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肥调控对土壤供氮特征及花生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郑永美 冯昊 +6 位作者 吴正锋 江荣风 李安东 王旭芳 王才斌 石程仁 孙秀山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81-486,共6页
为探明氮肥调控对土壤供氮特征及花生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大田条件下,以不施氮肥为对照,研究了氮肥基施、基施加追施、速效氮缓释氮配施3种氮肥调控方式对土壤硝态氮含量、植株氮累积分布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相比,增... 为探明氮肥调控对土壤供氮特征及花生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大田条件下,以不施氮肥为对照,研究了氮肥基施、基施加追施、速效氮缓释氮配施3种氮肥调控方式对土壤硝态氮含量、植株氮累积分布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相比,增施氮肥土壤0-60cm土层硝态氮含量显著增加;等氮量条件下,氮肥基施生育前期硝态氮含量高,成熟期低;而基施加追施和速效氮缓释氮配施两种处理,生育前期土壤硝态氮含量低,成熟期维持较高的水平。与氮肥基施相比,成熟期速效氮缓释氮配施处理中,氮向叶片中的分配比例显著降低,而在荚果中的分配比例呈增加趋势,荚果产量、氮农学效率和氮偏生产力显著提高。因此,速效氮控释氮配施处理可以维持花生生育后期耕层土壤的氮素供应,显著提高花生氮素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氮调控 缓释氮 土壤供氮 氮累积
下载PDF
土壤-植物营养学家朱兆良先生的科学研究与贡献 被引量:4
2
作者 慕亚芹 李群 崔江浩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共6页
朱兆良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土壤-植物营养学家,土壤氮素转化与农田氮素管理研究方面的拓荒者和学术带头人之一。他围绕太湖地区熟制改革后出现的稻田"氮肥胃口增大"问题和在争取作物高产中盲目增加氮肥施用量问题,对稻田土壤供... 朱兆良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土壤-植物营养学家,土壤氮素转化与农田氮素管理研究方面的拓荒者和学术带头人之一。他围绕太湖地区熟制改革后出现的稻田"氮肥胃口增大"问题和在争取作物高产中盲目增加氮肥施用量问题,对稻田土壤供氮能力进行了定量解析和研究,提出了"区域总量控制与田块微调相结合"的氮肥适宜施用量的推荐方法。他致力于农田中氮肥去向的定量研究,首次估算出我国农田中氮肥的当季利用率和损失率,以及不同损失途径的相对比例。他对推动我国土壤氮素研究,发展符合我国国情、农学效应和环境效应相协调的氮素管理原则和技术作出了积极贡献。他还积极推动学科发展,组织编写《中国土壤氮素》等专著;在封丘建立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为相关学科研究提供研究平台;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提高我国土壤氮素研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此外,朱兆良先生还立足专业针对如何治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植物营养 朱兆良 土壤供氮能力 中国土壤氮素 适宜施氮量
下载PDF
牧鸡密度与取样时间对沙质草地土壤氮素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史胜南 于占源 +1 位作者 曾德慧 韩兴国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120-2125,共6页
以科尔沁沙质草地为对象,设置5个牧鸡密度D1(10羽·200m-2)、D2(10羽·400m-2)、D3(10羽·600m-2)、D4(10羽·800m-2)、CK(0羽·200m-2),研究牧鸡密度与取样时间对土壤无机氮、氮矿化与硝化、微生物生物量等的影响... 以科尔沁沙质草地为对象,设置5个牧鸡密度D1(10羽·200m-2)、D2(10羽·400m-2)、D3(10羽·600m-2)、D4(10羽·800m-2)、CK(0羽·200m-2),研究牧鸡密度与取样时间对土壤无机氮、氮矿化与硝化、微生物生物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高牧鸡密度(D1、D2)显著增加了8月、10月土壤潜在净氮矿化、硝化速率,而低牧鸡密度(D3、D4)对土壤潜在净氮矿化、硝化速率的影响均不显著;牧鸡显著提高了土壤硝态氮含量、土壤潜在净氮矿化、硝化速率,对土壤铵态氮含量影响不显著;土壤无机氮含量、潜在净氮矿化、硝化速率对取样时间的响应均达到显著水平,对牧鸡密度与取样时间交互作用的响应不显著。牧鸡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均不显著。研究认为,牧鸡可以增加土壤的供氮能力,且随牧鸡密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最适牧鸡密度为250~500羽·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土壤供氮能力 净氮矿化、硝化速率 放牧
原文传递
北方地区滨海盐渍土型稻田土壤供氮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玉玲 陈温福 +3 位作者 虞娜 张玉龙 邹洪涛 党秀丽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43-1147,共5页
采用短期淹水密闭淋洗培养法(恒温30℃),研究北方地区滨海盐渍土型旱地土壤(种植苜蓿草)开垦种植水稻5年和30年稻田土壤供氮能力。结果表明:(1)3种土壤初始矿质氮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且土壤初始矿质氮含量的高低顺序为旱地土... 采用短期淹水密闭淋洗培养法(恒温30℃),研究北方地区滨海盐渍土型旱地土壤(种植苜蓿草)开垦种植水稻5年和30年稻田土壤供氮能力。结果表明:(1)3种土壤初始矿质氮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且土壤初始矿质氮含量的高低顺序为旱地土壤〉30年稻田土壤〉5年稻田土壤;5年稻田土壤与旱地土壤之间初始矿质氮含量差异达5%显著水平。(2)相同土层,土壤矿化氮量高低顺序为30年稻田土壤〉旱地土壤〉5年稻田土壤;任意2种土壤之间矿化氮量差异均达1%显著水平。(3)相同土层,土壤供氮能力大小为30年稻田土壤〉旱地土壤〉5年稻田土壤;其中,在0~20 cm和40~60 cm土层,任意2种土壤之间供氮能力差异均达1%显著水平,在20~40 cm土层,30年稻田土壤与旱地土壤、5年稻田土壤之间供氮能力差异均达1%显著水平,而旱地土壤与5年稻田土壤之间供氮能力则无明显差异。这表明滨海盐渍土型旱地土壤开垦种植水稻后,不仅影响了土壤有机质(氮)含量,而且也影响了土壤有机氮品质,种植水稻5年使土壤供氮能力显著下降,而种植30年使土壤供氮能力显著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土壤 土壤矿化氮 土壤矿质氮 土壤供氮能力
原文传递
石灰性土壤起始NO_3^-N对土壤供氮能力测定方法的影响 被引量:21
5
作者 叶优良 李生秀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10-317,共8页
在陕西省的澄城、永寿、杨陵 3地区选取有机质、全N、硝态N含量差异较大的 17个石灰性土壤 ,分别在淋洗与未淋洗土壤起始NO-3 N后 ,利用盆栽试验探讨土壤NO-3 N淋洗前、后 ,不同方法测定的已矿化N和可矿化N与小麦吸N量之间的相关性。... 在陕西省的澄城、永寿、杨陵 3地区选取有机质、全N、硝态N含量差异较大的 17个石灰性土壤 ,分别在淋洗与未淋洗土壤起始NO-3 N后 ,利用盆栽试验探讨土壤NO-3 N淋洗前、后 ,不同方法测定的已矿化N和可矿化N与小麦吸N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未淋洗土壤起始NO-3 N ,用KCl直接浸取、KCl煮沸法所浸取以及通气培养前CaCl2 所淋洗的起始NO-3 N均与小麦吸N量密切相关 ,相关系数 (r)分别为 0 934 ,0 85 6和 0 86 2 ,均达1%显著水准。与此相反 ,通气培养、淹水培养、沸水煮沸、碱性高锰酸钾、酸性高锰酸钾及碱解扩散等方法所提取的可矿化N与小麦吸N量间无显著相关。淋洗土壤起始NO-3 N后 ,用KCl直接浸取、KCl煮沸法浸取以及通气培养前CaCl2 所淋洗的起始NO-3 N与小麦吸N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明显降低 ,达不到 5 %的显著水准。而通气培养、淹水培养、沸水煮沸、碱性高锰酸钾、酸性高锰酸钾及碱解扩散等方法所提取的可矿化N与小麦吸N量之间相关系数却明显提高 ,都达到 5 %或 1%的显著水平。其中变化最明显的是淹水培养 1周矿化出的NH+ 4 N、通气正式培养 2周矿化出的NO-3 N及碱解扩散出的NH+ 4 N ,其与小麦地上部吸N量之间的相关系数 (r)分别由淋洗前的0 44 3,0 119,0 2 5 9增加到淋洗后的 0 86 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性土壤 起始NO3^--N 土壤供氮能力 测定方法
下载PDF
土壤肥力及土壤供氮性能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兴昌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6期571-577,共7页
用因子分析法及数值化综合评价法,分析和研究了西北地区土壤肥力及供氮性能与产量的关系,得出土壤肥力因子可以划分为有机肥力因子、土壤供肥、保肥因子、土壤无机肥力因子、土壤非代换性NH_4^+—N及土壤有效态NH_4^+—N;用数值化综合... 用因子分析法及数值化综合评价法,分析和研究了西北地区土壤肥力及供氮性能与产量的关系,得出土壤肥力因子可以划分为有机肥力因子、土壤供肥、保肥因子、土壤无机肥力因子、土壤非代换性NH_4^+—N及土壤有效态NH_4^+—N;用数值化综合分析方法,可以定量给出不同地块肥力水平;土壤供氮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土壤有机态氮素和NO^3—N的多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肥力 供氮性能 综合评价
下载PDF
过量施氮对旱地土壤碳、氮及供氮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76
7
作者 刘金山 戴健 +2 位作者 刘洋 郭雄 王朝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2-120,共9页
【目的】过量施氮会影响土壤有机碳、氮的组成与数量,进而改变土壤供氮能力,但关于西北旱地长期过量施用氮肥后土壤有机碳、氮及土壤供氮能力变化的研究尚缺乏。本文在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不同氮肥水平特别是过量施氮条件下... 【目的】过量施氮会影响土壤有机碳、氮的组成与数量,进而改变土壤供氮能力,但关于西北旱地长期过量施用氮肥后土壤有机碳、氮及土壤供氮能力变化的研究尚缺乏。本文在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不同氮肥水平特别是过量施氮条件下土壤硝态氮,有机碳、氮和微生物量碳、氮的变化,探讨长期过量施氮对土壤有机碳、氮及供氮能力的影响。【方法】长期定位试验位于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作一站。在施磷(P2O5)100kg/hm2的基础上,设5个氮水平,施氮量分别为N 0、80、160、240、320 kg/hm2。重复4次,小区面积40 m2,完全随机区组排列。种植冬小麦品种为小堰22。本文选取其中3处理,以不施氮为对照(N0)、施氮量N 160 kg/hm2为正常施氮(N160),施氮量N 320 kg/hm2为过量施氮(N320),分别于2012年6月小麦收获后和10月下季小麦播前采集土壤样品,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过量施氮导致下季小麦播前0—300 cm各土层硝态氮含量显著增加,平均由对照的2.8 mg/kg增加到15.5 mg/kg;同时,0—60 cm和0—300 cm土层的硝态氮累积量分别由对照的47.2和108.9 kg/hm2增加到76.5和727.7 kg/hm2。过量施氮也增加了夏闲期间0—300 cm土层土壤有机氮矿化量,由对照的72.4 kg/hm2增加到130.7 kg/hm2。但过量施氮未显著增加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却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氮含量,过量施氮0—20、20—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分别为9.24和5.39 g/kg,有机氮分别为1.05和0.71 g/kg,较对照增加52.2%和54.3%。同样,过量施氮未显著影响0—20、20—4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其平均含量分别为253和205 mg/kg,却显著提高了0—20、20—4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由对照的24.1和7.5 mg/kg提高到43.6和16.1 mg/kg。【结论】过量施氮可以显著增加旱地土壤剖面中的硝态氮累积量、夏闲期氮素矿化量、小麦播前土壤氮素供应量和土壤微生物量氮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过量施氮 有机氮碳 微生物量氮 供氮能力
下载PDF
土壤有机氮组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8
作者 吴汉卿 张玉龙 +2 位作者 张玉玲 邹洪涛 虞娜 《土壤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40-1246,共7页
有机氮组分作为土壤氮素的重要组成,是土壤中有效态氮的源和库,在氮素矿化、固定、迁移以及为植物生长供氮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土壤有机氮组分的研究进展,详述了土壤有机氮组分的组成、功能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 有机氮组分作为土壤氮素的重要组成,是土壤中有效态氮的源和库,在氮素矿化、固定、迁移以及为植物生长供氮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土壤有机氮组分的研究进展,详述了土壤有机氮组分的组成、功能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壤有机氮组分与土壤供氮能力紧密相关,其中酸解铵态氮和酸解氨基酸氮为土壤有机氮组分的主要组成,一定程度上可作为土壤供氮潜力的表征。最后,对未来的研究重点—同位素标记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在土壤有机氮组分研究的应用进行展望,以期为深入开展土壤氮素循环和供氮能力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氮组分 组成 功能 影响因素 供氮能力
原文传递
土壤供氮能力研究方法进展 被引量:24
9
作者 闫德智 王德建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0-24,共5页
根据土壤供 N 能力确定合理施肥量,是保证作物高产、提高 N 肥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的基本途径。本文综述了土壤供 N 能力研究中常用的植物吸收法、室内矿化培养法、化学方法、田间原位测定法、总矿化 N 测定和土壤 N 矿化模型等方法,... 根据土壤供 N 能力确定合理施肥量,是保证作物高产、提高 N 肥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的基本途径。本文综述了土壤供 N 能力研究中常用的植物吸收法、室内矿化培养法、化学方法、田间原位测定法、总矿化 N 测定和土壤 N 矿化模型等方法,以期为选择合适的土壤供 N 能力研究方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氮能力 矿化 测定方法
下载PDF
氮素与抑制剂双控释尿素的制备及其对土壤供氮能力和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玉 贺明荣 +1 位作者 代兴龙 董元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612-1624,共13页
【目的】包衣和添加抑制剂是常用的制备缓控释肥料的手段。尝试同时使用这两种方法,制备更加可控氮素释放与转化的新型肥料,并研究其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先在大颗粒尿素(2.5~3.5 mm)表面涂层,再用树脂包膜的方法制备含不... 【目的】包衣和添加抑制剂是常用的制备缓控释肥料的手段。尝试同时使用这两种方法,制备更加可控氮素释放与转化的新型肥料,并研究其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先在大颗粒尿素(2.5~3.5 mm)表面涂层,再用树脂包膜的方法制备含不同抑制剂的树脂包膜尿素。依据不同抑制剂,制备了无涂层(CU)、脲酶抑制剂HQ涂层(CRU1)、硝化抑制剂DCD涂层(CRU2)和HQ+DCD组合涂层(CRU3)4种新型树脂包膜尿素。通过扫描电镜观测了4种包膜尿素的微观结构,采用静水释放的方法测定了养分和抑制剂的缓释性能。在山东省潍坊和泰安两地布置冬小麦等氮磷钾施用量和相同施肥方法的田间试验,以普通大颗粒尿素为对照,在冬小麦苗期、拔节期、开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采集耕层土壤样品,测定速效氮含量,并于小麦成熟期测定产量及构成因素。【结果】1)制备的4种包膜尿素成膜完整,包膜厚度均匀,表面光滑且膜层致密,树脂包膜材料能完整地覆盖在肥核的表面,膜表面有微孔,成为尿素和抑制剂向膜外释放的通道;尿素与抑制剂交接处结合严密,无间隙产生,抑制剂在包膜层的完全包围之中,可实现对尿素和抑制剂释放的同时控制。2)包膜与抑制剂结合可有效控制尿素溶出。静水释放条件下,4种包膜尿素的氮素初期溶出率分别为7.59%、1.96%、2.12%、0.89%,尿素控释期依次是42、56、56、56天;CRU1的HQ释放期为28天,CRU2的DCD释放期为14天,CRU3中HQ和DCD的释放期分别为42和14天。相比较而言,CRU3的氮素释放期长于CRU1和CRU2,抑制剂的释放期也长于CRU1和CRU2,因此缓释效果大于CRU1和CRU2。3)与大颗粒尿素对照(U)相比,4个包膜尿素处理在小麦苗期能维持土壤中NH4+-N的适宜浓度,开花期后显著增加土壤NH4+-N含量,保障了氮素的持续供应;而在小麦整个生育期内均显著降低土壤NO3–-N含量,从而减少氮素淋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膜尿素 氢醌 双氰胺 缓释性能 土壤供氮能力 小麦产量
下载PDF
新疆耕地土壤氮磷钾养分供应量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马伟栋 陈英花 +1 位作者 王飞 危常州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01-1408,共8页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土壤养分供应量,为新疆耕地质量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收集新疆自2000年至2019年文献土壤养分供应数据,结合全国测土配方施肥行动新疆开展的“3414”方案数据、“三区示范”研究新疆土壤氮磷钾养分供应量。在...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土壤养分供应量,为新疆耕地质量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收集新疆自2000年至2019年文献土壤养分供应数据,结合全国测土配方施肥行动新疆开展的“3414”方案数据、“三区示范”研究新疆土壤氮磷钾养分供应量。在“3414”方案或“三区示范”中通过空白处理来计算土壤养分供应能力,比较土壤有效氮、磷、钾含量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的结果。【结果】(1)现阶段土壤平均供氮量(N)为199.50 kg/hm^(2);土壤平均供磷量为(P_(2)O_(5))为90.33 kg/hm^(2);土壤平均供钾量(K_(2)O)为204.34 kg/hm^(2);作物对土壤氮磷钾的依存率分别为:59.92%、67.00%、73.96%;近20年来(2000~2019年)土壤供氮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土壤供磷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土壤供钾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自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土壤碱解氮(塔城地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除外)和速效磷含量均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下降。【结论】现阶段新疆3大区域土壤供氮量东疆地区最高,北疆地区次之;土壤供磷量东疆最高,南疆最低;土壤供钾量南疆地区最高,东疆最低。新疆耕地土壤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都呈增加的趋势,而土壤速效钾含量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土壤供氮能力 土壤供磷能力 土壤供钾能力
下载PDF
绿肥部分替代化肥对玉米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形成的影响
12
作者 秦文利 智健飞 +6 位作者 谢楠 张立锋 刘忠宽 刘振宇 冯伟 潘璇 代云霞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549-2567,共19页
【目的】豆科绿肥部分替代化学氮肥是实现化肥减施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通过探讨华北冬小麦季节性休耕区冬闲田种植翻压毛叶苕子和减量施氮对玉米干物质积累与转运、产量形成及花后叶片衰老特征的影响,以期为豆科冬绿肥的氮肥替代及玉... 【目的】豆科绿肥部分替代化学氮肥是实现化肥减施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通过探讨华北冬小麦季节性休耕区冬闲田种植翻压毛叶苕子和减量施氮对玉米干物质积累与转运、产量形成及花后叶片衰老特征的影响,以期为豆科冬绿肥的氮肥替代及玉米氮素资源的优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0—2022年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深州试验站开展二因素裂区田间试验,主处理为冬闲田(FF)、冬闲田种植并全量还田毛叶苕子(HV)2种模式,副处理为玉米施氮,设不施氮(0 N)、67.5 kg·hm^(-2)(25%N)、135.0 kg·hm^(-2)(50%N)、202.5 kg·hm^(-2)(75%N)、270.0 kg·hm^(-2)(100%N,常规施氮水平)5个氮肥用量,研究毛叶苕子还田和减量施氮对玉米产量与产量构成、穗部性状、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叶片衰老特性及土壤养分、酶活性变化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农田的氮素盈余。【结果】毛叶苕子还田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可弥补氮肥减施造成的玉米减产。2021—2022年毛叶苕子还田显著提高玉米产量(8.15%—9.21%),可弥补氮肥减施25%—50%所造成的减产。毛叶苕子连续还田明显降低玉米穗部性状秃尖长,显著提高穗长、穗粗和产量构成因素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毛叶苕子还田后玉米花前、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干物质积累率、花后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分别显著增加10.21—12.32 g/plant、39.94—72.37 g/plant、4.67%—4.78%、3.31%—3.99%,能弥补氮肥减施25%—50%对玉米花前干物质积累及花后干物质对籽粒贡献率的负效应。毛叶苕子还田显著延缓玉米花后叶片衰老。2021、2022年HV处理玉米花后绿叶面积分别增加303.44—1115.10、266.23—837.62 cm2/plant,相对绿叶面积分别提高1.12%—13.84%、0.56%—9.13%,Vmax分别降低0.30%、0.05%,Tmax分别延迟6.01、3.56 d。毛叶苕子连续还田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碱解氮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叶苕子 减量施氮 玉米 产量 干物质积累 土壤供氮能力
下载PDF
不同冬绿肥翻压对土壤有机氮组分和氮素矿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秋 田秀平 +3 位作者 周丽平 代雪宾 宁晓光 张新建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8-83,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冬绿肥种植与翻压对土壤氮素供应能力的影响,为改进华北地区冬绿肥种植技术,提高作物产量和维持土壤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天津市武清区设置大田冬绿肥/玉米轮作定位试验(2012—2019年)种植和翻压冬绿肥,测定不同... [目的]研究不同冬绿肥种植与翻压对土壤氮素供应能力的影响,为改进华北地区冬绿肥种植技术,提高作物产量和维持土壤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天津市武清区设置大田冬绿肥/玉米轮作定位试验(2012—2019年)种植和翻压冬绿肥,测定不同冬绿肥及组合处理即二月兰、毛叶苕子、黑麦、黑麦草、毛叶苕子与二月兰混播和毛叶苕子与黑麦混播土壤有机氮及组分含量;同时进行室内培养试验,测试不同处理土壤的有机氮矿化势(N0)和矿化量,分析冬绿肥种植与翻压对土壤有机氮组分及矿化的影响(以冬闲处理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相比,冬绿肥种植与翻压显著提高总有机氮含量(幅度为3.05%~12.36%),显著降低非酸解态有机氮含量(18.87~55.87 mg/kg)。冬绿肥处理N0值在189.15~245.90 mg/kg之间,比冬闲对照增加14.16%~48.41%,土壤矿化半衰期t_(1/2)比冬闲对照提高22.57%~73.11%。所有处理室内培养24周矿化分解土壤有机氮主要组分为酸解总氮,冬绿肥处理土壤酸解总氮矿化量比对照高3.41~20.54 mg/kg,矿化率比对照增加7.96%~47.31%,差异显著。[结论]冬绿肥种植与翻压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机氮及其易矿化组分储量,提高土壤可矿化氮量,延长矿化周期,促进土壤氮库更新,提高土壤氮素供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绿肥 土壤有机氮组分 氮矿化 氮素供应能力 天津市
下载PDF
赣北地区稻−稻−紫云英轮作体系减施化肥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及土壤供氮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常单娜 王慧 +4 位作者 周国朋 高嵩涓 刘佳 徐昌旭 曹卫东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49-1460,共12页
【目的】紫云英与水稻轮作是合理利用冬闲稻田,维持和提高稻田生产力的高效手段。研究稻–稻–紫云英模式下,减施化肥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效率、氮素吸收量和土壤供氮能力的影响,为赣北双季稻区减施化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定位试... 【目的】紫云英与水稻轮作是合理利用冬闲稻田,维持和提高稻田生产力的高效手段。研究稻–稻–紫云英模式下,减施化肥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效率、氮素吸收量和土壤供氮能力的影响,为赣北双季稻区减施化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定位试验位于江西省高安市,始于2016年,试验设置不施肥对照(CK)、常规施肥(F100),以及种植翻压紫云英条件下,晚稻季正常施肥,早稻化肥为常规施肥的100%、80%、60%、40%(GF100、GF80、GF60、GF40),共6个处理。在早稻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及晚稻成熟期,采集植株(含籽粒)和土壤样品,测定水稻地上部生物量、产量及氮素含量,计算水稻地上部氮素吸收量及氮肥利用率,测定土壤供氮能力和有效磷钾含量。【结果】与F100处理相比,GF80处理显著增加早稻产量,6年平均增产707.80 kg/hm2,平均增产率为10.12%,对晚稻产量无显著影响;GF60和GF40处理早稻和晚稻均不减产;GF40、GF60和GF80处理早稻成熟期稻谷生物量无显著变化,晚稻稻谷生物量分别增加7.76%、8.62%和9.48%。GF40、GF60和GF80处理的早稻和晚稻氮肥利用率增加了21.37%~57.16%;GF40处理早稻氮肥农学效率(NAE)增加了99.77%,GF40、GF60和GF80处理晚稻氮肥农学效率分别增加了20.61%、22.88%和17.17%;GF40、GF60和GF80处理早稻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显著增加了140.28%、55.33%和23.09%。与F100处理相比,GF40、GF60处理早稻成熟期稻谷氮吸收量分别降低了21.16%、11.43%,GF80处理稻谷氮吸收量无显著变化;晚稻成熟期GF40、GF60和GF80处理稻谷氮吸收量分别增加18.21%、29.23%和26.19%;GF40、GF60、GF80处理增加早稻季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及晚稻成熟期土壤潜在供氮能力和总供氮能力,增幅分别为21.38%~316.31%和18.50%~250.61%,早稻不同生育期土壤供氮能力与水稻地上部氮素吸收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种植利用紫云英条件下,赣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双季稻 减肥 氮素吸收 土壤供氮能力
下载PDF
红壤条件下不同土壤改良剂对土壤氮供应和烟株抗病性的影响
15
作者 张鲁民 杨焕文 +6 位作者 何建忠 龙云生 周磊 吕亚媚 吕凯 徐照丽 欧阳铖人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80-86,共7页
以烤烟品种K326为试验材料,化肥处理为对照,探究红壤条件下不同土壤改良剂(有机肥和生物炭)对烟株长势、产量、经济效益以及土壤供氮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生物炭处理和有机肥处理的烟株长势优于化肥处理,其中团棵期生物炭处理的烟... 以烤烟品种K326为试验材料,化肥处理为对照,探究红壤条件下不同土壤改良剂(有机肥和生物炭)对烟株长势、产量、经济效益以及土壤供氮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生物炭处理和有机肥处理的烟株长势优于化肥处理,其中团棵期生物炭处理的烟株长势优于有机肥处理,旺长期和成熟期表现为有机肥处理优于生物炭处理。(2)与化肥处理相比,有机肥处理与生物炭处理的青枯病发病率分别降低了6.70%、21.13%,黑胫病的发病率分别降低了84.78%、69.57%,花叶病的发病率分别降低了33.33%、16.67%。(3)对烤烟产量、产值以及中上等烟比例等的影响程度排序为:有机肥处理>生物炭处理>化肥处理;与化肥处理相比,有机肥和生物炭处理的产量分别提高了3.85%、2.22%,产值分别提高了4.94%、3.21%,中上等烟比例分别提高了3.75%和2.50%。(4)生物炭处理和有机肥处理的土壤供氮能力优于化肥处理,团棵期时生物炭处理的土壤供氮能力优于有机肥处理,旺长期和成熟期则反之。整体来看,旱地红壤类型下有机肥处理下烤烟的田间表现要优于生物炭处理,更有助于提高烟叶产量和土壤改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红壤 生物炭 有机肥 土壤供氮能力
下载PDF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土壤供氮能力的影响研究
16
作者 李佳燕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10期311-313,共3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持续发展,大气中CO_(2)浓度持续上升,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大气CO_(2)浓度的升高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备受关注。其中,影响土壤供氮能力是一个重要问题。旨在探究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土壤供氮能力...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持续发展,大气中CO_(2)浓度持续上升,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大气CO_(2)浓度的升高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备受关注。其中,影响土壤供氮能力是一个重要问题。旨在探究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土壤供氮能力的影响,为深入研究土壤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实施有效的土壤保护和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CO_(2)浓度 土壤供氮能力
下载PDF
氮素与抑制剂双控释尿素的制备及其对土壤供氮能力和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姚瑞琪 闫锦薇 《现代农业研究》 2022年第6期28-30,共3页
对于植物生长发育而言,氮是极为重要的。不过,在土壤之中,所能够产生的氮元素相对较少,无法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不平衡性,以至于植物的生长很难得到有效保障。随着我国社会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 对于植物生长发育而言,氮是极为重要的。不过,在土壤之中,所能够产生的氮元素相对较少,无法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不平衡性,以至于植物的生长很难得到有效保障。随着我国社会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将氮肥作为主要的应用物质,以此来确保粮食安全能够得到保障。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有关氮肥的利用率却很难得到提升,经常会出现浪费的情况,对农业的发展产生较为不利的影响。因此,本文就氮素与抑制剂双控释尿素的制备及其对土壤供氮能力和小麦产量的影响进行相应的论述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抑制剂 双控释尿素 土壤供氮能力 小麦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