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感知的延迟容忍网络节点合作机制 被引量:2
1
作者 蒋庆丰 门朝光 +1 位作者 田泽宇 李香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21-930,共10页
为促使延迟容忍网络中的社会自私节点合作转发消息,本文提出一种社会感知的延迟容忍网络节点合作机制(SANCM)。SANCM通过基于组间概率增量的货币奖励策略来促使不同组的社会自私节点合作转发消息;通过组内节点的信息共享实现消息的有效... 为促使延迟容忍网络中的社会自私节点合作转发消息,本文提出一种社会感知的延迟容忍网络节点合作机制(SANCM)。SANCM通过基于组间概率增量的货币奖励策略来促使不同组的社会自私节点合作转发消息;通过组内节点的信息共享实现消息的有效传递;通过组内节点的缓存合作实现消息的迁移,进一步提高消息的传递效率。实验结果表明,SANCM能够有效促使社会自私节点合作转发消息,获得较高的消息传递成功率和较低的时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容忍网络 社会自私 节点合作 虚拟货币 社会感知 传递效率
下载PDF
社会感知网络中自私节点的激励与安全研究
2
作者 李源 王时绘 +3 位作者 陈晓文 熊曾刚 张学敏 侯德邻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50-58,共9页
在社会感知网络(social aware networking,SAN)中,由于节点资源能量限制和服务能力不足,部分中间节点会出现自私行为。另外,为了追求高收益或高信誉值,节点之间还会进行共谋谎报信息或篡改数据。因此如何激励自私节点积极参与转发数据... 在社会感知网络(social aware networking,SAN)中,由于节点资源能量限制和服务能力不足,部分中间节点会出现自私行为。另外,为了追求高收益或高信誉值,节点之间还会进行共谋谎报信息或篡改数据。因此如何激励自私节点积极参与转发数据和保证数据安全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首先,本文阐述了导致节点出现自私性的因素以及其自私性行为给网络带来的问题。其次,介绍了三种主要的激励策略和由这三种策略形成的组合策略,并阐述了在数据转发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最后,根据现存的一些问题总结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感知网络 自私节点 激励机制 安全模块
下载PDF
一种基于时序感知的社会网络节点集情境聚合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力恒 张健沛 杨静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CSCD 2013年第9期1079-1095,共17页
情境聚合是社会感知计算的主要研究工作之一,目前主要采用基于特征提取的方法,对社会的交流方式进行量化分析.但是大多数的研究中忽略了情境信息的时序性,针对社会感知计算中时序情境信息的聚合问题,首先对时序情境和计算情境的聚合过... 情境聚合是社会感知计算的主要研究工作之一,目前主要采用基于特征提取的方法,对社会的交流方式进行量化分析.但是大多数的研究中忽略了情境信息的时序性,针对社会感知计算中时序情境信息的聚合问题,首先对时序情境和计算情境的聚合过程进行探讨,提出基于时序扩展的计算情境元素,用于情境对象的聚合,并给出一种时序感知的社会网络节点集情境聚合方法.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根据时间情境和计算情境元素的特点,把聚合对象划分为相对情境聚合对象和绝对情境对象,有效地对社会环境中的时序信息进行情境聚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网络 社会感知计算 演变情境聚合 情境对象 数据挖掘
原文传递
考虑共同关注区域静态交谈群组检测的机器人导航及行为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周磊 赵坤旭 +1 位作者 宋一诺 刘景泰 《机器人》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94-503,共10页
针对静态交谈群组,提出了一种基于共同关注区域的F型社交关系(F-formation)检测算法。该算法将行人的位置、方向作为输入构造群组的共同关注区域,采用一个基于滑动窗口的最大值滤波器检测群组中心,然后根据群组中心进行群组聚类。在实... 针对静态交谈群组,提出了一种基于共同关注区域的F型社交关系(F-formation)检测算法。该算法将行人的位置、方向作为输入构造群组的共同关注区域,采用一个基于滑动窗口的最大值滤波器检测群组中心,然后根据群组中心进行群组聚类。在实现静态交谈群组检测的基础上,构造群组舒适空间,并基于多层代价地图机制将群组舒适空间模型应用于时间依赖的A*路径规划算法,实现了考虑群组舒适的移动机器人导航。除此之外,具有社交感知能力的机器人导航行为给予人的舒适感受难以定量评价,本文搭建了一个基于图卷积网络的机器人行为评价模型。实验结果显示该评价网络达到了与人类相似的机器人行为评价能力,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了评价网络结果的合理性。通过评价网络对机器人轨迹进行评估,发现考虑静态交谈群组的机器人能够产生更加满足人类舒适感受的运动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交谈群组检测 F型社交关系 共同关注区域 群组舒适空间 机器人社交导航 图卷积网络
原文传递
一种感知关系平衡性的子团获取算法
5
作者 李力恒 张健沛 +1 位作者 杨静 王勇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3-100,共8页
为了解决社会化计算中基于感知关系平衡的子团获取问题,在关系平衡性的基础上,并根据2-mode网络环境的特点,提出了平衡云集子团和环境中个体的平衡云集系数,用于群体行为的分析.使用平衡云集性阈值的方法,转化了计算过程中的迭代寻优问... 为了解决社会化计算中基于感知关系平衡的子团获取问题,在关系平衡性的基础上,并根据2-mode网络环境的特点,提出了平衡云集子团和环境中个体的平衡云集系数,用于群体行为的分析.使用平衡云集性阈值的方法,转化了计算过程中的迭代寻优问题,并给出CABS-2mode算法用于子团的划分,CABC-2mode算法用于平衡云集性系数的获取.实验表明:算法在划分平衡云集子团的基础上,利用时间情境与社会情境融合的参数,获取到环境中个体的关系平衡性感知数值,并分析出群体中子团的平衡性强度波动过程和个体的行为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感知计算 平衡云集子团 平衡云集系数 数据挖掘
下载PDF
论医院管理与社会认知度 被引量:21
6
作者 张颖 徐莉 潘习龙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4-5,共2页
"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把维护群众利益,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作为主要内容。加强医院管理,增强社会认知度,是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是卫... "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把维护群众利益,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作为主要内容。加强医院管理,增强社会认知度,是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是卫生改革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管理年 医院管理 社会认知度
下载PDF
位置服务中的社会感知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郭迟 方媛 +1 位作者 刘经南 万怡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531-2542,共12页
随着定位技术尤其是室外定位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位置数据.这些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丰富的社会信息,从而使得位置服务向着社会化计算的方向发展.因此位置社会感知计算方法尤为重要.位置服务中的社会感知计算是指通过人类社... 随着定位技术尤其是室外定位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位置数据.这些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丰富的社会信息,从而使得位置服务向着社会化计算的方向发展.因此位置社会感知计算方法尤为重要.位置服务中的社会感知计算是指通过人类社会生活空间部署的大规模位置传感设备,感知识别社会个体的行为、分析挖掘群体社会交互特征和规律、引导个体社会行为、支持社群的互动、沟通和协作的一种计算技术,是位置服务从单纯的定位服务转变成为具有社会化计算形态的关键.围绕基于位置的社会感知计算相关方法,分别从计算模型和评估手段两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归纳,重点阐述了3个问题:1)什么是基于位置的社会感知及其计算框架;2)位置的社会性与人类行为的关联关系是什么样的.主要将其划分为感知位置的社会语义、感知人类移动与其社交活动的关系、感知和预测用户的移动行为和感知用户的社会属性4个方面来展开论述;3)在实际分析及系统应用中尤其是面对位置大数据分析时,常用的感知和数据挖掘方法有哪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感知 泛在位置服务 大数据 社会计算 泛在测绘
下载PDF
日本大学的志愿者活动 被引量:5
8
作者 崔昌淑 《东疆学刊》 2001年第2期88-90,共3页
日本大学通过开设志愿者活动课 ,设置志愿者活动咨询窗口 ,对志愿者活动授予学分等方法主动支持和配合青年学生的志愿者活动 。
关键词 志愿者活动 正式课程 社会性 日本 高校 中国 评价方法
下载PDF
提高档案界的社会意识是增强社会档案意识的重要途径 被引量:7
9
作者 陶丽琼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3期99-102,共4页
社会档案意识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档案作用的发挥及整个档案事业发展不容忽视的因素。多年来 ,这个问题引起了档案界的广泛关注。为此 ,笔者从档案界社会意识的角度 ,围绕社会档案意识、档案界社会意识及其关系 ,档案界社会意识的现... 社会档案意识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档案作用的发挥及整个档案事业发展不容忽视的因素。多年来 ,这个问题引起了档案界的广泛关注。为此 ,笔者从档案界社会意识的角度 ,围绕社会档案意识、档案界社会意识及其关系 ,档案界社会意识的现状以及提高档案界社会意识的措施几个方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界 社会意识 社会档案意识 社会价值 服务意识 责任意识
下载PDF
基于信息中心5G车联网中社会感知的流媒体缓存与转发策略 被引量:5
10
作者 曹腾飞 江翠丽 +1 位作者 刘志强 王晓英 《电信科学》 2019年第12期90-98,共9页
5G通信技术的到来为车载自组网(VANET)提供高质量的视频流服务奠定了基础。然而,现有的VANET仍然采用以主机通信而非内容分发的IP网络来分发视频数据,造成了网络功能与设计目标之间的不匹配,为提供高质量的视频服务带来了巨大挑战。基... 5G通信技术的到来为车载自组网(VANET)提供高质量的视频流服务奠定了基础。然而,现有的VANET仍然采用以主机通信而非内容分发的IP网络来分发视频数据,造成了网络功能与设计目标之间的不匹配,为提供高质量的视频服务带来了巨大挑战。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以信息为中心的社会感知流媒体缓存和转发策略(SACF),其时间复杂度为O(m2)。首先,通过分析用户节点的行为构建社会感知的虚拟社区;然后,提出了一种视频快速转发机制来支持用户就近获取视频内容;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社区的缓存策略来优化视频的缓存分布。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最新的解决方案相比,该算法的缓存命中率提高了18%,查找时延降低了33%,平均网络开销减少了1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感知 缓存与转发 视频流 车联网 信息中心网络
下载PDF
存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重新解读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的哲学思想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键 《宁夏党校学报》 2006年第5期93-96,共4页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来被看作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但是,从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总的结果”的逻辑结构与句法意义的分析和对马克思前后思想的比较研究上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来被看作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但是,从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总的结果”的逻辑结构与句法意义的分析和对马克思前后思想的比较研究上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句话的逻辑平台是认识论,出发点是唯物主义,表达的是马克思的反映论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马克思主义反映论
下载PDF
从《西游记》看吴承恩的和谐社会理想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宇林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34-36,共3页
神魔小说《西游记》的内涵十分丰富。它既有总体的寓意,也有局部的象征,无论总体寓意或局部象征都散发着折射现实的光芒,均能够反映出作者的思想,这其中就蕴含着作者的和谐社会理想。吴承恩的和谐社会理想在《西游记》中具体反映在两个... 神魔小说《西游记》的内涵十分丰富。它既有总体的寓意,也有局部的象征,无论总体寓意或局部象征都散发着折射现实的光芒,均能够反映出作者的思想,这其中就蕴含着作者的和谐社会理想。吴承恩的和谐社会理想在《西游记》中具体反映在两个层面上:一是在人与人的关系层面上,力主铲除邪恶势力,以维护社会的和谐;二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上,主张人既要顺应自然,又要改造恶劣环境,以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由此亦可以窥见作者的社会意识和生态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吴承恩 和谐社会理想 社会意识 生态意识
下载PDF
大众文化与现代“公民性”建构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伟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0-78,308,共9页
作为现代社会一种典范的文化形态,大众文化的身份定位和价值认同还颇有争议,而作为一种既定的文化存在,大众文化凭借其强大的亲民战略和商业娱乐价值构筑了深远的影响力,其内在的文化属性规约着自身毋容置疑的意识形态职能,而商业化、... 作为现代社会一种典范的文化形态,大众文化的身份定位和价值认同还颇有争议,而作为一种既定的文化存在,大众文化凭借其强大的亲民战略和商业娱乐价值构筑了深远的影响力,其内在的文化属性规约着自身毋容置疑的意识形态职能,而商业化、娱乐化的外在形式又决定着它建构现代公民意识的方式有着自己的独特性,其显性的外在形式遮蔽了隐性的现代公民意识的作用机制,梳理大众文化对现代社会"公民性"的建构路径,探讨这一文化形态对现代社会公民意识的理性价值,进而真正达到对这一文化的清晰认知,这是积极应对大众文化燎原之势不可回避的终极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文化 公民性 社会意识 建构
下载PDF
机会认知网络中基于社会关系的节点位置预测算法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婕 夏兴有 +1 位作者 王兴伟 周岩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01-1705,共5页
移动节点位置预测是机会认知网络进行有效数据采集和消息转发的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社会关系的移动节点位置预测算法.该算法基于位置对应用场景进行建模,通过节点的移动规律挖掘节点之间的社会关系.该算法以1阶Markov模型为基础对节点... 移动节点位置预测是机会认知网络进行有效数据采集和消息转发的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社会关系的移动节点位置预测算法.该算法基于位置对应用场景进行建模,通过节点的移动规律挖掘节点之间的社会关系.该算法以1阶Markov模型为基础对节点的移动性进行初步预测,然后,利用与其社会关系较强的其他节点位置对该节点的预测结果进行修正.最后,基于UCSD WTD数据集对算法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社会关系的移动节点位置预测算法与1阶Markov预测模型相比获得了更好的预测精度,并且算法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会认知网络 位置预测 MARKOV模型 社会关系
下载PDF
精准扶贫中农村贫困户的“个人困扰”与社会觉察——基于社会工作需求分析视角的探讨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磊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1-6,共6页
"个人困扰"意味着个体的特殊需求,对农村贫困户的"个人困扰"进行识别与回应,是精准扶贫的应有之义,但扶贫实践中农村基层帮扶人员由于各种"指标"考核的行政压力以及对贫困的认知水平有限等因素,趋向于漠... "个人困扰"意味着个体的特殊需求,对农村贫困户的"个人困扰"进行识别与回应,是精准扶贫的应有之义,但扶贫实践中农村基层帮扶人员由于各种"指标"考核的行政压力以及对贫困的认知水平有限等因素,趋向于漠视贫困家庭及其个体的特殊需求。提出在农村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的指导下,基于社会工作的"感觉—表达—规范—比较"需求分析框架,做好对农村贫困户"个人困扰"的社会觉察,以之为起点,不仅能助推我国农村精准扶贫朝向"精准"之路更进一步,同时也有利于切实提升国家扶贫举措带给农村贫困群体的"获得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个人困扰” 社会觉察 农村社会工作 需求评估
下载PDF
改革开放初期社会意识的嬗变与执政党的思想建设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安全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6期626-631,共6页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中国社会意识领域出现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出现向中国共产党提出了重要的政治课题。党为此加强思想建设,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一方面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推动中国...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中国社会意识领域出现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出现向中国共产党提出了重要的政治课题。党为此加强思想建设,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一方面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第一个理论形式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另一方面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保持党的指导思想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取得了一些值得总结的成功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初期 社会意识 执政党 思想建设 基本经验
下载PDF
面向5G雾计算中基于Q-learning的安全中继节点选择方法 被引量:3
17
作者 涂山山 于金亮 +2 位作者 孟远 WAQAS M 刘雷 《电信科学》 2019年第7期60-68,共9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Q-learning的最优双中继节点选择方法。首先构建了基于社会意识的安全雾计算结构模型,然后在该模型下设计了基于Q-learning算法的最优双中继节点选择方法,实现了在动态环境下对最优双中继节点的选择,最后对密钥生成速率... 提出了一种基于Q-learning的最优双中继节点选择方法。首先构建了基于社会意识的安全雾计算结构模型,然后在该模型下设计了基于Q-learning算法的最优双中继节点选择方法,实现了在动态环境下对最优双中继节点的选择,最后对密钥生成速率、双中继节点选择速度和动态环境中双中继节点的选择准确率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能有效地在动态环境中选择最优双中继节点,算法迅速收敛达到稳定,最优中继节点选择速度得到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LEARNING 雾计算 5G网络 社会意识 物理层安全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涵摄社会历史观的进路 被引量:2
18
作者 汤荣光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共7页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思想史映现着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轨迹。整体探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基于社会历史观的基本命题加以延展,社会历史观的表达及其进路涵摄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构过程。首先,总体认识社会历史观的发展路向,致...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思想史映现着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轨迹。整体探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基于社会历史观的基本命题加以延展,社会历史观的表达及其进路涵摄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构过程。首先,总体认识社会历史观的发展路向,致力于探讨马克思主义创立唯物史观所涉猎的命题和范畴。其次,阐明人的问题的科学论断及作用,侧重于把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形成与发展的关节点。再次,确证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展现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发展的核心内容。复次,探明社会生活本质及其相关范畴,重在探索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的新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社会历史观 人的问题 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
下载PDF
Social-aware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underlaying cellular networks 被引量:1
19
作者 Yu Jiang Qiu Ling Chen Zheng 《The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ies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EI CSCD 2018年第1期29-36,共8页
This article put forward a resource allocation scheme aimming at maximizing system throughtput for devide-to- device (D2D) communications underlying cellular network. Firstly, user closeness is defined and calculate... This article put forward a resource allocation scheme aimming at maximizing system throughtput for devide-to- device (D2D) communications underlying cellular network. Firstly, user closeness is defined and calculated through social information including friendship, interest similarity and communication strength to represent the willingness of user to share the spectrum resource with others. Then a social-aware resource allocation problem is formulated to maximize the system throughput while guaranteeing the quality of service (QoS) requirements of both D2D pairs and cellular users (CUs). Then the complicate problem is decomposed into three subproblems. Firstly the admissible D2D pairs are determined and then the power of both CUs and D2D pairs is efficiently allocated. Finally CUs and D2D pairs are matched to reuse the spectrum resource in consideration of both user closeness and physical conditions. Simulation results cert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scheme which significantly enhances the system throughput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algorith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2D communication user closeness social-aware resource allocation
原文传递
中晚唐制举试策与士大夫的社会意识——以“子大夫”的社会意识为中心 被引量:2
20
作者 金滢坤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29-140,共12页
中晚唐相对开明的社会气氛,为"子大夫"在制举对策中针对时弊和现实,敢于直言极谏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唐代制举考试中"子大夫"的称谓比较固定,增强了"子大夫"的群体认同感,促进了其社会群体责任感的形成,... 中晚唐相对开明的社会气氛,为"子大夫"在制举对策中针对时弊和现实,敢于直言极谏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唐代制举考试中"子大夫"的称谓比较固定,增强了"子大夫"的群体认同感,促进了其社会群体责任感的形成,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以"子大夫"为主干的士大夫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制举对策中着意提倡的"天下者,为天下之天下"观念,是继东晋士大夫"王与马共天下"观念之后的又一重大转变,促进了宋代士大夫"为与士大夫治天下"观念的出现。晚唐制举对策中出现的士大夫"以天下为忧,以天下为念"的观念,为宋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观念的产生创造了先决条件。制举对策还提出了君王"忧天下之忧,乐天下之乐"的观念。子大夫这种强烈参与国家社会事务的责任感,无疑对士大夫群体社会意识的增强起了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唐 制举 策问 对策 士大夫 社会意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