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FSI处理低C/N比养猪废水的效果及脱氮机制 被引量:12
1
作者 邓凯文 李建政 赵博玮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7-91,共5页
为有效处理高氨氮、低C/N比养猪废水,采用在土壤中布设木条形成木质框架的方法构建木质框架土壤渗滤系统(WFSI),并通过调控运行探讨其对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4+-N)、总氮(TN)的处理效果.研究表明,对于COD、NH4+-N和TN分别为160-359... 为有效处理高氨氮、低C/N比养猪废水,采用在土壤中布设木条形成木质框架的方法构建木质框架土壤渗滤系统(WFSI),并通过调控运行探讨其对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4+-N)、总氮(TN)的处理效果.研究表明,对于COD、NH4+-N和TN分别为160-359、253-298和317-374mg/L的养猪废水,在(25±1)℃和表面水力负荷为0.2m3/m2·d条件下,系统可在30d启动成功并达到稳定运行,其COD、NH4+-N和TN去除率分别达到61.7%、85%和36.3%左右.分析表明,WFSI中同时存在异养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等多种生物脱氮机制,其中厌氧氨氧化的脱氮贡献可达去除总氮的42.3%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猪废水 氨氮 低C/N比 土壤渗滤系统 脱氮
下载PDF
关于土壤渗滤技术在净化高速公路附属区污水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5
2
作者 寇继海 《北方交通》 2008年第3期94-95,共2页
根据高速公路沿线环境条件及附属区污水水质特点,利用土壤渗滤技术处理高速公路附属区生活污水。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在高速公路污水处理中具有处理效果好、水质稳定、处理水可进行中水回用等优点,具有很好的应用推广前景,能取得较好的... 根据高速公路沿线环境条件及附属区污水水质特点,利用土壤渗滤技术处理高速公路附属区生活污水。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在高速公路污水处理中具有处理效果好、水质稳定、处理水可进行中水回用等优点,具有很好的应用推广前景,能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土壤渗滤技术 污水处理 中水回用
下载PDF
灌溉水中盐分对土壤结构性质及水流运动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3
3
作者 盛丰 张敏 +3 位作者 薛如霞 胡国华 谌宏伟 危润初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6-355,共10页
再生水和微咸水等用于农田灌溉对缓解农业用水紧缺、保证粮食稳产高产方面作用显著。但这些非常规灌溉水中的盐分进入受灌农田土壤会引起土壤结构性质的改变,进而引起入渗水流运动特征的变化,增大了农业灌水和施肥的管理难度及地下水受... 再生水和微咸水等用于农田灌溉对缓解农业用水紧缺、保证粮食稳产高产方面作用显著。但这些非常规灌溉水中的盐分进入受灌农田土壤会引起土壤结构性质的改变,进而引起入渗水流运动特征的变化,增大了农业灌水和施肥的管理难度及地下水受污染的风险。本文通过室内灌水入渗试验,研究了灌溉水盐分浓度(0、1.0、3.0和5.0 g/L)、灌水频率(1天1次、2天1次、4天1次)、含盐灌溉水-清水交替灌溉模式(纯清水灌溉、纯含盐灌溉水灌溉、含盐灌溉水-清水交替灌溉)对受灌土壤容重、团聚体结构稳定性、孔隙结构特征、地表入渗性能以及入渗水流运动非均匀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度的盐分浓度、较低的灌水频率但较大的灌水定额、含盐灌溉水-清水交替灌溉均有利于提升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抑制土壤板结、改善受灌土壤的地表入渗性能、降低入渗水流运动的非均匀性。研究成果对再生水和微咸水农田灌溉制度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分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孔隙分布 地表入渗性能 非均匀水流运动
下载PDF
再生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土壤结构与水流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盛丰 李忠润 +3 位作者 方娴静 文鼎 胡国华 谌宏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531-4539,共9页
为揭示再生水回灌农田所引入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土壤结构性质与水流运动特征的影响,通过室内灌水入渗试验研究了再生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0、0.001、0.01和0.1倍临界胶束浓度)、灌水频率(1d1次、2d1次、3d1次)、再生水-清水交替... 为揭示再生水回灌农田所引入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土壤结构性质与水流运动特征的影响,通过室内灌水入渗试验研究了再生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0、0.001、0.01和0.1倍临界胶束浓度)、灌水频率(1d1次、2d1次、3d1次)、再生水-清水交替灌溉模式(纯再生水灌溉、再生水-清水交替灌溉)条件下受灌土壤容重、非毛管孔隙比、团聚体稳定性、土壤斥水性、地表入渗性能和入渗水流运动非均匀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再生水中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大和灌溉频率的增大,受灌土壤容重减小、非毛管孔隙比和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增大、土壤斥水性增强、地表入渗能力降低、优先流运动非均匀程度增大,从而也增大了农田灌水管理难度;当再生水-清水交替灌溉中的清水淋洗频率增大时,受灌土壤容重增大、非毛管孔隙比和土壤团聚体稳定性降低,但却降低了土壤的斥水性、增大了地表入渗能力并降低了土壤优先流运动的非均匀程度,有利于节省灌水时间、提高灌水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团聚体稳定性 地表入渗能力 土壤斥水性 优先流
下载PDF
油脂对红壤结构性质与水流运动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盛丰 文鼎 +3 位作者 薛如霞 张敏 胡国华 谌宏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546-3558,共13页
本文通过室内灌水入渗试验,研究了灌溉水油脂浓度(0,1.0,3.0和10.0g/L)、灌水频率(1d1次,2d1次,4d1次)和灌溉模式(纯清水灌溉,纯含油脂灌溉水灌溉,含油脂灌溉水-清水交替灌溉)对受灌土壤结构性质与水流运动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灌水... 本文通过室内灌水入渗试验,研究了灌溉水油脂浓度(0,1.0,3.0和10.0g/L)、灌水频率(1d1次,2d1次,4d1次)和灌溉模式(纯清水灌溉,纯含油脂灌溉水灌溉,含油脂灌溉水-清水交替灌溉)对受灌土壤结构性质与水流运动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灌水进入到受灌土壤中的油脂主要集中在优先流通道中快速运动,优先流湿润锋处的土壤油脂浓度较高且不受灌溉水中油脂浓度的影响,表明即便是采用较低油脂浓度的灌溉水灌溉,依然对地下水系统存在较高的污染风险;高频率、低定额的含油脂灌溉水灌溉有利于进入到受灌土壤中的油脂向深层土壤运动,使得斥水性土层厚度增大,从而导致入渗水流运动的不确定性及地下水系统的污染风险均增大;油脂对受灌土壤团聚体的再团聚作用只有在其浓度较高时才能形成,含油脂灌溉水-清水交替灌溉因降低了受灌土壤的油脂浓度反而导致土壤团聚体分散和破碎.研究成果对再生水和原污水农田灌溉制度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脂 灌溉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土壤斥水性 地表入渗性能 优先流 非均匀特征
下载PDF
灌溉水中悬浮固体对土壤水分入渗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盛丰 方娴静 +3 位作者 吴丹 胡国华 危润初 谌宏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98-106,共9页
为揭示再生水和多泥沙质河水中的悬浮固体颗粒对土壤水分入渗性能的影响,该文通过室内灌水入渗试验,研究了灌溉水悬浮固体浓度(0、1.0、5.0和10.0 g/L)、灌水频率(1 d 1次、2 d 1次、4d 1次)、含悬浮固体灌溉水-清水交替灌溉模式(纯含... 为揭示再生水和多泥沙质河水中的悬浮固体颗粒对土壤水分入渗性能的影响,该文通过室内灌水入渗试验,研究了灌溉水悬浮固体浓度(0、1.0、5.0和10.0 g/L)、灌水频率(1 d 1次、2 d 1次、4d 1次)、含悬浮固体灌溉水-清水交替灌溉模式(纯含悬浮固体灌溉水灌溉、含悬浮固体灌溉水-清水交替灌溉)条件下受灌土壤容重、孔隙率、悬浮固体沉积量、地表入渗性能以及入渗水流运动非均匀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灌水中的悬浮固体浓度由0增大到10.0 g/L时,受灌土壤容重增大、孔隙率减小、地表入渗能力降低,优先流通道整体弯曲系数由4.31增大到11.18;灌溉定额相同条件下,当灌水频率由1d 1次下降到4 d 1次时,表层土壤容重增大、孔隙率降低,诱发土壤分层,优先流通道整体弯曲系数由7.78增大到12.12;含悬浮固体灌溉水-清水交替灌溉可降低土壤容重、增大孔隙率、减小悬浮固体沉积量、提高地表入渗能力、降低入渗水流运动的非均匀性,但高频率的清水淋洗作用仅使悬浮固体的最大迁移深度增加了5 cm。研究成果对再生水和多泥沙质河水农田灌溉制度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分 灌溉 悬浮固体 容重 孔隙率 地表入渗性能 优先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