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植物系统复合污染研究进展 被引量:78
1
作者 郭观林 周启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5期823-828,共6页
土壤 植物系统复合污染研究是污染生态学的科学前沿 ,对于农业环境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复合污染概念的由来及其内涵的发展、土壤 植物系统可能发生的复合污染类型及其研究进展、土壤 植物系统复合污染所导致的生态效应及... 土壤 植物系统复合污染研究是污染生态学的科学前沿 ,对于农业环境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复合污染概念的由来及其内涵的发展、土壤 植物系统可能发生的复合污染类型及其研究进展、土壤 植物系统复合污染所导致的生态效应及其定量表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概述 ,提出了土壤 植物系统中重金属 有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 病原微生物也是复合污染的重要类型 .指出了多种污染物交互行为、次生产物及其老化、分子毒理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是今后土壤 植物系统复合污染的研究重点 .同时对复合污染的研究方法以及结果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为土壤污染的预警防治与修复提供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植物系统 重金属 有机污染物 复合污染
下载PDF
大气汞对土壤─植物系统汞累积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3
2
作者 王定勇 牟树森 青长乐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94-198,共5页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大气汞污染对土壤植物系统的危害及其机理.结果表明,植物可吸收大气汞,也可吸收土壤汞.当植物汞源于气汞时,其地上部汞含量高于根部;源于土壤汞时,则根汞高于地上部汞.土壤汞累积的来源可通过...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大气汞污染对土壤植物系统的危害及其机理.结果表明,植物可吸收大气汞,也可吸收土壤汞.当植物汞源于气汞时,其地上部汞含量高于根部;源于土壤汞时,则根汞高于地上部汞.土壤汞累积的来源可通过直接吸附大气汞,也来源于植物汞的输入.土壤添加腐殖质后,对大气汞的吸附能力更大;土壤覆盖农膜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 土壤-植物系统 汞累积 土壤污染
下载PDF
铜矿尾矿库土壤—海洲香薷(Elsholtzia harchowensis)植物体系的微生物特征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龙健 黄昌勇 +1 位作者 滕应 姚槐应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0-125,共6页
对浙江哩铺铜矿尾矿库土壤—海洲香薷 (Elsholtziaharchowensis)植物体系的微生物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海洲香薷植物中的元素含量表现为Cu >Zn >Pb >Cd ,Cu与土壤元素的相关性最为显著 ,其次为Zn。与对照土壤相比 ,矿区... 对浙江哩铺铜矿尾矿库土壤—海洲香薷 (Elsholtziaharchowensis)植物体系的微生物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海洲香薷植物中的元素含量表现为Cu >Zn >Pb >Cd ,Cu与土壤元素的相关性最为显著 ,其次为Zn。与对照土壤相比 ,矿区土壤的微生物基础呼吸作用增强 ,但微生物生物量却显著降低 ,微生物生理生态参数Cmic/Corg、qCO2 值明显升高。Biolog结果显示 ,矿区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发生改变 ,对能源碳的消耗量和速度显著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尾矿库 土壤 海洲香薷 Elsholtzia-harchowensis 植物体系 微生物特征 重金属
下载PDF
酸沉降地区大气汞对土壤-植物系统汞累积影响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定勇 牟树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40-144,共5页
按酸沉降危害程度的差异及不同功能区,进行了大气、植物、土壤汞的同步调查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大气汞对土壤-植物系统汞累积的影响非常明显,土壤、植物含汞量均随大气汞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土壤-植物系统汞累积与大气汞浓度有显著... 按酸沉降危害程度的差异及不同功能区,进行了大气、植物、土壤汞的同步调查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大气汞对土壤-植物系统汞累积的影响非常明显,土壤、植物含汞量均随大气汞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土壤-植物系统汞累积与大气汞浓度有显著的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植=0.882**,n=53;r土=0.741**,n=52)。调查还发现,当大气汞浓度大于30ng/m3时,土壤-植物系统汞累积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 土壤-植物系统 汞累积
下载PDF
白洋淀地区土壤——植物系统中污染物含量与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张秀梅 唐以剑 章申 《地理译报》 CSCD 1997年第2期62-69,共8页
研究长期利用城市污水浇灌的农田土壤——植物系统中污染物的含量及其行为与归宿,不仅对农田生态系统的环境质量控制有重要意义[1],同时,还可以为合理发展污灌,实现污水资源化,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2]。本文... 研究长期利用城市污水浇灌的农田土壤——植物系统中污染物的含量及其行为与归宿,不仅对农田生态系统的环境质量控制有重要意义[1],同时,还可以为合理发展污灌,实现污水资源化,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2]。本文调查了华北白洋淀地区典型污灌农田土壤中污染物含量及其在土壤——植物系统中分布和累积状况。结果表明,污灌区土壤中某些重金属含量有一定的累积趋势。目前,这些重金属对农田作物无明显危害,大部分累积在根部。加强科学管理和污灌指导,利用农田作为土地处理系统来消纳污水中耗氧有机物,是本地区近期可行的污水资源化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植物系统 污染物 含量 变化规律
原文传递
污灌对土壤-植物体系中养分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地里拜尔.苏力坦 艾尼瓦尔.买买提 +1 位作者 尤努斯江.吐拉洪 杨潇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79-182,共4页
本文就污灌对土壤-植物体系中有机质及N、P、K等的含量变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污灌可使土壤K素的含量增加幅度最大为27.0%,但由于氨的挥发、硝化及反硝化作用易造成氮素损失。土壤-植物体系对有机污染物有较强的净化能力。0~... 本文就污灌对土壤-植物体系中有机质及N、P、K等的含量变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污灌可使土壤K素的含量增加幅度最大为27.0%,但由于氨的挥发、硝化及反硝化作用易造成氮素损失。土壤-植物体系对有机污染物有较强的净化能力。0~60!的土层对有机质、N、P有一定的富集作用,有利于植物吸收利用。而植物对K素的吸收利用率较低。植物对养分的吸收积累顺序为叶>根>茎,P>N>K素。从不同植物的吸收情况来看,榆树对养分的吸收则明显优于苹果树和山桃。相关分析表明:表层土壤中有机质与N、P、K含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体系 养分迁移 污灌 反硝化作用 有机污染物 吸收利用率 有机质 含量变化 氮素损失 净化能力 富集作用 吸收积累 表层土壤 植物 K素 苹果树 分析表 K含量 相关
下载PDF
瞬变条件下土壤—植物系统中的水容效应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黄明斌 张富仓 康绍忠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5-49,共5页
水容是继水流阻力之后反映土壤—植物系统中水分动力学性质的又一重要水力学参数。通过生长箱内的模拟实验进一步揭示了土壤—植物系统的水容特性,分析了系统中的水容在植物抗御高温低湿型热害中的作用,探讨了用水容作为指标来评价生... 水容是继水流阻力之后反映土壤—植物系统中水分动力学性质的又一重要水力学参数。通过生长箱内的模拟实验进一步揭示了土壤—植物系统的水容特性,分析了系统中的水容在植物抗御高温低湿型热害中的作用,探讨了用水容作为指标来评价生长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冬小麦对大气干旱的适应能力,为水容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植物系统 瞬变条件 水容 模拟实验 冬小麦
下载PDF
昆明市西山土壤—菊科植物系统铜锌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殷彩霞 彭莉 +1 位作者 李静 陆树刚 《农村生态环境》 CSCD 1999年第1期59-61,共3页
论述了昆明市西山土壤-菊科植物系统铜、锌分布特征。利用统计分析及吸收系数等参数,定量描述了植物、土壤中铜、锌含量水平,描述了植物对土壤中铜、锌的吸收及富集能力。结果表明:昆明西山受试菊科植物中除风毛菊外,其余13种植... 论述了昆明市西山土壤-菊科植物系统铜、锌分布特征。利用统计分析及吸收系数等参数,定量描述了植物、土壤中铜、锌含量水平,描述了植物对土壤中铜、锌的吸收及富集能力。结果表明:昆明西山受试菊科植物中除风毛菊外,其余13种植物对铜表现出相对于铁的稀释作用。斑鸠菊、棉毛挖耳草、风毛菊和滇川还阳参等4种植物对锌表现出富集作用,其余10种表现出稀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科 土壤 植物系统 土壤监测 植物监测
下载PDF
微纳米塑料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机制及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9
作者 张鑫雨 罗庆 +4 位作者 方旭 吴慧秋 寇力月 张截流 冯良山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0-147,共8页
微塑料是指粒径小于5 mm的塑料碎屑和颗粒,其中粒径小于100 nm为纳米塑料。微纳米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具有难以降解、容易发生积累和可长距离迁移等特点,进而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但是,与其他环境中的微纳米塑料相比,人们对土壤环... 微塑料是指粒径小于5 mm的塑料碎屑和颗粒,其中粒径小于100 nm为纳米塑料。微纳米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具有难以降解、容易发生积累和可长距离迁移等特点,进而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但是,与其他环境中的微纳米塑料相比,人们对土壤环境中的微纳米塑料的认识与了解还比较少。所以,本文详细阐明了微纳米塑料在土壤环境中的生物和非生物迁移过程与机制,系统总结了微纳米塑料从土壤到植物的转运过程,并探讨了微纳米塑料对植物种子萌发和根系发育产生的直接毒性效应,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和吸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进而成为污染物传输载体而对植物产生的间接毒性作用。最后,提出了土壤-植物系统中微纳米塑料污染目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处理的问题。本文可为土壤-植物系统中微纳米塑料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估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塑料 土壤-植物系统 迁移 毒性效应
下载PDF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lement Cycling in the Soil-Plant System: A Case Study of Shaly and Calcareous Soils, Southern Benue Trough, Nigeria 被引量:1
10
作者 T. N. Nganje C. I. Adam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sciences》 2014年第4期453-463,共11页
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cycling of major and trace elements in the soil-plant system in parts of Southern Benue Trough, Nigeria. Surface soil samples and cassava crop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cultivated farmlands... 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cycling of major and trace elements in the soil-plant system in parts of Southern Benue Trough, Nigeria. Surface soil samples and cassava crop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cultivated farmlands underlined by shaly and calcareous soils and were analysed using standard techniqu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shaly soils are relatively acidic (pH, 4.8 - 6.6) with high level of organic matter content (OM, 3.2% - 8.7%) compared to calcareous soils (pH, 5.6 - 7.2;OM 1.6% - 7.0%). The soils are enriched in elemental composition relative to the world average abundances in soil. The maximum levels of K, Al, and Zn were obtained from shaly soils. The computed accumulation factors are generally <1. Elemental levels decreased in the plant parts in the order tuber > leaf > stem.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as obtained between elemental associations of calcareous surface soils compared to that of shaly soils. R-mode factor analysis revealed the controls of soil geochemistry to include lithology, anthropogen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A stepwis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identified soil elemental component, pH and organic matter as some of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soil-plant metal upt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plant system CYCLING of Elements CALCAREOUS soilS Shaly soilS SOUTHERN Benue TROUGH NIGERIA
下载PDF
Spatial variations of Pb in the vertical zone of the soil-plant system in the Changbai Mountai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11
作者 BaiJH DengW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25-329,共5页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variations of lead element(Pb) in soil plant system of vertical zone in Changbai Mountai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CNNR)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b concent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variations of lead element(Pb) in soil plant system of vertical zone in Changbai Mountai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CNNR)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b concentrations in soils of vertical zone are all above 25 mg/kg, and the average Pb concentration of each soil zone negatively correlates its degree of variation, i.e. brown coniferous forest soil zone has the lowest average Pb concentration of four soil zones, and the highest horizontal variation; however, mountain soddy forest soil has the highest average Pb concentration, and the lowest horizontal variation;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plant Pb of each plant zone is lower than the worldwide average level of Pb in plant(Clarke), respectively, and plant Pb content order is consistent with soil Pb content order, but their horizontal variations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soil zones, the variation of mountain tundra forest zone is highest, but Betula ermanii forest zone the lowest. Vertical variation of plant Pb i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soils with variation coefficient of 89.76%; the enrichment capability of plant for Pb is depended on the plant types and the different organs of plant; parent material and parent rock, pH values,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soil particle fraction etc. are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variations of Pb content in soil plant system of vertical zone in CNN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soil plant system vertical zone Changbai Mountai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下载PDF
几种统计学方法在环境影响因子辨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南忠仁 李吉均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9-63,共5页
分析比较了相关分析法、多元线性回归法与逐步回归法在环境影响因子辨识中的功能异同点。以甘肃省白银市为例 ,用 3种统计学方法对城郊土壤 -作物系统重金属污染影响因子进行判别 。
关键词 土壤-作物系统 重金属污染 影响因子 识别 统计学方法 修复
下载PDF
土壤-植物系统中稳态水流阻力和瞬态水流阻力的差异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明斌 邵明安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60-365,共6页
本文以田间试验和生长箱内的模拟试验资料,分别讨论了土壤-植物系统(含冬小麦和玉米)中稳态水流阻力和瞬态水流阻力的差别,结果指出,在瞬变环境条件下,用稳态流来近似是不准确的,瞬态流的描述应受重视。
关键词 水流阻力 稳态流 瞬态流 土壤-植物系统
下载PDF
土壤-植物系统中的瞬态流理论及电模拟的最新研究进展
14
作者 邵明安 黄明斌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7-52,共6页
对近几年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瞬态流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如电模拟模型、时间“常数”的变性、水容及相对重要性、水流阻力的大小及相对重要性、水流阻力的变性和水分运动的滞后效应等问题进行了介绍和综述。
关键词 瞬态流 土壤-植物系统 电模拟模型 水容 水流阻力 土壤水分
下载PDF
人类活动对滦河源区湿地土壤植物系统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志凡 王晓岚 +2 位作者 赵芳敏 海春兴 孙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29-834,共6页
在综合考察滦河源区湿地自然环境特征的基础上 ,选取湿地围封区、轻度放牧区与重度放牧区 ,进行植被样地调查与采样、土壤调查与采样 ,并对上述样品做了化验分析 .结果表明 :在围封区内植物种类丰富 ,总盖度达 90 %以上 ,地上生物量 (... 在综合考察滦河源区湿地自然环境特征的基础上 ,选取湿地围封区、轻度放牧区与重度放牧区 ,进行植被样地调查与采样、土壤调查与采样 ,并对上述样品做了化验分析 .结果表明 :在围封区内植物种类丰富 ,总盖度达 90 %以上 ,地上生物量 (干 )为 2 5 0~ 35 0g·m- 2 ,表土层土壤密度ρ =0 .4 30 g·cm- 3,有机质质量含量w(有机质 ) =2 0 4 .1g·kg- 1;轻度放牧区植被类型单调 ,总盖度约为 70 % ,地上生物量 (干 )为 10 0~ 2 0 0g·m- 2 ,ρ =0 .6 70 g·cm- 3,w(有机质 ) =14 7.2g·kg- 1;重度放牧区的植被类型较为单一 ,其植被总盖度多不足 4 0 % ,地上生物量 (干 )不足 12 0g·m- 2 ,ρ =0 .886g·cm- 3,w(有机质 ) =4 5 .1g·kg- 1,表土层易溶盐质量含量w(易溶盐 ) =3.974g·kg- 1,接近于强度盐化 .提出了湿地利用与保护对策 :改变传统的放牧模式 ,建立割草场 ,大力发展圈养畜牧业 ;发挥其区位优势 ,拓展坝上草原及湿地生态旅游产业 ,将自然环境、农牧业生产与生态旅游业结合起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滦河源区 湿地 影响分析
下载PDF
某水稻田水-土-植物系统中镉、汞、砷元素的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顾涛 赵信文 +3 位作者 王节涛 曾敏 姚晓帆 邱卓明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7年第6期70-75,共6页
为探究重金属元素在水-土壤-植物系统中的分布特征及其迁移规律,通过采集中山市某水稻田灌溉水、浅层地下水、土壤、水稻样品,重点分析了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的3种重金属元素(镉、汞、砷)含量在该水稻田水-土-植物系统中的分布特征及其... 为探究重金属元素在水-土壤-植物系统中的分布特征及其迁移规律,通过采集中山市某水稻田灌溉水、浅层地下水、土壤、水稻样品,重点分析了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的3种重金属元素(镉、汞、砷)含量在该水稻田水-土-植物系统中的分布特征及其来源。结果表明:该水稻田水-土-植物系统中,绝大部分镉、汞滞留在土壤中,只有少量向植物体、地下水中迁移;水稻根部镉、砷含量最高,水稻体吸收的大部分镉、砷被固定在根部;土壤中镉、汞、砷含量在垂向上(0~1.5m)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表现为镉在表层土壤(0~0.2m)中含量最高,往下部逐渐降低,汞在次表层土壤中(0.2~0.5m)含量最高,从上往下先增后减,砷在表层土壤中(0~0.2m)含量最低,往下部逐渐升高;该水稻田土壤中镉、汞主要来源于外源输入,砷外源输入较少。该研究对该地区资源、生态环境调查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及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田 水土植物系统 重金属污染 分布特征
下载PDF
棉田SPAS水热传输的多层模式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洪颜 申双和 徐为根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37-142,共6页
根据能量平衡方程和土壤水热耦合方程 ,建立土壤 -植物 -大气系统的多层模式 ,再综合考虑作物冠层和土壤内部的水热变化 ,对地表与作物之间的水热传输过程进行了描述 。
关键词 土壤-植物 -大气系统 潜热通量 感热通量 棉田 SPAS 能量平衡
下载PDF
专家系统和神经网络相结合用于钻进过程安全监控 被引量:1
18
作者 史玉升 张嗣伟 +1 位作者 樊启蕴 李相方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67-370,共4页
提出了把专家系统和神经网络混合起来使用的新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克服专家系统和神经网络单独使用时的缺陷。以钻进过程的安全监控为例, 研究了这种方法在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条件下的使用步骤及效果。
关键词 专家系统 BP系统网络 钻进过程 安全监控 钻探
下载PDF
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污染及作物富集研究进展 被引量:123
19
作者 李海华 刘建武 +4 位作者 李树人 申灿杰 贾冀梅 张玉法 丁彤旗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30-34,共5页
对土壤—植物系统的重金属污染和作物富集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重点阐述了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形态、分布状况及不同作物、蔬菜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特点和规律 。
关键词 土壤-植物系统 重金属污染 富集 复合污染
下载PDF
土壤-植物系统重金属形态分析和生物有效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29
20
作者 王学锋 杨艳琴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4-28,共5页
介绍了土壤 -植物系统中重金属连续提取的形态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同时归纳了影响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如土壤性质、复合污染及根际环境等 ,并指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与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重金属 连续提取 形态分析 生物有效性 土壤-植物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