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易地扶贫搬迁的实践及其后果——一项社会文化转型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101
1
作者 周恩宇 卯丹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9-77,共9页
易地扶贫搬迁作为一项政府性的组织行为和任务,在操作上过于注重经济效果的考量,较少从社会文化的视角加以审视,忽视其综合性的特征,应注重整个搬迁过程中社会文化转型的推动力。社会文化的转型使得组织和个体的观念与行动发生改变,也... 易地扶贫搬迁作为一项政府性的组织行为和任务,在操作上过于注重经济效果的考量,较少从社会文化的视角加以审视,忽视其综合性的特征,应注重整个搬迁过程中社会文化转型的推动力。社会文化的转型使得组织和个体的观念与行动发生改变,也导致了权力的支配方式从显性转变为隐形,且支配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持续加强。所以,当前的易地扶贫搬迁在拆迁与生活安置等实践过程都需要加入特定时空条件下的社会文化治理要素,并慎重考虑贫困群众的意愿与适应能力,做好及时的成效评估,若非如此,则可能产生不愿看见的相应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 社会文化转型 权力 少数民族
下载PDF
中国近代教科书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毕苑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9-81,共3页
教科书是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的诞生物。基督教在华传教士于1877年成立学校教科书委员会(School and Textbook Series Committee),他们的工作对中国教科书的产生起到了很大作用。1897年,南洋公学外院使用的几种教科书是可考的“教科书... 教科书是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的诞生物。基督教在华传教士于1877年成立学校教科书委员会(School and Textbook Series Committee),他们的工作对中国教科书的产生起到了很大作用。1897年,南洋公学外院使用的几种教科书是可考的“教科书”第一次在中国出现的时间。“教科书”在官方文牍中出现的时间稍晚一些。最早大约在1901年初,刘坤一、张之洞在其著名的《江楚会奏变法三折》中,在“教科书”的意义上使用了“教科之书”的说法。1904年初的《奏定学务纲要》中,对“教科书”的编纂使用作了详细的规定。教科书与近代文化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教科书作为一种重要的知识传播载体,担当了近代中国教育转型的重任;教科书的编审制度与教育行政体制相关联,在近代逐渐走向成熟。教科书的发展折射了近代文化的转移。教科书展示了近代中国人的知识结构转换历程。教科书承担了近代国族认同和国民塑形的教育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科书研究 近代中国 教育体制 文化权势 知识结构 国家认同 社会文化转型
下载PDF
社会文化转型中的村庄变迁:兼论村庄的本性及其意义——以摩哈苴村与周城村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朱炳祥 《社会学评论》 2013年第2期75-86,共12页
本文以摩哈苴彝汉杂居村与周城白族村为例,讨论中国村庄的当代变迁。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构成传统村庄的各主要维度打破封闭性,不断向村外延伸,形成村庄楔入更大的地域社会、现代国家乃至全球的不同结构;这些结构的外在... 本文以摩哈苴彝汉杂居村与周城白族村为例,讨论中国村庄的当代变迁。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构成传统村庄的各主要维度打破封闭性,不断向村外延伸,形成村庄楔入更大的地域社会、现代国家乃至全球的不同结构;这些结构的外在形态学特征表现为"齿轮"状与"触须"状,内在形态学特征表现为"多重文化时空叠合"。在对村庄的本性及其意义的思考中,本文认为村庄是农业文明的产物,村庄的本性需向一万年前新石器时代村庄的"出生"中去寻觅。当现代国家建成以及传统村庄终结之时,"美丽中国"具有理想与现实双重家园意义的新型村庄应该得到再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文化转型 村庄变迁 形态学特征 家园
原文传递
潮汕婚姻禁忌习俗及其流变简论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友义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83-88,共6页
潮汕人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一定地方特色的、丰富多彩的婚姻禁忌习俗。潮汕婚姻禁忌习俗具有对幸福美满婚姻的追求;对喜庆欢乐婚礼气氛的点缀;符合一定的科学道理与社会道德规范等社会文化意义。由于社会的变迁,受现... 潮汕人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一定地方特色的、丰富多彩的婚姻禁忌习俗。潮汕婚姻禁忌习俗具有对幸福美满婚姻的追求;对喜庆欢乐婚礼气氛的点缀;符合一定的科学道理与社会道德规范等社会文化意义。由于社会的变迁,受现代文明的冲击以及人们生活方式和意识观念转变的影响,潮汕婚姻禁忌习俗发生了极大的流变。我们必须从潮汕婚姻禁忌习俗的流变中进行积极的思考,正确看待各种潮汕禁忌习俗,发挥其在建设文化潮汕、和谐潮汕中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汕 婚姻禁忌习俗 社会文化意义 流变
下载PDF
男女平权抑或性别政治中的革命——清季女性精英身份认同的两种路向及其书写
5
作者 王天根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100,共10页
近年来,女性史研究是社会文化史的重要亮点。清季以秋瑾、吕碧城为核心的女性精英身份认同呈现的路向及其书写尤值得考量。近代意义上的才女不仅涉及女性才貌,还关联着社会转型过程中女性的自我定位及其身份认同,这其中涉及女性才貌的... 近年来,女性史研究是社会文化史的重要亮点。清季以秋瑾、吕碧城为核心的女性精英身份认同呈现的路向及其书写尤值得考量。近代意义上的才女不仅涉及女性才貌,还关联着社会转型过程中女性的自我定位及其身份认同,这其中涉及女性才貌的社会文化分析。由男女平权转向性别政治中近代女性史学探索还涉及性别话语分析及其社会意义的解读等。而社会文化史框架下的女性史书写关联着书写对象的思想,也涉及论证材料的选择,有其难度。处理思想与材料的勾连,涉及研究对象内在的主体性及其外在形象的客观性的把握,等等。唯有处理好这些关系,女性史书写才能有所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世 社会文化转型 女性史的书写
下载PDF
明清之际中国文化的近代性转向--以明清学术四杰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冯天瑜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0-96,共7页
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由古代向近代转型,文化也相应由中古形态向近代形态转轨。明清时期启蒙思想在学术上的表现,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化的趋势。中国文化的近代性并非全然由西方舶来,而是西学与中国自发的启蒙文化互相激荡、互相汇... 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由古代向近代转型,文化也相应由中古形态向近代形态转轨。明清时期启蒙思想在学术上的表现,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化的趋势。中国文化的近代性并非全然由西方舶来,而是西学与中国自发的启蒙文化互相激荡、互相汇合的结果。徐光启在西学东渐之前即运用数学语言和擅长实证研究。顾炎武开始区分天下与国家的概念。王夫之阐明了物质不灭论、能量守恒论、进化史观、文化中心多元论等唯物主义思想。黄宗羲开辟了民主主义政治理念的先路。明清学术四杰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中提供本土资源的突出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文化转型 启蒙思潮 明清学术四杰
下载PDF
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系统特征及动力机制研究——以江永县兰溪村为例 被引量:52
7
作者 李伯华 曾灿 +1 位作者 刘沛林 窦银娣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53-159,共7页
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是生态学、地理学和人居环境科学交叉与融合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文章阐释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系统构成、内在机制和阶段判定,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系统是一个不断运行的开放系统,系统的转型升级和质的飞... 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是生态学、地理学和人居环境科学交叉与融合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文章阐释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系统构成、内在机制和阶段判定,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系统是一个不断运行的开放系统,系统的转型升级和质的飞跃主要依靠系统内部与外部之间进行的物质能量转换。在基础上,借助生态群落演替的基本理念,结合生态学、地理学和环境科学的基本方法,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阶段分为入侵、竞争、反应和调控4个阶段,并构建了不同阶段的驱动机制概念模型。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时空背景下,探讨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系统特征和动力机制,有较强的时代意义与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人居环境 社会文化 转型发展 乡村旅游 乡村振兴战略 美丽乡村建设
原文传递
反思与构想——音乐教育对话未来
8
作者 毛玉扬 《郑州师范教育》 2020年第6期20-25,共6页
无论何时都存有这样的"真理":唯一不变的就是一直在变。事物的每一次转变都是对自身的重新认知以及批判发展,当代音乐教育似乎到了重新审视自身的时刻。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是当下及未来社会文化的关键词,面对教育以... 无论何时都存有这样的"真理":唯一不变的就是一直在变。事物的每一次转变都是对自身的重新认知以及批判发展,当代音乐教育似乎到了重新审视自身的时刻。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是当下及未来社会文化的关键词,面对教育以及音乐教育中的种种问题,未来社会文化可提供给我们思考音乐教育如何转变的大致方向。从教育反思到音乐教育对话未来的方向,再到如何对话未来是该课题的主体脉络。落脚在音乐教育对话未来,就是打破僵化,以开放的视角探寻音乐教育的新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教育 未来 社会文化 教育转变 信息科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