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废SCR脱硝催化剂钒、钛、钨选择性分离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张振全 赵备备 +3 位作者 李兰杰 董自慧 白瑞国 王海旭 《钢铁钒钛》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4-31,共8页
分别采用NaOH、HCl浸出废SCR催化剂,碳酸钠焙烧-水浸废SCR催化剂选择性分离钛。试验表明:碳酸钠焙烧-水浸废催化剂可实现钛与钒、钨高效分离。较优工艺条件:焙烧温度850℃,焙烧时间3 h,碳酸钠与废催化剂质量比为1.3,浸出温度95℃,浸出时... 分别采用NaOH、HCl浸出废SCR催化剂,碳酸钠焙烧-水浸废SCR催化剂选择性分离钛。试验表明:碳酸钠焙烧-水浸废催化剂可实现钛与钒、钨高效分离。较优工艺条件:焙烧温度850℃,焙烧时间3 h,碳酸钠与废催化剂质量比为1.3,浸出温度95℃,浸出时间1 h,搅拌速度500 r/min。V、As、W的浸出率分别为52.26%,98.24%和99.9%。采用硫酸浸出废SCR催化剂钠化焙烧渣实现高效提取钛。工艺条件:上述较优条件焙烧渣,40%硫酸,液固比4∶1,浸出温度90℃,浸出时间3 h,搅拌速度500 r/min。钛的浸出率为93.4%。采用自生晶种水解法制备偏钛酸,钛水解率为94.05%,偏钛酸纯度为94.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钛 废SCR催化剂 选择性分离 NaOH浸出 HCl浸出 碳酸钠焙烧-水浸
原文传递
以钴钼废催化剂为原料制备仲钼酸铵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燕 《中国钼业》 2006年第2期25-27,共3页
进行了以钴钼废催化剂为原料制备仲钼酸铵试验研究,采用加碱焙烧、湿式球磨、沉钼酸和氨溶工艺路线。研究结果表明,焙烧温度、时间和纯碱加入量对钼的提取率均有一定的影响,沉钼酸过程除P效果较好,产品仲钼酸铵质量稳定。
关键词 钴钼废催化剂 加碱焙烧 湿式球磨 仲钼酸铵
下载PDF
钛渣苏打焙烧改性机理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志鸿 雷霆 +2 位作者 陈红梅 李永佳 杨桂生 《云南冶金》 2018年第6期33-37,58,共6页
钛精矿采用电炉熔炼产出的钛渣TiO_2含量不高,远远达不到氯化法钛白和海绵钛生产对原料的要求。由于富钛料中主要矿物组分--黑钛石(Me_30_5,Me=Ti、Fe、Mg、Mn等)的固溶体结构可被苏打焙烧破坏,使Fe、Mg、Mn等杂质形成的难溶化合物转变... 钛精矿采用电炉熔炼产出的钛渣TiO_2含量不高,远远达不到氯化法钛白和海绵钛生产对原料的要求。由于富钛料中主要矿物组分--黑钛石(Me_30_5,Me=Ti、Fe、Mg、Mn等)的固溶体结构可被苏打焙烧破坏,使Fe、Mg、Mn等杂质形成的难溶化合物转变为易溶于稀盐酸的物质。实验结果表明,经苏打焙烧后的钛渣,用20%稀盐酸,在110℃酸浸1 h,可使煅烧产物中TiO_2含量达到95. 43%,比不经苏打焙烧直接用稀盐酸浸出的钛渣TiO_2含量提高了12%,比钛渣原料中TiO_2含量提高了近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钛渣 苏打焙烧 热力学
下载PDF
四川平武某结合钨精矿的焙烧浸出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振 徐龙华 +3 位作者 代波 刘磊 冯小伟 胡垚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40-944,共5页
对四川平武某难处理结合钨精矿进行了成分及物相分析,发现其中所含主要矿物为白钨矿(26.47%)、黑钨矿(14.82%)、电气石(47.65%)、石英(11.06%),通过化学分析得出该试样中WO_3含量为32.66%。放大300倍的光学显微照片清晰显示大部分黑钨... 对四川平武某难处理结合钨精矿进行了成分及物相分析,发现其中所含主要矿物为白钨矿(26.47%)、黑钨矿(14.82%)、电气石(47.65%)、石英(11.06%),通过化学分析得出该试样中WO_3含量为32.66%。放大300倍的光学显微照片清晰显示大部分黑钨矿在白钨矿中以细粒嵌布形式产出,因此通过常规选矿方法难以将该结合钨精矿分离以分别获得合格的黑、白钨精矿。在物相分析的基础上,考虑通过湿法浸出的方法充分回收其中的钨元素。通过矿样筛分试验及碳酸钠焙烧浸出条件试验确定了磨矿细度为-74μm占75.68%,碳酸钠用量0.25g·g^(-1)矿样,焙烧时间3h,焙烧温度800℃;浸出时间t^2=30min的纯碱浸出流程,获得钨浸出率97.61%的结果。通过研究纯钨酸钠溶液中CaO的添加量与CaWO_4生成量的关系并结合条件试验结果讨论了浸出过程的返沉现象,试验结果表明高温焙烧导致石灰的生成,会造成浸出液中的WO_4^(2-)发生返沉,导致浸出率的下降,所以焙烧时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钨精矿 碳酸钠焙烧 浸出 返沉
原文传递
氟碳铈矿纯碱焙烧-盐酸浸出工艺研究
5
作者 阳启华 吴金玲 王日 《山东化工》 CAS 2020年第20期30-32,36,共4页
为提高氟碳铈精矿中高价值元素镨钕收率,系统地研究了碳酸钠焙烧时间、焙烧温度、碱矿比以及酸浸时间、盐酸用量、酸浸温度、液固比等因素的变化对REO及镨钕浸出率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得出了焙烧及浸出氟碳铈矿的最佳工艺条件:焙烧温度... 为提高氟碳铈精矿中高价值元素镨钕收率,系统地研究了碳酸钠焙烧时间、焙烧温度、碱矿比以及酸浸时间、盐酸用量、酸浸温度、液固比等因素的变化对REO及镨钕浸出率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得出了焙烧及浸出氟碳铈矿的最佳工艺条件:焙烧温度650℃,碱矿比0.30,焙烧时间5h;酸浸温度80~90℃,液固比4,浸出时间30min,总酸用量碱焙烧矿,可得REO浸出率63.31%,镨钕浸出率96.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碳铈矿 碳酸钠焙烧 酸浸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ultrafine silica from potash feldspar using sodium carbonate roasting technology
6
作者 Jia-nan Liu Xiao-yi Shen +2 位作者 Yan Wu Jun Zhang Yu-chun Zha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8期966-975,共10页
A novel process was develope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ultrafine silica from potash feldspar. In the first step, potash feldspar was roasted with Na_2CO_3 and was followed by leaching using Na OH solution to increase th... A novel process was develope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ultrafine silica from potash feldspar. In the first step, potash feldspar was roasted with Na_2CO_3 and was followed by leaching using Na OH solution to increase the levels of potassium, sodium, and aluminum in the solid residue. The leaching solution was then carbonated to yield ultrafine silica. The optimized reaction conditions in the roasting process were as follows: an Na_2CO_3-to-potash feldspar molar ratio of 1.1, a reaction temperature of 875°C, and a reaction time of 1.5 h. Under these conditions, the extraction rate of SiO_2 was 98.13%. The optimized carbonation conditions included a final solution p H value of 9.0, a temperature of 40°C, a CO_2 flow rate of 6 m L/min, a stirring intensity of 600 r/min, and an ethanol-to-water volume ratio of 1:9. The precipitation rate and granularity of the SiO_2 particles were 99.63% and 200 nm, respectively. We confirmed the quality of the obtained ultrafine silica by comparing the recorded indexes with those specified in Chinese National Standard GB 25576―20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tash feldspar sodium carbonate roasting silica optimization
下载PDF
碳酸钠焙烧铝系钒铁炉渣共提取钒与铝 被引量:3
7
作者 高明磊 陈东辉 +3 位作者 石立新 李兰杰 周冰晶 祁健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76-582,共7页
通过对铝系钒铁炉渣碳酸钠焙烧-水浸全过程的矿物分析、热力学计算及对比实验,研究了炉渣中钒、铝同步转化、溶出的机理与规律.结果显示,焙烧进程中渣中镁铝尖晶石MgO·Al2O3相、CaO2Al2O3相逐渐消失,MgO相生成,并生成碱熔相Na2O... 通过对铝系钒铁炉渣碳酸钠焙烧-水浸全过程的矿物分析、热力学计算及对比实验,研究了炉渣中钒、铝同步转化、溶出的机理与规律.结果显示,焙烧进程中渣中镁铝尖晶石MgO·Al2O3相、CaO2Al2O3相逐渐消失,MgO相生成,并生成碱熔相Na2O·Al2O3和钒酸盐.随焙烧温度及时间增加,Na2O·Al2O3和钒酸盐相明显增多,钒、铝溶出率增加.焙烧熟料经水浸后,液相呈碱性,钒、铝分别以可溶性钒酸钠和铝酸钠的形式进入水相,固相残留物为少量未反应的镁铝尖晶石及新生成的MgO和Ca(OH)2.在磨矿粒度<75 μm、配碱系数1.0、焙烧温度1000℃及焙烧时间4h的优化条件下,钒的溶出率可达90%,铝的溶出率可达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系钒铁炉渣 氧化铝 碳酸钠焙烧 溶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