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套种条件下混合螯合剂对污染土壤Cd淋滤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周建利 吴启堂 +3 位作者 卫泽斌 郭晓方 丘锦荣 黄柱坚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440-3447,共8页
为了研究螯合剂对污染土壤Cd向下迁移的影响,对采自广东省乐昌市和清远市的2种铅锌矿废水污染水稻土(分别为中性和酸性土壤)进行100 cm土柱室外淋溶试验,研究在玉米与东南景天套种系统中,在5 mmol.kg-1土的混合螯合剂[MC∶柠檬酸∶味精... 为了研究螯合剂对污染土壤Cd向下迁移的影响,对采自广东省乐昌市和清远市的2种铅锌矿废水污染水稻土(分别为中性和酸性土壤)进行100 cm土柱室外淋溶试验,研究在玉米与东南景天套种系统中,在5 mmol.kg-1土的混合螯合剂[MC∶柠檬酸∶味精废液∶EDTA∶KCl(摩尔比)=10∶1∶2∶3]的强化作用下对2种污染土壤中Cd的淋滤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混合螯合剂后第2 d,混合螯合剂能明显提高2种土壤各土层淋滤液Cd浓度;施后第8 d混合螯合剂仍能继续提高中性土壤20 cm以下土层和酸性土壤60 cm以下土层淋滤液Cd的浓度,但其活化作用均已迅速下降.施后第2 d和第8 d,2种土壤各土层的套种+MC处理的淋滤液Cd浓度均超过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施加混合螯合剂可降低中性土壤表层全Cd量.不同处理的土壤Cd均有向下层迁移的趋势,尤其是酸性土壤,在20 cm和40 cm处不同处理的全Cd量与起始值比较分别下降了40%~58%和39%~49%,经过100 d的修复即可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上述结果表明,施用混合螯合剂对Cd污染土壤的地下水水质存在一定的潜在污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土柱试验 混合螯合剂 套种
原文传递
孔隙地下热水中典型离子运移的异同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心义 李任政 +1 位作者 张艳欣 赵丽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6-160,共5页
针对新近系明化镇组细砂热储层岩样,通过室内土柱模拟试验,分别探讨孔隙地下热水中典型离子Cl-、HCO-3、Ca2+和Na+的运移特征,对比研究其一维运移规律。试验结果表明,40℃、60℃条件下Cl-的纵向弥散系数分别为13.6 cm2/h、14.9 cm2/h。H... 针对新近系明化镇组细砂热储层岩样,通过室内土柱模拟试验,分别探讨孔隙地下热水中典型离子Cl-、HCO-3、Ca2+和Na+的运移特征,对比研究其一维运移规律。试验结果表明,40℃、60℃条件下Cl-的纵向弥散系数分别为13.6 cm2/h、14.9 cm2/h。HCO-3水解产生的沉淀物质堵塞土柱,60℃时HCO-3运移较40℃快。40℃、60℃时Ca2+阻滞系数分别为1.14,1.11。Na+运移过程中存在离子吸附交换反应,致使其运移迟滞于其它3种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离子 地热水 土柱试验 质量浓度 纵向弥散系数 阻滞系数
下载PDF
铬在含水介质中的迁移及释放规律 被引量:3
3
作者 刘瑜 王雨 +1 位作者 李银 胡羽成 《土壤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3-318,共6页
根据天津某铬渣堆周边地区的污染情况和水文地质条件,选取该区域3种典型含水介质(黏土、粉质黏土、粉土)填充土柱,开展室内土柱淋滤实验,研究铬在含水介质中的迁移及释放规律。铬溶液淋滤实验表明,Cr(VI)在粉土中的迁移速率最快,粉质黏... 根据天津某铬渣堆周边地区的污染情况和水文地质条件,选取该区域3种典型含水介质(黏土、粉质黏土、粉土)填充土柱,开展室内土柱淋滤实验,研究铬在含水介质中的迁移及释放规律。铬溶液淋滤实验表明,Cr(VI)在粉土中的迁移速率最快,粉质黏土中次之,黏土中最慢。清水淋滤实验表明,吸附在含水介质中的铬会在清水淋滤作用下解吸并重新释放到地下水中,从而造成地下水再次污染。根据土柱实验结果获得铬在黏土、粉质黏土和粉土中的弥散系数分别为1.87×10^(-4)m2d^(-1)、7.49×10^(-4)m2d^(-1)和1.17×10^(-4)m2d^(-1),渗透系数分别为8.60×10-6cm s^(-1)、2.14×10-5cm s^(-1)和1.34×10-5cm s^(-1),为模拟铬在含水介质中的迁移模型提供实测参数,进而为地下水中铬污染的控制与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介质 土柱实验 迁移 释放
原文传递
不同类型土壤消解沼液潜力研究
4
作者 甘福丁 魏世清 +3 位作者 伍琪 李勇江 桂雪萍 蒋湖波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5期233-237,240,共6页
利用模拟土柱试验装置对不同类型土壤消解沼液潜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静态或动态试验情况下赤红壤、石灰土、红壤对沼液污染都具有一定的消解净化作用。但不同的土壤类型,其消解沼液污染的能力也不尽相同。在此基础上,对沼液灌溉对... 利用模拟土柱试验装置对不同类型土壤消解沼液潜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静态或动态试验情况下赤红壤、石灰土、红壤对沼液污染都具有一定的消解净化作用。但不同的土壤类型,其消解沼液污染的能力也不尽相同。在此基础上,对沼液灌溉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作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类型 沼液 土柱试验 消解
下载PDF
石油污染土壤原位生物修复的强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樊鹏军 徐建蓉 +2 位作者 陈竹云 张帆 徐文 《油气田环境保护》 CAS 2010年第3期20-23,共4页
为研究添加营养物质和高效降解石油微生物对油污土壤生物修复的作用,通过分层土柱的方法,连续监测了不同条件下不同土层的含水率、石油烃含量、细菌数量及脱氢酶活性。结果表明:添加营养物质同时接种高效微生物可使降解效果明显改善,降... 为研究添加营养物质和高效降解石油微生物对油污土壤生物修复的作用,通过分层土柱的方法,连续监测了不同条件下不同土层的含水率、石油烃含量、细菌数量及脱氢酶活性。结果表明:添加营养物质同时接种高效微生物可使降解效果明显改善,降解率比在自然条件下提高近50%,而单纯添加营养物质不接种高效微生物可使降解率比在自然条件下提高约25%。降解初期,上层土壤降解效果较好,而到中后期,中下层降解效果好于上层。微生物数量和脱氢酶活性与石油降解率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脱氢酶活性比微生物数量更能反映修复过程中微生物的存活状态。添加营养物质和高效降解石油微生物对油污土壤原位生物修复具有强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土柱法 石油 降解菌 土壤 生物修复 降解率
下载PDF
土地处理池塘污水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文辉 赵晓光 +1 位作者 刘增超 郑先俊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6-28,72,共4页
通过户外动态土柱模拟实验,研究了淹水时间、土壤厚度、土壤粒径和淹水深度对池塘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连续淹水超过4~5d,COD去除率明显下降;相同进水条件下,土层厚度在120cm处,COD去除率达到80%以上;土壤粒径<0.1mm时... 通过户外动态土柱模拟实验,研究了淹水时间、土壤厚度、土壤粒径和淹水深度对池塘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连续淹水超过4~5d,COD去除率明显下降;相同进水条件下,土层厚度在120cm处,COD去除率达到80%以上;土壤粒径<0.1mm时,COD去除率达到90%;在土层厚度120cm处,淹水深度为60cm时,COD去除率仅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土地处理系统 污水处理 土柱实验 COD去除率
下载PDF
土壤pH和Eh对重金属铬(Ⅵ)纵向迁移及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30
7
作者 王成文 许模 +3 位作者 张俊杰 丁庆忠 凌睿雯 郭蕾蕾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6035-6041,共7页
土壤自身pH和Eh是重金属铬(Ⅵ)在土壤迁移转化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研究铬(Ⅵ)在土壤不同初始pH和Eh条件下的纵向迁移与转化,调节土壤pH和Eh,采用室内土柱连续降雨淋溶实验,制备5种不同性质的土样进行土柱淋溶实验,在不同时刻不同埋... 土壤自身pH和Eh是重金属铬(Ⅵ)在土壤迁移转化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研究铬(Ⅵ)在土壤不同初始pH和Eh条件下的纵向迁移与转化,调节土壤pH和Eh,采用室内土柱连续降雨淋溶实验,制备5种不同性质的土样进行土柱淋溶实验,在不同时刻不同埋深处取土样,并溶解过滤取上清液测试铬浓度(原子分光亮度计法)。结果表明,酸性条件下的土壤吸附性较好,氧化条件下的土壤迁移性最强,还原条件下的土壤中被转化还原为铬(Ⅲ)的量最多。因此,可以通过调节土壤的pH和Eh来有效地控制铬的迁移和转化。一方面,调节土壤pH,增大pH值,减弱土壤吸附能力并加速淋滤出土壤中的铬(Ⅵ);另一方面,调节土壤Eh,降低Eh值,促使土壤中铬(Ⅵ)的还原,转化成毒性较小的铬(Ⅲ),减轻土壤铬污染,改善土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Ⅵ) 土柱实验 土壤PH EH 迁移
原文传递
石油类污染物在砂砾石层中的迁移与分布 被引量:17
8
作者 王东海 李广贺 贾道昌 《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8-21,共4页
利用静态模拟实验研究河滩砂砾石对油类的静态吸附特性,确定平稳吸附等温方程.通过动态土柱实验模拟油类在砂砾石中的迁移过程,建立油类在砂砾石层中迁移的数学模拟模型,确定模型参数,以此预测油类在砂砾石中的迁移.结果表明:油... 利用静态模拟实验研究河滩砂砾石对油类的静态吸附特性,确定平稳吸附等温方程.通过动态土柱实验模拟油类在砂砾石中的迁移过程,建立油类在砂砾石层中迁移的数学模拟模型,确定模型参数,以此预测油类在砂砾石中的迁移.结果表明:油类在砂砾石中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模式;砂砾石对油类的吸附量小,迟滞因子Rd为1.06;石油类污染物在砂砾石层穿透能力很强,约经5d基本穿透20m的砂砾石层,10d基本穿透100m的砂砾石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物 砂砾石 迁移 模拟 含油废水 地下水污染
下载PDF
柴油在土壤中迁移的试验模拟研究 被引量:27
9
作者 宁丽 曾溅辉 陈广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6,共6页
通过土柱模拟试验研究了0#柴油在不同类型的土壤(壤土、砂土)中分别以连续和间歇方式入渗的渗流特征。结果表明:柴油在壤土中的入渗速率小于砂土;相同类型的土壤中,连续入渗的速率大于间歇入渗;柴油饱和溶液入渗条件下,绝大部分的柴油... 通过土柱模拟试验研究了0#柴油在不同类型的土壤(壤土、砂土)中分别以连续和间歇方式入渗的渗流特征。结果表明:柴油在壤土中的入渗速率小于砂土;相同类型的土壤中,连续入渗的速率大于间歇入渗;柴油饱和溶液入渗条件下,绝大部分的柴油集中在深度小于25cm的土层里,只有在连续入渗砂土情况下,大量的柴油迁移到了35cm深度的土层;柴油以无水液流态(NAPL)间歇入渗条件下,壤土和砂土中各土层的柴油质量比与土层深度服从相应的负指数关系。通过对比静态吸附的结果,发现迁移过程中存在吸附、截留和生物降解作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 柴油 迁移 土柱试验
下载PDF
填埋场终场覆盖层甲烷氧化行为实验室模拟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何品晶 瞿贤 +2 位作者 杨琦 邵立明 高志文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0-44,共5页
利用和强化填埋场终场覆盖层土壤的甲烷氧化能力是控制填埋场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种经济和有效的手段.以杭州天子岭填埋场终场覆土为研究对象,采用柱实验方法对填埋场终场覆盖层的甲烷氧化行为进行模拟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模拟柱整体甲烷氧... 利用和强化填埋场终场覆盖层土壤的甲烷氧化能力是控制填埋场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种经济和有效的手段.以杭州天子岭填埋场终场覆土为研究对象,采用柱实验方法对填埋场终场覆盖层的甲烷氧化行为进行模拟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模拟柱整体甲烷氧化速率由实验初始的3.33mol·m-2·d-1增至8.33mol·m-2·d-1,表征了甲烷氧化菌群的生长与增殖;覆土层氧气的空间分布与其中的甲烷氧化活动有显著的交互影响,甲烷氧化活动在10~20cm深度最为强烈;整个实验过程中,甲烷氧化后转化为二氧化碳的比例为51%,其余的碳被微生物所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埋场 覆盖层 甲烷氧化 柱实验
下载PDF
离子型稀土矿山浸矿土壤的氮化物迁移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徐春燕 温春辉 +3 位作者 刘祖文 张念 蔺亚青 池春榕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3-372,共10页
赣南离子型稀土浸矿开采过程中,因大量使用(NH_4)_2SO_4作浸矿剂造成土壤氮化物累积,引发矿区土壤及水体氮化物的持续严重污染。通过模拟土柱实验,测定原矿土壤(未开采的稀土矿土壤)和一般土壤(矿山周边的普通土壤)在模拟浸矿过程中氮... 赣南离子型稀土浸矿开采过程中,因大量使用(NH_4)_2SO_4作浸矿剂造成土壤氮化物累积,引发矿区土壤及水体氮化物的持续严重污染。通过模拟土柱实验,测定原矿土壤(未开采的稀土矿土壤)和一般土壤(矿山周边的普通土壤)在模拟浸矿过程中氮化物的污染含量,研究氮化物在土柱实验中的迁移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浸矿过程中,原矿土壤和一般土壤中氮化物主要以铵态氮形式存在,说明铵态氮是导致稀土矿区土壤污染和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土壤的固氮作用、淋滤过程中铵态氮向下迁移及减少的共同作用,致使试验中原矿土壤和一般土壤铵态氮含量总体随天数表现为降低、升高、再降低趋势;并且与一般土壤相比,原矿土壤中稀土离子和NH^+_4会发生交换解析作用增加原矿土壤的固氮作用,同时稀土的存在会增加土壤本身对氮化物的吸附能力。研究结论为赣南离子型稀土矿浸矿过程中氮化物的迁移规律提供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矿 氮化物 土柱试验 迁移规律
原文传递
土壤包气带中气体对入渗水流运动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唐海行 苏逸深 刘炳敖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63-269,共7页
利用专门的实验系统,研究了降雨入渗过程中土壤包气中气压势形成、发展和消亡的规律及其对下渗水流运动的影响。结合成因分析,探讨了气压势形成的条件;审视和解释了气压势与土壤水总势能和地下水位的相互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地下水位... 利用专门的实验系统,研究了降雨入渗过程中土壤包气中气压势形成、发展和消亡的规律及其对下渗水流运动的影响。结合成因分析,探讨了气压势形成的条件;审视和解释了气压势与土壤水总势能和地下水位的相互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地下水位埋深较浅的条件下(<2m),积水入渗时所形成的气压势将使下渗量减少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 包气带水 入渗 两相流 试验
下载PDF
溶解性有机质对煤矿区重金属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彦 冯启言 +1 位作者 孟庆俊 李庭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1-254,共4页
采用土柱淋滤实验模拟研究了天然有机质对煤矿区重金属迁移过程中的影响。结果表明:示踪剂Cl-显示有溶解性有机质和无溶解性有机质淋滤液穿透土柱时间都为6h,而Cu穿透土柱的时间较Cl-时间有所滞后,说明土壤阻滞了Cu的迁移,其中有溶解性... 采用土柱淋滤实验模拟研究了天然有机质对煤矿区重金属迁移过程中的影响。结果表明:示踪剂Cl-显示有溶解性有机质和无溶解性有机质淋滤液穿透土柱时间都为6h,而Cu穿透土柱的时间较Cl-时间有所滞后,说明土壤阻滞了Cu的迁移,其中有溶解性有机质的总Cu淋滤液穿透土柱时间为15h,而无溶解性有机质的总Cu淋滤液穿透土柱的时间为24h,说明溶解性有机质有利于总Cu向下迁移。自由态Cu2+出水含量表明溶解性有机质和Cu以有机结合态形式存在是有利于Cu向下迁移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柱实验 溶解性有机质 重金属 迁移
下载PDF
矿化垃圾的重金属淋溶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袁雯 方海兰 赵由才 《环境卫生工程》 2007年第2期34-38,共5页
通过土柱实验模拟矿化垃圾以及矿化垃圾与污泥混合物在淋溶条件下重金属的淋失情况,并利用污染综合指数法分析矿化垃圾中重金属迁移对地下水的影响。结果表明淋溶的不同阶段对地下水易造成污染的金属元素有所不同,需要分阶段进行监控。... 通过土柱实验模拟矿化垃圾以及矿化垃圾与污泥混合物在淋溶条件下重金属的淋失情况,并利用污染综合指数法分析矿化垃圾中重金属迁移对地下水的影响。结果表明淋溶的不同阶段对地下水易造成污染的金属元素有所不同,需要分阶段进行监控。淋溶初期需监测[As]、[Cr]、[Co]、[Cu]和[Mn];淋溶中期需监测[Ni]和[Pb];淋溶末期需对[Fe]进行监测。综合污染指数评价表明矿化垃圾以及矿化垃圾与污泥混合土壤的淋溶液对地下水造成潜在污染的最关键因子为Mn,其次是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化垃圾 土柱实验 重金属
下载PDF
蚯蚓粪施用方式及用量对土壤入渗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彦霈 邵明安 王娇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31-339,共9页
通过室内土柱模拟试验研究蚯蚓粪施用方式及施用量对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影响,试验设置了3种施用量(50 g·kg^(-1),75 g·kg^(-1),100 g·kg^(-1))和5种施用方式(0~10 cm混施、10~20 cm混施、5~8 cm层施、10~13 cm层施... 通过室内土柱模拟试验研究蚯蚓粪施用方式及施用量对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影响,试验设置了3种施用量(50 g·kg^(-1),75 g·kg^(-1),100 g·kg^(-1))和5种施用方式(0~10 cm混施、10~20 cm混施、5~8 cm层施、10~13 cm层施、15~18 cm层施),以裸土为对照,分别测定0~180 min的土壤累积入渗量、湿润锋深度以及入渗30 min后层施条件下不同土层的土壤含水率。结果表明:不同用量蚯蚓粪混施入0~10 cm土层后均可加快湿润锋迁移速率,但在10~20 cm混施方式下,75 g·kg^(-1)和100g·kg^(-1)用量会抑制湿润锋的下移;当蚯蚓粪以层施方式加入土壤时,75 g·kg^(-1)和100 g·kg^(-1)用量处理的湿润锋迁移速率明显减小,且湿润锋深度随施用量的增加而减小;10~20 cm混施蚯蚓粪处理的累积入渗量小于0~10 cm混施处理,而75 g·kg^(-1)和100 g·kg^(-1)蚯蚓粪施用于5~8 cm和10~13 cm深度时也可明显减小累积入渗量,但100 g·kg^(-1)蚯蚓粪层施时则对入渗过程无显著影响;用Kostiakov模型拟合土壤入渗过程得出,施加75 g·kg^(-1)和100 g·kg^(-1)蚯蚓粪均能够增加初始入渗率,10~13 cm和15~18 cm层施蚯蚓粪则对入渗率的减小具有延缓作用;层施50 g·kg^(-1)蚯蚓粪能够提高下层土壤含水量,但层施75 g·kg^(-1)和100 g·kg^(-1)蚯蚓粪则会使下层土壤含水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粪 施用量 土壤含水量 土柱模拟试验 塿土
下载PDF
生物通风法修复柴油污染土壤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沙沙 陈志良 +2 位作者 董家华 彭晓春 徐玉新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39-346,共8页
通过生物通风技术修复不同柴油浓度污染土壤的土柱模拟实验,研究了各土柱中土壤总石油烃(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TPH)的去除规律,并对影响柴油去除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经过3个月的生物通风后,初始柴油浓度为5(柱Ⅰ)... 通过生物通风技术修复不同柴油浓度污染土壤的土柱模拟实验,研究了各土柱中土壤总石油烃(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TPH)的去除规律,并对影响柴油去除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经过3个月的生物通风后,初始柴油浓度为5(柱Ⅰ)、10(柱Ⅱ)、20(柱Ⅲ)、40(柱Ⅳ)g/kg的土柱柴油去除率为Ⅱ>Ⅰ>Ⅳ>Ⅲ,柱Ⅱ的修复效果最佳,半衰期为60.05天,TPH最终去除率达65.3%;②挥发和生物降解作用影响土柱中柴油的去除,由于重力引起的向下迁移作用只对柴油在土柱中的空间分布产生影响,三者共同作用决定各土柱不同取样口柴油的去除规律;③在实验过程中,各土柱土壤pH变化不大,初始柴油浓度越高土柱水分损失率越小;有效磷和速效氮含量均有所降低,柱Ⅲ降低率最大,分别为58.27%和31.87%,柱Ⅰ最小;土柱上层土壤中的酶活性要低于下层,过氧化氢酶和脱氢酶活性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实验结果为研究各土柱中柴油的生物降解规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通风 柴油污染土壤 土柱实验 影响因素 初始浓度
下载PDF
铬渣渗滤液中六价铬在地下水中迁移模拟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玲 肖利萍 李喜林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60-568,共9页
以沈阳铬渣堆场为研究对象,进行静态吸附实验和动态土柱实验,分析铬渣渗滤液中Cr(Ⅵ)在地下水系统中的吸附特征和运移规律,建立Cr(Ⅵ)在地下水系统中运移的耦合动力学数学模型,运用Visual Modflow软件模拟了铬渣堆场采取防渗措施前40年... 以沈阳铬渣堆场为研究对象,进行静态吸附实验和动态土柱实验,分析铬渣渗滤液中Cr(Ⅵ)在地下水系统中的吸附特征和运移规律,建立Cr(Ⅵ)在地下水系统中运移的耦合动力学数学模型,运用Visual Modflow软件模拟了铬渣堆场采取防渗措施前40年和防渗后60年地下水污染情况及Cr(Ⅵ)运移情况,结合现场地下水监测数据进行了可靠性验证。结果表明,Cr(Ⅵ)浓度变化趋势及模拟值与监测结果基本吻合,从而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渣渗滤液 土柱实验 数值模拟 耦合模型 地下水污染
下载PDF
采用土地处理系统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实验室模拟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罗仙平 谢明辉 杨坤 《江苏环境科技》 2006年第2期14-16,共3页
土地处理系统作为一种生态处理技术,以其设备简单、投资少、操作简便、能耗低以及净化效果良好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实验采用赣南典型红土作土地处理系统的土样,采用间歇方式布水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其CODCr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
关键词 土地处理系 城市生活污水 模拟土柱
下载PDF
土壤改良基质对天津滨海盐土的改良效果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尹建道 张鹏程 +3 位作者 张建唐 刘立民 李文峰 王志新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19-424,共6页
盐土改良一直是环境绿化的技术难题。以山皮砂、玉米秸秆、脱硫石膏作为土壤改良基质,通过室内土柱实验,在定量间歇式灌水条件下,对天津滨海盐土进行了改良研究,结果表明:山皮砂和玉米秸秆的协同作用是改良土壤结构的关键,但配比不同则... 盐土改良一直是环境绿化的技术难题。以山皮砂、玉米秸秆、脱硫石膏作为土壤改良基质,通过室内土柱实验,在定量间歇式灌水条件下,对天津滨海盐土进行了改良研究,结果表明:山皮砂和玉米秸秆的协同作用是改良土壤结构的关键,但配比不同则效果不同,适当的掺拌比例能更好地改善土壤的通透性能、实现快速平稳脱盐;添加脱硫石膏能有效抑制脱盐碱化现象;综合分析脱盐过程和脱盐效果,D组(原土+35%山皮砂+20%玉米秸秆+1.2%脱硫石膏)对滨海盐土的综合改良效果最好,属于最优配比组,各项理化指标优良。野外大规模绿化工程试验证明了该技术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盐土 改良基质 土柱试验 定量间歇式灌水 环境绿化
原文传递
基于多物理场耦合的毛细水高度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邓改革 何建国 康宁波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6-141,共6页
为了研究毛细水的上升规律及机理,通过数值模拟、室内及现场试验开展了不同粒径砂性土条件下的毛细水上升高度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压实度条件下,毛细水上升高度与时长呈近似幂函数关系,变化特征是初期高度增加快,到一定程度后增加缓... 为了研究毛细水的上升规律及机理,通过数值模拟、室内及现场试验开展了不同粒径砂性土条件下的毛细水上升高度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压实度条件下,毛细水上升高度与时长呈近似幂函数关系,变化特征是初期高度增加快,到一定程度后增加缓慢;毛细水上升速度与时长近似呈指数函数关系,初始阶段上升速度较大但随后迅速减小。不同粒径砂土柱毛细水上升高度由大到小依次为:1号管(粒径范围为0.36~0.45 mm),2号管(粒径范围为0.28~0.36 mm),3号管(粒径范围为0.15~0.28 mm),毛细水上升高度与砂土粒径呈负相关,总体表现为粒径越小,毛细水上升高度越大。通过多物理场耦合多孔介质中达西定律和相输运,可以较好模拟毛细水上升高度,并且在试验误差范围内理论值与室内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同时现场试验也验证了数值模拟及实验室土柱试验结论的正确性。可见,多孔介质内部毛细流动现象是由惯性力、黏性力、毛细力与重力共同作用产生的,但在不同毛细高度各项作用力对毛细上升的贡献并不相同,综合作用于毛细水上升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水高度 多物理场耦合 数值模拟 土柱试验 现场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