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密闭式立体育秧系统水稻育苗基质配方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赵立军 陈海涛 +4 位作者 蔡晓华 许春林 李强 王金峰 何堤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04-210,共7页
针对水稻育苗用土资源日益减少、适用于密闭式水稻立体育秧基质缺乏等制约水稻工厂化育苗技术发展的问题,该文以粉碎稻壳、粉碎玉米秸秆、珍珠岩、大田土为基质材料,设计3种单一基质CK1(100%大田土)、CK2(100%盼碎玉米秸秆)、CK3(100%... 针对水稻育苗用土资源日益减少、适用于密闭式水稻立体育秧基质缺乏等制约水稻工厂化育苗技术发展的问题,该文以粉碎稻壳、粉碎玉米秸秆、珍珠岩、大田土为基质材料,设计3种单一基质CK1(100%大田土)、CK2(100%盼碎玉米秸秆)、CK3(100%粉碎稻壳)和按体积比配制的6种复合基质S1(80%粉碎稻壳+10%大田土+10%珍珠岩)、S2(60%粉碎稻壳+20%大田土+20%珍珠岩)、S3(40%粉碎稻壳+40%大田土+20%珍珠岩)、T1(80%粉碎玉米秸秆+10%大田土+10%珍珠岩)、T2(60%粉碎玉米秸秆+20%大田土+20%珍珠岩)、T3(40%粉碎玉米秸秆+40%大田土+20%珍珠岩)进行育苗试验,并分析9种基质的理化指标,结果表明,各处理的理化指标含量差异显著;添加粉碎稻壳、粉碎玉米秸秆复合基质的秧苗品质要优于单一基质;添加玉米秸秆的复合基质(T1、T2、T3)秧苗品质要优于添加稻壳的复合基质(S1、S2、S3);粉碎稻壳、粉碎玉米秸秆的添加量对秧苗生长影响较大,其添加量在60%(S2和T2)时,秧苗的各性状表现最优,其他2个处理差异不显著。以秧苗的农艺、生物量、力学性能作为评价指标,最佳的复合基质配方为处理T2。田间栽培结果表明,与常规育苗模式(普通平面大棚+自然光+大田土)对比,经T处理(密闭式立体+LED日光灯+T2基质)的秧苗在穴数上没有差异,株高平均值117.9 cm,低于对照的常规育苗平均值121.8 cm;千粒质量平均值25.35 g;其他各项指标平均值均高于常规育苗,实测增产5.9%。该研究结果可为密闭式水稻立体育秧系统高效稳定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 物理特性 养分 水稻 密闭式 育秧 粉碎稻壳 粉碎秸秆
下载PDF
粉碎玉米秸秆压缩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富强 李景彬 +1 位作者 坎杂 温宝琴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9-173,179,共6页
粉碎玉米秸秆的压缩特性对玉米秸秆饲料化工艺的优化和设备的研制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利用万能材料试验机结合自制压缩装置,对不同筛网粉碎后的玉米秸秆(品种:SC704)进行压缩试验,深入研究含水率、粉碎粒度、压缩速度对粉碎玉米秸秆... 粉碎玉米秸秆的压缩特性对玉米秸秆饲料化工艺的优化和设备的研制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利用万能材料试验机结合自制压缩装置,对不同筛网粉碎后的玉米秸秆(品种:SC704)进行压缩试验,深入研究含水率、粉碎粒度、压缩速度对粉碎玉米秸秆压缩特性的综合影响。根据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原理设计试验方案,通过试验分析建立了最大压缩力与含水率、粉碎粒度、压缩速度之间的回归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当粉碎玉米秸秆压缩至300kg/m^3时,含水率对粉碎玉米秸秆可压缩性影响极显著,粉碎粒度及压缩速度对粉碎玉米秸秆可压缩性影响显著;最大压缩力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随粉碎粒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压缩速度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碎 玉米秸秆 影响因素 最大圧缩力
下载PDF
秸秆还田方式对农田土壤结构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传友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4-301,共8页
为探索一种能够充分发挥秸秆改良土壤结构和提高作物产量作用的秸秆还田措施,通过2 a小区试验,以传统的秸秆还田方式[长秸秆(50 mm)覆盖或翻压还田,CK1、CK2]作为对照,对比研究了粉碎、氨化秸秆以及与无机土壤改良剂(硫酸钙)混合翻... 为探索一种能够充分发挥秸秆改良土壤结构和提高作物产量作用的秸秆还田措施,通过2 a小区试验,以传统的秸秆还田方式[长秸秆(50 mm)覆盖或翻压还田,CK1、CK2]作为对照,对比研究了粉碎、氨化秸秆以及与无机土壤改良剂(硫酸钙)混合翻压施用措施对农田土壤结构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碎并氨化秸秆施入土壤后,能显著(P〈0.05)降低耕层(0~15 cm)土壤的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但对耕层以下土壤容重及孔隙度改善效果不明显;氨化秸秆施入土壤后较未氨化秸秆能显著(P〈0.05)增加0~15 cm土壤中〉0.25 mm土壤团聚体含量,粉碎并氨化秸秆能显著(P〈0.05)降低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提高0~15 cm土壤平均重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各项评价指标。此外,冬小麦穗粒数、1 m^2有效穗数、千粒重和地上部总干物质量与籽粒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0(P〉0.05)、0.76(P〈0.01)、-0.89(P〈0.01)和0.88(P〈0.01),提高冬小麦有效穗数或地上部总干物质量可能是增加作物产量的主要途径。粉碎并氨化秸秆还田较秸秆覆盖能显著(P〈0.05)提高冬小麦有效穗数;粉碎并氨化秸秆与无机土壤改良剂(硫酸钙)混合施用措施提高冬小麦产量效果最为显著,在冬小麦2个生长季比长秸秆覆盖还田(CK1)分别增产11.12%和17.84%,比长秸秆翻压还田(CK2)分别增产7.39%和16.58%,是本试验最佳秸秆还田方式。该研究成果可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改良秸秆还田措施、提高作物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方式 秸秆粉碎 秸秆氨化 无机土壤改良剂 土壤结构 小麦产量
下载PDF
Optimization and experiment on key structural parameters of no-tillage planter with straw-smashing and strip-mulching 被引量:1
4
作者 Yinyan Shi Xiaochan Wang +3 位作者 Zhichao Hu Fengwei Gu Feng Wu Youqing Ch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2021年第3期103-111,共9页
Accelerate the quality of smashed-straw laying and enhance the effect of seed-bed arranging for no-tillage planter with straw-smashing and strip-mulching in full stubble covered paddy have become imperative in impleme... Accelerate the quality of smashed-straw laying and enhance the effect of seed-bed arranging for no-tillage planter with straw-smashing and strip-mulching in full stubble covered paddy have become imperative in implementing modern conservation tillage.Considering the perfect operating performance(passability and stability)of the developed no-tillageplanter,this study intends to optimize the structure design of smashed-straw diversion device and strip-rotary tillage device.Dynamics equations of smashed straw and kinematics models of rotary blades were established through theoretical analysis,and the principal factors that affecting straw strip-laying quality and seed-bed arranging effect were specified.The influence of out-enlarge angle(η)and slide-push angle(γ)of the diversion device on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ζ1)of cover-straw width,and the influence of rotary tillage-blade number(N)and configuration in a singlerotary plane on the broken rate(ζ2)of strip soil were completely analyzed.And then,based on the systematic analysis and integrated scheme,operating performance and field verification tests using the optimized no-tillage planter were thoroughly performed.The results of the performance tests indicated that the out-enlarge angle(η)had a highly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ζ1),and the slide-push angle(γ)had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ζ1).The rotary tillage-blade number(N)had a highly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broken rate(ζ2),and the slide-push angle(γ)had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ζ2).The obtained optimal combination of these key structure parameters through comprehensive analysis wasη=45°,γ=40°,and N=4.Field verification test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optimized no-tillage planter achieved mean values of ζ1=10.47%and ζ2=90.95%,which satisfied the relevant operation quality and cultivation agricultural requirement of conservation tillage equipment,and provided technical references for developing the similar no-tillage planter of straw crushing and retur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illage planter smashed-straw laying strip rotary tillage optimization test
原文传递
连续秸秆还田对黑土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64
5
作者 郝翔翔 杨春葆 +3 位作者 苑亚茹 韩晓增 李禄军 江恒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35期263-269,共7页
为了研究传统耕作方式下连续秸秆还田对黑土团聚体中有机碳分布及土壤肥力的影响,采用中国黑土区进行8年田间定位试验的大田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无肥(CK)、单施化肥(NPK)和秸秆还田配施化肥(NPK+S)3种处理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中的有机... 为了研究传统耕作方式下连续秸秆还田对黑土团聚体中有机碳分布及土壤肥力的影响,采用中国黑土区进行8年田间定位试验的大田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无肥(CK)、单施化肥(NPK)和秸秆还田配施化肥(NPK+S)3种处理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中的有机碳含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并与2004年试验初期土壤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起始土壤相比,连续8年秸秆还田后,土壤大团聚体的含量显著提高,且NPK+S处理下土壤大团聚体的含量及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显著高于CK处理和NPK处理;连续秸秆还田8年后土壤的有机质(SOM)含量显著提高了6.59%,而CK处理和NPK处理均导致SOM含量下降,分别降低了1.95%和2.56%。与CK处理、NPK处理和起始土壤相比,NPK+S处理提高了土壤各级团聚体内的有机碳含量,而且显著提高了大团聚体中有机碳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降低了微团聚体中有机碳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同时,秸秆还田配施化肥显著提高了土壤的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其对土壤速效养分的改善程度要明显强于单施化肥处理。通过试验可以得出,秸秆还田配施化肥不仅能提高黑土团聚体的稳定性及其有机碳含量,还能明显改善土壤的养分状况,对黑土肥力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粉碎还田 水稳性团聚体 平均重量直径 有机碳 土壤养分
下载PDF
V-L型秸秆粉碎还田刀片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55
6
作者 贾洪雷 姜鑫铭 +2 位作者 郭明卓 刘晓亮 王立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8-33,共6页
针对秸秆粉碎还田刀片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刀片易磨损、粉碎效果不理想和稳定性差等问题,通过分析现有刀片的优缺点,设计了一种V-L型秸秆粉碎还田刀片,具有延长刀片的使用寿命、提高秸秆粉碎效果和作业效率等优点。通过分析拖拉机前进速度... 针对秸秆粉碎还田刀片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刀片易磨损、粉碎效果不理想和稳定性差等问题,通过分析现有刀片的优缺点,设计了一种V-L型秸秆粉碎还田刀片,具有延长刀片的使用寿命、提高秸秆粉碎效果和作业效率等优点。通过分析拖拉机前进速度、刀辊转速以及二者相互作用对秸秆粉碎率的影响,确定了刀片工作参数的最佳组合:拖拉机进速度为1 m/s,刀辊转速为1 400 r/min。通过2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确定了刀片结构参数的最佳组合:刀片前倾角为10°,刃线与地面夹角为14°。对安装V-L型刀片的秸秆粉碎还田机整机作业效果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国家相关标准的技术要求。该研究可为秸秆粉碎还田刀片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秸秆 耕作 秸秆粉碎还田机 刀片 设计 试验
下载PDF
黑土区坡耕地不同秸秆还田方式的水土保持效果分析 被引量:21
7
作者 贺云锋 沈海鸥 +2 位作者 张月 赵占军 牟廷森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9-94,共6页
为了揭示黑土区坡耕地不同秸秆还田方式的水土保持效果,基于野外原位坡耕地人工模拟降雨试验,以传统顺坡垄作处理为对照,分析50,100 mm/h降雨强度下3种具有代表性的秸秆还田方式(秸秆深还、秸秆碎混和免耕+残茬覆盖)对坡耕地产流产沙过... 为了揭示黑土区坡耕地不同秸秆还田方式的水土保持效果,基于野外原位坡耕地人工模拟降雨试验,以传统顺坡垄作处理为对照,分析50,100 mm/h降雨强度下3种具有代表性的秸秆还田方式(秸秆深还、秸秆碎混和免耕+残茬覆盖)对坡耕地产流产沙过程、径流量、侵蚀量及其减流减沙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秸秆还田方式的产流率皆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大,产流率和产沙率大小均表现为顺坡垄作>秸秆深还>秸秆碎混>免耕+残茬覆盖。(2)与顺坡垄作相比,50,100 mm/h降雨强度下,秸秆还田处理分别延缓产流时间14.0,4.8 min,产流时间的滞后可以体现秸秆还田措施的水土保持效果。(3)秸秆深还、秸秆碎混、免耕+残茬覆盖处理的平均减流效益分别为36.8%,53.9%,65.8%,平均减沙效益分别为84.9%,90.3%,96.8%。可见,免耕+残茬覆盖方式的水土保持效果最好,其次为秸秆碎混和秸秆深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深还 秸秆碎混 秸秆覆盖 径流量 侵蚀量
下载PDF
基于多体动力学的秸秆还田机虚拟仿真与功耗测试 被引量:19
8
作者 陈黎卿 梁修天 曹成茂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6-111,共6页
针对目前秸秆还田机功耗测试难的问题,提出了利用虚拟测试平台评估还田机功耗的方法。首先建立秸秆还田机Abaqus动力学模型,并进行边界约束条件和载荷设置,分别模拟刀具在入土深度120 mm和90 mm、机具前进速度3 km/h和5 km/h、刀轴旋转... 针对目前秸秆还田机功耗测试难的问题,提出了利用虚拟测试平台评估还田机功耗的方法。首先建立秸秆还田机Abaqus动力学模型,并进行边界约束条件和载荷设置,分别模拟刀具在入土深度120 mm和90 mm、机具前进速度3 km/h和5 km/h、刀轴旋转速度260 r/min和230 r/min下的工况,对秸秆还田机的功率消耗进行了虚拟仿真;然后构建了田间功耗测试系统,通过对比仿真数据得知相对误差分别为9.06%和8.02%,验证了该种测试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最后分别选取3种入土深度、2种前进速度、3种旋转速度因素组成18种工况,对其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入土深度一定时,秸秆还田机功耗分别和前进速度、旋转速度呈线性递增关系;在入土深度和前进速度一定时,刀轴转速存在消耗功耗最低的转速,特别是在入土深度和前进速度较大时,刀轴转速对能耗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机 虚拟测试 多体动力学 仿真
下载PDF
两种还田模式下玉米秸秆分解速率的比较 被引量:14
9
作者 马永良 宇振荣 +1 位作者 江永红 罗维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8-70,共3页
Tests of the whole maize straw incorporation and the smashed ones were conducted on tideland of semi-arid area of Quzhou, Hebei Province.The tests are composed of seven different treatments.By one year’s period of te... Tests of the whole maize straw incorporation and the smashed ones were conducted on tideland of semi-arid area of Quzhou, Hebei Province.The tests are composed of seven different treatments.By one year’s period of test, it indicates that the process of decomposition of straw in the field is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In the early stage,the decomposition rate of the smashed straw is faster than that of the whole in the field.But the gap between the two rates is diminished after wheat turns green.The coefficient of huminification is not affected by the measures of adding use of nitrogenous fertilizer,spraying EM and so 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田模式 玉米秸秆 分解速率 尼龙网袋法 秸秆整株还田 粉碎还田 秸秆还田
下载PDF
全秸硬茬地小麦播种机碎秸导流装置参数设计与优化 被引量:15
10
作者 罗伟文 胡志超 +3 位作者 吴峰 顾峰玮 徐弘博 陈有庆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1-10,共10页
针对中国稻麦轮作区小麦播种时,存在田间秸秆量大和茬口紧等影响小麦播种的问题,提出可直接在全秸硬茬地作业的小麦“洁区”宽幅播种农艺模式,并基于种带无播种秸障、碎秸行间条覆的技术思路设计相应的碎秸导流装置。通过理论分析作业... 针对中国稻麦轮作区小麦播种时,存在田间秸秆量大和茬口紧等影响小麦播种的问题,提出可直接在全秸硬茬地作业的小麦“洁区”宽幅播种农艺模式,并基于种带无播种秸障、碎秸行间条覆的技术思路设计相应的碎秸导流装置。通过理论分析作业时碎秸下抛及与碎秸导流装置滑切耦合的运动规律,以清秸率和种带宽度变异系数为目标函数,确定影响目标函数的主要结构参数。结合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方法和EDEM离散元仿真技术对影响碎秸导流装置作业性能的参数进行虚拟试验,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分析因素对碎秸导流装置作业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参数组合,并通过田间对比试验验证该装置的作业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碎秸导流装置清秸覆秸性能有显著影响,其对清秸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依次为装置导流宽度、装置导流长度、径向距离,对种带宽度变异系数影响的主次顺序依次为装置导流长度、径向距离、装置导流宽度;最佳参数组合设计为装置导流长度300mm、径向距离19mm和装置导流宽度298mm,其对应指标清秸率为91.83%,种带宽度变异系数为10.36%,其田间试验对应指标清秸率为90.75%,种带宽度变异系数为10.94%,仿真与田间试验结果基本吻合。研究结果可为全秸硬茬地的小麦机播作业提供技术与装备支持,亦可为碎秸行间集覆还田的碎秸导流装置参数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离散元 优化 种带清秸 碎秸导流装置
下载PDF
秸秆粉碎还田机秸秆抛撒不均匀度测试方法探讨 被引量:9
11
作者 孙丽娟 冯健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6年第6期35-38,共4页
秸秆抛撒不均匀度是评价秸秆粉碎还田机作业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在研究秸秆粉碎还田机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分析现行秸秆抛撒不均匀度测试方法存在的缺陷,明确秸秆抛撒不均匀度的定义,提出新的测试方法,并进行试验验证。新的测试方法在测... 秸秆抛撒不均匀度是评价秸秆粉碎还田机作业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在研究秸秆粉碎还田机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分析现行秸秆抛撒不均匀度测试方法存在的缺陷,明确秸秆抛撒不均匀度的定义,提出新的测试方法,并进行试验验证。新的测试方法在测区选择上更加合理,排除了作物秸秆分布和长势等因素的影响,能够科学地评价秸秆抛撒作业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粉碎还田机 秸秆抛撒不均匀度 测试方法
下载PDF
秸秆粉碎覆盖栽培对马铃薯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小花 马德良 +3 位作者 李继明 李城德 付宏斌 李丰先 《中国马铃薯》 2020年第1期31-38,共8页
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应用造成了土壤与环境的污染,对旱作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带来严重挑战。为了降低农业生产对土壤、环境的污染,探索寻求新型的绿色环保覆盖高效模式,通过运用粉碎秸秆来代替地膜,设置秸秆粉碎覆盖垄作侧播处理,与当地... 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应用造成了土壤与环境的污染,对旱作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带来严重挑战。为了降低农业生产对土壤、环境的污染,探索寻求新型的绿色环保覆盖高效模式,通过运用粉碎秸秆来代替地膜,设置秸秆粉碎覆盖垄作侧播处理,与当地常规种植模式对比,研究了秸秆粉碎覆盖栽培对马铃薯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粉碎覆盖栽培处理的保温保墒效果不及黑色全膜双垄侧播处理,但能明显提高马铃薯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单株粒数提高0.4个/株,单株粒重提高0.05 kg/粒,从而明显提高大薯率,大薯率相比黑色全膜双垄侧播栽培模式提高6.0个百分点,进而提高马铃薯产量。秸秆粉碎覆盖栽培处理下产量最高,达到41339 kg/hm^2,较黑色全膜双垄侧播处理增产14.3%,较黑色半膜覆盖侧播处理增产28.1%,较露地穴播增产43.5%。因此,秸秆粉碎覆盖栽培是一项适宜半干旱区马铃薯生产种植的绿色环保覆盖高效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秸秆粉碎覆盖 产量
下载PDF
基于刚-柔混合建模的玉米秸秆还田机虚拟样机研究
13
作者 校金龙 赵金宝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1年第5期47-50,共4页
针对现有玉米秸秆还田机数字化设计中普遍采用刚性建模,无法有效体现传动系统动力学特征的问题,采用刚-柔混合建模原理对改进型中收1JHY-200C型玉米秸秆还田机进行虚拟样机创制,采用SolidWorks和ADAMS创制整机刚体和柔体虚拟样机模型;... 针对现有玉米秸秆还田机数字化设计中普遍采用刚性建模,无法有效体现传动系统动力学特征的问题,采用刚-柔混合建模原理对改进型中收1JHY-200C型玉米秸秆还田机进行虚拟样机创制,采用SolidWorks和ADAMS创制整机刚体和柔体虚拟样机模型;通过添加运动约束实现了刚-柔混合虚拟样机集成。设计加载程序对玉米秸秆还田机开展传动特性分析。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机传动系统振动幅值与甩刀轴上的冲击加载幅值相关,与冲击加载位置无关;带轮滑转率与冲击加载点个数线性相关;甩刀轴固有阻尼比导致冲击脉冲的衰减效果与冲击加载位置到甩刀轴动力输入端和自由端的轴向距离线性相关,刚-柔混合建模的虚拟样机模型能够有效体现玉米收获机秸秆还田机灭茬作业中的动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还田机 虚拟样机 刚-柔混合建模 传动特性
下载PDF
秸秆粉碎后抛式多功能免耕播种机秸秆输送装置改进 被引量:28
14
作者 吴峰 徐弘博 +3 位作者 顾峰玮 陈有庆 施丽莉 胡志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18-26,共9页
针对秸秆粉碎后抛式多功能免耕播种机秸秆输送装置存在的功耗高、易堵塞的问题,设计并分析了抛送管道改进结构,在此基础上以比功耗和抛送速度为目标函数,运用Box-Benhnken的中心组合试验方法对洁区播种机秸秆输送装置的工作参数进行了... 针对秸秆粉碎后抛式多功能免耕播种机秸秆输送装置存在的功耗高、易堵塞的问题,设计并分析了抛送管道改进结构,在此基础上以比功耗和抛送速度为目标函数,运用Box-Benhnken的中心组合试验方法对洁区播种机秸秆输送装置的工作参数进行了试验研究,以抛送叶轮转速、喂入量和抛送管道截面积作为影响因素进行三因素三水平二次回归正交试验设计。建立了响应面数学模型,分析了各因素对作业质量的影响,同时,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秸秆输送性能有较大影响,比功耗影响因素显著顺序依次为抛送叶轮转速、抛送管道截面积、喂入量;抛送速度影响因素显著顺序依次为抛送叶轮转速、抛送管道截面积、喂入量;最优参数组合为抛送转速2 270 r/min,喂入量1.3 kg/s,管道截面积507 cm^2,对应的比功耗和抛送速度分别为7 980 m^2/s^2、11.7 m/s,且各评价指标与其理论优化值的相对误差均小于5%。研究结果可为秸秆粉碎后抛式多功能免耕播种机秸秆输送装置的结构完善设计与参数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秸秆 优化 秸秆粉碎后抛式多功能免耕播种机 秸秆输送装置
下载PDF
不同耕作和覆盖方式对广西地区甘蔗地土壤水热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晓冰 朱彦光 +3 位作者 李帅 韦灵 陈廷速 甘磊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751-1758,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耕作和覆盖方式对甘蔗种植地土壤水热状况的影响,探究适宜的耕作管理方式,为广西地区甘蔗种植和农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广西农业科学院里建科学研究基地典型甘蔗种植区内,设置粉垄耕作+无秸秆覆盖处理(T0)、免耕... [目的]研究不同耕作和覆盖方式对甘蔗种植地土壤水热状况的影响,探究适宜的耕作管理方式,为广西地区甘蔗种植和农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广西农业科学院里建科学研究基地典型甘蔗种植区内,设置粉垄耕作+无秸秆覆盖处理(T0)、免耕+无秸秆覆盖处理(NT0)、粉垄耕作+秸秆覆盖处理(TS)和免耕+秸秆覆盖处理(NTS)等4个处理,原位监测其5、20和40 cm土层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分析其在不同时期内的土壤水热状况的变化及原因。[结果]秸秆覆盖处理(TS和NTS)相比于无覆盖处理(T0和NT0)显著降低了土壤温度(P<0.05,下同)且土温日变幅变幅较小,保持了土壤温度的稳定。粉垄耕作相比于免耕更有利于土壤热能的传导,升温迅速,在气温降低后具有增温效应。粉垄耕作和秸秆覆盖均能明显改善土壤水分状况,T0处理在试验期土壤含水量比试验开始前提高31.3%,差异显著。整个研究期内5~4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同一耕作处理下,TS比T0、NTS比NT0分别高出15.4%和5.7%;同一覆盖处理下,TS比NTS、T0比NT0分别高出11.3%和2.0%,差异均显著。同时,经粉垄耕作后下层土壤水分可供给上层。[结论]粉垄耕作和秸秆覆盖均能有效调节土壤温度,提高土壤含水量,粉垄耕作+秸秆覆盖的耕作管理方式可作为广西地区甘蔗种植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垄耕作 免耕 秸秆覆盖 土壤温度 土壤含水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