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肥料对花岗片麻岩山地土壤微生物与有机质的影响
被引量:
4
1
作者
宋庆丰
杨新兵
+3 位作者
王晓燕
毕可娇
鲁绍伟
张志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43-246,共4页
河北平山土石山区土壤贫瘠,针对缓释复混肥、生物有机肥和微生物菌剂3种新型肥料不同处理土壤微生物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施用3种新型肥料均能不同程度的增加表层和深层土壤的微生物数量,且各个处理明显增加了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并...
河北平山土石山区土壤贫瘠,针对缓释复混肥、生物有机肥和微生物菌剂3种新型肥料不同处理土壤微生物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施用3种新型肥料均能不同程度的增加表层和深层土壤的微生物数量,且各个处理明显增加了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并且伴随着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土壤微生物呈上升趋势。土壤微生物对土壤的改善具有重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
土壤微生物
土壤有机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马铃薯连作土壤微生物特性与土传病原菌的相互关系
被引量:
23
2
作者
谭雪莲
郭天文
刘高远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0-35,共6页
为了揭示连作马铃薯土壤微生物群体与土传病原菌的相互关系,采用盆栽试验,以裸地(CK)和轮作(R)为对照,研究了不同马铃薯连作年限条件下(马铃薯连作1 a(T1)、3 a(T3)和5 a(T5))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酶活性、微生物量碳氮和土传病原菌的...
为了揭示连作马铃薯土壤微生物群体与土传病原菌的相互关系,采用盆栽试验,以裸地(CK)和轮作(R)为对照,研究了不同马铃薯连作年限条件下(马铃薯连作1 a(T1)、3 a(T3)和5 a(T5))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酶活性、微生物量碳氮和土传病原菌的变化。结果表明,与R处理相比,T1、T3、T5处理土壤细菌/微生物的比例逐渐下降,土壤真菌/微生物和放线菌/微生物的比例逐渐增加。与CK和R处理相比,随连作年限的增加细菌/真菌显著下降。马铃薯连作后镰刀菌数量呈上升趋势,T3和T5处理茄病镰刀菌和尖胞镰刀菌数量显著高于硫色镰刀菌。连作后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呈降低趋势,R处理与T5处理差异显著,土壤过氧化氢酶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呈动态上升趋势。连作马铃薯微生物量C、N量比轮作显著降低,T1、T3和T5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显著高于R处理。土壤细菌、微生物量碳氮显著促进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土壤真菌抑制微生物量氮、蔗糖酶和脲酶活性,显著促进镰刀菌,而镰刀菌抑制细菌、微生物量碳氮、蔗糖酶和脲酶活性,从而导致了病原菌数量增多,土壤微生物的生存环境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连作
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
土壤酶
土壤微生物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辽东山地不同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季节动态及其驱动因子
被引量:
18
3
作者
范志平
王琼
李法云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220-3230,共11页
为探讨辽东山地不同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季节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子,选取落叶松人工林、蒙古栎-核桃楸次生林和槭树次生林为对象,测定不同土壤层次的土壤有机碳(SOC)、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量碳(MBC)含量及其季节动态,分析土壤理化...
为探讨辽东山地不同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季节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子,选取落叶松人工林、蒙古栎-核桃楸次生林和槭树次生林为对象,测定不同土壤层次的土壤有机碳(SOC)、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量碳(MBC)含量及其季节动态,分析土壤理化因子、生物量因子和气候因子对不同森林类型土壤SOC、DOC和MBC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森林类型土壤SOC、DOC、MBC含量均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即0~10 cm>10~20 cm>20~30 cm,且蒙古栎-核桃楸林显著大于落叶松林和槭树林;不同森林类型土壤SOC、DOC、MBC含量均有显著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较高,DOC和MBC最高值出现的月份不同步;土壤SOC和MBC与土壤含水率、pH、温度呈正相关,与容重和降水呈负相关;土壤DOC与含水率、pH和降水呈正相关,与容重呈负相关;土壤SOC、DOC、MBC多与乔木干、根和凋落物未分解层生物量呈负相关,与灌草层地下生物量和凋落物半分解层生物量呈正相关;不同森林类型土壤SOC、DOC、MBC与其驱动因子的相关程度不同,说明森林类型与气候变化共同作用使不同森林类型形成了其独特的微环境,影响土壤SOC、DOC和MBC含量及其动态变化;蒙古栎-核桃楸次生林土壤SOC、DOC和MBC储量在各土层均显著高于其他森林类型,反映其更有利于养分的累积,是适合辽东山地森林结构调整与土壤恢复的森林构建与改造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类型
土壤有机碳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
土壤微生物碳
驱动因子
原文传递
黄顶菊入侵对不同地区土壤氮循环及微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
16
4
作者
赵晓红
杨殿林
+3 位作者
王慧
刘红梅
曲波
皇甫超河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2-69,共8页
外来入侵植物对入侵地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日益受到生态学家的关注。本文选取天津静海、河北献县及河北衡水湖3个黄顶菊入侵样地,研究黄顶菊入侵对不同地区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入侵地土壤(CK)相比,黄顶...
外来入侵植物对入侵地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日益受到生态学家的关注。本文选取天津静海、河北献县及河北衡水湖3个黄顶菊入侵样地,研究黄顶菊入侵对不同地区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入侵地土壤(CK)相比,黄顶菊入侵明显地改变了3个地区的土壤理化性质且存在地区差异,静海和献县入侵地全氮升高,衡水湖则下降;静海和衡水湖土壤硝态氮下降,而献县上升,土壤氨氧化潜势的变化趋势与硝态氮的变化趋势一致。土壤氮循环相关酶活性也表现出明显的地区特异性。同时,黄顶菊入侵静海、献县和衡水湖3个地区样地中的微生物量碳分别比CK提高27.05%,57.62%和40.31%;静海和献县入侵地的微生物量氮分别比CK高37.40%,106.48%,差异显著。黄顶菊入侵对土壤氮素养分、氮相关酶活性及微生物量影响的地区差异可能与入侵地被入侵前养分含量有关,表现出使土壤养分状况均一化趋势。对于黄顶菊防控策略的制定要根据各地区情况因地制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植物
黄顶菊
生态影响
土壤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民勤荒漠区不同植物群落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
1
5
作者
汤萃文
王瑛瑛
+3 位作者
李春霖
张玉霞
郑传贺
苏艳斌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4年第2期190-196,共7页
以甘肃民勤连古城荒漠区5种典型植物群落为对象,测定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土壤MBC、MBN的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植物群落间,土壤MBC的最大值出现在红砂群落(282.90 mg/kg),土...
以甘肃民勤连古城荒漠区5种典型植物群落为对象,测定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土壤MBC、MBN的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植物群落间,土壤MBC的最大值出现在红砂群落(282.90 mg/kg),土壤MBN最大值出现在膜果麻黄群落(28.27 mg/kg)。(2)不同植物群落间,白刺群落的微生物量熵(qMB)最大,最小值出现在人工梭梭群落,5种植物群落间土壤qMB差异不显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MBC/MBN)的最大值出现在白刺群落,显著高于膜果麻黄群落和人工梭梭群落。(3)土壤MBC、MBN与生态化学计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其中,土壤MBC与土壤全氮(TN)和有效磷(EP)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硝态氮(NO_(3)^(-)-N)和含水率(WC)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MBN与土壤WC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EP和速效钾(AK)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TN、NO_(3)^(-)-N呈正相关,且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冗余分析进一步显示,NO_(3)^(-)-N和TN是影响土壤MBC、MBN的主要因子。综上所述,不同植物群落间土壤MBC、MBN不同,以红砂群落和膜果麻黄群落最为显著;土壤TN、EP、土壤NO_(3)^(-)-N和WC是影响土壤MBC的主要因子,土壤WC、土壤EP、AK、土壤TN和NO_(3)^(-)-N是影响土壤MBN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荒漠植被群落
民勤荒漠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传质对土壤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性能及阿特拉津降解的影响
被引量:
3
6
作者
李蕾
王辉
+1 位作者
朱丹丹
李先宁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55-462,共8页
构造以阿特拉津为目标污染物的土壤微生物燃料电池,通过向土壤中添加不同的介质改变传质条件,以及构造阴极水层改变阴极含氧量来对比不同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的产电性能和阿特拉津的降解率.结果发现:导体介质可以促进质子和...
构造以阿特拉津为目标污染物的土壤微生物燃料电池,通过向土壤中添加不同的介质改变传质条件,以及构造阴极水层改变阴极含氧量来对比不同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的产电性能和阿特拉津的降解率.结果发现:导体介质可以促进质子和离子在土壤中的传递,增强了电极抗极化能力,添加较大粒径活性炭的土壤MFC产生的最大功率密度为0.020 8 W/m2,同时获得最小总内阻为693Ω;阴极淹水降低了土壤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使得欧姆内阻增大为1 054Ω;增强传质可以促进土壤M FC中生物电化学作用,进而影响阿特拉津的降解,其中添加导体介质的土壤MFC取得较高的降解率;阴极覆水所形成完全厌氧的阳极环境同样对阿特拉津在土壤MFC的降解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燃料电池
阿特拉津
降解
传质
阴极含氧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肥料对花岗片麻岩山地土壤微生物与有机质的影响
被引量:
4
1
作者
宋庆丰
杨新兵
王晓燕
毕可娇
鲁绍伟
张志杰
机构
河北农业大学国家北方山区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林业大学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
出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43-246,共4页
基金
河北省林业局"河北省片麻岩山区退化林地土壤促成与改良技术研究"(0912373)
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华北土石山区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试验示范(2006BAD-03A11)"
国家林业局林业公益性项目"典型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维护与经营技术研究"(200804022)
文摘
河北平山土石山区土壤贫瘠,针对缓释复混肥、生物有机肥和微生物菌剂3种新型肥料不同处理土壤微生物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施用3种新型肥料均能不同程度的增加表层和深层土壤的微生物数量,且各个处理明显增加了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并且伴随着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土壤微生物呈上升趋势。土壤微生物对土壤的改善具有重大的作用。
关键词
肥料
土壤微生物
土壤有机质
Keywords
fertilizer
soil
microbial
mass
soil
organic
matter
分类号
S154.2 [农业科学—土壤学]
S153.621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马铃薯连作土壤微生物特性与土传病原菌的相互关系
被引量:
23
2
作者
谭雪莲
郭天文
刘高远
机构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甘肃省水资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
甘肃农业大学
出处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0-35,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61042)
国家科技支持计划项目(2012BAD05B03)
+1 种基金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中青年基金项目(2014GAAS13)
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开放基金项目(GSCS-2012-13)
文摘
为了揭示连作马铃薯土壤微生物群体与土传病原菌的相互关系,采用盆栽试验,以裸地(CK)和轮作(R)为对照,研究了不同马铃薯连作年限条件下(马铃薯连作1 a(T1)、3 a(T3)和5 a(T5))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酶活性、微生物量碳氮和土传病原菌的变化。结果表明,与R处理相比,T1、T3、T5处理土壤细菌/微生物的比例逐渐下降,土壤真菌/微生物和放线菌/微生物的比例逐渐增加。与CK和R处理相比,随连作年限的增加细菌/真菌显著下降。马铃薯连作后镰刀菌数量呈上升趋势,T3和T5处理茄病镰刀菌和尖胞镰刀菌数量显著高于硫色镰刀菌。连作后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呈降低趋势,R处理与T5处理差异显著,土壤过氧化氢酶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呈动态上升趋势。连作马铃薯微生物量C、N量比轮作显著降低,T1、T3和T5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显著高于R处理。土壤细菌、微生物量碳氮显著促进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土壤真菌抑制微生物量氮、蔗糖酶和脲酶活性,显著促进镰刀菌,而镰刀菌抑制细菌、微生物量碳氮、蔗糖酶和脲酶活性,从而导致了病原菌数量增多,土壤微生物的生存环境恶化。
关键词
马铃薯
连作
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
土壤酶
土壤微生物量
Keywords
potato
continuous
cropping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soil
enzyme
soil
microbial
bio-
mass
分类号
S435.32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辽东山地不同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季节动态及其驱动因子
被引量:
18
3
作者
范志平
王琼
李法云
机构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生态环境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出处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220-3230,共11页
基金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5BAD07B030102)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602473
2014020108)资助
文摘
为探讨辽东山地不同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季节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子,选取落叶松人工林、蒙古栎-核桃楸次生林和槭树次生林为对象,测定不同土壤层次的土壤有机碳(SOC)、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量碳(MBC)含量及其季节动态,分析土壤理化因子、生物量因子和气候因子对不同森林类型土壤SOC、DOC和MBC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森林类型土壤SOC、DOC、MBC含量均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即0~10 cm>10~20 cm>20~30 cm,且蒙古栎-核桃楸林显著大于落叶松林和槭树林;不同森林类型土壤SOC、DOC、MBC含量均有显著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较高,DOC和MBC最高值出现的月份不同步;土壤SOC和MBC与土壤含水率、pH、温度呈正相关,与容重和降水呈负相关;土壤DOC与含水率、pH和降水呈正相关,与容重呈负相关;土壤SOC、DOC、MBC多与乔木干、根和凋落物未分解层生物量呈负相关,与灌草层地下生物量和凋落物半分解层生物量呈正相关;不同森林类型土壤SOC、DOC、MBC与其驱动因子的相关程度不同,说明森林类型与气候变化共同作用使不同森林类型形成了其独特的微环境,影响土壤SOC、DOC和MBC含量及其动态变化;蒙古栎-核桃楸次生林土壤SOC、DOC和MBC储量在各土层均显著高于其他森林类型,反映其更有利于养分的累积,是适合辽东山地森林结构调整与土壤恢复的森林构建与改造模式。
关键词
森林类型
土壤有机碳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
土壤微生物碳
驱动因子
Keywords
forest
type
soil
organic
carbon
soil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soil
microbial
bio-
mass
carbon
driving
factor.
分类号
S714.2 [农业科学—林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黄顶菊入侵对不同地区土壤氮循环及微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
16
4
作者
赵晓红
杨殿林
王慧
刘红梅
曲波
皇甫超河
机构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出处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2-69,共8页
基金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JCQNJC09800)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103027)资助
文摘
外来入侵植物对入侵地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日益受到生态学家的关注。本文选取天津静海、河北献县及河北衡水湖3个黄顶菊入侵样地,研究黄顶菊入侵对不同地区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入侵地土壤(CK)相比,黄顶菊入侵明显地改变了3个地区的土壤理化性质且存在地区差异,静海和献县入侵地全氮升高,衡水湖则下降;静海和衡水湖土壤硝态氮下降,而献县上升,土壤氨氧化潜势的变化趋势与硝态氮的变化趋势一致。土壤氮循环相关酶活性也表现出明显的地区特异性。同时,黄顶菊入侵静海、献县和衡水湖3个地区样地中的微生物量碳分别比CK提高27.05%,57.62%和40.31%;静海和献县入侵地的微生物量氮分别比CK高37.40%,106.48%,差异显著。黄顶菊入侵对土壤氮素养分、氮相关酶活性及微生物量影响的地区差异可能与入侵地被入侵前养分含量有关,表现出使土壤养分状况均一化趋势。对于黄顶菊防控策略的制定要根据各地区情况因地制宜。
关键词
入侵植物
黄顶菊
生态影响
土壤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量
Keywords
invasive
plant
Flaveria
bidentis
ecosystem
modification
soil
enzyme
activity
soil
microbial
bio-
mass
分类号
S45 [农业科学—植物保护]
S154.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民勤荒漠区不同植物群落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
1
5
作者
汤萃文
王瑛瑛
李春霖
张玉霞
郑传贺
苏艳斌
机构
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出处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4年第2期190-196,共7页
基金
甘肃省科技计划(22JR5RA328)
甘肃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18YF1NA015)。
文摘
以甘肃民勤连古城荒漠区5种典型植物群落为对象,测定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土壤MBC、MBN的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植物群落间,土壤MBC的最大值出现在红砂群落(282.90 mg/kg),土壤MBN最大值出现在膜果麻黄群落(28.27 mg/kg)。(2)不同植物群落间,白刺群落的微生物量熵(qMB)最大,最小值出现在人工梭梭群落,5种植物群落间土壤qMB差异不显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MBC/MBN)的最大值出现在白刺群落,显著高于膜果麻黄群落和人工梭梭群落。(3)土壤MBC、MBN与生态化学计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其中,土壤MBC与土壤全氮(TN)和有效磷(EP)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硝态氮(NO_(3)^(-)-N)和含水率(WC)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MBN与土壤WC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EP和速效钾(AK)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TN、NO_(3)^(-)-N呈正相关,且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冗余分析进一步显示,NO_(3)^(-)-N和TN是影响土壤MBC、MBN的主要因子。综上所述,不同植物群落间土壤MBC、MBN不同,以红砂群落和膜果麻黄群落最为显著;土壤TN、EP、土壤NO_(3)^(-)-N和WC是影响土壤MBC的主要因子,土壤WC、土壤EP、AK、土壤TN和NO_(3)^(-)-N是影响土壤MBN的主要因子。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荒漠植被群落
民勤荒漠区
Keywords
soil
microbial
mass
carbon
and
nitrogen
ecological
stoichiometric
characteristics
desert
vegetation
communities
Minqin
desert
area
分类号
S154.36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传质对土壤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性能及阿特拉津降解的影响
被引量:
3
6
作者
李蕾
王辉
朱丹丹
李先宁
机构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出处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55-462,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1277024)
文摘
构造以阿特拉津为目标污染物的土壤微生物燃料电池,通过向土壤中添加不同的介质改变传质条件,以及构造阴极水层改变阴极含氧量来对比不同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的产电性能和阿特拉津的降解率.结果发现:导体介质可以促进质子和离子在土壤中的传递,增强了电极抗极化能力,添加较大粒径活性炭的土壤MFC产生的最大功率密度为0.020 8 W/m2,同时获得最小总内阻为693Ω;阴极淹水降低了土壤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使得欧姆内阻增大为1 054Ω;增强传质可以促进土壤M FC中生物电化学作用,进而影响阿特拉津的降解,其中添加导体介质的土壤MFC取得较高的降解率;阴极覆水所形成完全厌氧的阳极环境同样对阿特拉津在土壤MFC的降解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燃料电池
阿特拉津
降解
传质
阴极含氧量
Keywords
soil
microbial
fuel
cell
Atrazine
degradation
mass
transport
cathode
oxygen
content
分类号
X5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肥料对花岗片麻岩山地土壤微生物与有机质的影响
宋庆丰
杨新兵
王晓燕
毕可娇
鲁绍伟
张志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马铃薯连作土壤微生物特性与土传病原菌的相互关系
谭雪莲
郭天文
刘高远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
2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辽东山地不同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季节动态及其驱动因子
范志平
王琼
李法云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8
原文传递
4
黄顶菊入侵对不同地区土壤氮循环及微生物量的影响
赵晓红
杨殿林
王慧
刘红梅
曲波
皇甫超河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民勤荒漠区不同植物群落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汤萃文
王瑛瑛
李春霖
张玉霞
郑传贺
苏艳斌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传质对土壤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性能及阿特拉津降解的影响
李蕾
王辉
朱丹丹
李先宁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