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1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的茶馆及其社会化的空间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凤云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8-124,共7页
在清代 ,茶馆作为大众化的社会空间在城市社会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由于茶馆带有街头文化的一些特征 ,所以它常常与代表下层民众的市井文化融为一体 ,而市井文化的娱乐性与消闲性亦在茶馆中得到充分的挖掘和表现 。
关键词 茶馆 清代 社会化 茶园 市井文化 娱乐性 消闲性 街头文化 文化传播
原文传递
略论社会福利服务组织建构的社区价值观
2
作者 晨风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6-18,共3页
改革开放将我国导入了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政治转制、文化转向的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机遇和挑战面前 ,社会福利服务组织建构的安身立命之地 ,源头活水之泉只能在社区 ,舍此别无他途。这是因为 :社区为社会福利服务组织的建构提供了广... 改革开放将我国导入了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政治转制、文化转向的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机遇和挑战面前 ,社会福利服务组织建构的安身立命之地 ,源头活水之泉只能在社区 ,舍此别无他途。这是因为 :社区为社会福利服务组织的建构提供了广阔的场域价值、丰富的资源价值和灵活的沟通价值。确立社区价值观 ,是各级政府、社会团体和社区居民在社会福利服务组织建构中的一种理性思维、一种创新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福利服务组织 建构 社区价值观 场域价值 资源价值 沟通价值 民政工作 社区服务
下载PDF
创新教学理念下的小学校园规划设计——以保师附校深圳园分校建筑及环境设计为例
3
作者 康宁 岑伟红 丁玲 《建筑与装饰》 2023年第1期28-30,共3页
近几年来,人们开始逐渐突破传统的以教师授课为主导的教育模式,积极探索更具有开放性,更具有包容性,更能够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育模式.其中社会化教育理念以及生态化教学模式备受推崇.好的学校建筑能够通过其特有的空间及环境语言,... 近几年来,人们开始逐渐突破传统的以教师授课为主导的教育模式,积极探索更具有开放性,更具有包容性,更能够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育模式.其中社会化教育理念以及生态化教学模式备受推崇.好的学校建筑能够通过其特有的空间及环境语言,引导和激发师生的教学创新活动,容纳多种多样的校园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化教育 生态化教学 多首层室外活动空间 情景化教学空间
下载PDF
日常生活视野中的旅游社区空间再生产研究——基于列斐伏尔与德塞图的理论视角 被引量:135
4
作者 孙九霞 周一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75-1589,共15页
在空间与旅游地空间的相关研究中,社区居民及其日常生活所扮演的角色未得到充分的重视。而本文试图转向微观层面,关注空间演化中居民与日常生活的力量。研究以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核心区马降龙村为例,运用观察法与... 在空间与旅游地空间的相关研究中,社区居民及其日常生活所扮演的角色未得到充分的重视。而本文试图转向微观层面,关注空间演化中居民与日常生活的力量。研究以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核心区马降龙村为例,运用观察法与访谈法,探索由旅游发展所推动的旅游社区空间再生产的现象与特征。基于列斐伏尔的"空间三元论"与德塞图的"日常生活实践"理论,讨论在空间再生产的过程中,居民如何通过日常生活,对抗政府与景区管理主体构想的空间表征,体现具有反抗性的表征空间。研究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反抗性的表征空间表现出嵌入、抵制、进攻性抵制、反噬、再生等形式。现阶段,低度开发水平下居民与政府及景区管理主体的对抗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状态。长期看来景区组织与居民角色的特性,以及对土地的掌控保障了反抗潜力的延续。而旅游社区的空间秩序最终将在所有旅游利益相关者的协商中形成。旅游发展中居民扮演的角色影响其协商能力,造成不同的行动机制与意义。旅游社区空间活力最终在多主体、多目标的空间生产过程中激发,这一过程始终展现出日常生活的创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社区 社会空间 空间再生产 表征空间 日常生活实践
原文传递
广州小北路黑人聚居区社会空间分析 被引量:127
5
作者 李志刚 薛德升 +1 位作者 Michael Lyons Alison Brown 《地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7-218,共12页
1978年改革开放带来中国城市的快速转型。近年来,针对经济转型背景下中国大城市的社会空间研究很多,但对在全球化影响下出现的跨国移民族裔聚居区的研究尚不多见。对广州黑人聚居区展开研究,以越秀区小北路为例,探讨其社会空间特征与演... 1978年改革开放带来中国城市的快速转型。近年来,针对经济转型背景下中国大城市的社会空间研究很多,但对在全球化影响下出现的跨国移民族裔聚居区的研究尚不多见。对广州黑人聚居区展开研究,以越秀区小北路为例,探讨其社会空间特征与演进机制。研究采用微观视角,针对典型案例进行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研究表明,广州黑人聚居区与西方同类族裔社会区存在诸多差异。小北路黑人聚居区因全球化下新的"自下而上"的跨国经济联系而生,因广州城市的商贸文化、宗教历史、贸易网络和地理气候条件而兴,其跨国移民多为来自西非地区的族裔散居者/漂泊者(Diaspora),其人口构成异质多元,且流动性强。小北路的社会空间机制既包含被动隔离也包含主动聚居,其经济形态已经开始向"族裔聚居区经济"(ethnic enclave economy)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人聚居区 社会空间 广州小北路
下载PDF
转型期北京社会空间分异重构 被引量:111
6
作者 冯健 周一星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29-844,共16页
利用分街区人口普查数据,分析1982-2000年北京都市区社会空间分异特征,通过计算信息熵、绝对分异指数、相对分异指数和隔离指数等指标,探讨转型期北京社会空间分异的重构特征。研究表明:"街区尺度"是展现都市区社会空间分异... 利用分街区人口普查数据,分析1982-2000年北京都市区社会空间分异特征,通过计算信息熵、绝对分异指数、相对分异指数和隔离指数等指标,探讨转型期北京社会空间分异的重构特征。研究表明:"街区尺度"是展现都市区社会空间分异特征具有可操作性的空间尺度;北京各类居住人口、就业人口以及住房状态都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除了老年人口、性别比、户均人数和农业就业人口等少数指标以外,1982-2000年北京绝大部分社会指标的空间分异程度在下降;同期,外来人口、各少数民族人口、高学历人口以及二产、三产就业人口等与总人口分布格局的一致性在变好,而老年人口、文盲人口以及与农业相关的人口逐渐偏离与总人口分布格局的一致性。18年间城市人口的混居性普遍增强,但老年人口、外来人口和农业人口却表现出相对于其他人口混居性变弱而群居性增强的特征。北京社会空间分异重构特征还可以从各社会指标与距离关系的演变中获得直观认识。在中国大城市转型期间,"规模重构"和"空间效应"交互作用,构成社会空间分异重构的外在表现,其基础动力主要来自于制度、市场和文化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异 社会空间 城市空间结构 北京都市区 街区尺度
下载PDF
旅游影响下传统社区空间变迁的理论探讨——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反思 被引量:110
7
作者 孙九霞 苏静 《旅游学刊》 CSSCI 2014年第5期78-86,共9页
空间是传统社区旅游的核心吸引要素,是游客体验的对象,也是社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文章以传统社区(社会)空间为研究对象,依照社会建构主义的研究范式,以列斐伏尔(Lefebvre)的空间生产理论为指导,对旅游与传统社区空间生产之间的... 空间是传统社区旅游的核心吸引要素,是游客体验的对象,也是社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文章以传统社区(社会)空间为研究对象,依照社会建构主义的研究范式,以列斐伏尔(Lefebvre)的空间生产理论为指导,对旅游与传统社区空间生产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上的探讨,旨在为后续的旅游影响研究提供理论上的依据。研究发现:旅游影响了传统社区空间变迁的根本原因在于游客成了传统社区空间生产的主体之一;旅游利益相关者是传统社区空间的主要建构者,并通过占有传统社区的土地成为社区空间的直接生产者;空间生产主体的多元化、主体生产目标和行动的错位是导致旅游影响下的传统社区空间生产过程中矛盾多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影响 传统社区 社会空间 空间生产 反思性研究
下载PDF
从美丽乡村到都市居民消费空间——行动者网络理论与大世凹村的社会空间重构 被引量:110
8
作者 陈培培 张敏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35-1446,共12页
大都市近郊美丽乡村的建设为城市居民假日消费提供了新的场所,成为一种新型都市居民消费空间。运用行动者网络理论,对南京市江宁区"世凹桃源"大世凹美丽乡村的重构过程与机制进行分析。指出美丽乡村建设的背后是一个以地方政... 大都市近郊美丽乡村的建设为城市居民假日消费提供了新的场所,成为一种新型都市居民消费空间。运用行动者网络理论,对南京市江宁区"世凹桃源"大世凹美丽乡村的重构过程与机制进行分析。指出美丽乡村建设的背后是一个以地方政府为关键行动者的异质行动者网络,主要实现了乡村物质生活空间的改变。随着政府目标意图的转变,鼓励政策退出及市场机制进入,行动者网络重新调整,消费者和外来经营者成为关键行动者,相应地呈现从美丽乡村到都市居民消费空间的转变,即进一步实现社会空间的重构。由于行动者网络是一个充满利益争夺和协商的动态连接,社会空间的重构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研究表明,美丽乡村不仅是提供村民生活和游客抒情怀旧的场所,而且是一个存在权力关系且动态变化的行动者网络空间。政府、组织、村民、消费者、资本、景观、文化等异质性行动者自身的定义与再定义,以及相互之间的作用构成美丽乡村形成与转变机制。揭示了在乡村建设与转型发展过程中,政府及政策的作用机制及其有效时域,市场机制的灵活性及其所带来的利益争端与社会不公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消费空间 行动者网络理论 社会空间
原文传递
社会分层与社会空间领域的公平、公正 被引量:103
9
作者 李强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共9页
从社会学角度看,当代中国社会的公平、公正问题在社会分层和社会空间两个方面表现得十分明显。在处理社会分层、收入差距问题上,我们所追求的社会公正应该是机会公正、程序公正、结果公正三者的有机结合,为全体国民创造越来越多的公正... 从社会学角度看,当代中国社会的公平、公正问题在社会分层和社会空间两个方面表现得十分明显。在处理社会分层、收入差距问题上,我们所追求的社会公正应该是机会公正、程序公正、结果公正三者的有机结合,为全体国民创造越来越多的公正竞争机会、公正的程序条件和公正的分配结果。社会空间属于重大的社会资源。近年来,我国城市社会空间成为社会各利益群体激烈争夺的焦点领域,特别凸显了当今中国社会的分化,许多社会矛盾、社会冲突、利益纠纷都与社会公平、社会公正问题密切联系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分层 社会空间 社会公平 社会均等 社会公正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新移民”社会网络与空间分异 被引量:101
10
作者 李志刚 刘晔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85-795,共11页
伴随日益加速推进的中国城市化进程,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备受关注。通过对广州8个城中村的问卷调查与实证研究,本文对中国城市新移民的社会网络进行研究,分析移民聚居区与其社会网络的关系。研究表明,新移民的社会网络表现为成分多样化、... 伴随日益加速推进的中国城市化进程,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备受关注。通过对广州8个城中村的问卷调查与实证研究,本文对中国城市新移民的社会网络进行研究,分析移民聚居区与其社会网络的关系。研究表明,新移民的社会网络表现为成分多样化、关系现代化和空间分散化等3大特征;新移民积极利用聚居区外的社会关系寻求发展机会;移民聚居区的分异度正逐步降低,中国城市内部二元分异的空间格局正逐渐被打破。但是,移民与城市居民的社会隔阂并未完全扭转,新移民并没有融入到本地社区,基于地缘、血缘的"差序格局"仍是他们界定网络成员身份的重要准则。此外,迁移历史和社会经济地位是影响移民社会空间重构的主导因素。未来中国城市新移民的社会空间融合将表现为一个渐进而持续的历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移民 社会网络 社会空间 广州
原文传递
空间生产视角下的城中村物质空间与社会变迁——南京市江东村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01
11
作者 张京祥 胡毅 孙东琪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共6页
从空间生产理论的视角而言,城市空间是一种巨大的社会资源,因而也是一个社会关系的重组与社会秩序的建构过程。文章以南京市典型的城中村江东村为研究对象,对其空间生产的历史性变迁、社会关系的再生产、制造的新空间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从空间生产理论的视角而言,城市空间是一种巨大的社会资源,因而也是一个社会关系的重组与社会秩序的建构过程。文章以南京市典型的城中村江东村为研究对象,对其空间生产的历史性变迁、社会关系的再生产、制造的新空间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透视在城市空间生产过程中对人群分层和环境的差异性制造,以及对村民社会生活和生产关系的改变。江东村最终被城市强力改造成为了中产阶层社区,代表着新的生产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建立,其生产和塑造的不仅仅是空间,更是社会的新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生产 社会空间 城中村 南京
下载PDF
社会化媒体与空间的社会化生产:福柯“空间规训思想”的当代阐释 被引量:98
12
作者 刘涛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8-63,共16页
在福柯的空间规训思想体系中,空间是权力实施的场所与媒介,空间生产体现为对空间的规训实践。在社会化媒体普遍而深刻的"过度分享"趋势中,现代社会进入了杰弗里·罗森所说的"共视社会"。空间规训主体成为资本... 在福柯的空间规训思想体系中,空间是权力实施的场所与媒介,空间生产体现为对空间的规训实践。在社会化媒体普遍而深刻的"过度分享"趋势中,现代社会进入了杰弗里·罗森所说的"共视社会"。空间规训主体成为资本权力的空间化过程,即对空问"可见性"的可视化表征、对碎片空间的社会化争夺、对空间关系的流动化生产以及对传统空间的"去仪式化"消解,这极大地发展了福柯所设想的空间规训思想。同时,社会化媒体语境下的诸多空间规训事实已经超出了福柯规训思想的解释范畴,有必要对其进行批判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社会化媒体 福柯 空间规训 全景监狱
原文传递
基于行动者网络和共享经济视角的乡村民宿发展及空间重构——以深圳官湖村为例 被引量:91
13
作者 陈燕纯 杨忍 王敏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18-730,共13页
立足于乡村空间多元分化研究的学术背景,采用深度访谈法,结合行动者网络分析框架,对深圳市官湖村民宿集群旅游空间发展的过程和空间重构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民宿业主和熟人网络是官湖村民宿旅游发展的核心行动者,在其主导推动下... 立足于乡村空间多元分化研究的学术背景,采用深度访谈法,结合行动者网络分析框架,对深圳市官湖村民宿集群旅游空间发展的过程和空间重构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民宿业主和熟人网络是官湖村民宿旅游发展的核心行动者,在其主导推动下实现了乡村物质景观空间和社会空间的转型和重构。(2)官湖村的空间重构过程中,民宿旅游的行动者网络空间随着熟人网络的不断建构和转译而促成越来越多分散的人力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集中并转化为官湖村发展的社会资源。民宿业主和熟人网络共同构成了官湖村发展的非结构性动力主体。(3)外来行动者构建的新型社会熟人网络,与官湖村传统社会熟人网络因无法完成转译过程和连通,造成官湖村民宿业主等群体和当地村民等群体的社会分化隔离与关系网络的权力斗争,进而引起动力机制从非结构性向二元动力机制转变,带来新的物质空间重构。(4)在共享经济演进过程中,官湖村形成一种基于社会熟人关系网络,线下为主并与线上相结合的商品共享和服务交易的新型共享经济模式,是一种比互联网中介更加低成本的共享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宿发展 共享经济 行动者网络 熟人网络 社会空间 非结构性动力
原文传递
基于大数据的上海中心城区建成环境与城市活力关系分析 被引量:80
14
作者 塔娜 曾屿恬 +1 位作者 朱秋宇 吴佳雨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0-68,共9页
运用大众点评数据、出租车到达数据与文化设施POI数据测度城市活力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维度,在街区和街道层面分析城市活力的空间结构特征,建立计量模型分析城市建成环境对城市活力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①上海中心城区城市活力表现出明... 运用大众点评数据、出租车到达数据与文化设施POI数据测度城市活力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维度,在街区和街道层面分析城市活力的空间结构特征,建立计量模型分析城市建成环境对城市活力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①上海中心城区城市活力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主要表现为由中心向四周递减、浦西优于浦东的总体特征;②街区和街道尺度影响城市活力的建成环境因素存在差异;③街区尺度建成环境对城市社会、经济和文化活力的影响存在差异:提升人口密度对经济活力具有正面影响,过高的人口密度可能不利于社会和文化活力发展;增加POI密度、路网密度和POI混合度有利于城市活力的提升;建筑层数和建筑密度的增加会降低街区的社会活力和文化活力,但会提升街区的经济活力;交通可达性有利于经济活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城市活力 建成环境 社会空间 上海
下载PDF
中国城市新移民的“乡缘社区”:特征、机制与空间性--以广州“湖北村”为例 被引量:78
15
作者 李志刚 刘晔 陈宏胜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910-1920,共11页
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以广州"湖北村"为例,对中国快速城市化下"乡缘社区"的演进过程、特征、形成机制与空间性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湖北村"总体上呈现产业结构专业化、族群构成同质化和阶层构成异质化等三... 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以广州"湖北村"为例,对中国快速城市化下"乡缘社区"的演进过程、特征、形成机制与空间性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湖北村"总体上呈现产业结构专业化、族群构成同质化和阶层构成异质化等三方面特征;基于嵌入族群关系的生产网络和雇工网络,产生了具有湖北地域特色的亚文化区。"湖北村"已经成为湖北移民经济资本循环的核心场域,为湖北籍农民工的向上流动及城市适应提供空间,造成各类族群要素的空间锁定与强化。"湖北村"的形成机制包括宏观层面的市场、制度和区域因素,中观层面的城市空间扩张与设施完善因素,微观层面的竞争优势、创业精神和本地社区的正面响应等因素。乡缘社区作为一种草根力量所推动的新社会空间,正成为中国城市新移民实现市民化的"助推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缘社区 广州 湖北村 社会空间 空间性
原文传递
虚实混融:元宇宙中的空间与身体 被引量:72
16
作者 彭兰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8,119,共19页
在元宇宙方向下,空间与身体这两个在以往虚拟世界中相对缺位的对象得到强调,它们也将编织虚拟与现实的新关系。元宇宙应用会带来孪生空间的兴起,这些空间不仅是对现实空间的数字化复制,也意味着对现实空间意义的继承或重塑,以及场景特... 在元宇宙方向下,空间与身体这两个在以往虚拟世界中相对缺位的对象得到强调,它们也将编织虚拟与现实的新关系。元宇宙应用会带来孪生空间的兴起,这些空间不仅是对现实空间的数字化复制,也意味着对现实空间意义的继承或重塑,以及场景特别是社会场景的重建。虚拟信息、虚拟空间会与现实空间形成增强或融合的关系,空间的融合会带来空间的冲突;现实身体在虚拟空间中的体验得以增强,但沉浸式体验也可能成为元宇宙的“黑洞”;赛博格化的身体会进一步嵌入信息网络中,甚至形成“身联网”,但身体也可能因此进一步被“物化”。身体的虚拟化会变得普遍并形成两种走向:一是数字元件化、分身化对身体的分化,二是化身对身体的再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社会空间 赛博空间 化身 赛博格
原文传递
城市空间微更新之上海实践 被引量:64
17
作者 陈敏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9-33,共5页
基于上海城市更新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梳理了上海微更新实践的发展历程、工作机制、成效与问题,将多样化的"微更新现象"归纳为专业化、系统化引导与公众、社会资源参与这两种路径下的合力成果,并对推进可持续的城市更新建设... 基于上海城市更新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梳理了上海微更新实践的发展历程、工作机制、成效与问题,将多样化的"微更新现象"归纳为专业化、系统化引导与公众、社会资源参与这两种路径下的合力成果,并对推进可持续的城市更新建设提出了一些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社会治理 公众参与 社区空间 上海实践 微更新
原文传递
非典型语言景观的类型、特征及研究视角 被引量:58
18
作者 尚国文 周先武 《语言战略研究》 2020年第4期37-47,60,共12页
语言景观研究主要探究公共空间中的多语表征所反映的社会意义。早期的语言景观研究侧重考察静态、情景化置放的典型语言标牌,而近年来城市空间中边缘性语言标牌也开始受到关注。本文根据国外相关研究,综述非典型语言景观的类型、特征及... 语言景观研究主要探究公共空间中的多语表征所反映的社会意义。早期的语言景观研究侧重考察静态、情景化置放的典型语言标牌,而近年来城市空间中边缘性语言标牌也开始受到关注。本文根据国外相关研究,综述非典型语言景观的类型、特征及研究视角,阐释其作为社会符号的价值和功能。分析认为,以游行标语、车身广告、涂鸦、街头艺术、T恤衫、网络界面、语音广播等为代表的非典型语言景观作为现代都市生活中的话语,常具有移动性、临时性、多模态性、越界性等区别性特征。研究者可以从对话性、城市政治、语码优选、语言权势、场所符号学等多个视角对非典型语言景观加以研究,揭示边缘性标牌上的语言文字选择和呈现所蕴含的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现实。本研究将有助于语言研究者认识非典型语言景观的社会符号意义,为我国的语言景观研究开拓新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景观 非典型标牌 社会符号 城市话语 城市空间
下载PDF
基于T-GIS的广州市居民日常活动时空关系 被引量:56
19
作者 周素红 邓丽芳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54-1463,共10页
随着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于生活质量的改善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以研究个体活动时空关系为重点的时间地理学研究也得到发展。T-GIS能较好地反映和记录个体活动动态过程,为时间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近年... 随着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于生活质量的改善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以研究个体活动时空关系为重点的时间地理学研究也得到发展。T-GIS能较好地反映和记录个体活动动态过程,为时间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近年来在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住房与就业市场化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发生了急剧的演化,城市居民的日常活动也发生变化,居民微观行为和日常活动组织及社会空间的研究正成为解释城市空间重构及其机制的重要研究视角。本研究结合T-GIS和时间地理学基本理论,以广州市为案例,利用居民出行日志的问卷调查数据,开发基于ArcGIS的居民行为链时空分析工具,揭示了典型时间断面居民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居民日常活动社会分异的的时空关系。结果表明,居民出行行为具有很强的时空关联性。城市中心区在一天不同时间都保持较强的吸引力,成为居民日常活动中各类活动的主要空间载体;城市空间的拓展,改变了部分居民特别是居住在外围街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习惯;居民的日常活动时空关系存在一定的阶层分化,低阶层日常总体上离开居住地活动的时间最长,但日常活动的活动空间最小,人均月交通费用最低,主要活动空间位于城市中心区和部分传统单位生活区周边;高阶层日常总体上离开居住地活动的时间最短,其活动范围却最大,主要活动空间位于新城市中心区及其周边地区,人均月交通费用最高;中阶层的活动空间相对均衡,交通费用适中。这种时空关联性的分析,有助于揭示居民的日常活动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关系,拓展基于日常活动过程的城市社会空间研究及交通需求评估,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活动 社会空间 时间地理学 T-GIS 时空 广州
原文传递
城市空间的社会与“城市文化资本”论——城市公共空间市民属性研究 被引量:46
20
作者 张鸿雁 《城市问题》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8,共7页
城市社会空间作为城市的要素,具有典型的社会关系与社会资本属性,在不同的社会和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城市社会空间表现为不同的意义和符号价值。在当代中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在发生巨变,传统的城市社会空间的意义和理... 城市社会空间作为城市的要素,具有典型的社会关系与社会资本属性,在不同的社会和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城市社会空间表现为不同的意义和符号价值。在当代中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在发生巨变,传统的城市社会空间的意义和理念,被现代意义上的空间意涵所取代,同时,城市化的高速增长,使属于大众的城市社会空间变得越来越狭小,城市社会竞争的本质就是在竞争城市社会空间的占有形式。因此,重新认识城市社会空间的社会属性和文化价值,已经成为城市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城市社会空间属性的角度入手,研究城市社会空间的价值,以求对构建属于市民社会的新型城市社会空间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空间 社会空间 结构与符号 城市文化资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