25.7%~106.5%,30.2%~58.7%,土壤NH4-N、NO3-N的含量比CK显著降低,分别减少了1.30,1.32mg/kg;同等氮肥用量(N1~N3)时,双季秸秆还田比单季秸秆还田土壤SOM、AP、AK分别增加了1 000~2 400,7.9~14.5,11.0~15.0mg/kg,土壤AN、NH4-N、NO3-N分别降低了6.1%~10.0%,9.9%~11.3%,14.7%~22.8%,对土壤TN无显著影响;秸秆和氮肥的交互作用对SOM、TN有显著影响。氮肥施用提高了土壤中SOM、TN、AN、AP、AK、NH4-N、NO3-N含量;秸秆还田显著增加了土壤SOM、AN、AP、AK的含量,显著降低了土壤NH4-N、NO3-N的含量,土壤AN、NH4-N、NO3-N含量与秸秆用量呈显著负相关;秸秆与氮肥的交互作用能显著提高土壤中SOM、TN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全量还田 氮肥 有机质 土壤养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