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2013-2015年青藏高原玛多地区两次动态融雪过程及其与气温关系对比分析
被引量:
16
1
作者
周扬
徐维新
+3 位作者
张娟
白爱娟
刘晓敬
徐国元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113,共13页
受自然条件与观测数据的限制,青藏高原腹地高时间频次积雪融雪动态过程的认识与研究十分不足。论文利用玛多地区野外观测试验场2013—2015年冬半年每30 min同步积雪深度和气温数据,对发生在2013年12月和2014年11月的积雪动态融雪过程及...
受自然条件与观测数据的限制,青藏高原腹地高时间频次积雪融雪动态过程的认识与研究十分不足。论文利用玛多地区野外观测试验场2013—2015年冬半年每30 min同步积雪深度和气温数据,对发生在2013年12月和2014年11月的积雪动态融雪过程及其与气温的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13—2014年冬季融雪过程表现为先缓后急的总体特征,每日融雪过程主要发生在13:00~18:00间,而2014—2015年冬季融雪整体表现为均匀变化的过程,每日融雪过程主要发生在7:00~16:00间。雪深变化与气温存在紧密联系,玛多地区两次冬季融雪过程日最高气温都低于0℃,融雪发生前3 h之内的气温都将显著影响到积雪雪深变化,融雪幅度主要取决于超前半小时和当时的温度条件,雪深与气温间的线性关系与雪的厚度存在密切联系。两次融雪过程的发生与大于0℃变温过程关系密切,升温的变化过程可能更有利于促进积雪消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
融雪动态
气温
青藏高原
原文传递
融雪剂对沥青分子平衡稳定性和黏附性影响的动力学模拟
2
作者
张倩
王鹏淘
+2 位作者
常开朗
唐翠仁
戚红星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4-632,共9页
为研究融雪剂溶液对沥青分子结构平衡稳定性和黏附性的影响,采用分子动力学构建各融雪剂溶液在沥青分子内部扩散的模型和沥青-溶液-集料氧化物界面模型,计算得到模拟体系的自由体积分数,以此来表征融雪剂溶液的侵入对沥青分子结构平衡...
为研究融雪剂溶液对沥青分子结构平衡稳定性和黏附性的影响,采用分子动力学构建各融雪剂溶液在沥青分子内部扩散的模型和沥青-溶液-集料氧化物界面模型,计算得到模拟体系的自由体积分数,以此来表征融雪剂溶液的侵入对沥青分子结构平衡稳定性的影响,并利用相对浓度分布和黏附能表征融雪剂对沥青黏附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子动力学模拟建立的12种四组分沥青分子模型温度和能量符合平衡条件;融雪剂溶液会降低沥青分子结构的平衡稳定性。采用在无溶液和有溶液状态下黏附能的比值ER来表征融雪剂对沥青-集料黏附性的影响,其中NaCl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各醋酸盐,NaNO_(2)的影响较弱。融雪剂溶液的侵入会削弱集料表面沥青质和胶质的高浓度分布,使饱和酚更易聚集在集料表面较远端,对集料表面芳香酚分布的影响则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雪剂
沥青
分子动力学
分子结构平衡稳定性
黏附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13-2015年青藏高原玛多地区两次动态融雪过程及其与气温关系对比分析
被引量:
16
1
作者
周扬
徐维新
张娟
白爱娟
刘晓敬
徐国元
机构
甘肃省气象服务中心
青海省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出处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113,共13页
基金
国家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130605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60671)
青海省科技厅项目(2016-HZ-807)~~
文摘
受自然条件与观测数据的限制,青藏高原腹地高时间频次积雪融雪动态过程的认识与研究十分不足。论文利用玛多地区野外观测试验场2013—2015年冬半年每30 min同步积雪深度和气温数据,对发生在2013年12月和2014年11月的积雪动态融雪过程及其与气温的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13—2014年冬季融雪过程表现为先缓后急的总体特征,每日融雪过程主要发生在13:00~18:00间,而2014—2015年冬季融雪整体表现为均匀变化的过程,每日融雪过程主要发生在7:00~16:00间。雪深变化与气温存在紧密联系,玛多地区两次冬季融雪过程日最高气温都低于0℃,融雪发生前3 h之内的气温都将显著影响到积雪雪深变化,融雪幅度主要取决于超前半小时和当时的温度条件,雪深与气温间的线性关系与雪的厚度存在密切联系。两次融雪过程的发生与大于0℃变温过程关系密切,升温的变化过程可能更有利于促进积雪消融。
关键词
积雪
融雪动态
气温
青藏高原
Keywords
snow
cover
snow
-
melting
dynamics
air
temperatur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分类号
P426.63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P423
原文传递
题名
融雪剂对沥青分子平衡稳定性和黏附性影响的动力学模拟
2
作者
张倩
王鹏淘
常开朗
唐翠仁
戚红星
机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岩土与地下空间工程重点实验室
西安鑫龙企业控股有限公司
陕西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路桥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出处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4-632,共9页
基金
陕西省交通运输厅交通科技项目(23-25R)
衢州市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019K39)
+2 种基金
浙江省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科技计划项目(2019H01)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24JC-YBMS-281)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23年科技项目(T5Y2023-C50)。
文摘
为研究融雪剂溶液对沥青分子结构平衡稳定性和黏附性的影响,采用分子动力学构建各融雪剂溶液在沥青分子内部扩散的模型和沥青-溶液-集料氧化物界面模型,计算得到模拟体系的自由体积分数,以此来表征融雪剂溶液的侵入对沥青分子结构平衡稳定性的影响,并利用相对浓度分布和黏附能表征融雪剂对沥青黏附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子动力学模拟建立的12种四组分沥青分子模型温度和能量符合平衡条件;融雪剂溶液会降低沥青分子结构的平衡稳定性。采用在无溶液和有溶液状态下黏附能的比值ER来表征融雪剂对沥青-集料黏附性的影响,其中NaCl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各醋酸盐,NaNO_(2)的影响较弱。融雪剂溶液的侵入会削弱集料表面沥青质和胶质的高浓度分布,使饱和酚更易聚集在集料表面较远端,对集料表面芳香酚分布的影响则较小。
关键词
融雪剂
沥青
分子动力学
分子结构平衡稳定性
黏附能
Keywords
snow
melting
agent
Asphalt
Molecular
dynamics
Molecular
structure
balance
stability
Adhesion
energy
分类号
U414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2013-2015年青藏高原玛多地区两次动态融雪过程及其与气温关系对比分析
周扬
徐维新
张娟
白爱娟
刘晓敬
徐国元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6
原文传递
2
融雪剂对沥青分子平衡稳定性和黏附性影响的动力学模拟
张倩
王鹏淘
常开朗
唐翠仁
戚红星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