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机器学习的公交卡数据中通勤人群辨识方法 被引量:9
1
作者 孙世超 庄斌 黄伟 《交通工程》 2017年第1期58-64,共7页
以厦门市公交IC卡数据为依托,提出一种基于问卷调查数据的机器学习分类方法——决策树模型,用于分类辨识公交刷卡数据中的通勤人群.研究中利用公交刷卡数据与调查问卷中同时包含的公交出行信息作为非类别属性变量,以公交通勤人群/非公... 以厦门市公交IC卡数据为依托,提出一种基于问卷调查数据的机器学习分类方法——决策树模型,用于分类辨识公交刷卡数据中的通勤人群.研究中利用公交刷卡数据与调查问卷中同时包含的公交出行信息作为非类别属性变量,以公交通勤人群/非公交通勤人群作为分类变量,分别构建决策树模型中的树节点与叶节点.之后,利用随机抽取的2/3调查样本数据构成决策树算法的训练集,余下数据作为决策树算法的测试集,对模型进行构建、训练与测试,结果显示模型预测效果良好,其覆盖率约为98.1%,命中率也达到81%,最终将该模型用于公交刷卡数据中通勤人群的分类辨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IC卡数据 决策树分类方法 通勤人群
下载PDF
基于朴素贝叶斯分类器的公交通勤人群辨识方法 被引量:9
2
作者 孙世超 杨东援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6-53,共8页
公交IC卡数据中通勤用户卡号ID的辨识和提取是其公交出行行为特征分析的前提.本文以厦门市公交IC卡刷卡记录为依托,结合相关问卷调查,提出一种基于朴素贝叶斯分类器(Na?ve Bayesian Classifier,NBC)的公交通勤人群辨识方法.首先,利用两... 公交IC卡数据中通勤用户卡号ID的辨识和提取是其公交出行行为特征分析的前提.本文以厦门市公交IC卡刷卡记录为依托,结合相关问卷调查,提出一种基于朴素贝叶斯分类器(Na?ve Bayesian Classifier,NBC)的公交通勤人群辨识方法.首先,利用两种数据源中(问卷调查数据与IC卡数据)同时包含的公交出行信息,例如工作日首次刷卡时间、每周工作日刷卡天数等,建立其与调查数据中独有的类别变量(通勤人群/非通勤人群)之间的贝叶斯概率关系,并以此构建与训练NBC模型.然后,利用未参与训练的调查样本对标定后的模型的预测准确性进行测试,通勤人群的预测成功率达到88%.最终,利用测试验证后的NBC模型对公交IC卡数据中通勤人群进行识别,结果显示,厦门市公交通勤人群的数量介于26万人到32万人之间,并给出相关指标的统计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IC卡数据 朴素贝叶斯分类器 通勤人群
下载PDF
基于换乘链断裂点时空信息的公交换乘行为识别 被引量:6
3
作者 靳海涛 金凤君 +2 位作者 陈卓 王姣娥 杨宇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6-184,共9页
分析了公交智能卡数据挖掘中转乘行为、通勤出行、非通勤出行识别的改进方法,将关注点从公交换乘过程信息转移到换乘链间隔期的持续时长和空间位移信息,以换乘链断裂时长和位移2个维度计算公交换乘链断裂点概率,制作工作日和非工作日断... 分析了公交智能卡数据挖掘中转乘行为、通勤出行、非通勤出行识别的改进方法,将关注点从公交换乘过程信息转移到换乘链间隔期的持续时长和空间位移信息,以换乘链断裂时长和位移2个维度计算公交换乘链断裂点概率,制作工作日和非工作日断裂点时空变量联合概率分布矩阵,对比了这2种分布的差异;检验了断裂时长序列和断裂位移序列的稳定性,标识了2条曲线的突变点和拐点,用于推断转乘引起的转移距离和转乘时长的阈值参数;对工作日和非工作日差值时长序列曲线进行移动平均滤波处理,使得曲线的突变与极值之间的关联能够解释转乘、通勤出行和非通勤出行3种行为与通勤和非通勤出行之间的关联;采用北京市整个一周的地面公交和地铁系统样本数据对方法进行验证,并根据时间序列和位移序列曲线确定样本数据中常见公交换乘行为的阈值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断裂点时空信息对样本数据中的换乘行为能提供更合理的识别分类参数;持卡人在站点间转移的容忍距离约为1.6km;断裂点转乘时长与非通勤出行的断裂时长临界点为22~48min;非通勤出行和通勤出行的时长临界点约为478min,非通勤出行断裂点最大概率时长为140min;通勤出行的断裂时长接近期望值为601且标准差为44的正态分布;基于新方法得出的参数改善了公交出行活动的识别率,转乘行为、通勤出行与非通勤出行的识别率分别提高了16.1%、4.2%、6.2%。可见,换乘链断裂点的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不但可作为公交换乘行为识别的依据,还可能带来更好的识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公交换乘行为 换乘链断裂点 时空信息 智能卡数据 数据挖掘
原文传递
Multidimensional Visualization of Bikeshare Travel Patterns Using a Visual Data Mining Technique: Data Cubes
4
作者 Xinwei Ma Yanjie Ji +2 位作者 Yang Liu Yuchuan Jin Chenyu Yi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2019年第2期265-277,共13页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travel characteristics and space-time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groups of bikeshare users,an 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OLAP)tool called data cube was used for treating and displaying multi-d...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travel characteristics and space-time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groups of bikeshare users,an 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OLAP)tool called data cube was used for treating and displaying multi-dimensional data.We extended and modified the traditionally threedimensional data cube into four dimensions,which are space,date,time,and user,each with a user-specified hierarchy,and took transaction numbers and travel time as two quantitative measures.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re are two obvious transaction peaks during the morning and afternoon rush hours on weekdays,while the volume at weekends has an approximate even distribution.Bad weather condition significantly restricts the bikeshare usage.Besides,seamless smartcard users generally take a longer trip than exclusive smartcard users;and non-native users ride faster than native users.These findings not only support the applicability and efficiency of data cube in the field of visualizing massive smartcard data,but also raise equity concerns among bikeshare users with different demographic backgrou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keshare smartcard data TRAVEL PATTERN MULTIDIMENSIONAL VISUALIZ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