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医科大学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的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梁执群 卢莉 +2 位作者 籍继颖 朱素娟 虞婕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18-319,共2页
目的 探讨大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的相关影响因素 ,以便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与相关影响因素量表对大学生 1 0 4 0名进行问卷调查 ,在SPSS支持下进行相关与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社交回避及... 目的 探讨大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的相关影响因素 ,以便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与相关影响因素量表对大学生 1 0 4 0名进行问卷调查 ,在SPSS支持下进行相关与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评分与负性生活事件量表、特质焦虑问卷、德克萨斯社交行为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分间具有显著性相关 (P <0 .0 5) ;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社交自尊、消极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特质焦虑被引入回归方程。结论 应加强大学生健康个性的培养及社会交往能力和技巧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行为障碍 相互影响分析 学生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认知损害与社会功能障碍 被引量:21
2
作者 朱春燕 汪凯 +4 位作者 李晓驷 靳胜春 凤兆海 杜静 周珊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1-474,共4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认知情况及对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神经心理学实验的方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认知中的社会线索(注视方向、眼区情绪、失言)识别能力进行研究,并与社会功能量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慢性精神分裂症患...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认知情况及对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神经心理学实验的方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认知中的社会线索(注视方向、眼区情绪、失言)识别能力进行研究,并与社会功能量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线索识别能力较正常对照明显下降,某些社会线索识别分与社会功能的不同因子分间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认知功能的损害可能是社会功能障碍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认知障碍 社会行为障碍
下载PDF
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社会功能调查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曾艳芳 崔宏力 +1 位作者 王义围 周健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3-145,共3页
目的 通过对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的测试调查 ,探讨慢性酒精中毒对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同期选取慢性酒精中毒患者 6 0例和非饮酒者 6 3例分别进行自尊及人际行为评定、情绪状态量表测试。结果 ①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在个... 目的 通过对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的测试调查 ,探讨慢性酒精中毒对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同期选取慢性酒精中毒患者 6 0例和非饮酒者 6 3例分别进行自尊及人际行为评定、情绪状态量表测试。结果 ①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在个性、表现 /社会接纳程度、恢复能力 /稳定性、自主性、存在价值各因子分和自尊及人际行为评定量表总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0 .0 1)。②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在紧张 -焦虑、愤怒 -敌对、疲劳 -无力各因子分和情绪状态量表总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0 .0 1)。结论 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社会功能存在明显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中毒 心理测定学 社会行为障碍 情绪障碍
下载PDF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BTBR T^(+)Itpr3^(tf)/J小鼠孤独症样行为的影响
4
作者 王心怡 蔡玉龙 +5 位作者 李燕娜 袁琳瑛 花艳凡 李芸子 蓝文雅 刘新峰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9-95,共7页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BTBR T+Itpr3tf/J(BTBR)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模型鼠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BTBR小鼠和雄性B6小鼠分别随机分配到孤独...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BTBR T+Itpr3tf/J(BTBR)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模型鼠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BTBR小鼠和雄性B6小鼠分别随机分配到孤独症模型+1 Hz rTMS治疗组(BTBR+1 Hz组)、BTBR组、B6+1 Hz组、对照组(B6组),每组7只。6周大开始对BTBR+1 Hz组及B6+1 Hz组进行rTMS,对BTBR组及B6组进行假刺激,治疗周期(共12 d)结束次日起进行三箱社交、理毛、埋珠、旷场、悬尾及强迫游泳实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小鼠脑皮质及海马中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白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水平。结果 BTBR组社交时间少,理毛时间及皮质IL-1β、IL-18、TNF-α和海马IL-1β、IL-6、IL-18、TNF-α、IFN-γ较B6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rTMS治疗后,BTBR+1 Hz组小鼠在三箱社交实验中社交偏好测试和社交新奇偏好测试处在陌生小鼠侧室时间比新物体[(237.60±40.80) s vs.(184.10±23.94) s, P=0.019]或熟悉小鼠[(196.80±61.17) s vs.(260.50±48.59) s, P=0.013]侧室时间更长,BTBR+1 Hz组与BTBR组相比,理毛实验中的理毛时间缩短[(33.35±7.74) s vs.(81.95±38.71) s, P=0.001],皮质IL-1β、IL-18和TNF-α降低(P<0.05),以及海马IL-1β、IL-6、IL-18、TNF-α和IFN-γ降低(P<0.05)。此外,所有BTBR小鼠埋珠数量较B6小鼠增多(P<0.01),1 Hz rTMS可以显著降低小鼠皮质IL-23、IFN-γ及海马IL-23水平(P<0.05)。结论 1 Hz rTMS可以改善BTBR小鼠的社交缺陷,减少刻板行为;其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皮质及海马异常增高的炎症反应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经颅磁刺激 社交障碍 刻板行为 大脑皮质 海马 炎症
下载PDF
团体治疗应用于恢复期重性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凤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2期299-301,共3页
目的分析团体治疗应用于恢复期重性精神病对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2016年浙江大学医学院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100例恢复期重性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 目的分析团体治疗应用于恢复期重性精神病对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2016年浙江大学医学院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100例恢复期重性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团队治疗。使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评分)以及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分)评价患者社会功能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韦氏记忆量表(WMS-RC评分)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SDSS评分、PSP评分、PANSS评分、MMSE评分、WMS-R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DSS评分、PSP评分、PANSS评分、MMSE评分、WMS-RC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治疗在恢复期重性精神病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从而更好的进行社交活动,有助于患者重新接触社会,从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 社会行为障碍 团体治疗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行为异常与脑白质损害的相关性
6
作者 张守字 李桂英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精神行为异常与脑白质损害的相关性。方法纳入60例60岁以上的AD患者(AD组)和4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人(对照组),盲法分析其CT资料,双侧额区、顶枕区、颞...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精神行为异常与脑白质损害的相关性。方法纳入60例60岁以上的AD患者(AD组)和4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人(对照组),盲法分析其CT资料,双侧额区、顶枕区、颞区和幕下共8个区域白质损害的总和作为白质损害的总分,并检测CT显示的脑血管病变。AD组分别进行神经精神科问卷评分(Neuropsychiatric Inventory,NPI)。结果AD组脑白质损害总分、左额区、右额区、左顶枕区、右顶枕区白质损害和脑血管病变分别为1.450±2.310、0.340±0.340、0.310±0.560、0.240±0.360、0.140±0.230和0.120±0.330,而对照组分别为9.640±1.566、1.720±0.248、1.680±0.312、1.550±0.244、0.140±0.230和2.230±0.378,两组有显著差异(P分别为0.000、0.001、0.001、0.012、0.006和0.002)。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NPI与白质损害总评分、左额区、右额区、左顶枕区和右顶枕区白质损害评分相关,rs(P)分别为0.487(0.016)、0.490(0.014)、0.502(0.014)、0.507(0.012)和0.521(0.014),而与脑血管病变无关(rs=0.132,P=0.590)。结论脑白质损害和脑血管病变对AD的发病及病情发展至关重要,脑白质损害与AD患者的精神行为异常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脑血管障碍 社会行为障碍 神经心理学测验
原文传递
培智学校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金星 韦小满 《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6-31,共6页
本文采用实验的方法,对北京地区某培智学校39名7-15岁的一般性智力障碍儿童、唐氏综合征儿童、低功能自闭症儿童的助人、合作、分享、对他人痛苦的反应四种亲社会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自闭症儿童的助人行为水平显著低于一般性... 本文采用实验的方法,对北京地区某培智学校39名7-15岁的一般性智力障碍儿童、唐氏综合征儿童、低功能自闭症儿童的助人、合作、分享、对他人痛苦的反应四种亲社会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自闭症儿童的助人行为水平显著低于一般性智力障碍儿童;唐氏综合征儿童的分享行为水平显著低于一般性智力障碍儿童;三类儿童的合作行为以及对他人痛苦的反应均处于很低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社会行为 智力障碍 唐氏综合征 自闭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