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8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化时代社会认同的深刻变迁 被引量:77
1
作者 刘少杰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2-70,共9页
随着社会生活大规模的网络化发展,社会认同也日益超越个体认同和群体认同的边界,在网络交往中成为无边界限制、流动扩展的真正意义的社会认同。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根据社会生活和社会认同的实际变迁,对认同的研究也实现了从个体认同、... 随着社会生活大规模的网络化发展,社会认同也日益超越个体认同和群体认同的边界,在网络交往中成为无边界限制、流动扩展的真正意义的社会认同。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根据社会生活和社会认同的实际变迁,对认同的研究也实现了从个体认同、群体认同到社会认同的转变。由于网络化发展使社会空间呈现出三个层次,以网络化发展为基础的网络社会认同也出现层次分化。网络社会认同主要以社会表象的形式存在,这种在网络交往中形成的社会表象,超越了个体表象和集体表象的局限,对实现迪尔凯姆所希求的社会整合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人口大国、社会复杂分化、感性文化传统和民主集中制政体等特殊条件,社会认同在中国的发展变迁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化 社会认同 社会分化 社会表象
原文传递
社会分层与教育分流——一项对义务教育阶段“划区就近入学”等制度安排公平性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9
2
作者 陈友华 方长春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29-235,共7页
本文利用“南京市社会分层与教育分流”调查资料,通过对父母亲的文化程度、职业与家庭经济状况对子女教育分流影响的实际考察,研究与分析了社会分层与教育分流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了在义务教育阶段推行的“划区就近入学”与择校等制度... 本文利用“南京市社会分层与教育分流”调查资料,通过对父母亲的文化程度、职业与家庭经济状况对子女教育分流影响的实际考察,研究与分析了社会分层与教育分流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了在义务教育阶段推行的“划区就近入学”与择校等制度安排背后所隐藏着的教育不平等问题,并对这种教育不平等的形成机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分层 教育分流 教育不平等 义务教育阶段
下载PDF
社会分化过程中的弱势群体及其政策选择 被引量:25
3
作者 崔凤 张海东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5-71,共7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分化日益呈现为一种不断加剧的态势,对于目前的中国而言,社会分化的加剧可能导致严重威胁社会秩序的一个问题就是弱势群体的突显。目前的弱势群体主要由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城乡低收入人员等组成,这些人员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分化日益呈现为一种不断加剧的态势,对于目前的中国而言,社会分化的加剧可能导致严重威胁社会秩序的一个问题就是弱势群体的突显。目前的弱势群体主要由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城乡低收入人员等组成,这些人员普遍身处困境之中,这种困境主要体现为"六难",即就业难、生活难、住房难、医疗难、子女教育难和法律救助难。要有效地保护弱势群体,政策的选择与制定就极为关键。保护弱势群体的政策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就业政策,二是社会保障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分化 弱势群体 政策选择
下载PDF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 被引量:45
4
作者 李路路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8-176,共9页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基本特征是:从一个曾经是高度集中、相对同质性的社会结构体系逐渐分化为资源、地位、机会和利益相对分散、相对独立的结构体系;社会结构分化最重要的表现是整个社会正在逐渐分化为一个阶级阶层化的社...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基本特征是:从一个曾经是高度集中、相对同质性的社会结构体系逐渐分化为资源、地位、机会和利益相对分散、相对独立的结构体系;社会结构分化最重要的表现是整个社会正在逐渐分化为一个阶级阶层化的社会,或者说是从过去国家建构的简单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框架或"身份等级"社会转变为复杂的阶级阶层社会;在这个过程中,阶级阶层代际之间的相对流动率经历了一个由低到高、又由高到低的波动过程。结构的分化和相对流动率的波动反映了中国社会转型的复杂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阶层 社会分层 改革开放 阶层分化 阶层固化
下载PDF
居住分异与社会距离 被引量:43
5
作者 李强 李洋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11,共8页
通过对一个新建社区的形成过程和居住现状的考察,分析了国内"居住分异"的社会分化现象。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居住分异以后,群体分化程度被强化了,它使居民之间的社会距离扩大、疏离感增强。这种状况不利于社会团结与和谐社会的... 通过对一个新建社区的形成过程和居住现状的考察,分析了国内"居住分异"的社会分化现象。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居住分异以后,群体分化程度被强化了,它使居民之间的社会距离扩大、疏离感增强。这种状况不利于社会团结与和谐社会的建设。我国正处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如果没有明确的政策干预,任由房地产市场按照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居住分异与社会距离问题会变得更加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分异 社会距离 社区分化
下载PDF
中国封闭社区——社会分异的消极空间响应 被引量:42
6
作者 宋伟轩 朱喜钢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2-86,共5页
随着我国福利制度改革、社会阶层分化、住房市场化等一系列社会经济变革,现代封闭社区开始在中国城市大量出现,并逐渐发展成为城市新建居住区的主导模式。然而,封闭社区所引发的城市空间私有化、居住隔离程度加剧等社会负面效应,严重有... 随着我国福利制度改革、社会阶层分化、住房市场化等一系列社会经济变革,现代封闭社区开始在中国城市大量出现,并逐渐发展成为城市新建居住区的主导模式。然而,封闭社区所引发的城市空间私有化、居住隔离程度加剧等社会负面效应,严重有悖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此,政府应推行具有包容性的住房发展计划,城市规划设计者应着眼于具有社会理性的城市居住区设计,以有效缓解居住隔离程度,减少我国城市转型的社会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社区 社会分异 居住隔离 南京
下载PDF
从破碎城市到重整城市:隔离社区、社会分化与城市治理转型 被引量:42
7
作者 何艳玲 汪广龙 高红红 《公共行政评论》 2011年第1期46-61,179-180,共16页
以篱笆、围墙、安全设备为明确标识的隔离社区实质上代表着一种城市空间私有化的生活方式。隔离社区的形成机理可以归纳为:城市公共物品供给压力下的"隔离生成";市场趋利行为下的"隔离扩张"以及全球化推动下的"... 以篱笆、围墙、安全设备为明确标识的隔离社区实质上代表着一种城市空间私有化的生活方式。隔离社区的形成机理可以归纳为:城市公共物品供给压力下的"隔离生成";市场趋利行为下的"隔离扩张"以及全球化推动下的"隔离蔓延"。隔离社区导致了城市空间分异,这种在居住空间的聚集和隔离也会带来一些不可预见的外部负效应,包括:城市不安全感外溢、城市公共物品消费不均衡、城市空间碎片化、城市社会分化与城市公共政策失败。隔离社区对后工业化社会的城市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必须实现城市治理转型,才可能避免"破碎城市"加剧,走向"重整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离社区 空间分异 社会分化 城市治理
下载PDF
论我国社会转型期利益协调机制的构建 被引量:20
8
作者 吴家庆 李风华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1-46,共6页
我国社会转型期随着改革的深化 ,利益分化日益明显 ,利益矛盾日渐突出。协调好利益关系是改革攻坚面临的挑战性课题 ,而制度是最关键的因素 。
关键词 社会转型 利益分化 利益矛盾 利益协调机制
下载PDF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分异调查——以广州市为例 被引量:35
9
作者 高军波 余斌 江海燕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5-61,共7页
社会经济体制综合转型以来,市场机制逐步取代行政命令成为我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主体方式,其空间分布形态也由空间均衡趋向社会分异。以广州市为例,基于3954份有效问卷和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调查数据,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分... 社会经济体制综合转型以来,市场机制逐步取代行政命令成为我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主体方式,其空间分布形态也由空间均衡趋向社会分异。以广州市为例,基于3954份有效问卷和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调查数据,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社会生态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的社会分异特征显著,中心城区116个街镇单元可以划分为6个类型,不同阶层社会群体居住单元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及可达性存在显著差异;受旧城区社会经济持续繁荣及历史沉积效应影响,社区地位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及可达性之间呈非完全一致性,体现出类似西方国家城市公共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城市生态法则"的作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 社区类型社会分异 广州市
原文传递
联根式流动:中国农村人口阶层分化与社会流动的隐蔽性特征 被引量:32
10
作者 王通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7-89,共13页
农村人口向城市社会和非农产业流动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农村人口对于生存机制变迁的理性反应。中国农村人口之所以在实现地域流动和职业流动的同时难以实现身份流动,既有政策因素和市场因素的阻滞,也有农村流动人口自身理性选... 农村人口向城市社会和非农产业流动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农村人口对于生存机制变迁的理性反应。中国农村人口之所以在实现地域流动和职业流动的同时难以实现身份流动,既有政策因素和市场因素的阻滞,也有农村流动人口自身理性选择的原因。这种农村流动人口的"联根式流动"现象具有隐蔽性,对于农村流动人口的市民权利建设、乡村治理实践以及农村改革等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要求我们转变政策思维以应对流动社会的到来,同时采取"以时间换空间"的方法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等制度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口 社会阶层 联根式流动 阶层分化 社会流动 国家治理能力 乡村治理 乡村振兴 土地流转
下载PDF
农村大龄青年婚配困难问题研究——社会剥夺的视角 被引量:32
11
作者 王晓慧 刘燕舞 《中国农村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7-129,共13页
本文通过对两个个案村庄的考察,对农村大龄青年婚配困难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大龄青年婚配困难问题在本质上是社会剥夺所造成的。在经济分化与社会分层的结构性压力下,婚姻资源在不同阶层群体中呈现出不均衡分布。在上层... 本文通过对两个个案村庄的考察,对农村大龄青年婚配困难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大龄青年婚配困难问题在本质上是社会剥夺所造成的。在经济分化与社会分层的结构性压力下,婚姻资源在不同阶层群体中呈现出不均衡分布。在上层群体中,婚姻资源主要在本阶层内部循环,但其炫耀性婚姻消费所营造的合法性,却激起了下层尤其是中层群体试图通过婚姻资源流动进入上层的欲望。在发达地区农村,向上婚姻流动失败而又不愿向下婚姻流动的中层女性,在不断推迟初婚年龄的过程中沦为大龄"剩女";而其下层中的弱势男性,则依靠来自贫困地区农村女性资源的流入而得以稀释其婚姻压力。这种婚姻压力的逐层传导机制,最终导致了当前贫困地区农村底层大龄男性青年的婚配困难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大龄青年 婚配困难 社会剥夺 经济分化 压力传导
原文传递
北京社会空间重构(2000-2010) 被引量:31
12
作者 冯健 钟奕纯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11-737,共27页
基于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采用空间统计方法探讨了北京社会空间重构的特征。首先运用因子生态分析和空间自相方法探讨北京社会区类型及主因子,继而通过对有关空间分异的各类指标计算及统计分析,揭示北京社会空间分异演化趋势... 基于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采用空间统计方法探讨了北京社会空间重构的特征。首先运用因子生态分析和空间自相方法探讨北京社会区类型及主因子,继而通过对有关空间分异的各类指标计算及统计分析,揭示北京社会空间分异演化趋势。结果表明:(1)2000-2010年,北京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空间演化导致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相应变化,城市职业分化及职业空间分异明显,白领人口对新社会区的形成影响显著;(2)一产、二产就业人口和从事生产运输业的人口空间分布更加集中,老年人口、外来人口、维族人口、文盲人口和农业人口这些指标的空间分布与居住人口空间匹配的一致性在变差,折射出包括就业人口的职住分离、外来人口的通勤、留守老人等在内的城市问题更加突出;(3)外来人口分布更加广泛且呈现出向远郊方向推移、蔓延的趋势,知识分子集中分布趋势愈加显著;(4)住房系统复杂程度增加,商品房分布总体上趋于均衡,但经济适用房空间分异增大。从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演化机制上看,个体差异、家庭差异和地区差异是构成城市社会空间分异过程的3个层级,其背后是行政力量、市场力量和社会力量三者的推动,上述力量交互作用,推动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持续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区 社会空间结构 空间分异 空间重构 北京
原文传递
广州中心城区公园绿地消费的社会分异特征及供给对策 被引量:30
13
作者 江海燕 肖荣波 周春山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6-72,共7页
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社会空间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与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对广州中心城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公园绿地的消费随着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呈现新的特征,并具有显著的社会空间和社会群体差... 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社会空间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与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对广州中心城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公园绿地的消费随着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呈现新的特征,并具有显著的社会空间和社会群体差异,即公园绿地的分布存在空间上的不均衡性,居民的本地化水平越高,社会经济地位(SES)越高,对公园绿地的实际享有程度越高。为实现公平兼顾效率的公园绿地供给目标,应根据居民生活和消费方式的改变,调整规划对策,并根据社会分异结果,结合社会空间特征对公园绿地进行差异化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绿地 社会差异 问卷调查 社会经济地位
下载PDF
复杂性与社会分化——卢曼社会系统理论研究 被引量:27
14
作者 焦瑶光 吕寿伟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57-61,共5页
在卢曼看来,社会系统总是处于极端的复杂状态,同时也处于一种复杂化的过程之中。系统的复杂性征使其在面对环境的影响时,出现各种内在的危机和各种不平衡现象,并产生一系列的运作难题,使社会系统无法以其原来对付环境的原则进行实际运作... 在卢曼看来,社会系统总是处于极端的复杂状态,同时也处于一种复杂化的过程之中。系统的复杂性征使其在面对环境的影响时,出现各种内在的危机和各种不平衡现象,并产生一系列的运作难题,使社会系统无法以其原来对付环境的原则进行实际运作,迫使社会系统不断地进行复杂性的化约和自我的区分化以化解危机,而社会系统也在此一过程中实现自身的演化和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 社会分化 沟通 区分化 功能
下载PDF
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加快实现农民身份转换 被引量:20
15
作者 孙自铎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4-67,共4页
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是扩大就业,这是一个缺乏根据的悖论。我国社会结构变动滞后于经济结构变动,工业化中仍保留着庞大的农民群体,农民队伍未发生分化,此乃当前我国农民问题的症结所在。为此,必须尽快创新一种推动农民身份变革以逐步减... 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是扩大就业,这是一个缺乏根据的悖论。我国社会结构变动滞后于经济结构变动,工业化中仍保留着庞大的农民群体,农民队伍未发生分化,此乃当前我国农民问题的症结所在。为此,必须尽快创新一种推动农民身份变革以逐步减少农民的新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扩大农产品的商品性需求乃至整个市场需求,进而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农民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转换 农民 就业 非农产业
下载PDF
社会领域及其自主性的生成 被引量:24
16
作者 高丙中 夏循祥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0-127,2,共8页
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从全能国家的机体内成长起来,与此伴生的社会科学也逐渐增长着认识与表述中国现实的学术能力,用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方法不断跟踪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本文采用政治、经济与社会三个领域划... 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从全能国家的机体内成长起来,与此伴生的社会科学也逐渐增长着认识与表述中国现实的学术能力,用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方法不断跟踪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本文采用政治、经济与社会三个领域划分的理论,尝试从整体上把握中国的社会成长,根据社会自主性诸要素如社会价值观、自由结社、社团合作的成长,以及社会事件所呈现的社会动员和社会认同的机制,得出一个自主的社会领域已经在中国生成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领域 社会组织 社会分化 社会自主性
原文传递
社会公平视角下深圳公园绿地可达性研究 被引量:23
17
作者 黄玖菊 林伊婷 +1 位作者 陶卓霖 杨家文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96-906,共11页
公园绿地是城市中重要的绿色基础设施。针对传统可达性分析微观尺度研究不足和交通成本估计失真等问题,以深圳为例,采用公园绿地矢量数据和基于手机SDK(Software Development Kit,软件开发工具包)定位的人口数据作为供需数据源,基于住... 公园绿地是城市中重要的绿色基础设施。针对传统可达性分析微观尺度研究不足和交通成本估计失真等问题,以深圳为例,采用公园绿地矢量数据和基于手机SDK(Software Development Kit,软件开发工具包)定位的人口数据作为供需数据源,基于住房分类数据以城中村、保障房、商品房居民划分社会群体,利用改进的高斯两步移动搜寻法计算得到居住小区尺度的公园绿地可达性社会公平情况。研究发现:①深圳公园绿地可达性存在社会分异:商品房和城中村可达性较好;公租房和安居房社区公园可达性差;人才住房仅对社区公园可达性高;②驾车可达性最均衡,公共交通方式下不同住房群体间的可达性差异较大。研究补充了中国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社会公平研究的不足,改进了小尺度可达性研究的数据与方法,为公园绿地规划体系提供反思,并可为深圳城市发展提供政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绿地 可达性 两步移动搜寻法 社会分异 深圳
下载PDF
浅析当前阶层分化对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潘彭丹 余期江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4-7,19,共5页
本文试图分析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笔者利用一些经典的理论提出了问题的假设,笔者以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专业以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专业为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逐一论证所提出的假设。通过分析笔者发现,不同的社会... 本文试图分析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笔者利用一些经典的理论提出了问题的假设,笔者以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专业以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专业为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逐一论证所提出的假设。通过分析笔者发现,不同的社会阶层对高等教育机会获得存在着不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层分化 高等教育 机会获得 社会分层 专业 教育机会
下载PDF
封闭社区的形成机理与社会空间效应 被引量:22
19
作者 徐旳 宋伟轩 +1 位作者 朱喜钢 吴启焰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6,共5页
在阐述中国封闭社区的兴起背景及其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中国封闭社区产生的社会文化机理,并就中国封闭社区成为城市主导居住模式后,产生的城市公共空间私有化倾向、居住隔离与社会排斥加剧等社会空间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封闭社区是... 在阐述中国封闭社区的兴起背景及其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中国封闭社区产生的社会文化机理,并就中国封闭社区成为城市主导居住模式后,产生的城市公共空间私有化倾向、居住隔离与社会排斥加剧等社会空间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封闭社区是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必然产物,但这种居住模式的固有弊端严重影响着社会和谐,政府和规划者应该采取相应规划手段减少封闭社区带来的负面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社区 绅士化 社会分异 居住隔离 社会空间效应
原文传递
中国城乡母职形象何以分化——“教育家庭化”中的城市“虎妈”与农村“猫妈” 被引量:22
20
作者 雷望红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8-156,160,共10页
当前,我国城乡家庭的母职形象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倾向,城市母亲更加倾向于扮演“虎妈”角色,农村母亲则更加倾向于扮演“猫妈”角色。城乡母亲的角色差异主要源于城乡家庭资源动员能力和教育竞争环境的综合影响:城市家庭的教育资源动员能... 当前,我国城乡家庭的母职形象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倾向,城市母亲更加倾向于扮演“虎妈”角色,农村母亲则更加倾向于扮演“猫妈”角色。城乡母亲的角色差异主要源于城乡家庭资源动员能力和教育竞争环境的综合影响:城市家庭的教育资源动员能力和家庭教育竞争压力,使得城市母亲在投入与压力中形塑了“虎妈”形象;农村家庭处于教育资源匮乏和家庭教育去竞争化的境地,农村母亲在亏欠与无奈中形塑了“猫妈”形象。城乡母职形象的差异化表达所映射的是城乡家庭教养制度的分化与变迁,城市家庭教养制度从民主型走向压力型,而农村家庭教养制度从专制型走向松散型。一方面家庭成为分化社会和分化教育的最大力量;另一方面城乡父母共同承载着教育发展的焦虑,反映出我国教育制度异化的总体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职形象 社会分化 家庭教养 教育焦虑 教育家庭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