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孔隙介质中泡沫生成机制和转向能力研究
1
作者 李隆杰 葛际江 +1 位作者 郭洪宾 张天赐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7743-7752,共10页
为了明确泡沫在地层中的生成、运移等行为并考察其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基础,通过利用微观刻蚀玻璃模型开展可视化实验的方法研究了泡沫在孔隙介质中的生成机制以及转向能力。结果表明:排驱过程中易发生颈部卡断,吸吮过程中易发生颈前... 为了明确泡沫在地层中的生成、运移等行为并考察其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基础,通过利用微观刻蚀玻璃模型开展可视化实验的方法研究了泡沫在孔隙介质中的生成机制以及转向能力。结果表明:排驱过程中易发生颈部卡断,吸吮过程中易发生颈前卡断、直线卡断;气液混注时随含水饱和度变化,会使吸吮和排驱过程交替出现,而导致生泡方式发生改变;发现颈前卡断生成的泡沫直径略小于生泡孔隙喉道的直径,直线卡断生成的泡沫直径约为生泡孔隙喉道直径的2倍,颈部卡断生成的泡沫直径与孔隙体直径大致相当;泡沫在不同渗透率级差模型中运移转向能力差异较大,一般非均质地层注泡沫转向的渗透率级差极限为6∶1,单纯注泡沫难以波及高渗透率级差模型中的低渗区域。上述研究结果能对泡沫在提高采收率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 刻蚀玻璃模型 卡断 转向能力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T型微通道内气泡生成大小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吕明明 刘志刚 +1 位作者 管宁 王树众 《山东科学》 CAS 2016年第5期81-89,共9页
采用流体体积函数(VOF)方法,对T型微通道中气泡形成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根据气泡形成机理,分析了气液流速、流体性质和微通道尺寸等因素对生成气泡大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型微通道内生成气泡长度随气体份额的增加呈指数增加趋势,... 采用流体体积函数(VOF)方法,对T型微通道中气泡形成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根据气泡形成机理,分析了气液流速、流体性质和微通道尺寸等因素对生成气泡大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型微通道内生成气泡长度随气体份额的增加呈指数增加趋势,而在相同气体份额下气液流速对气泡长度影响不大;比较而言,液体粘度和表面张力对生成气泡大小的影响较小,当液相表面张力从0.072 N·m-1降低到0.01 N·m-1时,T型微通道内生成气泡的长度减小了18%,主要是因为在阻塞阶段,最大颈部宽度和塌陷时间减小了;气泡长度随微通道直径的增加而增大,而气泡的无量纲长度基本不受微通道直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数值模拟 气泡 卡断机理 表面张力
下载PDF
THE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FOR ANALYSING SNAP-OFF OF LONG GAS BUBBLE IN TWO-DIMENSIONAL VENTURI CAPILLARY FILLED WITH VISCOUS LIQUID
3
作者 卢文强 高智 陈绪明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89年第14期1163-1168,共6页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hanced oil recovery technique, researchers understood that the foam generation in the underground oil-bearing porous medium can successfully improve oil recovery. One of ...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hanced oil recovery technique, researchers understood that the foam generation in the underground oil-bearing porous medium can successfully improve oil recovery. One of the important mechanisms of foam generation is the snap-off of gas bubbles in porous med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undary element snap-off of BUBBLE two-phase flow unsteady free surface
原文传递
规则多边形孔隙毛细管压力理论模型
4
作者 肖易航 郑军 +2 位作者 刘鑫 何勇明 周传友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587-2596,共10页
真实油气储层中的孔隙形状极为复杂,Yang-Laplace方程无法模拟多边形孔隙的毛细管行为。为了研究润湿性及孔隙几何形状对规则多边形孔隙毛细管行为的影响,基于MS-P理论及多边形孔隙两相驱替法则,在均匀润湿状态下推导出等边三角形、正... 真实油气储层中的孔隙形状极为复杂,Yang-Laplace方程无法模拟多边形孔隙的毛细管行为。为了研究润湿性及孔隙几何形状对规则多边形孔隙毛细管行为的影响,基于MS-P理论及多边形孔隙两相驱替法则,在均匀润湿状态下推导出等边三角形、正方形、五角星形孔隙的排驱与自吸毛细管压力理论模型,在相同条件下,对不同润湿性及形状因子孔隙的毛细管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同润湿性的排驱与自吸渗流特征在孔隙角隅处相同,而在中央存在明显差异;随着接触角的增加,油相排驱阻力与水相自吸动力减小,油相自吸动力与水相强制自吸阻力增大;在特定润湿状态下,非润湿相在突破压力下完全饱和孔隙;均匀水湿体系的Snap-off程度随着接触角的增加而减小,而均匀油湿体系相反;形状因子对油相排驱过程的突破压力无明显影响;随着形状因子的增加,水相与油相自吸动力、水相强制自吸阻力减小,且非润湿相进入孔隙角隅时的非润湿相饱和度增大;五角星形孔隙的Snap-off现象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边形毛细管 毛细管压力 snap-off MS-P 润湿性 形状因子
原文传递
气泡卡断过程中的喉道液领形态与聚并模型 被引量:1
5
作者 孟也 李相方 +1 位作者 何敏侠 蒋明洁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32-637,共6页
在毛细管中用气体驱替润湿流体时,被驱替的流体通常会在管壁上留存一层薄液膜。气泡周围的润湿相液膜对于两相流中的流体运移起到关键作用,特别是气泡在孔隙喉道处的分离。此类液膜的存在,对于孔隙尺度的流动机理建模具有重要影响。文... 在毛细管中用气体驱替润湿流体时,被驱替的流体通常会在管壁上留存一层薄液膜。气泡周围的润湿相液膜对于两相流中的流体运移起到关键作用,特别是气泡在孔隙喉道处的分离。此类液膜的存在,对于孔隙尺度的流动机理建模具有重要影响。文中通过建立气泡卡断过程中润湿流体在孔隙喉道聚并形成的液领形态模型,于结果分布中得到一条液领形态演变路径,可研究卡断现象的动态特征;随后通过建立液领聚并模型,计算得到液领聚并(卡断)时间。液膜厚度和卡断时间与实验结果相符,证明了模型较合理,精确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断 液领 液膜流动 数值模拟
下载PDF
Pore-scale simulation of water/oil displacement in a water-wet channel
6
作者 Jin Zhao Guice Yao Dongsheng Wen 《Frontiers of Chem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4期803-814,共12页
Water/oil flow characteristics in a water-wet capillary were simulated at the pore scale to increase our understanding on immiscible flow and enhanced oil recovery.Volume of fluid method was used to capture the interf... Water/oil flow characteristics in a water-wet capillary were simulated at the pore scale to increase our understanding on immiscible flow and enhanced oil recovery.Volume of fluid method was used to capture the interface between oil and water and a pore-throat connecting structure was establish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viscosity,interfacial tension(IFT)and capillary number(Ca).The results show that during a water displacement process,an initial continuous oil phase can be snapped off in the water-wet pore due to the capillary effect.By altering the viscosity of the displacing fluid and the IFT between the wetting and non-wetting phases,the snapped-off phenomenon can be eliminated or reduced during the displacement.A stable displacement can be obtained under high Ca number conditions.Different displacement effects can be obtained at the same Ca number due to its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flow state,i.e.,snapped-off flow,transient flow and stable flow,and ultralow IFT alone would not ensure a very high recovery rate due to the fingering flow occurrence.A flow chart relating flow stat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oil recovery factor is establish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F pore scale immiscible displacement EOR snap-off Ca
原文传递
气液非混相驱替过程中的卡断机理及模拟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张晟庭 李靖 +5 位作者 陈掌星 张涛 吴克柳 冯东 毕剑飞 李相方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29-1442,共14页
研究气液非混相驱替过程中的相界面卡断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在气驱,气水交替及泡沫驱等提高油气采收率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原始伪势格子玻尔兹曼模型的基础上,改进流体-流体作用力格式,添加流-固作用力,耦合RK状态方程,并采用精确差分... 研究气液非混相驱替过程中的相界面卡断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在气驱,气水交替及泡沫驱等提高油气采收率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原始伪势格子玻尔兹曼模型的基础上,改进流体-流体作用力格式,添加流-固作用力,耦合RK状态方程,并采用精确差分方法将外力添加到LBM框架中.通过校准模型的热力学一致性以及模拟测试界面张力,静态平衡接触角及液相在角隅的滞留等一系列两相体系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基于改进的伪势格子玻尔兹曼模型,在孔-喉-孔系统中开展气液非混相驱替模拟,结果表明:卡断现象与驱替压差,孔喉长度比及孔喉宽度比有关,只有当驱替压差处于一定范围内时,气液两相驱替过程中才会发生卡断现象;当驱替压差大于临界驱替压差上限时,即使达到了经典静态准则所预测的卡断条件,卡断也会被抑制;当驱替压差小于临界驱替压差下限时,无法克服毛管“钉扎”作用,形成无效驱替.对于固定孔喉宽度比的孔-喉-孔结构,随着孔喉长度比的增大,发生卡断现象的驱替压差范围增大;对于固定孔喉长度比的孔-喉-孔结构,随着孔喉宽度比的减小,发生卡断现象的驱替压差范围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界面卡断 格子玻尔兹曼方法 气液两相流 滞留液相饱和度 临界驱替压差
下载PDF
先进的刚—挠性PCB新材料和积层结构 被引量:1
8
作者 丁志廉 《印制电路信息》 2006年第2期45-47,共3页
介绍了具有可弯曲的和可用于HDI板积层的新材料而生产的阶跃式刚—挠性PCB。这种新材料既可用于HDI 的积层上,又可以应用刚性HDI的设计规则进行设计和采用刚性PCB生产技术与工艺进行生产。
关键词 刚—挠性PCB 高密度互连 少(半)挠曲刚—挠性电路 积层结构 阶跃式刚—挠性电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