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体粒径对盐生植物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3
1
作者 栗岳洲 付江涛 +4 位作者 胡夏嵩 余冬梅 朱海丽 虎啸天 李光莹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03-412,共10页
为研究盐生植物根系的固土护坡力学效应,探讨土体粒径对植物根系加筋固土作用和提高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以青海柴达木盆地大柴旦盐湖区为研究区,选取海韭菜(Triglochin maritima Linn.)和无脉苔草(Carex enervis C.A.Mey.)2种优势盐生... 为研究盐生植物根系的固土护坡力学效应,探讨土体粒径对植物根系加筋固土作用和提高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以青海柴达木盆地大柴旦盐湖区为研究区,选取海韭菜(Triglochin maritima Linn.)和无脉苔草(Carex enervis C.A.Mey.)2种优势盐生植物作为供试种,选取粒径大小分别为颗粒直径d≤0.25 mm和d≤0.5 mm粒径条件下的2种土体,制备根–土复合体扰动试样和不含根系素土扰动试样,分别进行了不固结不排水三轴压缩试验,以探讨2种盐生植物增强土体抗剪强度贡献,以及2种粒径条件下的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指标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探讨土体粒径差异对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盐生植物根系加筋固土作用主要表现为在2种不同土体粒径条件下,海韭菜根–土复合体与无脉苔草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强度均显著大于素土抗剪强度,且垂直布根海韭菜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显著大于水平或倾斜布根无脉苔草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土体粒径的差异可影响植物根系增强土体抗剪强度大小,即主要表现为在相同的含根量条件下,土体粒径愈小,由该粒径土体与根系共同组成的根–土复合体黏聚力值则愈大。同时,进一步研究表明,水平或倾斜布根的无脉苔草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受土体粒径大小的影响,相对大于垂直布根的海韭菜根–土复合体中的土体粒径大小对其抗剪强度影响。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探讨盐生植物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的影响因素,以及利用盐生植物有效防治研究区水土流失、土壤侵蚀等地质灾害方面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柴达木盆地 大柴旦盐湖区 盐生植物 根系 土体粒径 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
原文传递
大兴安岭北部森林沼泽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30
2
作者 马晓阳 崔玉军 李祥佑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33-435,449,共4页
通过对在大兴安岭北部森林沼泽—冻土景观区的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方法技术的研究,发现以水系沉积物中较粗粒级的碎屑(-10~+60目)作为采样介质,可有效地排除有机质的干扰,强化异常;并提出在水系沉积物不甚发育的地区,以水系沉积物为主... 通过对在大兴安岭北部森林沼泽—冻土景观区的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方法技术的研究,发现以水系沉积物中较粗粒级的碎屑(-10~+60目)作为采样介质,可有效地排除有机质的干扰,强化异常;并提出在水系沉积物不甚发育的地区,以水系沉积物为主,辅以网格法土壤测量,则能更有效地提高找矿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森林沼泽区 水系沉积物 风化作用 元素迁移 土壤 粒度 有机质 地球化学勘探 元素富集 网格法
下载PDF
土石混合料的压实特性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许锡昌 周伟 +2 位作者 韩卓 秦尚林 李建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115-118,148,共5页
基于某大型场平工程填筑质量抽检结果,探讨了粗料含量(粒径大于5mm颗粒含量)、填料最大粒径以及填料级配情况对土石混合料现场压实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当粗料含量逐渐增加时干密度呈逐渐增大趋势,但达到90%左右时,干密度离散性较大,... 基于某大型场平工程填筑质量抽检结果,探讨了粗料含量(粒径大于5mm颗粒含量)、填料最大粒径以及填料级配情况对土石混合料现场压实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当粗料含量逐渐增加时干密度呈逐渐增大趋势,但达到90%左右时,干密度离散性较大,建议粗料含量的合理值为60%~80%;同样,当填料最大粒径逐渐增大时干密度也随着最大粒径的增大而呈逐渐增大趋势,但当超过松铺厚度(800mm)的30%以后,干密度则逐渐减小,且离散性较大,建议最大粒径的合理值为松铺厚度的30%;填料级配良好与否和压实特性无明显的相关性,但级配应连续。该研究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混合料 压实特性 粗料石量 最大粒径 级配
下载PDF
粗粒土类别的分形图解 被引量:19
4
作者 李哲 王芝银 谢永利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5-19,共5页
基于分形理论,同时考虑粗粒土的随机性、非规则性,应用随机模糊方法研究了粗粒土的粒度分布分维,讨论了粒度分布分维与粗粒土的均一性、粗度和级配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粗粒土是分形粒子,具有分形效应,细粒土是以分形分布的方式充填到... 基于分形理论,同时考虑粗粒土的随机性、非规则性,应用随机模糊方法研究了粗粒土的粒度分布分维,讨论了粒度分布分维与粗粒土的均一性、粗度和级配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粗粒土是分形粒子,具有分形效应,细粒土是以分形分布的方式充填到粗粒土之间的,粗粒土组成的结构为分形结构,据此给出了5种粗粒土的典型分形图形并揭示了其特有的性质。结果表明,粒度分布分维是刻画粗粒土特征的有效参数,应用该参数可以控制集料颗粒粒径,达到优化级配、增大集料密度的目的。最后给出了应用粒度分布分维控制颗粒粒径的理想分形级配图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粗粒土 分形 粒度分布 分形维 随机模糊
下载PDF
呼伦贝尔沙质草原风蚀坑表层土壤粒度特征 被引量:18
5
作者 张惜伟 汪季 +2 位作者 高永 丁延龙 宝成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93-299,共7页
以呼伦贝尔沙质草原北部沙带中段陈巴尔虎旗完工镇境内风蚀坑环境为研究对象,选取不同发育形态的典型风蚀坑类型,通过系统的风蚀坑形态测量和风蚀坑表面沉积物粒度分析,研究沙质草原风蚀坑表层土壤粒度特征。结果表明:各风蚀坑沙物质总... 以呼伦贝尔沙质草原北部沙带中段陈巴尔虎旗完工镇境内风蚀坑环境为研究对象,选取不同发育形态的典型风蚀坑类型,通过系统的风蚀坑形态测量和风蚀坑表面沉积物粒度分析,研究沙质草原风蚀坑表层土壤粒度特征。结果表明:各风蚀坑沙物质总体结构以细砂为主,其次是中砂,极细砂和粉粒含量很少,且除了未风蚀草原表土含极粗砂,其他风蚀阶段皆不含;不同阶段风蚀坑的土壤粒径频率曲线,除消亡阶段为极负偏外,其他阶段均表现为负偏,峰态变化趋势与分选性一致,砂粒分布集中程度依次为:未风蚀草地<消亡阶段<固定阶段<裸地沙斑<活跃发展<活化阶段,按照分级标准峰态均为中等范围;研究区沉积物粒度组成比较均一,各发育阶段风蚀坑表层颗粒分布曲线型式基本一致,由于风蚀强度的增加,曲线偏向粗颗粒一侧,风蚀活动强度加大及植被破坏程度加剧引起风蚀坑表层砂粒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蚀坑 土壤粒度 沙质草原 呼伦贝尔
原文传递
亚热带地区花岗岩风化壳上发育红土的磁性矿物转化机制——基于非磁学指标和岩石磁学的综合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吕镔 刘秀铭 +3 位作者 赵国永 周子博 毛学刚 陈渠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67-378,共12页
选取亚热带地区发育于花岗岩风化壳上的两个典型红土剖面(福州剖面和泉州剖面)作为研究对象,在前期系统岩石磁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常量地球化学元素、色度、粒度指标,分析磁学特征与环境条件的内在联系,重点探讨亚热带湿热气候条... 选取亚热带地区发育于花岗岩风化壳上的两个典型红土剖面(福州剖面和泉州剖面)作为研究对象,在前期系统岩石磁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常量地球化学元素、色度、粒度指标,分析磁学特征与环境条件的内在联系,重点探讨亚热带湿热气候条件下红土中磁性矿物转化途径及机制。结果显示:1)两个剖面硅(SiO2)、铝(Al2O3)、铁(Fe2O3)等常量地球化学元素含量及其随剖面深度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衡量风化强度的化学蚀变指数(CIA)、风化淋溶指数(ba指数)以及元素比率(如硅铝率和硅铝铁率)在数值上非常相近。常量地球化学参数表明两个剖面土壤均处于脱硅富铝化的成土阶段。2)两个剖面红度和黄度值差异较大,表明福州剖面土壤中赤铁矿和针铁矿含量相对较高;色度参数在两个剖面中随深度变化规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3)两个剖面粒径均随风化程度增强而变细,强风化层位粘粒含量最高;相较于泉州剖面,福州剖面粒度更细。综合分析野外土壤发生特征及上述参数,认为福州红土剖面由于成土时间较长,因此经历了更强的后期风化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土壤磁性转化影响因素及转化机制,得出如下结论:1)亚热带地区湿热的气候条件是磁性矿物总体特征变化的主导因素;2)土壤母质和成土时间是亚热带地区不同红土剖面磁性矿物特征差异的主控因子;3)亚热带地区土壤磁性矿物转化途径不同于温带地区:湿热气候条件对原生磁性矿物改造作用更为明显,并且影响次生磁性矿物的赋存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红土 岩石磁学 磁性矿物转化 地球化学 色度 粒度
原文传递
耕地土壤有机质与全氮空间变异性对粒度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陈涛 常庆瑞 +2 位作者 刘钊 赵业婷 刘京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2-129,共8页
为有效揭示土壤空间变异性的尺度效应,为土壤采样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以黄土台塬区耕地土壤有机质(SOM)和全氮(STN)为例,利用空间自相关、半方差函数及分形维数分析了不同采样粒度条件下土壤属性的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 为有效揭示土壤空间变异性的尺度效应,为土壤采样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以黄土台塬区耕地土壤有机质(SOM)和全氮(STN)为例,利用空间自相关、半方差函数及分形维数分析了不同采样粒度条件下土壤属性的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SOM和STN的平均质量比分别为14.79 g/kg和0.78 g/kg;随采样粒度增大,SOM变异系数基本未变,STN则表现总体增加;其空间自相关性减弱,由随机因素所引起的空间变异性逐渐增强,导致结构变异比重趋于减小;SOM和STN空间异质性随粒度的变化并非简单线性关系,而表现出先增后减的倒U型变化。耕地SOM和STN的空间分布呈北高南低,SOM含量总体中等偏下,而STN含量较低,耕作时应适当增加氮素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土壤全氮 采样粒度 空间变异性
下载PDF
阿勒泰地区表土磁学特性及变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俊辉 夏敦胜 +1 位作者 张英 刘宇航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89-899,共11页
现代表土的磁学性质反映了物源、成土过程与气候环境之间的重要信息,对认识磁学参数在气候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有重要意义。干旱区表土的磁学特性表现出极大的复杂性和差异性,为了理解不同气候和环境条件下表土磁学参数的特性、变化机制及... 现代表土的磁学性质反映了物源、成土过程与气候环境之间的重要信息,对认识磁学参数在气候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有重要意义。干旱区表土的磁学特性表现出极大的复杂性和差异性,为了理解不同气候和环境条件下表土磁学参数的特性、变化机制及控制因素,选择位于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区不同景观带的表土样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系统的环境磁学分析,并结合X衍射和粒度等方法,结果表明磁性矿物来源相对稳定,磁学性质主要由来自源区的粗颗粒软磁性矿物所主导,χ_(lf)(低频磁化率)和SIRM(饱和等温剩磁)与磁性颗粒表现出正相关的关系,磁性矿物浓度越大,磁畴颗粒越粗;反之,浓度越低,颗粒越细。磁性矿物的浓度和颗粒大小在不同景观带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荒漠带表土中磁性矿物的浓度较高,磁畴主要为粗颗粒的PSD(准单畴)+MD(多畴),而其他景观带(森林、灌丛、草原和湿地)矿物浓度明显较低,磁畴也相对较细。相比较,其他景观带表土受后期改造作用比荒漠区强,主要是由于在海拔升高到1300m之后,区域气候环境因素(如气温、降水以及蒸发)发生明显变化,导致强磁性矿物的破坏,土壤矿物浓度和粒径发生变化,磁性降低。成壤作用形成的SP(超顺磁畴)颗粒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土 磁学特性 粒径 阿勒泰
原文传递
贵州省喀斯特山区不同石漠化等级土壤粒级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彭琴 林昌虎 何腾兵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9-32,45,共5页
对贵州喀斯特山区不同石漠化等级土壤粒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贵州省喀斯特山区不同石漠化等级土壤垂直断面(A—B—C)<0.001mm黏粒增加;0.01~0.05mm,0.05~0.25mm细砂粒和0.25~1mm粗砂粒减少。随着石漠化程度增强土壤表层(0—2... 对贵州喀斯特山区不同石漠化等级土壤粒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贵州省喀斯特山区不同石漠化等级土壤垂直断面(A—B—C)<0.001mm黏粒增加;0.01~0.05mm,0.05~0.25mm细砂粒和0.25~1mm粗砂粒减少。随着石漠化程度增强土壤表层(0—20mm)黏粒含量减少,砂粒增加。在贵州省西部地区,<0.005mm的土粒随着石漠化程度的加剧含量减少。不同石漠化等级中<0.005mm土粒与有机质成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5;0.05~1mm土粒与有机质成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土壤粒级 有机质
下载PDF
山东黄河流域下游土壤粒度和深度试验成果 被引量:13
10
作者 庞绪贵 姜相洪 +4 位作者 战金成 朱继托 曹秀华 王增辉 崔元俊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67-771,共5页
以黄河流域下游野外获得的土壤粒度和深度纵剖面试验资料为基础,分析了黄河流域下游不同土壤类型区、不同地貌单元的土壤粒级组成、元素在各粒级组中的分配特征和元素在土壤纵剖面中的含量、纵向变化规律,探讨了其在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中... 以黄河流域下游野外获得的土壤粒度和深度纵剖面试验资料为基础,分析了黄河流域下游不同土壤类型区、不同地貌单元的土壤粒级组成、元素在各粒级组中的分配特征和元素在土壤纵剖面中的含量、纵向变化规律,探讨了其在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中的意义。确定了能代表区域内土壤主要物质组成的粒级范围,提出了本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的最佳样品筛分加工方案和表层、深层土壤样品采集的有效深度和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下游 土壤粒级 土壤纵剖面 贡献值百分比 归一化值
下载PDF
土壤剖面中粉煤灰垂向迁移的磁响应 被引量:12
11
作者 闫海涛 胡守云 +2 位作者 E.Appel V.Hoffmann 朱育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92-1399,共8页
对浙江省安吉县梅溪发电厂粉煤灰贮灰场附近的土壤短剖面进行环境磁学、元素含量及粒度研究.借助模糊聚类分析,分辨出粉煤灰原位堆积、富集、迁移深度及未受污染土壤特征.剖面上部0~14cm为粉煤灰的原位反映,多畴磁铁矿主导了该段样品磁... 对浙江省安吉县梅溪发电厂粉煤灰贮灰场附近的土壤短剖面进行环境磁学、元素含量及粒度研究.借助模糊聚类分析,分辨出粉煤灰原位堆积、富集、迁移深度及未受污染土壤特征.剖面上部0~14cm为粉煤灰的原位反映,多畴磁铁矿主导了该段样品磁性.其中11~14cm处磁性矿物和金属元素有所富集.14~21cm为粉煤灰在土壤中的迁移深度.迁移段土壤中亚铁磁性矿物及Pb、Zn等金属含量介于底部未污染土壤与上部粉煤灰原位堆积层之间.单畴斜交反铁磁性矿物及来源于上部粉煤灰的多畴磁铁矿共同主导了该段土壤的磁性特征.21cm以下土壤基本未受粉煤灰污染,单畴斜交反铁磁性矿物是其主要磁性矿物.指标聚类分析表明,亚铁磁性矿物主要赋存在粗粉砂中,单畴磁晶粒主要存在于细粉砂中.x、ARM、SIRM与Cu、Mn、Pb、Zn呈显著相关.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磁参数可用于追踪、识别粉煤灰在土壤剖面中的垂向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磁学 粉煤灰 土壤 重金属 粒度 污染
下载PDF
环青海湖表层土壤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13
12
作者 袁杰 曹广超 +1 位作者 鄂崇毅 袁有靖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0-154,共5页
对环青海湖区38个表层土壤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特征分布分析,结果表明:环青海湖表层土壤沉积物粒度组成以粉砂为主,占所有采样点土壤粒度组成的52%,砂含量次之,占37%,黏粒含量最少,占11%;环湖区38个采样点主要植被类型下表层土壤粒度... 对环青海湖区38个表层土壤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特征分布分析,结果表明:环青海湖表层土壤沉积物粒度组成以粉砂为主,占所有采样点土壤粒度组成的52%,砂含量次之,占37%,黏粒含量最少,占11%;环湖区38个采样点主要植被类型下表层土壤粒度百分比中也表现出粉砂〉砂〉黏粒;环青海湖区表层土壤沉积物粒度特征表明青海湖以东表层土壤沉积物粒度特征呈单峰模式、以西表层土壤沉积物粒度特征呈不对称双峰模式、以南表层土壤沉积物粒度特征近乎正态分布、以北表层土壤沉积物粒度特征呈多峰模式;环青海湖区表层土壤沉积物的平均粒径为1.96~6.71Ф,平均值为4.68Ф,为粉砂粒级;峰态值为0.75〈KG〈1.89,平均值为1.09;标准离差变化范围为0.81~2.63,平均值为1.77;偏度变化范围为-0.03~0.43,平均值为0.14。分析结果说明环青海湖区湖东区域为典型的风成砂沉积、湖西和湖南区域表层土壤沉积为风成黄土、湖北表层土壤沉积环境复杂多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 土壤粒径 粒度特征
下载PDF
干湿与盐渍耦合作用下土遗址强度劣化机理 被引量:11
13
作者 崔凯 陈蒙蒙 +2 位作者 谌文武 关喜鹏 韩文峰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82-587,592,共7页
通过集中降雨过程3处典型遗址温度和含水率的实时监测,发现遗址内部不同位置土体经历耦合作用的频率与程度存在差异.通过对分别掺入不同含量Na_2SO_4、NaCl,经历不同期次干湿循环的遗址土重塑样的强度指标测试和粒度分析,得出试样的抗... 通过集中降雨过程3处典型遗址温度和含水率的实时监测,发现遗址内部不同位置土体经历耦合作用的频率与程度存在差异.通过对分别掺入不同含量Na_2SO_4、NaCl,经历不同期次干湿循环的遗址土重塑样的强度指标测试和粒度分析,得出试样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内聚力、粗粉粒质量分数和粒度分维值都随含盐量和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而产生规律性调整.数学统计分析证明不同频率与程度耦合作用下遗址土宏观强度指标的变化与粒度分析指标调整之间存在定量关系,分析和讨论了干湿盐渍耦合作用下遗址土强度劣化的本质原因、遗址消亡过程的形式和速度与遗址土强度劣化过程之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土 耦合作用 强度响应 粒度分维 监测
下载PDF
颗粒级配对无粘性土压实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高成雷 严战友 +2 位作者 李建军 王丙兴 张孟强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16年第2期227-232,共6页
为了揭示颗粒级配对无粘性土压实性的影响规律和机制,开展了不同颗粒级配无粘性土的表面振动压实试验,并对无粘性土的结构类型进行了分析.试验颗粒级配的确定以山区公路巨粒土填料为原型,考虑了块石、碎石、粗砾、中细砾等粒组的不同相... 为了揭示颗粒级配对无粘性土压实性的影响规律和机制,开展了不同颗粒级配无粘性土的表面振动压实试验,并对无粘性土的结构类型进行了分析.试验颗粒级配的确定以山区公路巨粒土填料为原型,考虑了块石、碎石、粗砾、中细砾等粒组的不同相对含量,并采用相似级配法进行缩尺.试验结果表明,颗粒级配不均匀的巨粒夹土或巨粒质土的压实性总体较好.无粘性土结构主要决定于颗粒级配的连续性,并可分为骨架孔隙结构、骨架虚填结构和悬浮骨架结构3种类型.颗粒级配对无粘性土压实性的影响机制可以概括为不同大小颗粒的相互填充效应,大颗粒的悬浮效应和小颗粒的虚填效应,上述效应均有利于提高无粘性土的最大干密度.无粘性土路基压实质量控制标准应考虑颗粒级配对压实性的影响,不宜采用统一的孔隙率.研究成果深化了对无粘性土结构的认识,并为无粘性土路基压实质量控制提供了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压实性 室内试验 无粘性土 颗粒级配 土的结构
下载PDF
汶川地震液化土层类型验证及土性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侯龙清 徐红梅 +1 位作者 曹振中 袁晓铭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19-1124,共6页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中,除在山区引发了大量山体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外,在成都平原等地液化现象也十分普遍。液化主要分布在含砂、砾石和卵石等的第四系地层。依据地层分布特征和地震烈度,选择6个典型液化点(带)进行现场勘测和试验...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中,除在山区引发了大量山体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外,在成都平原等地液化现象也十分普遍。液化主要分布在含砂、砾石和卵石等的第四系地层。依据地层分布特征和地震烈度,选择6个典型液化点(带)进行现场勘测和试验,以验证液化土层类型、了解液化土层的土性特征,并检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液化判别方法的适应性。结果表明:(1)典型液化点土类包含砂、砾石和卵石等,6个验证点中有2个为砂层液化(其中1个为砾砂)、3个为砾石层液化和1个为卵石层液化;(2)与非液化地层相比,液化地层结构松散,均匀性差,颗粒大小分布曲线较平缓,不均匀系数较大,其中液化砂土级配良好,砾石和卵石级配不良;(3)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液化判别方法,将验证点1中砂液化判为非液化,其余5个验证点由于含较多粗颗粒,因无法进行标准贯入试验而无法进行液化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砂土液化 土层类型 颗粒大小分布 液化判别
下载PDF
膨胀土水泥改性施工均匀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鸣 宋建平 +1 位作者 刘军 周跃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59-63,共5页
常用无机类膨胀土改性处理主要有石灰改性和水泥改性,就施工工艺而言,影响改性效果主要因素是改性剂与土料拌和的均匀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问题:一是膨胀土开挖料超大土团的破碎问题;二是开挖料高含水率速降问题。针对水泥改性膨胀土施... 常用无机类膨胀土改性处理主要有石灰改性和水泥改性,就施工工艺而言,影响改性效果主要因素是改性剂与土料拌和的均匀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问题:一是膨胀土开挖料超大土团的破碎问题;二是开挖料高含水率速降问题。针对水泥改性膨胀土施工工艺,开展了进一步的试验研究,确定了膨胀土料最大土团级配和含水率控制标准,分析了现场施工采用的旋耕机和条筛碎土新工法的可行性,为水泥改性膨胀土现场施工工艺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 膨胀土 改性 粒径 含水率 施工 水泥 均匀 标准
下载PDF
东天山喀尔里克山北坡淖毛湖盆地土壤粒度分布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忠臣 钱亦兵 +1 位作者 张海燕 黄世光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35-1043,共9页
对东天山喀尔里克山北坡-淖毛湖盆地不同类型土壤的粒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主要由粉粒和砂粒组成,从喀尔里克山北坡、中部地区到淖毛湖盆地,土壤粒度平均值逐渐变大,颗粒分选性差,偏度多属极正偏或正偏,峰态集中在宽、中等和... 对东天山喀尔里克山北坡-淖毛湖盆地不同类型土壤的粒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主要由粉粒和砂粒组成,从喀尔里克山北坡、中部地区到淖毛湖盆地,土壤粒度平均值逐渐变大,颗粒分选性差,偏度多属极正偏或正偏,峰态集中在宽、中等和窄3个等级,表明其成土母质较粗、来源相对复杂.土壤的粒度参数Mz、σ、SK和KG值很好地表征了不同土地类型和植被类型及盖度对土壤粒度特征的影响.土壤粒度分维值呈现出随海拔降低逐渐减小的趋势,并且分维值与粘粒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喀尔里克山北坡土壤中粘粒的含量高于中部地区和淖毛湖盆地的土壤,反映出不同地区土壤母质来源和沉积环境的差异.不同地带土壤概率累积曲线的空间变化及综合参数特征表现出地形和气候对颗粒运动形式有一定影响,并且不同地区土壤在成因上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粒度参数 分维值 分布特征 成因 喀尔里克山北坡-淖毛湖盆地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5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粒度特征 被引量:10
18
作者 罗凤敏 高君亮 +5 位作者 郝玉光 张格 王丽娜 辛智鸣 吕永军 刘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2-177,共6页
研究荒漠化发生区域的土壤粒度特征,可为区域荒漠化防治及生态建设提供一定理论依据。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及室内分析,对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5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流动沙丘、草方格沙障固沙区、人工梭梭林、白刺群落和油蒿群落)的土壤粒... 研究荒漠化发生区域的土壤粒度特征,可为区域荒漠化防治及生态建设提供一定理论依据。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及室内分析,对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5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流动沙丘、草方格沙障固沙区、人工梭梭林、白刺群落和油蒿群落)的土壤粒度特征及分形维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5个样地土壤颗粒组成均以细沙为主,含量为66.49%~81.54%;粉沙含量最少,仅为0.58%~1.72%;不同粒级土壤颗粒百分含量由高到低为:细沙>中沙>极细沙>粗沙>粉沙。(2)5个样地土壤颗粒分形维数的差异极显著(p<0.01),油蒿群落(1.72)>白刺群落(1.56)>人工梭梭林(1.44)>流动沙丘(1.40)>草方格沙障>(1.37);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粉沙、极细沙百分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细沙百分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中沙和粗沙百分含量关系不显著(p>0.05)。(3)天然植被生长区域,植被盖度较好,风沙土颗粒较细。因此,应加大对区域内天然植被的保护,防止土壤风蚀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粒度 分形维数 风蚀 荒漠化 乌兰布和沙漠
下载PDF
粗粒土粒径变化对强度和压缩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杨松 程勇俊 +1 位作者 吴珺华 卢廷浩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62-565,共4页
粗粒土工程性质受其粗颗粒含量的影响,粗颗粒破碎后的级配重分布又会对其强度和变形产生影响.通过制备不同最大粒径组(≥40 ~60 mm)的土样进行三轴固结排水试验和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粗粒(≥40 ~60 mm)含量小于35%时,粗粒土... 粗粒土工程性质受其粗颗粒含量的影响,粗颗粒破碎后的级配重分布又会对其强度和变形产生影响.通过制备不同最大粒径组(≥40 ~60 mm)的土样进行三轴固结排水试验和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粗粒(≥40 ~60 mm)含量小于35%时,粗粒土的内摩擦角不受粗粒含量影响.黏聚力随着粗粒含量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当粗粒含量为25%左右时,曲线出现峰值,即粗粒含量达到25%时的黏聚力最大.增加最大粒径的含量有利于减小土的压缩性.三轴试验由于剪切作用使得颗粒破碎率较大,而固结试验即使垂直压力很大其破碎率也较小,表明颗粒破碎与剪切面的形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粒土 强度 压缩 粒径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南缘灌丛沙丘土壤水分与粒度特征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唐艳 刘连友 +2 位作者 杨志鹏 杜建会 孟祥亮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9,共4页
土壤水分与土壤粒度是影响灌丛沙丘植被与沙丘演变的重要因子。通过对毛乌素沙地南缘典型灌丛沙丘土壤粒度以及4月、7月的土壤水分的测定,揭示了沙丘各部位土层土壤含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与粒度分布规律:由于是降雨1h后采样,丘间地与丘顶... 土壤水分与土壤粒度是影响灌丛沙丘植被与沙丘演变的重要因子。通过对毛乌素沙地南缘典型灌丛沙丘土壤粒度以及4月、7月的土壤水分的测定,揭示了沙丘各部位土层土壤含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与粒度分布规律:由于是降雨1h后采样,丘间地与丘顶0-10cm土层7月土壤含水量均随深度变化骤减。丘间地自表层至70cm深度范围的土层,受植被、降雨、太阳辐射等外界环境因子影响较大。丘顶四月表层被灌木老枝覆盖,从一定程度上抑制丘顶0-30cm土层土壤水分的蒸发,同时增加粗糙度,降低下垫面起沙起尘率,从而为维持水分平衡、防沙治沙提供手段;30-80cm间的土层7月土壤含水量较4月土壤含水量丰富,是由于7月正值雨季,雨水下渗土壤含水量较高。风况、植被条件、沙面活动程度决定各部位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幅度,根系分布与植被决定沙丘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与拐点出现的土层深度。迎风坡、丘顶、背风坡、丘间地沉积物粒度特征相似,均以细砂为主,垂直结构中细砂、极细砂含量较高,其次为粉砂。黏土、中砂、粗砂、极粗砂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变化不大,极细砂、细砂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变化起伏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丛沙丘 土壤水分 粒度 时空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