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雪被期川西高山林线交错带两种地被物凋落物分解与土壤动物多样性 被引量:19
1
作者 和润莲 陈亚梅 +3 位作者 邓长春 杨万勤 张健 刘洋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23-731,共9页
以针叶林代表性地被植物锦丝藓和高山冷蕨为研究对象,采用凋落物分解网袋法,研究了高山林线交错带(暗针叶林-林线-高山草甸)的锦丝藓植物残体、高山冷蕨凋落叶及混合凋落物经过一个雪被期分解后的质量损失与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 以针叶林代表性地被植物锦丝藓和高山冷蕨为研究对象,采用凋落物分解网袋法,研究了高山林线交错带(暗针叶林-林线-高山草甸)的锦丝藓植物残体、高山冷蕨凋落叶及混合凋落物经过一个雪被期分解后的质量损失与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雪被期林线交错带上两种地被物的质量损失率在高山草甸最大,锦丝藓表现更为显著,两种凋落物混合促进了分解过程且在林线上表现尤为显著.在交错带凋落物中共获取土壤动物968头,隶属于5纲10目35科,优势类群以弹尾目和蜱螨目为主.在林线上凋落物中获得的土壤动物个体数和类群数高于高山草甸和暗针叶林.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土壤动物类群与雪被期平均温度关系最为密切,特有物种如等翅目和地蜈蚣目仅在暗针叶林出现,半翅目和啮目仅在高山草甸出现.地被物种类对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在暗针叶林和高山草甸大于林线.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日平均温度和雪被厚度能够解释凋落物质量损失率变异的30.8%,而土壤动物因子能解释质量损失率变异的8.3%,它们共同解释质量损失率变异的34.1%.雪被是影响高山两种地被物凋落物分解的最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动物多样性 锦丝藓 高山冷蕨 质量损失率 雪被期 高山林线交错带
原文传递
控雪处理下红松和蒙古栎凋落叶分解动态 被引量:5
2
作者 武启骞 王传宽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3-163,共11页
气候变化导致的冬季雪被格局变化将改变地表水热环境及分解者活性,从而显著影响高寒地区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2014–2016年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研究了帽儿山森林生态站人工林控雪模拟试验下红松(Pinus koraiensis)和蒙古栎(Quercus mong... 气候变化导致的冬季雪被格局变化将改变地表水热环境及分解者活性,从而显著影响高寒地区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2014–2016年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研究了帽儿山森林生态站人工林控雪模拟试验下红松(Pinus koraiensis)和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的凋落叶于雪被期和无雪期不同阶段的分解动态。控雪试验包括增雪、除雪和对照3个处理。结果发现:树种、控雪处理、分解阶段以及环境因子(凋落物层平均温度、冻融循环次数、有机层全氮、全磷含量等)均影响着凋落叶分解率。分解试验的两年内,不同控雪处理下红松凋落叶的分解率为52.1%–54.5%,蒙古栎为53.9%–59.1%。两种凋落叶的分解系数均以增雪处理最大,除雪处理最小。此外,控雪处理改变了两种凋落叶雪被期或无雪期对分解总量的贡献率。与对照相比,增雪处理使红松和蒙古栎凋落叶雪被期的分解贡献率分别提高9.1%和10.4%;而除雪处理使两种凋落叶无雪期的分解贡献率分别提高10.4%和12.7%。因此,由气候变化带来的冬季雪被改变不但会显著影响温带森林凋落叶的分解过程,而且会改变雪被期和无雪期的分解量对年分解总量的贡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雪 温带森林 凋落物分解 气候变化 雪被期 无雪期
原文传递
三江地区积雪变化与气候之间的关系—以宝清县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周旺明 王金达 +2 位作者 刘景双 秦胜金 刘哲姝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09年第2期243-247,共5页
基于三江地区宝清县近20a来观测记录,利用3种方法检验了三江地区季节性积雪、冷季(11月.次年3月)降水量和冷季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季节性积雪表现为弱的增加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0.005%),冷季降水量年平均增长率为0... 基于三江地区宝清县近20a来观测记录,利用3种方法检验了三江地区季节性积雪、冷季(11月.次年3月)降水量和冷季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季节性积雪表现为弱的增加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0.005%),冷季降水量年平均增长率为0.317%,同期冷季平均气温上升1.32℃。通过相关分析表明,积雪与冷季降水量呈正相关,而与气温呈负相关。冷季降水量的增加促进了积雪的增加,但由于冷季气温升高趋势大于降水量增加趋势,冷季气温升高导致初雪日延迟而终雪日提前,缩短了积雪时间。因此,在全球和区域气候持续变暖的背景下,三江地区积雪量有可能减少。图5,表3,参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原 积雪 冷季降水量 冷季气温 变化趋势
下载PDF
青藏高原雪盖与东亚季风异常对华南前汛期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55
4
作者 蔡学湛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58-367,共10页
应用华南 2 5个站 1 954~ 1 998年 4~ 6月降水量资料以及有关青藏高原雪盖异常年份资料和东亚季风强度指数 ,通过典型旱涝年前期对比诊断与相关分析 ,指出青藏高原雪盖对华南前汛期降水的影响相当显著 ,前冬春多 (少 )雪年有利于前汛... 应用华南 2 5个站 1 954~ 1 998年 4~ 6月降水量资料以及有关青藏高原雪盖异常年份资料和东亚季风强度指数 ,通过典型旱涝年前期对比诊断与相关分析 ,指出青藏高原雪盖对华南前汛期降水的影响相当显著 ,前冬春多 (少 )雪年有利于前汛期雨涝 (干旱 ) ;典型旱、涝年前冬 50 0hPa中高纬环流特征显然不同 ,主要表现在典型旱 (涝 )年北半球极涡强度显著偏弱 (强 )、东亚大槽强度偏强 (弱 ) ;东亚季风 ,特别是冬季风的强弱变化 ,对前汛期降水具有较强的指示意义。同时还发现 ,在青藏高原西侧的伊朗高原及邻近地区冬季 50 0hPa高度升降变化 ,可作为华南前汛期降水一个强的前期征兆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雪盖 东亚季风 降水量 前期征兆信号 华南地区 相关分析 空间分布
下载PDF
东北地区融雪期径流及产沙特征分析 被引量:31
5
作者 焦剑 谢云 +1 位作者 林燕 赵登峰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33-344,共12页
严重的水土流失已威胁到东北地区的土地资源,融雪径流及其造成的侵蚀作为该地区水土流失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相关研究较少。本文利用全区93个气象站降水资料,分析了东北地区降雪与积雪的基本特征。利用27个典型流域水文站径流泥沙资料,分... 严重的水土流失已威胁到东北地区的土地资源,融雪径流及其造成的侵蚀作为该地区水土流失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相关研究较少。本文利用全区93个气象站降水资料,分析了东北地区降雪与积雪的基本特征。利用27个典型流域水文站径流泥沙资料,分析了融雪期内径流与产沙特征。结果表明:东北各地雪期长度为5~8个月,自南向北逐渐延长。年降雪量占年降水总量的比例多在7~25%,由此形成的融雪期径流深占全年径流深比例达13.3~24.9%,融雪期输沙模数占全年输沙模数比例达5.8~27.7%。融雪期流域输沙模数受地貌影响十分显著:丘陵漫岗区降雪量和径流深均低于山区,但输沙模数平均为山区的2.9倍。融雪输沙模数与流域面积有十分显著的幂函数递减关系。为揭示融雪侵蚀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今后应加强融雪期内流域侵蚀及产沙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雪与积雪 融雪期 融雪径流 融雪输沙模数 东北地区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冬季积雪对华东梅汛期降水影响的数值试验 被引量:11
6
作者 徐明 朱永褆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A00期110-115,共6页
利用IAP-2层AGCM模式,研究了青藏高原冬季积雪状况对华东地区梅汛期降水分布的影响.发现高原隆冬季节积雪多时,华东南部梅汛期降水减少;积雪少时,华东大部梅汛期降水略有增加.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冬季 积雪 梅汛期 数值试验 降水
下载PDF
冬季青藏高原积雪与湖北汛期降水 被引量:5
7
作者 马乃孚 杨景勋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82-484,共3页
利用青藏高原积雪日数资料,讨论青藏高原冬季(12月~次年2月)积雪对湖北夏季降水及其旱涝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冬季多雪年,湖北主汛期降水往往偏多?易涝;青藏高原少雪年则相反.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积雪 湖北汛期 降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