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城市绿地土壤特性及对雨洪削减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43
1
作者 聂发辉 李田 姚海峰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9-52,共4页
研究了上海市5个功能区城市绿地土壤的特性,分析了它们在各功能区的分布规律及造成差异的影响因素,并对上海市利用绿地蓄渗雨洪的潜力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城市绿地土壤质地以粘壤土、砂质粘壤土和壤质粘土为主;城市绿地土... 研究了上海市5个功能区城市绿地土壤的特性,分析了它们在各功能区的分布规律及造成差异的影响因素,并对上海市利用绿地蓄渗雨洪的潜力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城市绿地土壤质地以粘壤土、砂质粘壤土和壤质粘土为主;城市绿地土壤由于受人为活动的影响,土壤物理性质发生了显著变化,土壤容重增大,孔隙度和渗透性降低,压实现象普遍;土壤的入渗速率差异较大,以文教区和居民生活区为最好,其后依次为公园、商业活动区、道路交通区。对绿地面积比为20%的功能区,在一年一遇的设计暴雨重现期内,绿地蓄渗雨水效果随土壤入渗速率的增大而增大,且下凹式绿地的蓄渗效果明显优于平绿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土壤特性 土壤入渗速率
下载PDF
双环直径对土壤入渗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任宗萍 张光辉 +1 位作者 王兵 师阳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4-97,103,共5页
双环法是测定土壤入渗速率最为广泛最为经典的方法,但双环直径可能影响土壤入渗速率测定结果,因其为地表积水有压入渗,在坡地上测定时,因整平地表时会产生很大扰动,从而产生测定误差。研究设计5组不同直径的双环入渗试验,分析双环直径... 双环法是测定土壤入渗速率最为广泛最为经典的方法,但双环直径可能影响土壤入渗速率测定结果,因其为地表积水有压入渗,在坡地上测定时,因整平地表时会产生很大扰动,从而产生测定误差。研究设计5组不同直径的双环入渗试验,分析双环直径对土壤初始入渗速率、稳定入渗速率、累计入渗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双环内环直径分别为15,20,25,30cm时,初始入渗速率分别是常规内环直径为35cm双环的88.3%,110.8%,119.9%,100.7%,稳定入渗率分别是54%,73%,85%,89%。对不同时刻入渗速率进行T值检验发现,用内环直径为20,25,30cm双环测定的入渗过程与常用内径为35cm的双环测定土壤入渗过程无显著差异。考虑地表扰动因素、试验需水量等多因素的影响,可用内环直径20cm、外环直径为35cm的双环替代目前常规内环直径为35cm,外环直径为50cm的双环,用于坡地土壤入渗速率测定,可以减少地表扰动,从而准确测定土壤入渗率,又能节约用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环入渗 土壤入渗速率 累计入渗量 双环直径
下载PDF
燕山北部山地典型植物群落水源涵养能力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贾彦龙 许晴 +3 位作者 许中旗 李倩茹 卢金平 黄选瑞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21,共6页
对燕山北部山地常见的几种植物群落类型的水源涵养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凋落物截留量在地上植被层总截留量中占有最大比例,地上植被的截留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人工落叶松林(4.39mm)>天然次生杨桦林(3.81mm)>榛子灌丛(1.7... 对燕山北部山地常见的几种植物群落类型的水源涵养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凋落物截留量在地上植被层总截留量中占有最大比例,地上植被的截留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人工落叶松林(4.39mm)>天然次生杨桦林(3.81mm)>榛子灌丛(1.70mm)>绣线菊灌丛(0.18mm);土壤最大持水量及总孔隙度都以榛子灌丛为最大,其次分别为天然次生杨桦林、人工落叶松林和绣线菊灌丛。土壤渗透速率以天然次生杨桦林为最大,榛子灌丛与人工落叶松林相近,绣线菊灌丛最低;群落水源涵养总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榛子灌丛(272.52mm)>天然次生白桦林(239.61mm)>人工落叶松林(221.53mm)>绣线菊灌丛(194.85mm)。地上植被层截留量在水源涵养总量中所占比例较小,但截留量不能完全说明其对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说明在燕山北部山地,天然次生杨桦林和榛子灌丛具有良好的水源涵养能力,绣线菊灌丛水源涵养能力较差,需采取合理措施对该地区大面积分布的绣线菊灌丛进行改造,以提高其水源涵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 水源涵养 土壤孔隙度 土壤渗透性 燕山北部
下载PDF
成都市绿地土壤特性及对雨洪削减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董光 周维 何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期137-140,共4页
研究成都市锦江区5类城市绿地的土壤特性,分析各类绿地土壤的分布规律,建立锦江区绿地土壤对雨洪削减效应的估算模型。结果表明:锦江区绿地土壤质地以粉砂质壤土、粉砂质黏壤土和粉砂质黏土为主;城市绿地土壤受人为活动影响显著,物理性... 研究成都市锦江区5类城市绿地的土壤特性,分析各类绿地土壤的分布规律,建立锦江区绿地土壤对雨洪削减效应的估算模型。结果表明:锦江区绿地土壤质地以粉砂质壤土、粉砂质黏壤土和粉砂质黏土为主;城市绿地土壤受人为活动影响显著,物理性质发生了较大变化,土壤孔隙度和渗透性均下降;不同类型的绿地土壤入渗速率差异较大,以生产绿地和公园绿地为最好。绿地土壤对雨洪的蓄渗效果随土壤入渗速率的增大而增大,且下凹式绿地的蓄渗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土壤特性 入渗速率 蓄渗率
下载PDF
生物炭及炭基氮肥对土壤持水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26
5
作者 高海英 何绪生 +2 位作者 耿增超 佘雕 殷金岩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207-213,共7页
为了探明生物炭及生物炭基氮肥对土壤水分特征的影响,采用实验室土柱入渗、水分特征曲线法测定了混入不同量生物炭材料、生物炭基氮肥土样的水分入渗率、水分吸持力等有关数值。结果表明:随着生物炭材料、生物炭基氮肥混入量的增多,2种... 为了探明生物炭及生物炭基氮肥对土壤水分特征的影响,采用实验室土柱入渗、水分特征曲线法测定了混入不同量生物炭材料、生物炭基氮肥土样的水分入渗率、水分吸持力等有关数值。结果表明:随着生物炭材料、生物炭基氮肥混入量的增多,2种土壤垂直土柱水分入渗率均逐渐减小;在水势相同情况下,与对照相比,混入量越大,土壤可保持的水分越多,但这种增加效应是有限度的,超过一定混入量(80t/hm2)反而会降低土壤持水量;不同生物炭基氮肥对同一土壤及同一生物炭基氮肥对不同质地土壤持水容量的影响均存在差异。因此,在田间实际应用中,生物炭基氮肥对土壤水分特征的影响取决于生物炭基肥料的性质或特征、施用量及土壤质地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生物炭基氮肥 渗透率 水分特征曲线 水分特征
下载PDF
次降雨条件下坡度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 被引量:62
6
作者 和继军 蔡强国 刘松波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63-1268,共6页
以野外径流小区的次降雨产流产沙数据为基础,对不同次降雨条件下坡面产流产沙随坡度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降雨性质的差异对坡面产流随坡度而变化的影响较小,在研究区的6场次降雨中,坡面产流量随坡度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坡面径... 以野外径流小区的次降雨产流产沙数据为基础,对不同次降雨条件下坡面产流产沙随坡度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降雨性质的差异对坡面产流随坡度而变化的影响较小,在研究区的6场次降雨中,坡面产流量随坡度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坡面径流量均随坡度增大而增大,但坡面径流量随坡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较弱,这主要由降雨量与入渗量之间的转化程度所决定;次降雨性质对不同坡度的坡面产沙规律有重要影响,一般情况下存在临界侵蚀坡度,但临界坡度不是唯一值,而是随着降雨特性的不同而不同,临界侵蚀坡度随径流量的增大而增大,临界坡度较大时,坡面产沙量随坡度变化而变化的趋势也往往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坡度 次降雨 土壤侵蚀 稳渗率
原文传递
生物炭对黑土区土壤水分及其入渗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3
7
作者 魏永霞 王鹤 +1 位作者 刘慧 吴昱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90-299,共10页
为探究黑土区施用生物炭对土壤水分及其入渗性能影响的持续性,2016—2018年连续3年在东北黑土区进行了单次施加生物炭(75t/hm2,BC处理)和不施加生物炭(CK处理)的室内外对比试验,分析各土层土壤含水率及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结果表明:施加... 为探究黑土区施用生物炭对土壤水分及其入渗性能影响的持续性,2016—2018年连续3年在东北黑土区进行了单次施加生物炭(75t/hm2,BC处理)和不施加生物炭(CK处理)的室内外对比试验,分析各土层土壤含水率及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结果表明:施加生物炭可增加各土层土壤含水率,使其极值比Ka和变异系数Cv减小,且土壤含水率、Ka、Cv的变化幅度均随生物炭施用年限增加而减弱,2016—2018年苗期耕层土壤含水率增加最多,分别增加了14.54%、11.48%和7.08%;施加生物炭明显增大了土壤累积入渗量、土壤入渗速率,增强了土壤入渗能力,促进了湿润锋的运移,各年份BC处理土壤累积入渗量由大到小依次为2016年、2017年、2018年,初始入渗速率f1分别增加了70.48%、58.98%和48.41%,土壤稳定入渗速率fc由大到小依次为2016年BC处理(1.65mm/min)、2017年BC处理(1.22mm/min)、2018年BC处理(1.17mm/min)、2016年CK处理(0.46mm/min)、2017年CK处理(0.43mm/min)和2018年CK处理(0.38mm/min);2016—2018年中,2016年BC处理湿润锋运移距离最深(32.24mm),各表征土壤入渗性能的指标均于生物炭施用当年效果最优,而后逐年减弱;土壤累积入渗量与时间具有幂函数关系,湿润锋运移距离与时间具有三次函数关系,R2均在0.963~0.998之间;Philip、Kostiakov、Horton3个入渗模型拟合对比结果表明,Kostiakov模型R2最高(0.946~0.991)、RMSE最小(0.516~1.941mm/min),拟合参数与实际情况相符,故本研究中Kostiakov模型拟合的土壤水分入渗过程最优。本研究可为东北黑土区施加生物炭后改良土壤水分入渗过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土壤含水率 累积入渗量 湿润锋 入渗速率 入渗模型
下载PDF
气相阻力与土壤容重对一维垂直入渗影响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30
8
作者 张振华 谢恒星 +1 位作者 刘继龙 蔡焕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39,共4页
分析了土壤容重和气阻对一维垂直积水入渗的入渗率、累积入渗量以及湿润锋的影响,并对入渗过程中土壤平均含水率增量进行了研究。容重和气阻均对入渗率、累积入渗量和湿润锋有明显的影响:容重增加导致累积入渗量减少的减渗率在入渗过程... 分析了土壤容重和气阻对一维垂直积水入渗的入渗率、累积入渗量以及湿润锋的影响,并对入渗过程中土壤平均含水率增量进行了研究。容重和气阻均对入渗率、累积入渗量和湿润锋有明显的影响:容重增加导致累积入渗量减少的减渗率在入渗过程中为一常数,相对于容重为1.3g/cm3土壤的累积入渗量,容重为1.4g/cm3和1.5g/cm3土壤的减渗率分别为31.79%和52.03%。容重增加导致湿润锋减少的减渗率在入渗过程中并非一常数,受到了入渗时间的影响;气阻导致累积入渗量和湿润锋减少的减渗率随基准入渗量的增加而变大,受到了入渗时间的影响。对应于1.3,1.4,1.5g/cm3等3个容重土壤的积水入渗,入渗过程中土壤剖面平均含水率增量Δθ分别为0.377,0.3411,0.31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阻 土壤容重 一维垂直积水入渗 累积入渗量 入渗率
下载PDF
黄土高原生物结皮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 被引量:33
9
作者 张侃侃 卜崇峰 高国雄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08-812,共5页
利用圆盘入渗仪测量6种处理(无生物结皮、生物结皮、长芒草、长芒草+生物结皮、柠条、柠条+生物结皮)下水分的入渗特征,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无论有、无植被,生物结皮的存在都会阻碍水分的入渗,无生物结皮的稳定入渗速率和累积... 利用圆盘入渗仪测量6种处理(无生物结皮、生物结皮、长芒草、长芒草+生物结皮、柠条、柠条+生物结皮)下水分的入渗特征,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无论有、无植被,生物结皮的存在都会阻碍水分的入渗,无生物结皮的稳定入渗速率和累积入渗量均大于有生物结皮;植被的存在,加剧了生物结皮的阻水性。②Kostiakov模型对无结皮、长芒草处理拟合效果好;Philip模型对无结皮、长芒草、柠条、柠条+长芒草处理拟合效果好;Horton模型对6种处理的水分入渗特征模拟效果较好,Horton模型适合描述黄土高原的水分入渗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结皮 土壤水分 入渗速率 累积入渗量 入渗模型 神木县 陕西 黄土高原
原文传递
模拟降雨条件下含砾石土壤的坡面产流和入渗特征 被引量:33
10
作者 毛天旭 朱元骏 +1 位作者 邵明安 吴冰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14-1218,共5页
模拟降雨条件下研究了含砾石土壤的入渗过程,分析了砾石含量和坡度对土壤坡面产流时间和入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含砾石土壤的坡面产流时间与砾石含量和坡度密切相关,当坡度〉5°时,产流时间与砾石含量呈线性负相关。当坡度〈5&#... 模拟降雨条件下研究了含砾石土壤的入渗过程,分析了砾石含量和坡度对土壤坡面产流时间和入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含砾石土壤的坡面产流时间与砾石含量和坡度密切相关,当坡度〉5°时,产流时间与砾石含量呈线性负相关。当坡度〈5°时,不同砾石含量的土壤入渗能力表现出明显差异;砾石含量为20%~30%时,土壤入渗相对增加;当坡度〉10°时,砾石含量对入渗能力的影响不明显。利用Kostiakov入渗经验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含砾石土壤的降雨入渗过程,模型中的经验系数K能够反映出降雨开始1 min内坡度和砾石含量对入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砾石土壤 产流时间 入渗率 Kostiakov经验公式
原文传递
北京九龙山不同植被水源涵养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张理宏 李昌哲 杨立文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18-21,共4页
通过对北京九龙山植被的一系列水文因子研究表明,在试区降雨稀少、土壤干旱瘠薄的立地条件下,良好的灌木植被同样具有良好的水源涵养作用,其林冠截持率、林下土壤渗透量以及枯落物持水量都不比本区乔木差,并提出了在本区营造水源涵... 通过对北京九龙山植被的一系列水文因子研究表明,在试区降雨稀少、土壤干旱瘠薄的立地条件下,良好的灌木植被同样具有良好的水源涵养作用,其林冠截持率、林下土壤渗透量以及枯落物持水量都不比本区乔木差,并提出了在本区营造水源涵养林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九龙山 水源涵养 植被 防护林
下载PDF
降雨条件下一维土柱垂直入渗模型试验研究及其渗透系数求解 被引量:26
12
作者 覃小华 刘东升 +2 位作者 宋强辉 杜春兰 王旭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75-484,共10页
为研究降雨条件下一维土柱的入渗规律及求解非饱和土体的渗透系数,开发一套模拟降雨条件下一维土柱垂直入渗模型试验装置,对非饱和重塑黄土土柱做了4组不同降雨强度下的一维垂直入渗试验,得到不同降雨强度下垂直土柱的入渗率时程曲线、... 为研究降雨条件下一维土柱的入渗规律及求解非饱和土体的渗透系数,开发一套模拟降雨条件下一维土柱垂直入渗模型试验装置,对非饱和重塑黄土土柱做了4组不同降雨强度下的一维垂直入渗试验,得到不同降雨强度下垂直土柱的入渗率时程曲线、浸润峰深度时程曲线及监测点体积含水率的变化规律;提出计算非饱和土体渗透系数的新方法,并结合试验结果,得到试验土样非饱和渗透系数与基质吸力的关系曲线。结果表明:(1)降雨强度对垂直土柱的入渗影响较大,当降雨强度小于土柱最小入渗能力时,入渗率等于降雨强度;当降雨强度大于土柱最小入渗能力时,入渗率时程曲线呈无压入渗、有压入渗和饱和入渗3阶段变化。(2)不同降雨强度下,土柱出现积水点和饱和点的历时不同,降雨强度越大出现积水点和饱和点的时间越短,有压入渗阶段越长。(3)在同一降雨强度下,监测点距土柱上表面越远,其体积含水率时程曲线越密集;而同一监测点,降雨强度越大,其体积含水率时程曲线越稀疏。(4)非饱和重塑黄土渗透系数随基质吸力的增大而减小,且渗透系数的对数与基质吸力呈线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降雨强度 土柱 垂直入渗 体积含水率 入渗率 渗透系数
原文传递
黄土地表生物结皮对土壤贮水性能及水分入渗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4
13
作者 王翠萍 廖超英 +2 位作者 孙长忠 田小雄 吕建亮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4-59,64,共7页
采用双环法对山西省偏关县3种结皮覆盖下(苔藓藻结皮、藻结皮和薄层藻结皮)土壤的贮水性能和渗透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结皮覆盖下土壤的贮水能力受结皮厚度和孔隙度状况的影响较大,0-10 cm土层饱和贮水量为502.69-525.8... 采用双环法对山西省偏关县3种结皮覆盖下(苔藓藻结皮、藻结皮和薄层藻结皮)土壤的贮水性能和渗透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结皮覆盖下土壤的贮水能力受结皮厚度和孔隙度状况的影响较大,0-10 cm土层饱和贮水量为502.69-525.80 t/hm^2,滞留贮水量为169.71-198.29 t/hm^2;初渗速率的变化范围为5.19-11.10 mm/min,无结皮最高,苔藓藻结皮最低;稳渗速率变化范围为1.67-2.67 mm/min。采用的3种入渗模型(Kostiakov模型、Horton模型和Philip模型)中Horton模型的拟合值更接近于实测值,决定系数R2在0.98-0.99,更适用于描述本研究区具有生物结皮土壤的入渗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生物结皮 贮水能力 入渗速率 入渗模型
下载PDF
天山林区不同群落土壤水分入渗特性的对比分析与模拟 被引量:23
14
作者 阿茹·苏里坦 常顺利 张毓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9111-9118,共8页
土壤入渗特性是影响森林生态水文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比较不同群落类型土壤水分入渗特性的差异,在天山中段北坡林区利用环刀法测定天然林、人工林、林窗草地、草地、林缘灌木林、山前灌木林六种群落类型的森林土壤入渗过程,对比分... 土壤入渗特性是影响森林生态水文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比较不同群落类型土壤水分入渗特性的差异,在天山中段北坡林区利用环刀法测定天然林、人工林、林窗草地、草地、林缘灌木林、山前灌木林六种群落类型的森林土壤入渗过程,对比分析有机质含量、毛管孔隙度、容重、含水率等土壤理化性质对入渗过程的影响,用三种常用模型进行入渗过程模拟,分析比较这些模型在天山林区的适宜性。结果表明:(1)六种主要群落类型前60 min土壤初始入渗率介于2.63—9.00 mm/min之间,稳定入渗率介于0.85—5.12 mm/min之间,不同群落类型土壤平均入渗率从大到小的排序为:天然林>林缘灌木>林窗草地>草地>人工林>山前灌木;(2)六种群落类型土壤入渗性能均具有初渗速率>平均入渗速率>稳定入渗速率的相同趋势;(3)Kostiakov模型对试验六种群落类型土壤入渗过程的拟合精度比较高,适用于描述本研究区域水源涵养林地土壤入渗特征;(4)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入渗速率呈正相关,且与初始入渗率达到显著水平;土壤的含水率、土壤毛管孔隙度和土壤容重与土壤入渗能力呈现显著的负相关。通过观测与模拟不同群落类型的土壤水分运动过程,本文可为天山林区生态水文长期定位观测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入渗 入渗模型 稳定入渗率 云杉森林 天山
下载PDF
大田土壤冻融条件下入渗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樊贵盛 郑秀清 赵生义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1-37,共7页
以冬小麦田冬春季跟踪入渗试验为依据,揭示了冻融土壤水分入渗的基本特性;分析讨论了土壤累积入渗量、稳定入渗率在土壤冻结和解冻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并将薄层霜状冻层对土壤入渗特性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其研究结论对于土壤水分入渗的... 以冬小麦田冬春季跟踪入渗试验为依据,揭示了冻融土壤水分入渗的基本特性;分析讨论了土壤累积入渗量、稳定入渗率在土壤冻结和解冻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并将薄层霜状冻层对土壤入渗特性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其研究结论对于土壤水分入渗的研究和冬春灌溉灌水效果的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对冬春灌溉的用水管理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土壤 累积入渗量 入渗试验 土壤水分 稳定入渗率
下载PDF
沂蒙山林区不同植物群落的土壤颗粒分形与水分入渗特征 被引量:21
16
作者 战海霞 张光灿 +1 位作者 刘霞 姚孝友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9年第1期49-56,共8页
为探索沂蒙山林区不同植被对土壤分形结构及入渗性能的改良作用与机制,运用土壤分形学和水文学原理与方法,研究沂蒙山林区7种植物群落下的土壤颗粒组成和入渗过程。结果表明:1)植物群落具有显著改善土壤颗粒结构和入渗性能的作用,其改... 为探索沂蒙山林区不同植被对土壤分形结构及入渗性能的改良作用与机制,运用土壤分形学和水文学原理与方法,研究沂蒙山林区7种植物群落下的土壤颗粒组成和入渗过程。结果表明:1)植物群落具有显著改善土壤颗粒结构和入渗性能的作用,其改善程度为针阔叶(赤松+麻栎)混交林依次高于阔叶林(刺槐纯林、麻栎纯林)和针叶林(赤松纯林);2)研究区土壤颗粒组成具有石质山地典型粗骨土的结构特征,其分形维数与土壤入渗速率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3)植物群落改良土壤分形结构和入渗性能的分形学机制,是通过增加土壤粉粒与黏粒等细粒物质含量而提高土壤分形维数,进而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和孔隙结构,提高土壤质地均匀程度和入渗能力的。研究成果可为沂蒙山区水土保持植被类型的合理选择与配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水文 土壤结构 分形维数 入渗速率 沂蒙山区
下载PDF
土壤中空气对土结构和入渗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9
17
作者 梁爱民 邵龙潭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02-506,共5页
分析了土壤表面积水入渗过程中压缩气体对土体结构的影响理论,并通过二维土柱入渗试验对其进行了分析及验证。在积水深度为2.8 cm的条件下,对2个初始含水量、3个孔隙率下的土柱进行了试验,测量出其在试验过程中的气体压力和入渗量,并同... 分析了土壤表面积水入渗过程中压缩气体对土体结构的影响理论,并通过二维土柱入渗试验对其进行了分析及验证。在积水深度为2.8 cm的条件下,对2个初始含水量、3个孔隙率下的土柱进行了试验,测量出其在试验过程中的气体压力和入渗量,并同时观察土体结构的变化。理论和试验结果表明,气体出现突破之前,土壤内气体压缩产生的气压对湿润区土体的顶托作用会破坏土体的平衡,从而在湿润锋处产生水平裂缝,破坏入渗土体的连续性。试验还发现,入渗过程中土体结构变化大小受土壤初始结构和含水率的影响,初始结构越牢固、含水量越大,结构和气压变化越小,根据结构变化不同,可以划分出两种不同的试验过程。同时入渗土体内出现裂缝时,气压的减渗作用尤为显著,甚至会导致试验过程的停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气压势 土体结构 入渗率
下载PDF
填埋场水分运移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刘建国 聂永丰 王洪涛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44-247,共4页
在实验室中建立了一个具有填埋场典型构造的单元隔室系统 ,研究了盖层渗透性较强而衬层渗透性较弱和盖层、衬层渗透性均较弱两种不同防渗配置下系统内的水分运移规律。两种情况下 ,盖层底部与废物层交界处始终处于非饱和状态 ,造成通过... 在实验室中建立了一个具有填埋场典型构造的单元隔室系统 ,研究了盖层渗透性较强而衬层渗透性较弱和盖层、衬层渗透性均较弱两种不同防渗配置下系统内的水分运移规律。两种情况下 ,盖层底部与废物层交界处始终处于非饱和状态 ,造成通过盖层的水分入渗速率远远大于其设计入渗能力 (渗透系数 ) ,反映了强透水的废物层对盖层防渗性能的不利影响。两种配置在防止渗滤液穿透衬层而污染“地下水”方面并无显著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埋场 水分运移 土水剖面 渗滤液 入渗速率 顶部盖层 运移规律 地下水污染
原文传递
植被恢复演替初期对模拟降雨产流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李鹏 李占斌 郑良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4-57,62,共5页
利用模拟降雨装置,研究了演替恢复初期不同植被覆盖以及不同处理下坡面降雨的产流过程和入渗率。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植被演替开始之初,由于地表土壤的土质比较疏松,土壤的入渗率比较大。随着植被演替的进行,土壤中有机质等物质的逐渐累积... 利用模拟降雨装置,研究了演替恢复初期不同植被覆盖以及不同处理下坡面降雨的产流过程和入渗率。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植被演替开始之初,由于地表土壤的土质比较疏松,土壤的入渗率比较大。随着植被演替的进行,土壤中有机质等物质的逐渐累积,土壤的理化性质发生了变化,土壤的入渗特征也随之降低。剪草降雨小区的实验研究结果说明,在降雨的初期,土壤的入渗性能相对较低,随着实验的进行,在雨滴的打击下,部分结皮被破坏,土壤的入渗率也随之增大。说明地表生物结皮的存在,降低了土壤的入渗性能。采取适当的措施破坏地表生物结皮,有利于提高土壤的入渗性能,增加干旱半干旱地区对降雨的利用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植被演替 模拟降雨 产流特征
下载PDF
砂层在黄土中发生指流条件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张建丰 王文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2-86,共5页
根据层状结构土壤在积水入渗过程中存在发生指流的现象,该文针对黄土地区"垆盖砂"的土壤条件,在室内以西安黄土为主体,对6种不同粒径的砂质双层结构土壤进行积水入渗试验,以观测研究发生指流的现象、机理与条件。研究表明:决... 根据层状结构土壤在积水入渗过程中存在发生指流的现象,该文针对黄土地区"垆盖砂"的土壤条件,在室内以西安黄土为主体,对6种不同粒径的砂质双层结构土壤进行积水入渗试验,以观测研究发生指流的现象、机理与条件。研究表明:决定砂质双层结构能否发生指流现象的重要因素,一是入渗水流进入砂层后的稳渗率;二是表征砂层物理特性的饱和导水率;并以二者的比值做为判断发生指流现象的一个重要量化指标。根据试验分析,可将该比值<0.02作为砂层发生指流现象的临界值。该指标也表明,当进入砂层的稳渗率小于砂层饱和导水率1/50时,即可发生明显的指流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砂层 指流 稳渗率 饱和导水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