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社会奖惩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东清 《泰山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26-29,共4页
 社会公德水平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而社会奖惩对社会公德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论述了社会奖惩的含义、社会作用、建立社会奖惩的基本原则及在现阶段的主要手段,是对如何顺利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有益探索。
关键词 社会公德 社会奖惩 道德境界 道德调控 以德治国 精神文明建设
下载PDF
国家治理一维:如何解决社会问题和取得社会成就 被引量:2
2
作者 韩东屏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24,37,共9页
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维度,是如何解决社会问题和取得社会成就。社会问题和社会成就是同一社会事务的两极状况。一个国家,如果其多数社会事务的状况都表现为社会问题,这个国家的整体状况就差;如果其多数社会事务的状况都表现为社会成就,... 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维度,是如何解决社会问题和取得社会成就。社会问题和社会成就是同一社会事务的两极状况。一个国家,如果其多数社会事务的状况都表现为社会问题,这个国家的整体状况就差;如果其多数社会事务的状况都表现为社会成就,这个国家的整体状况就好。社会学没有"社会成就"的范畴,它关于社会问题的成因有多种理论解释,但没有一个经得起推敲,正确的解释应该是因为缺乏有效的社会制度。与之相反,社会成就的取得,就是因为具有高效的社会制度。既然如此,不论是想获得社会成就,还是想解决社会问题,都只能从社会制度入手。在某个社会事务上,若想取得社会成就,就要设法创造出新的比自己过去或其他国家更为有效的制度安排;若想解决社会问题,就要设法调整或改变原有的无效或低效的制度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社会问题 社会成就 制度 社会赏罚
下载PDF
论社会赏罚对道德选择的导向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武玉林 《西安政治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73-77,共5页
在现代社会转型时期 ,社会赏罚对人们的道德选择发挥着导向作用。社会赏罚通过一定的社会心理机制和利益杠杆实现对人们道德选择的引导。道德选择的困难 ,是由于人们经常处于现实生活的道德困境之中。这种困境有四种表现形态。社会赏罚... 在现代社会转型时期 ,社会赏罚对人们的道德选择发挥着导向作用。社会赏罚通过一定的社会心理机制和利益杠杆实现对人们道德选择的引导。道德选择的困难 ,是由于人们经常处于现实生活的道德困境之中。这种困境有四种表现形态。社会赏罚对人们道德选择的引导有属于“硬约束”手段的直接引导 ,也有通过社会舆论、风尚习俗、榜样典型等“软约束”手段的间接引导。这种导向作用有正向的 ,也有反向的。社会赏罚方向与时代所需的道德价值的吻合或偏离往往导致两种不同的引导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选择 社会赏罚 导向作用 社会转型时期 社会心理机制 道德困境 现实生活 表现形态 社会舆论 道德价值 引导 硬约束 软约束
原文传递
社会奖惩响应灵敏度与个体敏感性对非伦理消费行为意愿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宝春 王静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82-292,共11页
利用问卷调查方法,分析参考群体在社会奖惩响应灵敏度和个体敏感性影响非伦理消费行为意愿中的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社会奖惩个体敏感性是响应灵敏度抑制非伦理意愿的重要环节,而个体敏感性主要通过直接路径抑制非伦理意愿;二... 利用问卷调查方法,分析参考群体在社会奖惩响应灵敏度和个体敏感性影响非伦理消费行为意愿中的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社会奖惩个体敏感性是响应灵敏度抑制非伦理意愿的重要环节,而个体敏感性主要通过直接路径抑制非伦理意愿;二者通过参考群体实现的间接效应与参考群体功能维度有关,其中,群体否决路径实现的是抑制作用,效用信息路径和群体认可路径则是促进作用;群体认可维度可调节强化响应灵敏度对个体敏感性的促进作用,而群体否决维度则可强化个体敏感性对非伦理意愿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伦理消费行为 社会奖惩响应灵敏度 社会奖惩个体敏感性 参考群体
下载PDF
网络时代舆论主导者道德导引中的挑战及对策
5
作者 赵宝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13-17,共5页
党报等社会舆论传统主导者在社会奖惩道德导引中发挥了独到的作用。但在网络新媒体时代,社会舆情传播路径、发布主体、信息内容、评价标准等方面已出现前所未有的多元化改变,在此背景下社会舆论传统主导者在社会奖惩道德标准取舍、执行... 党报等社会舆论传统主导者在社会奖惩道德导引中发挥了独到的作用。但在网络新媒体时代,社会舆情传播路径、发布主体、信息内容、评价标准等方面已出现前所未有的多元化改变,在此背景下社会舆论传统主导者在社会奖惩道德标准取舍、执行及监督中的作用被大大削弱;面对挑战,传统主导者需要在网罗人才、掌控资源、确立规矩等方面采取应对措施,以巩固其在道德导引中的主导地位,从而在网络新环境下继续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奖惩机制 道德导引 舆论主导者 社会舆论 互联网
下载PDF
伦理协调中的赏罚机理
6
作者 李建华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5,共11页
伦理学作为利益均衡之学,总是需要借助于一定的赏罚手段才能实现其目标。唯其如此,才能避免社会的“伦理松懈”。社会赏罚从功能上讲,意味着社会用种种现实利益作为对个人或群体行为的奖惩,是借用经济、政治、法律、行政甚至宗教等多种... 伦理学作为利益均衡之学,总是需要借助于一定的赏罚手段才能实现其目标。唯其如此,才能避免社会的“伦理松懈”。社会赏罚从功能上讲,意味着社会用种种现实利益作为对个人或群体行为的奖惩,是借用经济、政治、法律、行政甚至宗教等多种手段,以利害为中介来促使主体(个体或群体)选择社会所期待或接受的行为,以实现最有效、最直接地影响个人道德面貌和社会伦理状况之目的。通过赏罚实现伦理协调的可能性在于人性的潜在因素:人总是趋利避害的、人的权利和义务总是对等的、人总是喜欢褒奖而惧怕惩罚等。与此同时,如果赏罚的度把握不好,容易产生道德“绑架”效应,同样也会导致伦理生活秩序的混乱。所以,当伦理赏罚成为伦理协调的必然手段时,我们需要考虑其适应范围或空间问题,注重伦理生活中“失当”“正当”“应当”三种状态的存在,分别给予不同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协调 社会赏罚 道德绑架 伦理“第三空间”
原文传递
社会赏罚在道德建设中的价值与意义的研究
7
作者 金根竹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10期162-163,共2页
随着社会的转型发展,社会对人们的道德素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与此同时,我国加强了对道德建设的重视,开始大力建设社会道德。社会道德虽然是道德层面的事情,但是仅仅依靠人们的自觉是无法形成有效的社会道德机制的,没有约束道德将不... 随着社会的转型发展,社会对人们的道德素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与此同时,我国加强了对道德建设的重视,开始大力建设社会道德。社会道德虽然是道德层面的事情,但是仅仅依靠人们的自觉是无法形成有效的社会道德机制的,没有约束道德将不堪一击,因此我国在进行道德建设的同时也加强了社会赏罚,通过明确的制度和规章等对一些道德层面的事情做出规定,从而更好的引导人们做出一些道德选择,推动社会道德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赏罚 道德建设 价值与意义
下载PDF
国内外社会信用奖惩机制对上海的启示 被引量:2
8
作者 徐明霞 《科学发展》 CAS 2013年第10期106-112,共7页
上海社会信用奖惩机制进一步完善的方向:要完善"一处守信,处处受益;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的社会诚信体系;要更新和完善信用立法及相关管理制度;要大力推动公共联合征信平台的建设、完善和推广应用;要积极培育和壮大信用服务业。
关键词 社会信用奖惩机制 公共联合征信平台 信用立法 信用服务业
下载PDF
有德与有福能否兼得? 被引量:2
9
作者 韩东屏 《齐鲁学刊》 CSSCI 2022年第3期65-73,共9页
有德的人能否同时有福的德福问题,关乎人生的根本性选择。尽管思想家们对此早有讨论,至今却仍无共识性定论。其主要原因在于,人们对幸福和道德存在多种不同的理解。据此,只要将“有德”的“道德”确定为人们约定俗成的真道德,那么不论... 有德的人能否同时有福的德福问题,关乎人生的根本性选择。尽管思想家们对此早有讨论,至今却仍无共识性定论。其主要原因在于,人们对幸福和道德存在多种不同的理解。据此,只要将“有德”的“道德”确定为人们约定俗成的真道德,那么不论从哪种幸福观出发,都能得到有德和有福可以兼得的结论。只是不同的幸福观不可能同时都正确,这就需要确证真正的幸福,它就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由此出发,可知幸福与道德的真实关系是幸福含有德也须有德。不过这还不是全部结论。在现实社会中,一个有德之人能不能同时是有福之人,实际取决于社会,即社会是不是人民当家作主,是不是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社会终极价值,以及其制度性社会赏罚机制的实际赏罚效果是否与道德的价值导向相一致。只有在这些方面都为“是”的社会,才能让有德之人也是幸福之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福问题 道德 幸福观 至善 制度性社会赏罚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