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氮时期对玉米土壤硝态氮含量变化及氮盈亏的影响 被引量:49
1
作者 王启现 王璞 +3 位作者 申丽霞 王秀玲 张红芳 翟志席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582-1588,共7页
在“郑单 95 8”(9株 / m2 )组成的土 -植系统 ,研究了不施氮、基施氮 +10叶展追氮、基施氮 +吐丝期追氮和基施氮 +乳熟期追氮共 4个处理下 0~ 2 0 0 cm的土壤 NO- 3- N含量在夏玉米生长期间的变化和土壤氮素的表观盈亏量 ,结果表明 :2... 在“郑单 95 8”(9株 / m2 )组成的土 -植系统 ,研究了不施氮、基施氮 +10叶展追氮、基施氮 +吐丝期追氮和基施氮 +乳熟期追氮共 4个处理下 0~ 2 0 0 cm的土壤 NO- 3- N含量在夏玉米生长期间的变化和土壤氮素的表观盈亏量 ,结果表明 :2 0 cm以上的土壤 NO- 3- N含量以大口期为界、2 0 cm以下的土壤 NO- 3- N含量以吐丝期为界前降后升。在 0~ 2 0 cm土层 ,与不施氮相比 ,施氮能增加土壤 NO- 3- N含量 ,而且吐丝期和乳熟至成熟阶段的 NO- 3- N含量在 10叶展期和吐丝期各自追氮后均显著增加。在 2 0~4 0 cm土层 ,乳熟期的 NO- 3- N含量施氮后明显比不施氮高。在 80 cm以下土层 ,施氮后的土壤 NO- 3- N含量明显比不施氮高 ;追氮期相比 ,后一追氮处理在乳熟期和成熟期的 NO- 3- N含量均比前一追氮处理明显增加 ,其中成熟期基施氮 +乳熟期追氮处理在 16 0~ 2 0 0 cm土层的 NO- 3- N含量比基施氮 +吐丝期追氮处理 (为 2 5 .3m g N/ kg(干土 ) )高 16 %。土壤氮素的表观盈余发生在吐丝期之前且 80 %以上盈余量出现在大口期前 ,表观亏损出现在吐丝期以后且其亏损量在乳熟期前后各占一半。经玉米季后 ,本试验中不施氮处理出现表观盈余 (为 5 6 .3kg N/ hm2 ) ;施氮后表观盈余量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氮肥 施氮时期 土壤硝态氮 土壤氮素表观盈亏
下载PDF
豫北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冬小麦氮利用及土壤硝态氮的短期效应 被引量:35
2
作者 赵鹏 陈阜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9-23,共5页
为探讨秸秆还田对冬小麦氮利用、产量和土壤硝态氮的影响,于2006-2007年生长季在河南省滑县进行了田间小区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单施氮肥相比:秸秆还田配施氮肥的冬小麦植株氮素含量和干物质积累均呈“前低后高”(以抽穗为界)... 为探讨秸秆还田对冬小麦氮利用、产量和土壤硝态氮的影响,于2006-2007年生长季在河南省滑县进行了田间小区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单施氮肥相比:秸秆还田配施氮肥的冬小麦植株氮素含量和干物质积累均呈“前低后高”(以抽穗为界)的趋势,这种变化动态有利于提高产量,增加籽粒粗蛋白质含量。与单施纯氮90、180、270和360 kg/hm^2相比:秸秆还田配施同量氮肥氮收获指数(NHI)分别提高了16.7%、13.4%、9.1%、6.2%;籽粒粗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了0.58%、3.79%、3.35%、2.27%;籽粒产量分别增产了7.7%、8.4%、11.0%、10.2%;减少小麦收获后0~20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残留量的幅度为6.7~131.9 kg/hm^2。初步研究表明,秸秆还田短期内提高了冬小麦氮素利用效率,改善了籽粒品质,减少了0~200 cm土层土壤剖面硝态氮残留量;豫北秸秆还田配施纯氮以180~270 kg/hm^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化学氮肥 冬小麦 氮素利用效率 产量 土壤硝态氮残留
下载PDF
土壤剖面硝态氮含量的快速测试方法 被引量:17
3
作者 崔振岭 徐久飞 +3 位作者 石立委 陈新平 张福锁 李俊良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12,25,共4页
为缩短分析时间提高时效 ,建立了田间条件下土壤剖面硝态氮含量测定的方法 ,主要包括 1∶1土水质量比快速浸提土壤硝态氮 ,Merck反射仪进行浸提液硝态氮快速定量及酒精灼烧法快速测定土壤水分 ,根据土壤容重换算土壤硝态氮含量。将该方... 为缩短分析时间提高时效 ,建立了田间条件下土壤剖面硝态氮含量测定的方法 ,主要包括 1∶1土水质量比快速浸提土壤硝态氮 ,Merck反射仪进行浸提液硝态氮快速定量及酒精灼烧法快速测定土壤水分 ,根据土壤容重换算土壤硝态氮含量。将该方法与实验室常规的 0 0 1mol/LCaCl2 溶液 1∶10土水质量比浸提、连续流动分析法比较 ,结果表明 ,田间快速法与实验室常规法测定的土壤硝态氮含量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 ,2种方法测定表土层 (0~30cm)和底土层 (30~ 90cm)土壤硝态氮质量分数 (mg/kgN)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 96和 0 92 ,按不同层次土壤容重换算表土层和底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 (kg/hm2 N)的相关系数为 0 93和 0 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盐试纸 反射仪 连续流动分析 土壤硝态氮 土壤含水量
下载PDF
夏玉米根系与土壤硝态氮空间分布吻合度对水氮处理的响应 被引量:16
4
作者 尹飞 王俊忠 +4 位作者 孙笑梅 李洪岐 付国占 裴瑞杰 焦念元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166-2178,共13页
【目的】根系是玉米吸收氮素营养的主要器官。在大田条件下,对夏玉米根系生长分布、根系与土壤硝态氮空间吻合度对不同水氮处理的响应,以及根系与土壤硝态氮空间吻合度指标的有效性进行研究,用以了解其时空分布及与土壤氮分布的吻合情... 【目的】根系是玉米吸收氮素营养的主要器官。在大田条件下,对夏玉米根系生长分布、根系与土壤硝态氮空间吻合度对不同水氮处理的响应,以及根系与土壤硝态氮空间吻合度指标的有效性进行研究,用以了解其时空分布及与土壤氮分布的吻合情况对玉米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方法】2011—2015年,设置不灌水+不施氮(W0N0)、不灌水+300 kg N·hm^(-2)(W0N1)、不灌水+360 kg N·hm^(-2)(W0N2)、大喇叭口期灌水+不施氮(W1N0)、大喇叭口期灌水+300 kg N·hm^(-2)(W1N1)、大喇叭口期灌水+360 kg N·hm^(-2)(W1N2)共6个水氮处理。各施氮处理下拔节期施氮30%、大喇叭口期施氮70%。大喇叭口期灌水量为750 m^3·hm^(-2)。在2015年玉米生长季,分别于玉米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吐丝期、吐丝后20 d和成熟期在玉米种植行和行间采集0—50 cm土体样品(每10 cm一层),测定夏玉米根长密度、根干重密度、土壤硝态氮含量,并计算根系与土壤硝态氮空间吻合度。在成熟期采集植株样品,分析玉米氮素吸收量。【结果】随着玉米生育进程,种植行和行间0—50 cm土壤剖面夏玉米根长密度、根干重密度和硝态氮含量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根长密度和根干重密度峰值出现在吐丝后20 d,而土壤硝态氮含量峰值出现在大喇叭口期。在0—360 kg·hm^(-2)的范围内,夏玉米根长密度和吐丝期之前土壤硝态氮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玉米根干重密度和吐丝期之后土壤硝态氮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峰值出现在施氮300 kg·hm^(-2)处理。大喇叭口期灌水可以提高夏玉米生育后期根长密度和根干重密度,但降低了土壤硝态氮含量。随着土层加深,种植行夏玉米根长密度与土壤硝态氮空间吻合度(RLD1-N)以及根干重密度与土壤硝态氮空间吻合度(RWD1-N)总体呈降低趋势,行间夏玉米根长密度与土壤硝态氮空间吻合度(RLD2-N)以及根干重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根长密度 根干重密度 土壤硝态氮含量 空间吻合度
下载PDF
填闲作物的种植对下茬蔬菜产量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于红梅 曾燕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336-2337,2339,共3页
在北方连作蔬菜地休闲时期种植填闲作物(甜玉米),研究了不同施氮处理下填闲作物的种植对下茬作物菠菜产量、硝酸盐含量和土壤NO3-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施氮处理下填闲作物收获后,土壤中NO3-N残留量明显降低,下茬作物菠菜中硝酸盐... 在北方连作蔬菜地休闲时期种植填闲作物(甜玉米),研究了不同施氮处理下填闲作物的种植对下茬作物菠菜产量、硝酸盐含量和土壤NO3-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施氮处理下填闲作物收获后,土壤中NO3-N残留量明显降低,下茬作物菠菜中硝酸盐含量和菠菜产量也随之降低。种植填闲作物前后土壤NO3-N含量(剖面0~120 cm)由1 772 kg/hm2降低到653 kg/hm2,2002年菠菜中硝酸盐含量比2001年菠菜中硝酸盐含量降低了42%,但同时菠菜产量也降低了81%。在优化施氮处理和经济施氮处理中填闲作物的种植对整个土壤剖面中NO3-N残留量影响较小,但对下茬作物菠菜中硝酸盐含量及产量影响较为明显,种植填闲作物前后土壤NO3-N含量由217 kg/hm2降低到124 kg/hm2,2个处理2002年菠菜中硝酸盐含量比2001年菠菜中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了28%和23%,同时菠菜产量分别降低了84%和88%。从降低蔬菜地NO3-N淋失风险的角度分析,目前农民习惯采用的传统施氮处理的土壤可以利用种植填闲作物的方式降低土壤NO3-N淋失风险,但优化施氮处理和经济施氮处理不宜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闲作物 土壤NO3-N含量 蔬菜产量 硝酸盐含量
下载PDF
黄淮海平原玉米施氮量对后茬小麦土壤剖面硝态氮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启现 王璞 +2 位作者 王秀玲 翟志席 刘岩一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275-2280,共6页
在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模式下,玉米品种“郑单958”(植株密度9株/m^2)和小麦品种“93-9”(基本苗704株/m^2),冬小麦基施144kg N/hm^2,研究了玉米5个施N量(0、90、180、270和360kg/hm^2)对后茬小麦期间土壤剖面硝态氮含量、无机... 在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模式下,玉米品种“郑单958”(植株密度9株/m^2)和小麦品种“93-9”(基本苗704株/m^2),冬小麦基施144kg N/hm^2,研究了玉米5个施N量(0、90、180、270和360kg/hm^2)对后茬小麦期间土壤剖面硝态氮含量、无机氮总量,以及小麦氮素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不施氮相比,玉米施氮显著增加小麦季0~200cm土壤硝态氮含量;自拔节起,0~40cm、0~130cm和0~200cm硝态氮含量均随施氮量增加而递增,在硝态氮含量较高的小区增幅也大.(2)轮作一周期后,不施氮和施氮360kg/hm^2显著影响0~130cm和0~200cm无机氮总量,但在90~270 kg/hm^2之间,施氮量的影响不明显.(3)施氮小于180kg/hm^2时,成熟期小麦植株氮素和籽粒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率均随施氮量增加而递增,但不明显.(4)与不施氮相比,施氮90kg/hm^2的小麦产量和麦玉轮作总产均增加但不明显,施氮180 kg/hm^2均显著增加,施氮270kg/hm^2与180kg/hm^2无明显差异.本试验条件下,夏玉米施氮90~180 kg/hm^2是适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施氮量 土壤硝态氮含量 籽粒产量
下载PDF
不同水氮处理对冬小麦生长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周昌明 李援农 +3 位作者 蒋耿民 李莎 白麟 吕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2-58,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灌水量对覆膜冬小麦生长及土壤中硝态氮含量的影响。【方法】以"小偃22号"为供试材料,通过2010年和2011年2年的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量(750m3/hm2(冬前灌),1 500(冬前和返青期各灌750m3/hm2),2 2...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灌水量对覆膜冬小麦生长及土壤中硝态氮含量的影响。【方法】以"小偃22号"为供试材料,通过2010年和2011年2年的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量(750m3/hm2(冬前灌),1 500(冬前和返青期各灌750m3/hm2),2 250(冬前、返青期和拔节期各灌750m3/hm2),3 000m3/hm2(冬前、返青期、拔节期和灌浆期各灌750m3/hm2))和施氮量(75,150,225和300kg/hm2,70%基肥,30%追肥)处理对拔节期-成熟期覆膜冬小麦生长、产量及越冬期、返青期和拔节期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在拔节期-成熟期,冬小麦的株高随着灌水量和施氮量的增大而增加,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性。在越冬期-拔节期,0~200cm土层的土壤硝态氮含量先降低后增加,高氮处理能提高表层0~60cm土壤硝态氮含量,高灌水会降低表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并增加深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小麦产量随着灌水量和施氮量的增大而增加,但在氮肥高于150kg/hm2、灌水量高于2250m3/hm2时,产量增加不显著。【结论】灌水量和施氮量对小麦株高、地上部干质量、产量和土壤硝态氮含量都有一定的影响,灌水量和施氮量超过一定值后,小麦的生长指标则不会显著增加。在本试验条件下,灌水量2 250m3/hm2(冬前、返青和拔节期各750m3/hm2)和施氮量150kg/hm2(70%基肥,30%追肥)处理水氮利用效率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株高 产量 干物质 硝态氮含量
下载PDF
应用多酚-叶绿素仪监测棉花氮素营养状况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殷星 侯振安 +7 位作者 冶军 闵伟 刘凯 王方斌 廖欢 甘浩天 刘少华 孙嘉璘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98-1212,共15页
【目的】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使用多酚-叶绿素仪对棉花进行快速无损氮素营养诊断适宜的指标。【方法】田间试验在新疆石河子市进行,设3个施氮处理,分别为施纯N 0、180和240 kg/hm^(2),分别用N0、N180和N240表示。所有氮肥分5次随滴灌施入... 【目的】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使用多酚-叶绿素仪对棉花进行快速无损氮素营养诊断适宜的指标。【方法】田间试验在新疆石河子市进行,设3个施氮处理,分别为施纯N 0、180和240 kg/hm^(2),分别用N0、N180和N240表示。所有氮肥分5次随滴灌施入,每次施肥后3天,利用多酚-叶绿素仪(Dualex-4)和SPAD叶绿素仪分别测定20株棉花叶片的氮平衡指数(NBI)、Chl值和SPAD值,同步采样测定棉花叶片全氮含量,及0—20 cm、0—40 cm和0—6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结果】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棉花叶片全氮含量和土壤硝态氮含量均显著增加。其中,0—4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与棉花叶片全氮含量关系最密切。增加氮肥施用量,棉花叶片氮素营养诊断指标NBI、Chl值和SPAD值均显著增加。棉花叶片NBI、Chl和SPAD与叶片全氮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r)均达到0.8以上。相关性模型校验结果表明,棉花叶片全氮含量实测值与预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RE)分别为-4.0%(NBI)、-3.1%(Chl)和-5.7%(SAPD)。其中,氮平衡指数(NBI)模型对棉花叶片全氮含量的预测精度最高,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9143,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为6.91%;标准均方根误差(nRMSE)为8.21%。棉花叶片NBI、Chl和SPAD与土壤硝态氮的模型决定系数表现为NBI>Chl>SPAD。模型校验分析表明,NBI模型与0—40 cm土层硝态氮实测含量的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为0.9116,预测值与实测值的MAPE和nRMSE分别为14.11%和17.88%。【结论】应用多酚-叶绿素仪监测棉花氮素营养,氮平衡指数(NBI)与棉花叶片氮含量和0—4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的相关性最高,预测值与实测值的误差仅为6.91%和14.11%,可以满足膜下滴灌条件下棉花氮素营养的快速诊断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酚-叶绿素仪 氮素平衡指数 叶绿素 SPAD 土壤硝态氮含量 棉花叶片全氮含量 模型预测精度
下载PDF
施氮量对砂姜黑土小麦−玉米轮作体系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吕金岭 高燕哺 +3 位作者 李太魁 孔海江 张金平 寇长林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846-1856,共11页
砂姜黑土是黄淮海平原重要的中低产土壤,由于其剖面含有砂姜层,易产生裂隙,影响了氮素在土壤剖面的迁移分布,可能导致砂姜黑土的N_(2)O排放存在一定的独特性。基于此,本研究以砂姜黑土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 砂姜黑土是黄淮海平原重要的中低产土壤,由于其剖面含有砂姜层,易产生裂隙,影响了氮素在土壤剖面的迁移分布,可能导致砂姜黑土的N_(2)O排放存在一定的独特性。基于此,本研究以砂姜黑土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CK)、传统施肥(TR)、优化施肥(OPT)和再优化施肥(ZOPT),通过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结合常规土壤参数的监测与分析,探究砂姜黑土不同施氮条件下N_(2)O排放特征、累积排放量及关键驱动因素。结果显示,砂姜黑土小麦季的N_(2)O平均排放通量为14.2~21.6μg·m^(−2)·h^(−1),累积排放量为0.82~1.24 kg(N)·hm^(−2);玉米季的N_(2)O平均排放通量为14.4~24.5μg·m^(−2)·h^(−1),累积排放量为0.42~0.71 kg(N)·hm^(−2);不同处理小麦季的N_(2)O累积排放量均高于玉米季。小麦季追肥期与基肥期的N_(2)O累积排放量分别为0.27~0.41 kg(N)·hm^(−2)和0.55~0.83 kg(N)·hm^(−2),玉米季分别为0.18~0.30 kg(N)·hm^(−2)和0.24~0.41 kg(N)·hm^(−2),追肥期N_(2)O累积排放量均高于基肥期。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K处理的N_(2)O排放量与土壤温度、含水量和硝酸盐含量均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线性相关(P<0.05),TR、OPT和ZOPT仅与土壤硝酸盐含量呈极显著多元线性相关(P<0.01),而与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未表现明显的相关性,说明施肥条件下,土壤硝酸盐含量的高低成为影响砂姜黑土农田土壤N_(2)O排放最关键的影响因素。除此之外,不同施氮量的N_(2)O累积排放量差别明显(P<0.05),TR处理的N_(2)O排放量最高,小麦玉米季分别为1.24 kg(N)·hm^(−2)和0.71 kg(N)·hm^(−2),显著高于OPT处理[0.99 kg(N)·hm^(−2)和0.51 kg(N)·hm^(−2)]和ZOPT处理[0.82 kg(N)·hm^(−2)和0.42 kg(N)·hm^(−2)]。无论小麦季还是玉米季N_(2)O的累积排放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呈指数增加趋势,相关性系数分别达0.997和0.977(P<0.05),说明砂姜黑土传统施氮N_(2)O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姜黑土 N_(2)O排放 施氮量 土壤硝酸盐含量 静态箱-气相色谱法 小麦-玉米轮作
下载PDF
不同施氮量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氮素利用的影响
10
作者 张皖玉 张志勇 +4 位作者 张潇斌 韦一昊 熊淑萍 王小纯 马新明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2-572,共11页
【目的】探究小麦季不同施氮量对小麦-玉米周年轮作体系氮素利用的影响,为该体系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小麦氮低效品种AK58和氮高效品种ZM27,以及玉米品种大丰30,研究了小麦不同施氮量(0、120、225、330、435 kg·hm^(... 【目的】探究小麦季不同施氮量对小麦-玉米周年轮作体系氮素利用的影响,为该体系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小麦氮低效品种AK58和氮高效品种ZM27,以及玉米品种大丰30,研究了小麦不同施氮量(0、120、225、330、435 kg·hm^(-2))和玉米225 kg·hm^(-2)施氮量对全年粮食产量、氮素利用率、氮素平衡、土壤硝态氮迁移及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结果】(1)AK58和ZM27均在330 kg·hm^(-2)施氮处理下产量达到最高,但与225和435 kg·hm^(-2)处理无显著差异。(2)AK58和ZM27的氮肥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都在120 kg·hm^(-2)时最高,分别为35.05%和38.97%、67.10和67.52 kg·kg^(-1),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小。(3)玉米季产量及氮肥偏生产力都随着小麦季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4)小麦季施氮量越高,残留氮和表观损失率越高,AK58和ZM27的435 kg·hm^(-2)施氮处理残留氮为263.81和270.30 kg·hm^(-2),损失率分别为56.35%和52.83%。(5)施氮主要影响0~20 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20~100 cm的土壤全氮含量基本稳定在0.5 g·kg^(-1)。小麦季施氮能增加后茬玉米0~10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在大喇叭口期最为明显,随着生育期的推移,各施氮处理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在吐丝期和成熟期,硝态氮在40~60 cm土层有积累。【结论】该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氮肥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及硝态氮迁移的影响,小麦与玉米两季氮肥施用量均为225 kg·hm^(-2),有利于实现节氮增效和环境友好的绿色生产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 施氮量 氮素残留 氮素利用率 土壤硝态氮 土壤全氮含量
下载PDF
基于VIP模型评估不同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有效性及效率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力鸿 莫兴国 刘苏峡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78-84,共7页
参数敏感性分析可提高复杂过程模型参数优化及模型应用效率。为评估不同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在筛选农田生态系统模型敏感参数时的有效性及其效率,该研究以VIP(Vegetation Interface Processes)模型模拟华北平原土壤硝态氮为例,对比分析PS... 参数敏感性分析可提高复杂过程模型参数优化及模型应用效率。为评估不同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在筛选农田生态系统模型敏感参数时的有效性及其效率,该研究以VIP(Vegetation Interface Processes)模型模拟华北平原土壤硝态氮为例,对比分析PSUADE(Problem Solving Environment for Uncertainty Analysis and Design Exploration)提供的8种敏感性分析方法在筛选华北平原农田土壤硝态氮敏感参数时的有效性及其效率。结果表明:在验证敏感性分析方法有效性时,Spearman秩相关系数(Spearman’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PEA)法和Gaussian Process(GP)法与其他方法的敏感参数筛选的结果差异较大;多元自适应回归样条(Multivariate Adaptive Regression Splines,MARS)、Delta Test(DT)、Sum of Trees(SOT)法、McKay法、Morris法和Sobol’法能有效筛选出敏感参数。在分析敏感性方法效率时发现,正交阵列(Orthogonal Array,OA)和基于拉丁超立方的正交阵列(Orthogonal Array-Based Latin Hypercubes,OALH)抽样方式最适于多元自适应回归样条法(Multivariate Adaptive Regression Splines,MARS),所需样本量为361。蒙特卡罗(Monte Carlo,MC)抽样方式最适合DT和SOT敏感性分析方法,所需最小样本量分别为425和510;与其他抽样方式相比,OALH抽样更适合McKay敏感性分析方法,需要样本量最少;Morris法和Sobol’法所需最小样本量分别为340和810。对于复杂过程模型,可先选用定性敏感性分析方法以较低的计算成本选择敏感的参数,再进行模型参数优化和不确定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敏感性分析 土壤硝态氮 PSUADE 抽样方式
下载PDF
氮肥施用对冬小麦产量、品质和氮素表观损失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0
12
作者 崔振岭 石立委 +3 位作者 徐久飞 李俊良 张福锁 陈新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071-2075,共5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施用氮肥造成的冬小麦产量、品质和环境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个试验点最高产量施N量分别为0、0、79和118 kg·hm-2,最高籽粒粗蛋白质含量施N量分别为122、100、127和174kg·hm-,小麦收获后0~90 cm土...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施用氮肥造成的冬小麦产量、品质和环境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个试验点最高产量施N量分别为0、0、79和118 kg·hm-2,最高籽粒粗蛋白质含量施N量分别为122、100、127和174kg·hm-,小麦收获后0~90 cm土壤剖面硝态氮残留量随施N量的增加呈极显著线性增加,而N表观损失则呈指数增加.在最高产量施N量条件下,小麦收获后0~9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保持86~115 kg·hm-2,N表观损失为2~32 kg·hm-2,低于最高籽粒粗蛋白含量施N量时的土壤剖面硝态氮残留量(106~168 kg·hm-2)和N表观损失量(14~56kg·hm-2).综合考虑冬小麦产量、品质和环境安全,最高产量施N和氮肥施用的环境效应可以通过优化施N进行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氮肥管理 土壤硝态氮残留 N表观损失 粗蛋白含量
下载PDF
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土壤硝态氮的适宜含量 被引量:58
13
作者 崔振岭 陈新平 +3 位作者 张福锁 徐久飞 石立委 李俊良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227-2232,共6页
采用冬小麦季不同施氮处理(夏玉米季不施氮)研究了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夏玉米季土壤硝态氮的适宜含量.结果表明:在播前土壤无机氮含量较高的条件下,冬小麦季施用150kgN.hm-2即可满足冬小麦/夏玉米两季作物的氮素需求;各氮肥... 采用冬小麦季不同施氮处理(夏玉米季不施氮)研究了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夏玉米季土壤硝态氮的适宜含量.结果表明:在播前土壤无机氮含量较高的条件下,冬小麦季施用150kgN.hm-2即可满足冬小麦/夏玉米两季作物的氮素需求;各氮肥处理在冬小麦季的氮肥施用当季的利用率仅为11%~23%,在夏玉米季氮肥残效利用率则高达30%~52%.当夏玉米播前0~90cm土层硝态氮含量达到82kg.hm-2时,无需施氮即可保证夏玉米十叶期的生长,达到151kg.hm-2时,无需施氮即可保证整个生育期的生长.夏玉米十叶期和收获后0~90cm土层硝态氮含量低于46和65kg.hm-2时,则影响作物正常生长.综合考虑产量和环境效应,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0~90cm土层硝态氮含量应控制在65~151kg.hm-2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利用率 氮肥残效利用率 土壤硝态氮含量 氮素损失
下载PDF
有机肥施用对红地球葡萄产量、品质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36
14
作者 韩建 尹兴 +4 位作者 郭景丽 吉艳芝 张杰 张丽娟 马文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1-142,共12页
【目的】明确有机肥施用对河北葡萄主产区高产优质红地球葡萄产量、品质及土壤环境的影响,为葡萄种植合理施用有机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河北张家口市怀来县葡萄试验示范基地13年生红地球葡萄为试验材料,进行为期4年的田间试验。设... 【目的】明确有机肥施用对河北葡萄主产区高产优质红地球葡萄产量、品质及土壤环境的影响,为葡萄种植合理施用有机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河北张家口市怀来县葡萄试验示范基地13年生红地球葡萄为试验材料,进行为期4年的田间试验。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农民传统施肥(CK)、单施化肥(NPK)、单施有机肥9 t/hm^2 (M)、有机肥7.5 t/hm^2+化肥(M1NPK)、有机肥15 t/hm^2+化肥(M2NPK)、有机肥45 t/hm^2+化肥(M3NPK),采用常规方法测定葡萄产量、品质、重金属含量及果园土壤中硝态氮、微生物量碳和氮、重金属含量,并对葡萄园土壤重金属累积达到限量所需年限进行推算。【结果】施用有机肥处理葡萄产量均显著高于单施化肥(NPK),其中以中量有机肥+化肥处理(M2NPK)的产量最高,4年(2010-2013)平均产量为21503kg/hm^2,较农民传统施肥(CK)提高了14%;施用有机肥处理葡萄Vc含量比对照显著增加。各处理间葡萄百粒重、pH、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固酸比差异不显著。收获后M2NPK处理0-20 cm和20-40 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下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显著高于CK。连续4年施用有机肥后,葡萄果实及果园土壤的重金属含量(Cr、Cd、As、Pb、Hg、Cu、Zn)均未超标,但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葡萄及土壤中的重金属分别呈现线性和二次函数累积趋势。M3NPK处理土壤重金属含量较其他施用有机肥处理提前累积到限量水平。【结论】中量有机肥+化肥(M2NPK)处理葡萄的产量最高,品质最佳,而且降低了土壤硝态氮在各土层的累积,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且葡萄果实和果园土壤重金属含量未超标。高量有机肥处理不会进一步提高红地球葡萄的产量和品质,但快速增加果园土壤重金属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产量和品质 鸡粪 土壤硝态氮含量 重金属积累
下载PDF
耕作播种方式对稻茬小麦根系发育、土壤水分和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明 李朝苏 +4 位作者 刘淼 吴晓丽 魏会廷 汤永禄 熊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25-1434,共10页
2016-2018年,以深旋耕播种模式为对照,研究了浅旋耕播种和免耕带旋播种模式对稻茬小麦根系发育、土壤水分和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孕穗期以前免耕带旋播种和浅旋耕播种处理耕层土壤含水量高于深旋耕播种处理,而硝态氮含量低于深... 2016-2018年,以深旋耕播种模式为对照,研究了浅旋耕播种和免耕带旋播种模式对稻茬小麦根系发育、土壤水分和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孕穗期以前免耕带旋播种和浅旋耕播种处理耕层土壤含水量高于深旋耕播种处理,而硝态氮含量低于深旋耕播种处理。拔节和开花期根重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处理间差异不显著。2016-2017年,3种耕播方式的产量和地上部分氮吸收量无显著差异;2017-2018年,免耕带旋播种和浅旋耕播种处理的产量较深旋耕播种分别增加10.9%和10.5%,地上部分氮吸收量分别增加17.5%和12.0%。与深旋耕播种和浅旋耕播种处理相比,免耕带旋播种处理播种效率高、断垄率低。综上,免耕带旋播种处理可提高稻茬小麦的播种质量,增强土壤保墒能力,降低氮淋溶风险,促进产量和环境效益的协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茬小麦 耕播方式 根系发育 土壤水分 土壤硝态氮含量
原文传递
减量施氮对鲜食玉米产量、氮素利用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姜春霞 刘化涛 +5 位作者 张伟 杨柯 张冬梅 翟广谦 王娟玲 刘恩科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61-67,共7页
通过定位试验研究减量施氮对鲜食玉米生长、产量、籽粒营养品质、氮素利用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为山西省鲜食玉米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田间试验于2018~2020年在山西省旱作节水农业试验示范基地进行,以晋鲜糯41号为供试品种,设... 通过定位试验研究减量施氮对鲜食玉米生长、产量、籽粒营养品质、氮素利用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为山西省鲜食玉米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田间试验于2018~2020年在山西省旱作节水农业试验示范基地进行,以晋鲜糯41号为供试品种,设置4个施氮水平,分别为不施氮(N_(0))、N 120 kg/hm^(2)(N_(1),减氮50%)、N 180 kg/hm^(2)(N_(2),减氮25%)、N 240 kg/hm^(2)(N_(3),当地农户习惯施氮),研究了不同处理对鲜食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产量、籽粒营养品质、氮素吸收利用及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适量施氮可显著增加鲜食玉米产量,但过量施用氮肥产量并未显著增加,3年平均产量以减氮25%处理最高,为20515 kg/hm^(2)。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鲜食玉米籽粒可溶性总糖呈下降趋势,蛋白质呈上升趋势,减氮25%与习惯施氮之间鲜食玉米籽粒可溶性总糖、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与习惯施氮相比,减氮25%处理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96.0%、5.7%、39.4%,0~200 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降低了58.3%。连续3年减少25%的施氮量未显著影响鲜食玉米产量、主要营养品质及吸氮量,可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显著减少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量。因此,施氮180 kg/hm^(2)是既能保证山西旱地鲜食玉米产量及主要营养品质,又能维持较高氮素利用效率、减少土壤硝态氮累积的适宜施氮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量施氮 鲜食玉米 青苞产量 氮素利用 土壤硝态氮
下载PDF
滴灌施肥条件下土壤硝态氮空间分布规律室内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富斌 尹娟 +2 位作者 魏小东 马正虎 苏振娟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07-813,共7页
【目的】旨在提升宁夏中部干旱区枸杞田水肥管理水平,建立更加高效的水肥管理模式,以更好服务于当地节水-高效灌溉农业发展。【方法】研究采用点源滴灌方式,设氮肥浓度(0、200和500mg/L)、滴头流量(0.5、0.75和1L/h)和灌水量(3、5L)3个... 【目的】旨在提升宁夏中部干旱区枸杞田水肥管理水平,建立更加高效的水肥管理模式,以更好服务于当地节水-高效灌溉农业发展。【方法】研究采用点源滴灌方式,设氮肥浓度(0、200和500mg/L)、滴头流量(0.5、0.75和1L/h)和灌水量(3、5L)3个因素研究了土壤硝态氮含量随再分布时间、滴头流量、氮肥浓度的变化,在径向和垂直方向的运移规律。【结果】(1)不同土层深度(0~20 cm)再分布时间下的硝态氮含量随径向距离的增大呈递减的趋势;(2)不同径向距离(0~20 cm)处,滴头流量为0.5 L/h时,硝态氮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滴头流量为0.75、1 L/h时,硝态氮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3)在不同径向距离(0~20 cm)处,无氮肥时(F1,0 mg/L),硝态氮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大呈递增的趋势,氮肥浓度为F2(200 mg/L)、F3(500 mg/L)时,硝态氮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4)再分布时间、滴头流量、氮肥浓度均与硝态氮含量呈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结论】综合各项指标得出,当再分布时间为5 d、滴头流量为0.5 L/h、氮肥浓度为500 mg/L左右时能够满足本地区滴灌施肥条件下枸杞田(沙壤土)需氮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施肥 土壤硝态氮含量 再分布时间 滴头流量 氮肥浓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