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与土壤碳储量问题--以江苏、湖南、四川、吉林、内蒙古为例 被引量:61
1
作者 奚小环 张建新 +3 位作者 廖启林 陈德友 白荣杰 黄增芳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8-67,共10页
在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获得土壤高密度和大数据量碳分布数据基础上,提出"单位土壤碳含量"概念和建立土壤碳储量实测计算方法,为精确计算土壤碳储量和估算土壤碳库提供了新的途径。依据"单位土壤碳含量"进行... 在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获得土壤高密度和大数据量碳分布数据基础上,提出"单位土壤碳含量"概念和建立土壤碳储量实测计算方法,为精确计算土壤碳储量和估算土壤碳库提供了新的途径。依据"单位土壤碳含量"进行土壤碳储量实测计算,可以按照土壤类型、土地利用分类、生态系统及自然景观等任意划分方式,从不同途径取得市县、省区、流域及至国家土壤碳储量,并在各级次上进行土壤碳库问题研究,解决土地利用、农业种植和环境评估中的实际问题。文章以江苏、湖南、四川、吉林、内蒙古为例进行土壤有机碳储量计算,结果表明,全国土壤碳储量分布不均匀。按照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土壤平均有机碳储量分布,四川省四川盆地西部区土壤有机碳储量为1779887583t,平均有机碳储量最高,为29107.86t/km2;依次为:吉林省平原区有机碳储量2618973357t,平均有机碳储量27427.25t/km2;湖南省洞庭湖区有机碳储量837159672t,平均有机碳储量21977.31t/km2;江苏省有机碳储量1818603526t,平均有机碳储量17117.61t/km2;内蒙古河套地区有机碳储量286247058t,平均有机碳储量9592.73t/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 采样与测试 单位土壤碳含量 实测计算方法 土壤碳储量 土壤平均 碳储量 研究级次划分 实例
下载PDF
农田管理措施对土壤有机碳周转及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28
2
作者 汪洋 杨殿林 +7 位作者 王丽丽 赵建宁 刘红梅 谭炳昌 王慧 王明亮 黄进 张小福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0-352,共13页
农田管理措施对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影响显著,进而制约土壤肥力、农业生产及粮食安全,影响气候变化和环境健康。本文综述了不同农田管理措施(施肥方式、种植制度、耕作模式)对农田土壤有机碳、含碳温室气体排放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发现... 农田管理措施对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影响显著,进而制约土壤肥力、农业生产及粮食安全,影响气候变化和环境健康。本文综述了不同农田管理措施(施肥方式、种植制度、耕作模式)对农田土壤有机碳、含碳温室气体排放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发现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情景下土壤有机碳增速最快,且施肥量与土壤碳库存在阈值效应;有机肥的施用增加了土壤中CO2排放通量,磷、钾两种肥料的施用与施用氮肥相比更能降低农田土壤排放温室气体产生的全球增温潜势;提高有机肥和磷肥的施用比例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丰富度的提高和微生物量碳的积累。种植结构和种植密度均会影响农田土壤的碳储量,种植结构对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影响显著,轮作和间作的种植模式与传统单一作物种植相比可有效减少农田含碳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轮作与连作相比更有利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增加。保护性耕作措施有利于农田土壤固碳效率的提高,可降低农田温室气体的排放,且对微生物活性、多样性、群落结构以及碳源利用情况均有积极影响。最后总结了国际主流碳模型在农田生态系统的应用概况,并提出了未来发展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管理措施 土壤碳储量 含碳温室气体 土壤微生物 模型
下载PDF
河北省南部平原区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 被引量:21
3
作者 李随民 栾文楼 +2 位作者 宋泽峰 崔邢涛 马忠社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25-529,共5页
土壤中碳储量的估算是当前研究全球大气碳循环和变化的基本问题。本文以河北省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所获大量土壤数据为基础,在GIS平台中采用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的"单位土壤碳含量"概念,按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分类两种划分方式... 土壤中碳储量的估算是当前研究全球大气碳循环和变化的基本问题。本文以河北省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所获大量土壤数据为基础,在GIS平台中采用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的"单位土壤碳含量"概念,按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分类两种划分方式计算了河北省南部平原区土壤有机碳储量。结果表明,河北省南部平原区土壤有机碳储量为819402498t,平均有机碳储量为13206.1t/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 土壤碳储量 河北省南部平原
下载PDF
森林土壤碳储量研究综述 被引量:17
4
作者 李敏 《林业调查规划》 2018年第4期21-24,50,共5页
通过查阅大量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储量的文献资料,综述了森林土壤碳储量的研究进展,概述了自然和人为因素对森林土壤碳储量的影响,并分析了今后森林土壤碳的研究趋势。森林土壤碳储量的分布受地形、气候、植被类型、土壤性质等自然及人... 通过查阅大量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储量的文献资料,综述了森林土壤碳储量的研究进展,概述了自然和人为因素对森林土壤碳储量的影响,并分析了今后森林土壤碳的研究趋势。森林土壤碳储量的分布受地形、气候、植被类型、土壤性质等自然及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特征。人为因素对森林土壤碳储量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合理的人为调控能促进森林土壤碳的积累,过度的干扰则会显著降低土壤碳储量。构建全国森林土壤生态监测网络对森林土壤碳进行长期定位观测,并加强新技术应用,建立森林土壤碳库系统是未来森林土壤碳研究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土壤 碳储量 碳密度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碳库系统
下载PDF
江西省鄱阳湖及周边经济区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布特征 被引量:11
5
作者 马逸麟 郄海满 +2 位作者 彭晓玫 江俊杰 谢长瑜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6-255,共10页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碳储量研究在碳循环和全球变化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江西省鄱阳湖及周边经济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取得的土壤碳数据,计算了研究区表层、中层、深层土壤的全碳储量和有机碳储量,分析其有机...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碳储量研究在碳循环和全球变化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江西省鄱阳湖及周边经济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取得的土壤碳数据,计算了研究区表层、中层、深层土壤的全碳储量和有机碳储量,分析其有机碳储量和有机碳密度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总体碳储量是以有机碳储量为主;表层土壤(0~0.2 m)的有机碳密度为3512 t/km2,有机碳储量为1.38亿吨;中层土壤(0~1.0 m)的有机碳密度为11156 t/km2,有机碳储量为4.39亿吨;深层土壤(0~1.8 m)的有机碳密度为15617 t/km2,有机碳储量为6.14亿吨.与全国农业地质调查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区表层土壤的有机碳密度高于全国农业地质调查区内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的10.86%,中层及深层土壤的有机碳密度与全国农业地质调查区平均水平接近,显示研究区土壤的有机碳储量巨大.进一步分析研究区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地貌单元、不同行政单元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及有机碳储量,系统查明了土壤有机碳的分布和分配特征.研究认为,区域内各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布具有同一性特征,与所处区域的成土地质背景和植被覆盖率密切相关.土壤有机碳密度高值区均分布在山地和丘陵区,包括江西丰城市北部、高安市南部、乐平市周边地区等古生代炭质岩和煤系地层区,其中乐平市表层土壤的有机碳密度最高;低值区均分布在湖区和水系河谷地区.该成果可为江西省的碳循环和碳排放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碳储量 碳密度 分布特征 鄱阳湖
下载PDF
辽河流域土壤碳密度分布特征和碳储量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于成广 杨晓波 +2 位作者 刘明华 王丹阳 王大鹏 《地质与资源》 CAS 2011年第4期272-277,共6页
基于辽河流域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取得的土壤表层和深层有机碳和全碳数据,探讨辽河流域土壤碳储量计算方法,分析辽河流域碳密度的分布特征.对辽河流域5.23×104 km2土壤碳储量计算表明,深层(0~1.8 m)土壤碳储量为860.50×106 t... 基于辽河流域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取得的土壤表层和深层有机碳和全碳数据,探讨辽河流域土壤碳储量计算方法,分析辽河流域碳密度的分布特征.对辽河流域5.23×104 km2土壤碳储量计算表明,深层(0~1.8 m)土壤碳储量为860.50×106 t,中层(0~1.0 m)为538.30×106 t,表层(0~0.2 m)为138.76×106 t;辽河流域土壤深层碳密度为16.45×103 t/km2,中层为10.28×103 t/km2,表层为2.65×103 t/km2.分别根据土壤类型、地质单元、生态系统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划分方式计算土壤的碳储量,为土壤碳循环研究与环境效应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 单位土壤碳量(USCA) 土壤碳密度 土壤碳储量 辽河流域
下载PDF
焉耆盆地绿洲农田不同类型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及储量估算 被引量:6
7
作者 史常明 柳洋 +3 位作者 张富荣 赵云飞 肖锦锦 汪霞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72-681,共10页
土壤有机碳(SOC)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农业生产力的基础,充分了解焉耆盆地绿洲不同土壤类型SOC分布特征,对实现农业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新疆焉耆盆地绿洲长期定点试验的监测数据为基础,利用生物地球化学模型(DNDC)进行模拟试验... 土壤有机碳(SOC)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农业生产力的基础,充分了解焉耆盆地绿洲不同土壤类型SOC分布特征,对实现农业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新疆焉耆盆地绿洲长期定点试验的监测数据为基础,利用生物地球化学模型(DNDC)进行模拟试验,研究在当前的田间管理和气候模式下,焉耆盆地绿洲农田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和土壤有机碳储量(SOCS)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探究了在不同的土壤类型下SOCD和SOCS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DNDC模型能够很好的模拟该区域下SOC及其动态变化,模型相关系数(r)>92.75%,相对误差(E)介于2.98%~4.12%,<5%,模型的可靠性较高。(2)2018年焉耆盆地绿洲农田0~20 cm SOCD介于12000~28000 kg·hm^(-2),SOCS为2414 Gg,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较为明显。(3)不同的土壤类型之间,SOCD和SOCS差异明显,其中沼泽土的SOCD最大,为25136 kg·hm^(-2);石质土的SOCD最小,为13335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DNDC模型 焉耆盆地绿洲 土壤类型 有机碳储量 农田土壤
下载PDF
赤峰市油松人工林土壤碳储量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冯昭辉 李晓宇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6年第4期130-132,134,共4页
文章以赤峰市油松人工林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剖面法和分层取样法,研究了不同深度下土壤容重和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1油松各林龄不同土壤深度的平均容重在1.1~1.6g/cm^3之间。2油松人工林不同林龄在同一土层深度的平均含碳量随林... 文章以赤峰市油松人工林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剖面法和分层取样法,研究了不同深度下土壤容重和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1油松各林龄不同土壤深度的平均容重在1.1~1.6g/cm^3之间。2油松人工林不同林龄在同一土层深度的平均含碳量随林龄增大而增加;同一林龄的土壤平均含碳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下降,且其变化呈乘幂关系。3油松人工林各土壤不同深度碳密度随林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0~1 m内的土壤碳密度先下降后升高。4截止到2013年末,赤峰全市油松人工林土壤层总碳储量为1.049×10~7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人工林 土壤碳含量 土壤碳密度 土壤碳储量
下载PDF
广东罗浮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林型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碳储量研究
9
作者 邓华格 林伟通 +1 位作者 徐益成 黄伟艺 《防护林科技》 2020年第4期16-19,共4页
森林土壤有机碳分布及碳储量特征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基础。采用不同林型土壤样品室内分析方法,研究了罗浮山5种不同林型土壤中有机碳、碳储量分布特征及其与其他土壤理化性状关系。结果表明:保护区的土壤有机碳储量随海拔高度... 森林土壤有机碳分布及碳储量特征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基础。采用不同林型土壤样品室内分析方法,研究了罗浮山5种不同林型土壤中有机碳、碳储量分布特征及其与其他土壤理化性状关系。结果表明:保护区的土壤有机碳储量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其中,华润楠-密花树常绿阔叶林的土壤有机碳储量最高,马尾松+木荷针阔混交林、黄樟+华润楠+青冈常绿阔叶林的土壤有机碳储量最低;各林型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容重、土壤的pH值呈显著负相关,与全氮、全磷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型 土壤有机碳 碳储量 罗浮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广西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及与全国部分省区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陈曦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247-1253,共7页
以广西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土壤剖面数据为基础,结合广西1:50万的土壤图以及相关的地形DEM图和行政区划图,在GIS平台下对广西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进行了估算,对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区域的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将结果与全国... 以广西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土壤剖面数据为基础,结合广西1:50万的土壤图以及相关的地形DEM图和行政区划图,在GIS平台下对广西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进行了估算,对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区域的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将结果与全国其他省市地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广西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不均,呈现桂北高,桂南低的空间分布特点;中等海拔地区高,低海拔地区低;黄壤高,砖红壤低。有机碳密度均值为3.33 kg/m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70 kg/m2;表层土壤有机碳库储量为6.42×1011kg,占全国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的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密度 土壤有机碳储量 土壤有机碳丰度指数 储量估算 空间分布 广西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土壤有机碳库储量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21
11
作者 傅野思 夏学齐 +1 位作者 杨忠芳 李娟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86-895,共10页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土壤资料中共461个土壤剖面数据估算表层及全剖面的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和储量(SOCR),绘制其SOCD的空间分布图,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的表层SOCD为0.63~15.93 kg.m-2,平均为3.68 kg.m-2;全剖...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土壤资料中共461个土壤剖面数据估算表层及全剖面的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和储量(SOCR),绘制其SOCD的空间分布图,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的表层SOCD为0.63~15.93 kg.m-2,平均为3.68 kg.m-2;全剖面SOCD为0.22~68.77 kg.m-2,平均为10.35 kg.m-2,不同土壤类型之间有一定差异。内蒙古表层SOCR为4.10 Pg,而全剖面储量为10.79 Pg。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分布受气候、土壤性质和人为活动的影响明显。最后,根据年均温与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相关关系,估算得出当气温升高1℃,内蒙古地区土壤有机碳的释放量为0.91 P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 土壤有机碳储量(SOCR) 全球变暖
下载PDF
湖南省土壤有机碳库及其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15
12
作者 陈仕栋 方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6-151,160,共7页
区域土壤有机碳储量的估算,对土壤碳库变化及土壤固碳潜力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根据湖南省第2次土壤普查资料,估算了湖南省主要土壤类型的有机碳库储量和密度,并采用ArcGIS技术估算了湖南省各地区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 区域土壤有机碳储量的估算,对土壤碳库变化及土壤固碳潜力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根据湖南省第2次土壤普查资料,估算了湖南省主要土壤类型的有机碳库储量和密度,并采用ArcGIS技术估算了湖南省各地区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湖南省土壤有机碳库为18.45×108 t,表层土壤有机碳库为7.13×108 t,土壤平均有机碳密度达116.30t.hm-2,红壤、黄壤和水稻土作为湖南省面积分布最广的土壤类型,其有机碳储量占湖南省土壤有机碳总储量的82.51%,其有机碳密度分别为105.62t.hm-2、110.11t.hm-2和137.31t.hm-2;山地草甸土、黄棕壤、水稻土有机碳密度较高,而紫色土和潮土有机碳密度较低;在空间分布上,湘西北、湘西南和湘南地区土壤表层有机碳储量较高,湘中湘东丘陵区和湘北洞庭湖平原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较低,湖南省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总体上比较均匀,主要在90~140t.hm-2范围内变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库 土壤碳密度 空间分布 湖南省
下载PDF
广州市典型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储量生态特征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陈步峰 潘永军 +2 位作者 史欣 肖以华 徐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9-61,65,共4页
采用森林土壤定位研究方法,对广州市9个典型森林类型(16个森林群落)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密度及储量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地带性常绿阔叶林群落土壤总碳含量为10.9g·kg-1、土壤有机碳含量为7.7g·kg-1... 采用森林土壤定位研究方法,对广州市9个典型森林类型(16个森林群落)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密度及储量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地带性常绿阔叶林群落土壤总碳含量为10.9g·kg-1、土壤有机碳含量为7.7g·kg-1,显著地大于次生林、荔子林、竹林、桉树与相思纯林等;常绿阔叶林群落1m柱体单元土壤有机碳储量、密度分别达到112.3t·hm-2、14.8kg·m-2,较常绿阔叶林次生林分别高出18.5t·hm-2、3.4kg·m-2,较竹林、荔子林群落土壤有机碳储量高出22.4~27.8t·hm-2、土壤有机碳密度高出1.9~3.1kg·m-2,较桉树、相思纯林土壤有机碳储量高49.1~50.9t·hm-2、土壤有机碳密度高5.0~5.3kg·m-2;而桉纯林及针阔幼林群落1m柱体单元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均小于对照的荒草裸地,这一结果凸显出地带性天然常绿阔叶林群落土壤具有较高碳储存功能。土壤表层碱解N化学含量与1m柱体单元土壤有机碳密度间适宜房屋堆积回归模型的关系,与1m柱体单元土壤有机碳储量间呈逻辑斯蒂回归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市典型森林群落 土壤有机碳密度 土壤有机碳储量 生态特征
下载PDF
典型峰林平原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陈曦 彭稳 曹建华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7-173,共7页
以桂林峰林平原岩溶区为例分析了土壤和土壤剖面的有机碳含量,计算了土壤有机碳密度以及9.27 km2研究区的土壤有机碳库储量。研究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为2.46~17.89 g.kg-1,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呈现递减的趋势。水田中土壤... 以桂林峰林平原岩溶区为例分析了土壤和土壤剖面的有机碳含量,计算了土壤有机碳密度以及9.27 km2研究区的土壤有机碳库储量。研究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为2.46~17.89 g.kg-1,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呈现递减的趋势。水田中土壤剖面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幅度最大;表层0~20cm的土壤有机碳密度2.29~5.35 kg.m-2,平均值为3.65 kg.m-2;而0~100cm土壤有机碳密度值范围为5.88~13.54 kg.m-2,平均碳密度为9.83 kg.m-2。0~20cm土壤有机碳密度为水田>弃耕地>旱地>易涝地>园地>林地>草地,而0~100cm土壤有机碳密为弃耕地>园地>旱地>水田>林地>易涝地>草地。研究区表层0~20cm的土壤有机碳储量为2.785×104t,而0~100cm的土壤有机碳储量为8.514×104t。表层土壤0~20cm土壤有机碳储量占0~100cm的32.7%。与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少的重庆金佛山研究结果相比,本区的土壤有机碳密度明显偏低,这意味着岩溶区土壤有机碳容易受到人为干扰、易分解、易流失。而不同的土地利用、耕作方式及管理措施也影响着土壤碳库的大小,合理安排土地利用方式,将有助于土壤有机碳的累积和农业生产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峰林平原 土壤有机碳 土壤碳储量 岩溶
下载PDF
福建龙岩地区土壤有机碳储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文俊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37-345,共9页
基于福建龙岩地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所获得大量高精度和高密度有机碳数据,通过单位土壤碳储量计算方法,分别采用母质类型、地貌类型、生态系统、土地利用类型及土壤类型5种方式,按照0~1.4m,0~1.0m和0~0.2m等3种不同深度来初步... 基于福建龙岩地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所获得大量高精度和高密度有机碳数据,通过单位土壤碳储量计算方法,分别采用母质类型、地貌类型、生态系统、土地利用类型及土壤类型5种方式,按照0~1.4m,0~1.0m和0~0.2m等3种不同深度来初步探讨福建龙岩地区土壤有机碳储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土壤区的有机碳储量分布存在不均匀性,平均碳密度均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不仅与成土母质、土壤理化性状(如土壤结构、质地、化学成分、土温等)、系统差异(如历史演变、稳定性等)等内在因素有关,还有可能与气候环境条件、海拔高度、水土流失程度、土壤微生物活动强度、植被状况(如植被类型、植被发育等)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等外在因素有关。得出福建龙岩地区不同深度的有机碳储量:0~0.2m为89254953.05t,0~1.0m为283746254.26t和0~1.4m为347294329.32t;不同深度的平均碳密度:0~0.2m为3980.33t/km^2,0~1.0m为12653.69 t/km^2和0~1.4m为15487.62 t/km^2,高于全国典型地区平均水平,显示出福建龙岩地区具较高的碳储量、较强的碳储能力和良好的碳富集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 土壤碳储量 特征研究 影响因素 福建龙岩
原文传递
云南省深层土壤有机碳的估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楚梦玮 侯巍楹 +4 位作者 净婷菲 常兆峰 段文焱 周丹丹 李芳芳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16-523,共8页
【目的】深层土壤有机碳库是陆地碳库的重要组成,研究云南省深层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及其影响因素,对云南土壤中污染物的迁移和农作物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收集云南省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中570个土壤统计剖面数据,运用土壤类型法对... 【目的】深层土壤有机碳库是陆地碳库的重要组成,研究云南省深层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及其影响因素,对云南土壤中污染物的迁移和农作物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收集云南省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中570个土壤统计剖面数据,运用土壤类型法对云南省深层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进行估算;根据云南省土壤类型图,统计云南省不同类型土壤的深层土壤有机碳储量(SOCR);使用ArcGIS绘制深层SOCD的空间分布图,与云南省表层土壤空间分布进行比较;结合单因素分析对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根据Van Bemmelen系数估算所得:云南省30~200 cm深层平均SOCD为44.21 t/hm^(2),SOCR为1.67×10~9 t。深层SOCD由滇东南向滇西北方向逐渐增大,与云南省表层土SOCD变化规律相似;并且深层SOCD的分布受海拔、降水量和温度的影响,深层SOCD值与海拔和年均降水量呈正相关,温度与深层SOCD则呈负相关。【结论】云南省深层土壤SOCD大于全国SOCD的平均值,但均小于云南省0~20 cm表层SOCD。本研究对未来其他地区深层土壤有机碳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土 土壤有机碳密度 土壤有机碳储量 估算
下载PDF
煤炭开采对农田土壤碳储量的影响研究——以典型煤炭开采沉陷盆地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占军 张绍良 侯湖平 《现代矿业》 CAS 2014年第7期128-131,共4页
以徐州九里矿区为研究区,选取典型煤炭开采沉陷盆地,通过设计沉陷盆地土壤有机碳库采样方案、实验室土壤有机碳含量测定、构建沉陷盆地土壤有机碳库储量模型以及煤炭开采沉陷前后沉陷盆地内农田土壤有机碳库储量变化的分析,研究了煤炭... 以徐州九里矿区为研究区,选取典型煤炭开采沉陷盆地,通过设计沉陷盆地土壤有机碳库采样方案、实验室土壤有机碳含量测定、构建沉陷盆地土壤有机碳库储量模型以及煤炭开采沉陷前后沉陷盆地内农田土壤有机碳库储量变化的分析,研究了煤炭开采对农田土壤碳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煤炭开采沉陷未扰动状况下,沉陷盆地各坡面区土壤有机碳密度均与对照区土壤的有机碳密度相同,煤炭开采沉陷后沉陷盆地各沉陷坡面区土壤有机碳密度随沉陷深度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煤炭开采沉陷前沉陷盆地所在区域内土壤碳库有机碳储量是560.4 t,开采沉陷扰动后沉陷盆地内土壤碳库有机碳储量为530.9 t,比沉陷扰动前减少了5.3%,由此可知,煤炭开采对农田土壤碳储量影响为失碳(碳源)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采沉陷 农田土壤碳库 碳密度 碳储量评估模型
下载PDF
青海湟水河流域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密度浅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亚峰 姬丙艳 +2 位作者 马强 姚振 田兴元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1期298-301,共4页
土壤碳库是地球系统中重要的碳储存系统。利用青海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获得的有机碳数据,根据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和成土母质计算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密度,探讨了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密度分布规律。从土壤类型看,高山草甸土中有机... 土壤碳库是地球系统中重要的碳储存系统。利用青海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获得的有机碳数据,根据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和成土母质计算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密度,探讨了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密度分布规律。从土壤类型看,高山草甸土中有机碳密度最高,灌淤土有机碳密度最低。从土地利用类型看,人工草地土壤有机碳密度最高,荒草地土壤最低;从成土母质看,以残坡积物为母源的土壤有机碳密度最高,以冲洪积物和黄土为母源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基本相同。分析结果对于利用土地进行固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湟水河流域 表层土壤 有机碳储量 有机碳密度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的县域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储量估算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海萍 杜佳琪 唐浩竣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共8页
采用2009年云南省玉龙县土壤调查数据,基于土壤类型法将所测样点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转换为有机碳密度,经克里金插值进行空间化,再以2009年landsat7-Level2影像及SRTM 90 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为基础,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亮度、绿度、湿度、... 采用2009年云南省玉龙县土壤调查数据,基于土壤类型法将所测样点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转换为有机碳密度,经克里金插值进行空间化,再以2009年landsat7-Level2影像及SRTM 90 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为基础,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亮度、绿度、湿度、坡度、坡向、曲率等与土壤有机碳形成密切相关的解释变量;通过随机森林模型模拟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其空间分布,基于有机碳密度估算出0~20 cm表层土壤的有机碳总储量,并对两种模拟结果进行误差分析。结果显示:克里金和随机森林的估算结果分别为2.4×10^(8)和1.7×10^(8)t,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0.77和14.11,普通克里金插值误差较大,且对采样点数量及空间分布有较强的依赖性;随机森林模型不仅能处理高维数据,还能给出多个变量的重要性,估算结果精度更高,也更接近区域实际情况,对小尺度的细节表现更佳,适于地形复杂且样点有限的县域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其储量的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玉龙县 土壤有机碳 碳密度及储量 随机森林模型
下载PDF
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土壤碳氮储量及C/N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5
20
作者 竹万宽 许宇星 +1 位作者 王志超 杜阿朋 《桉树科技》 2018年第3期16-19,共4页
为探讨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土壤碳氮储量及C/N化学计量特征,本文选取8、10和15 a生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并分析土壤碳氮储量差异性。结果表明:3个林分0~60 cm土壤碳氮储量分别为8 a(98.45和7.87 t·hm^(-2))、10 a(113.21和8.29... 为探讨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土壤碳氮储量及C/N化学计量特征,本文选取8、10和15 a生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并分析土壤碳氮储量差异性。结果表明:3个林分0~60 cm土壤碳氮储量分别为8 a(98.45和7.87 t·hm^(-2))、10 a(113.21和8.29 t·hm^(-2))和15 a(80.36和7.43 t·hm^(-2)),各林龄之间碳氮储量无显著性差异。3个林分土壤碳氮比范围为8.47~14.64,林龄引起的变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人工林 林龄 土壤碳氮储量 化学计量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