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矿沉陷区沉陷裂缝对土壤特性和作物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0
1
作者 许传阳 马守臣 +2 位作者 张合兵 王锐 关中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97-604,共8页
为了研究煤矿沉陷区沉陷裂缝对土壤特性和作物生长的影响,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对沉陷裂缝周围土壤水氮含量、微生物学特性和作物生理、产量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沉陷裂缝导致了土壤水、氮的流失。距沉陷裂缝越近,土壤含水... 为了研究煤矿沉陷区沉陷裂缝对土壤特性和作物生长的影响,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对沉陷裂缝周围土壤水氮含量、微生物学特性和作物生理、产量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沉陷裂缝导致了土壤水、氮的流失。距沉陷裂缝越近,土壤含水量和有效氮含量越低,当距裂缝距离超过120 cm 时,沉陷裂缝对土壤含水量和有效氮含量影响不显著。土壤水肥特性改变也导致了土壤微生物特性的改变,距沉陷裂缝越近,土壤酶(脲酶、蔗糖酶)活性和土壤呼吸速率越低。当距裂缝距离超过90 cm时,沉陷裂缝对土壤微生物的特性影响不显著。沉陷裂缝通过影响土壤中水分和矿物营养的含量,进而影响到植物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特性。当裂缝距离超过60 cm时,沉陷裂缝对小麦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影响不显著。在拔节期,沉陷裂缝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主要在距裂缝0~60 cm范围内,当距裂缝距离超过60 cm时,沉陷裂缝对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不显著。但到花期时,当距裂缝距离超过90 cm时,沉陷裂缝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不显著。沉陷裂缝对小麦各产量性状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距裂缝0~60 cm范围内,沉陷裂缝对株高、单茎重和穗粒数均有显著影响,当距裂缝距离超过90 cm时,则影响不显著。沉陷裂缝导致小麦穗数和产量的下降,距裂缝越近,小麦穗数和产量下降幅度越大,与距裂缝120 cm处小麦相比,裂缝边缘0~30 cm范围内小麦穗数和产量分别降低43.7%和53.3%。总之,开采沉陷产生的裂缝(隙),导致附近土壤水分蒸发增强和养分流失加剧,降低了土壤质量,影响到作物的生长,最终导致作物产量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沉陷区 沉陷裂缝 土壤特性 作物生长 土壤微生物活性 光合作用
下载PDF
土壤裂缝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2
作者 熊东红 周红艺 +2 位作者 杜长江 杨忠 张信宝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9-255,共7页
土壤开裂是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裂缝形成对土壤性状、作物生长以及水分溶质运输均有重要影响。本文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土壤裂缝的表征指标体系及指标测定方法,并讨论分析了裂缝与土壤属性、裂缝发育与植被生长、裂缝形成与土壤入渗和溶质... 土壤开裂是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裂缝形成对土壤性状、作物生长以及水分溶质运输均有重要影响。本文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土壤裂缝的表征指标体系及指标测定方法,并讨论分析了裂缝与土壤属性、裂缝发育与植被生长、裂缝形成与土壤入渗和溶质运输等方面的最新国际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今后的土壤裂缝研究工作的方向和重点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裂缝 表征指标 土壤属性 植被生长 水分溶质运输
下载PDF
土壤裂隙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7
3
作者 周明涛 杨森 +3 位作者 秦健坤 熊峰 王泽光 许文年 《土壤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88-995,共8页
土壤裂隙的发育是土壤自身内在属性在外界条件变化时综合作用的结果,与土壤物理、化学及生物性质息息相关,对农田水肥蓄积、坡体稳定、地下水污染等的危害很大。本文首先阐释了土壤裂隙的内涵及其与孔隙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而后从形成机... 土壤裂隙的发育是土壤自身内在属性在外界条件变化时综合作用的结果,与土壤物理、化学及生物性质息息相关,对农田水肥蓄积、坡体稳定、地下水污染等的危害很大。本文首先阐释了土壤裂隙的内涵及其与孔隙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而后从形成机制的角度对土壤裂隙进行了分类,并归纳总结了水平裂隙和垂直裂隙的描述方式及裂隙的评价指标体系,接着对干缩裂隙发育的外因及内因做了较深入的讨论,最后对土壤裂隙日后研究工作的重点提出了建议,旨在为土壤裂隙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裂隙 孔隙 评价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干湿交替条件下稻田土壤裂隙开闭规律 被引量:13
4
作者 段赫 刘目兴 +3 位作者 易军 朱钊岑 朱强 张海林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70-376,共7页
为研究江汉平原稻田土壤在干湿交替过程下的裂隙发育规律,利用室内试验和数字图像处理方法对典型稻田耕作层和犁底层土壤裂隙特征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在干燥过程中,土壤裂隙形成初期裂隙长而窄,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裂隙面积率... 为研究江汉平原稻田土壤在干湿交替过程下的裂隙发育规律,利用室内试验和数字图像处理方法对典型稻田耕作层和犁底层土壤裂隙特征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在干燥过程中,土壤裂隙形成初期裂隙长而窄,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裂隙面积率和当量宽度逐渐增大;在增湿过程中,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裂隙面积率和当量宽度逐渐减小,但裂隙长度密度降幅较小。干湿交替条件下的裂隙形成和闭合过程不可逆,且干燥形成的土壤裂隙并不能通过增湿完全闭合。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容重差异影响了耕作层和犁底层裂隙开闭特征。在干燥过程中,耕作层土壤裂隙面积率、长度密度和当量宽度分别为16.1%,0.076 mm/mm^2,2.13 mm,约为犁底层的1.63倍、1.09倍和1.54倍。而增湿结束后,犁底层裂隙闭合程度高于耕作层。耕作层和犁底层的裂隙面积闭合率为39.8%,61.6%,裂隙长度密度降幅为7.9%,20.0%,当量宽度降幅为35.7%,53.6%。为减少裂隙发育造成的稻田水肥渗漏,需合理控制土壤水分含量,特别应避免冬春季节长期干旱造成犁底层裂隙无法闭合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裂隙 干湿交替 土壤水分 稻田 江汉平原
下载PDF
土壤添加物对土-水曲线和土体收缩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邢旭光 柳烨 马孝义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0-48,共9页
为探索不同添加物(小麦秸秆、麦壳和植物油渣)对土壤持水性能和土壤收缩特性的影响,定量掺混3种粉末,采用离心机法测定土-水曲线,并对土壤持水能力和土壤收缩特征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各处理土-水曲线形态无差异,van Genuchten模型可用... 为探索不同添加物(小麦秸秆、麦壳和植物油渣)对土壤持水性能和土壤收缩特性的影响,定量掺混3种粉末,采用离心机法测定土-水曲线,并对土壤持水能力和土壤收缩特征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各处理土-水曲线形态无差异,van Genuchten模型可用于此条件土-水曲线拟合;3种添加物均可提高土壤容重和土壤含水率并利于保水,且土壤持水能力表现为油渣>麦秆>麦壳>纯土;随着土壤脱水,土体以轴向收缩为主,三直线模型可用于土壤收缩曲线拟合,土体线缩率与吸力和含水率分别满足对数和Logistic函数关系;土体几何收缩量表现为麦壳<油渣<麦秆<纯土,土壤开裂程度表现为油渣<麦秆<麦壳<纯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特征曲线 土壤收缩 土壤裂缝 土壤添加物
下载PDF
元谋干热河谷变性土收缩变形对其裂缝发育及土体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陈安强 张丹 +2 位作者 雷宝坤 杨艳鲜 刘刚才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41-347,共7页
元谋干热河谷区变性土的裂缝发育对沟蚀崩塌和植被恢复影响显著。通过室内对变性土收缩变形和裂缝发育的测定及干湿循环下的直剪试验,研究了变性土收缩变形对裂缝发育及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变性土失水导致土体收缩变形,收缩... 元谋干热河谷区变性土的裂缝发育对沟蚀崩塌和植被恢复影响显著。通过室内对变性土收缩变形和裂缝发育的测定及干湿循环下的直剪试验,研究了变性土收缩变形对裂缝发育及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变性土失水导致土体收缩变形,收缩特征曲线呈显著的三直线模型。变性土的收缩变形与土壤中黏粒和黏土矿物含量密切相关。变性土收缩变形不均导致裂缝的出现,随着含水量的逐渐降低,裂缝条数(N)逐渐减少,裂缝面密度(A)逐渐增加。土体裂缝的发育与基质吸力的大小密切相关,当基质吸力<1000 k Pa时,裂缝面密度显著增加。裂缝条数和面密度与土壤含水量分别呈较好的指数函数和Sigmoidal函数关系(RN2=0.968,PN=0.0004;RA2=0.963,PA=0.01)。裂隙发育,导致变性土黏聚力(c)和内摩擦角(φ)随干湿交替的进行呈不断减小的趋势,但内摩擦角下降速度明显低于黏聚力。黏聚力和内摩擦角与循环次数呈较好的反比例函数关系(Rc2=0.979,Pc=0.0002;Rφ2=0.807,Pφ=0.015)。该研究可为进一步研究土壤开裂导致的沟蚀崩塌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裂缝 裂缝发育 变性土 土壤收缩 土壤变形 干热河谷
原文传递
矿区土壤裂隙优先流对土壤铵态氮迁移及土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严家平 陈孝杨 +2 位作者 程方奎 黄河 范廷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0-126,共7页
针对煤矿地下开采对矿区土壤土壤质量的影响问题,采用构建原状土壤二维模型的物理模拟试验研究方法,模拟研究煤矿开采过程中,由降水引起土壤铵态氮迁移及土壤结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煤矿地下开采过程不仅引起地表沉陷,改变地面坡度,... 针对煤矿地下开采对矿区土壤土壤质量的影响问题,采用构建原状土壤二维模型的物理模拟试验研究方法,模拟研究煤矿开采过程中,由降水引起土壤铵态氮迁移及土壤结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煤矿地下开采过程不仅引起地表沉陷,改变地面坡度,加剧了地表径流对土壤铵态氮养分的水平方向和剖面方向的运移强度,同时因沉陷作用伴生的土壤裂隙而加剧了铵态氮由表层向深部的迁移流失。在试验区地面沉陷长度为1.2 m的范围、坡度为2.1°,模拟降水强度60 mm/h,总降水122 mm的试验条件下,坡地表层土壤铵态氮含量平均降低了14%;在剖面上,表层铵态氮质量分数8.8 mg/kg的峰值迁移至30 cm深度,含量峰值深度下移;沉陷区不同部位的土壤颗粒结构组分发生变化。其中坡顶的细颗粒组分黏粒(≤2μm)含量减少,粗颗粒砂粒组分增加。位于沉陷坡地坡顶的土壤黏粒组分由原来的2.5%下降到2.1%,在沉陷坡地1.2 m的距离范围内,土壤黏粒含量平均流失率为16%。而粗颗粒组分(≥50μm)的砂粒组分由原来的3.2%变为3.8%,砂粒组分含量增加率为3.6%。与此同时,位于坡底土壤黏粒由原来2.5%增加到2.8%,黏粒含量累计增加率为12%。土壤裂隙优先流成为煤矿开采沉陷区水土流失重要的驱动因素。该研究可为提高矿区耕地质量和利用效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土壤 铵态氮迁移 土壤结构 土壤裂隙 优先流
下载PDF
干湿交替条件下喀斯特峰丛洼地土壤裂隙发育规律 被引量:2
8
作者 罗舒玉 邓羽松 +2 位作者 陈洪松 王金悦 廖达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87-395,共9页
选择喀斯特峰丛洼地石灰岩、白云岩发育的耕地、果园、林地土壤模拟干湿交替试验,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研究了干湿交替条件下土壤表面裂隙发育规律。结果表明:随干湿交替的进行,裂隙平均宽度以快-缓-慢的速率不断减小,在相同土地利用... 选择喀斯特峰丛洼地石灰岩、白云岩发育的耕地、果园、林地土壤模拟干湿交替试验,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研究了干湿交替条件下土壤表面裂隙发育规律。结果表明:随干湿交替的进行,裂隙平均宽度以快-缓-慢的速率不断减小,在相同土地利用条件下呈现石灰岩>白云岩,在成土母岩相同的条件下呈现果园>耕地>林地土壤的规律。前4次干湿交替,白云岩发育的土壤破碎化程度、连通度高于石灰岩,裂隙发育玫瑰图存在显著差异;在后续循环中,大部分土样破碎化程度均增加,以母岩主导的差异逐渐减小,裂隙发育玫瑰图趋近,连通度呈现林地>果园>耕地的规律;在第4次循环后干湿交替使土体结构严重破坏,在这之前以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等理化性质主导裂隙发育,之后裂隙发育更多取决于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及砂粒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交替 土壤裂隙 喀斯特 白云岩 石灰岩 峰丛洼地
原文传递
紫色土坡耕地埂坎土壤裂隙发育及其对抗剪强度的影响
9
作者 谢思凯 韦杰 康进承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77-586,共10页
【目的】探究失水过程中埂坎的裂隙发育规律及其对抗剪强度的影响,为揭示埂坎失稳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典型紫色土坡耕地埂坎为研究对象,模拟试验埂坎土壤水分耗散和裂隙发育过程,测试土壤抗剪强度,分析土壤抗剪强度与裂隙发育... 【目的】探究失水过程中埂坎的裂隙发育规律及其对抗剪强度的影响,为揭示埂坎失稳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典型紫色土坡耕地埂坎为研究对象,模拟试验埂坎土壤水分耗散和裂隙发育过程,测试土壤抗剪强度,分析土壤抗剪强度与裂隙发育的关系。【结果】埂坎裂隙发育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裂隙面积率、面积-周长比、形状指数和分形维数总体表现为先快后慢再趋于稳定。裂隙发育的阶段性对土壤抗剪强度及其参数的影响存在差异,快速发育阶段(31%≥w>22%),裂隙发育和无裂隙发育试样的土壤抗剪强度、黏聚力和内摩擦角无明显差异;缓慢扩展和基本稳定阶段(22%≥w>10%),裂隙发育通过影响土壤黏聚力对抗剪强度影响较大。试验条件下,裂隙发育试样的土壤抗剪强度总体小于无裂隙发育试样,土壤抗剪强度随含水率衰减而逐渐增大。裂隙发育和无裂隙发育试样抗剪强度的差异主要取决于土壤黏聚力,试验范围内的最小黏聚力(10.97 kPa)出现在质量含水率20%左右。裂隙发育试样的黏聚力随水分耗散的变化幅度不大,而内摩擦角则随水分耗散呈近似线性增大,裂隙发育试样的土壤抗剪强度主要受内摩擦角影响。【结论】紫色土坡耕地埂坎土壤裂隙发育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裂隙发育对埂坎土壤抗剪强度影响显著,且在低含水率时的影响更明显,埂坎土壤黏聚力受裂隙发育的影响较内摩擦角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埂坎 裂隙 抗剪强度 水分耗散 紫色土
原文传递
水位变化下含裂缝非饱和土挡墙的地震主动土压力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常光 关港辉 +2 位作者 李海祥 范家燊 石晶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75-1584,共10页
高烈度区挡墙抗震设计的主要荷载是地震主动土压力。首先根据水位、缝深和墙踵的相对位置关系,提出了含裂缝非饱和土挡墙在高、中、低水位下地震主动土压力分析的3种力学模型;继而通过拟动力法计算墙后滑动土体的地震效应,运用非饱和土... 高烈度区挡墙抗震设计的主要荷载是地震主动土压力。首先根据水位、缝深和墙踵的相对位置关系,提出了含裂缝非饱和土挡墙在高、中、低水位下地震主动土压力分析的3种力学模型;继而通过拟动力法计算墙后滑动土体的地震效应,运用非饱和土力学原理与极限平衡法建立了水位变化下倾斜挡墙的地震主动土压力解答,并给出了迭代应用步骤、对比文献理论解答与振动台实测;最后探讨了水位、缝深以及土体非饱和特性对地震主动土压力系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所得非饱和土挡墙地震主动土压力解答综合考虑了水位、缝深与土体非饱和特性,能退化为经典土压力公式,与文献理论解答、振动台实测吻合良好且应用较便捷,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良好的应用前景;地震主动土压力受水位、缝深、基质吸力、吸力分布与吸力角的影响均很显著,需采用工程措施维持基质吸力、吸力分布、低水位、小缝深等稳定存在以优化挡墙抗震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主动土压力 非饱和土 拟动力法 墙后水位 土体裂缝
下载PDF
吉林西部盐渍土电导率、可溶性钠与裂纹相关性测量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晓洁 赵凯 +1 位作者 任建华 李洋洋 《土壤与作物》 CSCD 2012年第1期49-54,共6页
吉林西部盐渍土的改良,是实现吉林省粮食增产目标的关键。利用激光三维成像技术非接触、无损伤地探测土壤表面形态,计算出土壤开裂的裂纹面积及长度,并探讨其与盐渍土电导率及可溶性钠的相关性。通过对几种人工扰动盐渍土土样的测试研... 吉林西部盐渍土的改良,是实现吉林省粮食增产目标的关键。利用激光三维成像技术非接触、无损伤地探测土壤表面形态,计算出土壤开裂的裂纹面积及长度,并探讨其与盐渍土电导率及可溶性钠的相关性。通过对几种人工扰动盐渍土土样的测试研究表明,土壤裂纹面积与电导率和可溶性钠的R2值分别为0.54和0.611 5,土壤裂纹周长与电导率和可溶性钠的R2值分别为0.861和0.918 1,说明裂纹周长与上述两个参数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由此可知,土壤的裂纹特征可以反应土壤的电导率和可溶性钠含量,为盐渍土的改良利用提供有效的探测技术。图8,表2,参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扰动盐渍土 土壤电导率 可溶性钠 土壤裂纹
下载PDF
考虑裂隙面积率的裂隙性黏土优势流双域入渗规律研究
12
作者 周峙 罗易 +1 位作者 张家铭 孙狂飙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9-118,共10页
为模拟降雨条件下裂隙性黏土中的雨水入渗过程,基于双孔隙域入渗理论和Green-Ampt入渗模型,引入土体裂隙平面几何参数,提出考虑裂隙面积率的裂隙性黏土优势流双域入渗模型,探究降雨强度、土体裂隙面积率和裂隙域饱和渗透系数对土体基质... 为模拟降雨条件下裂隙性黏土中的雨水入渗过程,基于双孔隙域入渗理论和Green-Ampt入渗模型,引入土体裂隙平面几何参数,提出考虑裂隙面积率的裂隙性黏土优势流双域入渗模型,探究降雨强度、土体裂隙面积率和裂隙域饱和渗透系数对土体基质域与裂隙域积水时间、入渗量和入渗深度的影响,揭示土体干缩开裂后的优势流入渗规律。结果表明:提出的考虑裂隙面积率的裂隙性黏土优势流双域入渗模型形式简单、计算方便、物理意义明确且较好地体现了土体裂隙对雨水入渗过程的影响;降雨强度增大,土体基质域与裂隙域两域积水时间缩短,入渗量和入渗深度增幅较小;土体裂隙面积率增大,土体基质域积水时间不变、裂隙域积水时间延长,且土体基质域与裂隙域的入渗量分别与土体裂隙面积率呈反比和正比;土体裂隙域饱和渗透系数增大对土体基质域入渗的影响较小,仅导致土体裂隙域积水时间延长,入渗量和入渗深度增大;土体裂隙域优势流最终入渗量和入渗深度对降雨强度变化的响应不敏感,主要受土体裂隙面积率和裂隙域饱和渗透系数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性黏土 土体裂隙 裂隙面积率 优势流 基质域与裂隙域 双域入渗模型
下载PDF
农田干缩裂隙对微润灌土壤水氮运移及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嘉惠 齐伟 +2 位作者 刘俊 王策 张展羽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5-21,共7页
为了揭示微润灌溉模式下农田干缩裂隙特征对土壤水分及氮素运移的影响,研究了裂隙深度(5、10和15 cm)和裂隙面积率(7.5%和12.5%)交互影响下土壤水氮的运移规律。结果表明:针对裂隙处理组,裂隙深度为15 cm、裂隙面积率为12.5%的处理组湿... 为了揭示微润灌溉模式下农田干缩裂隙特征对土壤水分及氮素运移的影响,研究了裂隙深度(5、10和15 cm)和裂隙面积率(7.5%和12.5%)交互影响下土壤水氮的运移规律。结果表明:针对裂隙处理组,裂隙深度为15 cm、裂隙面积率为12.5%的处理组湿润锋垂直向上运移距离最大,水平运移距离最小;裂隙深度为5 cm、面积率为7.5%的处理组湿润锋垂直向上运移距离最小,水平运移距离最大;裂隙深度为15 cm、面积率为12.5%的处理组累积入渗量最大,入渗120 h达14366.67 mL。裂隙流累积入渗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均服从Kostiakov入渗经验模型,拟合呈显著水平;靠近微润管附近处土壤含水率变化梯度较小,趋近裂隙处较大;土壤裂隙越深、面积率越大则同一深度下土壤含水率、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越高。土壤裂隙面积率和深度的变化对微润灌湿润锋运移距离、累积入渗量、入渗速率以及入渗后的土壤含水率、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存在显著影响。研究结果旨在揭示裂隙特征对微润灌溉水氮运移的影响,以期为微润灌优化设计控制方案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裂隙 微润灌 土壤含水率 累积入渗量 硝态氮 铵态氮
下载PDF
无网格自动加密方法及其在土体裂缝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彭翀 袁会娜 张丙印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31-235,253,共6页
将无网格法和弥散裂缝模型结合用于裂缝分析时,需要较细密的节点分布。为了准确描述土体裂缝开展,提出了一种无网格自动加密方法。通过在等参单元上布点后变换到实际的背景积分单元中,实现了裂缝开展区域的局部加密。在背景积分单元中... 将无网格法和弥散裂缝模型结合用于裂缝分析时,需要较细密的节点分布。为了准确描述土体裂缝开展,提出了一种无网格自动加密方法。通过在等参单元上布点后变换到实际的背景积分单元中,实现了裂缝开展区域的局部加密。在背景积分单元中使用有限元插值来计算新增节点和高斯积分点的状态变量。将提出的方法与弥散裂缝模型相结合,可用于土体裂缝的分析。对土梁弯曲试验进行模拟计算,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网格法 土体裂缝 自动加密 等参变换 土梁弯曲
原文传递
采煤塌陷区裂隙优先流特征 被引量:4
15
作者 郭巧玲 苏宁 +1 位作者 丁斌 杨云松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2-120,共9页
研究采煤塌陷区裂缝优先流特征可为矿区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基础支撑。选择神府-东胜煤田石圪台煤矿采煤塌陷区2个裂缝宽度、条数不同的试验点,依据染色示踪试验,利用Photoshop CS 6.0和Arc GIS 10.2图像处理技术研究采煤塌陷区... 研究采煤塌陷区裂缝优先流特征可为矿区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基础支撑。选择神府-东胜煤田石圪台煤矿采煤塌陷区2个裂缝宽度、条数不同的试验点,依据染色示踪试验,利用Photoshop CS 6.0和Arc GIS 10.2图像处理技术研究采煤塌陷区土壤裂缝优先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地表裂缝条件下,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的孔隙度、含水量及田间持水量均呈增加趋势,饱和导水率呈减小态势;2)水平剖面上,土壤染色面积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染色区域位置具有一定的连续性;3)垂直剖面上,土壤染色面积随深度整体上呈S形趋势减小;4)试验点1在地面以下8~54 cm区间染色路径较多,试验点2在地面以下12~28 cm区间染色路径较多。以上结果说明采煤塌陷区裂缝的宽度、条数等对土壤优先流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塌陷区 染色示踪 土壤裂隙 优先流 神府-东胜煤田
下载PDF
前期旱情等级对红壤坡面土壤裂缝及产流产沙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晓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9-93,99,共6页
在人工模拟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图片处理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无旱、轻旱、中旱、重旱4种旱情级别下的坡面土壤裂缝特征以及前期干旱影响下的坡面产流产沙特征。结果表明:土壤裂缝长度密度、面积密度、宽度、裂缝交点数、土壤裂缝弯曲... 在人工模拟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图片处理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无旱、轻旱、中旱、重旱4种旱情级别下的坡面土壤裂缝特征以及前期干旱影响下的坡面产流产沙特征。结果表明:土壤裂缝长度密度、面积密度、宽度、裂缝交点数、土壤裂缝弯曲度从小到大依次为轻旱、中旱、重旱;土壤裂缝条数从轻旱到中旱略有下降,到重旱后土壤裂缝数量激增,土壤裂缝网络的连通性从轻旱到中旱急剧增大,中旱到重旱基本一致。轻旱、中旱、重旱下土壤产流开始时间比无旱土壤分别增加1.83、2.43、3.87min,产流截止时间比无旱土壤分别减少0.97、1.23、1.40min;无旱、轻旱、中旱、重旱土壤产流稳定前各时段产流量依次减小,稳定后无明显差异,总产流量随旱情等级加大而减小。土壤平均产沙浓度从无旱、轻旱、中旱依次增加,中旱到重旱有所减小,稳定前土壤产沙速率从轻旱到重旱依次减小,无旱土壤最小,从无旱到重旱总侵蚀产沙先增大后减小,轻旱、中旱、重旱土壤侵蚀量分别是无旱的3.92、3.85、2.5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等级 红壤 土壤裂缝 水土流失
下载PDF
基底潜山对土体失水收缩开裂动态过程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龚绪龙 孙强 +1 位作者 张卫强 薛雷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15,共5页
利用失水收缩性强的黏土,进行含有基底潜山和无潜山两种情况下土体失水开裂特征试验。研究表明:(1)土体失水开裂过程可划分为开裂前Ⅰ、快速开裂Ⅱ、开裂趋于停滞Ⅲ三个阶段;(2)含有潜山的试验中裂缝发育演化时受到了基底起伏的显著影响... 利用失水收缩性强的黏土,进行含有基底潜山和无潜山两种情况下土体失水开裂特征试验。研究表明:(1)土体失水开裂过程可划分为开裂前Ⅰ、快速开裂Ⅱ、开裂趋于停滞Ⅲ三个阶段;(2)含有潜山的试验中裂缝发育演化时受到了基底起伏的显著影响;(3)在Ⅲ阶段,尽管表面开裂仍在发生,裂缝发育的整体格局已经不再发生显著变化;从裂缝形态看,后期裂缝与前期裂缝主要呈现为垂直相交,特别是在起伏区范围内。饱和黏土表面开裂主要是由水分丧失引起的土体基质吸力和表面收缩率的变化产生的,边界条件和基底起伏对开裂有着显著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环境 土体裂缝 地质灾害 潜山
下载PDF
基于CT试验的水力劈裂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袁俊平 王启贵 丁鹏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97-100,共4页
利用黏土心墙料开展了室内条件下的水力劈裂试验,并通过CT仪对试验前后试样的结构形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水力劈裂发生时试样中的裂缝状态变化、劈裂的发生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图像观测手段可以很好地观察水力劈裂过程中... 利用黏土心墙料开展了室内条件下的水力劈裂试验,并通过CT仪对试验前后试样的结构形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水力劈裂发生时试样中的裂缝状态变化、劈裂的发生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图像观测手段可以很好地观察水力劈裂过程中土体裂缝的产生过程及其具体形态;水力劈裂试验显示,均质试样不会出现劈裂现象,而初设裂缝试样在较高水压下出现了水力劈裂现象,CT图中发现了贯穿的裂缝,且试样内部结构变化较大;验证了水力劈裂中的"水压楔劈"效应,认为土体贯穿性破坏是张拉作用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试验 水力劈裂 土体裂缝 水压楔劈效应
下载PDF
厚度与尺度效应对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土裂缝特征的影响
19
作者 杨晨 黄妍 +2 位作者 张雪莹 魏陈玺 赵万里 《河南科技》 2021年第25期140-142,共3页
通过测定不同土壤厚度和不同培养皿直径下土壤裂缝宽度和裂缝密度(单位面积内裂缝的总长度),对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土裂缝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厚度增加,土壤裂缝密度显著减小,裂缝宽度显著增大;相同土壤厚度下,不同的培养皿... 通过测定不同土壤厚度和不同培养皿直径下土壤裂缝宽度和裂缝密度(单位面积内裂缝的总长度),对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土裂缝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厚度增加,土壤裂缝密度显著减小,裂缝宽度显著增大;相同土壤厚度下,不同的培养皿直径也会造成土壤裂缝密度和宽度的显著差异。本研究可为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土的改良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盐碱土 土壤裂缝 土壤厚度 尺度效应
下载PDF
考虑土体开裂的膨胀土非饱和渗流分析
20
作者 郝海富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年第7期170-172,共3页
通过考虑与不考虑土体裂隙的对比研究,求解在给定入渗条件下的膨胀土边坡瞬态含水率分布和孔隙水压力分布,揭示了考虑裂隙影响的膨胀土边坡的渗流场变化规律,指出在降雨入渗条件下,必须考虑土体开裂的影响,才能得到符合实际情况的解答,... 通过考虑与不考虑土体裂隙的对比研究,求解在给定入渗条件下的膨胀土边坡瞬态含水率分布和孔隙水压力分布,揭示了考虑裂隙影响的膨胀土边坡的渗流场变化规律,指出在降雨入渗条件下,必须考虑土体开裂的影响,才能得到符合实际情况的解答,并给出了裂隙对渗流场变化的影响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土体开裂 非饱和渗流 孔隙水压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