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护性耕作对黄土旱塬玉米土壤呼吸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杨倩 张清平 +3 位作者 蒋海亮 杨德雄 王先之 沈禹颖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810-1815,共6页
研究了实施保护性耕作10年后秸秆还田和免耕对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和CO2释放的影响,采用LI-COR-6400-09土壤气室连接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测定了玉米(Zea mays cv.Zhongdan No.2)土壤呼吸速率,采用平板涂抹计数法测定了根际土壤细菌、真菌... 研究了实施保护性耕作10年后秸秆还田和免耕对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和CO2释放的影响,采用LI-COR-6400-09土壤气室连接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测定了玉米(Zea mays cv.Zhongdan No.2)土壤呼吸速率,采用平板涂抹计数法测定了根际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结果表明,免耕和秸秆还田处理玉米花期土壤呼吸速率降低了8.3%和7.8%,玉米收获期土壤呼吸速率降低了15.5%和13.6%;土壤10cm处地温与土壤呼吸速率变化趋势一致,且在传统耕作处理下最高;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和秸秆还田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根际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但各类微生物数量之间的比例恒定;土壤呼吸速率与3类根际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呈负相关,但不显著。可利用免耕和秸秆还田提高黄土旱塬土壤碳库贮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 秸秆覆盖 土壤co2释放 微生物计数
下载PDF
辽宁东部山区落叶松人工林非生长季土壤CO_2释放动态 被引量:3
2
作者 尤文忠 魏文俊 +3 位作者 张慧东 王睿照 颜廷武 毛沂新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064-3071,共8页
辽宁东部山区冬季寒冷漫长,而且秋冬交替和冬春交替时期表层土壤冻融交替频繁发生,其对土壤CO2释放的影响特征还不明确。以该区典型森林类型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 Henry)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2010—2014年期间额定非生长季冻融交替... 辽宁东部山区冬季寒冷漫长,而且秋冬交替和冬春交替时期表层土壤冻融交替频繁发生,其对土壤CO2释放的影响特征还不明确。以该区典型森林类型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 Henry)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2010—2014年期间额定非生长季冻融交替期和冻结期土壤呼吸速率(Rs)动态变化特征,并量化各时期土壤CO2释放量(F_(CO_2))的贡献。结果表明:非生长季Rs总体呈现出"U"型的变化规律,并且秋冬冻融交替期土壤呼吸速率明显大于冬春冻融交替期。非生长季年际间Rs的差异较大,年平均Rs在(0.42±0.02)^(0.72±0.04)μmol CO2·m-2·s-1。Rs与10 cm深度土壤温度(T10)和空气温度(Ta)呈现相似的动态变化规律并且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指数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非生长季Rs随T10的变化规律,且2010/2011和2011/2012年的拟合效果优于2012/2013和2013/2014年,冻融交替期的拟合效果要优于冬季冻结期。2010—2014年期间4个非生长季F_(CO_2)分别为137、92、100和159 g C·m-2,年际间差异大。非生长季各时期F_(CO_2)总体上为秋冬冻融交替期最多(29.66~63.48 g C·m-2),冬春冻融交替期次之(14.57~21.48 g C·m-2),秋冬冻融交替期F_(CO_2)是冬春冻融交替期的1.68~4.36倍,二者的累计贡献率在47.69%~54.66%。冻融交替作用对于非生长季F_(CO_2)动态的贡献不可忽视,而秋冬和冬春2个冻融交替期对于F_(CO_2)的影响也存在较大差异,秋冬冻融交替期激发土壤释放CO2的能力比冬春冻融交替期更强。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我国东北地区非生长季森林土壤碳排放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生长季 土壤co2释放 秋冬交替 冬春交替 冻融交替作用
原文传递
不同水分处理和枯落物分解对闽江河口湿地土壤CO2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罗良娟 张林海 陆苗慧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0年第4期35-40,共6页
水分和枯落物分解是影响湿地土壤CO2释放的重要因子,以闽江河口短叶江芏(Cyperus malaccensisvar.brevifolinus)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水分条件[70%、100%、130%土壤饱和含水量(SSM)]和枯落物添加处理,研究湿地土壤CO2释放对... 水分和枯落物分解是影响湿地土壤CO2释放的重要因子,以闽江河口短叶江芏(Cyperus malaccensisvar.brevifolinus)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水分条件[70%、100%、130%土壤饱和含水量(SSM)]和枯落物添加处理,研究湿地土壤CO2释放对不同水分处理以及枯落物添加的响应。结果表明:(1)各处理的土壤CO2释放速率在30 d的培养期内均呈现先升高后波动下降的趋势,各水分处理的土壤CO2累积释放量均随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前8—15 d增长较快,后15 d增长较慢;(2)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对湿地土壤CO2释放影响显著,未添加枯落物处理中,100%SSM处理的土壤CO2释放速率和累积释放量显著最高,130%SSM的处理显著最低(P<0.01);枯落物添加处理中,130%SSM处理的土壤CO2释放速率和累积释放量显著最高,70%SSM处理的显著最低(P<0.01);(3)枯落物的添加并未改变土壤CO2释放速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但显著促进各处理的土壤CO2释放量(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枯落物添加 土壤co2释放 河口湿地
下载PDF
青海湖北部土壤CO_2浓度变化研究
4
作者 赵景波 李岩 +1 位作者 曹军骥 郁科科 《地球环境学报》 2011年第1期278-284,共7页
利用红外CO_2监测仪对青海湖地区哈尔盖附近不同植被、不同深度条件下的土壤CO_2浓度进行了多次昼夜观测。观测结果表明,在年平均温度1℃左右的高寒青海湖地区,从早8:00到次日早8:00土壤CO_2浓度具有从低到高再到低的昼夜变化规律,这种... 利用红外CO_2监测仪对青海湖地区哈尔盖附近不同植被、不同深度条件下的土壤CO_2浓度进行了多次昼夜观测。观测结果表明,在年平均温度1℃左右的高寒青海湖地区,从早8:00到次日早8:00土壤CO_2浓度具有从低到高再到低的昼夜变化规律,这种变化特点与昼夜温度变化基本一致。在土壤夜间最低温度为0%和更高地区,土壤CO_2浓度的这种昼夜变化规律具有普遍性。该区白天12小时土壤CO_2浓度略高于夜间12小时,但比低海拔地区白天与夜间的浓度差异小。在土壤1 m深度范围内CO_2浓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土壤C02浓度明显高于地面之上100 cm空气CO_2浓度,显示在温度较高季节土壤在向大气释放CO_2。在高寒干旱草原粉砂土分布区,只要土壤温度接近零度或零度以上,土壤CO_2浓度就会高于空气CO_2浓度,土壤CO_2就会向空气中排放。高寒干旱区影响土壤CO_2浓度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温度,该地Q_(10)平均值为2.81,表明温度对青海湖草原土壤CO_2浓度的影响比对低海拔草原CO_2浓度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地区 土壤co2浓度 昼夜变化规律 土壤co2释放 温度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林地土壤CO_2释放量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40
5
作者 方晰 田大伦 +2 位作者 项文化 闫文德 康文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共7页
采用碱液吸收法对湖南省会同生态定位站郁闭杉木人工林林地土壤CO2 释放量进行测定 ,并分析温度、水分和土壤C N比对林地土壤CO2 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郁闭杉木人工林林地土壤CO2 释放量在 0 10 5 2~0 5 5 90g·m- 2 h- 1 ... 采用碱液吸收法对湖南省会同生态定位站郁闭杉木人工林林地土壤CO2 释放量进行测定 ,并分析温度、水分和土壤C N比对林地土壤CO2 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郁闭杉木人工林林地土壤CO2 释放量在 0 10 5 2~0 5 5 90g·m- 2 h- 1 之间变化 ,且具有一定的季节变化规律 ,总体趋势是夏季高 ,其他季节低 ;林地土壤CO2 释放量与林内气温、土壤各层 (0、5、10、15、2 0cm)温度和土壤各层 (0、10、2 0cm)含水量在一定范围内呈一元线性正相关 ,与土壤C N比也呈一元线性正相关 ;以林内气温、土壤各层 (0、5、10、15、2 0cm)温度为依据得到的Q1 0 依次为 2 0 8、2 2 2、1 94、2 2 8、2 5 1、2 2 3;林地土壤CO2 释放量与林内气温的相关性最强 ,为极显著相关 ,偏相关系数为 0 916 (p <0 0 1) ,与土壤各层 (0、5、10、15、2 0cm)温度也是极显著相关 ,偏相关系数均在 0 818以上 (p <0 0 1) ,但与土壤C N比和土壤各层 (0、10、2 0cm)含水量相关不显著 ,偏相关系数为 0 4 5 2~ 0 6 12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释放量 杉木人工林 林地土壤 影响因子 偏相关系数 C/N比 季节变化规律 碱液吸收法 正相关 含水量 温度 定位站 湖南省 气温 Q10 相关性 郁闭 线性 水分
下载PDF
华西雨屏区苦竹人工林土壤呼吸各组分特征及其温度敏感性 被引量:25
6
作者 田祥宇 涂利华 +3 位作者 胡庭兴 张健 何远洋 肖银龙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3-300,共8页
通过在华西雨屏区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人工林内建立固定样地、定期监测等方法,研究该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各组分特征及其温度敏感性.结果表明:2010年2月—2011年1月,苦竹林平均土壤呼吸速率为1.13μmol·m-2·s-1,仲... 通过在华西雨屏区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人工林内建立固定样地、定期监测等方法,研究该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各组分特征及其温度敏感性.结果表明:2010年2月—2011年1月,苦竹林平均土壤呼吸速率为1.13μmol·m-2·s-1,仲夏最高,深冬最低;凋落物层、无根土壤和植物根系对苦竹林土壤呼吸的贡献率分别为30.9%、20.8%和48.3%,各呼吸组分的季节动态均与土壤总呼吸类似,并与温度和凋落量等因素相关;苦竹林土壤总呼吸(RST)、凋落物层CO2排放(RSL)、无根土壤CO2排放(RSS)和植物根系呼吸(RSR)的年碳排放量分别为4.27、1.32、0.87和2.08Mg C·hm-2·a-1;土壤总呼吸及其各组分与凋落量呈显著正线性相关,与土壤10cm温度和气温均呈显著正指数相关;基于土壤温度计算的RST、RSL、RSS和RSR的Q10值分别为2.90、2.28、3.09和3.19,凋落物层CO2排放的温度敏感性显著低于总呼吸和其他各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根呼吸 凋落物层co2释放 无根土壤co2释放 Q10值 温度敏感性
原文传递
氮和枯落物添加对闽江河口湿地土壤CO2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陆苗慧 张林海 +2 位作者 张美颖 许丽红 胡伟芳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0年第1期25-32,共8页
土壤CO2释放是土壤碳转化的关键过程。氮(N)添加及植物枯落物的分解对湿地土壤CO2释放速率有显著影响,在全球大气CO2浓度和气候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选取闽江河口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24 d的短期培养实验,研究不同氮浓度和不... 土壤CO2释放是土壤碳转化的关键过程。氮(N)添加及植物枯落物的分解对湿地土壤CO2释放速率有显著影响,在全球大气CO2浓度和气候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选取闽江河口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24 d的短期培养实验,研究不同氮浓度和不同枯落物添加对闽江河口湿地土壤CO2释放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和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两种植物枯落物添加处理显著促进了湿地土壤CO2释放速率(P<0.05),也显著增加了闽江河口湿地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微生物量碳(MBC)和pH(P<0.05)。两种枯落物添加处理下,培养初期(0~9 d)枯落物可溶性有机碳快速释放和pH升高可能是导致土壤CO2释放峰值时间提前的主要因素。(2)枯落物添加后不同浓度氮输入对湿地土壤CO2释放速率均具有显著影响(P<0.001),但两种枯落物对土壤CO2释放速率的影响并无显著差异(P<0.05)。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土壤微生物量氮(MBN)的变化是影响不同枯落物在氮添加后培养前、后期土壤CO2释放差异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co2释放速率 氮添加 枯落物分解 互花米草 短叶茳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